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49
4.3 局局局局局局局局局局局 4.3.1 局局局局局局局局 局局局 局局局 局局局 局局 局局局 局局局局局 局局局 OSI 局局局局 ( ) ( ) LSAP MAC LLC LLC MAC ( ) ( ) MSAP 局局局局局局局局 局局局局局局局局 局局局 局局局 ( ) ( ) PSAP 局局局 局局局

description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LSAP. 网际层. 网络层. 网际层. ( ). ( ). 数据链路层. LLC. LLC. MSAP. ( ). ( ). MAC. MAC. PSAP. ( ). ( ). 物理层. 物理层. 物理层. OSI 参考模型.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4.3.1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 4.3.1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的特点: 局域网只是一个通信子网,所以模型很简单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Page 1: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4.3.1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OSI 参考模型

( )( )LSAP

MAC

LLC LLC

MAC( ) ( )

MSAP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局域网的参考模型物理层 物理层( ) ( )

PSAP

网际层 网际层

Page 2: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4.3.1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局域网的参考模型的特点:1. 局域网只是一个通信子网,所以模型很简单2. 数据链路层又分为 LLC 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 MAC 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LLC 子层完成相当于 OSI 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MAC 子层完成共享信道的功能3. 广播式发送信息,不需路由选择和拥挤控制,所以没有单独设立网络层;4. 涉及到网络之间的互联,所以设置了网际层实现不同的局域网的传输5. 服务访问点: PSAP,MSAP,LSAP

Page 3: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4.3.2 局域网的协议1980 年 2 月由 IEEE 制定了一系列的局域网的标准:

802 系列协议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际层IEEE802.2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LLC

IEEE802.1 体系结构、网络的管理和互连

802.3CSMA

/CD

802.4Token

Bus

802.5TokenRing

802.6城域网802.7宽带网

802.8光纤网802.11无线网

物 理 层 协 议

1. 8021. 802 协议协议

Page 4: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 目前 IEEE 已经制定局域网标准有 10 多个,主要的标准如下:  ·IEEE 802.1A :局域网体系结构,并定义接口原语;  ·IEEE 802.1B :寻址、网间互连和网络管理;  ·IEEE 802.2 :描述逻辑链路控制( LLC )协议,提供 OSI数据链路层的上部子层功能,以及介质接入控制( MAC )子层与 LLC 子层协议间的一致接口;  ·IEEE 802.3 :描述 CSMA/CD 介质接入控制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4 :描述令牌总线网标准;  ·IEEE 802.5 :描述令牌环网标准;  ·IEEE 802.6 :描述城域网 DQDB 标准;  ·IEEE 802.7 :描述宽带局域网技术;  ·IEEE 802.8 :描述光纤局域网技术;   ·IEEE 802.9 :描述综合话音 / 数据局域网( IVD LAN )标准;  ·IEEE 802.10 :描述可互操作局域网安全标准( SILS ),定义提供局域网互连的安全机制;  ·IEEE 802.11 :描述无线局域网标准;  ·IEEE 802.12 :描述交换式局域网标准,定义 100Mb/s 高速以太网按需优先的介质接入控制协议 100VG-ANYLAN 。  ·IEEE802.14 :描述交互式电视网(包括 cable modem ) 

Page 5: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2.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LLC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的服务:① 无连接的服务: 请求和指示原语

环形网的服务:环形网的服务: 面相连接的服务:面相连接的服务: 请求、指示、证实三种原语请求、指示、证实三种原语

②② 面向连接的服务:面向连接的服务: 请求、指示、响应和证实原语请求、指示、响应和证实原语

A B请求响应证实

A B请求 指示

A B请求 指示

证实

指示

Page 6: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的服务访问点 LLC SAP • 一个主机中可能有多个进程在运行,它们可能同时与其他一些进程进行通信,因而一个主机的 LL

C 层应设有多个服务访问点( L-SAP ),即在网络层与 LLC 子层的界面上提供多个逻辑接口。来自多个 L-SAP 的服务在 LLC 子层中进行复用。• 所谓复用是指利用 L-SAP 在任一对网络节点之间同时建立多条逻辑链路连接,然后经统一的服务访问点 M-SAP 与 MAC 子层交互。所以, MAC子层向上只需提供一个服务访问点 M-SAP ,也即单一的逻辑接口。 MAC 子层与物理层之间也只需提供单一的服务访问点( P-SAP )。

