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3
文文文文文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 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一。 “李李 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 李 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一 ,。,: ,,一, 。一,() 一一。: !!,一。 一, 。一 ,,:。()。,。 李李李李 [李李] 李 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 女传 ,,( ,)( tuán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西)。(),(),(、),。,;,(ɡēnɡ 李李 ,)。 [李李] 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 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一,,一。,,,。 女女 李李李李 [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 。,。 , ,,? 李李 (.) [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一,: 。,。, , ,? 李李李 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一,;,;,。一一,;一, ; 李李 一,。 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一,;(),;()一,。一,;;,。 李李李 [李李] 李李李李李 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 。一,,、。,,。一。: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 : ,,。 :? , 。 。: ,,, ?。。。 ,? 《》 [李李] 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一,,、。,,。一 李李李 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 “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 李李 李李李李李 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 ?:一 ,,。 :?, 。 一 ,。,: , ,?。 。。,? 。《》 李李李李李李李 《》 李李 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 ,( 1 李李李李李 )( 2 李李李李李 )。,。,,(3 )。(5 李李 ),,(4李,李 李李李李 ,一,(6 ),(7 李李李李李 ),,。,。(9 李李李李 ),,。(10 ),(11 ),(16)李 李 ,(8 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 )。, (12)李 “李李李 ”李李李 (13)李李(14) 李李李 ,,,(15)李(16)李 李李李李 1 李李 ,:。2 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 李李 李李 李李李 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 3 李李 ,:。4 李李 ,:。 5 李李李李李李李 ,:。,,。,。 6 李李 ,:。7 李李 ,:。8 李李李 ,:,。9, 李 李李李 :。 10 李李 ,:。 11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 12 李李 ,:。13 李李 ,:。14 李李 ,:。15 李李 ,:。16 李李 ,:。17, 李 李李李李 :。 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一,,。一体、,西,。一,,,西。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一,,一,;,。,;,,,。,一,、、、。,。,: !”李 李 李 李 ,,,。 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 李 李 李李李李 ”李李李 “李李李 ”李李 李 “李李李 ”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李 ,,。:!一,?:。,:?:。

description

文言文翻译

Transcript of 文言文翻译

Page 1: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李冰斗江神的翻译  秦昭王出兵攻下了蜀地,让李冰做太守。当地的江水里有个神仙,每年要娶两个年轻女孩为妻。主持祭典的人说:出一大笔钱来聘请应征者。李冰说:“不用,我自己有女儿。”到了祭典的时候把女儿打扮一下,投入江水中。李冰径自走上神的座位,举起酒杯说到:“江君大神,您得到了我的女儿,我应当见您一面,互相敬杯酒水。”李冰先一饮而尽,而(江君的)另一杯一点也没有喝。李冰严厉的说:“江君你太轻视我了!我应当讨伐你!”于是拔出剑,一下子不见了。过了一会儿,出现两头青色的牛在岸边相斗。又过了一会儿,李冰返回来向其他官吏下属求助,说:“南面那头腰间白色的是我变的”说完返回去继续打斗。主簿(帮助李冰)刺杀了北面的那头牛。江神于是死了,再也没有这样的祸患发生。                                女娲造人[原文]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土作人。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纟恒(ɡēnɡ,粗绳索)人也。[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一年之计原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译文: (做)一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种植庄稼的;(做)十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栽种树木的;(做)一生的打算,没有比得上培养人才的。培植以后一年就有收获的,是庄稼;培植以后十年才有收获的是树木;培植以后百年才有收获的,是人才。                         永之氓[原文]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译文]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

Page 2: 文言文翻译

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象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黔之驴》柳宗元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1)船载以入(2)。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3)。蔽林间窥之(5),稍出近之,慭慭然(4),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6),远遁(7),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9)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10),荡倚冲冒(11),驴不胜(16)怒,蹄(8)之。虎因喜,计之(12)曰:“技止此耳!”因跳踉(13)大(14),断其喉,尽其肉,乃(15)去(16)。

词句注释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2,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黔)。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3,以为神:把它当作神。4,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5,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蔽,隐蔽,躲藏。窥,偷看。6,大骇:非常害怕。7,远遁:逃到远处。8,蹄: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9, 习:熟悉。10,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11,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荡,摇晃。倚,偎依。冲,冲击。冒,顶撞。12,计之:盘算这件事。13,跳踉:跳跃。14,:吼叫。15,乃:才。16,去:离开。17, 胜:禁得住。译文贵州这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放在山脚下。一只老虎看到它是个形体高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成神奇的东西了,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过了一会儿,老虎渐渐靠近它,小心翼翼,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大叫起来,老虎吓了一大跳,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了,非常害怕。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感到它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渐渐听惯了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了老虎。老虎因而很高兴,心里盘算着说:“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歧路亡羊【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①,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选自《列子》)

【译文】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率领他的朋友,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追赶。杨子说:“呵!丢一只羊,干吗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很多。”不久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回答:“掉了。”问:“怎么会呢?”回答:“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那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杨子的脸色边得很忧郁,不说话有两个小时,没有笑容一整天。他的学生觉得奇怪,请教

