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108

Transcript of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1: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日 本 美 感 考 察 第 三 組 規 劃

Page 2: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Discussions

- 規劃工作流程 !- 美術館角度:金澤21世紀美術館 vs 美秀MiHo美術館 !- 日式與現代:京都博物館 with 平成知新館 !- 自然?:合掌村與兼六園 !- 空間中的生活感:鈴木大拙館 !- 文化意念:平等院 !- 流動與聚集:東茶屋街、       京都車站 vs 金澤車站 !

Page 3: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規劃階段

Page 4: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6/26 7/03 7/10 7/19

不要過度 變成印證之旅 應該能具有 發現的好奇⼼心

交叉分享個⼈人想法 及資料觀點共同討論

Page 5: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角度

Page 6: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A金澤21美術館

vs 美 秀 美 術 館

Page 7: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關於⼀一棟美術館。。。

Page 8: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坐落在⼀一個地⽅方。。。

Page 9: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屬於當地獨有的。。。

Page 10: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擁有⼀一些展⽰示品。。。

Page 11: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吸引觀者前來拜訪。。

Page 12: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許多關鍵設計問題。。。

Page 13: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延伸許多可能性。。。

Page 14: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15: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日本美術善於將⽇日常⽣生活中的對象抽象化, 在觀察、表現對象時 充分誇張其造型特徵使之進⼀一步單純化, 作為“形”加以整理並抽象化。 這種抽象⼿手法使造型更加具有表現性。 ⽽而除了⼀一般平⾯面視覺圖樣外, 在建築空間中,是否也能找到蛛絲⾺馬跡...

前田家の家紋「剣梅鉢」が彫られている

從空間造型中。尋找在地紋理

Page 16: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17: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18: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19: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建築必定與周遭環境相呼應 不論是⾝身處都市中的⾦金澤21現代美術館 還是悠然隱⾝身在⼭山林中的MiHo美術館 各⾃自形成什麼樣的對話呢?

從環境中。思考建築個性

Page 20: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21: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22: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23: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從⼊入⼝口意象就可以看到 ⾦金澤21與美秀美術館的極⼤大差異 迴旋的透明空間與浪漫的敘事動線 改變⼈人在空間中的移動

從移動中。閱讀空間的話語

Page 24: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Miho美術館

Page 25: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彿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閒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此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Page 26: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27: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28: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29: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30: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31: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32: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借景種類!借景可分為:!⼀一、近借。在園中欣賞園外近處的景物。!⼆二、遠借。在不封閉的園林中看遠處的景物,!     例如靠⽔水的園林,在⽔水邊眺望開闊的⽔水⾯面和遠處的島嶼。!三、鄰借。在園中欣賞相鄰園林的景物。!四、互借。兩座園林或兩個景點之間彼此借資對⽅方的景物。!五、仰借。在園中仰視園外的峰巒、峭壁或鄰寺的⾼高塔。!六、俯借。在園中的⾼高視點,俯瞰園外的景物。!七、應時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節或⼀一天中某⼀一時刻的景物,!      主要是借天⽂文景觀、氣象景觀、植物季相變化景觀!      和即時的動態景觀。!!借景⽅方法⼤大體有三種:!⼀一、開闢賞景透視線,對於賞景的障礙物進⾏行整理或去除,!  譬如修剪掉遮擋視線的樹⽊木枝葉等。!  在園中建軒、榭、亭、臺,作為視景點,!  仰視或平視景物,納煙⽔水之悠悠,收雲⼭山之聳翠,!  看梵宇之淩空,賞平林之漠漠。!⼆二、提升視景點的⾼高度,使視景線突破園林的界限,!  取俯視或平視遠景的效果。!  在園中堆⼭山,築臺,建造樓、閣、亭等,!  讓遊者放眼遠望,以窮千⾥里⺫⽬目。!三、借虛景,如朱熹的“半畝⽅方塘”,圓明園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  都俯借了“天光雲影”;上海豫園中的花墻下的⽉月洞,!  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Page 33: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34: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某種程度... 美術館本⾝身便是最⼤大的藝術作品 光線在中間勾勒建築的美 或是強調那份幾何 或是強調那份曖昧

