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64
1896 1920 1987 2006 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 生 @ 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 2013.11.21/11.28 生生生生生 S07EP07

description

积极心理学 S07EP07.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缪 青 @ 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 2013.11.21/11.28. 生活到底是什么呢? 酸?甜?苦?辣? 在我看来应该是 “ 咸 ” 是的,是 “ 咸 ” 一点 咸 的滋味在 心 中,就是 “ 感 ” 情 生活可以平淡,但是不可以没有感情 有了亲情,就有了生活的骨架 有了友情,就有了生活的血肉 有了爱情,就有了生活的皮肤 …… 感恩节,你会想起谁,谁在想到你?. 主要内容. 1. 生活方式与“正能量”. 2. 乐观、幸福与健康. 3. 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Page 1: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1896 1920 1987 2006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缪 青 @ 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2013.11.21/11.28

积极心理学 S07EP07积极心理学 S07EP07

Page 2: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生活到底是什么呢?酸?甜?苦?辣? 在我看来应该是“咸”是的,是“咸”一点咸的滋味在心中,就是“感”情生活可以平淡,但是不可以没有感情有了亲情,就有了生活的骨架有了友情,就有了生活的血肉有了爱情,就有了生活的皮肤……

感恩节,你会想起谁,谁在想到你?

Page 3: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1 生活方式与“正能量”

22 乐观、幸福与健康

33 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4: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关于“生活方式”( Lifestyle )关于“生活方式”( Lifestyle )广义而言,生活方式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方式的总称,是指人们生活中各方面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带有规范性的,并相对稳定下来的各种方式。

狭义来说,生活方式是人们享用物质的、劳务的消费品和使用由他支配的闲暇时间的方式。

当今社会,生活方式是社会的生活资源供给和个人的文化、价值选择在互动生成中所形成的、满足人自身生活需要的特定的生活样式和活动方式。

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

Page 5: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解读生活方式解读生活方式眼中体

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

Page 6: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解读生活方式解读生活方式三种青年

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

Page 7: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解读生活方式解读生活方式《江南 Style ——》 哥就是江南范儿!

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

Page 8: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活?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活?

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

optimism pessimism realism

Page 9: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生活的姿态生活的姿态Life is not a race, it’s a journey

Life is not a contest, it’s a game

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

Page 10: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生活的姿态生活的姿态

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

Page 11: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生活是最大的创造生活是最大的创造任何事物都具有“向上”与“向下”的能量

当你做一个选择时,并没有一个正确答案等着你

关于“飞行”的启示

乞丐与蒲公英

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

Page 12: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生命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

关于“自我实现的预言”

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

Page 13: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行动带来“正能量”行动带来“正能量”你看到的世界,即是你呈现给她的样貌

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1.生活方式与“正能量”

Page 14: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1 生活方式与“正能量”

22 乐观、幸福与健康

33 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15: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积极心理与健康积极心理与健康修女与长寿

微笑的研究

乐观与癌症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Page 16: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积极心理与健康积极心理与健康思考:在疾病到来时,乐观情绪可以起到的作用? 无法起到的作用?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Page 17: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工作与幸福感:富士康事件工作与幸福感:富士康事件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 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等电子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自1974年在台湾创建,特别是 1988年在深圳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现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 2011年跃居《财富》全球企业 500强第 60位。自 2010年 1 月 23日至 2010年 5 月 27日,

短短大半年中,连续发生 14起员工 跳楼事件,将富士康推上风口浪尖。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Page 18: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工作与幸福感:富士康事件工作与幸福感:富士康事件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2010 年 1 月 23日 19 岁的员工马向前在富士康华南培训处宿舍死亡