Page 3: 文言文翻译

(杨子)道:“羊,不过是下贱的畜生,而且还不是老师您的,却使您不苟言笑,这是为什么?”杨子没有回答,(他的)学生最终没有得到他的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③在腠理④,不治将恐⑤深⑥。”桓侯曰:“寡人⑦无疾。”扁鹊出⑧,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⑨!”居十日⑩,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11),不治将益(12)深。”桓侯不应(13)。扁鹊出,桓侯又不悦(14)。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15)。桓侯故(16)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17);在肌肤,针石(18)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19)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20),无奈何也(21)。今在骨髓,臣是以(22)无请(23)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24)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25)死。

①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蔡桓(hu2n)公,蔡国(现在河南省上蔡县一带)国君,下文称“桓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齐桓公)。②有间:有一会儿。③疾:小病。④腠(c$u)理:皮肤的纹理。⑤将恐:恐怕要。将,要。⑥深:甚,厉害。⑦寡人:古代诸侯对自己的谦称。⑧出:退出。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之,助词,没有实在意义。⑩居十日:待(d1i)了十天。居,止、停。(11)肌肤:肌肉和皮肤。(12)益:更。(13)应(y@ng):答应、理睬。(14)悦(yu8):高兴。(15)还(xu2n)走:转身就跑。还,同“旋”,回转、掉转。(16)故:特意。(17)汤(t4ng)熨(w8i)之所及也:(是)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同“烫”,用热水焐(w))。熨,用药物热敷。(18)针石:金属针和石针。这里指用针刺治病。(19)火齐(j@):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20)司命之所属:司命,星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晋书·天文志》中载“三台……上台为司命,主寿。”传说中掌管生死的神。属,隶属,管。(21)无奈何也:没有办法。(22)是以:就是“以是”,因此。以,因为、由于。(23)无请:不问,意思是不再说话。请,问。(24)索:寻找。(25)遂:结果就。

【诗文翻译】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在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厉害了。”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说:“医生(总是这样)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进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下去。”桓侯不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又一次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再去进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深入下去。”桓侯又不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再一次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桓侯转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表皮,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能够治疗;(病)在肌肉里,用针灸能够治疗;(病)在肠胃里,用火剂能够治疗;(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所以我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去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Page 4: 文言文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读音 chan一声,看),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制之。然审视殊不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同‘颠’)不可去。久之,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翻译]:有个姓张的人,偶尔行走在溪流山谷之间,听到山崖上有声音非常凄厉。找路爬上去观看,看见巨蛇身围像碗口一样粗,在树丛中甩摆跌扑,用尾巴击打树木,树枝(随之)崩裂断折。(看它)翻转摔跌的样子,好象是有东西制住了它。但是仔细察看实在没见到什么,非常奇怪。渐渐地临近它,(原来)是一只螳螂蹲坐在它的头上,用刺刀抓住它的头,颠不掉(它)。时间长了,(蛇)竟然死了。看(蛇的)额头上的皮肉,已经破裂啦。感:的确,制敌要害,便能出奇制胜,击败强敌寓意:只要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女娲补天 汉·刘安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立,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淮南子·览冥训》)

[译文参考]

远古的时候,支撑天的四根擎天柱倒了,大地崩裂了,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烈火熊熊不灭,洪水泛滥不退,凶猛的飞禽走兽捕食善良的百姓,抓走了年老和瘦弱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女娲熔炼了五色石来补天,砍断了海龟的脚来支撑起天,杀死了黑龙来拯救冀州,堆积起芦灰来阻挡洪水。苍天补好了,擎天柱立起来了,洪水干涸了,冀州安宁了,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了

                              《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译文参考]魏国的太子将到赵国都城邯郸去当人质,魏王决定派大臣庞葱陪同前往。庞葱一直受到魏王重用,怕去赵国后有人背后说他坏话,魏王不再信任他。为此,临行时特地到王宫里对魏王说:

Page 5: 文言文翻译

“大王,如果有人向您禀报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魏王立刻回答说:“我当然不相信。”庞葱接着问:“如果第二个人也向您禀报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不相信?”魏王迟疑了一下说:“我将信将疑。”庞葱紧接着问:“要是第三个人也向您报告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不相信?”魏王一边点头,一边说:“我相信了。”庞葱分析说:“街市上没有老虎,这是明摆着的事。但三个人都说那里有虎,便成为有虎了。如今我陪太子去邯郸,那里离开我们魏国的都城大梁,比王宫离街市要远得多,再说背后议论我不是的,恐怕也不止三个人。希望大王今后对这些议论加以考察,不要轻易相信。”魏王很勉强地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陪公子去吧!”庞葱去赵国不久,果然有人在魏王面前说他坏话。开始魏王不信,后来说他坏话的人多了,魏王竟然相信了。庞葱从邯郸回来后,真的失去了魏王的信任,再也没被魏王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