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94
5.1能能能能能能 5.2能能能能能能 能能能能能能能能 () 5 . 3能能能能能能能 5.4能能能能能能能 5.5能能能能能能能 5 .6能能能能能能能能能能能能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description

第五章. 化工过程的能量分析.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5.1 能量平衡方程. 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就是能量在数量上是守恒的 基本形式为: Δ ( 体系的能量)+ Δ ( 环境的能量)=0 或 Δ ( 体系的能量)=- Δ ( 环境的能量) 体系的能量的增加等于环境的能量的减少。. 在实际生产中大都遇到两种体系,即敞开体系和封闭体系。 1. 封闭体系: (限定质量体系)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Page 1: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1

5.1能量平衡方程

5.2 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第五章 化工过程的能量分析

Page 2: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2

5.1 能量平衡方程 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就是能量在数量上是守恒的

基本形式为:

Δ(体系的能量)+ Δ(环境的能量)= 0

或  Δ(体系的能量)=- Δ(环境的能量)

体系的能量的增加等于环境的能量的减少。

Page 3: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3

在实际生产中大都遇到两种体系,即敞开体系和封闭体系。1.  封闭体系:  (限定质量体系)     与环境仅有能量交换,没有质量交换。体系内部是固定的。封闭体系是以固定的物质为研究对象。2.  敞开体系:   (限定容积体系)     与环境有能量交换,也有质量交换。 

Page 4: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4

二 .能量平衡方程 1.一般形式

Ws

Q δm2

δm1

P1 V1 C1 U1

P2 V2 C2 U2Z1

Z2

Page 5: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5

( 1)物料平衡方程:根据上式:得到

m1- m2=dm 体系

( 2)能量平衡方程 

进入体系的能量-离开体系的能量 =体系积累的能量 

进入体系的能量 :     微元体本身具有的能量  E1δm1

     环境对微元体所作的流动功  P1V1δm1

     环境传入的热量  δQ

     环境对体系所作的轴功 δWs 

Page 6: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6

离开体系的能量 :

     微元体带出能量 E2δm2

     流体对环境所作的流动功  P2V2δm2

体系积累的能量=  d(mE)

能量恒等式为: E1δm1+P1V1δm1+δQ +δWs -E2δm2-P2V2δm2=d(mE)

(A)

Page 7: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7

1 ) E-单位质量流体的总能量,它包含有热力学能、动能和位能。 

注意:

Zg

g

g

CUE

CC

2

2

2)  PV—流动功,表示单位质量流体对环境或环境对流体所作的功

功=力 *距离= P*A*V/A=PV

P1V1—输入流动功,环境对体系作功

P2V2—输出流动功,体系对环境作功。

Page 8: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8

    3)Ws—单位流体通过机器时所作的轴功         可逆轴功

2

1

P

P

SR VdPW

对于可逆总功  WsVPVPPdVW

V

V

R 1122

2

1

11221122 VPVPPdVVPVPWWs R d(PV)=PdV+VdP

VdPPdVVPVPPVdVP

VP

1122

22

11

)(积分式

?

VdPVdPPdVPdVWs

Page 9: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9

2.   能量平衡方程一般形式

代入( A)式,整理,得到 gZ

CUE

2

2

将H=U+PV

11

21

1 )2

( mgZC

H WsQmgZC

H 22

22

2 )2

(

)]2

([2

gZC

Umd (5-9) 

Page 10: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10

三 .能量平衡方程的应用 1.封闭体系:无质量交换,限定质量体系

m1=m2=m δm1=δm2=dm=0

δQ+δWs=mdE

不存在流动功0)2

(2

C

d 0gZd若 δWs=δW

δQ+δWs=mdU 或  δQ+δW=mdU (5-11) 

积分: Q+W=ΔU

Page 11: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11

2.稳定流动体系 稳定流动过程,表现在流动过程中体系内 

(1) 每点状态不随时间变化

(2) 没有质量和能量的积累

由式 (5-9) 可得到稳流体系的一般能量平衡方程 

Page 12: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12

(1) 一般能量平衡方程 

对稳流体系 ,由式 (5-9) 得:

11

21

1 )2

( mgZC

H WsQmgZC

H 22

22

2 )2

( =0

δm1=δm2=dm

(H2-H1) δm+ (C22-C1

2) δm+g(Z2-Z1) δm-δWs-δQ=0 2

1

积分: WsQZgCH 2

2

1( 5- 13)

稳流流体

Page 13: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13

  3 )式( 5-13 )应用条件是稳流体系,不受过程是否可逆以及流体性质的影响。

注意:1) 单位要一致,且用 SI单位制 . H,Q,Ws—能量单位, J/Kg

C—m/s

流量 G—Kg/h(min.s)