Page 7: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LLC 服务访问点 在图中所示的局域网上共有三个站,站 A 的一个进程 x欲向站 C 中的某个进程发送文件,它必须通过站 A 的 LLC 层的一个服务访问点 SAP1 请求与站 C 的服务访问点 SAP1 建立连接,在此过程中,需要有以下两种地址:  ·MAC 地址  ·SAP 地址

Page 8: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 ·MAC 地址:  即某站在网络中的物理地址,它由 MAC 帧进行传送。 IEEE 为每个站都规定了一个 48 位的全局地址,当一个站搬移到另一个局域网时,并不改变其全局地址。在 48 位的地址中,高 24 位由 IEEE分配,世界上凡是生产局域网网卡的厂家都必须向IEEE购买这相应的高 24 位地址。低 24 位用于不同厂商或网络管理员对不同的网卡进行配置。这样,对于共享同一传输介质的局域网来说,物理地址不仅指明了数据发送和接收的网卡,还可以过滤那些不属于本主机接收但又必须处理的数据帧信息,并且能有效地处理广播方式的数据传输。

Page 9: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 ·SAP 地址:  即进程在站中的地址,由 LLC 帧负责传送。  由此可见,局域网中的寻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用 MAC 帧的地址信息找到网络中的某一个站,第二步是用 LLC 帧的地址信息找到该站中的某个 SAP 。这样,从站 A 发出的连接请求帧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表示为 A(1) 和 C(1) ,其中 A 和 C 都是 MAC 地址,括号中的数字则是相应站中 LLC 层上的 SAP 地址。  当站 C 同意建立连接时,就向站 A返回一个接受连接的帧,从此以后,所有由站 A 的进程 x 发往站 C 的帧,都包括源地址 A(1) 和目的地址C(1) 。凡是发给地址 C(1) 的帧,若其源地址不是 A(1) ,都将被过滤掉(拒收)。同样,凡不是由地址 C(1) 发给 A(1) 的帧也被过滤掉。  现在如果站 A 上还有一个进程 y 和 SAP2 连接上,并且要和站 B 的SAP1 交换数据。这时,从 A(2) 到 B(1) 也可以建立一条连接。同理,进程 z还可以从地址 B(2) 与 A(3) 建立连接。可见,多个 SAP 是可以复用一条数据链路的。  正是因为有了 SAP 的概念,才使得 LLC 层具有复用功能。当一个 LLC 层有很多的服务访问点时,不同的用户使用不同的 SAP就可以请求不同的服务。例如,某些用户通过某些 SAP使用互联网协议 IP ,另外一些用户使用 IPX 协议,还有的可以使用 CLNS ,这些不同类型的用户同时使用同一站的 LLC 服务,在一个局域网上互不干扰地同时工作着。

Page 10: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2.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LLC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帧结构:SSAP C INFODSAPLLC 帧结构:

I/G DDDDDDD

0 :单目地址单目地址1 : 多目地址 多目地址

C/S SSSSSSS

0 :命令命令1 :响应响应

0 N(S) P/F N(R)

1 0 0000 P/F N(R)

1 1 M P/F M

Page 11: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2.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LLC

LLC 帧结构与 HDLC 帧对比:F A C INFO FCS FHDLC 帧结构:

SSAP C INFODSAPLLC 帧结构:LLCLLC帧结构与帧结构与 HDLCHDLC 帧不同之处:帧不同之处:• LLCLLC 帧的地址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而帧的地址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而 HDLCHDLC 是点到点的协议,是点到点的协议,无需源地址。无需源地址。• LLCLLC 帧没有帧标记和帧效验,它的帧标记和帧效验移至了帧没有帧标记和帧效验,它的帧标记和帧效验移至了 MACMAC 子子层。层。

原因:原因: LLCLLC 与与 MACMAC 共同完成数据链路层的功能,而且共同完成数据链路层的功能,而且 LLCLLC 还完还完成一部分网络功能。成一部分网络功能。

Page 12: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3.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MAC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主要是完成介质访问控制问题:• 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是: CSMA/CD• 令牌环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是:令牌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服务: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服务:MACMAC 子层只是向子层只是向 LLCLLC 子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子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有三种原语实现服务: 有三种原语实现服务: • 请求请求• 指示指示• 证实证实

Page 13: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3.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MAC