從光暈中。發掘空間的⼒力量

Page 35: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36: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呂佩芬⽼老師

⿈黃琬雯⽼老師

蔡紫德⽼老師

蔡紫德⽼老師

胡慧瑜⽼老師

潘玟箮⽼老師

胡慧瑜⽼老師

潘玟箮⽼老師

潘玟箮⽼老師

蔡紫德⽼老師

呂佩芬⽼老師

探索分⼯工 1.⼦子議題由⼀一位美感教師負責,並搭配⼩小幫⼿手 2.但當天全組拍到符合⼦子題的影像或資料,  皆透過社團討論串或相本補充。 3.當⽇日以⾄至少⼆二⼗十張的相⽚片,說明此主題的觀察狀態。

Page 37: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主題形式 1.挑選特定⼀一到兩個形式觀察探索⼦子議題 2.也選擇次要形式來搭配

構成與⽐比例

構造與構成

構成

主要形式

構成

光線、質感 構築、構成

構成與⽐比例

次要形式

質感與⾊色彩、構造

⾊色彩與質感

⽐比例、質感、⾊色彩

⽐比例

⾊色彩與質感

Page 38: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日式&現代

Page 39: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B新與舊 京都博物館 平成知新館

Page 40: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1建築師與 日本現代建築

Page 41: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2京都博物館& 平成知新館

Page 42: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43: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谷⼝口吉⽣生傳承⽗父親於建築施作前 仔細的關照基地場域的訊息 將原來單純的東⻄西軸線 增加了南北軸像 ⼀一⽅方⾯面提⽰示平安京的建⽴立與歷史, 並意識到⾃自然與南北中軸 ⾕谷⼝口設計的⼊入⼝口, 是豐成秀吉打開的⽅方廣寺⾨門跡, 可以看到⾕谷⼝口對古都的建⽴立的保存。

從空間配置中。尋找平安京訊息

Page 44: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除了歷史紋理的關照外 針對1895年由建築師⽚片⼭山東熊設計的本館 康德的第⼀一個弟⼦子 建於明治跨越江⼾戶時代動盪年代的仿⽂文藝復興⾵風格 ⾕谷⼝口不同於原址昭和40年(1965年) 森⽥田慶⼀一設計的建築 以連續的外露柱⼦子+下⽅方特意為之的凹槽 企圖連貫本館的視覺感 ⾕谷⼝口看似極為乾淨的現代建築⾵風格 在此反⽽而像能舞台⼀一般 優質的對本館提出敬意。

從量體構成中。產⽣生抽象的契合

Page 45: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除了歷史紋理的關照外 針對1895年由建築師⽚片⼭山東熊設計的本館 康德的第⼀一個弟⼦子 建於明治跨越江⼾戶時代動盪年代的仿⽂文藝復興⾵風格 ⾕谷⼝口不同於原址昭和40年(1965年) 森⽥田慶⼀一設計的建築 以連續的外露柱⼦子+下⽅方特意為之的凹槽 企圖連貫本館的視覺感 ⾕谷⼝口看似極為乾淨的現代建築⾵風格 在此反⽽而像能舞台⼀一般 優質的對本館提出敬意。

從量體構成中。產⽣生抽象的契合

Page 46: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與與建築物外在的俐落極簡現代建築不同, 內部的裝飾聚集⼤大量⽇日本元素, 尤其是由外⽽而內的光線, 就像⾃自古以來⽇日本家屋 將⽇日光以屋簷阻擋後 投射在地上的⽵竹帘(障⼦子)上的光影, 形成建築物內外的光的明度韻律。 「⼤大廳是個什麼都沒展⽰示,讓⼈人放鬆的空間」 展⽰示品在那⼀一牆之隔之處, 和諧的存在在陰影的保護中, 這裡為了保存,避免強光直射藝術品。

建築的視覺形式。是考量空間機能

Page 47: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知新館事實上已經是⼀一個⾮非常⽇日式意念的建築, 建築物之前有⼀一個不同於⻄西⽅方透視的景觀, ⽽而是⼀一個超越物理距離的深度景觀 這樣的取景構圖其實是⼀一個⾮非常浮世繪的作法… !具有遠、中、近景的層次 在上圖中可⾒見的, 遠景是⽔水平線上的天空(空の靄), 中央的樹松、前⽅方的道路和屋頂, 這三個景臊重疊出⼀一個往前邁進的距離感表現。