2)式中 Q和Ws为代数值,即: Q以体系吸收为正,Ws

以环境对体系作功为正。

Page 14: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14

( 2)能量平衡方程的应用

1)对化工机器:如膨胀机,压缩机等。 流体的动能,位能变化量与体系焓值的变化量相比较,或者与流体与环境交换的热和功相比较,大都可以忽略。也即

( 5- 16)WsQH

02

1 2 C 0Zg

Page 15: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15

2 )对化工设备类:如反应器,热交换器,传质阀门,管道等

0Zg02

1 2 C

QH

且Ws=0

( 5—17)这个式子的物理意义表现在:体系状态变化,如发生化学反应,相变化,温度变化时,与环境交换的热量(反应热,相变热,显热)等于体系的焓差。 

体系状态变化,如

化学反应

相变化

温度变化 

反应热 相变热 

显热 

Q

H

Page 16: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16

3) 对化工机器的绝热过程 当体系在绝热情况下,与环境进行功的交换时,

0Zg

02

1 2 CQ=0

HWs

此式说明了在绝热情况下,当动能和位能的变化相对很小时,体系与环境交换的功量等于体系焓的减少

Page 17: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17

4)对喷嘴,如喷射器是通过改变流体截面以使流体的动能与内能发生变化的一种装置 对于这种装置,Ws=0 , gΔZ≈0

水平放     gΔZ=0 垂直放     gΔZ≈0

流体通过喷嘴速度很快来不及换热,可视为绝热过程,

           

2

2

1CH )(

2

1 22

21 CCH

21

2 2 CHC2

121 )(2 CHH

Q=0

Page 18: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18

3.应用举例 [ P108 例 5-1~ 5-2]自看

Page 19: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19

5.2 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物化知: St≥0

> 不可逆=可逆

一 .基本概念 

才可进行的过程 自发过程:不消耗功

非自发过程:消耗功 

0℃

30℃  

冬天  东北气温  -30℃  自发 , 具有产功能力

 

如  夏天    郑州气温 30℃

-30℃  

非自发水

水 冰

Page 20: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20

可逆过程: 没有摩擦,推动力无限小 , 过程进行无限慢 ; 体系内部均匀一致,处于热力学平衡 ; 对产功的可逆过程,其产功最大,对耗功的可逆过程,其耗功最小 ;

逆向进行时,体系恢复始态,环境不留下任何痕迹。 (也即没有功热得失及状态变化)

不可逆过程: 有摩擦,过程进行有一定速度 ; 体系内部不均匀(有扰动,涡流等现象) ; 逆向进行时,体系恢复始态,环境留下痕迹 ; 如果与相同始终态的可逆过程相比较,产功小于可逆过程,

耗功大于可逆过程。

Page 21: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21

自发、非自发和可逆、非可逆之间的区别?

自发与非自发过程决定物系的始、终态与环境状态;

可逆与非可逆过程是(考虑)过程完成的方式,与状态没有关系。  

Page 22: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22

可逆过程是一个理想过程,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可逆过程具有过程的进行的任一瞬间体系都处于热力学平衡态的特征,因次,体系的状态可以用状态参数来描述。 

PdVWR

TdSQR

VdPWSR

Page 23: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23

二 .热功转换与热量传递的方向和限度

1.热量传递的方向和限度

高温 低温自发 

非自发

限度:Δt=0

2. 热功转化的方向 

功 热 100% 非自发

100%自发 

热功转化的限度要由卡诺循环的热机效率来解决 

Page 24: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24

3.热与功转化的限度——卡诺循环 卡诺循环: 热机 高温热源(恒 TH) 低温热源(恒 TL)

工质从高温热源 TH吸

收热量,部分转化为功,其余排至低温热源

TL。

TH

TL

QH

QL

WC

图形

Page 25: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25

卡诺循环由四个过程组成。 

可逆等温膨胀可逆绝热膨胀可逆等温压缩可逆绝热压缩

T

S

P

V

1

1

2

34

2

3

4

QH

QH

QL

Wc

Wc

QL

Page 26: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26

工质吸热温度大于工质排热温度,产功过程 

正卡诺循环的结果是热部分地转化为功,用热效率来评

价循环的经济性 

热效率 : 热量输入移走净功

H

S

Q

W

热效率的物理意义:

      工质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转化为净功的比率。

正卡诺循环:

Page 27: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27

∵    ΔH 为状态函数,工质通过一个循环

SWQH 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

∴    ΔH = 0

Q =QH+QL

CS WWW

LHC QQW H

LH

H

CC Q

QQ

Q

W

又∵

)( 12 SSTQ HH

)()()( 122134 SSTSSTSSTQ LLLL

H

L

H

LH

H

LHC T

T

T

TT

SST

SSTSST

1)(

)()(

12

1212

由卡诺循环知

(5-25) 

Page 28: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28

注意以下几点: 1 1 1

HT若使

或  TL=0

实际当中是不可能 (1) 

(2) η=f(TH‚, TC) , 若使 η↗,则  TH ↗,TL↘

工程上采用高温高压,提高吸热温度 TH ,但又受到材质影响 . 

