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客家族群文化與社會變遷 - ntpu.edu.tw · 178 4. 客家族群文化與社會變遷 4.1...

91
178  4. 客家族群文化與社會變遷 4.1 客家通識課程檔案 一、 授課教師 姓名:陳昌宏 老師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 (2010 )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碩士 (2005 ) 輔仁大學經濟系學士(2000 ) 研究領域 政治理論、國會研究、東南亞研究、當代中國政經研究、兩岸關係、 海外華人研究 經歷 客家相關經歷: 客家委員會委託客家研究計畫: 「臺灣客家社團與海外客家社團的發展經驗比較研究: 以大臺北地區和新加坡為例」 執行期間:2012/3/1~2012/11/30 國立臺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2012/08~ 國立臺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副執行長 2011/08~2012/07

Transcript of 4. 客家族群文化與社會變遷 - ntpu.edu.tw · 178 4. 客家族群文化與社會變遷 4.1...

  • 178  

    4. 客家族群文化與社會變遷

    4.1 客家通識課程檔案

    一、 授課教師

    姓名:陳昌宏 老師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

    (2010 年)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碩士

    (2005 年)

    輔仁大學經濟系學士(2000 年)

    研究領域 政治理論、國會研究、東南亞研究、當代中國政經研究、兩岸關係、

    海外華人研究

    經歷 客家相關經歷:

    ※客家委員會委託客家研究計畫:

    「臺灣客家社團與海外客家社團的發展經驗比較研究:

    以大臺北地區和新加坡為例」

    執行期間:2012/3/1~2012/11/30

    ※國立臺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2012/08~

    ※國立臺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副執行長 2011/08~2012/07

  • 179  

    ※開設客家相關課程,包括: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客家族群文化與社會變遷」,99 學年第2 學期。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客家族群文化與社會變遷」,100 學年第 2 學期。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的藍海策略」,100學年第 2 學期。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社區總體營造與客家社會」,101 學年第 1 學期。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客家政經發展與華人社會」,101 學年第 1 學期。

    其他經歷:

    國立臺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2010/08/~迄今)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2012/0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兼任助理教授(2011/02~)

    美國馬里蘭大學政府與政治系訪問學者(2010/07~2010/08)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學者(2010/05~2010/0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兼任講師(2009/08~2010/07)

    元培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2008/08~2009/07)

    臺北海洋技術學院兩岸政經研究中心副執行長(2008/03~2009/02)

    臺北海洋技術學院海洋休閒觀光系/國貿系/餐旅管理系兼任講師

    (2007/08~2009/08)

  • 180  

    二、 課程大綱

    科目中文名稱 Title of course in

    Chinese 社區總體營造與客家社會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陳昌宏

    課程英文名稱 Title of Course in

    English Community Renaissance and Hakka Society

    開課年度/時間教

    室 101 學年度 第 1 學期 每週三 5~6 教室:公 1F15

    一、教學目標

    Course

    Objectives

    社區總體營造是近年政府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之一,其核心概念是透過社區資源的調

    查與運用以重新營造社區價值、社區生活方是以及地方發展,社區居民在公共事務上

    的積極參與也十分重要。本課程希望瞭解並探索當代客家族群在面對主客觀環境的衝

    擊下,客家社區的特徵正逐漸改變中,客家族群因為現代化與都市化的影響而產生空

    前的困境。因此透過課程設計與探討,能夠深入剖析當代臺灣客家族群與社區發展潛

    力與限制,並尋求客家社區發展的策略,進而提供客家社區進行總體營造的參考。

    二、學生核心能力

    關連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校四大基本素養

    專業 人際 倫理 國際觀

    創意思考與

    問題解決

    30 %

    綜合統整

    15 %

    溝通協調

    15 %

    團隊合作

    20 %

    誠信正直

    10 %

    尊重自省

    10 %

    多元關懷

    20 %

    跨界宏觀

    0 %

    三、內容綱要

    Course Outline

    一、社區總體營造的核心價值與概念 二、當代客家社群的族群認同與文化認同議題 三、客家社區的地方發展議題 四、客家族群與社區發展特性 五、客家族群與社區發展潛力與限制 六、客家社區發展策略

    四、教學進度

    Teaching

    Schedule

    1 9/12 社區總體營造之核心概念與特性分析 2 9/19 當代客家社群的族群認同與文化認同 3 9/26 當代客家社群的認同議題 4 10/3 雲端媒體與客家社群 5 10/17 客家社區的地方發展議題:時間與空間 6 10/24 客家社區的地方發展議題:地景與歷史脈絡 7 10/31 田野調查:客家社區參訪(一) 8 11/7 客家族群與社區發展特性:聚落與生活習慣

  • 181  

    9 11/14 客家族群與社區發展特性:公民參與 10 11/21 客家社區營造課題與策略之研究 11 11/28 客家族群與社區發展特性:公民參與(二) 12 12/5 客家社區發展策略 13 12/12 客家社區總體營造的當代意義 14 12/19 台灣客家社區的願景與未來

    五、評量方式 Evaluation

    Methods

    平時成績

    Regular grades

    5 %

    期中成績

    Mid-term grades

    20 %

    期末成績

    Final grades

    30 %

    8. 出席率 Participation

    9. 數位學苑作業與討論 Digital

    classroom assignment and

    discussion

    10. 課堂討論 Class discussion

    11. 平時作業 Regular

    assignment

    1. 口頭報告 Oral

    report

    5. 書面報告 Written

    report

    六、指定用書

    Required Texts 1.《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林振春。

    七、其他參考資料

    Other References

    中文: 王明珂 1997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1997《社區營造政策綱領階段成果報告書》。 江運貴 1996 《客家與台灣》(徐漢彬譯)。台北:常民文化。 吳易蓮,,2000,《地方產業之觀光化與社區營造-以鶯歌陶瓷產業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洪佳慧 1998《傳統聚落保存之研究-以北埔客家聚落為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志成(1998)〈社區總體營造之省思〉《社教資料雜誌》241:8-11。 林振春 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 1999《台灣社區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其南、陳瑞樺 1998〈社區總體營造的永續發展策略〉,《社教資料雜誌》 241:5-13陳其南 2002〈社區總體營造應轉型〉,中時電子報 3.20。 陳板 1998《六家庄風土志》。台北:唐山出版社。 英文: Caffyn, A. & Lutz, J. 1999 “Developing the heritage tourism product in multi-ethnic cities.” Tourism Management 20:213-221. Joppe, M. 1996 ”Sustainable community tourism development revisited”Tourism

  • 182  

    三、 教學助理

    姓名:鄭伊庭

    系級: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 四年級

    工作內容:

    隨堂上課、點名、攝影工作

    課程紀錄、彙整活動紀錄表、學生意見統

    計表

    成立與管理課程社團網站,並於網頁上推

    廣客家相關活動

    協助辦理校外教學

    客語能力 略通

    感言 本課程的助理工作,讓我體認到責任與細心的重要,將之實踐並作

    為老師與同學們之間的橋梁,除了學習到如何妥善處理課務,也訓

    練了自己的表達能力。

  • 183  

    4.2 客家通識課程系列講座列表 (含課程表、實際執行師資)

    場次 辦理

    時間

    客家系列講座講題 講者

    1 9/12 社區總體營造之核心概念與特性分析 陳昌宏

    2 9/19 當代客家社群的族群認同與文化認同 陳昌宏

    3 9/26 當代客家社群的認同議題 陳昌宏

    4 10/3 雲端媒體與客家社群 彭文正

    5 10/17 客家社區的地方發展議題:時間與空間 陳昌宏

    6 10/24 客家社區的地方發展議題:地景與歷史脈絡 陳昌宏

    7 10/31 田野調查反省與分析:客家社區的特色在哪? 陳昌宏

    8 11/7 客家族群與社區發展特性:聚落與生活習慣 陳昌宏

    9 11/14 客家族群與社區發展特性:公民參與 陳昌宏

    10 11/21 客家社區營造課題與策略之研究 陳昌宏

    11 11/28 客家族群與社區發展特性:公民參與(二) 陳昌宏

    12 12/5 客家社區發展策略 陳昌宏

    13 12/12 客家社區總體營造的當代意義 陳昌宏

    14 12/19 台灣客家社區的願景與未來 陳昌宏

  • 184  

    4.3 活動記錄表暨學生意見統計表 (含計畫實施照片)