Page 48: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考慮⽇日本美術⼿手法和概念表現在 「真、⾏行、草(しん、ぎょう、そう)」 花道、庭院、料理的擺盤調度… 美的感性思索的歷程⽅方式。

真:中⼼心的主⾓角 ⾏行:嚴謹的補完與其背景(中介) 草:⾃自由伸展的餘裕 所以這地⽅方詮釋了⼀一種曖昧的層次, 這也是⽇日本⽂文化趣味之處 這裡「真」的位置是松樹, 實際上並沒有⽐比建築物⼤大的⼤大樹 但是其實途中的景⾊色也是⼀一個實際上的配⾓角 後⾯面的建築物反⽽而是⾏行的背景

Page 49: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受付處(售票⼝口)の的屋簷和牆壁, 上⽅方頂切割出的景觀 讓⼈人在⼊入場前感知了這⼀一些⽇日式的美 有種「⾒見越しの松」的意涵 !這也有葛飾北斎の 富嶽三⼗十六景の「尾州不⼆二⾒見原」作品的設想。

以構圖與⽐比例, 達到不⾔言⽽而喻的⽂文化美感

Page 50: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vs

Page 51: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承(3)談到的歷史⽂文物展品保護性 建築還採⽤用獨特的打光及新式的⾼高透明度玻璃 使關者與展品 既有隔閡。⼜又擁有透徹清晰的視覺。

材料的選擇。在這個建築中 充滿既美觀⼜又實⽤用的智慧

Page 52: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53: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蔡紫德⽼老師

蔡紫德⽼老師

潘玟箮⽼老師

潘玟箮⽼老師

潘玟箮⽼老師

蔡紫德⽼老師

探索分⼯工 1.⼦子議題由⼀一位美感教師負責,並搭配⼩小幫⼿手 2.但當天全組拍到符合⼦子題的影像或資料,  皆透過社團討論串或相本補充。 3.當⽇日以⾄至少⼆二⼗十張的相⽚片,說明此主題的觀察狀態。

蔡紫德⽼老師 潘玟箮⽼老師

蔡紫德⽼老師 潘玟箮⽼老師

⾼高嘉宏⽼老師

Page 54: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主題形式 1.挑選特定⼀一到兩個形式觀察探索⼦子議題 2.也選擇次要形式來搭配

構成

構成

結構構造與質感

主要形式

構成與⽐比例

質感與⾊色彩

綜合+建築理論

次要形式

⽐比例與⾊色彩

⾊色彩與質感

⾊色彩

⾊色彩與質感

Page 55: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自然?

Page 56: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C生活與風雅

合掌村vs兼六園

Page 57: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58: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59: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兼六園:!在遼闊的⼟土地上建造池塘、⼈人造⼩小⼭山、亭台的 迴遊式庭園。 

!兼六園是「迴遊式」庭園,但也是建造當時各種造園⼿手法的集⼤大成。回遊式庭園不是在寺廟或宮殿書院欣賞的坐觀式庭園,⽽而是將⼟土地⾯面積作最充分的利⽤用,在庭園中挖鑿⼤大池塘,堆砌假⼭山,並在適合的地點穿插建造亭台與茶室,來訪者必須穿梭其間,才得以瀏覽全貌的庭園。因為庭園中有數塘池⽔水,還有穿梭其間的曲⽔水,⽤用挖鑿池塘的泥⼟土堆砌⽽而成的假⼭山,種植著多彩多姿的花草樹⽊木,因此也稱為「築⼭山(假⼭山)、林泉、迴遊式庭園」。

如同美國中央公園般

其實是人造的自然...

