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75
Company LOGO 應應應應應應應應應應應應應應應應應應應 指指指指指指指 指指 指指指指指 指指M10001211 指指指 M10001212 指指指 M10001303 指指指 M10001112 指指指 M9901105 指指指

description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指導老師: 歐陽超 教授 組別: 第五組 組員: M10001211 王詠賢 M10001212 陳偉剛 M10001303 陳彥鈞 M10001112 王文彥 M9901105 陳 暐涵.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章 分享平台理論架構與設計. 第四章 個案實作. 第五 章 結論 與建議.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網路資訊發達 2. 如何解少新生摸索期間 3. 建置學習分享平台. 研究目的. 1. 建構個人知識 2. 培養 整體思考 能力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Page 1: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Company

LOGO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指導老師: 歐陽超 教授組別: 第五組組員: M10001211 王詠賢

M10001212 陳偉剛M10001303 陳彥鈞M10001112 王文彥M9901105 陳暐涵

Page 2: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2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章 分享平台理論架構與設計

第四章 個案實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Page 3: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Company

LOGO

第一章 緒論

Page 4: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4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網路資訊發達

2. 如何解少新生摸索期間

3. 建置學習分享平台

Page 5: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5

研究目的

1. 建構個人知識

2. 培養整體思考能力

3. 知識轉化與保存

4. 提升研究品質與效率

5. 拉近師生距離

Page 6: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6

研究架構

Page 7: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7

研究步驟

Page 8: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8

論文架構

結論與建議

確定研究議題與範疇第一

知識管理 學習理論 資訊科技第二

分享平台理論架構與設計

系統實作

第三

個案實作第四

第五

Page 9: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Company

LOGO

第二章 文獻回顧

Page 10: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10

文獻探討

知識管理

學習理論

資訊科技

Page 11: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11

知識

資訊

資料

Page 12: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12

四項概念

知識

資訊

資料

智慧 透過行動、應用來創造價值

開創價值的直接材料

有目的地整理來傳達意念

定量顯示事實

圖 2-2 資料、資訊、知識、智慧資料來源:勤業管理顧問公司 (2000)

Page 13: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13

知識轉化

內隱知識 外顯知識

內隱知識 社會化Socialization

外化Externalization

外顯知識 內化Internalization

組合化Combination

圖 2-6 四種知識轉化模式資料來源: Nonaka & Takeuchi (1995)

Page 14: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14

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在本質上,強調學習的重心是以學生為本位,幫助學生主動去建構知識的學習策略。

當學習者主動參與學習時,會注意學習過程,透過和教學環境中的同儕、教學者及情境彼此間的互動,以同化和調適達成知識建構的行為,進而達成自我學習目標的感覺,此即建構主義的理想。

Page 15: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15

合作學習 (1/2)

1. 合作的目標結構 個人的目標取向努力可以協助他人獲得目標。

2. 競爭的目標結構 個人的目標取向努力妨礙他人獲得目標。

3. 個人的目標結構 個人的目標取向努力與他人獲得目標無關。

Page 16: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16

合作學習 (2/2)

合作 競爭 個別

學習目標 目標是重要的。 目標對學生而言並非最重要的,他們關心的是輸贏。

目標和個人是一樣重要的,每個人期望最後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教學活動 適用於任何教學工作,愈複雜愈抽象的工作愈是需要合作。

著重於技巧的練習、知識的記憶和複習。

簡單的技巧或知識的獲得。

師生互動 教師督導,參與學習小組以教導合作技巧。

教師是協調、回饋、增強和主持的主要來源。教師提出問題、澄清規則,是具爭議的協調者;正確答案的判斷者。

教師是協助、回饋、增強和支持的主要來源。

學生互動 鼓勵學生互動、幫助與分享是一種積 極的互賴關係。

依同質性組成小組以維持公平競爭,是一種消極的互賴。

學生間沒有互動。資料來源:黃政傑、林珮璇 (民 85)

Page 17: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17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人 ( 資訊素養 )

教師

學生

資訊管理人員

物 ( 資訊環境 )

電腦教室

教室電腦

校園教學網路

Internet

數位教材

教學媒體

交互作用

圖 2-1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資訊情境資料來源:王全世 (民 89)