(3) 若 TH=TL, η=0, W=0

    这就说明了单一热源不能转换为功,必须有两个热源。 

(4) 卡诺循环, η 可逆最大,相同 TH ,TL无论经过何种过程, η 可逆

是相同的,实际热机只能接近,不能达到 

Page 29: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29

三.熵函数与熵增原理 1. 熵函数 通过研究热机效率推导出熵函数的定义式 

对于可逆热机有

H

LH

H

LHC T

TT

Q

QQ

H

C

H

L

T

T

Q

Q 11

OT

Q

T

Q

L

L

H

H 0 T

QR

也即

T

QdS R

熵定义

Page 30: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30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可逆 >  不可逆

不可逆可逆可逆可 )Q

()T

T-T()(

HH

LH LH

H

LH QQ

Q

QQ

对不可逆过程: 

对可逆过程:    T

QdS 可逆

T

QdS 不可逆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T

QdS

> 不可逆

=可逆

Page 31: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31

注意:

熵状态函数。只要初,终态相同,

不可逆可逆 SS

对于不可逆过程应设计一个可逆过程,利用

可逆过程的热温熵积分进行熵变计算.

Page 32: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32

3 . 熵增原理 对于孤立体系(或绝热体系) OQ

T

QdS

0dS

0 tS

熵增原理表达式。

<0      不可能进行的过程 

 >0    不可逆过程

0 tS=0       可逆过程

Page 33: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33

结论: 自然界的一切自发进行的过程都是熵增大的过程;

oS t

oS t

sursysS SSt

同时满足热一律,热二律的过程,实际当中才能实现,

违背其中任一定律,其过程就不可能实现。

总熵变为

自发进行的限度

自发进行的方向  

Page 34: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34

四 熵变的计算  1.可逆过程的热温熵计算

T

Q

T

QdS R

据热一律SWQdH SRR WQdH 可逆过程

同除  T 得:   T

W

T

Q

T

dH SRR

T

W

T

dH

T

QdS SRR

又 ∵ VdPWSR

对理想气体 : dH =nCpdT

P

nRTV

∴  dPdT

ndS p

P

nRTT

C

1

2

1

2 lnlnP

PnR

T

TnCpS

Page 35: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35

2.相变化熵变

QH

V

V

T

HS

∴相变化的熵变

相变化皆属于可逆过程,

并且相变化的热量,据能量平衡方程知:

3 . 环境熵变 热力学环境:一般指周围大自然(可视为恒温热源)

00

r

T

Q

T

QS syssu

sur

Page 36: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36

4   应用举例 [P111- P112 (例 5- 3, 5- 4)] 自看

Page 37: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37

5. 3 熵平衡和熵产生 1 熵平衡方程

将容量性质衡算通式用于熵,得 :i

入S i

出S产生S

积累S=- +

Page 38: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38

    T — 限制表面上热流通过处的温度 ,

T’ 代表始态温度 , T’’ 代表终态温度

物料热量

''

'

T

T T

Q

        S — 单位质量物料的熵;

熵携带者 功与熵变化无关,功不携带熵。

物料携带的熵  = mS

热流携带的熵  =式中 :   m — 物料的质量;

Page 39: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39

是代数值,以体系收入者为正,体系支出者为负

于是 : 入S 入)( ii sm ''

'

1

1T

T T

Q

''

'

2

2T

T T

Q

出S 出)( iism ''

'

3

3T

T T

Q

熵平衡方程为 :

体系S 入( )ii sm ''

'

T

T T

Q 产生S 出)( ii sm

将此整理 ,得 : 体系S )( ii sm ''

'

T

T T

Q产生S

(5-33)熵平衡方程注意: ii sm

''

'

T

T T

Q

Page 40: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40

2. 熵产生

                       

体系S

)( ii sm

''

'

T

T T

Q

产生S

上式中: —   体系总的熵变;— 因物流流进,流出限定容积而引起的熵变化;

— 因热流流进 ,流出限定容积而引起的熵变化;

— 因体系的内在原因引起的熵变化,与环境无关,属于内因熵变。

引起熵产生的内在原因实际上是由于体系内部不可逆性而引起的熵变化。这可以用孤立体系的熵平衡方程来证实。 

Page 41: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41

对孤立体系:因与环境没有质量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0iism 0''

