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與文化研究

29
語語語語語語語 語語語語語語語語語 語語 語語語 語語語 語語語

description

語言與文化研究. 語言視界與文化視界  作者:申小龍  報告人:林麗寬. 分享. 美國參議員葛倫說:「如果抄襲一個人的作品,那是剽竊;如果抄襲十個人的作品,那是做研究工作;如果抄襲一百個人的作品那就成為學者」. 第一節 語言與文化的相關性. #語言是文化的基礎,它由一套無意識但又複雜的規則和設計構成,包含了人類對世界的知識和行為準則。 結構主義心理分析家拉康認為:文化的任何表現同語言功能(即象徵符號觀念)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繫。#. 結構主義與索緒爾. 結構主義的原理是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 (1857-1913) 首先用於語言學中。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語言與文化研究

Page 1: 語言與文化研究

語言與文化研究

語言視界與文化視界 作者:申小龍

 報告人:林麗寬

Page 2: 語言與文化研究

分享 美國參議員葛倫說:

「如果抄襲一個人的作品,那是剽竊;如果抄襲十個人的作品,那是做研究工作;如果抄襲一百個人的作品那就成為學者」

Page 3: 語言與文化研究

第一節 語言與文化的相關性 #語言是文化的基礎,它由一套無

意識但又複雜的規則和設計構成,包含了人類對世界的知識和行為準則。

結構主義心理分析家拉康認為:文化的任何表現同語言功能(即象徵符號觀念)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繫。#

Page 4: 語言與文化研究

結構主義與索緒爾 結構主義的原理是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 (1

857-1913) 首先用於語言學中。 索緒爾的《通用語言學》一書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 , 1916 年出版)是二十世紀現代語言學及結構主義語言學的開山作品。

索緒爾的語言結構研究認為「意義其實是被語言創造出來的」,意符( signifer )與意指( signified )之間的關係是主觀定義的。」

Page 5: 語言與文化研究

結構主義 ( 興起於 1950- 1960 年代 )

法國人類學家李維史陀( Claude Levi-Strauss,1908- )建立起結構主義的理論體系。

(維基百科)結構主義是二十世紀下半最常使用來分析語言、文化與社會的研究方法之一。不過,「結構主義」並不是一個被清楚界定的「流派」,雖然通常大家會將索緒爾的作品當作一個起點。

廣泛來說,結構主義企圖探索一個文化意義是透過什麼樣的相互關係(也就是結構)被表達出來。

Page 6: 語言與文化研究

拉康 (Jacques Lacan,1901-1981)--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

拉康的基本立論在於認為無意識的運作模式與語言結構相似。

#構成人的文化行為的習慣性因素是一種無意識,但這種無意識也是有結構的--無意識的東西是像語言那樣構成的,語法和語言表達方式不只是語言的問題,而且體現著一種世界觀和思維樣式。某種語言的特有結構把一種類似「集體無意識」的東西從小影響嬰兒的心理和行為,在他的無意識中形成一種文化結構#

Page 7: 語言與文化研究

語言=世界觀#當我們透過母語這塊透稜鏡來觀察事物時,事物已按照我們母語的體系被分了類 #

星辰(獅子星座,大熊星座…… ..) 蔬菜(黃瓜,土豆,白菜………) 水果(木瓜,葡萄,  鳳梨……… .)

Page 8: 語言與文化研究

雞鴨牛羊 Hen, duck ,cow, sheep cock, drake, bull, buck #語言對世界的分類帶有 很大的主觀性 薩披爾說:語言的基本事實毋寧說在

於概念做分類 ..…..「現實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知不覺根據人類集團的語言習慣建立起來的。#

Page 9: 語言與文化研究

不同民族的語言稜鏡所折射的世界不相同(不同民族看得世界方式不同)語言 分類對象

巴西

巴凱里部落

人類

(1)kypa (我們的,我們的人,好的)

(2)kypana(不是我們的,壞的)

加利福尼亞

約基部落

所有的事物

(1) 約基部落的成員

(2) 其餘的整個世界

非洲

馬薩依部落

人類

(1) 男人

(2) 非男人(女人,兒童,奴隸)