Page 60: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調和相反的景觀,演繹出對照之美。:!六勝,指的是「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眺望」。

在宋朝《洛陽名園記》中寫道:「洛⼈人云,園圃之勝 不能相兼者六,務宏⼤大者,少幽邃;⼈人⼒力勝者,少蒼古;多⽔水泉者,難眺望。兼此六者,惟‘湖園’⽽而⺒巳。」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庭園造景無法兼顧六種景觀意境,要展現寬敞氣派(宏⼤大),就⽋欠缺寂靜清幽與深邃(幽邃);要加上⼈人⼯工雕琢(⼈人⼒力),就喪失古璞(蒼古)之美;要多⽤用瀑布或池塘(⽔水泉),就沒有開闊的視野。」最後說的是,「能兼顧這六種景觀意境者,只有湖園」,湖園擁有的便是如此絕佳美景。兼六園因酷似湖園的意境,兼具六勝,在⽂文政5年(1822),由奧州⽩白河藩主松平定信命名為兼六園。

「宏⼤大」 「幽邃」 !!!「⼈人⼒力」 「蒼古」 !!!「⽔水泉」 「眺望」。

Page 61: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合掌造(合掌造り):!是指⽇日本⼀一種特殊的⺠民宅形式,特⾊色是以茅草覆蓋的屋頂,呈⼈人字型的屋頂如同雙⼿手合⼗十⼀一般,於是就被稱為「合掌」。合掌造為⽊木造建築物,在興建的過程中完全不⽤用釘⼦子,但仍然⼗十分牢固。合掌造的屋頂⼗十分陡峭,這是使積雪容易滑落不會堆積,以避免冬季的⼤大雪將屋頂壓垮。合掌造每隔三、四⼗十年就必須更換⽼老朽的屋頂茅草。更換茅草需要⼤大量⼈人⼒力,故每次有哪⼀一家⼈人的屋頂需要翻修,全村的⼈人就會同⼼心協⼒力完成,合作⽅方式稱為「結」(ゆい)。將合掌造介紹給全世界的,是德國的建築學者Bruno

Taut,他在1935年左右於⽇日本進⾏行傳統⺠民居樣式的調查,實地⾛走訪合掌造後⼤大感驚艷,在《⽇日本美的再發現》⼀一書中讚譽其為「極端合理,就連⽇日本境內也相當罕⾒見的傳統庶⺠民建築」。

因符合以下的標準,而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代表了某一類建築或技術的,展示了人類歷

 史上的某一段或幾段非常重要的時期。

‧代表文化中人類傳統的居住方式、利用土地

 或海洋的方式,或是代表了人類與環境的互

 動關係,尤其是當這種關係在不可逆的變化

 下顯得非常脆弱的時候。

Page 62: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看起來⾃自然錯落的景致其實係⼈人⼯工雕鑿 看起來柔軟可愛的⾵風光其實是充滿務實

Page 63: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64: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探索分⼯工 1.⼦子議題由⼀一位美感教師負責,並搭配⼩小幫⼿手 2.但當天全組拍到符合⼦子題的影像或資料,  皆透過社團討論串或相本補充。 3.當⽇日以⾄至少⼆二⼗十張的相⽚片,說明此主題的觀察狀態。

陳畊耣⽼老師 呂佩芬、潘玟箮、鄭伊璟⽼老師

全組⼀一同:在兩個場域      每⼈人各每地拍攝兩組「衝突的形式」      形成18組以上可討論的對⽴立狀態。

陳畊耣⽼老師 呂佩芬、潘玟箮、鄭伊璟⽼老師

陳畊耣⽼老師 呂佩芬、潘玟箮、鄭伊璟⽼老師

陳畊耣⽼老師 呂佩芬、潘玟箮、鄭伊璟⽼老師

Page 65: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主題形式 1.挑選特定⼀一到兩個形式觀察探索⼦子議題 2.也選擇次要形式來搭配