'

T

T T

Q

0S 入 0S 出

代入熵平衡方程中     

产S体系S孤S ==

由热二律知 :  可逆过程

0S 孤0S 产

不可逆过程

0S 孤0S 产

Page 42: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42

结论: 熵产生可以用作判断过程方向的准则 

   <0   时,体系内部的过程不自发。 

产生S>0  时,体系内部的过程不可逆或自发;

=0  时,体系内部的过程可逆或平衡;

Page 43: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43

3. 熵平衡方程的特殊形式 绝热过程 0T

Q )( ii sm 产生S体系S

可逆过程 0 产生S )( ii sm T

Q体系S= +

稳流过程 0 体系S )( ii sm T

Q产生S =0+ +

封闭体系0)( ii sm T

Q产生S

体系S= +

Page 44: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44

4. 应用举例    (例   5-5)自看  如 : 有一人声称发明了一台稳流装置,将 1Kg

温度为 373K的饱和蒸汽通过此装置时,能向

温度为 450K的高温热库输送 1860KJ的热

量,同时自身冷却为

0.1MPa( 1atm), 273K的冷凝水。用

于冷却蒸汽的天然水的温度为 273K。问此装

置是否可行 ?

Page 45: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45

高温热库 450K

q1=1860kJ

饱和蒸汽

稳流装置

h1=2680kJ/Kg

冷却水 273K

h2=0

1Kg 1atm ,273K

q0 s2=0

1Kg , 373k

s1=7.37kJ/Kg.K

Page 46: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46

0S 产生出入 SS

00

0

1

121 产生S

T

q

T

qss

0233.0273

820

450

186037.70

0

0

1

112

T

q

T

qssS产生

解:过程示意如图

查得各物质的焓和熵一并标记在图中。以 1Kg 饱和蒸汽为计算基准:

能量衡算:  h1 = h2 +q1 + q0

q0 =h1 -h2 -q1 =2680-0-1860=820 KJ/Kg 饱和蒸汽

熵衡算:稳流过程

过程不自发,亦即不可能

Page 47: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47

5.4 理想功和损失功

损失功法: 是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与理想功进行比较,用热效率评价。

有效能分析法: 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结合起来,对化工过程每一股物料进行分析,是用有效能效率评价。 

目前进行化工过程热力学分析的方法大致有两种:

Page 48: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48

一 .   理想功1.       定义: 体系以可逆方式完成一定的状态变化,理论上可产生的最大功 (对产功过程 ),或者理论上必须消耗的最小功 (消耗过程 ),称为理想功。

Wmax (Wmin)体系以状态 1 状态 2

完全可逆

要注意 : 完全可逆状态变化可逆;传热可逆 (物系与环境 )

Page 49: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49

2 理想功的计算式 (1)非流动体系理想功的计算式

若过程可逆          

0 sursyst SSSsursys SS

由热一律: ΔU=Q+W W=ΔU-Q

0T

QS sur

STSTSTQ syssur 000

120120 SSTUUSTUWR

Wid= (U2-U1) - T0(S2-S1) +P0(V2-V1) (5-39)

(5-38)

Page 50: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50

结论:

体系发生状态变化的每一个实际过程都有其对应的理想功。

理想功决定于体系的始、终态和环境状态,与过程无关;

Page 51: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51

( 2)流动过程理想功的计算式对于稳流过程,热一律表达式为: 

SWQZgCH 2

2

1

忽略动,势能变化  SWQH

若可逆  STQ 0

STHWid 0 (5-41) 

稳流过程理想功 

Page 52: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52

注意点: 式( 5-41 )忽略了进出口的动能,势能的变化。完整的表达式为:

体系经历一个稳流过程,状态发生变化,即可计算其理想功,理想功的值决定于体系的始、终态与环境温度,而与实际变化途径无关。

要区别可逆轴功与理想功这两个概念.对绝热过程

对不做轴功的过程

ZgCSTHWid 20 2

1

cSRid WWW 0CW

0SRW

SRid WW

cid WW

Page 53: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53

二 损失功WL 1 定义:体系完成相同状态变化时,实际功和理

想功的差值. 数学式: idacL WWW

对稳流体系                          

STHW Oid

QHWW Sac

QSTSTHQHW OOL (5-43)

surO STQ

tOsurOsysOL STSTSTW (5-44a)

Page 54: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54

结论: tSLW

OTLW

0 tS 0LW

0 tS 0LW

acid WW 1id

ac

W

W

acid WW 1ac

id

W

W

( 1)

( 2)

