城市规划原理

69
1 城城城城城城 城城城城城城 主主主主 主主 主主主主 主主 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 主主主主主主主主主

description

城市规划原理. 主讲教师:王丹 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 主要参考书目. 《 城市规划原理 》 ,同济大学 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城市规划 》 ,谭纵波,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 城市规划设计手册 》 ,郑毅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 1990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 《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 ( 2006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 《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 》 ( 2003 年 12 月 01 日起施行)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城市规划原理

Page 1: 城市规划原理

1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

主讲教师:王丹主讲教师:王丹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

Page 2: 城市规划原理

2

《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 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规划》,谭纵波,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城市规划设计手册》,郑毅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1990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城市规划制图标准》( 2003 年 12 月 01 日起施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199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 1999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主要参考书目

Page 3: 城市规划原理

3

Page 4: 城市规划原理

4

主 要 阅 读 杂 志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同 济 大 学同 济 大 学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Page 5: 城市规划原理

5

城市规划相关网址 http://www.cin.gov.cn/http://www.cin.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http://www.china-up.com/http://www.china-up.com/ 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 http://www.cacp.org.cn/http://www.cacp.org.cn/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http://http://www.caupd.com/index.aspwww.caupd.com/index.asp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http://www.plansky.net/http://www.plansky.net/ 规划空间站规划空间站 各省市地区的城市规划网各省市地区的城市规划网

Page 6: 城市规划原理

6

本学科的讲授思路与内容

引 论城市、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和主要理论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用地分类和适宜性评定

城市用地规划布局

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发展战略

居住区规划 规划内容与方法

规划实例

其它 城市交通规划 ;市政规划……

Page 7: 城市规划原理

7

城市规划学科的知识结构

Page 8: 城市规划原理

8

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成绩考核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与课后阅读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后阅读相结合 听讲与讨论相结合听讲与讨论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成绩考核成绩考核 :: 平时成绩(平时成绩( 3030 )) ++ 期末成绩(期末成绩( 7070 ))

Page 9: 城市规划原理

9

引 论引 论

Page 10: 城市规划原理

10

引 论引 论 一、关于课程 二、几个入门的基本概念 三、与理工科城市规划的区别 四、城市总体规划

Page 11: 城市规划原理

11

一、关于课程

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它是随着社会、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工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与人经济和工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与人们的审美观点、对生活环境的追求目标的不断们的审美观点、对生活环境的追求目标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

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Page 12: 城市规划原理

12

二、几个入门的基本概念 11 、居民点 、居民点 settlementsettlement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分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分

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2 、城市(城镇) 、城市(城镇) citycity 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

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3 、市、市 municipality; citymunicipality; city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4 、镇、镇 towntown 经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行政地域。经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行政地域。

Page 13: 城市规划原理

13

55 、市域、市域 admiadministrative region 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of a city

城市行政管辖的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全部地域。

66 、市区、市区 实际的城市区域,实际的城市区域,

包括城市郊区和建包括城市郊区和建成区,但不包括所成区,但不包括所辖的外围县、乡辖的外围县、乡

Page 14: 城市规划原理

14

77 、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 urban planning areurban planning areaa 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区域。

88 、城市建成区、城市建成区 urban built-up areurban built-up areaa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基本具备的地区。

Page 15: 城市规划原理

15

二、几个入门的基本概念 99 、城市化、城市化 urbanization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都市化。

1010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 urbanization level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地域内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Page 16: 城市规划原理

16

1111 、城镇体系、城镇体系 uurban systemrban system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市群体。

1212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 uurban planningrban 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排和实施管理。

Page 17: 城市规划原理

17

三、与理工科城市规划的区别

理工:理工:基于建筑学,侧重实体的 物质规划基于建筑学,侧重实体的 物质规划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基于地理学,侧重宏观的非物质规划基于地理学,侧重宏观的非物质规划

当前:两者趋于融合当前:两者趋于融合

Page 18: 城市规划原理

18

第一章 第一章 城市、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城市、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

Page 19: 城市规划原理

19

第一章第一章 城市、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城市、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划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及其内涵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第三节 城市化