    1 9/12 社區總體營造之核心概念與特性分析 陳昌宏

    日期時間:101 年 9 月 12 日 13:10~15:00 地點:公院 1F15

    壹、課程記錄

    課程講師 陳昌宏老師 (臺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 課程主持人 陳昌宏老師

    教學助理 鄭伊庭 參與人數 60 人

    課程活動情形

    本次活動主要由陳昌宏老師介紹關於客家之社區總體營造之核心概念與特

    性分析。由於社區總體營造是近年政府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之一,其核心概念

    是透過社區資源的調查與運用以重新營造社區價值、社區生活方是以及地方發

    展,社區居民在公共事務上的積極參與也十分重要。

    因此第一週的上課,老師主要介紹課程的規劃與架構,並且希望讓學生瞭

    解並探索當代客家族群,其在面對主客觀環境的衝擊下,客家社區的發展與變

    遷。社區總體營造與客家社會特徵正逐漸改變中,客家族群因為現代化與都市

    化的影響而產生空前的困境。因此透過課程設計與探討,其內容主要分別討論

    六個主要範疇,包含社區總體營造的核心價值與概念、當代客家社群的族群認

    同與文化認同議題、客家社區的地方發展議題、客家族群與社區發展特性、客

    家族群與社區發展潛力與限制、客家社區發展策略,這些主題皆能夠深入剖析

    當代臺灣客家族群與社區發展潛力與限制,並尋求客家社區發展的策略,進而

    提供客家社區進行總體營造的參考。

    學生建議事項

    今日的演講課程學生普遍反映陳老師的演講非常精采,讓平常沒有接觸過

    客家文化的同學有初步的認識,也清楚客家社會在台灣的發展與特色,經過今

    天的演講,問卷回饋的部份同學大多表示受益良多,並希望未來能夠聆聽更多

    關於客家族群的故事。

  • 185  

    貳、教學活動記錄剪影

    照片說明:陳昌宏老師介紹活動內容 照片說明:同學們認真投入的聆聽演講

    照片說明:同學們認真投入的聆聽演講 照片說明:陳昌宏老師介紹活動內容

    照片說明:同學們認真投入課程進行 照片說明:陳昌宏老師上課情形

  • 186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客家通識課程系列講座 活動回饋意見表統計

    1. 社區總體營造之核心概念與特性分析 日期:101 年 09 月 12 日 針對本次課程活動回饋意見表,

    發行份數共 6049

    81.7

    份, 問卷回收共 份, 問卷回收率 %。

    地點:公共 1F15

    授課講師:陳昌宏

    壹、 個人基本資料

    1. 年級分布

    2. 系所分析

    6% 39% 49% 6%3

    19

    24

    3

    02468101214161820222426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年級回收問卷數量

    22% 6% 4% 2% 0% 0% 18% 2% 6% 12% 6% 6% 8% 0% 0% 6% 0% 0%

    11

    32

    1

    9

    1

    3

    6

    3 34

    3

    0

    2

    4

    6

    8

    10

    12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系所回收問卷數量

  • 187  

    貳、 對本次活動的滿意程度

    1. 本場活動內容規劃 4. 本場活動環境設施

    2. 本場活動講師授課情形 5. 本場活動教學助理服務及態度

    3. 本場活動流程安排與辦理方式 6. 本場活動整體滿意度

    31%

    65%

    4%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31%

    45%

    24%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47%

    45%

    8%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25%

    52%

    17%

    0% 6%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35%

    47%

    18%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55%26%

    12%

    0%

    7% 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 188  

    參、 你認為由此活動中,你學習到通識(學校八大)核心能力中的哪些能力?

    肆、 對活動的主題成效與建議

    對於這次活動的建議,以及希望未來通識教育增加哪些主題?

    針對活動建議與通識主題,活動建議部分學生希望能夠在客家通識課程當

    中,也能認識客家藝術、文化與音樂等相關主題,並且希望藉由課程而更深入

    了解客家文化。未來通識主題部分,學生希望可以有機會接觸或學習到更多關

    於台灣民族的課題,因為台灣是多元文化與多種群族所融會的一塊寶島,因此

    文化的多樣性非常值得大學生去做學習、認識與了解。

    整體而言,參加本次活動心得與收穫為何?

    本次活動學生的心得與收穫均普遍反映陳昌宏老師上課生動有趣,並且在

    學期開始,學生即對客家文化有初步了解,也期待在這個學期當中學到更多客

    家的文化與知識。另外由於客家課程是屬於通識類別,學生有機會與其他各個

    系上的同學做交流,思緒開拓不少,並且在課程進行中,學生有機會一同討論

    關於對客家文化發展的看法,學生對於課程可說是相當期待。

    16%

    24%

    12%7%3%2%

    31%

    5%

    理性批判能力

    知識統整能力

    溝通表達能力

    公民實踐能力

    倫理決策能力

    價值判斷能力

    多元尊重能力

    國際宏觀能力

    專業{

    人際{

    倫理{

    國際觀{

    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

    綜合統整

    溝通協調

    團體合作

    誠信正直

    尊重自省

    多元關懷

    跨界宏觀

  • 189  

    2 9/19 當代客家社群的族群認同與文化認同 陳昌宏

    日期時間:101 年 09 月 19 日 13:10~15:00 地點:公院 1F15

    壹、課程記錄

    課程講師 陳昌宏老師 課程主持人 陳昌宏老師

    教學助理 鄭伊庭 參與人數 52 人

    課程活動情形

    在上課之前,老師花了一點時間了解同學們的背景,利用簡短的互動及自

    我介紹認識來自各種不同族群的同學,班上不僅有一些客家族群,甚至有即將

    應試客語認證的同學,藉由詢問各位同學們對客家族群的想法,也更了解現今

    年輕的這一輩對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不同族群是什麼感覺,其中當然不乏一

    些較既定的印象,比如說勤儉持家這方面的形容詞,透過老師輕鬆上課的方式,

    也讓大家知道客家人不只是如此,他們有更多尚未為同學們所知的優點,待經

    過這門課程之後,除了了解得更多之外,期望同學們也會有更多不同的看法。

    客家的食、衣、住,甚至語言都蘊含著其特色與文化,近年來,建立社區

    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目的在於整合「人、文、地、景、

    產」五大社區發產面向的社區總體營造,以社區共同體的存在和意識作為前提

    和目標,藉著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的推動與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凝

    聚社區共識,讓各地方社區建立屬於這個社區的意象,透過行政院文化部的推

    動,幫助客家族群打造許多屬於其風情、文化的社區,不僅使居民自發地關心

    並參與社區事務、藉由組織歷程來維護社區資源、解決社區問題,並為社區發

    展願景不斷努力,也替當地居民繫上一條情感緊密的繩子,縮短了居民之間的

    距離,讓社區居民主動了解社區的現況及問題,透過組織、學習(知識技能)和集

    體行動來解決問題並提昇生活素質。

    學生建議事項

    期待通識教育中心能夠舉辦更多客家課程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學習之

    外,也能更深層地體驗客家的文化與生活。

  • 190  

    貳、教學活動記錄剪影

    照片說明:陳昌宏老師介紹活動內容 照片說明:陳昌宏老師介紹活動內容

    照片說明:陳昌宏老師介紹活動內容 照片說明:同學們認真投入的聆聽演講

    照片說明:同學們認真投入的聆聽演講 照片說明:同學們認真投入的聆聽演講

  • 191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客家通識課程系列講座 活動回饋意見表統計

    2. 當代客家社群的族群認同與文化認同 日期:101 年 09 月 19 日 針對本次課程活動回饋意見表,

    發行份數共 5250

    96.2

    份, 問卷回收共 份, 問卷回收率 %。

    地點:公院 1F15

    授課講師:陳昌宏

    壹、 個人基本資料

    1. 年級分布

    2. 系所分析

    4% 54% 36% 6%2

    27

    18

    3

    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年級回收問卷數量

    20% 12% 8% 4% 0% 0% 22% 2% 2% 10% 4% 0% 8% 2% 2% 2% 2% 0%

    10

    6

    4

    2

    11

    1 1

    5

    2

    4

    1 1 1 1

    0

    2

    4

    6

    8

    10

    12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系所回收問卷數量

  • 192  

    貳、 對本次活動的滿意程度

    1. 本場活動內容規劃 4. 本場活動環境設施

    2. 本場活動講師授課情形 5. 本場活動教學助理服務及態度

    3. 本場活動流程安排與辦理方式 6. 本場活動整體滿意度

    24%

    66%

    4% 0%6%

    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24%

    74%

    2%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56%42%

    2%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36%

    56%

    8%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26%

    57%

    11%

    0% 6%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42%

    54%

    4%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 193  

    參、 你認為由此活動中,你學習到通識(學校八大)核心能力中的哪些能力?

    肆、 對活動的主題成效與建議

    對於這次活動的建議,以及希望未來通識教育增加哪些主題?

    以下為彙整同學希望增加的主題: 休閒管理、國際交流、課程相關之校外參訪、大眾傳播、藝術電影、天文、

    氣象、外交、法證心理學、台灣及世界美食大賞、音樂、家政、文學、創

    意設計、領導課程…等

    另外有同學提到,希望通識課程的時間安排可以再更多元分配一些。

    整體而言,參加本次活動心得與收穫為何?

