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我的故乡

9

description

大海,我的故乡. 林雪 2.3. 目录. 威海名称的由来. 威海历史. 近代威海风貌. 威海标志性建筑. {. 环翠楼. 刘公庙. 威海今后的发展. 威海名称的由来. 威海,旧称威海卫,名寓“威震东海”之义。原为文登县地,明洪武三十一年( 1398 年)析辛汪都三里置卫,永乐元年( 1403 年)建城。“卫治极山东之东,三面环海,一城负山,形胜险要甲于天下,盖海防一重地也” ( 明谷景阳 《 重请威海卫印记 》) 。威海之名从此始兴。 1945 年,设威海卫市,建国后改成威海市。. 威海历史.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大海,我的故乡

• 威海,旧称威海卫,名寓“威震东海”之义。原为文登县地,明洪武三十一年( 1398 年)析辛汪都三里置卫,永乐元年( 1403 年)建城。“卫治极山东之东,三面环海,一城负山,形胜险要甲于天下,盖海防一重地也” ( 明谷景阳《重请威海卫印记》 ) 。威海之名从此始兴。 1945 年,设威海卫市,建国后改成威海市。

• 1398 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取 " 威震海疆 " 之意,派兵驻屯,威海卫的管辖范围与今天环翠区的版图颇为相近。与威海卫同时诞生的卫所还有成山卫、靖海卫。 1403 年,安徽风阳人陶越调任威海卫指挥佥事,奉命征集军民数万人建设卫城,威海卫逐步从有防无城而演变为海防重镇。

• 1898 年,威海卫被英国强租,由英国海军总司令兼理,从 1900 年开始,设威海卫行政长官署,直接隶属英国殖民部。

• 1930 年 10 月,中国收回威海卫,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 1950 年 5 月,成立文登专区,辖威海(县级)、荣成、文登、昆嵛、乳山、海阳、牟平、福山等 8 县。 1956 年2 月,文登专区撤销,现威海地改属莱阳专区。 1958 年 10 月,莱阳专区改为烟台专区, 1967 年 2 月,烟台专区更名为烟台地区,现威海地属之。 1983 年 8 月撤销烟台地区,设烟台市(地级),同时威海市(今环翠区)改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文登、荣成、乳山 3 县归烟台市管辖。

• 1987 年 6 月 15 日,国务院以国函[ 1987 ] 105 号《国务院关于山东省威海市升为地级市的批复》批准,威海市升为地级市,设立环翠区;将烟台市的荣成、文登、乳山3 县划归威海市管辖。 9 月 27 日地级威海市举行成立大会, 10 月 1 日地级威海市市直机关正式对外办公。

•  威海市是中国著名的港口及旅游城市,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第一个 " 国家卫生城市 " ,是中国首批 "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 之一,是全国投资硬环境 40 优城市,也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 50 强城市。 威海市现辖三市三区,即荣成、文登、乳山三个县级市和环翠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 .总面积 5436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731 平方公里。总人口 245.0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 48.5 万人。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是 1992 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面积 72 平方公里,已规划面积 36 平方公里。总人口 6 万。经过八年多的建设,区内建成了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金融贸易区、台湾电子工业园、生活居住区和旅游度假区等多种功能小区,集生产、生活、旅游于一体,成为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该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投资环境最佳、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之一。 建区以来,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国家内生产总值、财政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平均每年都以 40%以上的速度递增,用了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一半的时间,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开发区的中游水平,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三,成为全国 43 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运行质量最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开发区之一。

  坐落于威海市中心,西夸古山东麓,倚山而建。环翠楼始建于明代,画栋雕梁,飞檐栈门,因其在群山环抱、翠绿环绕中,兼沧海山川之胜,水光山色之美,而以“环翠”冠之。 1944年被侵华日军炸毁。如今的环翠楼是 1978年在原址上重建的,主楼三层,高 16.8米,楼顶为琉璃瓦覆盖,歇山式层檐,雕花缕空窗,楼子檐由著名书法家舒同书写的“环翠楼”三个大字奕奕发光,楼背的匾“环阁凌空”出自著名书法家黄苗子之手。登临此楼,可眺望刘公岛,尽览港城威海的城市风光,公园前广场还建有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铜像。

公庙据史志记载,明代重修刘公庙。清光绪14年[公元1888年]北洋海军在刘公岛成军,驻岛护军统领张文宣,为使军民获得刘公刘母的护佑,出资重修刘公庙。清政府的海军大臣奕环亲王和李鸿章,在检阅北洋海军的仪式中绵进庙叩拜,北洋海军将士每次出海或作战都到庙中进香叩拜。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 卫, 刘公岛上的土地和房屋被英国全部购买,迫居民迁出岛外,刘公庙随迁岛外,现庙 已不存,但留有一碑载“神本依人,庙迁岛外”。刘公岛上的原刘公庙遗址仍存。

  为了丰富刘公岛的人文景观,1994年威海市刘公岛管理局自筹资金500万元,再建刘公庙,庙占地800平方米,前置进山门,左右钟鼓楼,前院上一台阶进中院,东侧殿匾额题“琼岛苍桑”,西侧殿匾额题“千古流芳”,两殿各塑五组彩色泥塑,述说刘公刘母神迹及刘公岛两千年的历史变迁。正殿悬 “海之光”匾,塑刘公刘母座像,两侧塑高两米的风、雨、雷、闪、千里眼、顺风耳、正、恶八 尊神像。内容设置充分体现了海岛之神和民俗风情。建庙几年来,游人络绎不绝,是了解刘公岛名称由来和历史的游览景点。也是刘公岛规划发展的第一个建设项目,但规模甚小,宜就地扩建,充实胶东沿海风情主题 ,侧重历史文化景观,建成一个胶东沿海风情园,后区增建一定面积的中国园林。

  刘公庙是为纪念东汉少帝刘辩之子刘民及其夫人积德行善、扶危救难而建的一座祠庙。历史上,由于天灾、战乱等原因,该庙曾数次移址、几经修复,但香火一直不断。(刘辩系汉灵帝刘宏的长子,汉献帝刘协的哥哥。汉灵帝在位时,立刘辩为太子,刘宏死后,刘辩继位,史称少帝。当时,董卓把持朝政,他与刘辩不和,刘辩即位不久即被董卓废黜,董卓改立刘协为帝,即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现在的刘公庙是1994年由刘公岛管委会投资400多万元修建的,占地6000平方米,采用的仿清四合院布局,包括正殿“海之光”、两个偏殿——千古流芳和琼岛沧桑,还有两个钟鼓楼。过会儿大家有兴致的话可以登上钟鼓楼,体验一下晨钟暮鼓的意境。敲四下钟会给您带来福禄寿禧,击六下鼓会让您六六大顺,事事顺心。

首先,我们到西偏殿看一下。西偏殿主要讲述了刘公、刘母的动人故事和刘公庙的由来,东偏殿则主要讲述了刘公岛的历史沿革。我们看到的这些壁画是采用1000多种造价昂贵的天然玉石精雕细嵌而成,是我国北方难得一见的巨型玉雕艺术珍品。因为威海的气候关系,来刘公庙旅游以春、夏、秋季为佳,尤其是夏天为最佳。 冬季较不宜。

“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成为威海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理论指导。“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为威海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理念,是我市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延续,首先为威海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其次为威海今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威海人民必须在“加快”和“科学”“和谐”三个方面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把加快发展的内涵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涵有机地统一起来,全面促进威海建设。这个理念提出得非常及时,非常符合威海实际。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我的理解有两方面:一是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必须“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才能够顺利稳妥地解决问题。二是我们有加快发展的条件。正如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体制条件……在现有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