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36
振振振振振振振振振 4121 振 振振 ------- 振振

description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 辽宁篇. 4121 班 赵怿. 1. 辽宁的概况 2. 往日回首 3. 今日辽宁 4. 腾飞的巨龙 ----- 沈阳. 结束. 辽宁的地理位置. 辽宁省简称 辽 ,位于中国 东北地区的南部 ,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地理座标处在东经 118°53′ 至 125°46′, 北纬 38°43′ 至 43°26′ 之间,东西端直线距离最宽约 550 公里,南北端直线距离约 550 公里。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Page 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4121 班 赵怿

------- 辽宁篇

Page 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1.辽宁的概况

2. 往日回首

3. 今日辽宁

4. 腾飞的巨龙 ----- 沈阳 结束

Page 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辽宁的地理位置

Page 4: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辽宁的地理位置

辽宁省简称辽,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

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地理座标处在东

经118°53′至125°46′,

北纬38°43′

至43°26′

之间,东

西端直线距离最宽约550

公里,南北端直线距离约550

公里。

  辽宁省陆地面积14.59

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

面积1.5%

。陆地 面积中,山地面积8.72

万平方公里,

占59.8%

;平地面积4.87

万平方公里,

占33.4%

;水

域面积1

万平方公里,占6.8%

。海域面积 15.02

万平

方公里。其中渤海部分7.83万平方公里,

北黄海7.19

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大陆海

岸线全长2178

公里,占中国大陆海岸线总长的12%

岛屿岸线长622

公里占中国岛屿岸线总长的4.4%

。近

海分布大小岛屿 506

个,岛屿面积187.7平方公里。

沿黄海的主要岛屿有外长山列岛、里长山列岛、石城列

岛和大、小鹿岛等;沿渤海主要岛屿有菊花岛、大小笔

架山、长兴岛、凤鸣岛、西中岛、

东西蚂蚁岛、虎平

岛、猪岛和蛇岛等。

  辽宁省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

邻,

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

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浩瀚的渤海和黄海。

  辽宁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地

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

Page 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辽宁的历史•

辽宁省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远古

时代,

辽宁地区就有人类劳动、繁衍、生息活

动。在营口大石桥南金牛山发现的金牛山人化

石及其遗址,距今已有28

万年,是迄今为止

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在

朝阳市喀左县发现的鸽子洞遗址及出土的石器,

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距今有5

年左右。

•  约在7000

年前,辽宁地区开始进入新石

器时代,沈阳新乐遗址和出土的大量器物,显

示了辽宁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繁荣景象。朝阳牛

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距今约5000

年,

从出土

的祭坛、积石冢、神庙和女神彩塑头像、玉雕

猪龙、彩陶等重要文物得出,这里存在一个初

具国家雏形的原始 文明社会,标志着辽宁地

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自公元前20

世纪夏朝进入奴隶社会后,

辽宁地区逐步与之建立了隶属关系。据中国最

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

青2

州之城,

夏商为幽州、营州之地。春秋战

国时期为燕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全面设置

郡县,

在辽宁地区设置辽东、辽 西、左北平郡。

两汉、三国时隶属幽州。西晋隶属平州。东晋

为营州。隋朝时置辽东郡、柳城郡、燕郡。唐

朝时在安东都护府的管辖下。辽代为东京道、

中京道、金代为东京路、北京路。元代置辽阳

行省。明代时为辽东都司。

  辽宁地区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

(公元1644

年-

公元1911

年的发祥地,至今

遗存下来的沈阳故宫、清初三陵(永陵、福陵、

昭陵)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历史面

貌。民国初沿袭清制,公元1929

年(民国18

年)奉天省改为辽宁省,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

之意。1931

年9

月 18

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

侵华战争,辽宁地区曾一度被日本帝国主义侵

占。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建国初

期,

辽宁地区划分为辽东和辽西两省,

以及沈

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5

个中央直辖市。

1954

年8

月撤消辽东、辽西两省建制,合并

改为辽宁省。

Page 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辽宁的气候•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

