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遊.越界.主體

86
遊遊遊 遊遊 ..體 遊遊遊 遊遊 ..體 遊遊 遊遊遊遊遊 遊遊 遊遊遊遊遊 遊 遊 遊 遊

description

女遊.越界.主體. 閱讀女性旅行文學 楊 翠. 安居與移動. 生命的兩種原初慾望. 旅行的幾種典型. 遊逸、漫遊──無目的性、無規劃性,随興漫遊,四處遭遇,任意擷取 旅行──目的清楚,事先規劃,按圖索驥,如期歸返 出走、放逐、流浪──為逃家而出走、無目的性. 離家/返家之間 ──生命地圖的開展. 目的性的旅行──按表操課、按圖索驥 ( 「遊記」類作文 ) 無目的性的漫遊──童話故事 《 雪人 》 、 《 阿羅有隻彩色筆 》 因出走而返家──童話故事 《 威利的椅子 》. 離家/返家之間 ──生命地圖的開展. 不同的出遊動機,不同的航旅,不同的生命地圖開展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女遊.越界.主體

Page 1: 女遊.越界.主體

女遊.越界.主體女遊.越界.主體

閱讀女性旅行文學閱讀女性旅行文學

楊 翠楊 翠

Page 2: 女遊.越界.主體

安居與移動安居與移動

生命的兩種原初慾望生命的兩種原初慾望

Page 3: 女遊.越界.主體

旅行的幾種典型 旅行的幾種典型 • 遊逸、漫遊──無目的性、無規劃性,随

興漫遊,四處遭遇,任意擷取

• 旅行──目的清楚,事先規劃,按圖索驥,如期歸返

• 出走、放逐、流浪──為逃家而出走、無目的性

Page 4: 女遊.越界.主體

離家/返家之間離家/返家之間──生命地圖的開展──生命地圖的開展

• 目的性的旅行──按表操課、按圖索驥 ( 「遊記」類作文 )

• 無目的性的漫遊──童話故事《雪人》、《阿羅有隻彩色筆》

• 因出走而返家──童話故事《威利的椅子》

Page 5: 女遊.越界.主體

離家/返家之間離家/返家之間──生命地圖的開展──生命地圖的開展

• 不同的出遊動機,不同的航旅,不同的生命地圖開展

• 離/返,路徑非一,終局非一

• 重寫「家」的意象;

• 重構「家」與「自我」的關係

Page 6: 女遊.越界.主體

以文學,去旅行

兩條路徑兩條路徑

Page 7: 女遊.越界.主體

以文學,去出航

Page 8: 女遊.越界.主體

以文學,去出航以文學,去出航• 文學是作家生命的行旅 ── 閱讀文學,照見作家的靈魂, 跟隨作家的生命足履,一起去散步

• 蒐集作家的足跡,拼貼作品地景,繪製一幅航行圖誌

• 生命的疊印與互文──你的我的他的,我們的生命地圖,相互交疊

Page 9: 女遊.越界.主體

以文學,回家鄉

Page 10: 女遊.越界.主體

文學地景文學地景

──── 閱讀文學,走進故事地圖閱讀文學,走進故事地圖

Page 11: 女遊.越界.主體

文學地景文學地景──閱讀文學,走進故事地圖──閱讀文學,走進故事地圖

土地生活空間

──生活的基地;文化的母胎;故事的產房

Page 12: 女遊.越界.主體

兩種「文學地景」兩種「文學地景」

一 . 直接描寫地景

以文學寫山林海河;以文學寫生活空間(市場、廟宇、街巷 ---)

二 . 地景鑲嵌在作品中

文學中自然會有故事發生的舞台空間

Page 13: 女遊.越界.主體

以文學,回家鄉以文學,回家鄉

• 自然/旅行作家劉克襄的一張旅行新地圖──「坐火車,回台灣」(火車站、市場、街巷、客運車)

• 收回遠眺的眼睛,凝視腳下的土地──你曾「返鄉」嗎?你有一幅屬於自己的、屬於家鄉的故事地圖嗎?

Page 14: 女遊.越界.主體

以文學,回家鄉以文學,回家鄉

• 以閱讀和書寫,貼近家鄉的在地生活空間,體知它的脈動與體溫

• 回鄉,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Page 15: 女遊.越界.主體

女遊.書寫.主體女遊.書寫.主體• 「女遊」的原型──《愛麗絲夢遊奇境》、

《綠野仙蹤》中生命的遊逸與脫軌

• 遭遇.對話.撞擊──遊逸.旅行中的自我/他者

• 離家/返家之間──生命地圖的開展

Page 16: 女遊.越界.主體
Page 17: 女遊.越界.主體

《《愛麗絲夢遊奇境愛麗絲夢遊奇境》》《《綠野仙蹤綠野仙蹤》》的差異的差異

• 前者是純粹的遊逸、無目的性的遊逸• 後者是有目的性的旅程 ( 出發 , 是為了歸返 )

