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47
第第第 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description

第十二.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第一节 概述 一、免疫测定分类 二、免疫测定原理 三、固相免疫测定 四、固相膜的特点 五、常用的固相膜 六、固相膜的技术要求. 第二节 免疫金标记技术 一、胶体金的制备 第三节 膜载体免疫测定的种类与原理 一、膜固相免疫测定的特点 二、固相微孔膜测定种类 三、免疫渗滤试验和免疫层析试验 四、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五、免疫印迹 六、放射免疫沉淀试验. 思考题 小结.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Page 1: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第十二第一节 概述 一、免疫测定分类 二、免疫测定原理 三、固相免疫测定 四、固相膜的特点 五、常用的固相膜 六、固相膜的技术要求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Page 2: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第二节 免疫金标记技术 一、胶体金的制备第三节 膜载体免疫测定的种类与原理 一、膜固相免疫测定的特点 二、固相微孔膜测定种类 三、免疫渗滤试验和免疫层析试验 四、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五、免疫印迹 六、放射免疫沉淀试验

思考题小结

Page 3: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随着免疫学技术和相关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检测方法上派生出了多种类型的固相膜免疫快速检测试验。该类试验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大型设备,对检测人员稍加培训即能掌握操作要求和判定标准。

Page 4: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第一节 概述

标记免疫测定

放射免疫测定   1960’酶免疫测定    1970’荧光免疫测定 1980’- 1990’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1990’-膜固相免疫测定 1990’-

Page 5: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一、免疫测定分类

免疫浊度测定Ag + Ab AgAb + Ab

标记免疫测定 Ag + Ab* Ag Ab* + Ab* ( B)

( F)

Page 6: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二、免疫测定原理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标本中微量物质

 抗原 +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

Ag +Ab   Ag * Ab

Page 7: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三、固相免疫测定

B 与 F 分离

Ab* Ab*Ag + Ag + Ab* Ab Ab

Page 8: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四、固相膜的特点

多孔性 毛细管作用

非共价键高度吸附抗体或抗原 高度敏感性

易于漂洗 操作简便

Page 9: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五、常用的固相膜

玻璃纤维素 (fiberglass) 膜

尼龙 (nylon) 膜

聚偏氟乙稀 (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 PVDF) 膜

硝酸纤维素( nitrocellulose , NC )膜

Page 10: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六、固相膜的技术要求

孔径: 0.2~0.6 μm

流速:以 ml/cm2/min 表示

蛋白质结合力:吸附力很强,以μg/cm2表示

均一性

Page 11: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固相 NC 膜

Page 12: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Page 13: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Page 14: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第二节 免疫金标记技术

免疫金标记技术 (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iq

ue) 主要利用了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这一反应也可以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称之为免疫金银染色( immunogold

silver staining , IGSS )。

Page 15: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一、胶体金制备

 胶体金( colloidal gold )的制备一般采用还原法,常用的还原剂有柠檬酸钠、鞣酸、抗坏血酸、白磷、硼氢化钠等。向一定浓度的金溶液内加入一定量的还原剂使金离子还原成金原子,形成金颗粒悬液,也称金溶胶( gold solution )。

Page 16: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胶体金的制备及特性

胶体金粒径 1%柠檬酸钠加入量 胶体金特性

( nm) ( ml)* 呈色 lmax(nm)

16 2.00 橙色 518

24.5 1.50 橙红色 522

41 1.00 红色 525

71.5 0.70 紫色 535

* 还原 100 ml0.01%HAuCl4 所需量

Page 17: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胶 体 金( Colloidal Gold )15~60 nm

优 质 劣 质

Page 18: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胶体金结合物( Conjugate )

Page 19: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膜固相免疫测定的特点

第三节 膜载体免疫测定的种类与原理

优点 不足之处简便,快速 敏感度略低,价格略高(与 ELISA比)单份测定 精密度较差,质控困难

保存期长(优质试剂) 稳定性较差(普通试剂)可测定物范围广(主要为定性试验) 不易制备定量、半定量试剂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妊娠、排卵的诊断

肿瘤标志心肌标志滥用药物

Page 20: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固相微孔膜测定种类

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 DIGF

A)

免疫层析试验(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 ICA )

斑点 ELISA (dot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Dot-E

LISA)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 ELISPOT)

免疫印迹法 (immunoblotting test, IBT)

放射免疫沉淀试验 (radio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RIPA)

Page 21: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一、免疫渗滤测定 (IFA)

Page 22: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IFA—— 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A B

Page 23: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IFA—— 结果判断

阳性阳性

InstantChekInstantChekHIV 1+2HIV 1+2的结果判断的结果判断

( ( 图图 像像 ))

阴性阴性 测定无效测定无效

Page 24: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二、免疫层析测定( ICA )

Page 25: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ICA 试剂条

样品垫

结合物垫

NC膜

吸水垫

Page 26: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ICA—— 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Page 27: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ICA—— 间接法测抗体

