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33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2008 年 4 年 9 年 年年年

description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张峦峤. 2008 年 4 月 9 日. 一、课程考核改革总体情况 二、课程考核改革具体措施 三、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四、考核工作及改革思路. 一、课程考核改革进展情况. 一、课程考核改革进展情况. 1. 考试方式的多样化:闭卷、开卷、半开卷、只有形考的测评 2. 考试形式:笔试、口试等 3. 考试手段:纸试、基于广域、基于局域的 4.05 年 1 月考试时间的改由每天 3 场改为 4 场, 07 年 1 月由 120 分钟改为 90 分钟 , 取消公共英语听力 5. 形考比例加大,双及格控制. 一、课程考核改革进展情况.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Page 1: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2008年 4月 9日

张峦峤

Page 2: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一、课程考核改革总体情况

二、课程考核改革具体措施

三、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四、考核工作及改革思路

Page 3: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一、课程考核改革进展情况

Page 4: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一、课程考核改革进展情况1. 考试方式的多样化:闭卷、开卷、半开卷、只有形考的测评2. 考试形式:笔试、口试等3. 考试手段:纸试、基于广域、基于局域的4.05 年 1 月考试时间的改由每天 3 场改为4 场, 07 年 1 月由 120 分钟改为 90 分钟 ,取消公共英语听力5. 形考比例加大,双及格控制

Page 5: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一、课程考核改革进展情况考核方式 : 闭卷、开卷、半开卷、只有形考等1. 闭卷考试:传统、多用于基础、必修2. 开卷考试:选修、考察、对三基要求不高、命题应为综合性、对命题人员要求较高、阅卷教师专业性强、社会认知度

Page 6: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一、课程考核改革进展情况3. 半开卷考试:先试点后推广

1 ) 2005 年上半年在天津试点 2 个班近 60 人2 ) 2005 年下半年在天津市所有分校试点近 1200 人3 ) 2006 年上半年在天津市所有分校、黑龙江省所有分校及北京电大统计局工作站试点近 1700 人

Page 7: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一、课程考核改革进展情况3. 半开卷考试:先试点后推广

4 ) 2006 年下半年全国推广开始试点课程:高级财务管理、财务会计

5 ) 2007 年上半年全国推广 20 门课程6) 2007 年下半年全国推广 27 门课程

Page 8: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一、课程考核改革进展情况3. 半开卷考试:作用

半开卷考试主要作用是促使成人在职学生对所学内容复习、归纳与总结,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适用于半开卷考试的课程应当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理论、定理、公式等的应用,以及重点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课程。

Page 9: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一、课程考核改革进展情况

3. 半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需注意的问题

“半开卷”考试改革要做到了在方法、命题、监管、教学、评价等构成因素上的相互衔接、有机配合。

Page 10: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一、课程考核改革进展情况3. 半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需注意的问题

对于采用半开卷考试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把握哪些是重点、难点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对重点概念、重点原理、重要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注意指导学生解决难点问题,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复习、归纳、总结所学内容,提升学习能力。

Page 11: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一、课程考核改革进展情况3. 半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需注意的问题

“半开卷”考试中一页纸的定制、发放、回收,会使考试管理部门增加很大的工作量,怎样操作会更合理、有效,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问题。

Page 12: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一、课程考核改革进展情况

4. 只有形考

会计电算化、制度财务设计、审计案例分析

Page 13: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一、课程考核改革进展情况考试改革的难点问题是:

考试时间、考试方式方法、考试手段和考核内容的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Page 14: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二、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进

展情况

Page 15: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二、课程考核改革具体措施 基于网络考核的试点

2005 年春:参加试点课程共计: 6 门

参加试点电大共计: 28 家

参加试点教师共计: 151 人参加试点学生共计: 3 , 985

Page 16: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二、课程考核改革具体措施基于网络考核的试点

2005 年秋:参加试点课程共计: 13 门

参加试点电大共计: 44 家参加试点教师共计: 454 人参加试点学生共计: 12 , 084

Page 17: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二、课程考核改革具体措施 基于网络考核的试点