• 愛麗絲夢境中掉進兔子洞,是一連串無預期的旅程

• 桃樂絲出發前往翡翠城、北方女巫、南方女巫,是為了重返家園

Page 18: 女遊.越界.主體

《《愛麗絲夢遊奇境愛麗絲夢遊奇境》》的多重跨越性的多重跨越性

• 空間的跨界• 時間的跨界• 「物」「類」的跨界• 「價值」的跨界• 奇幻元素大集合• 主體經驗的跨界

Page 19: 女遊.越界.主體

女遊的性別意涵──旅行與性別女遊的性別意涵──旅行與性別

• 性別文化對女性身體的制約• 性別與空間──跨越女性的空間性制約• 性別與移動──傳統女性空間移動的侷限性:家庭的制約

• 男性移動──為了家.國,成就自我• 女遊/離家/出走/跨越文化疆界的意涵

• 女遊的多重跨界意涵──家庭、文化、自我的多重跨界

Page 20: 女遊.越界.主體

以文學,去出航

幾則女性文學文本幾則女性文學文本

Page 21: 女遊.越界.主體

遇見大師、靈魂出航遇見大師、靈魂出航──陳玉慧的旅行書寫 ──陳玉慧的旅行書寫

• 陳玉慧,《我的靈魂感到巨大的餓》 1997 • 陳玉慧,《你是否愛過》 2001• 陳玉慧,《巴伐利亞的藍光 : 一個台灣女子的德國日記》 2002

• 陳玉慧,《我不喜歡溫柔》 2004• 陳玉慧,《遇見大師流淚》 2005• 陳玉慧,《我的抒情歐洲》 2006• 陳玉慧,《德國時間》 2007• 陳玉慧,《我的抒情歐洲》 2006• 陳玉慧,《慕尼黑白》 2006

Page 22: 女遊.越界.主體

陳玉慧的靈魂旅行陳玉慧的靈魂旅行

• 陳玉慧透過書寫,與世界的心理學家、文學家、哲人、劇場導演等各個領域的人文大師相互照見

• 書寫那些人文大師或哲人的經歷,融入其中,彷若與大師們一同活過,一起靈魂散步,一起出走,呈顯出不同生命體相互感通的歷程

Page 23: 女遊.越界.主體

陳玉慧的「游牧」慾望 陳玉慧的「游牧」慾望 • 陳玉慧,《你是否愛過》 :

我是遊牧民族的後代(我們都是遊牧民族的後裔),可能有遊牧民族的基因(整個地球上到目前還真的在遊牧的人可能不到二百人),由於已失去遊牧的能力,也沒有遊牧的因緣可能,而且極可能再也不合適於遊牧生活,但也不適合於定居,不合適活在四面牆壁之中,成為沒有理由的無政府主義者,沒有立場,焦躁不定,像需要遷移的鳥,我只能去旅行。

Page 24: 女遊.越界.主體

「在路上」「在路上」──一種永恆的移動狀況──一種永恆的移動狀況

• 陳玉慧,〈沒有規則的遊戲〉,收入《失火》 :

我必須如此安慰自己:人生本來就是一種「在路上」的狀態,從一地方到另一地方,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從一事到另一事,從生到死,旅行便是在路上,「在路上」便是為了回家,旅行就是回家。回到心靈安逸的地方。

Page 25: 女遊.越界.主體

精神旅行.世界旅者精神旅行.世界旅者• 陳玉慧,《你是否愛過》 :

  你是否愛過?這同時也是一個這樣的問題:

你是否活過?這本書傳達這時代的新思想,我們都是世界的旅者,若以佛陀的思想來看:我們參與的是永恆宇宙的無限行旅。

Page 26: 女遊.越界.主體

「想回家」「想回家」──因「無家」而「尋家」──因「無家」而「尋家」

• 陳玉慧,《你是否愛過》 , 明夏.序 :

 本書有關孤獨,我們其實都沒有家,若你如陳玉慧般地旅行,你將感受作者的「無家」( Heimlos )思想,到處無家但也到處為家,你最終是無根的浮萍,你沒有時間定下來成為一個根本,而且,旅行之後總是在另一個旅行之前。

Page 27: 女遊.越界.主體

「想回家」「想回家」──因「無家」而「尋家」──因「無家」而「尋家」

• 陳玉慧,《海神家族》, 2004年

• 母系本省,父系外省的陳玉慧• 首度以家族史的書寫策略,• 探觸母系家族的生命史脈絡,• 以及台灣近百年被殖民史的面貌

• 2009.12月兩廳院 , 孫翠鳳主演

Page 28: 女遊.越界.主體

「第三者之眼」──旅行者的複眼「第三者之眼」──旅行者的複眼

• 陳玉慧:〈鳥如何看見樹林〉,《我的抒情歐洲》:

 以第三者的角度觀察自己。我想記錄下我和別人說什麼,做什麼。我想記錄那些發生或進行中的話語、姿態和動作,或者說,我和別人在生活中共同具有的樣貌。基於這些理由,我決定寫另一種日記,我的計畫便是像「別人」那樣觀察我自己,我這個人。

Page 29: 女遊.越界.主體

「發現自己」「發現自己」──旅行者的內在之眼──旅行者的內在之眼

• 陳玉慧,《你是否愛過》:

 沒錯,旅行是為了發現,但不一定只為了發現知識或靈感,旅行也是為了發現自己。沒錯,外在的圖像可以引發內在的思考,未知在召喚我們,情感也在召喚我們。

Page 30: 女遊.越界.主體

遭遇大師.尋訪自身遭遇大師.尋訪自身• 陳玉慧自述:

 因為我的父親的缺席,所以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依靠的,人,一個可以拍拍我肩膀的人,那可能是一個老師,指引我一條路。

Page 31: 女遊.越界.主體

尋訪自身.歸返自身尋訪自身.歸返自身

• 陳玉慧:〈盧加諾湖、赫塞和我〉,《遇見大師流淚》:

 我從前以為自己在找精神導師,後來才知道,不是,也沒有,這世界上並沒有合適我的精神導師,我在找的不是明師,而是神。那麼多年的流浪或游牧的精神生活與其說是尋神,不如說是問神,所有的游牧者都是問神者,而每一條路都是離家的路,也是回家的路,