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帧结构: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帧结构:PA SFD DA SA L INFO PAD FCS

• PAPA:前导码,:前导码, 77个字节,为个字节,为 1010101010101010 ,用于收发的同步,用于收发的同步• SFDSFD :帧开始定界符,有效帧的开始,为:帧开始定界符,有效帧的开始,为 1010101110101011• DA,SADA,SA:目的地址和源地地址,一般是:目的地址和源地地址,一般是 4848 位位• LL :数据字段的长度:数据字段的长度• INFOINFO :数据字段:数据字段• PADPAD :填充字段。当数据字段过短时,填充若干字节,满足最短:填充字段。当数据字段过短时,填充若干字节,满足最短长度要求(冲突时间片:长度要求(冲突时间片: 2d2d 时间能传输的帧的长度 )时间能传输的帧的长度 )• FCSFCS:帧效验序列,:帧效验序列, 3232 位循环冗余码位循环冗余码(生成多项式位:(生成多项式位: xx3232 + x + x2626 + x + x2323 + x + x2222 + x + x1616 + x + x1212 + x + x1111 + x + x10 10 + x+ x8 8 + x+ x7 7 + x+ x55 + x + x44 + x+ x22 + x+1 + x+1 ))

Page 14: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3.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MAC

令牌环网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帧结构:令牌环网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帧结构:SFS SFS 帧首序列:帧首序列: SDSD ,, ACAC

• SDSD :帧首定界符:帧首定界符• ACAC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

FCSFCS 作用范围: 作用范围: FCFC , , DADA,, SASA,, INFOINFO , , FCSFCS• FCFC :帧控制:帧控制• DADA,, SASA:目的地址和源地地址:目的地址和源地地址• FCSFCS :帧效验序列:帧效验序列

EFSEFS 帧尾序列:帧尾序列: EDED ,, FSFS• EDED :帧尾定界符:帧尾定界符• FSFS :帧状态,:帧状态,

SD AC FC SA INFODA FCS ED FSSFS FCS 作用范围 EFS

Page 15: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3.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MAC

令牌环网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帧结构:令牌环网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帧结构:SD AC FC SA INFODA FCS ED FS

SFS FCS 作用范围 EFS

JK0JK000SDSD ::JK1JK111EDED :: 开始结束定界符,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开始结束定界符,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物理违例编码法物理违例编码法

FFFCFC :: ZZZZZZ

ACrrFSFS :: ACrr

PPPACAC :: T RRRM

优先级 0:闲1:忙 预约优先级监控位

令牌的结构令牌的结构目前只使用了前两位目前只使用了前两位 FF(00),FF(00),表示表示 MACMAC 帧帧 FF(01),FF(01), 表示表示 LLCLLC 帧帧只有只有 A,CA,C 两位有用,两位有用, AA为地址位:目的是否识别为地址位:目的是否识别CC 为复制位:目的是否复制了该帧为复制位:目的是否复制了该帧

Page 16: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4. 物理层物理层传输的是比特流(即二进制的位)物理层传输的是比特流(即二进制的位)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物理层协议:不同传输介质及接口的机械特物理层协议:不同传输介质及接口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

Page 17: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4.4 局域网发展局域网的发展:

– 网络的结构和速度: 10M,100M,1000Mbps– 网络的软件:主要是网络操作系统

以太网的发展:以太网的发展:– 普通以太网:普通以太网: 10Mbps10Mbps– 快速以太网:快速以太网: 100Mbps100Mbps– 千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 1000Mbps1000Mbps

Page 18: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以太网主要技术发展情况

Page 19: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传统以太网的连接方法 • 传统以太网可使用的传输媒体有四种:

–铜缆(粗缆或细缆)–铜线(双绞线)– 光缆

• 这样,以太网就有四种不同的物理层。

10BASE5粗缆 10BASE2细缆 10BASE-T双绞线 10BASE-F光缆

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 MAC

Page 20: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铜缆或铜线连接到以太网的示意图 主机箱主机箱主机箱