    老師親自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親切活潑及充滿熱忱的教學方式,令很多

    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對社區總體營造、社區文化以及社區意識產生了興

    趣,另外,學期中為這門課程打造的校外教學,也讓各位同學非常期待,希望

    能從校外教學的體驗當中,增進對客家文化的認識,也了解到多元文化與社會

    生活有密切的聯繫,學習多元文化才能更尊重多元文化。

    10%

    15%

    13%

    12%

    1%

    16%

    27%

    6%

    理性批判能力

    知識統整能力

    溝通表達能力

    公民實踐能力

    倫理決策能力

    價值判斷能力

    多元尊重能力

    國際宏觀能力

    專業{

    人際{

    倫理{

    國際觀{

    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

    綜合統整

    溝通協調

    團體合作

    誠信正直

    尊重自省

    多元關懷

    跨界宏觀

  • 194  

    3 9/26 當代客家社群的認同議題 陳昌宏

    日期時間:101 年 09 月 26 日 13:10~15:00 地點:公院 1F15

    壹、課程記錄

    課程講師 陳昌宏老師 課程主持人 陳昌宏老師

    教學助理 鄭伊庭 參與人數 52 人

    課程活動情形

    社區發展的脈絡中,從1950年代展開,由農村建設委員會在農村推動相關

    的建設,有生產計畫、教育文化、社會福利、衛生保健與環境改善。1960~70年

    代:由省政府訂定「社區發展工作綱要」,社區開始組織社區理事會,定期開會

    討論社區事務。也在社區推動基礎工程、生產福利、精神倫理等建設,但大多

    著重基礎工程建設,如蓋社區活動中心、水溝等。生產福利建設如客廳即工廠;

    精神倫理建設如媽媽教室、長壽俱樂部等。至1994年,社區營造政策由文化建

    設委員會推動,至今至少有八個重要計畫,如充實鄉鎮展演設施、輔導美化傳

    統文化建築空間、輔導縣市主題展示館設立、地方文化產業發展與振興、社區

    營造心 點子創意徵選等。

    在社區營造的課題中,五大核心意義成了推動的目標,人(人物、組織、人

    才)、文(文化、祭典、風俗習慣)、地(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生態)、景(景觀建

    物、公園設施)、產(社區產業)。推動的過程中,希望能透過以下幾項原則來實

    行:1.提升在地居民的參與意願。2.就地取材,利用在地資源的發掘來打造符合

    社群風格的社區,社區中任何可資運用、可產生功能的人、事、物,皆為資源;

    可以是有形的,如土地、房屋、山岳河流、錢財、動植物、產業、人力等,也

    可以是無形的,如村史、生活的共同記憶、廟會活動、文化習俗等。3.以居民關

    心的議題出發,使社區議題形成居民的共識,如此一來,參與的人數可望增多,

    能夠組成社區守望相助隊、舉辦研習座談會或訪談耆老、尋找社區共回憶的故

    事來喚起居民對社區的認識,讓居民產生改造的行動力量。4.步步為營的企劃與

    人才培育,以追求社區永續經營。

    學生建議事項

    推廣客家美食特產,藉由舉辦試吃會或園遊會,讓更多人知道客家美食的

    豐富。舉辦客家名人講座,不少在螢光幕上工作的演藝人員,或從事藝術、文

    創工作者,都是客家族群的一員,邀請他們分享客家生活經驗甘苦談,也是另

    一種學習管道。

  • 195  

    貳、教學活動記錄剪影

    照片說明:陳昌宏老師介紹活動內容 照片說明:陳昌宏老師介紹活動內容

    照片說明:陳昌宏老師介紹活動內容 照片說明:同學們認真投入的聆聽演講

    照片說明:同學們認真投入的聆聽演講 照片說明:同學們認真投入的聆聽演講

  • 196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客家通識課程系列講座 活動回饋意見表統計

    3. 當代客家社群的認同議題 日期:101 年 09 月 26 日 針對本次課程活動回饋意見表,

    發行份數共 5244

    84.6

    份, 問卷回收共 份, 問卷回收率 %。

    地點:公院 1F15

    授課講師:陳昌宏

    壹、 個人基本資料

    1. 年級分布

    2. 系所分析

    11% 48% 36% 5%

    5

    21

    16

    2

    024681012141618202224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年級回收問卷數量

    18% 9% 7% 2% 0% 2% 27% 2% 2% 14% 2% 0% 9% 0% 0% 2% 2% 0%

    8

    43

    1 1

    12

    1 1

    6

    1

    4

    0 01 1

    02468101214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系所回收問卷數量

  • 197  

    貳、 對本次活動的滿意程度

    1. 本場活動內容規劃 4. 本場活動環境設施

    2. 本場活動講師授課情形 5. 本場活動教學助理服務及態度

    3. 本場活動流程安排與辦理方式 6. 本場活動整體滿意度

    40%

    55%

    5%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29%

    52%

    19%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50%45%

    5%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47%

    44%

    9%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32%

    55%

    13%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43%

    48%

    9%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 198  

    參、 你認為由此活動中,你學習到通識(學校八大)核心能力中的哪些能力?

    肆、 對活動的主題成效與建議

    對於這次活動的建議,以及希望未來通識教育增加哪些主題?

    客家族群的文化多元、歷史悠久,希望能有多一點介紹對歷史名人認識,

    或者是介紹有關客家人的日常習慣、習俗或服裝特色的主題,有機會的話,也

    可以推廣客家美食特產,藉由舉辦試吃會或園遊會,讓更多人知道客家美食的

    豐富。 舉辦客家名人講座,不少在螢光幕上工作的演藝人員,或從事藝術、文創

    工作者,都是客家族群的一員,邀請他們分享客家生活經驗甘苦談,也是另一

    種學習管道。

    整體而言,參加本次活動心得與收穫為何?

    喜歡老師上課利用簡單的生活例子來替大家講解,要大家在課堂上思考,

    如果這裡是自己的社區,會如何改善?用什麼方法能使結果有事半功倍的效

    果?許多問題的解決之處,往往來自於對身邊人、事、物的觀察,因此社區營

    造的政策推動,符合居民的需求是不可或缺的,希望在未來的幾堂課裡,能學

    習到更多。

    15%

    15%

    9%

    13%4%

    14%

    24%

    6%

    理性批判能力

    知識統整能力

    溝通表達能力

    公民實踐能力

    倫理決策能力

    價值判斷能力

    多元尊重能力

    國際宏觀能力

    專業{

    人際{

    倫理{

    國際觀{

    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

    綜合統整

    溝通協調

    團體合作

    誠信正直

    尊重自省

    多元關懷

    跨界宏觀

  • 199  

    4 10/3 雲端媒體與客家社群 彭文正

    日期時間:101 年 10 月 3 日 13:10~15:00 地點:公院 1F15

    壹、課程記錄

    課程講師 彭文正 課程主持人 陳昌宏

    教學助理 鄭伊庭 參與人數 58 人

    課程活動情形

    本週邀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同時也是臺大客家研究中心主任彭文

    正教授蒞臨演講,主題為「雲端媒體與客家發展」。

    談到客家傳播發展,讓人聯想者不外乎為客家電視、客家廣播等傳統影視

    媒體。然而,傳統媒體一年需要多少經費?以BBC為例,一年需要2000億新台

    幣,NHK一年則耗費1800億新台幣,民視為30億新台幣,台視為20億新臺幣,

    但台灣客家電視台,一年僅有4.5億新台幣,換言之,客家電視台擁有的資源有

    限,要與台灣其他電視台競爭,搶奪收視人口,無疑有先天劣勢。

    隨著網際網路普及,收視電視的人口開始下降,智慧型手機的出現,更讓

    人在接收資訊上,有更多且更方便的選項,這時,如果仍執著於透過傳統電視

    媒體傳播客家文化,無疑是一場困難的硬仗。

    因此,未來客家發展,甚至是客家社群連繫,都應該搶攻智慧型手機這一

    塊新興領域。由於雲端科技有三項優勢:簡訊傳遞、行動通話、社群聯結,客

    家文化可以透過此進行:第一,架設網站與網民互動。第二,新聞、戲劇等娛

    樂傳播。第三,建構客家族群社交網路。第四,即時資訊跑馬燈。第五,民意

    調查統計。

    總言之,客家文化欲求發展,必須形塑一個「移動多媒體大未來」,更即時

    且源源不絕的提供新資訊給客家族群。

    學生建議事項

    同學們建議,雖然彭老師有針對客家社群該如何利用雲端科技進行整合、

    傳遞訊息,但對於客家社群的介紹稍有不足,讓人感到不夠過癮。對此建議,

    彭老師回應他在準備講稿之前,也斟酌到底重點該置於客家社群的發展,還是

    雲端科技的發展,最後,考量到當前大學生可能對雲端科技更為感到興趣,故

    以雲端科技為重點,至於客家社群的發展,只有介紹如何透過雲端科技進行整

    合、連結與溝通,至於客家社群發展脈絡、現況與挑戰,只好割愛不論。

  • 200  

    貳、教學活動記錄剪影

    照片說明:陳昌宏老師介紹活動內容 照片說明:彭文正教授介紹內容

    照片說明:彭文正教授介紹內容 照片說明:同學們認真投入、聆聽演講

    照片說明:活動結束後同學們熱烈鼓掌 照片說明:

    活動結束後陳昌宏老師與彭文正教授合照紀念

  • 201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客家通識課程系列講座 活動回饋意見表統計

    4. 雲端媒體與客家社會-彭文正教授講座 日期:101 年 10 月 03 日 針對本次課程活動回饋意見表,

    發行份數共 5240

    76.9

    份, 問卷回收共 份, 問卷回收率 %。

    地點:公院 1F15

    授課講師:彭文正教授

    壹、 個人基本資料

    1. 年級分布

    2. 系所分析

    5% 43% 43% 10%2

    17 17

    4

    024681012141618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年級回收問卷數量

    23% 13% 5% 0% 0% 0% 23% 3% 3% 8% 5% 5% 10% 0% 3% 3% 0% 0%

    9

    5

    2

    9

    1 1

    32 2

    4

    01 1

    00

    2

    4

    6

    8

    10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系所回收問卷數量

  • 202  

    貳、 對本次活動的滿意程度

    1. 本場活動內容規劃 4. 本場活動環境設施

    2. 本場活動講師授課情形 5. 本場活動教學助理服務及態度

    3. 本場活動流程安排與辦理方式 6. 本場活動整體滿意度

    40%

    55%

    5%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34%

    46%

    20%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65%

    30%

    5%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49%51%

    0%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34%

    52%

    14%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37%

    58%

    5%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 203  

    參、 你認為由此活動中,你學習到通識(學校八大)核心能力中的哪些能力?