Page 32: 女遊.越界.主體

鍾文音的靈魂旅行鍾文音的靈魂旅行書名 出版時

間文學現場 追尋人物 性

別《遠逝的芳香――我的玻里尼西亞群島高更旅程紀行》

2001 年10月

玻里尼西亞群島

高更(畫家) 男

《奢華的時光――我的上海華麗與滄桑紀行》

2002 年5 月

上海 張愛玲(作家)阮玲玉(影星)孟小東(京劇名伶)

女女女

Page 33: 女遊.越界.主體

走進歷史現場,對話經典人物走進歷史現場,對話經典人物──鍾文音的旅行書寫 ──鍾文音的旅行書寫

– 旅行日誌──鍾文音的幾部旅行文學– 尋找野性-─鍾文音與藝術家的對話– 我們女人的孤獨房間──女性藝術家

的跨時空精神交會– 召喚自己的靈魂──旅行、遭遇與自

我主體的追尋

Page 34: 女遊.越界.主體

鍾文音的旅行文學鍾文音的旅行文學《情人的城市――我和莒哈絲、卡蜜兒、西蒙波娃的巴黎對話》

2003 年 8月

巴黎 莒哈絲(作家)卡蜜兒(雕塑家)西蒙波娃(作家)

女女女

《孤獨的房間――我和詩人艾蜜莉、藝術家安娜的美東紀行》。

2006 年 1月

紐約、佛州、邁阿密麻州

安娜.梅迪耶塔(藝術家)艾蜜莉(詩人)

女女

《三城三戀》 2007 年 6月

墨西哥布拉格奧斯陸

芙烈達.卡羅卡夫卡孟克

女男男

Page 35: 女遊.越界.主體

鍾文音的旅行文學鍾文音的旅行文學《大文豪與冰淇淋》

2008 年8 月

俄羅斯 三位安娜:安娜.阿瑪托娃(詩人)安娜(杜斯妥也夫斯基之妻)安娜卡列妮娜(托爾斯泰的

作品角色)三大文豪:普希金(詩人)杜斯妥也夫斯基(作家)托爾斯泰(作家)

女女女男男男

Page 36: 女遊.越界.主體

「鳥羽症」患者的自白「鳥羽症」患者的自白• 鍾文音,〈得鳥羽症的人〉,《永遠的橄欖樹 》 :

  「妳不要再飛了,其他得鳥羽症的人都生病了。」   「你們不要管我,我飛得好快樂。」

Page 37: 女遊.越界.主體

人間的「終極」旅者人間的「終極」旅者

• 鍾文音,〈異鄉客的悲與歡〉,《永遠的橄欖樹 》 :

 其實我們不也都是流落人間的旅人嗎?也可說是廣義的吉普賽人。人通常皆有流浪基因,只是有的隱性,有的顯性。有的是精神的浪蕩,有的是身體的騷動。

Page 38: 女遊.越界.主體

「上路」──讓靈魂得以前進「上路」──讓靈魂得以前進• 鍾文音,《愛別離》• 男主角在醫院工作二十餘年之後---

 惠特曼吟詩:「為了讓靈魂前進,一切都該讓路。」

Page 39: 女遊.越界.主體

旅行日誌--地鐵篇旅行日誌--地鐵篇

• 鍾文音,〈得鳥羽症的人〉,《永遠的橄欖樹 》 :  地鐵,是我在紐約品嘗人性的免費節目,

是我看守上帝賦予每個族類膚色的命運館。在地道裡隨著地鐵車廂的節奏,過著起伏的人生;在忽閃忽滅的燈管裡,品味自己的頭痛和慾望身影,偶發的耳鳴是成為異鄉生活裡的一種新感官之旅。

Page 40: 女遊.越界.主體

因離鄉因離鄉 ,,  而戀鄉 而戀鄉• 鍾文音,《寫給你的日記》:    台北離我愈遠,身影愈長,直到淹沒了我。  我想我這一輩子,再也不會像此刻的現在這麼    思念我的台北。  我的祖靈還在那裡。

• 鍾文音,《寫給你的日記 》 :

  他在我手掌心各插兩支針,我的掌心大量滲出水氣來。「你看你的體內溼氣有多重啊。」老先生說。濕氣,故里島國如影隨形的生命紀念品。

Page 41: 女遊.越界.主體

因離鄉因離鄉 ,,  而戀鄉 而戀鄉

• 鍾文音,《寫給你的日記 》 :

• 在秋意涼深的天裡,喝一盅台灣茶,再寫意不過了。只可惜身旁沒有綠豆糕或是蠶豆酥之類的佐以茶香。人出走了,胃卻還 是緊緊地攀著記憶之鄉不放。

Page 42: 女遊.越界.主體

旅行旅行 , , 尋訪自身尋訪自身• 鍾文音,《寫給你的日記》:

或者追尋者會失敗,或許游牧者終其一生找不到依傍的那口井,那可紮營的草,又或者出生者再也回不到出生的面目……然而不論過程如何,旅行本身是無法思考的,只有旅行者自己才能以各種方法來看待自我。而不論這個自我的結果如何, 種種的追尋都將意味著一種人生的移動、進展,甚至是翱翔起飛。

Page 43: 女遊.越界.主體

尋找野性-─鍾文音與高更尋找野性-─鍾文音與高更• 鍾文音,《遠逝的芳香――我的玻里尼西亞群島高更旅程紀行》:

 我在這些孤島裡,希冀藉著畫家的亡靈來尋找自身的熱情王國,以褪去自身外形的諸多束縛,回到那可能的人性原始。 也許,我將失望,也許熱情不出在他人身上,但我總之必須走這一趟旅路,不論歡愉或幻滅。

Page 44: 女遊.越界.主體

我們女人的孤獨房間我們女人的孤獨房間──尋訪女性藝術家──尋訪女性藝術家

• 鍾文音,《遠逝的芳香――我的玻里尼西亞群島高更旅程紀行》:

 不瞞你說,在旅途裡看了太多的高更男性觀點之書後,我非常需要「典型在夙昔」的女性話語的鼓勵。 高更、畢卡索和沙特等等,不都是接二連三地在

女人的身體上做感官的帝國之旅,女性似乎總牽腸掛肚地被心情左右著,無法全然地動物性。

Page 45: 女遊.越界.主體

遇見你.遇見我遇見你.遇見我

• 鍾文音,《情人的城市――我和莒哈絲、卡蜜兒、西蒙波娃的巴黎對話》:

• 這幾年來,在愛情底層最黑暗最無助的時刻,特別是在身心形識入於渙散之際,在外在物質繁華亦無由支撐而內裡卻被記憶酒精已然侵腐的年月光陰,陪著我的人是一些女性經典人物。

• 藉由她們,我也在尋找自己生命的能量與原型。我以文者見文者,以女作家尋找女作家,以創作者回應創作者。我尋找的是可以對話的前靈,女性的經典。

Page 46: 女遊.越界.主體

以文學,回家鄉

幾則女性文學文本幾則女性文學文本

Page 47: 女遊.越界.主體

李昂李昂《《漂流之旅

漂流之旅》》中的記

中的記

憶建構與自我追索

憶建構與自我追索

Page 48: 女遊.越界.主體

李昂李昂: :

自傳自傳の小說の小說

Page 49: 女遊.越界.主體

寫她.寫我.寫我們寫她.寫我.寫我們• 《漂流之旅》與《自傳の小說 》( 2000 年 3 月

皇冠)

• 李昂 : 作者最始初的意圖在結合小說《自傳の小說》與

遊記《漂流之旅》, 希望讀者做各式可能結合的閱讀。 特別是,寫成後發現,叫「自傳」的小說充滿虛構,而遊記裡卻有自傳的色彩。

Page 50: 女遊.越界.主體

從出發點到歸返站從出發點到歸返站────《《漂流之旅漂流之旅》》所跨越的時空線圖所跨越的時空線圖

• 《漂流之旅》聚集著文學/歷史、失憶/記憶、虛構/真實、逃離/歸返 ---- 的思辨 ,是李昂 在經歷深痛的人生挫敗之後,一個想要逃離的「書寫/生命」的旅程,她走過日本、俄羅斯與中國,走尋謝雪紅的歷史足跡,也留下自己的心路足履。

• 整本遊記,除了所見所感、以及一些隱微曖昧的心語之外,主軸是台灣歷史的失憶與記憶、台灣國族的認同,以及李昂 與謝雪紅兩人的生命足跡與心靈行履的緊疊合。

Page 51: 女遊.越界.主體

書寫與療癒書寫與療癒──寫我所傷,療我所痛 ──寫我所傷,療我所痛

• 一切,都從想要「逃離」開始;李昂:

一九九三年,五月,由著小說《殺夫》在日本出版,我來到東京。

其時,我處在長期極度的低鬱中,我的人生,證實是個可笑的失敗。

怎麼會這樣呢?我自問。長年關懷的反對運動,在有機會更深入後,發現有時候真是一場權力與名位利益赤裸裸的角逐。特別是,有些人將權力鬥爭高明的掩藏在道德的口號、島嶼的悲情歷史之後,更是一場荒謬絕倫的騙局。

心境是荒蕪的枯竭,正寫作的以謝雪紅為主的小說,難以為繼。

逃離成為必然的、最後的出路。

Page 52: 女遊.越界.主體

旅行/出走;自我/他者;李昂 與謝雪紅旅行/出走;自我/他者;李昂 與謝雪紅

光映照那如夢似幻的九個圓頂中,離開莫斯科,這是我對俄羅斯的最後一個印象。

念著妳,謝雪紅,一九二五至二七,妳二十四至二十六歲,在莫斯科的兩年,妳必也常常面對這恍若神奇夢幻的教堂建築,心中必然也編織、期許妳的未來,只是不知妳是否預知,妳會有如此傳奇的一生。