Page 18: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18

網路學習環境

1. 線上課程2. 線上測驗3. 虛擬教室4. 教學管理5. 學習工具

Page 19: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Company

LOGO

第三章 分享平台理論架構與設計

Page 20: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20

瀑布模式

1. 需求分析 師生須透過群體學習、知識分享、互動溝通等有效的學習分享經驗與知識,因此設計出學習分享平台之需求架構來師生之間教學 相長的發展。

2. 分享平台架構與設計 說明欲達成需求架構 所發展的系統架構及 功能規畫,本研究利用機能展開法來連接需求與功能,並利用叡揚資訊所提供的 Vitals/KM 系統來建置學習分享平台。

3. 分享平台實作 分享平台的系統介面簡述與操作說明,並實際利用叡揚資訊所提供的 Vitals/KM 系統來建置資訊並儲存知識。

Page 21: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21

需求分析

確認系統需求 現在多數的系統是由技術層面出發作出系統整合,缺乏由教學活動的進行來思考,如何在網路教學中設計有效的學習分享平台以增進師生與同儕之間的互動並達到知識傳承的效益,應是當前必須認真探討的課題亦是本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以三種理論為 基礎背景 ( 知識螺旋、五項修練、核心能力 ) ,來設定學習分享平台所需之功能與架構模式 ;會先利用關鍵成功因素與知識盤點來確認系統需求,之後進而提出系統需求架構。

Page 22: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22

需求分析提出系統需求架構

本研究中學習分享平台的成員是以實驗室中的碩博士班同學作為學習效果與知識傳承評估之對象。因此共區分出五種 角色 :

1. 碩士班新生 每一屆新生的加入,就是重新學習的環境,以研究室恆久經營的角度來看,以一學 年為標準衡量,總是會有時間浪費與知識流失的現象。

2. 碩士班舊生 每當碩一生升上 碩二成為學 長姐,就有著帶領學弟妹的責任,在做研究的同時,總是會有不知如何有系統的整理資料並將知識儲存下來的現象產生。

Page 23: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23

需求分析

3. 博士班新生 於博士生的角度來看,每ㄧ屆新生的加入亦是重新學習

的環境,但博士生與碩士生最大之不同處即是多了資格考試。

4. 博士班舊生 博士生須發表無數篇之學術研究。5. 教學者 教學者主要在於指導學生。

Page 24: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24

成功關鍵因素項目 期間 關鍵成功因素

CFS-1 新生摸索期

完善的師徒制度

建立研究室文化

良好的溝通管道

CFS-2 研究想法產生期

充足的知識與資料來源

由經驗豐富的指導者引導

創造新想法

CFS-3 技術發展期充分並足夠的技術相關背景知識

個人特質

CFS-4 舊生畢業期

完備的儲存內隱與外顯知識

妥善交接其任務與職責

保持良好聯繫關係

Page 25: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25

知識盤點與分類

知識盤點 項目

課程學習課程助教

固定課程

建議課程

論文研究

固定會議

學長姊的建議、擁有的知識與技術

國科會計畫

軟體工具的使用

論文 撰寫與發表經驗的傳承

研究室文化學徒制度

團隊學習與共同目標

休閒娛樂

Page 26: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26

知識盤點與分類 ( 續 )

知識盤點 項目

行政作業主要窗口

總務

電腦軟硬體設備

生涯期許

就業知識

產業接觸

證照考試

出國深造

Page 27: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27

本研究結合了知識管理及學習相關理論並提出 了分享平台需求分析架構,在實 際系統功能上應用品質機能展開(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 ,作為連結需求與功能技術。

品質即是品質屋所要達到之品質要求 ;機能又稱為功能,急是傾聽客戶聲音後所彙整之功能需求,亦可稱為客戶需求 ;展開即是要達成產品品質所進行支一連串流程整合,包括提出概念、設計、製造與服務流程等。

使用品質屋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首先了解使用者需求,再來探討達到需求所使用的技術,最後再對兩者關係進行評估。

分享平台架構與設計

Page 28: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28

品質與機能展開表

Page 29: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29

學習分享平台之知識類型知識類型 說明

一般文件 一般文件類型

課程學習 包含課程教材、課程討論、學習 方法論、教 育方法論及創新 方法論

教學影片 教學相關的影片

研究工具 研究方法、研究中任何需要使用到的工具

文獻分享 研究過程中閱讀過的相關文獻之分享

研究發表 以發表的研究或論文期 刊

專題計畫 論文 撰寫計畫、國科會計畫 ( 此類型須通過審核 )