1.質感 2.⾊色彩 3.⽐比例 4.構成 5.結構or/&構造!以上⼀一⼈人選⼀一個形式,⼀一個場地拍兩組⼆二元對⽴立。

質感

主要形式

⾊色彩

構成與⽐比例

綜合+建築理論

次要形式

⾊色彩、結構構造

⾊色彩、質感

Page 66: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空間中的⽣生活感⾃自選

Page 67: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D形而上與生活味 鈴木大拙館

Page 68: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69: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某種程度... 這棟建築就像鈴⽊木⼤大拙的禪學般 「從本質上看,禪是⼀一種⾒見性之法,  並為我們指出掙脫桎梏⾛走向⾃自由的道路。」 !從⼊入⼝口進去,要先經過⼀一條幽暗的⻑⾧長廊, 好像離開⼈人世的喧囂, 被壓縮到⼀一個簡單素淨的空間, 然後才能到達鈴⽊木⼤大拙的⽂文件展⽰示區。 看完他的禪學⼈人⽣生之後, 參觀者被帶到⼀一個開闊的內庭, 內庭的⽔水池平靜, 猶如禪學⼼心靈寧靜的內在⼼心境。 藉著巧妙的空間設計, ⾕谷⼝口吉⽣生讓參觀者領略禪學幽遠的深意。 !公共空間的⽇日俗機能(如洗⼿手間) 被安置在⼊入⼝口之外 ⽽而參觀者沈澱>>學習>>洗滌>>思索 最後留下⾃自⼰己的⼼心路 !完美的配置出⼀一種乾淨⽽而層次分明的空間。

Page 70: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王增榮⽼老師強調,建築師是空間魔術師,!除了滿⾜足實質活動機能,!做出的空間裝置也要符合⼼心靈需求。!!「再繞出去就⾛走到街道了,! ⼀一出來就回到『⼈人間』,! 但真的能回到『⼈人間』嗎?」!!出世後再度⼊入世,令⼈人聯想禪宗「⼈人⽣生三境」:!!⾒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

Page 71: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谷⼝口吉⽣生建築師極為乾淨簡潔俐落的線條 時常分割出⼀一種框璟般的內外景 也如同平成知新館⼀一般 展⽰示出⼀一種浮世繪般重要的「真」

Page 72: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我們對⾕谷⼝口的作品印象很深是上野的法隆寺寶物館, 因為淨⼟土庭園的完美構圖、 極簡的復古和⾵風樣式, 讓法隆寺的皇室收藏能呈現給國⺠民, ⽇日本的國際樣式⾵風格就在這樣的場所, 毫無違合感的呈現了歷史。 不論是去年厎平等院還是今年看到的淨琉璃寺, ⽇日本建築不論昭和的茶室到⽇日光東照宮、平等院… 淨⼟土庭園的格局似乎: ⽔水/建築,⾃自然/⼈人⼯工,此岸/彼岸, 以簡化的⼆二元對⽴立讓⻄西⽅方⼈人也更容易理解。

希望能對行程中的幾個重要建築中

水與建築的庭院

進行討論!

Page 73: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74: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探索分⼯工 1.⼦子議題由⼀一位美感教師負責,並搭配⼩小幫⼿手 2.但當天全組拍到符合⼦子題的影像或資料,  皆透過社團討論串或相本補充。 3.當⽇日以⾄至少⼆二⼗十張的相⽚片,說明此主題的觀察狀態。

蔡紫德⽼老師

潘玟箮⽼老師

羅笙豪⽼老師

潘玟箮⽼老師

蔡紫德⽼老師

蔡紫德⽼老師 潘玟箮⽼老師

蔡紫德⽼老師 潘玟箮⽼老師

Page 75: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主題形式 1.挑選特定⼀一到兩個形式觀察探索⼦子議題 2.也選擇次要形式來搭配

構成

主要形式 次要形式

構成 質感、⾊色彩、⽐比例

構成 ⽐比例、質感、⾊色彩

構成

Page 76: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文化意念⾃自選

Page 77: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E空間層次秩序 平等館

Page 78: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79: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觀察的建築形式當中, 觀察⽂文化對於鳳凰堂的坐落, 如同在浮島中的極樂世界, 與栗⽣生明的現代建築對於這個⽂文化的尊重, 形成的鳳翔館。