第四节 城市规划

Page 20: 城市规划原理

20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及其内涵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及其内涵

Page 21: 城市规划原理

21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及其内涵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及其内涵

一、居民点的形成

二、城市的形成

三、城市的概念

Page 22: 城市规划原理

22

一、居民点的形成

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 原始人游牧生活原始人游牧生活 ((历经几十万年历经几十万年 ) ) 居无定所 穴居 巢居居无定所 穴居 巢居

(( 以劳动分工为主线分析居民点的形成以劳动分工为主线分析居民点的形成 ))

Page 23: 城市规划原理

23

一、居民点的形成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 距今约七八千年 )

人类社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 第一次产业革命 ) : 农业从游牧生活中分离出来 氏族公社聚族而居 原始居民点

农业发达的地区,最早出现农村居民点: 我国的黄河流域中下游, 埃及的尼罗河下游, 西亚的两河 (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Page 24: 城市规划原理

24

二、城市的产生

手工业生产 作坊 商品交换 市场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阶级分化 保护奴隶主阶级 城池

( 以劳动分工、阶级分化、礼制制度为主线分析城市的产生)

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公元前 3000 年左右

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城市

Page 25: 城市规划原理

25

11 、字缘学的解释、字缘学的解释

中文:中文:

城城:“城,廓也,都邑:“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市市:“日中为市,致天:“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退,各得其所”。

三、城市的概念

Page 26: 城市规划原理

26

英文:英文:

urbanurban(城市、市政),源自拉丁文(城市、市政),源自拉丁文 urbsurbs,意为城市的,意为城市的生活。生活。

city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

相关的字,如相关的字,如 citizenshipcitizenship(公民)、(公民)、 civilcivil(公民的)、(公民的)、civiccivic(市政的)、(市政的)、 civilizedcivilized(文明的)、(文明的)、 civilizationcivilization(文(文明、文化)等,就是说社会组织行为处于一种高级的状态,城明、文化)等,就是说社会组织行为处于一种高级的状态,城市就是安排和适应这种生活的一种工具。 市就是安排和适应这种生活的一种工具。

三、城市的概念11 、字缘学的解释、字缘学的解释

Page 27: 城市规划原理

27

22 、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 义、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 义(( 11 )经济学)经济学J. ButtonJ. Button: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状系统”。

HirshHirsh: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集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的连片地理区域”。

三、城市的概念

Page 28: 城市规划原理

28

22 、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 义、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 义(( 22 )社会学)社会学Bardo & HartmanBardo & Hartman :“……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

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人口相对较多,密集居住,并有异质性;人口相对较多,密集居住,并有异质性; 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 城市具有市场功能,并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城市具有市场功能,并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 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 并不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 并不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生的;

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的是基于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的是基于合理的法律。合理的法律。

三、城市的概念

Page 29: 城市规划原理

29

(( 33 )地理学)地理学F. RatzelF. Ratzel:“地理学上:“地理学上

的城市,是指地处交通的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密集结合体”。

22 、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 义、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 义

三、城市的概念

Page 30: 城市规划原理

30

33 、城市的法律定义、城市的法律定义(( 11 )人口规模)人口规模 瑞典、丹麦: 瑞典、丹麦: 200200 人;人; 澳大利亚、加拿大: 澳大利亚、加拿大: 1,0001,000 人;人; 法国、古巴: 法国、古巴: 2,0002,000 人;人; 美国: 美国: 2,5002,500 人;人; 比利时: 比利时: 5,0005,000 人;人; 日本: 日本: 30,00030,000 人。人。 中国:非农业人口:中国:非农业人口: 2,0002,000 人以上设镇;人以上设镇; 非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60,00060,000 人以上设市。人以上设市。

三、城市的概念

Page 31: 城市规划原理

31

33 、城市的法律定义、城市的法律定义

(( 22 )城市特质)城市特质 中国:中国:设镇条件(任一条件)(设镇条件(任一条件)( 19841984 ):): 县政府所在地;县政府所在地; 非农人口非农人口 20002000 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 设市条件(同时满足)(设市条件(同时满足)( 19861986 ):): 非农人口非农人口 6000060000 人以上的镇;人以上的镇; 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国民生产总值 22亿以上的镇。亿以上的镇。

