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心理學

32
性格心理學 黃柏僩 成功大學心理學系 1

Transcript of 性格心理學

性格心理學

黃柏僩

成功大學心理學系

1

講題大綱

1. 性格理論

2. 心理動力論

3. 行為與社會認知論

4. 人本論

5. 特質論

6. 性格衡鑑

2

性格理論

什麼是性格?其主要議題為何

• 性格定義為個人用以適應世界的持久性特殊想法,情緒,與行為。

• 性格心理學想要瞭解為什麼不同個體面對同樣的情境確有不同的反應,而不同學派的學者有其不同的答案。

• 性格心理學的議題• 先天v.s.後天?

• 意識v.s.潛意識?

• 內在因素v.s.外在因素?

3

心理動力論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

• 心理分析論強調早期與父母相處的經驗為性格養成的主要因素。

• 對佛洛伊德來說,潛意識是外顯行為的關鍵因素。生命充斥著緊張與衝突,為了降低這些緊張與衝突對我們的影響,我們會將難以處理的訊息封鎖在潛意識裡。

• 佛洛伊德相信夢是瞭解潛意識的重要途徑。• 「陡坡、階梯和樓梯,上去和下來,是性行為的象徵符號。」

4

心理動力論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

• 性格結構• 本我(id):享樂原則

• 自我(ego):現實原則

• 超我(superego)

5

心理動力論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

• 防衛機轉

6

心理動力論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

• 性格發展階段• 口腔期(出生-18月):透過口腔運作來滿足內在的慾望與消除內在緊張感

• 肛門期(18-36月):透過肛門或清潔肛門來獲得愉悅感

• 性蕾期(3-6歲):兒童會開始發現玩弄性器官是一件愉悅的事情。伊底帕斯情結,即想取代同性別父母的慾望,發展於此階段。

• 潛伏期(6歲-青春期前):壓抑與性有關的興趣,建立社會與智能的技巧。

• 性器期(青少年時期與成年期):性感覺重新覺醒的時期,可獲得性愉悅感受的資源改為家庭外的成員。

7

心理動力論

心理動力論的批評與修改者

• 批評• 性本能對於性格的塑造並未如此的重要。

• 人生前五年的經驗並未如此關鍵。

• 自我與意識的思考在我們的性格中扮演了更具支配性的角色。

• 社會文化因素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8

心理動力論

心理動力論的批評與修改者

• Horney的社會文化論• 強調社會文化對於性格發展的影響。

• 佛洛伊德提出陽具妒羨的概念,其認為許多女性病患的行為乃因他們對於陽具深刻的渴望。

• 然而, Horney認為這是男性觀點的論述,其認為女性渴望的只是男性在社會中擁有的地位而已,同時,其也認為男性亦會妄想女性的生殖功能。

• Horney認為對安全的渴求為人們最為核心的動機,而人們可使用三種策略來面對焦慮

• 轉移,如尋求愛與支持

• 遠離,如尋求獨立

• 抵抗,如競爭且盛氣凌人

9

心理動力論

心理動力論的批評與修改者

• 榮格的分析論• 贊同潛意識的看法,但進一步提出集體潛意識的概念。

• 如母親,父親,英雄,上帝與死亡等等

• 集體潛意識透過原型(archetype)展現出來,其存在於藝術,宗教與夢境中。

•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其學說被稱為個體心理學,人類藉著意圖以及目標激發動機,他們是自己生活的創造者。

• 人類能帶有意識的監控自己的生活,其相信社會因素比起性動機對人格的塑造更為重要。

10

心理動力論

心理動力論的評價

• 意識經驗並非心靈的全部,潛意識亦同樣影響個體。

• 心理動力相信早期經驗會決定性格。

• 探討性格中動力性的部分。

• 心理動力論最大的困難在於,其主要的概念不容易檢驗。

• 對人性與性格的發展過於悲觀。

• 早期版本具有父權文化的偏見。

11

行為與社會認知論

Skinner的行為論

• Skinner認為性格是個體可觀察到的,明顯的行為反應,其主要是外在環境決定的,性格並不包含內在的特質與想法。

• 行為論者相信性格是學來的,並時常會受到環境經驗與情境而改變。

12

行為與社會認知論

社會認知論

• 社會認知論認同性格強烈的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之觀點,但不完全認同Skinner對於特質的看法。