    肆、 對活動的主題成效與建議

    對於這次活動的建議,以及希望未來通識教育增加哪些主題?

    1. 更多比較台灣與各國在各方面發展的比較,如台灣社會工作發展現況與外國的比較。

    2. 更多台灣科技發展的現況,特別是台灣科技發展的瓶頸、潛力等等。

    3. 客家傳統運動的介紹。

    整體而言,參加本次活動心得與收穫為何?

    1. 更了解雲端媒體的發展與現況,包括他的優點、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客家文化該如結合雲端媒體進行傳播。

    2. 了解目前台灣媒體的現況,特別是資金的缺乏與政治力期望將影響力伸入媒體。

    3. 了解到外國媒體的運作方式,並且反思台灣,台灣仍有相當改進空間。

    4. 講者相當幽默風趣,讓人在愉快中學習。

    5. 雖然大家都說現在主播是專業唸稿機,但是要把話講的字正腔圓,有條不紊,這也是需要專門的訓練。

    19%

    20%

    10%6%

    3%

    18%

    16%

    8%

    理性批判能力

    知識統整能力

    溝通表達能力

    公民實踐能力

    倫理決策能力

    價值判斷能力

    多元尊重能力

    國際宏觀能力

    專業{

    人際{

    倫理{

    國際觀{

    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

    綜合統整

    溝通協調

    團體合作

    誠信正直

    尊重自省

    多元關懷

    跨界宏觀

  • 204  

    5 10/17 客家社區的地方發展議題:時間與空間 陳昌宏

    日期時間:101 年 10 月 17 日 13:10~15:00 地點:公院 1F15

    壹、課程記錄

    課程講師 陳昌宏老師 課程主持人 陳昌宏老師

    教學助理 鄭伊庭 參與人數 60 人

    課程活動情形

    本週主題為「客家社區的地方發展議題:時間與空間」。

    前幾週提及,社區總體營造乃是透過社區資源的調查與運用以重新營造其

    社區價值、社區生活方式以及地方發展,並強調社區居民在公共事務上的積極

    參與。換言之,社區總體營造除了發掘社區的特色與優勢外,更需要社區居民

    的投入。

    目前客家社區正快速改變中。包括:第一,要面對族群認同與文化認同的

    危機外,如使用客語人口減少、客家文化福老化。第二,族群關係也正因為現

    代化與都市化的影響,正改變過去面貌,如都市化發展使得傳統客家建築減少,

    居民外移等等。這些因素使得客家社區必須面對許多地方發展課題。細究之,

    過去社區濃厚的血緣意識,相同的語言與文化,強烈的歸屬感,隨著都市化、

    客語使用人口減少等等因素,轉為淡薄。

    因此,當代客家社區發展,必須由過去「共同文化」聯結,轉為「共同生

    活利益」的交集,形成了現代社區新的認同關係,這是當前客家社區發展所要

    努力方向。

    就空間而言,需考量有效利用社區內空間,打造彼此休戚與共的共同生活

    空間,並傳承與凸顯客家特色;就時間而言,利用現有各種科技,如臉書、APP

    等,打破傳統會議或表達意見受限於參與者時間與會議空間等因素,使人人都

    能表示意見、且易於表示意見,最後激起居民對社區議題的積極與重視。

  • 205  

    學生建議事項

    學生建議,目前對社區總體營造僅有理論與發展的介紹,能否透過實際案

    例進行分析,使理論聽起來較不抽象,可以具體掌握。甚至,能否在戶外進行

    授課,實地走訪社區總體營造的成功案例。

    陳老師如此回應,的確在理論介紹的同時,能運用實際案例進行分析,較

    容易吸引所傳遞的知識,同時本課程在之後幾週,會實際安排案例分析,同學

    們可借此機會印證所學。至於在戶外進行授課,的確是很好的構想,礙於經費

    補助問題,目前只能安排一次校外參訪,未來會建議申請更多經費,實地走訪

    更多地點,更多獲取書本以外知識。

    貳、教學活動記錄剪影

    照片說明:助教進行客語單字教學 照片說明:陳昌宏老師介紹課程內容

    照片說明:同學們認真投入的聆聽演講 照片說明:同學們認真投入的聆聽演講

  • 206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客家通識課程系列講座 活動回饋意見表統計

    5. 客家社群的地方發展議題:時間與空間 日期:101 年 10 月 17 日 針對本次課程活動回饋意見表,

    發行份數共 4735

    74.5

    份, 問卷回收共 份, 問卷回收率 %。

    地點:公院 1F15

    授課講師:陳昌宏

    壹、 個人基本資料

    1. 年級分布

    2. 系所分析

    9% 40% 46% 6%

    3

    1416

    2

    024681012141618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年級回收問卷數量

    29% 6% 6% 3% 0% 0% 14% 0% 3% 17% 6% 0% 9% 0% 0% 9% 0% 0%

    10

    2 21

    0 0

    5

    01

    6

    2

    0

    3

    0 0

    3

    00

    2

    4

    6

    8

    10

    12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系所回收問卷數量

  • 207  

    貳、 對本次活動的滿意程度

    1. 本場活動內容規劃 4. 本場活動環境設施

    2. 本場活動講師授課情形 5. 本場活動教學助理服務及態度

    3. 本場活動流程安排與辦理方式 6. 本場活動整體滿意度

    33%

    61%

    6%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26%

    51%

    23%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40%

    51%

    9%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42%

    47%

    11%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31%

    60%

    9%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45%

    49%

    6%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 208  

    參、 你認為由此活動中,你學習到通識(學校八大)核心能力中的哪些能力?

    肆、 對活動的主題成效與建議

    對於這次活動的建議,以及希望未來通識教育增加哪些主題?

    1. 社區營造與音樂之間的結合,社區發展與國際其他城市交流的分析。

    2. 更多校外參訪,實際走訪社區營造成功與失敗案例。

    3. 客家社區營造相關實際案例。

    4. 客家傳統戲劇如何搬到現今大螢幕,客家是否有傳統的體育項目。

    5. 客家遷移歷史的詳細介紹,各地客家建築風格與特色。

    整體而言,參加本次活動心得與收穫為何?

    1. 了解社區的發展是每個居民的責任與義務,促成社區居民對所處環境的關心,是每個人都應該致力的任務。

    2. 社區很多空間於資源因閒置而造成浪費,平日更應該主動關懷這些地方。

    3. 大學生的責任不只是知識的學習,更應該致力於公共事務,發揮自身影響力。

    4. 拓展自身專業領域外的知識取得。

    5. 社區可以塑造出獨特的文化,進而吸引他人前來探訪。

    6. 身邊社區可能即有讓人驚奇的景點,只是過去未曾發現。

    15%

    13%

    13%

    11%

    1%

    13%

    25%

    9%

    理性批判能力

    知識統整能力

    溝通表達能力

    公民實踐能力

    倫理決策能力

    價值判斷能力

    多元尊重能力

    國際宏觀能力

    專業{

    人際{

    倫理{

    國際觀{

    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

    綜合統整

    溝通協調

    團體合作

    誠信正直

    尊重自省

    多元關懷

    跨界宏觀

  • 209  

    6 10/24 客家社區的地方發展議題:地景與歷史脈絡 陳昌宏

    日期時間:101 年 10 月 24 日 13:10~15:00 地點:公院 1F15

    壹、課程記錄

    課程講師 陳昌宏 課程主持人 陳昌宏

    教學助理 鄭伊庭 參與人數 57 人

    課程活動情形

    本週主題為「客家社區的地方發展議題:地景與歷史脈絡」(期中課堂報告)

    第三週課程時,老師要同學們按組別討論,思索以下問題:第一,所處社

    區有何特色?第二,現有社區有何不足處可以改造?第三,社區可以發展何種

    產業。

    同學們的題材,有以台北大社區為主,有以眷村為主,有以所居住的社區

    為主。以眷村為例,眷村中的住宅,外觀無太大差別,統一形式。在命名上,

    其命名都有特殊意義。在飲食特色方面,主要為麵食、餅類等有嚼勁的飲食為

    主。

    隨著政治與經濟環境變遷,現有眷村多逐漸凋零。傳統濃濃的人情味,隨

    著輕壯族群的移出,人口減少帶來人情味轉淡。老一輩的居民,多半無力改變

    眷村凋零的現象。我們不得不去思索,若要改造要從哪裡著手?可以發展何種

    產業?