東邊太陽昇起的「朝日山」有東方極樂世界的「藥師如來」,代表過去

象徵 西方極樂世界的 「鳳凰堂」 代表未來

現世

未來

坐向 向東⽽而建。朝陽直射正⾯面。

Page 80: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向東而建 朝陽直射正面

建在池中島上,宛如浮於極樂寶池的宮殿一般,平安時代的書本《續本朝往生傳》中有「欲知極樂,當去

拜宇治御寺」,

宮殿式建築是朝南、前面有園池,

從宮殿穿過迴廊、經過屋可至釣殿,

但鳳凰堂朝東而建,左右迴廊僅作

裝飾之用,無法穿行。

Page 81: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佛 我

觀察從內部往外看世間的位置

Page 82: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指引

質感的牆面

銅製鑄造 總⾼高199.0cm ⻯⿓龍頭⾼高41.8cm 鐘頂⾼高10.9cm 鐘⾝身⾼高146.0cm 撞座直徑19.7cm ⼝口徑123.0cm ⼝口厚12.0cm 平安時代·12世紀 !梵鐘曾懸掛於依鳳凰堂南側園池畔⽽而建的鐘樓。因⼤大氣污染⽽而導致⽣生鏽嚴重等,出於保存⽅方⾯面的考慮,最終拆下梵鐘,將其收藏到寶物館,鐘樓上掛有新製作的仿造鐘。本鐘是平安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梵鐘之⼀一,⾃自古便有「姿美平等院鐘」、「聲美園城寺鐘」、「勢美東⼤大寺鐘」之說,並稱為「天下三⼤大名鐘」,本鐘便是其中之⼀一。鐘上裝飾有⻯⿓龍鬚垂直向上逆⽴立⽽而起的⻯⿓龍頭,寶相華唐草圖上還繪有鳳凰、舞蹈天⼈人等圖案。 現在遊客可在鳳翔館內欣賞到原始梵鐘。

Page 83: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同時還有意識地向館內引⼊入⾃自然光等,在照明⽅方⾯面也⾮非常下⼯工夫。

Page 84: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鳳翔館的全名是「平等院ミュージアム鳳翔館」。

同時還有意識地向館內引⼊入⾃自然光等, 在照明⽅方⾯面也⾮非常下⼯工夫。

Page 85: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鳳凰堂(國寶)!平安時代後期的天喜元年(1053),時任關⽩白官職的藤原賴通修建了阿彌陀堂。這是唯⼀一保留下來能夠緬懷華麗藤原攝關時代的珍貴建築,全⽇日本無出其右者。建築的最⼤大特徵在於建在池中島上,宛如浮於極樂寶池的宮殿⼀一般,其美麗⾝身姿倒映在⽔水⾯面之上。 !堂內中央端坐著⾼高⼀一丈六的⾦金⾊色阿彌陀如來坐像,周圍牆壁及⾨門上繪有九品來迎圖,阿彌陀佛背後牆壁上繪有極樂淨⼟土圖。橫⽊木上⽅方矮牆上懸掛有52尊雲中供養菩薩像。現在雖已全部褪⾊色,但堂內天井、橫樑上密佈著寶相華等圖案,柱⼦子上也繪有舞動天⾐衣翩然⽽而舞的天⼈人、奏樂的童⼦子、振翅欲飛的鳳凰、寶相華、唐草圖案等,這些圖案依然⾊色彩鮮明。天蓋中央部分是⼤大型⼋八花鏡,此外天井上吊有66⾯面銅鏡。鏡⼦子在夜間反射著搖曳的燈光,相信那情那景必然如夢似幻。平安時代的書本《續本朝往⽣生傳》中有「欲知極樂,當去拜宇治御寺」的記錄。可知當時的⼈人們將鳳凰堂視為⼈人間的極樂淨⼟土。

阿彌陀!如來坐像

兩層天蓋

⽔水晶鑲嵌

68個!螺鈿鏡⼦子

⽴立體上折格狀天井

Page 86: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中堂內部,!⽇日本最古⽼老的和繪

Page 87: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88: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89: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探索分⼯工 1.⼦子議題由⼀一位美感教師負責並且搭配⼩小幫⼿手 2.當天拍到的符合⼦子題的影像或資料,透過社團與相本補充。 3.東、⻄西⽅方⽂文化的部分,請嘉宏⽼老師提出需要的資料。 4.當⽇日照⽚片:庭院、建築(兩棟內部都無法拍照)外部、庭院當中的景致,  各五張照⽚片,說明此主題的觀察狀態。