属于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区。

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

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

季短,雨量不均,东湿西干。

全省阳光辐射年总量在100-

200

卡/

平方厘米之间,年

日照时数2100-2600

小时。

  全年平均气温在7-11

之间,受季风气候影响,各

地差较大,自西南向东北,

自平原向山区递减。年平均

无霜期130-- 200天,一般

无霜期均在150天以上。

  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

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在

600-1100

毫米之间。东部山

地丘陵区年降水量在1100

毫米以上;西部山地丘陵区

与内蒙古

高原相连,年降水

量在400

毫米左右,是全省

降水最少的地区;中部平原

降水量比较适中,年平均在

600

毫米左右。

Page 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辽宁的人口

 辽宁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共有44

个民族,除汉族外,

还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43

个民族,少数民族

人口655万人,占全省的16%

,

其中超过万人的少数

民族

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5

个民族,

其次还有壮、

苗、土家、达斡尔、彝族等人数居多。由于各民族在地区

上聚居的情况不同,形成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地域上的

大杂居和少数民族的小聚居的特点。

  为了执行中央人民政府的民族政策,早在50

年代,

全省建立了阜新和喀左两个蒙古族自治县。改革开放以后

又新设了新宾、清原、岫岩、本溪、桓仁、宽甸等6

个满

族自治县,35

个少数民族镇,105

个民族乡或民族联合自

治乡。

  辽宁省现有总人口4090

万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

的3.4%

。在各省、市、自治区中居第12

位。其中城市人

口2130

万人,

占总人口的52.13%

  自70

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措施,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进入90

年代人口增长率保持在较低的水

平,目前全省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2

‰左右,人口自然增

长率保持在6

‰左右。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医疗保健业

的发展,人口群体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省

6

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3400

万人,

占总人口的83.1%

。每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2

61

人;中学(含高中)文化程度人口4554

人;小学文化

程度人口3489

人。

  全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2.09

岁,其中男性

为70.55

岁,女性为73.85

返回

Page 8: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曾经的老工业基地  辽宁省 具有近 百年的 工业历史。特别 是 1949 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 了以重 工业为主 体,工业门 类比较齐 全,基础比较雄 厚的工业体系,成 为中国主要的 工业和原 材料基地。 1999 年,辽宁省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 定增长,全年 完成工业增 加值 1567.2亿元。辽宁省许多工业产 品在中国占有 较大比重。钢、生铁、钢材分 别占中国 产量的近 20%左右 ;纯碱、烧碱分别占中国 产量的 20%和 10%;发电量、原油、天然气 、原煤、机床、冶金设备、矿山设备、 变压器、汽车等产量在中国 都占有重要地位 。石化 、冶金、电子信息、机械仍是辽宁省 四大支柱产业。 但产品结构适应性调整已迈出新 步伐,适应市场的投资类产品继续有所增长。 1999 年,生铁产量 1448.9 万吨,比上 年增长 2.1%;钢产量 1467 万吨,比上 年增长 4.3%;成品钢材产量 1235.2 万吨,比上 年增长 7.5%。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增长较快。其中 ,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 22.2 万台,比上 年增长 59.3%;乙烯产量 39.7 万吨, 比上 年增长 2.6%;化学农药产量 2.2 万吨,比上 年增长 14.7%。产销衔接水平 稳步提高, 1999 年工业产品销售率 97.4%,比上 年又提高 0.3 个百分点

Page 9: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Page 1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Page 1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Page 1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Page 1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返回

Page 14: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今日辽宁1. 转 变

2. 发 展

3. 精 神

4. 振 兴 返回

Page 1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转 变 一、从单纯技术改造向经济结 构调整转变

  东北老 工业基 地首先要着眼于整个基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只有从区域经济的 系统工程角度进行全面 规划、分类 指导、分步实施, 才是老工业基 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出 路所在。