双绞线

集线器BNC T 型接头

收发器电缆

网卡

插入式分接头MAU MDI

保护外层外导体屏蔽层

内导体收发器

DB-15连接器BNC 连接器插口 RJ-45插头

Page 21: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以太网的发展:普通以太网 10Mbps

1. 10BASE5: 10Mbps,基带传输,网段长度为 100m的 5 倍

pc pc pc pc

收发器端接器 收发器电缆 接地端

LLCMAC

PLS 物理收发信号

介 质

MAU 介质连接单元单元AUI

高层 特点: 总线一般为粗同轴电缆 抗干扰性好 收发器可以防止信号衰减 布线不方便

Page 22: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以太网的发展:普通以太网 10BASE5网络的物理限制限制项目 限制值

收发器之间的最小距离 2.5m

收发器电缆的最大距离 50m

网段的最大距离 500m

网络的最大长度 2500m

网段及中继器 5 个网段 /4 个中继器 每个网段上的节点数 100 个 可连计算机的网段数 3 个

Page 23: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以太网的发展:普通以太网

54321 方法

5个网段4中继器( R:中继器)3个网段可以连接计算机2 个网段不可以连接计算机1 个网络

R

HUB

HUB

HUB

HUB

HUB

R R R

Page 24: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以太网的发展:普通以太网2. 10BASE2 : 10Mbps,基带传输,网段长度为 100m的 2倍(即 185 米)

pc pc pc pc

T 型头端接器 接地端特点:• 总线一般为细 同轴电缆• 将MAU和 AUI集成到网卡,采用 T型头• 布线方便

限制项目 限制值 网站之间的最小距离 0.5m

网段的最大距离 185m

网络的最大长度 925m

网段及中继器 5 个网段 /4 个中继器 每个网段上的节点数 30 个 可连计算机的网段数 3 个

10BASE2 网络的物理限制

Page 25: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以太网的发展:普通以太网3. 10BASE_T: 10Mbps,基带传输,采用双绞线和星型结构

特点:• 采用双绞线和星型结构• 全部集成到网卡• 布线更方便,结构化布线

限制项目 限制值 站点距集线器的最大距离 100m

级连的最大集线器的个数 4

网段及中继器 5 个网段 /4 个中继器 每个网段上的节点数 512 个

10BASE_T网络的物理限制HUB

双绞线

Page 26: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Page 27: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争用期的长度 • 以太网取 51.2 s 为争用期的长度。 在极限条件下,一个局域网中两个收发器间(允许接 4 个中继器)的最大距离为 2500 m ,往返 5000 m ,同轴电缆的时延特性为 4.33 s/km (相当于电磁波以 77% 的光速在电缆上传播),即如遇冲突,端到端并返回的时延为 21.65 s 。然而,这是理想的时延,考虑到中继器的额外时延,最坏的情况下取估计时延为 45 s ,再加上强化冲突需发送 48 bit ,接收方要接收到 48 bi

t 后才确认冲突,即再增加 4.8 s ,共 49.8 s ,所以通常以太网取 51.2 s 为争用期的时间长度(传输 512 bit ,即 64字节的时间),即帧的长度至少为 64 个字节 • 对于 10 Mb/s 以太网,在争用期内可发送 512 bit ,即 64 字节。• 以太网在发送数据时,若前 64 字节没有发生冲突,则后续的数据就不会发生冲突。

Page 28: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最短有效帧长 • 如果发生冲突,就一定是在发送的前 64 字节之内。 • 由于一检测到冲突就立即中止发送,这时已经发送出去的数据一定小于 64 字节。 • 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 64 字节,凡长度小于 64 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中止的无效帧。

Page 29: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以太网的发展:快速以太网 100Mbps

快速以太网的发展:快速以太网的发展: 100VG_AnyLAN, 100BASE_T1. 100VG_AnyLAN : 100Mbps very good特点:不使用 CSMA/CD协议,而是采用 DPAM (按需优先级存取方法) 星状拓扑结构,支持 3, 4, 5 类双绞线 采用 4对双绞线, 4对同时传输数据 采用 5B/6B编码方法缺点:没有相应的设备;不支持全双工,不能使用光纤

Page 30: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以太网的发展:快速以太网1. 100VG_AnyLAN : 100Mbps very goodDPAM(按需优先级存取方法):a) 集线器充当管理员,每个站点要先向集线器发出请求b) 请求有两个优先级:一般请求和高优先级请求c) 当网络空闲时,允许站点进行发送;网络忙时,站点等待发送d) 管理员先处理优先级高的站点;但一般请求会随着等待时间的加长,会被当作高优先级来处理e) 集线器将信息只在目的端口转发,而不是所有端口。