足跡,七○年後重回妳走過的舊地,仰望著與妳當年所見相同的教堂,我已然中年,炫燦與繽紛將不易久留。

為著要遺忘,遺忘一段感情。我所面對的,更同樣是不可測知的未來。

只不過 , 較妳當年更少的夢幻? 這就是為什麼,謝雪紅,我將循著妳的足跡,重經

歷妳的一生。 我的大半生。

Page 53: 女遊.越界.主體

因為出走,所以返家因為出走,所以返家──離/返之間的辯證 ──離/返之間的辯證

• 李昂 逃離現實時空,遁入舊時空之中, 在仍殘留歷史遺跡、或者其實是複製的「歷史現

場」循走, 重構了許多「歷史記憶」, 重返一個「有歷史」、有女性主體記憶的新家園

──

「我要找尋的,又豈只是你的一生。謝雪紅,妳的一生、我的一生……我們女人的一生」

Page 54: 女遊.越界.主體

施叔青

施叔青《《兩個芙烈達.卡

兩個芙烈達.卡

羅羅 》

((20012001

年年77月,時報)中的時

月,時報)中的時

空越界與文化反思

空越界與文化反思

Page 55: 女遊.越界.主體

為了回家,所以出走為了回家,所以出走──施叔青 的多次出走與回歸──施叔青 的多次出走與回歸

• 鹿港女子、負笈紐約習戲劇,書寫紐約城市的各種生命故事;曾執教政大與淡江,並從事歌仔戲與京劇研究。

• 一九七○年代曾返鄉,甚至有在鹿港民俗館開一個工作室的想法,

• 其後因與丈夫同赴香港而未能實現,但撰寫不少關於中國與台灣傳統民俗藝術的觀察與報導,從京戲到歌仔戲,從郭小莊到楊麗花,都是她的訪察對象,

• 她寫過一篇中篇的歌仔戲報導,《台上台下》, 1985年出版。

• 1977年赴香港,書寫香港三部曲《她名叫蝴蝶》、《遍山洋紫荊》、《寂寞雲園》

• 1994年返台定居。

Page 56: 女遊.越界.主體

為了回家,所以出走為了回家,所以出走• 施叔青 : 不知為什麼,我有一個很浪漫的想法,總覺得雖然我早已結束了拖得太過冗長的香港生涯,已經回台北定居了好幾年,可是,若想讓心靈真正地回歸本土、找回原鄉,我好像必須再次遠離,作最後一次的出走,到天涯走上那麼一遭,把自己放逐拋擲到世界最偏遠的角落去流浪、去漂移。……我想到天涯海角為自己招魂。在回歸的心路上,我必須把自己拋擲的愈遠,才會回來的愈快。

Page 57: 女遊.越界.主體

自我的對話自我的對話──施叔青 與芙烈 達.卡羅 ──施叔青 與芙烈 達.卡羅

• 芙烈 達.卡羅 (Fridea Kahlo)

1907年出生於墨西哥的柯約肯 (Coyoacan) ,六歲時感染小兒麻痺,右腳微跛,十八歲時,在上學途中遭遇嚴重的車禍,雖大難不死卻幾近殘廢,不斷的大小手術留下永遠的身體創痛。二十二歲與大他二十一歲的狄亞哥.里維拉(Diego Rivera墨西哥有名的壁畫家 )結為夫妻,芙烈 達三次懷孕均以流產告終,狄亞哥生性風流,芙烈 達在發現狄亞哥和自己的妹妹暗通款曲後,憤然離家,她痛苦地感覺到自己幾乎「被生活謀殺」。芙烈 達和狄亞哥他們的愛情、藝術,寫下人間的傳奇……

• 傳記小說、電影 《揮灑烈愛》

Page 58: 女遊.越界.主體

施叔青 筆下的芙烈 達.卡羅 施叔青 筆下的芙烈 達.卡羅 • 芙烈達是以微觀的視覺焦點不厭其煩地來表現自己,大膽

地把做為女人的慾望和傷殘隱疾表露於臉上、髮式、身體上,昭告世人,無遮無攔。她只要表達芙烈達‧卡蘿,除此無他。

• 你為自己畫像,不厭其煩地在鏡中重現自己。心理學家認為這種舉動不完全是虛榮自戀,而是你必須靠著鏡中的顯影來肯定自己的存在,出於一種自衛的本能。投影告訴你自己是最美的,你的外在影像讓你確認你的內裡架構。

• 你以自傳式的畫像來接露你身為人類、身為一生與病魔為伍的女人身體與情感上的熬苦與掙扎,全是直接而真實的感受,與超現實似幻似真的夢境幻覺無緣。

Page 59: 女遊.越界.主體

施叔青 筆下的施叔青 施叔青 筆下的施叔青

與自己周旋太久了,感覺無所依憑,最女人的法子,就是尋找一個肩膀依靠, 作為支撐……。

我的痊癒必須靠另一個人來完成,這是像我這類不獨立女人的悲哀…。

終於再也難以忍受愛的煩悶,我擺脫扶持我的那雙手、讓我依靠過的那個肩膀,獨自一個人走開。……我企圖找回我的創造力。既然愛情不能,我必須靠寫作來驅逐心中的魔障。

我消沈很久,經過長時間的思索,努力的自我調整,我不得不退回自己原來的位置,重新認知我的唯一專長是寫作。我要以筆為劍,記錄所思所想,作歷史的見證。

……芙烈達,我在創作中找到了安頓的所在。

Page 60: 女遊.越界.主體

施叔青 筆下的施叔青 筆下的施叔青 與芙烈 達.卡羅 施叔青 與芙烈 達.卡羅

• 接觸到芙烈達‧卡蘿的自畫像,正是我最厭惡自己的存在,最不願與自己周旋的時候。我一直在迴避…我不願看自己…到後來我漸漸訓練自己刻意對鏡中倒影視而不見。

• 芙烈達˙卡蘿自畫像中一幅「根」,她像大地之蛇一樣……然而芙列達是大地之母,植根於墨西哥的土地,與它血肉相連……這個墨西哥的母親靈魂之窗的眼睛晶亮有神,她自身滋養了一個被掠奪剝削到乾枯荒蕪的民族。生命、文化的榮枯循環不絕,絕望如我,渴望從芙烈達˙卡蘿的「根」感應到生之活力,復甦的悸動。呵,且讓我進入她充滿綠意的胸膛裡,變成一片綠葉,再活一次吧!