三、城市的概念

Page 32: 城市规划原理

32

44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是“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三、城市的概念

Page 33: 城市规划原理

33

城市与农村两类居民点的主要差别人口特征:人口特征:城市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规

模主要从事二、三产业。 经济特征:经济特征:城市产业以二、三产业为主,在一

定地域中,城市经济总量远远要高出农村地区 。

职能特征:职能特征:城市一般是一定地域内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担负国家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 。

建设特征:建设特征: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聚集,聚集的密度和规模远远超出农村。

Page 34: 城市规划原理

34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Page 35: 城市规划原理

35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古代城市的发展

三、近代城市的发展

四、现代城市的发展

Page 36: 城市规划原理

36

一、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具有自然优势: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耕地肥沃;交通便利;

能得到淡水供应等。能得到淡水供应等。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组织政治组织

Page 37: 城市规划原理

37

二、古代城市的发展古代城市:古代城市: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

导 致 :导 致 :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文化 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文化

中心的城市中心的城市

Page 38: 城市规划原理

38

二、古代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与防御要求(一)城市与防御要求

Page 39: 城市规划原理

39

二、古代城市的发展 (二)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二)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Page 40: 城市规划原理

40

二、古代城市的发展 (三)政治体制对城市的 影响(三)政治体制对城市的 影响

Page 41: 城市规划原理

41

二、古代城市的发展(四)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四)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Page 42: 城市规划原理

42

三、近代城市的发展近代城市:近代城市: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

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导 致:导 致:工业城市、大城市工业城市、大城市

Page 43: 城市规划原理

43

三、近代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一)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Page 44: 城市规划原理

44

三、近代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布局的变化(二)城市布局的变化

Page 45: 城市规划原理

45

三、近代城市的发展 (三)城市与环境(三)城市与环境

Page 46: 城市规划原理

46

三、近代城市的发展 (四)科学技术发展 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四)科学技术发展 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 的城市生活的城市生活

Page 47: 城市规划原理

47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现代城市:现代城市: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

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等。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等。

导 致:导 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

大都市连绵区大都市连绵区

Page 48: 城市规划原理

48

世界大都市连绵带 (( 一一 ))北美大都市连绵带北美大都市连绵带 11.波士顿-华盛顿大都市连绵带.波士顿-华盛顿大都市连绵带 22.芝加哥-匹兹堡大都市连绵带.芝加哥-匹兹堡大都市连绵带 33.圣地亚哥-旧金山大都市连绵带.圣地亚哥-旧金山大都市连绵带 (( 二二 ))欧洲大都市连绵带欧洲大都市连绵带 11 、英国伦敦-伯明翰-利物浦和曼彻斯待大城市集聚区、英国伦敦-伯明翰-利物浦和曼彻斯待大城市集聚区 22 、巴黎、巴黎 --鲁昂鲁昂 --勒阿弗尔城市集聚区勒阿弗尔城市集聚区 33 、荷兰-兰斯塔德城市集聚区、荷兰-兰斯塔德城市集聚区 44 、莱因一鲁尔大城市集聚区、莱因一鲁尔大城市集聚区 (( 三三 ))亚洲大都市连绵带亚洲大都市连绵带 日本大都市连绵带以东京、名古屋、大阪日本大都市连绵带以东京、名古屋、大阪 33 大城市因为核心,大城市因为核心,

包括横滨、川琼、京都、神户等大城市,称为东海道大都市连绵带包括横滨、川琼、京都、神户等大城市,称为东海道大都市连绵带

Page 49: 城市规划原理

49

第三节 城市化第三节 城市化

Page 50: 城市规划原理

50

第三节 城市化第三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三、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四、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Page 51: 城市规划原理

51

一、城市化的含义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化 城市化 urbanization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化、都市化。

