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李叔同

44
弘弘弘弘弘弘弘 弘弘 一, 1937 弘 9 弘 弘弘弘 弘弘 ,, 58 弘

Transcript of 弘一大師李叔同

Page 1: 弘一大師李叔同

弘一大師晚年慈照,攝於 1937年 9月,上海,時年 58歲。

Page 2: 弘一大師李叔同

憶兒時春去秋來,歲月如流,遊子傷飄泊。回憶兒時,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樹,樹底迷藏捉。高枝啼鳥,小川游魚,曾把閒情託。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背景歌曲 )

Page 3: 弘一大師李叔同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Page 4: 弘一大師李叔同

1941年,弘一大師手寫(華嚴經句)。此為大師晚期作品。

Page 5: 弘一大師李叔同

弘一大師追思文集夏丏尊居士等

師尚質樸,絀虛文,不苟循時宜;註經論,纘戒律;甘澹泊,守枯寂,不受叢林桎梏;律己嚴,治學勤,繩墨自守,無微不至。雲遊四方,一衲一缽,赤足露頂,不與俗伍。道貌清瞿,而精神充沛;望之若孤雲野鶴,蕭然物外。動止安詳,威儀寂靜,高古平實,想見古德遺風焉。一領衲衣,補釘二百二十四處(現存經子淵居士處,)青灰相間,襤褸不堪,初出家時物也。二十六年來,未嘗一易。‧‧‧

Page 6: 弘一大師李叔同

傳統名士的風采、留日時擁抱西洋文明的時髦

Page 7: 弘一大師李叔同

晚年的慈照返璞歸真弘一大師出家之前在杭州第一師範任教時之遺照。

Page 8: 弘一大師李叔同

父李世珍 :天津人‚同治間進士‚曾官吏部 º辭官後致力鹽業與銀錢業而致富 º

六十八歲喜獲麟兒李叔同‚四年後病故 º

遺聯

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見我非僧

Page 9: 弘一大師李叔同

戊戌政變失敗,自刻一印云 :南海康梁是吾師 .

奉母偕妻南下上海 .與名妓往來‚過著 [走馬章台‚廝磨金粉 ]的日子 .

1898年十九歲攝於上海

Page 10: 弘一大師李叔同

詩贈藝妓謝秋雲

風風雨雨憶前塵,悔煞歡場色相因,十日黃花愁見影,一彎眉月懶窺人。冰蠶絲盡心先死,故國天寒夢不春,眼界大千皆淚海,為誰愁悵為誰顰。

Page 11: 弘一大師李叔同

為老妓高翠娥作

殘山賸水可憐宵,慢把琴樽慰寂寥。頓老琵琶妥娘曲,紅樓暮雨夢南朝。

Page 12: 弘一大師李叔同

1905年,弘一大師(李叔同)赴日留學前,在天津自宅與其兄下圍棋留影。左為大師。

Page 13: 弘一大師李叔同

1918年以前,弘一大師在俗時的金石作品。

Page 14: 弘一大師李叔同

弘一大師青年時所臨的漢碑墨蹟。

Page 15: 弘一大師李叔同

弘一大師青年時所臨的漢碑墨蹟。

Page 16: 弘一大師李叔同

弘一大師扮演黃天霸之劇照。

Page 17: 弘一大師李叔同

1899年,大師 20歲時,攝於上海寓所,城南草堂。左為弘一大師

Page 18: 弘一大師李叔同

1900年,弘一大師至上海與文人合組“天涯五友”留影。左一為當時的李成蹊(弘一大師)

Page 19: 弘一大師李叔同

從名畫家黑田清輝學習西洋畫 .成為西方藝術輸入中國的重要人物 .弟子豐子愷 <子愷漫畫 >被稱為中國漫畫的創始者 .

1906年,大師 26歲,留學東京,入上野美術專科學校,已剪去髮辮,改著西裝。

Page 20: 弘一大師李叔同

< 素描女像 >是木炭畫 ,人物長髮垂肩 ,眼簾微啟 ,若有所思的表情 , 技法熟練 .

根據資料 ,李叔同應是民國以來第一位正式把西洋繪畫思想引介於中國的人 .

劉海粟 , 徐悲鴻都受了李叔同的影響 , 成為中國傳統繪畫改良運動的推動者 .