Page 31: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以太网的发展:快速以太网1. 100BASE_T: 100BASE_TX, 100BASE_T4, 100BASE_FX① 100BASE_TX

• 使用两对 5 类 UTP,一对用于发送数据;另一对用于接收(或者 1类 STP)• 采用 4B/5B编码方法• 采用MIL-3多电平传输波形法,可以降低信号的频率这样 100Mbps的传输速率只需 125MHz的数据流来传输。

Page 32: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100Base-TX直通线缆 • 交换机(或 HUB )的 RJ-45端口与主机网卡的 RJ-45端口的连接电缆为直通( Strai

ght-Through )的 8芯 5类线缆

87654321RJ-45插座

1Tx+2Tx-3Rx+456Rx-78

Tx+1Tx-2

Rx+345

Rx-678

Page 33: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100Base-TX 交叉线缆 • 交换机(或 HUB )的 RJ-45端口与交换机(或 HUB )的 RJ-45端口的连接电缆为交叉( Crossover )的 8芯 5类线缆

87654321RJ-45插座

1Tx+2Tx-3Rx+456Rx-78

Tx+1Tx-2

Rx+345

Rx-678

Page 34: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以太网的发展:快速以太网

② 100BASE_T4• 使用 4对 3,4,5 类 UTP, 3对用于发送接收数据,1 对用于控制• 采用 8B/6T 编码方法 (8 位二进制转换为 6位三进制 )如何达到 100Mbps的速率规定 3 类 UTP的信号频率为 25MHz4对 3 类 UTP25×3×8/6=100

Page 35: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以太网的发展:快速以太网

② 100BASE_FX• 使用光纤的规范,范围大,距离远,安全,强抗干扰• 采用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 距离 2km• 编码 4B/5B

Page 36: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以太网的发展:千兆以太网 1000Mbps

① 1000BASE_SX :主要用于短距离主干网• 采用多模光纤(芯为 50 及 62.5um,波长为 850nm)• 采用 8B/10B编码,传输距离为 260m和 525m②1000BASE_LX: 主要用于校园主干网• 采用单模或多模光纤(芯为 50 及 62.5um,波长为 1300nm)• 采用 8B/10B编码,传输距离为 525m,550m和 3000m③ 1000BASE_CX: 一个交换机房间内• 采用 STP,采用 8B/10B编码,传输距离为 25m④1000BASE_T: 同一建筑物内,结构化布线• 采用 4对 5 类 UTP,传输距离为 100m

Page 37: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Gigabit Ethernet

• 千兆以太网的标准是 802.3z ,直到 1998 年 6月才公布

• 以太网最根本的特征是采用 CSMA/CD 机制。 • 为进行冲突检测,最小帧的传输时间必须大于最长距离的信号往返传播时间,唯一的办法是将增加时隙长度,千兆以太网采用的是载波扩展技术,即将时隙增加到 4096比特( 512字节),但并不增加最小帧的长度

Page 38: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载波延伸 (carrier extension)

• 吉比特以太网在工作在半双工方式时,就必须进行碰撞检测。 • 由于数据率提高了,因此只有减小最大电缆长度或增大帧的最小长度,才能使参数 a 保持为较小的数值。• 吉比特以太网仍然保持一个网段的最大长度为 100 m ,但采用了“载波延伸”的办法,使最短帧长仍为 64 字节(这样可以保持兼容性),同时将争用时间增大为 512 字节。

Page 39: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在短 MAC 帧后面加上载波延伸 • 凡发送的 MAC 帧长不足 512 字节时,就用一些特殊字符填充在帧的后面,使MAC 帧的发送长度增大到 5

12 字节,但这对有效载荷并无影响。• 接收端在收到以太网的 MAC 帧后,要将所填充的特殊字符删除后才向高层交付。

目地地址 源地址 数据长度 数 据 FCS

MAC 帧的最小值 = 64 字节载波延伸前同步码

加上载波延伸使 MAC 帧长度 = 争用期长度 512 字节在以太网上实际传输的帧长

Page 40: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分组突发 • 当很多短帧要发送时,第一个短帧要采用上面所说的载波延伸的方法进行填充。 • 随后的一些短帧则可一个接一个地发送,只需留有必要的帧间最小间隔即可。这样就形成可一串分组的突发,直到达到 1500 字节或稍多一些为止。