• 社會認知論認為行為,環境與認知對於瞭解人類性格都是重要的因素。

• 社會認知論相信我們藉由觀察學會各式各樣的行為,想法與感覺,這些觀察將成為我們性格的一部份。

• 儘管外在環境一直在改變,但人們可以管理與控制自己的行為。

• 如別人說服我們參加一個社團,我們會評估自己的信念與興趣後決定是否參加。

13

行為與社會認知論

社會認知論

• 自我效能:個體對自己可以掌控環境,並且形成正向結果的信念。

• 其可協助個體建立健康習慣,因應壓力,面對困難。

• 自我效能與心理治療的療效,以及工作表現有關。

• 如何提升自我效能?• 面對繁瑣的工作時,先將工作的各細項由簡單排至困難,先從簡單的開始完成。

• 將過去的表現與現在的計畫作區隔,過去失敗不代表現在會失敗。

• 記錄過往的成功經驗。

14

行為與社會認知論

行為與社會認知論的評價

• 行為論忽略了認知在性格所扮演的角色。

• 過於關注改變性格以及環境如何影響性格,缺乏對於持久性格特質的注意。

• 忽略了生物性的因素。

• 過於簡化,僅使用一兩個因素來解釋複雜的性格結構。

• 過於機械化。

15

人本論

人本論的主要議題

• 人本論注重人類在性格成長方面的能力,人們能自由的去選擇自己的命運,以及正向的人類品質。

• 代表人物• Rogers• Maslow

16

人本論

Rogers的理論

• Rogers強調經驗的主觀性,其將構成我們經驗的各種知覺所形成的場域稱為現象場。

• 內在經驗的世界,不僅反映客觀的外在世界,更反映我們的需求。

• 自我:個體對於自己能力,行為與性格的所有知覺和評價。

• 真實我(actual self)指的是我們目前的自我,而理想我(ideal self)為我們想要成為的樣子,兩者間的落差為個體適應不良的主因。

17

人本論

Rogers的理論

• 為何個體的真實我與理想我會有不一致的現象產生?• 人們都有正向關懷的需求。

• 無條件積極關懷指的是一種不論對象的行為,個體仍給予接納,賦予價值,及展現正向的態度

18

人本論

Maslow的觀點

19

人本論

Maslow的觀點

• 其認為自我實現乃人類所欲達到之最高層次。

20

人本論

自尊

• 自尊(self-esteem)指的是個體對於其自我價值與自我意象的全面評價。

• 自尊是穩定的嗎?• 會受到發展因素的影響,兒童高,青少年時下降,成年時又升高• 會受到生活事件的影響。

• 多面向或是單一面向?• 有普遍性的自尊,但亦有特殊領域之區分。

• 低自尊與憂鬱有正相關。

• 如何增加自尊?• 找出低自尊的原因• 經驗情感上的支持與認同• 增加因應能力• 達成目標

21

人本論

人本論的評價

• 注重人們對於自身的知覺

• 強調人性中正向的部分

• 缺點是較難進行實徵檢驗,且其對於人性的看法過於樂觀。

• 忽略生物性的因素。

22

特質論

特質論

• 特質指的是引導人某些行為持久性的性格特徵。

• Allport相信每個人都有一獨特的性格特質。• 首要特質:最具有影響力且最普及的,其會支配人的性格。

• 核心特質:約6-12個可用於刻畫人們性格核心之特質。

• 次要特質:相對較不重要的特質,如特殊態度或嗜好。

• 不過,Allport並未認為特質在所有的情境中接會被展現出來。

23

特質論

特質論

• Eysenck認為在解釋性格時,下列兩面向是重要的• 內向/外向:內向的人是安靜,不善交際,被動且小心翼翼的;外向的人主動,樂觀,善交際且直率。

• 穩定/不穩定(神經質,neuroticism):一個穩定的人安靜,沉穩,無憂無慮,有領導能力,不穩定的人情緒化,焦慮,靜不下來,敏感。

24

特質論

特質論

25

特質論

特質論

• Eysenck亦試圖建立性格背後的生理基礎模型• 內外向與大腦皮質的激發有關。內向者容易因各樣的事件經歷到皮質的激發,因此,高度強烈的社會次機會使其過度的激發,感到不舒服。

• 神經質則與自律神經系統有關,高神經質的個體其自律神經系統對於壓力的反應迅速,當危險消失時仍無法馬上降低其活動量。然而,此部分並未一致性的獲得支持。

26

特質論

人格的五大因素

• 五大性格因素:

• 具有跨文化,跨時間的穩定性

27

特質論

特質與情境交互作用

• 預測一個人的行為表現,需考慮外在情境與特質的交互作用

• 內外向的個體何者較快樂,需考慮其所處的情境

• 外向的人在舞會可能會很快樂,但當其在圖書館看書時,很可能就不會如此快樂,但反之,一位內向的人可能在舞會時不會快樂,但唸書時會覺得愉悅。

28

特質論

特質論的評價

• 確認一個人的特質的確可以幫助我們更加地瞭解這個人,其擁有的特質也會影響其健康,思考方式,職業取向,以及人際互動模式。

• 然而,特質並無法提供全面的訊息,需考慮其在不同情境中的轉變。

• Mischel的情境論

29

性格衡鑑

性格衡鑑的方法

• 投射測驗• Rorschach 墨漬測驗

• 主題統覺測驗(TAT)

30

性格衡鑑

性格衡鑑的方法

• 自陳式測驗• 明尼蘇達多項人格量表(MMPI)• 柯氏性格量表

• 五大因素的衡鑑

• 行為與認知衡鑑

31

性格衡鑑

性格衡鑑的方法

作業:挑選一位知名的公眾人物,從心理動力論,行為與社會認知論,人本論,以及特質論,任選兩種取向來分析其性格(2000字以內)。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