( 3)可逆过程

有关与有关与

实际过程

对产功过程:

对耗功过程:

WL的影响因素

Page 55: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55

三 应用举例 ( P117-P118 例 5-7 )自看

例 5-8  1.57MPa, 757K的过热水蒸汽推动透平机

作功,并在 0.0687 MPa下排出。此透平机既不绝

热也不可逆,输出的轴功相当于可逆绝热膨胀功的 85%。由于隔热不好,每千克的蒸汽有 7.12KJ的热量散失于 293K的环境。求此过程的理想功,损失功及热力学效率。 

Page 56: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56

分析

求 :

idW LW

Page 57: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57

解: 1 查过热水蒸汽表 ,  内标计算H1, S1

MPaP 57.11 CKT 01 484757

当     

MPaP 5.11'

1'

1 TT '1H '

1S

440484

5.3342'1H

440500

5.33421.34731

440500

3940.75698.7

440484

3940.7'1

S

KgKJH /3.3438'1 KKgKJS ./5229.7'

1

MPaP 0.2''1 1

''1 TT ''

1H ''1S当

440500

5.33356.3467

440484

5.3335''1

H

440500

2540.75434.7

440484

2540.7''1

S

Page 58: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58

KgKJH /4.3432''1 KKgKJS ./4662.7''

1

当 MPaP 57.11 CKT 01 484757

5.10.25.157.1

'1

''1

'1

HHHH

5.10.25.157.1

'1

''1

'11

SSSS

故  H1=3437.5KJ/Kg S1=7.5150KJ/Kg.K

2  求终态热力学性质

可逆绝热膨胀 aMPP 0678.02 S1=S2

’S1=S2’=7.5150 KJ/Kg.K

Page 59: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59

当  P2=0.0678MPa时,对应的饱和蒸汽 Sg

为 

6.07.0

5320.74797.7

6.0678.0

5320.7

gS

gSS '2

Sg=7.4912 KJ/Kg.K

所以状态2为过热蒸汽

二者相比较,已逼近饱和蒸汽,查饱和水蒸汽表 

6.07.0

26530.2660

6.0678.0

2653'2

HH2’=2658.46 KJ

Page 60: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60

KgKJHHHWSR /7795.34375.26581'2

KgKJWW SRS /15.66285.0

据热力学第一定律:SWQH

KgKJWQHH S /23.276815.66212.75.343712

由  P2, H2  查表内标  得  S2=7.7551 KJ/Kg.K 3  求

idW LW STHWid 0

= -669.27 -70.3493= -739.62 KJ/Kg

(2768.23-3437.5)-293(7.7551-7.5150)

Page 61: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61

tL STW 0 KT 2930

0

12 T

QSSSSS sursyst

12.75150.77551.7293120 QSSTWL

=77.47 KJ/Kg

%53.898953.01

id

C

id

Cid

id

ac

W

W

W

WW

W

W

Page 62: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62

5.5   有效能及其计算 一、 有效能的概念 1.  能量的分类 按能量转化为有用功的多少,可以把能量分为三类: ⑴ 高质能量:理论上能完全转化为有用功的能量。如电能、机械能。

⑵ 僵态能量:理论上不能转化为功的能量(如海水、地壳、环境状态下的能量)。

⑶ 低质能量:能部分转化为有用功的能量。如热量和以热量形式传递的能量。

Page 63: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63

2. 有效能

 ⑴定义:一定形式的能量,可逆变化到给定环境状态相平衡时,理论上所能作出的最大有用功。

无效能:理论上不能转化为有用功的能量。  ⑵能量的表达形式

对高质能量     能量=有效能 对僵态能量     僵态能量=无效能 对低质能量     低质能量=有效能+无效能

Page 64: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64

注意点

①有效能——“火用”、“可用能”、“有用能”、“资用能”

 无效能——“火无”、“无用能” ②功——可看作 100 %的有效能

Page 65: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65

二 .有效能的计算 1.  环境和环境状态 ⑴ 环境:一般指恒 T 、 P 、 x 下,庞大静止体系。如大气、海洋、地壳等

⑵环境状态:热力学物系与环境完全处于平衡时的状态,称之。常用T 0、P 0、H 0、S 0等表示。

2.  物系的有效能 ⑴物理有效能:物系由于T、P与环境不同所具有的有效能。

⑵化学有效能:物系在环境的T 0、P 0下,由于组成与环境不同所具有的有效能。

Page 66: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66

3.热量的有效能B Q

∵  卡诺循环热效率 

T

TQ

T

TQQBQ

00 1

1Q

WcC

T

T

T

T

Q

QQ 0

1

2

1

21 11

⑴定义:传递的热量,在给定的环境条件下,以可逆         方式所能做出的最大有用功。⑵ 计算式

①恒温热源热量的有效能

( 5- 49 )