學生輔導 師生之間的專題 / 論文進 度討論

論文學習 格是規範、寫作技巧、寫作流程、投影片製作、論文 口試

生涯規劃 時間管理、自我評估、職場就業、產業接觸、升學、出國深造、證照考試、開創新事業

休閒娛樂 交流園地、包含生活分享、課餘活動、打工資訊等

Page 30: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30

推動知識化學習組織之流程圖 以碩士生為例,本研究擬定了推動知識化學習組織之流程圖

1. 改善心智模式◎由學弟妹輪流主持一個需要 集思廣益的議題 ( 主題不拘、討 論期為一個 月 )

2. 系統思考◎每個月分享一篇文章 ( 文獻、演講等 ) 並發表重點及心得。

◎善用數位學習平台所 (OCW) 提供的知識與教學。

◎每為研究生都應針對彼此分享的文章 做出回應。

Page 31: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31

推動知識化學習組織之流程圖 ( 續 )

3. 自我超越◎相關證照的取得並修習網路大學線上學習的課程 (針對研究領域至少須修習兩們相關課程 )

4. 團隊學習◎於每學期至少推薦兩本相關領域之書籍或文獻

◎於兩週固定一次研究生會議

5. 建立共同願景◎學長姊應主動率先上傳分享知識並熱情回應新生與學弟妹的各種疑難雜症

Page 32: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32

組織學習三機制組織學習 = 個人 + 組內 + 組間

個人學習 組內學習 組間學習

學習目標 經練專業技能 整合多元專業 創新異質知識

學習課題 領域相關技能 概念整合技能 創新發展技能

教學模式 技能精煉教學 概念互動教學 群組互動教學

學習單位 各期學生個人 各期整組成員 各期各組整合

教學資原 供操作練習 供交流整和 供創新思考

學習方法 熟能生巧 集思廣益 火花激盪

學習評量 專業技能認證 有效共識形成 創新知識建立

領導風格 監督管理 統合管理 創意管理

Page 33: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33

知識管理

綜合上述,如何縮短新生的摸索期並加快研究的醞釀期,進而使研究室的內隱與外顯知識以最有效的方式儲存,以增加研究室的研究能量並達成知識傳承的效益,是本研究主要的研究核心與目的。

於是便使用了叡揚資訊所提供之Vitals/KM 系統來進行知識的整合與管理。

Page 34: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34

Vitals/KM 首頁介紹

Page 35: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35

最新文件

當有文件被新增或修改存入系統時,系統會即時將所新增的文件或已修改完成之文件標題,呈現於【最新文件】中。

Page 36: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36

最佳推薦

系統計算文件被閱讀者的評分並加以平均,並以得分來排序,將得分最高的 6筆標題呈現於最佳推薦文件區。

Page 37: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37

熱門文件

系統依文件被閱讀者的點閱次數,整理出【熱門文件】供使用者參考。

Page 38: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38

熱門標籤

在首頁中提供【熱門標籤】專區,顯示系統中最多人使用之的前 30 個熱門標籤。大標籤表示越多人使用,顏色越深代表使用時間越近。

Page 39: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39

最新討論、使用統計

Page 40: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40

Vitals/KM 知識館

知識館為 Vitals/KM 實體文件存放的位置,也是知識文件唯一存 放的位置。知識館的建置與呈現方式與 Windows 的檔案總管類似,允許建置多階層的資料夾架構, 階層數量沒有限制。由層層文件夾延伸組成之文件儲存架構, 稱之為知識館。

Page 41: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41

文件夾審核設定畫面

為了使重要機密文件獲得周全的保護, Vitals/KM 提供文件夾及文件的閱覽權限設定功能,可由管理者自行調整設定。

文件夾的編輯及設定,針對管理者提供一個最重要之功能,亦即審核功能,系統提供會簽式審核流程功能,即指定上傳至該文件夾的文件需經過所有指定之審核者的許可後方會開放該文件供其他使用者存取。

Page 42: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42

訂閱此文件夾

若使用者對於此文件夾之內容有很大的關注與興趣時,即可點選訂閱功能以訂閱此文件夾。

Page 43: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43

Vitals/KM 分類

分類為 Vitals/KM特有之功能。分類的提出,是為了使知識館中存放的文件,可以不用重複拷貝多份複本,以單一文 件做多重分類,由更多不同主題面向,重新加以整理應用;如此可以使系統中既有的文件增加更多的曝光度,提高既有的使用率;同時,當實體文件做更新時,各分類夾內所見之文件版次也將隨之更新, 將可避免以往版本控管不易的困擾。