2010 年 3 月 11日 富士康龙华基地内的生活区,男子从 5 楼坠亡, 20 岁

2010 年 3 月 17日 富士康龙华园区,新进女员工田玉从三楼宿舍跳下,受伤

2010 年 3 月 29日 龙华厂区,一男性员工从宿舍楼上坠下身亡, 23 岁

2010 年 4 月 6日 观澜 C8 栋宿舍一名女工坠楼,在医院治疗, 18 岁

2010 年 4 月 7日 观澜厂区外宿舍,宁姓女工坠楼身亡, 18 岁

2010 年 4 月 7日 观澜樟阁村,富士康男员工身亡, 22 岁

2010 年 5 月 6日 龙华厂区男工卢新从阳台跳楼身亡, 24 岁

2010 年 5 月 11日 龙华厂区女工祝晨明从 9 楼出租屋跳楼身亡, 24 岁

2010 年 5 月 14日 龙华厂区北大门附近的福华宿舍,晚间一名梁姓员工坠楼身亡

2010 年 5 月 21日 凌晨 5 时许,龙华员工宿舍一名男子坠楼身亡, 20 岁

2010 年 5 月 26日 晚 11 点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 C2 宿舍,一名男性坠楼身亡

2010 年 5 月 27日 龙华富士康宿舍 E 楼有一名男子割脉, 25 岁,目前脱离生命危险

2010 年 5 月 27日 龙华 C4 双人跳

14跳的追问:血汗工厂?

Page 19: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工作与幸福感:富士康事件工作与幸福感:富士康事件作息:每周五天( 40H)工作制,每周至少休息 1 天 薪资:员工底薪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深圳: 900元,后升至 1200元)加班费:周一至五按 1.5倍,周六周日按 2 倍,法定节假日按 3 倍支付 宿舍:免费 伙食:员工伙食标准为 11元 / 天(早餐 1.5元、中餐4.5元、晚餐 5 元)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Page 20: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工作与幸福感:富士康事件工作与幸福感:富士康事件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Page 21: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工作与幸福感:富士康事件工作与幸福感:富士康事件从性别上看,这 12个案例的男女比例为 8:4

从年龄上看,最小 17岁,最大 28岁,平均 21.3岁12人中已知具有本科学历者共 2 人,其他人的学历都低于本科并作为普通工人上班12名自杀者从入职到自杀的间隔时间最短为 29天,最长为560天,平均为 219.5天,其中一半在职时间不到 6 个月富士康公司在深圳的工人离职率至少在 5%以上,所以这个在深圳有四十多万人的加工基地要不断招聘大量新工人这 12个案例中至少有一半的人出现过严重的情绪波动,有人写遗书表示“心理压力大”、“活得很苦”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Page 22: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工作与幸福感:富士康事件工作与幸福感:富士康事件思考:引发富士康跳楼事件的“不幸福因素”可能有哪些?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Page 23: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工作与幸福感:富士康事件工作与幸福感:富士康事件

“碎片式”生活,“每个人每天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影子”,身边的工友记不得名字,大家都是“熟悉的陌生人”“被剥夺”体验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低工资劳动者承受成本压力

工时长

工作高度紧张劳动者失去了个人空间 

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情感联系

富士康模式

Page 24: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工作与幸福感工作与幸福感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Ryff( 1992)心理幸福感的六个维度 自我接受( self acceptance)机能自主( autonomy)生活目的( purpose in life)个人成长( personal growth)积极关系( pos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s)环境把握( environmental mastery)

Page 25: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工作与幸福感工作与幸福感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Keyes( 1998)社会幸福感的五个维度 社会接受社会实现社会贡献社会和谐社会整合

Page 26: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工作与幸福感工作与幸福感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Campbell( 2000)对主动性人格特质( proactive personality)的描述 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具有人际胜任力高度责任感与积极的工作态度进取的品质正直、诚实,有价值追求

Page 27: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 说文解字”读健康“ 说文解字”读健康如何界定“健康”?

“健”与“康”

Health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Page 28: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 健康”概念的演进“ 健康”概念的演进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WHO, 1948)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赢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状态良好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WHO, 1978)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WHO, 1989)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Page 29: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健康的四个维度健康的四个维度躯体健康:身体功能正常,无病。心理健康:人格完整,情绪稳定、平衡;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社会适应良好: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为大家所接受。道德健康: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遵守社会规范,有是非善恶观念,能为他人 / 社会的幸福作出贡献。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Page 30: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的扩展内涵心理健康的扩展内涵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1 .智力发展正常,即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 .情绪稳定乐观,即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3 .意志坚强健全;4 .行为反应协调适度;5 .人格完整统一;6 .自我意识恰当正确,即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自知能力);7 .人际交往良好和谐,即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8 .环境适应能力良好; 9 .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10.具有创造性、意志力、成就感。