Page 61: 女遊.越界.主體

複合文化.歷史記憶.性別反複合文化.歷史記憶.性別反思思

《《兩個芙烈 達.卡羅兩個芙烈 達.卡羅》》中的多重文中的多重文化反思化反思

Page 62: 女遊.越界.主體

對自我/對母鄉台灣歷史記憶的探對自我/對母鄉台灣歷史記憶的探索與反思,相互糾結 索與反思,相互糾結

我一直都是很四分五裂的,像現在我寫〈兩個芙烈達‧卡蘿〉,就是在探討這個問題……,我想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我們在這樣一座海島上,曾經給不同的人統治過,台灣的歷史始終是斷裂的…。

Page 63: 女遊.越界.主體

關於「流亡者」生存位置與母鄉關關於「流亡者」生存位置與母鄉關係的反思 係的反思

• 有一種風行但完全錯誤的認定:流亡是完全被切斷,孤立無望地與原鄉之地分離……事實上,對大多數流亡者來說,難處不只是在於被迫離開家鄉,而是在當今世界中,生活裡的許多東西都在提醒:你是在流亡,你的家鄉並非那麼遙遠,當代生活的正常交通使你對故鄉一直可望而不可及。因此,流亡者存在於一種中間狀態,既非完全與新環境合一,也未完全與舊環境分離,而是處於若即若離的困境,一方面懷鄉而感傷,一方面又是巧妙的模仿者或秘密的流浪人。精於生存之道成為必要的措施,但其危險卻在過於安逸,因而要一直防範過於安逸這種威脅。

Page 64: 女遊.越界.主體

游離異國、異國史、異國人物群像,游離異國、異國史、異國人物群像,如何對應關於台灣的思索?如何對應關於台灣的思索?

• 這幅「錯覺的地圖」,出自南美烏拉圭的藝術家托雷斯‧賈西亞之手,他把南美洲的地圖倒置,整個顛倒了過來,使南極處於北邊,赤道變成在南方。賈西亞化這幅地圖是在嘲弄幾世紀以來,世人輕南重北的地理觀念,用意是讓南美洲人重新思考他們的位置,尋找地理上與歷史的自我肯定。

• 阿根廷的葛拉莫‧古特加,被國際認可的年輕藝術

家,也使用文字與圖像符號展開不同階段對家國與自我位置質疑的尋求。首先蒐集遊記,把龐大的地誌圖型從室內的小床,一直到塗滿了地圖的大床,回歸的過程以床、家作為歸屬點。

Page 65: 女遊.越界.主體

游離異國、異國史、異國人物群像,游離異國、異國史、異國人物群像,如何對應關於台灣的思索?如何對應關於台灣的思索?

• 阿茲特克的文明徹底被摧毀,京城的宮殿被洗劫一空,神廟被拆毀,印地地安人崇拜的神祇雕像被付之一炬,祭司觀察天文的金字塔被夷為平地。殖民者為了示威,故意把天主教堂建在焚毀後的廢墟上……西班牙皇室的教堂,則疊建在當地人視為聖地的金字塔上。

• 芙烈達,西班牙征服者並不只有掠奪中、南美洲,他們繞著地球,一路擴張到對你來說陌生而遙遠的亞洲,不同於對你的國家墨西哥置之於死地的滅種殺戮,西班牙人到遠東只為了找尋商機,佔據貿易據點。你一定難以想像,為了拓展東亞,西班牙把在你國家開採的白銀,橫過太平洋運到馬尼拉,同時將菲律賓據為己有,也順便看中浩淼南海中,那甘薯形狀的青翠島嶼,我的故鄉台灣……

Page 66: 女遊.越界.主體

因為想回家,所以離家;因為想回家,所以離家;因為離家,得以返鄉因為離家,得以返鄉

我則是從空中來接觸台灣。幾十年間,不斷地出走,不斷地回來,每次倦遊歸來,從機窗往下看,森森一片大海,飛機緩緩降落,我屏息以待,等待機翼的尖端從海的邊緣斜斜次入,隔空探觸陸地的瞬間,無論它是剛從晨曦醒轉過來,或是暗黑中燈火閃爍,我都會快樂地大叫:回家,真好。

呵,站在台灣人的堅實的土地的感覺……

Page 67: 女遊.越界.主體

台灣三部曲台灣三部曲──施叔青 的身體與靈魂返鄉──施叔青 的身體與靈魂返鄉

• 《行過洛津》, 2003年

小說以洛津(鹿港)為空間舞台,藉由許情這位戲子來台的經歷,透過舞台這個舉隅,鋪陳市井、官場的人際、政治的變化,從洛津看台灣,微觀見史,隱喻著台灣的被殖民歷史經驗。

• 《風前塵埃》, 2008年 以日治時期的花東地區為舞台,透過三個語言、生活、文化、權力位置各異的族群,包括太魯閣族的哈鹿克,在殖民地移民村和立霧山生活的日本家族(警察橫山新藏、其女橫山月姬),以及愛上橫山月姬的客家攝影師范姜義明,展開複雜的生命故事,含攝了愛情、親情、殖民 /被殖民、原 /漢等複雜糾葛。

Page 68: 女遊.越界.主體

李昂李昂《《看得見的鬼

看得見的鬼》》

((20042004

年)中的身體移

年)中的身體移

動與越界漫遊

動與越界漫遊

Page 69: 女遊.越界.主體

鬼國的故事,人間的關注鬼國的故事,人間的關注《《看得見的鬼看得見的鬼》》的核心關懷 的核心關懷

李昂 :

只消島嶼經濟優勢失去,文化認同缺乏,再喪失其獨立自主性,不再以自身作為中心依據,假以時日,必回到過往以大國作中心觀點觀之,成為汪洋中一偏遠小島,只是邊陲化外之地,再度淪為「古荒服地」。