   二、从产出增长为中 心向就 业增 长为中 心转变

  新时期东北老 工业基 地应当确立“就业优先”的基本政策取 向。要制定基于就 业增 长的 产业振兴计划, 大力发展吸纳劳动 力多的劳动 密集型产业 、中小 企业和民营 企业;同时借鉴国际经验,运用就业奖励、劳动 成本 补贴、减免税等政策工具, 鼓励创造就业;各级政府都 应建立 起促进就 业增 长的 目标责任体系。

Page 1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    三、从发 挥主导产业优势向集群竞争优势转变 •    根据当今国 际经济 运行规律,从产业链整合的 角度,形成以主 导产业为核心,相互关联企业在地域 空间上的集群发展, 是提升老工业基 地产业竞争力的重要 途径。只有从 产业价值增值的角度, 使各个环 节有机联结,形成 合力,才能造就主 导产业的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 展。

•    四、从只重视产业振兴向 完善城市 功能转变 •   新时期老 工业基 地的振兴一方面要在 技术改造、产业调整上做文章,另一方面要 加强老工业基 地投资环境的建设。既要重 视对整个老 工业城市的 改造投入,加快其市 政、通信、道路、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又 要促进商贸、金融、房地产、市场、文化 、旅游等服务业的大发 展;尤其是 涉及到广大居民切身利益和生 命安 全的城市环 境污染和采煤沉陷区治理 问题,必须尽快加以解决。同时也要积 极推进制度 创新,大力改善当地的投资软环境。

Page 1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 五、从国有存量改革向扩大非国有经济增

量转变

  要把发展包括个私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的非国有经济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突破口。

在市场准入、投资领域、进出口、信贷担保、

税收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放宽条件,加大扶持

力度,创设鼓励民间创业的发展环境。

  六、从政府主导型改造向多元主体参与

型转变

  我国目前处于转型期,老工业基地一方

面因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产业发展主体及

外部环境都还不尽如人意,需要政府充分发

挥组织协调作用,引导和推动其合理有效地

改造;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不同以往的体制背

景和国际环境。政府不仅要改变传统依靠行

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的模式,转向主要利用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而且要根据加入世贸组

织后的政府职责和规则,在经济领域逐步减

少行政性干预。因此,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中

必须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让市场发

挥基础性作用。

Page 18: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七、从依赖中央财政向建立共同基金方式转

变 •

  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属于经济衰落

区的再开发问题。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应采

取有限扶持政策。从财政政策角度,应考虑建

立由中央、省、市和大企业共同负担的“

共同

基金”

,作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财政资金

来源。共同基金可以由省级财政负责运作,主

要用于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资

源枯竭城市衰退产业的退出援助。

  八、从相对封闭的内循环经济向开放前沿

转变

  “

以开放促改造,以开放促振兴”

,应当

成为新时期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然选择。随着

东北亚加强区域合作的意愿日趋强烈,东北地

区应主动出击,成为推动中、日、韩经贸合作

的前沿地区;同时应发挥本地区装备制造业及

其配套能力强的产业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资本

转移的战略机遇,力争作为全国承接国外制造

业转移的重要集聚区

返回

Page 19: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对外开放

辽宁省实施"外向 牵动"战略以来,对外开放取得了可喜的 成果。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1999 年外 贸进出口总额

137.3 亿美元,比 上年 增长 7.8%。其中外贸出口总额 82亿美 元,进口总额55.3亿美 元。我省对外 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 161 个, 主要贸易伙伴列 前五位的依次为日 本、美国、韩国、新加坡和荷兰。 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1999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 1785项,

外资协议额 50.6 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 44.5 亿美元,比 上年增长1.3%。在新签外商直接投资中,总投资额在 500万美元以 上的项目就有 201个,合同外资额 22.4亿美元。截止到 1999 年末, 辽宁省已注册“三资”企业 1.38万家,累计投产开业 8037 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发展。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劳务 合作和设计咨询项目 1362项,合同金额 4.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6 亿美元。新签技术出口合同 173项,合同金额 13.7 亿美元。新签技 术引进合同 292 项,合同金额 10.3 亿美元。 目前,辽宁省共有国家级、省市级各类开发区 27个。其中规模 较大、实力较强、发展较快的当属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它们是:大 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