    第一個可以反思者,台灣眾多眷村,但彼此之間有沒有不同之處?換言之,

    每個眷村可針對其自身的特色,塑造出自身的文化來吸引人,讓每個眷村的特

    色不同,否則,僅要保留一個眷村即可。第二個,傳統眷村給人的印象,就是

    大餅、麵食,可以透過文化展的方式,吸引人潮振興經濟。進一步來說,不同

    的眷村,每次展覽項目不同,以形塑不同風貌吸引人潮,避免同質性太高,流

    於形式。

    學生建議事項

    上學期不論是期中或是期末報告,由於報告人數過多,產生以下問題:第

    一,部分組別準備充分,但受限於時間,以致於無法暢所欲言。第二,即便盡

    力控制時間,還是下課時間還是受到拖延。第三,部份組別的報告,老師與學

    生想要有所回應,但時間已不足。因此,本學期老師採取三人一組的方式,將

    報告數壓縮至20組左右,報告與反饋的時間將更為充分。

    同學建議,部分同學於簡報時,專注於ppt或是講稿上,失去了與台下眼神

    的交流與互動。老師回應,這是非常好的建議,未來同學在職場工作時,不可

    忘記的就是掌握聽眾的注意,眼神與肢體互動,是抓住聽眾注意力的最好方法。

  • 210  

    貳、教學活動記錄剪影

    照片說明:陳昌宏老師介紹本週課程 照片說明:同學簡報 1

    照片說明:老師與同學互動 1 照片說明:老師與同學互動(2)

    照片說明:同學簡報 2. 照片說明:老師總結

  • 211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客家通識課程系列講座 活動回饋意見表統計

    6. 客家社區的地方發展議題:地景與歷史脈絡 日期:101 年 10 月 24 日 針對本次課程活動回饋意見表,

    發行份數共 5532

    58.2

    份, 問卷回收共 份, 問卷回收率 %。

    地點:公 1F15

    授課講師:陳昌宏

    壹、 個人基本資料

    1. 年級分布

    2. 系所分析

    9% 41% 41% 9%

    3

    13 13

    3

    0

    2

    4

    6

    8

    10

    12

    14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年級回收問卷數量

    6% 13% 3% 0% 0% 3% 19% 3% 3% 13% 3% 3% 19% 0% 0% 9% 3% 0%

    2

    4

    1 1

    6

    1 1

    4

    1 1

    6

    3

    1

    0

    2

    4

    6

    8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系所回收問卷數量

  • 212  

    貳、 對本次活動的滿意程度

    1. 本場活動內容規劃 4. 本場活動環境設施

    2. 本場活動講師授課情形 5. 本場活動教學助理服務及態度

    3. 本場活動流程安排與辦理方式 6. 本場活動整體滿意度

    30%

    61%

    9%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28%

    63%

    9%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31%

    63%

    6%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38%

    59%

    3%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36%

    56%

    8%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41%

    53%

    6%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 213  

    參、 你認為由此活動中,你學習到通識(學校八大)核心能力中的哪些能力?

    肆、 對活動的主題成效與建議

    對於這次活動的建議,以及希望未來通識教育增加哪些主題?

    本週進度為期中報告,同學三人一組,共 22 組,每組上台簡報五分鐘,主題為對任何一社區的觀察,並反思該社區特色與未來發展的建議。同學們對於此

    次活動建議包括:

    第一, 建議開設有關簡報技巧、簡報禮節或是溝通表達的相關課程。

    第二, 建議開設音樂欣賞相關課程,並實地參訪相關音樂活動

    第三, 建議開設國際專題課程,以專題式教學,深入分析國際現勢,增長國際

    觀。除了更多舉辦校外教學活動,活動地點不拘北部地區,甚至到南部、

    東部等地。

    整體而言,參加本次活動心得與收穫為何?

    本次活動心得包括:

    第一, 觀摩與學習他人簡報,進而增長相關知識技巧。了解到各個社區不同的

    特色與文化,反思現有社區是否存在改進之處,與思索如何改進。

    第二, 認識台灣許多社區特色,並思索其潛力與未來可發展方向。學習到如何

    溝通與傳達理念

    第三, 學習到除了要接收資訊,更要批判與檢視所接收資訊是否正確,「大膽

    假設,小心求證」,此外也學習到關懷與注意社會中的弱勢團體。他們

    因缺少發聲管道,無法傳達聲音,無法得到關懷與注意。

    8%

    19%

    19%

    10%1%

    14%

    26%

    3%

    理性批判能力

    知識統整能力

    溝通表達能力

    公民實踐能力

    倫理決策能力

    價值判斷能力

    多元尊重能力

    國際宏觀能力

    專業{

    人際{

    倫理{

    國際觀{

    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

    綜合統整

    溝通協調

    團體合作

    誠信正直

    尊重自省

    多元關懷

    跨界宏觀

  • 214  

    7 10/31 田野調查反省與分析:客家社區的特色在哪? 陳昌宏

    日期時間:101 年 10 月 31 日 13:10~15:00 地點:公院 1F15

    壹、課程記錄

    課程講師 陳昌宏老師 課程主持人 陳昌宏老師

    教學助理 鄭伊庭 參與人數 52 人

    課程活動情形

    承接上週的報告主題,老師要求同學們針對客家社區的特色,按組別討論,

    思索以下問題:一、所處社區有何特色?二、現有社區有何不足處可以改造?

    三、社區可以發展何種產業?

    班上同學以自家社區或自己所感興趣的社區作為報告主題。整理同學們的

    報告例子如下:

    苗栗曾是全國陶瓷重鎮,但是曾幾何時卻被鶯歌取代,因此行政院客家委

    員會近年來積極推動客家創新育成計劃,鼓勵苗栗地區的陶業緊密結合,透過

    活動的方式,與金龍窯、春田窯、木頭窯、明德窯的客家生活陶餐具發表、桐

    花陶手拉坯親子活動、客家薰陶表演等,為客家陶注入新生命,盼結合觀光產

    業,再現陶瓷產業風華。苗栗縣陶藝協會新建材燒登窯,進一步與社區連結,

    經由社區參與動線系統、周邊生態、後續管理維護等,並適時結合中小學辦理

    教學活動及研究紀錄教學等多重功能,聯合陶甕製作,陶窯文化導覽人員培訓,

    創意生活陶設計包裝研發,極具有發展潛力,以彰顯客家文化產業。

    新竹縣新埔鎮向來以柿餅香、粄條Q、宗廟美等三大地方文化特色,聞名全

    台,近年來更朝向多元化的休閒觀光產業方向發展。旱坑地區的特殊地理條件,

    多山風大且水源不易取得,柿餅加工業者秉持傳統手工製作,輔以現代化乾燥

    技術,使得社區的柿餅產量達全國產量的80%,發展潛力無窮。新埔鎮旱坑社區

    發展協會自主運作能力很強,積極尋求新埔鎮公所、農會產銷班與中衛公司等

    單位合作和技術支援,社區分工與柿餅生產技術成熟,孕育成特有的「柿餅產

    業文化」,用心經營,成效顯著。

    學生建議事項

    對於客家社區文化的發展在修習這門課之前鮮少涉獵,透過實際上讓同學

    們組成小組、討論及尋找客家社區文化特點,整理後上台報告其心得,讓更多

    同學獲得相關資訊,在互相分享之下,讓同學們對於客家文化有更大的認識。

  • 215  

    貳、教學活動記錄剪影

    照片說明: 老師說明課程內容 照片說明: 老師提問與同學互動

    照片說明: 同學認真聆聽 照片說明: 同學上台報告

    照片說明: 老師提問與同學互動 照片說明: 同學上台報告與上課狀況

  • 216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客家通識課程系列講座 活動回饋意見表統計

    7. 田野調查反省與分析:客家社區的特色在哪? 日期:101 年 10 月 31 日 針對本次課程活動回饋意見表,

    發行份數共 452760

    份, 問卷回收共 份, 問卷回收率 %。

    地點:公院 1F15

    授課講師:陳昌宏

    壹、 個人基本資料

    1. 年級分布

    2. 系所分析

    11% 44% 33% 11%

    3

    12

    9

    3

    0

    2

    4

    6

    8

    10

    12

    14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年級回收問卷數量

    15% 7% 7% 0% 0% 4% 19% 0% 0% 15% 4% 0% 19% 0% 0% 11% 0% 0%

    4

    2 2

    0 0

    1

    5

    0 0

    4

    1

    0

    5

    0 0

    3

    0 00

    2

    4

    6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系所回收問卷數量

  • 217  

    貳、 對本次活動的滿意程度

    1. 本場活動內容規劃 4. 本場活動環境設施

    2. 本場活動講師授課情形 5. 本場活動教學助理服務及態度

    3. 本場活動流程安排與辦理方式 6. 本場活動整體滿意度

    26%

    63%

    11%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26%

    67%

    7%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45%

    44%

    11%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37%

    56%

    7%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33%

    52%

    15%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37%

    52%

    11%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 218  

    參、 你認為由此活動中,你學習到通識(學校八大)核心能力中的哪些能力?

    肆、 對活動的主題成效與建議

    對於這次活動的建議,以及希望未來通識教育增加哪些主題?

    1. 希望能有名人講座,不論是客家或者是政治、經濟方面的名人,實務面上的演講能了解地更深刻。

    2. 想要了解有關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現況以及未來的遠景,可以從個案詳細分析,例如如何分配資源,藉由瞭解臺灣各地文創產業,發現台灣客家的有

    趣之處,以及如何更進一步將台灣客家文化推展至國際。

    整體而言,參加本次活動心得與收穫為何?