Page 21: 弘一大師李叔同

1905年冬,大師在日本留學時所繪之山茶花(水彩)。

Page 22: 弘一大師李叔同

1907年,弘一大師(左)於東京春柳社演出“茶花女”一劇。

時年 28歲。

Page 23: 弘一大師李叔同

1907年,二十八歲弘一大師在日本留學演“茶花女”時半身扮相。由李叔同和曾孝谷發起成立中國第一個話劇 ---- 春柳社

Page 24: 弘一大師李叔同

1910年,弘一大師至日留學期,扮演日本軍官時留影。

Page 25: 弘一大師李叔同

弘一大師早期墨寶。係於 1912年寫於太平洋報社。

Page 26: 弘一大師李叔同

弘一大師出家前後所臨的精品。

Page 27: 弘一大師李叔同

弘一大師出家前後所臨的石鼓文精品。

Page 28: 弘一大師李叔同

弘一大師出家前後所臨的佛號精品。

Page 29: 弘一大師李叔同

弘一大師出家後,1930年代前後所繪之佛像及所題之華嚴經偈。

Page 30: 弘一大師李叔同

1930年,弘一大師年 51歲時之墨寶。

Page 31: 弘一大師李叔同

此為中期作品。

Page 32: 弘一大師李叔同

1916年 12月,大師 37歲,當年初夏,入杭州虎跑定慧寺斷食後留影。

Page 33: 弘一大師李叔同

1918年,弘一大師在入山修梵行之前,與學生合影。大師 39歲。

上人有故妻居天津 , 有二子 ,聞曾欲求一面而不得 ·留日歸國時 , 攜一日籍夫人居滬 ,出家時託友為遣 ,日籍夫人痛哭而東返 ·

Page 34: 弘一大師李叔同

一介雲遊僧出家之初,發願絕不收剃度徒眾、不任寺中監院或住持。

晚期更悟 :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

Page 35: 弘一大師李叔同

1920年 9月,弘一大師在杭州西湖玉泉寺留影。夏赴新城貝山掩關 , 專研四分律。

Page 36: 弘一大師李叔同

1937年,大師 58歲,時應青島湛山寺倓虛法師之請,赴該寺講律,臨行時,在太原輪上留影。

Page 37: 弘一大師李叔同

1942年 10月 13日,大師圓寂於福建泉州溫陵養老院晚晴室,右脅而臥,臨終之瑞相!

大師手稿

Page 38: 弘一大師李叔同

福建泉州清源山風景區,弘一大師舍利塔。

Page 39: 弘一大師李叔同

⊙豐子愷 :我與弘一法師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 :一是物質生活 ,二是精神生活 ,三是靈魂生活 .

物質生活就是衣食 .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 .靈魂生活就是宗教 .

Page 40: 弘一大師李叔同

⊙豐子愷 :我與弘一法師

人生就是這樣一個三層樓 .懶得走樓梯的 ,就住在第一層 ,即把物質生活弄得很好 ,錦衣玉食 ,尊榮富貴 ,孝子慈孫 ,這樣就滿足了 .這也是一種人生觀 ,抱這樣人生觀的人 ,在世間佔大多數 .

Page 41: 弘一大師李叔同

⊙豐子愷 :我與弘一法師

其次 ,高興走樓梯的 ,就爬上二層樓去玩玩 ,或者久居在這裡頭 .這就是專心學術文藝的人 .這樣的人 ,在世間也很多 ,即所謂 <知識分子 >.<學者 >.<藝術家 >.

Page 42: 弘一大師李叔同

⊙豐子愷 :我與弘一法師

還有一種人 ,<人生欲 >很強 ,腳力大 ,對第二層樓還不滿足 ,就再走樓梯 ,爬上三層樓去 .這就是宗教徒了… .

Page 43: 弘一大師李叔同

⊙豐子愷 :我與弘一法師

他們以為財產子孫都是身外之物 ,學術文藝都是暫時的美景 ,連自己的身體都是虛幻的存在 .

他們不肯作本能的奴隸 ,必須追究靈魂的來源 ,宇宙的根本 ,這才能滿足他們人生欲 .這就是宗教徒 .

Page 44: 弘一大師李叔同

⊙豐子愷 :我與弘一法師

按照豐子愷的說法 ,李叔同的出家 ,完全出於腳力大者對人生追求的自然漸進 ,是一種人格的完滿和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