Page 2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央决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02年秋天在北京举行中共十六大,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 这是中央首次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方略。十六大做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战略部署,这是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着眼做出的一个战略决策。

2003年 5月底、6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辽宁考察时指出,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这两个地区情况有所不同,但是都是全国经济战略的两个重大问题。

2003年 8月 1日至 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黑龙江、吉林两省考察工作并在长春主持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指出要把振兴东北摆在突出位置,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适应改革新形势,走出加快振兴新路子。

Page 2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目前,全省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56万人, 科研开发机构 1202 个。1999 年取得各类科技成果 3116 项,其中达到国 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就有 470 项。在取得的科技成果中,不 同程度得到推广和应用的 2276项,推广应用率达 73%,新增产值 479.8 亿元,创利税 101.5亿元。 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辽宁共有理、工、农、医、体、音、美、 财经和综合性高等院校 66 所。目前,全省高 等院校在校学生 23.58万 人,在校研究生 1.05万人。40多所院校同国外的大学建立了友好校际 关系,互派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东北大学

有 20多所院校接受了来自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 中等教育继续得到加强,全省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 4.28 万人, 在校生 15.68 万人;普通高中 465所,招生 14.39 万人,在校生为 39.92 万人。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全年扫除文盲 2.35万人,基本上完成 了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文化事业进一步活跃。目前,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 80 个;群众艺 术馆、文化馆 126 个;公共图书馆 129 个,博物馆 30 个;档案馆 159个。全省有省市级广播电台 16

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转播台 35

Page 2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工 业 发 展

Page 2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返回

Page 24: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精 神 “ ”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 宁可少活 20年,拼命

” “ ”也要拿下大油田。 这是 铁人 王进喜的豪情壮志。

20世纪 60年代初,我国正处在 3年困难和外国封锁的艰苦时期,队长 王进喜带领 1205 钻井队从玉门赶到大 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深知国家需要石 “油,决心 把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 ”去!带领全体队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 努力苦干,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吃大苦 耐大劳、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他们吃的是野菜和土豆,睡的是地窝子;没有吊车,工人们用肩扛、杠子撬,使钻机尽快到位;缺少运水车,大家就用脸盆端水,争取钻机早一天开钻;危急时刻,王进喜带头跳进混凝土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止了井喷。

Page 2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王进喜常说:“上,无 非多吃点苦;不上, 国家就更困难。咱们有条件 要上,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 也要上。 ”正是靠着这种“铁人精神”,石油战线的 工人们经过 3 年艰苦的大庆石油会战, 终于结束了中国 贫油的历史。

  在 过去的 40多年里 ,“铁人精神”一直 激励着为祖国石 油工业不断 做出奉献的人们, 1205钻井队也不断取 得新 成绩。现任队长孙德成说得好:“老一 辈为甩掉贫油帽子,比的是钻井速度。 今天, 为了 做强新石油,要比服务,比效益 ,仍然要比艰苦奋斗。”他们懂得,时代 变了,“铁人精神”的内涵丰富 了,但它的实质 没有变。面对市场经济环 境下 的重重 困难和种种 挑战, 我们 就更需要弘扬艰苦创业、改革 创新、勇于实践、敢于胜利的“铁人精神”。

  在 建设工业 化祖国的今 天, 加速西部大开发 ,加快东部地区发 展, 振兴东北老 工业基 地,都离不开“铁人精神”在新时代的 继承和发 扬。 返回

Page 2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振 兴

返回

Page 2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腾飞的巨龙 ------ 沈阳

返回

Page 28: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Page 29: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Page 3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Page 3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Page 3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Page 3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Page 34: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Page 3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返回

Page 3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