    對於客家社區文化的發展在修習這門課之前鮮少涉獵,透過實際上讓同學

    們組成小組、討論及尋找客家社區文化特點,整理後上台報告其心得,讓更多

    同學獲得相關資訊,在互相分享之下,讓同學們對於客家文化有更大的認識。

    5%

    17%

    20%

    11%5%

    14%

    20%

    8%

    理性批判能力

    知識統整能力

    溝通表達能力

    公民實踐能力

    倫理決策能力

    價值判斷能力

    多元尊重能力

    國際宏觀能力

    專業{

    人際{

    倫理{

    國際觀{

    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

    綜合統整

    溝通協調

    團體合作

    誠信正直

    尊重自省

    多元關懷

    跨界宏觀

  • 219  

    8 11/7 客家族群與社區發展特性:聚落與生活習慣 陳昌宏

    日期時間:101 年 11 月 7 日 13:10~15:00 地點:公院 1F15

    壹、課程記錄

    課程講師 陳昌宏老師 課程主持人 陳昌宏老師

    教學助理 鄭伊庭 參與人數 58 人

    課程活動情形

    本週由客家聚落與生活習慣,來分析客家族群於社區發展時的特性。

    人類的生活習性與居住形態,深受地理環境、氣候等因素影響。一樣的客

    家人,移居至台灣不同地方,因當地地理環境與經濟條件不同,產生不一樣的

    聚落與生活習慣。

    以台灣東西部為例,花蓮地區許多客家聚落的生活習慣、建物型態,即與

    西部客家庄不盡相同。西部客家聚落,習慣於房舍門楣寫上「堂號」,但在花蓮

    則不常見。探究原因,乃是移民至台灣東部宜蘭、花蓮、台東一帶的客家人,

    來台時間較晚,只能開墾比較貧瘠的地區,經濟條件已不利,若又逢天災與人

    禍,只好不停遷移,許多生活習慣因此逐漸消失。如西部黃姓客家宗親在門楣

    上寫「江夏堂」等,但是東部客庄幾乎看不到在門楣上有註明堂號。

    此外,若是客家人與福佬人混居時,為了適應新環境,客家人往往會隱形

    自我身分,形成當地人文景觀由福佬人所主導的現象。

    要言之,客家人移民來臺,不同地區因族群多寡、經濟狀況、地理環境、

    社會實況等等諸多因素影響,顯現不同面貌。有的依舊保留古老風味的客家村;

    有的和其他族群混居;更有的受到福佬勢力的影響,部分被同化,部分遷移聚

    居在偏遠地區;也有一直致力保存客家文化,因而形成方言島。

    由於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習慣與聚落特色,吾人進行客家社區營造時,可以

    針對彼此不同的異質性,建立出一個個不同且富有自身特色的客家社區。

    學生建議事項

    學生提問:「雖然老師強調建立不同特色的客家社區,但進行社區營造時,

    最難之處在於團結各個居民的意見,如何有效整合各單位不同的意見,進而推

    動社區營造?」老師回答:「客家族群特別之處,即在於人際網絡連結強。換言

    之,透過人際網路串連,應可有效動員並推動居民,支持社區營造。」

  • 220  

    貳、教學活動記錄剪影

    照片說明:以時事切入主題 照片說明:講授內容 1

    照片說明:講授過程 2 照片說明:Q&A 時間 1

    照片說明:Q&A 時間 2 照片說明:課程總結

  • 221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客家通識課程系列講座 活動回饋意見表統計

    8. 客家族群與社區發展特性:聚落與生活習慣 日期:101 年 11 月 07 日 針對本次課程活動回饋意見表,

    發行份數共 4930

    61.2

    份, 問卷回收共 份, 問卷回收率 %。

    地點:公院 1F15

    授課講師:陳昌宏

    壹、 個人基本資料

    1. 年級分布

    2. 系所分析

    13% 47% 37% 3%

    4

    14

    11

    10246810121416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年級回收問卷數量

    17% 3% 10% 3% 0% 3% 27% 3% 3% 13% 7% 0% 3% 0% 0% 3% 3% 0%

    5

    1

    3

    10

    1

    8

    1 1

    4

    2

    01

    0 01 1

    0

    2

    4

    6

    8

    10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系所回收問卷數量

  • 222  

    貳、 對本次活動的滿意程度

    1. 本場活動內容規劃 4. 本場活動環境設施

    2. 本場活動講師授課情形 5. 本場活動教學助理服務及態度

    3. 本場活動流程安排與辦理方式 6. 本場活動整體滿意度

    40%

    53%

    7%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50%43%

    7%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52%45%

    3%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40%

    53%

    7%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44%

    43%

    13%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55%39%

    6%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 223  

    參、 你認為由此活動中,你學習到通識(學校八大)核心能力中的哪些能力?

    肆、 對活動的主題成效與建議

    對於這次活動的建議,以及希望未來通識教育增加哪些主題?

    常常聽到講者提到客家電視台對客家文化的貢獻,希望有機會能夠參訪客

    家電視台,透過實地參訪了解更多客家資訊。

    除了客家電視台的參訪之外,還希望可以參訪客委會或文化部舉辦的客家

    活動,也許這是個人也可以做到的事情,但是由課程一起帶團參觀的話,不但

    能讓客委會對台北大學感到參與的熱誠,也能夠藉由公民參與達到宣傳客家文

    化的效果。

    整體而言,參加本次活動心得與收穫為何?

    台灣的土地相較於其他國家顯得狹小,不同族群的密度卻很高,早期客家

    人與閩南人的生活競爭激烈,有些人為了求生存及保衛家園而產生械鬥,有些

    人則是既來之則安之,與閩南人結合甚至結婚,以及彼此之間的文化學習,新

    的客家社會整合了原鄉的地域差異,不但擴大了客家族群的寬廣度,也回頭肯

    定了原鄉的文化價值。

    15%

    13%

    9%

    11%8%

    14%

    20%

    10%

    理性批判能力

    知識統整能力

    溝通表達能力

    公民實踐能力

    倫理決策能力

    價值判斷能力

    多元尊重能力

    國際宏觀能力

    專業{

    人際{

    倫理{

    國際觀{

    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

    綜合統整

    溝通協調

    團體合作

    誠信正直

    尊重自省

    多元關懷

    跨界宏觀

  • 224  

    9 11/14 客家族群與社區發展特性:公民參與 陳昌宏

    日期時間:101 年 11 月 14 日 13:10~15:00 地點:公院 1F15

    壹、課程記錄

    課程講師 陳昌宏教授 課程主持人 陳昌宏老師

    教學助理 鄭伊庭 參與人數 58 人

    課程活動情形

    本週主題欲從公民參與角度,分析客家社區發展。 傳統都市與社區規劃,多是由專家與官僚的觀點進行設計,公民參與較少。

    但當代社區營造強調公民與利害關係人參與決策過程,使彼等意見充分表達。

    故當代社區營造漸由官僚專業主義,轉向強調公民參與。透過公民的參與,期

    使社區融合「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生活文化景觀」,使社區不僅擁有硬體,

    更能富有人文色彩與在地精神,創造「文化優質美景」兼具的社區。 此一趨勢的產生,除了過去台灣城市建設過於注重硬體,使得城市外貌單

    調,缺乏藝術美感與人文素養,同時早期社區建設著重專家觀點,功能主義濃

    厚,專家忽視不同地區有不同需求與利益,認為人的需求為一致的,忽略了在

    地公民的聲音與需求。傳統只重視物質建設,使得人際網路壓斷,疏離感增加,

    也造成社區缺乏人文景觀,外貌單調。因此,開始有聲音表示應該更貼近底層

    人民並關切弱勢族群。尤其是民主社會強調多元團體,在社區營造同時,必須

    重視多元聲音的表達。 當代社區營造強調公民參與,但是如何建立機制進而推動公民投入社區營

    造,目前仍處於初步階段,並沒有完整機制與配套措施。不過客家族群擁有綿

    密的人際網絡,相較於一般社區更易於動員,有利於公民參與、協力治理。同

    時,如何透過舉辦多種活動,並於活動中傳達「在地人參與在地事務」的理念,

    也是推動公民參與所必須思考的議題。對客家族群而言,可以透過義民祭、祭

    祖等等活動,一方面串聯居民,另一方面於活動中推動社區事務。要言之,當

    代客庄應利用傳統豐富的人際連結與祭祀活動,進而推動富有當地客家特色的

    社區營造。

    學生建議事項

    學生提問:「傳統客庄隨著經濟劣勢,面臨青壯人口流失,如何推動公民參

    與有其難度。」老師則回答:「推動公民參與社區營造,主力應該為青壯人口無

    庸置疑。目前的確有大量客庄人口離鄉的問題存在,但以美濃為例,亦有許多

    菁英份子為了故鄉的繁榮,於學有所成後放棄更優渥的待遇,回到傳統美濃小

    鎮貢獻所學。換言之,應該透過基層教育賦予年輕一代使命感,以故鄉繁榮為

    己任,如此即不用害怕年青族群外出求學,即便外出亦有回鄉的一天」

  • 225  

    貳、教學活動記錄剪影

    照片說明:課前要點提解 照片說明:講授內容 1

    照片說明:講授過程 2 照片說明:Q&A 時間 1

    照片說明:Q&A 時間 2 照片說明:課程總結

  • 226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客家通識課程系列講座 活動回饋意見表統計

    9. 客家族群與社區發展特性:公民參與 日期:101 年 11 月 14 日 針對本次課程活動回饋意見表,

    發行份數共 4531

    68.9

    份, 問卷回收共 份, 問卷回收率 %。

    地點:公院 1F15

    授課講師:陳昌宏

    壹、 個人基本資料

    1. 年級分布

    2. 系所分析

    19% 42% 35% 3%

    6

    1311

    1

    0

    2

    4

    6

    8

    10

    12

    14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年級回收問卷數量

    16% 6% 10% 3% 0% 3% 26% 3% 3% 13% 6% 0% 3% 0% 0% 3% 3% 0%

    5

    23

    10

    1

    8

    1 1

    4

    2

    01

    0 01 1

    00

    2

    4

    6

    8

    10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系所回收問卷數量

  • 227  

    貳、 對本次活動的滿意程度

    1. 本場活動內容規劃 4. 本場活動環境設施

    2. 本場活動講師授課情形 5. 本場活動教學助理服務及態度

    3. 本場活動流程安排與辦理方式 6. 本場活動整體滿意度

    48%

    45%

    7%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48%

    45%

    7%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47%

    50%

    3%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45%

    52%

    3%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41%

    42%

    17%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53%41%

    6%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 228  

    參、 你認為由此活動中,你學習到通識(學校八大)核心能力中的哪些能力?