无效能

∴ BQ=WC

Page 67: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67

②变温热源的有效能)1(

平T

TQB o

Q

1

2

12

T

Tln

T-T平T

或用H、 S 值计算: B Q=T0ΔS-ΔH

To

TCpdTH

0

T

T

TdT

CpS

0

0 T

T

TQ dTCp

TB To

TCpdT

T

TdT

CpT

00 T T

TCpdT

0

T

TCpdT

0 T

TdT

CpT

00 T

T

TCpdT

To0

)T

1( (5—50) 

Page 68: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68

4.压力有效能

Po

P pT dPV

TVH ])T

([

Po

P p dPV

S ])T

([

Po

P pP dPV

TB ])T

([0

Po

P p dPV

TV ])T

([

Bp=ToΔS-ΔH

由第三章知 

P

Po p dPV

ToTV ])T

)(([

P

R

PT

V

P

PRTdPToTB

Po

PP0ln]

p

R)(

p

RT[ ( 5—52)

对理想气体

Page 69: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69

5.稳流物系的有效能

⑴定义:稳流物系从任一状态 i(T、P、H、S)

以可逆方式变化到环境状态( TO、 P0、 H0、 S0)

时,所能作出的最大有用功。

Bi= T0(S0-Si)-(H0-Hi)

稳流物系从状态 1状态 2所引起的有效能变化为:

ΔB= B2-B1=T0(S1-S2)-(H1-H2)= ΔH-T0ΔS

Page 70: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70

三、理想功与有效能的区别与联系 理想功:Wid= ΔH -T0ΔS= (H2-H1) -T0(S2-S1)

有效能: B=T0(S0-S)-(H0-H)

有效能与理想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⑴ 终态不一定相同 Wid:终态不定

B :终态一定(为环境状态) ⑵ 研究对象不同

Wid:是对两个状态而言,与环境无关,可正可负。

B:是对某一状态而言,与环境有关,只为正值。

Page 71: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71

2. 联系

B1= T0(S0-S1)-(H0-H1)

B2= T0(S0-S2)-(H0-H2)

有效能变化

ΔB= B2-B1=ΔH-TΔS=Wid

若 ΔB<0,Wid<0 物系对外做功,  ΔB=Wid

ΔB>0,Wid>0 物系接受功,    ΔB=-Wid

Page 72: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72

四、不可逆性和有效能损失 1.不可逆性 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自然界中一切过程都是具有方向性和不可逆性的。

当 ΔSt( ΔS 产生 ≥) 0 >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 有效能的方向和不可逆性表现在:

①当过程是可逆时,有效能不会向无效能转化,有效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②当过程是不可逆时,有效能向无效能转变,使有 效能的总量减少。

Page 73: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73

2.有效能损失D (EL) 2.有效能损失D (EL) ⑴定义:不可逆过程中有效能的减少量,称之。 ⑵计算式:D=理想功-实际功 对于稳流体系:若忽略动能、势能的影响 实际功 Ws=Q-ΔH

理想功 Wid= T0ΔS-ΔH

∴D= T0ΔS-ΔH-Q+ T0ΔS-ΔH= T0ΔS-Q

∴ D=T0ΔSsys+T0ΔSsur=T0ΔSt 或  D=T0ΔS 产生

又∵ ΔSsur=-Q/T0 -Q=T0ΔSsur

Page 74: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74

⑶ 典型过程有效能损失 ①传热过程 对高温物系放出的热量的有效能为: BQ,H=Q( 1- T0/TH) 对低温物系吸收的热量的有效能为: BQ, L=Q( 1-T0/TL )

有效能损失  D=BQ , H-BQ , L=

)()1T

T1( 000

H

0

HLL T

T

T

TQ

T

TQ

LH

LH0 TT

T-TQT

结论:ⅰ ) 传热过程有效能损失是存在的。   ⅱ )TH-TC差值增大, D 增大 

Page 75: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75

  ∴ T dSt=-VdP dSt=(-V/T)dP

由前知 D =ToΔSt

∴ dD=T0dSt= T0 (-V/T) dp

结论:i ) D∝ ΔP  压力降   ⅱ )  稳流过程的有效能损失是由于阻力引起的。 

②稳流体系

 对稳流体系,若忽略掉动能和势能  ΔH=Q+Ws

 对管道流动,一般情况下,Q= 0(无热交换)