Page 28: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ICA 结果观察

阳性

阴性

无效

Page 29: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IFA 与 ICA 的比较

IFA ICA

试剂形式 渗滤装置及附加试剂

试剂条

试剂保存 4~8℃ 6个月 室温一年

操作步骤 3~5 1

观察时间 3 min 3~20 min

阳性反应颜色浓度

操作结束颜色不变

颜色逐渐加深

Page 30: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IFA 穿流( FLOW THROUGH)

ICA 横流( LATERAL FLOW)

Page 31: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GIFA 技术的发展(间接法测抗体)

阳性

阴性

固相膜 固相抗原

待测抗体

金标记抗人IgG抗体

人IgG

固相抗人IgG抗体

快速检测(渗滤法)原理图

Page 32: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GIFA 技术的发展

第一代 1988

HIVCHEK( DuPont)

单点,5~10 分钟,血清,金标试剂瓶装冻干品

改进抗原 HIV 1+2 ,提高敏感度和特异性,缩短反应时间,减少步骤,样品多样化 。

第八代 INSTANTCHEK HIV 1+22 点(测试 +控制)金标试剂:单人份、液体样品:血清、血浆、全血、 尿液

第九 ~十二代

研制中 单一试剂

Page 33: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ICA 技术的发展

1990年 ABBOTT 公司 胶体硒标记 ICA

Unipath 公司 CLEARVIEW 立明衣原体 彩色胶乳标记 ICA

ROCHE Cardiac Reader TnT 定量 0.1~3 ng/ml 合成 TnT质控点

Page 34: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IFA肌红蛋白双孔法

S:测定孔 C:定量质控 100μg/L

IFA微量白蛋白单孔法

T:测定孔 C1 :定量质控 30 mg/L C2 :定量质控 200 mg/L 结果判定:( -) <30( +) 30~100 、( ++ ) 100~ 200( +++ ) >200 mg/L

ICA甲胎蛋白( AFP)

参考值: 30 μg/L肝癌诊断值: >400 μg/L

结果判定:( -) <30 ( +) 30~200 ( ++ ) 200~400 ( +++ ) >400 μg/L

S CT

C2 C1

测定线

对照线

半定量测定

Page 35: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三、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 —— Dot-ELISA

Page 36: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四、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LISPOT

• 20 世纪 80 年代,国外的科研工作者根据 ELI

SA 技术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体外检测特异性抗体分泌 B 细胞和细胞因子分泌 T 细胞的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

ELISPOT) 。

Page 37: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ELISPOT 检测原理

细胞受到刺激后局部产生细胞因子,此细胞因子被特异单克隆抗体捕获。细胞分解后, 被捕获的细胞因子与生物素标记的二抗结合,其后再与碱性磷酸酶标记的亲和素结合。 BCIP/NBT 底物孵育后, PVDF 孔板出现“紫色”的斑点表明细胞产生了细胞因子,通过 CTL 公司生产的 ELISP

OT 酶联斑点分析系统对斑点的分析后得出结果。

Page 38: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Page 39: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ELISPOT 分析仪解决以下问题

哪些斑点是抗原特异性 T 细胞产生的(此斑点具有进一步分析价值),哪些是无关细胞产生的(此斑点没有 T 细胞研究价值)

斑点大小的意义 在对不同细胞因子计数和分析时,如何定义斑点最大

和最小尺寸 如何从单个细胞基础上分析 实验精确度有多高?如果一个细胞产生相似的细胞因

子,在多大程度上会干扰分析结果? 几次重复实验才能使结果更有意义?

Page 40: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ELISAPOT

Page 41: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ELISPOT 结果判断

Page 42: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方法学评价

Page 43: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五、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法

原理

Westernblot—— 抗原表位可能被破坏而漏检

Page 44: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六、放射免疫沉淀试验

原理

放射免疫沉淀试验——抗原表位不会破坏

Page 45: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思考题1. 叙述固相膜免疫测定概念。

2 .膜的种类与特性是什么?

3 .膜载体免疫测定的种类有哪些?

4 .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

DIGFA) 的原理是什么?

5 .免疫层析试验(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 IC

A )的原理是什么?

Page 46: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6 .斑点 ELISA (dot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D

ot-ELISA) 原理是什么?

7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 ELISP

OT) 原理是什么?

8 .免疫印迹法 (immunoblotting test, IBT) 原理是什么?

9 .免疫印迹法 (immunoblotting test, IBT) 注意事项是什么?

10 .放射免疫沉淀试验 (radio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R

IPA) 原理是什么?

Page 47: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小 结

固相膜免疫测定与 ELISA 相类似,其特点是以微孔膜作为固相。固相膜的特点在于其多孔性,像滤纸一样,固相膜可被液体穿过流出,液体也可以通过毛细管作用在膜上向前移行,利用这种性能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快速检验方法。固相膜免疫测定包括了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免疫层析试验、斑点 ELISA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免疫印迹法、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