而島嶼這四百年歷經各種不同文化累積的成果及其特殊性,亦將只成回憶。

Page 70: 女遊.越界.主體

找到說話權找到說話權──廣泛閱讀、充實精神魂體、自由思──廣泛閱讀、充實精神魂體、自由思

考、書寫並言說自我考、書寫並言說自我

李昂 : 此鬼國,既不成國無有疆界;而其所曾發過的聲音,既不在大國中心主體之內,只是界外鬼言鬼語,亦只成鬼聲啾啾。

然而即使鬼聲啾啾,無疆鬼國內亦曾有過眾聲喧嘩,鬼趣鬼意豐沛盎然,變化多端、多采多姿,值得大書特書。

Page 71: 女遊.越界.主體

空間性空間性 : : 鬼界與人間 鬼界與人間 • 《看得見的鬼》中的鹿城,是取樣自她的故鄉鹿港:

這「鬼國」自然會借託於我的故鄉鹿港,即我小說中的鹿城。理由再清楚不過:我基本上是被鬼嚇大的。

而甚且到離開鹿港多年,我對我故鄉總還有這樣的記憶:

每一條小巷、每一個街道的轉角,都有一隻鬼魂盤踞。

Page 72: 女遊.越界.主體

它是這樣一個故事它是這樣一個故事• 《看得見的鬼》的敘事結構:

由五個獨立短篇組構而成的有意義整體,這五個短篇以地理方位為區隔,分為東北中西南,分別書寫五隻女鬼的人間與鬼界身世。

一方面,作品皆扣緊鹿城的空間性,包括地理水文特質、歷史特殊性、人文風貌、文化性格等等;另一方面,這個看似一般的地理性的串連,其實亦有其顛覆性意義。李昂 自言:「形成『鬼國』以東、北、中、南、西之鬼的順序來排列,與一向的東、西、南、北、中方位不同,自然是有所寓意。」

Page 73: 女遊.越界.主體

它是這樣一個故事它是這樣一個故事• 〈國域之東:頂番婆的鬼〉 主角是具有原住民血統的「頂番婆」娼妓女鬼,

因想索回被奪走的土地而受害冤死,彰顯出漢/原、官/民、男/女之性別權力政治,置於第一篇,自有意義。

• 〈國域之北:吹竹節的鬼〉 在唐山受性暴力的「一屍二命」女子鬼魂,渡海來台復仇

Page 74: 女遊.越界.主體

它是這樣一個故事它是這樣一個故事• 〈國域之中:不見天的鬼〉

空間著落於鹿城最繁華熱鬧的商街──「不見天」五福路,而時間上則是乾嘉年間,鹿城貿易鼎盛、郊商雲集,一時風華。而月紅/月玄(璇)其後成為歷史書寫者,註寫了一部清代人民反抗史;此篇的時空座標,彰顯出唐山移民已在台灣營造出自己的家園,繁華與悲痛的在地故事皆已成為無法抹棄的歷史記憶。

Page 75: 女遊.越界.主體

它是這樣一個故事它是這樣一個故事• 〈國域之南:林投叢的鬼〉 林投姊」做為受害女性的集合體,具有時間、

空間、族群與階級的多重穿透跨越性。在小說中,林投叢與林投姐意象相互疊合;林投叢不斷擴生,冤死的林投姊也藉由林投叢,深植她復仇的意念

• 〈國域之西:會旅行的鬼〉 被丈夫謀財害命的月嫦/月娥。月嫦/月娥是鹿

城在地人,而殺妻的男人則是來自唐山泉州;時間是乾嘉年間,鹿城繁華後,成為彼岸羨慕乃至覬覦的黃金之地,類此透過婚姻、謀財害命的故事,自有其現實張本

Page 76: 女遊.越界.主體

從人間死亡──成為女鬼從人間死亡──成為女鬼──跨越疆界──身體自由──跨越疆界──身體自由

• 「不見天的鬼」月紅/月玄(璇),發現仇人已死,無仇可報,原本被文化制約的、軌跡清楚的生命,突然極度失落,一度感到茫然。其後,她的喜悅首先是來自發現自我的身體自由,不再受到纏足的侷限,行路飄然:

鬼魂興致地在閨房繡樓上,施展這新習得的自由。 女子鬼魂於整棟長街屋中四處玩樂藏嬉,還在母親房內一只五斗大櫃下,尋獲小時失落的一副長命鎖。

鬼魂感到許久以來不曾有的暢快歡樂

Page 77: 女遊.越界.主體

從人間死亡──成為女鬼從人間死亡──成為女鬼──跨越疆界──身體自由──跨越疆界──身體自由

• 小說的最後一部「會旅行的鬼」月嫦/月娥,即是實踐此種自由的經典;月嫦/月娥大仇已報,跟隨地理師左右,參與其所主催的「水陸超渡法會」,為時一個月,其後自覺明顯的改變:

她先是發現自己愈來愈輕,原一身累贅窒礙拖拉、牽扯不堪,隨著法會期間日益消除。她飄移的鬼影日漸輕靈,不再有若拖著一身烏血、沉沉重墜遲緩難禁。

她也發現自己愈來愈容易持留原來的月嫦/月娥形樣。

Page 78: 女遊.越界.主體

身體移動──文化跨界身體移動──文化跨界──思想自由──思想自由

• 「不見天的鬼」月紅/月玄(璇)在身體自由移動的旅行中,進入藏書閣,翻閱了無數在生前被限制為男子才可閱讀的經史子集等典籍,以及各式各樣的「淫書穢書」,透過閱讀,她逾越了多重的性別文化邊界;包括男性「正典」的習得,以及原是女性禁忌的身體與情慾之事。閱讀這些春意無邊的性書,她首度開懷大笑:

女子鬼魂爆笑連連,飄身翻飛向上,在藏書閣小小的空間裡穿梭,在書櫃間隙中翻滾,一面咭咭怪笑,發出了她做人做鬼以來最大的聲響。

Page 79: 女遊.越界.主體

自我書寫/書寫自我自我書寫/書寫自我──女鬼說話權的建立;鬼誌的重構──女鬼說話權的建立;鬼誌的重構

• 當月紅/月玄(璇)開始激生對「台灣在地歷史記憶」的認知與建構 慾望,也正開啟了一條自我救贖的通路:

是啊!根本沒有古籍提到「台灣」這樣的名字,要直到清朝才將台灣收入清帝國版圖。

女子鬼魂倒是憶起,生時做為「才媛」,詩文酬作時,曾聽聞唐山派來統治的地方官,銜命寫府志、縣志、廳志。而這些不會在藏書閣內出現的書,會怎樣記載島嶼的事蹟,可以用來解決這一街遊走的魂魄?

 女子鬼魂一直不能心服,抗爭的島嶼人民男人被清政府官方稱為「奸民」、「盜賊」、「流寇」;但人民或會尊稱他們為「義民」、「先烈」。只有女人,不僅事蹟不被傳誦,還雙方都貶稱為「賊婆」。

Page 80: 女遊.越界.主體

駕馭自己的生命之舟駕馭自己的生命之舟───女鬼的旅行 ───女鬼的旅行

• 當月嫦/月娥開始無目的旅行(「不上彼岸的船旅」)後,她對「主體」的意涵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如此一段時日後,女子鬼魂往返於船旅上,在靜心冥思間,

時或進入一片混沌的深藍之中,女子鬼魂禁不住出聲喟嘆、無盡歡愉──

我,是海。

而更多的時日過去,在不斷的飄泊中,鬼魂冥思中進入一種空明,自身卻又無止無盡地存有,鬼魂心念輪轉──

我,即是島嶼,也即是大陸。

鬼魂身處不斷飄移、無一刻在定點的旅船上,真正進入渾然無我、無船、也無海的獨特空無境界。

Page 81: 女遊.越界.主體

駕馭自己的生命之舟駕馭自己的生命之舟───女鬼的旅行───女鬼的旅行

• 小說最後,「會旅行的鬼」月嫦/月娥開始在台灣海域以各種交通工具四處旅行,當她返抵島嶼,以清水洗淨後,深刻地感知了「回家」的心境:

那洗去鹹水風塵的感覺,還真是回家的意味。 如此女子鬼魂在玄妙的出神入化之境,脫口而出──

我,即是這島嶼。

Page 82: 女遊.越界.主體

駕馭自己的生命之舟駕馭自己的生命之舟───女鬼的旅行───女鬼的旅行

• 當鹿城形同廢港之後,月嫦/月娥尋求新的行旅,她對放天燈、放水燈、蓮花燈產生興趣:李昂 描寫月嫦/月娥在水燈中旅行的主體流動樣態,十分動人:

鬼魂於是能駕馭這浮水之屋,自己選擇方向與速度,經歷了另種從未有過的歡喜暢快。

於是,每一次漂行都是判斷掌握:流過小小燈屋邊的水草、浮木,都是歷練奇觀。女子鬼魂終能駕馭著自己的生命之舟,行經她的漂流之旅。

Page 83: 女遊.越界.主體

結論──我,從哪裡出走,遊走路結論──我,從哪裡出走,遊走路線,歸返之鄉線,歸返之鄉…………

• 李昂 :

我是如此穩穩的站在這塊土地上,開始工作、生活、戀愛,我自覺雙腳盤根錯結的生了根,扎進土地裏,十幾年下來,我整個人有著安全的沉穩感覺。

當然我也旅行,以島嶼做為永遠的依歸,我放任自己走過許多地方,那始終有一個家可以回去的牽引,使異鄉異地渲染了最奇色艷情的可能。

我的回歸與我的創作相關,是在異鄉異地,我知道離開台灣將無法繼續創作;如果我將寫作視為生命中的重大目標我一定只有回到台灣。

寫作的確重要,如是我回到台灣。

Page 84: 女遊.越界.主體

結論──我,從哪裡出走,遊走路結論──我,從哪裡出走,遊走路線,歸返之鄉線,歸返之鄉…………

• 李昂 :

那洗去鹹水風塵的感覺,還真是回家的意味。

如此女子鬼魂在玄妙的出神入化之境,脫口而出──

我,即是這島嶼。

Page 85: 女遊.越界.主體

結論──我,從哪裡出走,遊走路結論──我,從哪裡出走,遊走路線,歸返之鄉線,歸返之鄉…………

• 施叔青

我則是從空中來接觸台灣。幾十年間,不斷地出走,不斷地回來,每次倦遊歸來,從機窗往下看,森森一片大海,飛機緩緩降落,我屏息以待,等待機翼的尖端從海的邊緣斜斜次入,隔空探觸陸地的瞬間,無論它是剛從晨曦醒轉過來,或是暗黑中燈火閃爍,我都會快樂地大叫:回家,真好。

呵,站在台灣人的堅實的土地的感覺……

Page 86: 女遊.越界.主體

永遠永遠 ,, 在途中-- 在途中--  

為了尋找一條返鄉路為了尋找一條返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