Page 52: 城市规划原理

52

城市化的运行机制城市化的运行机制

人均耕地逐年减少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

产业结构转变 经济集聚

就业结构转变 人口聚集

地域结构转变 空间集聚

新农村

小城镇

Page 53: 城市规划原理

53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 urbanization level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城市化率 城市化率 = = 城市人口城市人口 // 总人口总人口

Page 54: 城市规划原理

54

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2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 彼此消长,不断变化。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3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 比。比。 44 、城市化水平高,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城市化水平高,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Page 55: 城市规划原理

55

图 5 东北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比较( 1952~ 2003 )Fig.5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Northeast China(1952 ~ 2003)(数据来源:根据各地区历年统计年鉴计算整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2000

2003

年份

工业化率 城市化率

Page 56: 城市规划原理

56

Page 57: 城市规划原理

57

三、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图 城市化过程图 城市化过程 SS曲线曲线

OO

2020

4040

6060

8080

%%

时间时间ⅠⅠ 初期阶段初期阶段 ⅡⅡ 中期阶段中期阶段 ⅢⅢ 稳定阶段稳定阶段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

30%

60%

Page 58: 城市规划原理

58

四、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Page 59: 城市规划原理

59

四、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城市化道路的模式城市化道路的模式 ““ 苏南模式”——地方推动型苏南模式”——地方推动型

“ “ 温州模式”——市场推动型温州模式”——市场推动型

“ “ 珠三角”模式——外资推动型珠三角”模式——外资推动型

Page 60: 城市规划原理

60

中国城市化水平中国城市化水平

19781978 19981998 19991999 20002000 20072007

17.917.9 30.430.4 35.5135.51 36.236.2 44.944.9

Page 61: 城市规划原理

61

第四节 城市规划第四节 城市规划

Page 62: 城市规划原理

62

第四节 城市规划第四节 城市规划一、规划的概念二、规划的特征三、城市规划的概念四、城市规划的内涵五、城市规划的作用

Page 63: 城市规划原理

63

P. HallP. Hall ::

“ “ 规划作为一项普遍活动是指编制一个有条规划作为一项普遍活动是指编制一个有条

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先确定的目标得以实现”。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先确定的目标得以实现”。

Sociedad Interamericana de PlanificationSociedad Interamericana de Planification ::

“ “ 规划是将人类知识合理地运用至决策的过规划是将人类知识合理地运用至决策的过

程中,这些决策将作为人类行动的基础”。程中,这些决策将作为人类行动的基础”。

一、规划的概念

Page 64: 城市规划原理

64

二、规划的特征11 、规划最基本的特征是未来导向性、规划最基本的特征是未来导向性 既是对未来行动结果的预期;既是对未来行动结果的预期;

也是对这些行动本身的预先安排。也是对这些行动本身的预先安排。

22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目标是规划评价的最基本准则与依据目标是规划评价的最基本准则与依据

33 、未来不确定性、未来不确定性 未来研究是规划研究的基础未来研究是规划研究的基础

Page 65: 城市规划原理

65

三、城市规划的概念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 排和实施管理。”合部署、具体安 排和实施管理。”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Page 66: 城市规划原理

66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城市性质的确定;城市性质的确定; 土地使用的配置;土地使用的配置; 城市空间的组合;城市空间的组合; 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 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Page 67: 城市规划原理

67

四、城市规划的内涵

11 、理想主义、理想主义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以未来为取向的基本准则以未来为取向的基本准则22 、实践思想、实践思想城市规划的社会意义城市规划的社会意义城市规划作用的体现城市规划作用的体现

Page 68: 城市规划原理

68

四、城市规划的内涵33 、理性思想、理性思想 城市规划方法论基础,合理性的所在城市规划方法论基础,合理性的所在

44 、系统思想、系统思想 城市规划的基本思维方法城市规划的基本思维方法

55 、生态思想、生态思想 城市系统及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质量城市系统及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质量

66 、权威主义思想、权威主义思想 保证规划实践和发挥作用的基础保证规划实践和发挥作用的基础

Page 69: 城市规划原理

69

五、城市规划的作用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作为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架构。作为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