潘玟箮⽼老師 蔡紫德⽼老師

潘玟箮、蔡紫德 ⽼老師

⿈黃琬雯⽼老師

潘玟箮⽼老師 蔡紫德⽼老師

潘玟箮⽼老師 蔡紫德⽼老師

⾼高嘉宏⽼老師

Page 90: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主題形式 1.挑選特定⼀一到兩個形式觀察探索⼦子議題 2.也選擇次要形式來搭配

主要形式 次要形式

構成 ⽐比例、⾊色彩

構成

質感、⾊色彩

構成 質感、⾊色彩

構成、⾊色彩

構成 ⽐比例

⽐比例

Page 91: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92: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流動與聚集⾃自選

Page 93: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F-1凝結的喧囂 東茶屋街

Page 94: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95: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探索分⼯工 1.⼦子議題由⼀一位美感教師負責,並搭配⼩小幫⼿手 2.但當天全組拍到符合⼦子題的影像或資料,  皆透過社團討論串或相本補充。 3.當⽇日以⾄至少⼆二⼗十張的相⽚片,說明此主題的觀察狀態。

⼤大家上傳包裝形式與包裝紙紋案

呂佩芬⽼老師 胡慧瑜⽼老師

Page 96: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主題形式 1.挑選特定⼀一到兩個形式觀察探索⼦子議題 2.也選擇次要形式來搭配

主要形式 次要形式

結構構造+構成 ⽐比例、質感、⾊色彩

構成 質感、⾊色彩

構成 質感、⾊色彩

Page 97: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F-2內與外。聚與散

京都車站vs金澤車站

Page 98: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99: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金澤⾞車站主要由鋁合⾦金樑柱結構加上玻璃覆蓋,是⽇日本最⼤大的鋁合⾦金建築,氣勢恢宏憾⼈人。 !東⼝口廣場屋頂呈現弧形狀, 由鋁合⾦金樑柱構造出⾻骨架,再覆以玻璃, 球⾯面最⼤大直徑達180公尺, 屋頂鋪設3019⽚片採光玻璃,離地挑⾼高29.5公尺,通透感⼗十⾜足的頂⾯面, 使得氣候無論晴⾬雨,皆達最佳採光, 天晴時,室內玻璃光與陽光交互反射, 形成倒影瀲豔的美景。 !由於⾦金澤氣候⻑⾧長年多⾬雨多雪, 因此這個圓頂形的弧狀玻璃屋頂, 猶如⼀一把撐開的⼤大傘, 表達了為旅客撐起歡迎⼤大傘的體貼之意。 !這傘狀屋頂,將落下的⾬雨⽔水集中蒐集起來, 作為⾞車站盥洗⽤用⽔水。 !廣場的⼤大⾨門形制宏偉, 是由兩根由很多⽊木條組構的造型⽊木柱撐起, ⾼高13.5公尺,被稱為⿎鼓⾨門, 設計⾃自⾦金澤地區傳統能劇流派「加賀寶⽣生」的⿎鼓,⿎鼓⾨門的兩根⽀支柱好似⿎鼓的⽀支柱。 ⿎鼓⾨門的造型與⾊色澤,也像傳統⽇日本的⿃鳥居之形, 昂然撐起天地。

Page 100: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101: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把都市藏在住宅裡

關於共同幻想,他說:「共同幻想創造了所有聚落與都市。」

關於風景,他說:「風景中有社會,有大自然的願望和悲傷。」關於逃亡者,他說:「逃亡者建立了樂園。出走吧!」關於事物的距離,他說:「保持持離,以事物可相互感應的方式。」

關於風,他說:「風,是無形事物的象徵。讓風揚起,聆聽風的聲音。」關於島嶼,他說:「不可思議的是,每個聚落都是島嶼。」

Page 102: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原廣司JR京都車站是以谷為概念設計,

原廣司在《聚落的100則啟示》中寫道:

「谷是反轉的山,也是負的中心點。」

Page 103: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樣相」(modality)!!樣相為原廣司於《空間<機能から様相へ>》(1987)⼀一書中提出的概念,他認為建築是⼀一種 事態(fact)的發⽣生,除了物的層次,空間中還蘊含著各種隱約決定空間範疇的純量(例如溫度、亮 度與聲響)與向量場域(運動的⽅方向),並認為這些狀態、事件(event)往往才是決定空間性格與建築 形象的關鍵,「樣相(modality)」⼀一辭即是原廣司⽤用來表述此種將物質與事態結合在⼀一起的概念。樣 相在⻄西歐哲學指的是⼀一種「狀態」或是對「可能性的記述」,對於建築實質空間在完⼯工後關於計畫 (program)或事件會如何發⽣生的不確定性、隨機性原廣司是以「浮游(floating)」的概念來掌握, 也就是建築可以被區分為⾮非常確定的與浮游的部分,隨著使⽤用模式(mode)的不同被解構為⼀一個個 不同的樣相(modality),師承其下的⼩小嶋⼀一浩則把固定與浮游的概念引申為機能單⼀一、固定的「⿊黑 空間」與機能隨機、透過活動來定義空間使⽤用內容的「⽩白空間」。由於原廣司的思考哲學乃源⾃自於建 築是「作為事件⽽而存在的建築」信念,因此建築中的浮游性,也就是如何去刺激或⽀支持各種活動事件 的部分在它的建築設計中則顯得特別重要,這在他京都⾞車站⼀一案中表露無遺。此外,他也運⽤用拓撲學 (topology)等理論進⾏行空間離散關係等探討,試圖由「物質/形式」以外去探討空間的「本質/純 量」,去建構⼀一套「空間⽂文法」。關於樣相的記錄原廣司是利⽤用物理學中「場」的概念將這些狀態、活 動以符號記錄,例如⼩小嶋⼀一浩他以箭頭記錄⼈人們在紐約中央公園的座標,靜⽌止佇⽴立的⼈人以箭號表⽰示, ⽤用箭頭⽅方向與⾊色差表現移動的軌跡,形成如同天氣圖,似乎可以閱讀出空間中能量流動的圖解,⽤用以 探究這些⼈人們是以什麼線索進⾏行動作。

Page 104: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京都⾞車站的⽴立⾯面充滿變化⽽而來,⽐比如說前⾯面的由鋁合⾦金樑柱結構⽴立⾯面體, 在接受光線的同時就能把各種天空映像給聚集在⼀一起,像是可以進⾏行拼貼那樣。 ⽽而關於內部,則是帶進地形的特性, 並準備了讓⼈人們可以在當中任意移動的路徑,⽽而得以在當中浮遊。 !⽽而實際上在⼈人們活動的同時,的確是可以把⼈人們在階梯或橋上的移動視為⼀一種浮遊的狀態。 包含了空中的路徑, 各種橋樑類的構造,讓整個網路變得多⽽而豐富,也作⼀一些像⼩小廣場之類的空間, 然後只要再加上像是⼩小型地標的吸引裝置,⼈人們就會變得更容易移動。 !吸引裝置(attractor)原廣司在⾃自⼰己所設計的京都⾞車站中, 為了形能夠促使⼈人的流動與分布得以產⽣生的無法預測的場所配置之記號裝置。 以這個作為吸引器來加以表現, 從照明⽤用的燈塔、休息⽤用的⼩小亭⼦子這種有意圖的標記, 到作為空調出⼊入⾵風⼝口或樹⽊木, 並及於芋些看不出來的特定站⽴立道具為⽌止,都具有作為吸裝置的功能。

Page 105: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Page 106: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探索分⼯工 1.⼦子議題由⼀一位美感教師負責,並搭配⼩小幫⼿手 2.但當天全組拍到符合⼦子題的影像或資料,  皆透過社團討論串或相本補充。 3.當⽇日以⾄至少⼆二⼗十張的相⽚片,說明此主題的觀察狀態。

蔡紫德⽼老師、潘玟箮⽼老師

鄭伊璟⽼老師

蔡紫德⽼老師、潘玟箮⽼老師

Page 107: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

主題形式 1.挑選特定⼀一到兩個形式觀察探索⼦子議題 2.也選擇次要形式來搭配

主要形式 次要形式

結構構造+構成 ⽐比例、質感、⾊色彩

結構構造 質感、⾊色彩

構成 ⽐比例、質感、⾊色彩

Page 108: 美感考察第三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