发送的数据 分组 #1 RRRRRRRR 分组 #2 RRRR 分组 #3 RRR 分组 #4

争用期 512 字节将突发计时器设定为 1500 字节

载波延伸载波监听

Page 41: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全双工方式 • 当吉比特以太网工作在全双工方式时(即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不使用载波延伸和分组突发。

Page 42: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吉比特以太网的配置举例

1 Gb/s 链路吉比特交换集线器

百兆比特或吉比特集线器

100 Mb/s 链路中央服务器

Page 43: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4.6.3 10 吉比特以太网• 10 吉比特以太网与 10 Mb/s , 100 Mb/s 和

1 Gb/s 以太网的帧格式完全相同。• 10 吉比特以太网还保留了 802.3 标准规定的以太网最小和最大帧长,便于升级。• 10 吉比特以太网不再使用铜线而只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 10 吉比特以太网只工作在全双工方式,因此没有争用问题,也不使用 CSMA/CD 协议。

Page 44: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吉比特以太网的物理层 • 局域网物理层 LAN PHY 。局域网物理层的数据率是 10.000 Gb/s 。• 可选的广域网物理层 WAN PHY 。广域网物理层具有另一种数据率,这是为了和所谓的“ Gb

/s” 的 SONET/SDH (即 OC-192/STM-64 )相连接。– 为了使 10 吉比特以太网的帧能够插入到 OC-192/

STM-64 帧的有效载荷中,就要使用可选的广域网物理层,其数据率为 9.95328 Gb/s 。

Page 45: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端到端的以太网传输 • 10 吉比特以太网的出现,以太网的工作范围已经从局域网(校园网、企业网)扩大到城域网和广域网,从而实现了端到端的以太网传输。• 这种工作方式的好处是:

– 成熟的技术– 互操作性很好– 在广域网中使用以太网时价格便宜。– 统一的帧格式简化了操作和管理。

Page 46: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以太网从 10 Mb/s 到10 Gb/s 的演进

• 以太网从 10 Mb/s 到 10 Gb/s 的演进证明了以太网是:• 可扩展的(从 10 Mb/s 到 10 Gb/s )。• 灵活的(多种传输媒体、全 /半双工、共享 / 交换)。• 易于安装。• 稳健性好。

Page 47: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虚拟局域网( VLAN ) • 利用交换式集线器可以很方便的实现虚拟局域网 VLA

N ( Virtual LAN )。虚拟局域网其实只是给用户提供的 - 种服务,而并不是一种新型局域网。  下图中的是使用了四个交换式集线器的网络拓扑。设有 10 个工作站分配在三个楼层中,构成了三个局域网,即:    LAN1 :( Al , A2 , B1 , C1 )    LAN2 :( A3 , B2 , C2 )    LAN3 :( A4 , B3 , C3 )  但这 10 个用户划分为 3 个工作组,即: A1-A4 ;B1-B3 ; Cl-C3 。从图中可看出,每一个工作组的工作站都处在不同的局域网中,也不在同一层楼中。

Page 48: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Page 49: 4.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

• 可以利用交换集线器将这 10 个工作站划分为三个虚拟局域网: VLAN1 、 VLAN2 和 VLAN3 。在虚拟局域网上的每一个站都可以听到同一个虚拟局域网上的其他成员所发出的广播。例如,工作站 B1~ B3 同属于虚拟局域网 VLAN2 。当 B1 向工作组内成员发送数据时,工作站 B2 和 B3将会收到广播的信息,虽然它们没有和 B1连在向一个集线器上,相反, Bl 发送数据时,工作站 A1 , A2 和C1郁不会收到 B1 发出的广播信息,虽然它们都与 BI 连接在同一个集线器上。交换式集线器不向虚拟局域网以外的工作站传送 B1的广播信息。这样,虚拟局域网限制了接收广播信息的工作站数,使得网络不会因传播过多的广播信息而引起性能恶化。即所谓的 " 广播风暴 " 。在共享传输介质的局域网中,网络总带宽的绝大部分都是由广播帧消耗的。  由于虚拟局域网是用户和网络资源的逻辑组合,因此可按照需要将有关设备和资源非常方便地重新组合,使用户从不同的服务器或数据库中存取所需的资源。  目前使用虚拟局域网的最大问题是当网络要跨越三个以上的集线器时,就变得难以维护。此外,不同厂商生产的具有虚拟局域网功能的集线器之间还缺少互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