              Ws= 0(无轴功)

dH=0∴ ΔH= 0

∵ dH=TdS+VdP

Page 76: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76

i

N

i

dnnsd ]T

-T

[)( ii

1

i

N

i

dnnsd ]T

[)( ii

1

③传质过程

若 Tα=Tβ=T

式中: μiα μi

β—— 组i在 α β相中的化学位

     α、 β——相把两相看作一个孤立体系,则  d(ns) 孤 =d(ns)t

∴有效能损失:d D=T0d(ns)t=-T0 i

N

i

dn]T

[ ii

1

Page 77: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77

④注意点:

 有效能损失在任何不可逆过程都是存在的;  

 有效能损失的大小与过程的推动力有关,

D∝ 推动力。即推动力大, D 大。

Page 78: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78

3.应用举例 [ P123—124 例 5—10~ 5—11 ]例 5—10自看

[ P124 例 5—11]如图 5—11所示,裂解气在中冷塔中分

离,塔的操作压力为 3.444MP,液态烃(由 C2、 C3、 C4

等组成)由塔底进入再沸器,其温度为 318K;经 0.1965MP

的饱和蒸汽加热蒸发回到塔内。已知再沸器中冷凝水为 313K,

大气温度T 0为 293K,液态烃在 318K, 3.444MP下气化

热为 293kJ/kg。汽化熵为 0.921kJ/(kg.K)。求算加热前后

液态烃,水蒸气的有效能变化及损失功。

Page 79: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79

T0=293K,

3.444MP,318K下   烃  ΔHv=293kJ/kg

ΔSv=0.921kJ/(kg.K)

T=392.6K 查表H 气 =2706kJ/kg,

S 气 =7.133kJ/(kg.K)

饱和水  查表H 水 =167.4kJ/kg,

S 水 =0.572kJ/(kg.K)

Page 80: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80

解:⑴求消耗 1kg水蒸气能蒸发液烃的量m

mΔHv=H 水气 -H 水      (热量衡算)

∴ m=( H 水气 -H 水 )/ΔHv=(2706-167.4)/293=8.66kg烃

⑵ 液态烃有效能变化 ΔB 烃

B 前 =m [To(S0-S1)-(H0-H1)]

B 后 =m [To(S0-S2)-(H0-H2)]

ΔB 烃 =B 后 -B 前

=m (ΔHv- ToΔSv)=8.66(293-

293*0.921)=201kJΔB 烃 >0, 表明有效能增加。 

Page 81: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81

)()( HHSSTB ooo 气气气

)()( HHSSTB ooo 水水水

)()( SSTHHSTHBBB oo 气水气水气水水

0B水

⑶水蒸气有效能变化

=(167.4-2706)-293(0.572-7.133)=-616KJ

表明 1kg水蒸气换热后冷凝为水 ,其有效能降低 .

    

)] ([293)( SSSSSTSTW votoLm

气水水烃

KJ415)]1337.7572.0(921.066.8[293

ST toD W L

D

④  求WL

∵ ∴

Page 82: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82

5.6 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一 .   有效能平衡 1.    有效能衡算式     有效能衡算式 ,可由热力学第一律 ,热力学第二律推导出来

稳流体系状态 1 状态 2

H1,S1 H2,S2

Q W s

孤立体系

Page 83: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83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    分两种情况考虑

SWQH

S12 WQHH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忽略了动能 ,势能 )

(A)

(1)   可逆过程    0S SS Qsyst

0 STD to有效能损失

∵                                         

SSS sys 12

TSQ

Q

Q

0)(12

TTSST

Qoo

Q

TTSSTQ

oo

Q )(

12 (B)∴ 

Page 84: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84

)()(1212 TTWQSSTHH

Qoso

Q

WTTQSSTHHHH s

Q

oo

)1()()()(020102

由式 (A)-式 (B), 得 :

进行数学处理,得:

输入体系有效能  =  输出体系有效能 

WTTQHHSSTHHSST s

Qooo

)1()]()([)]()([ 01010202

BBBB WQ

12 BB∴ 

Page 85: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85

2 结论:①     能量衡算是以热一律为基础,有效能衡算是以热一、二定律为基础;②     能量守恒,但有效能不一定守恒。可逆过程有效能守恒,不可逆过程有效能总是减少的;③     能量衡算反映了能量的利用情况,而有效能衡算可反映能量的质量、数量的利用情况;④    D 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DBB

STD to BBD

(2)  不可逆过程

由于有效能损失总是存在的,并且有效能损失总是大于零,D>0。 ∴

Page 86: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86

二 .有效能效率

B

总有效能效率 ( 总火用效率 ) 

目的有效能效率 ( 目的火用效率 )