呈現方式與知識館雷同,由多階層資料夾架構 延伸組成,唯此文件夾為虛擬的文件夾,並非文件存放的位置,因此使用者上傳文件仍需回到知識館來進行。

Page 44: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44

Vitals/KM 分類

Page 45: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45

Vitals/KM 分類

支持多維度虛擬分類,徹底解決分類與歸類困擾Vitals/KM 提供檔一對 多的自動分類,一份檔

可被多重關聯分類使用,讓使用者無須勞神如何分類或歸類;同時也讓知識讀取者更容易找尋到所需的資料。

Page 46: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46

Vitals/KM 標籤功能

於文件新增或編輯時,上傳人員可以依照個人對於此知識文件的定義,將關鍵字以貼標籤的方式在文件上做標記,可供日後個人或他人查詢運用。

Page 47: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47

專家黃頁

Page 48: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48

自動化網站資訊擷取

可彈性的設定資料來源更新原則與抓取排程,以主動的蒐集外部網站資訊。

將蒐集到的即時情報,進行自動分類、自動摘要與自動關鍵詞等資料分析與處理,並匯入到 Vitals/KM 知識管理系統進行應用與分享。

Page 49: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49

Page 50: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Company

LOGO

叡揚資訊所提供之 Vitals/KM 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

2011/3/1 – 2011/5/31

Page 51: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51

實驗背景

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李國光博士

受測者 : 策略管理資訊系統實驗室

Davenport and Prusak ( 1998)& Wexler ( 2001 )

Page 52: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52

系統實施流程圖

實驗前說明與教學

實驗開始

實驗結束

受測者訪談 資料分析

研究結論

議題形成

Page 53: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53

驗證項目定義

1. 分享平台使用的方便性

2. 分享平台在應用效度上的情形

3. 分享平台使用者使用時的動機

4. 分享平台對提升知識流量的能力

5. 分享平台對提升知識存量的能力

Page 54: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54

議題設計

Keeney and Raiffa ( 1993 )

可測量的(Measurable)不重複性( Non-Redundant)可解構性( Decomposable)完整性( Complete)

Page 55: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55

訪談對象共八人,女性五人、男性三人

Page 56: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56

Page 57: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57

使用者建議

1. 分享平台使用的方便性

完整妥善的介紹 降低知識分享的時間

Page 58: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58

Page 59: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59

使用者建議

2. 分享平台在應用效度上的情形

需要時間來慢慢擴大使用對象,才能強化並拓展不同的知識領域

Page 60: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60

Page 61: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61

使用者建議

3. 分享平台使用者使用時的動機

分享平台須由指導教授規範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

Page 62: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62

Page 63: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63

使用者建議

4. 分享平台對提升知識流量的能力

時間有限 侷限此分享平台的效益

Page 64: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64

Page 65: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65

使用者建議

5. 分享平台對提升知識存量的能力

不一定 都會跨領域去瞭解其他知識

管理者 管理機制 ( 知識分類、知識標籤…等 )

Page 66: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66

建議改進方向

1. 分享平台之視覺效果

2. 分享平台之教育訓練

3. 分享平台之統籌管理者

4. 分享平台之學習機制

Page 67: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67

Page 68: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68

建議改進方向

1. 分享平台之視覺效果

2. 分享平台之教育訓練

3. 分享平台之統籌管理者

4. 分享平台之學習機制 效率

Page 69: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69

建議改進方向

1. 分享平台之視覺效果

2. 分享平台之教育訓練

3. 分享平台之統籌管理者

4. 分享平台之學習機制

統一

Page 70: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70

建議改進方向

1. 分享平台之視覺效果

2. 分享平台之教育訓練

3. 分享平台之統籌管理者

4. 分享平台之學習機制

( 學習型組織理論 )

Page 71: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Company

LOGO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Page 72: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72

實施結果與結論

1.便利性的學習平台對學生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2. 本分享平台能夠有效地呈現組織知識網絡關係。

3. 本分享平台能夠有效地縮短知識搜尋上所花費的時間。

4. 知識累積量的不同,成員對於知識有不同的需求。

Page 73: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73

實施結果與結論

5.須由指導教授規範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

6.相同領域之成員,對於知識的擴散程度 較無顯著差異。

7. 分享平台能夠做為組織記憶,促進組織 學習之進行。

Page 74: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74

平台的成功關鍵因素

使用者態度

高階管理者的重視程度

分享平台的易用性

使用前之教育訓練

知識學習的歷程

充分的溝通與互動

Page 75: 應用知識管理系統建置學習分享平台之研究

Company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