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車行(杜甫)

12
兵兵兵 ( 兵兵 ) 兵兵兵兵 --- 兵兵 (712-770) 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 ,,一, 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 ,,一。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 ,。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 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 兵兵兵 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 ,,,、一。 ( 兵兵兵兵 )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 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 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 ,體,。

description

兵車行(杜甫). 作者生平---杜甫(712-770) 盛唐詩人 唐玄宗天寶六年參加制舉試,因宰相李林甫妒賢忌才,故意使這次考試無一人及第,杜甫因而落第 安史之亂爆發,杜甫被叛軍所擄,因了將近一年才能逃出。 他逃往當時政府所在地鳳翔,任左拾遺之職。 後來關中發生大饑荒,他棄官進入四川, 投靠四川節度使嚴武。 後嚴武死,杜甫失去憑藉,離開四川,於岳陽、衡州一帶飄泊。於大曆五年(七七零年)病逝。 因嚴武曾薦他為工部員外郎,所以後世稱他為杜工部;又因曾居於長安杜陵附近的少陵,所以又稱杜少陵。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兵車行(杜甫)

Page 1: 兵車行(杜甫)

兵車行 ( 杜甫 )• 作者生平 --- 杜甫 (712-770)

• 盛唐詩人• 唐玄宗天寶六年參加制舉試,因宰相李林甫妒賢忌才,故意使這

次考試無一人及第,杜甫因而落第• 安史之亂爆發,杜甫被叛軍所擄,因了將近一年才能逃出。• 他逃往當時政府所在地鳳翔,任左拾遺之職。• 後來關中發生大饑荒,他棄官進入四川, 投靠四川節度使嚴武。• 後嚴武死,杜甫失去憑藉,離開四川,於岳陽、衡州一帶飄泊。

於大曆五年 ( 七七零年 ) 病逝。• 因嚴武曾薦他為工部員外郎,所以後世稱他為杜工部;又因曾居

於長安杜陵附近的少陵,所以又稱杜少陵。• 他的千多首詩,反映唐朝由盛而衰的種種現實和歷史過程,因此

有詩史之稱;又因他的詩流露憂國憂民之情,體現儒家忠君愛國之精神,因此被稱詩聖。

Page 2: 兵車行(杜甫)

題解• 兵車行約作於天寶十年 ( 七五一年 ) ,是一首反對唐

玄宗不斷發動戰爭的政治諷刺詩。• 資治通鑑記載,天寶十年四月,鮮仲于通討南詔,大

敗,士卒死者六萬,• 朝廷再募兩京及河南河北兵以擊南詔,人聞雲南多疫

症不肯應募。• 楊國忠遣人分道捕人送往軍所。於是行者愁怨,父母

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清代錢謙益認為此詩即為此事而作。

• 行,是樂府詩的一種體裁名稱,杜甫不沿用從軍行一類舊題,改為自創新題, 兵車行便是作者概括詩的內容創造的新題目。

Page 3: 兵車行(杜甫)

內容分析•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 轔轔:車行聲• 蕭蕭:馬鳴聲• 行人:抓來從軍的人• 耶 (爺 )孃 (娘 ) 妻子:家屬 ( 父母妻子兒女 )

• 走相送:跑來跟他們道別• 塵埃不見咸陽橋 :家屬送行,塵土迷漫,把咸陽橋都遮蓋住了

• 牽衣:拉著衣服• 頓足:踏著腳步

Page 4: 兵車行(杜甫)

• 攔道哭:攔在道路啼哭• 干雲霄:干,沖犯,形容哭聲之大,上衝雲霄• 全段的意思是:戰車隆隆向前推進,戰馬蕭蕭地鳴叫向前奔馳,出發的壯丁弓前在腰,爺娘妻兒趕來送別,塵土瀰漫將咸陽橋也遮蓋住了。士兵的家人拉著士兵的衣服,悲傷地踏著腳步,攔在道路痛哭,哭聲直向空中傳送。

Page 5: 兵車行(杜甫)

• 詩的第一段,寫的是軍人出發往前線,親人送別之景

視覺 聽覺戰車戰馬行人整裝待發親人跑來送別塵土飛揚行人親人難捨難離

車聲馬聲頓足聲哭聲

Page 6: 兵車行(杜甫)

•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戌邊。

• 過者:過路人,杜甫自稱• 點行:按名強行徵調,頻,頻繁• 或:有人• 十五:十五歲• 北防河:在北面河西一帶防禦• 四十:四十歲• 營田:屯田,邊區軍隊除遇有戰事作戰外,平時還要耕種

• 里正:里長,唐制百戶為一里設里正,掌戶藉賦役• 裹頭:包頭,古時男子成丁以黑布三尺裹在頭上作頭巾

Page 7: 兵車行(杜甫)

•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 邊庭:邊疆• 武皇:漢武帝,喻唐玄宗• 意:意圖野心• 未已:沒有停止• 漢家:漢朝,暗指唐朝• 山東:華山以東地區• 二百州:是約數,指荒蕪地區之廣• 荊杞:荊棘杞柳,田園荒蕪現象

Page 8: 兵車行(杜甫)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

被驅不異犬與雞。 • 縱:即使• 把鋤犁:握著鋤和犁• 隴畝:隴,田地間起分界作用的土埂;畝,田地• 無東西:農作物亂七八糟,不成行列• 況復:況且,再說• 秦兵:關中兵• 耐:捱得住• 苦戰:長時間的戰爭• 被 驅 :被驅遣至前線賣命,飽受流離奔波之苦• 不異:沒有分別

Page 9: 兵車行(杜甫)

• 點行頻的原因:• 統治者為了開拓邊疆發動不義之戰,不惜用人民的性命和鮮血來滿足自己拓邊的意慾,極為殘暴不仁

• 點行頻造成的惡果:• 兵役綿長• 邊境傷亡慘重• 農田荒廢,農村經濟破產• 士兵命賤如泥

Page 10: 兵車行(杜甫)

•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 長者:役夫對作者的尊稱• 敢:豈敢,用反問語氣,表示不敢伸說自己的憤恨• 且如:就像• 今年冬:天寶十年冬• 未休:未罷,沒有遣還鄉里• 關西:函谷關以西地方。因未停止對吐蕃的軍事行動,

以致關西士兵都未能罷遣回家

Page 11: 兵車行(杜甫)

•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 縣官:本指朝廷,暗指皇帝• 急索租:催迫家人交稅• 信知:實在知道• 惡:不好• 比鄰:近鄰• 埋沒隨百草:死在沙場,埋在野草• 青海頭:青海邊• 煩 冤 :呼冤• 啾啾:擬聲詞,想像中的鬼哭聲

Page 12: 兵車行(杜甫)

• 役夫要伸之恨包括:• 服役無期• 賦稅繁重• 男兒命賤• 屍骨無存• 文末四句所寫的情景:• 青海戰場上,滿地白骨無人收葬,天陰下雨時更聽見淒厲的鬼哭聲,渲染了一種淒慘、死怖的氣氛

• 這種情景,反映了統治者發動戰爭、窮兵黷武的罪惡• 末段的鬼哭聲,呼應首段的人哭聲• 首段的人哭聲,因生離而引起• 末段的鬼哭聲,因死別而引起• 由人哭寫到鬼哭,把百姓所受的痛苦,統治者的罪惡進

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