Page 31: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统计分析标准

心理测验标准

病因症状标准

社会适应标准

主观体验标准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Page 32: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疾病与心理疾病疾病与心理疾病疾病是机体身心在一定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一定部位机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过程,是机体内部及外部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态的偏离或终结。

一般心理问题 / 心理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Page 33: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当一个人的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临床检查无明显疾病,但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表现为身心疲劳,创造力下降,并伴有自感不适症状时,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的一些警示信号: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疾病或死亡 良好的健康

亚健康状态

疾病与健康的中间

Page 34: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培养健康的人格界限培养健康的人格界限《老人家中死亡 女儿与母尸体相伴多日》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Page 35: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培养健康的人格界限培养健康的人格界限《找个男生把我们姐妹俩都收了,非诚勿扰》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Page 36: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培养健康的人格界限培养健康的人格界限区分“界限”的三个准则:没有人具有故意影响你的情绪的权利你可以让自己不需要因此而受到影响我们不能控制别人的行为,此时他的言论也和你没有关系

2.乐观、幸福与健康2.乐观、幸福与健康

Page 37: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1 生活方式与“正能量”

22 乐观、幸福与健康

33 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38: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阳 阴

明亮

兴奋

上升外向

运动

温热 晦暗 寒冷

静止抑制

下降内向

Page 39: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无限可分无限可分

对立统一对立统一

普遍相关普遍相关消长平衡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相互转化

阴阳阴阳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40: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情志观情志观七情,六欲,五志

喜、怒、哀、惧、爱、欲、恨喜、怒、忧、思、悲、恐、惊

见、听、嗅、味、触、意眼、耳、鼻、舌、身、意

怒、喜、思(忧)、悲、恐(惊)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41: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五行理论五行理论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气 风 暑 湿 燥 寒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六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

情志 怒 喜 思 悲 恐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42: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古希腊“四体液说”与气质论古希腊“四体液说”与气质论

血液 黄胆汁 粘液 黑胆汁

热 热 寒 寒湿 燥 湿 燥外向 外向 内向 内向稳定 不稳定 稳定 不稳定活泼 兴奋 安静 抑制乐天 易怒 冷漠 忧郁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43: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心身作用心身作用漆树叶和荨麻疹

服用“糖水”的老鼠

死刑犯人的故事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44: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心理 - 社会致病因素心理 - 社会致病因素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45: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作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如心搏加强和加速、瞳孔散大、增高血糖、阻止排尿等。副交感神经作用:主要维持人体安静 / 休息时的生理需要,如心跳减慢、血压降低,增进胃肠活动等。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46: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心身医学及心身疾病心身医学及心身疾病心身医学( psychosomatic medicine),是研究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 指由情绪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心理 因素与躯体症状发生或恶化密切相关。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47: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常见的心身疾病常见的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导致血压升高难度因素很多,而人们的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改变是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长期持续精神紧张或焦虑因素,使血管阻力增加,造成血压上升。冠心病:冠心病的发生,心理因素和性格特征起着明显作用。胆固醇含量增高和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条件。但目前发现胆固醇增高主要原因是情绪因素。也有研究指出,冠心病与性格有密切关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实验证明,心理因素可改变胃液分泌,如愤怒、紧张、惊慌和憎恨等心理因素往往使胃酸增加,而抑郁、苦闷或焦虑等使胃液减少。重要生活事件或应激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这些心理因素都可导致迷走神经兴奋,使胃液酸度增高,引起溃疡病。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48: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常见的心身疾病常见的心身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本症的发生与患者性格特征有关,常见于易激怒、敏感、多疑善感等性格。特别是在强烈、急剧的心理因素影响下,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因周围组织对甲状腺的利用加速,因而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支气管哮喘:心理因素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而致支气管、细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增加气流阻力。荨麻疹:寻麻疹通常为皮肤过敏性疾病,但与心理因素的关系也较密切,特别是慢性反复发作时。本病与敏感、紧张、焦虑、烦闷等心理因素有关。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49: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应激的定义应激的定义塞里认为:应激( stress)就是机体对紧张刺激物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适应反应,包括三个阶段:

①警戒期,又称动员阶段; ②抵抗期,又称适应阶段; ③衰竭期,又称衰退阶段。应激反应过程可包括生物、心理、社会行为等多个层面,也受个体内在素质经历,以及外部条件、社会支持等因素的作用。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50: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应激的积极意义应激的积极意义应激是无处不在、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个体的一生发展,在每个阶段都需要应付新的要求。适度应激是维持正常身心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51: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各年龄段的心理保健要点各年龄段的心理保健要点婴儿期:加强亲子情感相依,使孩子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儿童早期:用适合的方法培养孩子生活习惯。学步期:父母树立榜样,教育要求一致,培养孩子良好个性。

学龄初期:培养独立性,注意行为习惯的纠正。青春期: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认识,建立理想与目标。

成年早期:处理好人际、情感关系。成年期:平衡生活、工作与家庭。成熟期:做事量力而行,丰富精神生活。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52: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应激的消极影响应激的消极影响频繁、强烈和过度的应激使心身功能和社会活动出现障碍。持久和慢性应激导致心身疾病,或加重已有的精神和躯体疾病造成慢性疲劳、适应性减弱,导致劳动能力受损,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是事故、车祸、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53: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应激源及其分类应激源及其分类生理应激源:直接作用于躯体而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心理应激源:心理冲突与挫折;社会应激源:重大生活事件、日常生活困扰、环境应激源等;文化应激源: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

如语言、风俗、信仰、社会价值观念 的变化等。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54: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来自生活事件的影响来自生活事件的影响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55: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应激的中介变量应激的中介变量应激源本身的性质:强度

可预见性和可控制性个人因素:认知评价

人格特征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56: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关于认知评价关于认知评价是否有应对的能力和足

够资源

应激反应应激反应环境

是否有关

是否构成威胁

过滤过滤

过滤过滤

是是 是是

是过滤过滤

否否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57: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应激的应对模式应激的应对模式

(( 承受承受力力 ) )

(( 反弹力反弹力 ))

逆来顺受型逆来顺受型 乐观进取型乐观进取型

烦躁勇进型烦躁勇进型自我挫败型自我挫败型高

对应激表现积极乐观,反弹迅速对应激产生阿 Q 精神、自欺欺人

对应激长于化解却短于承受对应激不思进取、怨天尤人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58: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在挫折与冲突情境中自觉 / 不自觉地应用的一些方法,以减轻不安,维持自尊与自我。建设性防御:补偿、升华、幽默。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59: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心理复原力心理复原力心理复原力( resilience)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身心创伤、悲剧、威胁及其它生活重大压力后的主动顺应,可理解为个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

心理复原力包括对应激的正面评估 (positive appraisal)及有效应对( effective coping)两个层面。前者指个人对应激状况积极、乐观、自我强化的认知,后者指个人对应激状况积极有效的问题解决与困难克服。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60: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应激的积极对策应激的积极对策正视问题与情境,了解它、接受它,直面它所带来的张力与挑战。

既致力于应对问题,又致力于纾解情绪。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 我们的应对方法才是问题。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61: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谁更有幸福感?谁更有幸福感?理发师

厨师

律师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62: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赢得控制感赢得控制感控制感是指人们对周围环境的信念和控制能力;控制感弱的人经常说:我无能为力、我能力不及;控制感强的人则会说:虽然很难,但这算不了什么、一定有办法。

无论处境,我们都可以活出自己!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63: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小结:关于快乐小结:关于快乐碰见快乐,要像碰见闪避多年的欠债者,抓住不放是最好的选择。——连岳我觉得我要活得舒心一点、痛快一点,我妈妈把我生出来不是让我怎么去做人,她生我出来肯定是让我快乐,所以未来的 20年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快乐,让自己快乐。——冯小刚绳命,是剁么的回晃;绳命,是入刺的井猜。壤窝们,巩痛嘱咐碰优:开心的一小,火大的一小,壤绳命,梗楤容;壤绳命,梗秤巩;壤绳命,梗回晃。——延参法师

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3.中医理论、心身医学与心理应激

Page 64: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谢 谢!

缪 青@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