1 定义:对于一个设备或过程,收益的有效能与提供给它          的有效能的比值。 

及能流的有效能之和进入过程或设备各物流及能流的有效能之和离开过程或设备各物流

BB

B

∴ 

DBBDBB

BD

B1

Page 87: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87

2.目的火用效率  )(// EXB

)(

)(/

失去

获得

BB

B

对一切过程(不论过程本身产功,还是耗功)

10 B

1B

1B

B

3. 结论:有效能效率在任何情况下均小于 1,大于零

若D=0,则 说明过程为完全可逆过程

若D>0,则 说明过程为不可逆过程  偏离 1的程度↗,D↗,过程的不可逆程度就愈大

该过程才能进行。只有

B B>

Page 88: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88

三.有效能分析法步骤对一个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一般分为四步,书 P127页步骤: ( 1)根据需要确定被研究的物系; ( 2)确定输入及输出各物流,能流的工艺状况及热力学函数;

(3) 计算各物流,能流的有效能; (4)对体系进行有效能衡算,求出有效能损失和有效能效率。

Page 89: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89

四.应用举例 P128-133,例 5- 13, 5- 15自看 P128 例 5- 14 氨厂的高压蒸汽系统,每小时产生 3.5

t的中压冷凝水。如通过急速闪蒸,由于压力骤然下降,可产生低压蒸汽。现有两种回收方案,方案 A是将中压冷凝水先预热锅炉给水,然后在闪蒸中产生较少量的低压蒸汽,锅炉给水流量为 3.5t/h,预热前后温度分别为 20℃, 80℃。方案 B 是通过闪蒸气产生较多的蒸汽,中压冷凝水为1.908Mpa,210℃,在闪蒸气中激素降压至 0.4756Mpa,

以产生 0.4756Mpa 的低压蒸汽与冷凝水 .

如忽略过程的热损失 ,环境的温度为 20℃.试计算 A,B两种方案的有效能损失 ,并比较计算结果 .

Page 90: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90

闪蒸器

闪蒸器

1

2

3

1

2

3

4

中压冷凝水3.5t/h,1.908MPa,210℃

H1=897.76KJ/kg S1=2.4248KJ/kg.k

低压蒸汽, 0.4756MPa 150℃,H2=2746.5 S2=6.8379

低压冷凝水, 0.4756MPa,H3=632.2 S3=1.8418

低压冷凝水, 0.4756MPa

1.908MPa,T4,H4,S4

预热器 

锅炉给水 20℃,3.5t/h

0.1013MPa,H5=83.96 S5=0.2966

5

6

P6=0.1013MPa H6=334.91 S6=1.0753 80℃

低压蒸汽, 0.4756MPa

To=20℃=293K

A 方案 B 方案

Page 91: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91

解:( 1) 确定研究的物系,如图示;     ( 2 ) 确定进,出系统或过程的各物流 ,能流的工艺状态及热

力学函数,列表表示;     ( 3) A 方案计算: 

∴ G=24.19kg/h

HHHH 6451

kgKJHHHH /81.6466514

HGHGH 324)3500(3500

① 取预热器为体系,作能量衡算,确定中压过冷水的热力学函数。

由H4 查表得: t4=153.4℃。

②    取闪蒸器为体系,作能量衡算,求低压蒸汽量G.

Page 92: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92

③ 有效能衡算,计算有效能损失 D

BBD

BBBBB 51

/

5

/

135003500

BBBBBBB 632

/

6

/

3

/

23500)19.243500(19.24

)(3500)(19.24)(3500652331 BBBBBBD ∴

 =241013.54KJ/h

kgKJSSTHHSTHBB oo/1474.96)()(

313131

kgKJSSTHHBB o/4427.650)()(

232323

kgKJSSTHHBB o/7909.22)()(

656565

)7909.22(3500)4427.650(19.241424.963500 DA

68.86KJ/kg

Page 93: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93

①    取闪蒸器为体系 ,作能量衡算 ,计算低压蒸汽量Gkg/h

hkgGHHGH

/440

)3500(3500321

(4)B 方案计算 :

② 有效能衡算 ,计算 D.

BBBBBBBB

BBD

32

/

3

/

2

1

/

1

)4403500(440

3500

)(440)(35002331 BBBBD

∴ 

kgKJ

kgKJ

BBBBBB

/4427.650

/1474.96

2332

3113

kgKJ

hKJ

DD

B

B

/3775.14

/112.50321)4427.650(4401474.963500

相当于

∴ 

Page 94: 5.1能量平衡方程 5.2功热间的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 3熵平衡和熵产生 5.4理想功和损失功 5.5有效能及其计算 5 .6有效能的衡算及有效能效率

94

对于有效能损失 

kgkJkgkJ DD BA/3775.14/86.68

STD to

(5)  比较方案 :

由于

说明方案 B 的能量利用比方案 A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