    肆、 對活動的主題成效與建議

    對於這次活動的建議,以及希望未來通識教育增加哪些主題?

    希望可以多了解客家的節慶與信仰文化,例如客家人的清明掃墓習俗、祭

    祀方法、供奉的神佛等等…

    常常有身邊的同學在與一般閩南族群不同的時間點掃墓,一問之下才知道

    是客家人,不過臺灣的客家信仰,與其他族群也有若干異同之處,不同的節氣、

    不同的地區,都能感受得到深深影響著客家人的信仰與慶典。

    整體而言,參加本次活動心得與收穫為何?

    「人」是社區營造最大關鍵,找出社區中是不是有這樣一群人,具有清晰

    的理念與實踐的熱忱,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對於改善社區懷有使命感,在實

    際工作時又能互相配合?

    這些人可能是學校老師、社區熱心媽媽、熱愛鄉里的上班族、地方媒體記

    者、農村青年、專業人士(如文史工作者、舞蹈戲劇工作者、醫療人員、社工、

    律師、建築師、學術機構等)、公部門行政組織(如村里鄰長)、企業、宗教團

    體及政治人物(如議員、民意代表)等,都可能成為推動社區營造最重要的靈魂人物。社區營造的重點是要讓最多人有機會共同參與,讓人人都有機會展現其

    專長,讓居民能共享社區特色,也讓社區人人都能積極表現出公民參與,如何

    做到這點是值得努力與付出的。

    15%

    15%

    11%

    13%5%

    12%

    19%

    10%

    理性批判能力

    知識統整能力

    溝通表達能力

    公民實踐能力

    倫理決策能力

    價值判斷能力

    多元尊重能力

    國際宏觀能力

    專業{

    人際{

    倫理{

    國際觀{

    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

    綜合統整

    溝通協調

    團體合作

    誠信正直

    尊重自省

    多元關懷

    跨界宏觀

  • 229  

    10 11/21 客家社區營造課題與策略之研究 陳昌宏

    日期時間:101 年 11 月 21 日 13:10~15:00 地點:公院 1F15

    壹、課程記錄

    課程講師 陳昌宏老師 課程主持人 陳昌宏老師

    教學助理 鄭伊庭 參與人數 49 人

    課程活動情形

    本週主題為客家社區營造課題與策略之研究,老師在上課之前特別請同學

    準備其對客家社區營造的研究方向及期末報告之計畫,其中包括了研究動機、

    目的以及如何研究、如何進行報告撰寫、如何分工,最重要的是本課程希望激

    發出學生的創意,同時也希望同學可以用不同方式呈現報告,例如影片製作或

    實地探訪的成果,當然不一定限定於客家這個主題,成功的社區營造也是值得

    我們探討的範圍。

    在許多同學的報告中都提到了,每一個社區都有其發展歷史,及所累積出

    來的文化特色與人文資源,包括:居民生活狀況、社區組織及活動、著名的歷

    史人物、文學家、藝術家、伯公廟、傳統客家三合院、原住民族群、平埔族社、

    孩子的秘密基地、廟會活動、大型慶典或是社區固定的聚會活動等,客家庄更

    具有豐富的文化特色,值得我們注重。同學們也說明,他們可以透過圖書館或

    出版刊物追溯社區的歷史及文化,另外,許多人也將親自參與社區所舉辦的活

    動,進行家庭訪視、訪談、街頭訪視等方式,去觀察、去感覺、去參與社區活

    動,了解居民對社區生活的需求、生活方式、住屋的品質等,與社區之生活、

    發展和動力有關之事項;尤其是社區踏查常可得知社區的信仰、倫理及價值觀,

    以及社區的權力、影響機構與決策過程。訪問社區內的長者也為蒐集社區歷史

    發展及文化特色的一個好方法,並且提供自己製作的問卷來調查當地社區的狀

    況,雖然問卷調查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但同學們非常願意嘗試。

    學生建議事項

    此次的研究計畫報告讓非常多同學躍躍欲試,有的人選擇了自家社區,原因是

    雖然居住在此,卻對自家社區的歷史不甚了解,老師曾在課堂上說過,了解自

    家的社區歷史是尋找過去根源的途徑;有的人已安排好田野調查的行程,想要

    親自體驗客家或社區所舉辦的活動;班上的同學多半是來自不同系所,能夠結

    伴出遊,互相認識增進各系間的情誼,也算是一件不錯的事。另外老師有特別

    提到田野調查最需特別注意的就是安全!

  • 230  

    貳、教學活動記錄剪影

    照片說明:同學上台報告 照片說明: 同學認真聆聽

    照片說明:同學上台報告 照片說明: 同學上台報告

    照片說明:老師對同學的報告提出建議 照片說明:老師作課程總結

  • 231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客家通識課程系列講座 活動回饋意見表統計

    10. 客家社區營造課題與策略之研究 日期:101 年 11 月 21 日 針對本次課程活動回饋意見表,

    發行份數共 4529

    64.4

    份, 問卷回收共 份, 問卷回收率 %。

    地點:公院 1F15

    授課講師:陳昌宏

    壹、 個人基本資料

    1. 年級分布

    2. 系所分析

    3% 48% 45% 3%1

    1413

    10246810121416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年級回收問卷數量

    14% 7% 14% 3% 0% 3% 21% 0% 0% 10% 7% 3% 7% 0% 0% 10% 0% 0%

    4

    2

    4

    10

    1

    6

    0 0

    32

    12

    0 0

    3

    00

    2

    4

    6

    8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系所回收問卷數量

  • 232  

    貳、 對本次活動的滿意程度

    1. 本場活動內容規劃 4. 本場活動環境設施

    2. 本場活動講師授課情形 5. 本場活動教學助理服務及態度

    3. 本場活動流程安排與辦理方式 6. 本場活動整體滿意度

    14%

    72%

    14%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11%

    79%

    10%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31%

    59%

    10%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31%

    66%

    3%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17%

    79%

    4%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28%

    72%

    0%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 233  

    參、 你認為由此活動中,你學習到通識(學校八大)核心能力中的哪些能力?

    肆、 對活動的主題成效與建議

    對於這次活動的建議,以及希望未來通識教育增加哪些主題?

    希望能增加客家語言的學習,據同學們的了解,客家話有好幾種腔調,且

    在臺灣,因客家人在清領前期一度受限於渡臺禁令,而在人數上不如閩南移

    民,今日除國語外,閩南語也成為臺灣的強勢語言之一。又因大眾傳播媒體的

    影響,即使平常不以閩南語互相溝通的客家人,大多可略通閩南語。部份地區

    客家人集體轉用閩南語,成為福佬客(校外參訪的三芝水口客家地區即是一例),希望能藉由學習客家語言,用另一種特別的方式了解客家文化。

    整體而言,參加本次活動心得與收穫為何?