2006 年春:参加试点课程共计: 13 门参加试点电大共计: 42 家参加试点教师共计: 348 人参加试点学生共计: 13 , 541

Page 18: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二、课程考核改革具体措施 基于网络考核的试点

2006 年秋: 试点的课程数: 48 门 参加试点电大共计: 44 +1 参加试点学生共计: 69411 科次,约 4.5 万学生

Page 19: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二、课程考核改革具体措施 基于网络考核的试点

推出了 48 门课程的试点 , 其中 : 数字媒体、会计学、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是把整个专业的课程整体推出 还有会计电算化课程取消了纸笔的形考和考试

Page 20: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二、课程考核改革具体措施 基于网络考核的试点

2007 年春: 试点的课程数: 52 门 参加试点电大共计: 44 家 参加试点学生共计: 85 , 366 科次 参加试点教师共计: 2389 人(评阅教师)、 1866 人(导修主任)、2392 人(教学点管理员)、

Page 21: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二、课程考核改革具体措施 基于网络考核的试点

2007 年秋: 试点的课程数: 83 门 参加试点电大共计: 44 家 参加试点学生共计: 11,7117 科次

Page 22: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二、课程考核改革具体措施 基于网络考核的试点

07 秋 6 家电大试用自开课情况:

北京: 5 门自开课天津: 9 门自开课沈阳: 2 门自开课福建: 1 门自开课河南: 8 门自开课 广东: 3 门自开课

Page 23: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二、课程考核改革具体措施 基于网络考核的试点

时间 考试名称 考试人数 课程门数

应试单位数量

应试考点数量

05春终结性网考 909 6 16 18

05秋终结性网考 11 , 28

313 44 114

06春终结性网考 12 , 97

013 42 172

06秋终结性网考 18 , 13

648 39 181

07春终结性网考 38 , 06

052 43 483

Page 24: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作用:

1、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纸笔考核时反馈及时性、针对性和过程管理可控性差的问题

2、基本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行为、过程、成就的全面、综合评价

3、基于网络的课程学习评价有力地促进了网络教学的改进和教学管理的变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具体措施 基于网络考核的试点

Page 25: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基于网络的课程学习评价特点 1 .基于网络的课程学习评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纸笔考核时反馈及时性、针对性和过程管理可控性差的问题 2 .基于网络的课程学习评价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手段现代化、评价内容全面化 3 .基于网络的课程学习评价有力地促进了网络教学的改进和教学管理的变革 4 .基于网络的课程学习评价将是远程开放教育重要的学习评价方式

Page 26: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三、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Page 27: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1.形成性考核走过场问题 :不按时间要求做,集体辅导做,批阅不严

2.阅卷问题 :人员资格不达标、阅卷不严格,忽视评阅中对考生违纪的处理等

三、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Page 28: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3.基于网络考核推进的困难

1)比传统的管理来说工作量加大 2)比传统的的考核更加严格控制,担心学生不好考 3)制度不完善,增加工作的酬金无标准 4)计算机及网络没有达到要求

三、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Page 29: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四、考核工作及改革思路

Page 30: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四、考核工作及改革思路

1.加大基于网络考核的力度,“十一五期间”的基于网络考核课程将达到 50%2.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专业,以整专业课程形式推进基于网络课程考核;与计算机技术相关课程,将取消笔试,全部用网考3.由笔试、网考并行,到全部使用网考

Page 31: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四、考核工作及改革思路

4.加大半卷考核的力度5. 加强统计分析,提高命题质量6.加强试题库建设,为个别化考试提供服务 ,实现两随7.加强形考的抽查与管理 ,推进网上形考8.加快考核内容改革的步伐

Page 32: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课程考试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

1. 课程考核考什么?如何考?2. 电大没有严格的课程考试行不行?3.如何设计远程开放教育的课程考核?4.如何处理好形考和终考的关系?5. 考试与教学的关系?

Page 33: 课程考核改革及设想

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