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世纪的良知:巴金

13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 :: • 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一:,。 —— 第第 • 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 第第第 •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 —— 第第

description

第九讲:世纪的良知:巴金. 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 巴金 巴金,意味着中国作家最真挚最真诚的写作良心。 —— 李国文 有你在,灯亮着;你不在,心亮着。 —— 网民.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九讲:世纪的良知:巴金

Page 1: 第九讲:世纪的良知:巴金

第九讲:世纪的良知:巴金• 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

暖的脚印里。• —— 巴金• 巴金,意味着中国作家最真挚最真诚的写

作良心。• —— 李国文• 有你在,灯亮着;你不在,心亮着。• —— 网民

Page 2: 第九讲:世纪的良知:巴金

• 巴金( 1904—2005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四川成都人,青年时期受到五四思想的影响。 1927 年赴法国留学,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其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第四病室》等。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复出后创作了《随想录》,对民族悲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2005 年去世。

Page 6: 第九讲:世纪的良知:巴金
Page 7: 第九讲:世纪的良知:巴金

巴金的创作道路• 巴金最早的作品是《灭亡》, 20 世纪 30 年代巴

金创作进入成熟期。他回忆说:“每天每夜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起来,好像一条鞭子抽着那心发痛,寂寞咬着我的头脑,眼前是许多惨痛的图画,大多数人的受苦和我的受苦,它们使我的手颤动着,拿了笔在白纸上写黑字。我不住的写,忘了健康,忘了疲倦地写,日也写,夜也写。好像我的生命就在白纸上面。”这一时期他写了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和《爱情三部曲》,还有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

Page 8: 第九讲:世纪的良知:巴金

• 40 年代,再经过多年的艺术探索后,巴金的艺术技巧更趋向成熟,风格也变得深沉冷静。他先后写下了《云》、《雨》、《日》、《星》等多篇散文,特别是散文《爱尔克的灯光》对封建罪恶的家族制度和伦理道德进行了严肃的控诉,呼唤青年人冲出家庭的牢笼,去走自己独立的人生道路。《憩园》和《第四病室》也都取得较高的成就。建国前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寒夜》倾注了巴金对普通人物命运的深刻同情,写出了小人物生活的辛酸,是一曲哀婉的歌谣。

Page 9: 第九讲:世纪的良知:巴金

• 建国后巴金也创作了一些作品,但艺术上都没有超过以前。“文革”结束后巴金重新燃烧创作的激情,他的散文集《随想录》集中反映了自己的思考,是新时期文学的重大收获。

Page 10: 第九讲:世纪的良知:巴金

《激流三部曲》:不死的青春• 1 、《激流三部曲》创作的缘起:自己大哥尧枚之死。

• 2 、写作的目的:一个就是对封建家长制度的控诉,宣告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亡。一个写青年的悲剧、对这个封建黑暗王国的觉醒、反抗。

• 3 、人物形象:觉新、觉慧的典型意义。• 4 、成就:

Page 11: 第九讲:世纪的良知:巴金

一部说真话的大书:《随想录》• 《随想录》共分 5 部,分别是《随想录》、《探

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1978 年开始写作, 1986 年完成。巴金说:“五十年代我不会写随想录,六十年代我写不出它们。只有在经历了接连不断的大大小小政治运动之后,只有在被剥夺了人权在牛棚里住了十年之后,我才想起自己是一个‘人’,我才明白我也应当像人一样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真正用自己的脑子去想任何大小事情,一切事物、一切人在我眼前都改换了面貌,我有一种大梦初醒的感觉。”

Page 12: 第九讲:世纪的良知:巴金

• 价值:《随想录》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它对中国十年“文革”悲剧乃至更早的左的思潮的痛切反思,体现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良知。

• 同时《随想录》又是无情地解剖自己、对自己灵魂进行严格审视的自白书,其真诚、真实可以和巴金所崇尚的卢梭的《忏悔录》媲美。

• 《随想录》还有不少生动感人的怀人之作,是当代散文的精品。

Page 13: 第九讲:世纪的良知:巴金

• 推荐书目• 1 、《巴金传》,李存光著,北京十月文艺

出版社 1994 年 12月版。• 2 、《随想录》,巴金,三联书店 1987 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