    此次的研究計畫報告讓非常多同學躍躍欲試,有的人選擇了自家社區,原

    因是雖然居住在此,卻對自家社區的歷史不甚了解,老師曾在課堂上說過,了

    解自家的社區歷史是尋找過去根源的途徑;有的人已安排好田野調查的行程,

    想要親自體驗客家或社區所舉辦的活動;班上的同學多半是來自不同系所,能

    夠結伴出遊,互相認識增進各系間的情誼,也算是一件不錯的事。

    10%

    19%

    17%

    12%

    7%

    10%

    19%

    6%

    理性批判能力

    知識統整能力

    溝通表達能力

    公民實踐能力

    倫理決策能力

    價值判斷能力

    多元尊重能力

    國際宏觀能力

    專業{

    人際{

    倫理{

    國際觀{

    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

    綜合統整

    溝通協調

    團體合作

    誠信正直

    尊重自省

    多元關懷

    跨界宏觀

  • 234  

    11 11/28 客家族群與社區發展特性:公民參與(二) 陳昌宏

    日期時間:101 年 11 月 28 日 13:10~15:00 地點:公院 1F15

    壹、課程記錄

    課程講師 陳昌宏老師 課程主持人 陳昌宏老師

    教學助理 鄭伊庭 參與人數 46 人

    課程活動情形

    客家人的宗族社會是一個由多重結構組織形成的帶有宗法制特徵的社會。

    通常客家人雖居交通不便的偏僻山區,但客家人注重教育,這與客家人的歷史

    發展有關。客家人是一個堅忍、頑強、富於開拓精神的民系,他們既固守祖先

    的文化傳統,並把它帶到新的居地,又不拘泥于祖先開基的土地,而是不斷地

    拓展新的生存空間。組成自有特色社區之後,隨著時間的改變,客家社區面對

    都市化的影響,造成其社區意識的轉變。社區意識的式微可以從過去傳統鄉村

    社區中的「血緣社區」,具有同質的文化與組織,有比較強烈的歸屬感與濃厚社

    區意識的轉變。相對而言,都市社區則因生存環境及社會價值觀的改變,造成

    人際關係的疏離。社區居民的共同關係亦由共同的文化背景轉變為「聚集生活

    中的共同利益」,形成了現代社區新的認同關係,這正是客家社區所要面對族群

    與社區發展的重大課題。

    社區總體營造雖以行政部門的施政計畫為出發點,但其意義及動力主要則

    是來自民間力量的凝聚和社區意識的建立,是一種由下而上的自我改造過程,

    藉由社區公民及知識份子間相互學習,進而營造社會整體提升的生活環境。

    今天所謂的「社區」,應跳脫傳統以區、里、鄰形式上的行政組織為主,而

    建立於這群居民的共同意識和共同價值的創造上,也呈現了不同的族群認同組

    合,族群間的文化現實無論是融合、隔離、同化、邊緣化,重要的是面臨族群

    認同危機時,更應強調客家語言的使用,並長期性的加強文化認同措施。如此,

    客家社區的特徵才能獲致保存,並據以發展成為有特色的地方社區。

  • 235  

    學生建議事項

    學生提出疑問:若不以傳統行政組織為社區概念,而以族群認同為主,那

    麼該以何種媒介連結族群成員之間關係呢?

    老師回應:學校可以扮演連結的場域跟工具。學校有資源、場地與師資,

    學校可以提供場地與師資,定期舉辦活動,藉以連結成員感情。學校也可以舉

    辦客語教學等活動,藉此傳承客家文化、連結來學習客語的成員情誼

  • 236  

    貳、教學活動記錄剪影

    照片說明: 老師講解課堂內容 照片說明:老師講解課堂內容

    照片說明:同學們認真投入的聆聽演講 照片說明: 同學上台報告

    照片說明: Q&A 時間 照片說明:同學們認真投入的聆聽演講

  • 237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客家通識課程系列講座 活動回饋意見表統計

    11. 客家族群與社區發展特性:公民參與(二) 日期:101 年 11 月 28 日 針對本次課程活動回饋意見表,

    發行份數共 4626

    56.5

    份, 問卷回收共 份, 問卷回收率 %。

    地點:公院 1F15

    授課講師:陳昌宏

    壹、 個人基本資料

    1. 年級分布

    2. 系所分析

    8% 54% 27% 12%2

    14

    7

    3

    0246810121416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年級回收問卷數量

    12% 12% 12% 8% 0% 0% 19% 4% 0% 12% 8% 0% 8% 0% 0% 4% 4% 0%

    3 3 3

    2

    5

    1

    3

    2 2

    1 1

    0

    2

    4

    6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系所回收問卷數量

  • 238  

    貳、 對本次活動的滿意程度

    1. 本場活動內容規劃 4. 本場活動環境設施

    2. 本場活動講師授課情形 5. 本場活動教學助理服務及態度

    3. 本場活動流程安排與辦理方式 6. 本場活動整體滿意度

    34%

    58%

    8%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19%

    66%

    15%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69%

    23%

    8%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34%

    58%

    8%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27%

    65%

    8%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31%

    61%

    8%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 239  

    參、 你認為由此活動中,你學習到通識(學校八大)核心能力中的哪些能力?

    肆、 對活動的主題成效與建議

    對於這次活動的建議,以及希望未來通識教育增加哪些主題?

    1. 客家族群於政黨政治中扮演何種角色

    2. 客家族群在中原時期的生活

    3. 客家族群在海外社會的政治地位、政治影響力,例如:客家族群能否成為利益團體,進而成為各政黨必須爭取的對象。

    4. 能否舉辦客家文學介紹之講座

    整體而言,參加本次活動心得與收穫為何?

    1. 公民在當代社會應該具備的素養,公民在社會中的地位、責任與義務。

    2. 公民與社區之間的關係,公民該如何整合,進而成為社區塑造的力量。

    3. 社區營造的特點,公民該如何營造最適合、最具特色的社區文化。

    10%

    11%

    15%

    19%

    1%

    20%

    15%

    9%

    理性批判能力

    知識統整能力

    溝通表達能力

    公民實踐能力

    倫理決策能力

    價值判斷能力

    多元尊重能力

    國際宏觀能力

    專業{

    人際{

    倫理{

    國際觀{

    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

    綜合統整

    溝通協調

    團體合作

    誠信正直

    尊重自省

    多元關懷

    跨界宏觀

  • 240  

    12 12/5 客家社區發展策略 陳昌宏

    日期時間:101 年 12 月 5 日 13:10~15:00 地點:公院 1F15

    壹、課程記錄

    課程講師 陳昌宏老師 課程主持人 陳昌宏老師

    教學助理 鄭伊庭 參與人數 58 人

    課程活動情形

    當代客家社區面對主客觀環境改變的衝擊,不但客家社區特徵極速改變,

    同時族群特性與關係也面臨挑戰。客家族群除了要面對族群認同與文化認同的

    危機外,族群關係也正因為現代化與都市化的影響,正面臨了空前的複雜情境。

    如何使客家社區在當代發展出獨特的特色,並傳承客家文化、聯結族群關係,

    需要完整的策略,茲列舉如下:

    一、客家母語學習與文化傳承

    語言和文字正是表現文化特色的工具。強化客家文化傳承與母語學習是客

    家社區營造的基礎工作,做法上結合學校的鄉土教學以及社區大學,並從日常

    生活累積客家語言環境,多接觸客家聚落的風土民情。換言之,必須從國小教

    育開始紮根,才能達到語言、文化傳承的深遠意義。

    二、地方政府的角色

    地方政府的角色在於創造公共空間,提供人們聚集活動,透過互動的過程

    建立共同的認同。政府致力於「公共服務的提供」,將有助於社區感的產生。可

    從三個方向著手:

    (一) 提供更有效的財貨、服務與設施。

    (二) 公共財貨的提供採取尊重代表性(基本民主價值)、公正(相對保障)

    和個人權利(程序上)。

    (三) 鼓勵居民行政擔當上像個市民,而不是被政府馴服的。

    藉著居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培養其公民意識與社區共同體意識,藉著參

    與社區工作的過程讓社區人學習新的工作方法與態度,並進而培養其新的生活

    價值觀,並可藉此凝聚社區發展的共識與行動。同時,應強調終身學習以及社

  • 241  

    區環保之永續經營理念的落實。

    三、擴大文化景觀利用,進而推動文化觀光

    客家山歌、八音、三腳採茶與採茶大戲等,甚至客家民俗藝術、宗教信仰

    活動都可以在文化景觀及文化產業觀光的呈現上成為極具特色的人文景觀。但

    推動觀光的同時,必須考量現實的經濟利益與社區發展以及文化保存核心價值

    的平衡。

    最後,客家社區發展是由人推動,參與者素質決定成效。如何吸引外出的

    菁英份子直接參政或回到原鄉,從事客家文史工作,詮釋的客家文化,凝聚族

    群共識,並發揮主動性和實踐力從事相關社區營造與建設工作,亦是必須思索

    的課題。

    學生建議事項

    學生提問:「學校在客家社區發展方面,除了前述功能,還能扮演何種角

    色?」老師回答如下:「第一,文化傳承角色:認識社區資源,先從事文史工作,

    知道本社區過去有那些資源,有那些特色。第二,提供空間、場地與設備,供

    社區使用,並成為社區學習中心,以現有的師資設備提供學習的機會和場所,

    讓社區營造與終身學習相配合。第三,建立客家文化榮譽感、驕傲感、自信心。

  • 242  

    貳、教學活動記錄剪影

    照片說明:課前要點提解 照片說明:講授內容 1

    照片說明:講授過程 2 照片說明:Q&A 時間 1

    照片說明:Q&A 時間 2 照片說明:課程總結

  • 243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客家通識課程系列講座 活動回饋意見表統計

    12. 客家社區發展策略 日期:101 年 12 月 05 日 針對本次課程活動回饋意見表,

    發行份數共 3215

    46.9

    份, 問卷回收共 份, 問卷回收率 %。

    地點:公院 1F15

    授課講師:陳昌宏

    壹、 個人基本資料

    1. 年級分布

    2. 系所分析

    13% 40% 40% 7%

    2

    6 6

    1

    0

    2

    4

    6

    8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年級回收問卷數量

    13% 7% 13% 7% 0% 0% 20% 7% 0% 7% 7% 0% 0% 0% 0% 20% 0% 0%

    2

    1

    2

    1

    0 0

    3

    1

    0

    1 1

    0 0 0 0

    3

    00

    2

    4

    參加人數佔總體百分比 各系所回收問卷數量

  • 244  

    貳、 對本次活動的滿意程度

    1. 本場活動內容規劃 4. 本場活動環境設施

    2. 本場活動講師授課情形 5. 本場活動教學助理服務及態度

    3. 本場活動流程安排與辦理方式 6. 本場活動整體滿意度

    50%36%

    14%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40%

    47%

    13%

    0% 0%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