塔加洛吉語 一年

(1) 雨季

(2) 旱季

Page 10: 語言與文化研究

對一個民族愈重要的東西,其語言分割越細密語言 對象

中國古代 牛-

依年齡:犙(3歲)、牭(4歲)、犢(小牛)

依顏色:犂(雜色)、犅(背赤色)、犡(白脊)

依形狀:犎(大如駱駝),犝(無角),犤(短腿) 墨西哥南部

馬亞印地安語

玉米 種類,生長階段,耕作,收割,烹調方式

阿拉伯語 駱駝 有 6000個詞表示各式各樣不同的駱駝

澳大利亞土著 沙 表不同的沙的詞

結論 代表文化現象的詞彙,其數量與它在文化上的重要性成正比,會愈重要.

Page 11: 語言與文化研究

語言 親屬分類

中國人

英語 uncle、aunt、nephew、niece

澳大利亞

尼亞馬爾語

Mama

ngardi

結論 1.語言是「強加」給使用該語言的社團成員的一種「世界觀」 2.每一個兒童所認識和感受到的世界,是根據他所在語言集

團的詞語符號進行相應的分類和排列.

Page 12: 語言與文化研究

語言 動作分類

英語 Carry

中文 荷(鋤)、挑(土)、擔(水)、提(箱子)、負(重)、背(孩子) 英語 綿羊(sheep),山羊(goat)

中文 羊

結論 英國:重畜牧業,以游牧為主;漢人:農耕為主.

不同的生活方式造就不同的語言成份.

Page 13: 語言與文化研究

語言 對時間的看法

古希臘語 現在=由未來向過去變的那一點 ← ∣ ←

日耳曼族語 現在=由過去向未來延伸 → ∣ →

羅曼語族語 現在=未來無限小的一部份+過去無限小的一部份

← ∣ →

結論 每一種語言都是某一個概念系統的具體表現,這個概念系統包含著知識世界的某一特定分析和構選.

Page 14: 語言與文化研究

顏色的分類 :語言學家格里森,比較劃分色譜的方式

這種人類語言多元的顏色秩序,是因為生理進化的不同造成的嗎?顏色分類少是不是因為進化慢,辨色能力慢?若是,不同語言的世界觀就有優劣之分嗎?

英語 Purple Blue Green Yellow Orange red

Shona(羅德西亞) Clps wke Citema Cicena Clps wke

Bassa語(利比亞) hui zlza

Page 15: 語言與文化研究

1880 年德國馬格努斯 <關於原始民族的色覺調查> #顏色的命名與感知能力的高低沒有必然

聯繫。一種「原始」語言往往缺乏抽象顏色名稱,但這不是因為使用這一語言的人們不能區分某些顏色,而是因為這些顏色的區分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所以他們就不從語言上加以分辨;相反,只要有必要,他們對某些事物的顏色在語言區分得比現代文明民族更細緻入微#

Page 16: 語言與文化研究

小結 一個民族語言對自然界現象

的分類,與該民族的生態文化環境有密切的關係(語言反映了客觀世界的現實)

不同語言反映出不同民族看世界的方式(用不同語言的人實際上似乎就活在不同的世界之中)

Page 17: 語言與文化研究

 第二節沃爾夫假說的論爭及其魅力 1. 沃爾夫假說 2. 與康德、新康德主義  的關係 3. 否定沃爾夫假說 4. 論證沃爾夫假說

Page 18: 語言與文化研究

1. 沃爾夫假說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美國人類語言學家薩披爾(Edward Sapir, 1884-1939)

沃爾夫 (Benjamin Lee Whorf, 1897-1941):研究印第安霍皮 (Hopi) 語

Page 19: 語言與文化研究

兩個假說 一語言決定論( linguistic determinism):  語言決定了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

二是語言相對論( linguistic relativity): #人們對世界的認識由於受制於其所使用的語

言,因此僅具有相對的真理性.說不同語言的族群形成不同的認知系統和意識背景……不同的系統和背景使各語言族群的世界觀呈現出相對性。#

Page 20: 語言與文化研究

2.與康德、新康德主義的關係

西方哲學 哲學傳統包括了形上學、

知識論、倫理學的研究。這些學科試圖回答對於世界起源,知識如何獲得,以及善惡等觀念的問題。(維基百科)

語言

Page 21: 語言與文化研究

何謂知識? ( 知識論 ) 經驗主義 :由培根( Bacon , F 1561-162

6 )、洛克等人發展出來,認為人類對世界的知識來自人的經驗,透過經驗形成概念和歸納,才得到知識。

理性主義 : 笛卡兒( Descartes , R 1596-1650 ) 為代表,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於人自身的理性。透過概念( notion )及演繹法獲得知識,所以知識是獨立思考來的.

Page 22: 語言與文化研究

康德的知識論 Immanuel Kant , 1724

- 1804,德國哲學家 唯心主義的奠基者 號稱批判哲學 對主體/客體的看法/先驗法( Transcendental Method ) --哥白尼革命

P.36

Page 23: 語言與文化研究

沃爾夫認為: 1.這種「思維的規定」就是語言模型的規定; 2. 薩披爾認為各種語言都有其特有的結構「本性」的學說,已包涵這種思想。

康德主義 新康德主義

提出主體借先天的直觀形式來整理感性材料,但承認感性的內容是客觀的

進一步強化康德哲學中的主體性…….認為感性的東西無論在形式上或內容上都是主觀的東西,在認識中,沒有任何東西不是由思維所決定,也沒有任何東西不能為思維所規定。

一切種族和民族的認識規律有其共同性

做修正,強調社會科學研究「個性」的意義。所以在研究人類認識時,不同民族有一同的「現實世界」,有不同的基本認識規律。

Page 24: 語言與文化研究

3. 否定沃爾夫假說

否定的看法 內容

1.Greenberg (p. 15)

2. 「反映論」(p.15) .語言不是「決定」對現實的認識,而是「反映」現實.

3.語言學家的不同看法 p.38

4.瑞士心理家(Piaget)60年代的認知假設(cognition hypothesis)

從語言和思維的起源來看,邏輯運算的起源早於語言,語言並非邏輯的根源,相反的,語言由邏輯構成

Page 25: 語言與文化研究

4.論證沃爾夫假說

實驗驗證 布魯姆 (Bloom)/對比英漢 語法 (假設語態 ) 沃爾夫假說修正版 (淡化沃爾夫假說中的極端成份,對語言與文化的關係取中間態度)

Page 26: 語言與文化研究

布魯納 一系列兒童

認知實驗

五歲/七歲兒童/玻璃杯

.語言是認識發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布朗 語言與範疇

一書

透過新術語學習

一門新學科

.語言符號有助思維

赫爾曼等人

研究報告 Ο Ο學習視覺形像 -

/語言符號標記(詞)

.詞在思維中是一種編碼形式,影響人們對要記住的東西作出選擇

洛夫特斯 實驗(1975) 看電影/轎車和兒車對撞/一周後

.信息(言語或非言語)能在記憶中相互作用以改變記憶中所存貯的東西,產生新信息.

築島謙三 實驗 德國人/日語擬聲詞,擬態詞

.擬聲詞,擬態詞因語言的文化環境產生差異

Page 27: 語言與文化研究

布魯姆 中文缺少反事實標記 (假設語態 ) ,所以說中文的人不習慣思考純屬虛設的情況

操英語者在劃分與整理客觀世界的認知方式與操中文者不同

一種語言的使用者是否能形成某種抽象思維的認知圖式,取決於這種語言是否能引導思維向抽象的方向發展

Page 28: 語言與文化研究

卡羅爾-語言相關性的發展性理論 1.(觀察兒童語言習得過程)兒童在習得語

言之前,已通過和環境接觸獲得辨識物體的能力.感知先於語言。

2. 兒童慢慢學會運用語言經驗來改變他對生活經驗的劃分(如黑狗猫一類)。兒童學習語言是按照語言的格局對自己的生活經驗做確認和重建。

3.語言對客觀經驗的編碼方式不同,語言使用者也傾向按他們的語言所提供的不同範疇去區別和辨認經驗。

4.認為思維活動能獨立語言之外而存在。

Page 29: 語言與文化研究

結論 1. 沃爾夫假設是一個極富魅力的語言人文主義課題.

2. 語言是一面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