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梦回吹角连营(一) -...

1
责任编辑 罗玉蓉 电话 0795-7091077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文艺副刊 绿叶红花媚晓烟 摄影:程楚翘 3 3 1949 年新中国 诞生作为发端,军旅诗 歌卷既有鲜明的时代 特色,又有清晰的时间 节点。而且,这样的限 定,既让在国家意识形 态浸润下长达 60 多年 的军旅诗创作有了独 特存在的理由,也为本 书对作者和作品的筛 选,设定了基本范围, 指出了明确方向。明白地说,这本优秀军 旅诗选,选的是讴歌中国人民解放军所走 过的 90 年战斗历程的作品,主要收集建 国后军旅诗人的军旅诗精品,兼收地方诗 人创作的反映军旅生活的佳作。有了这 些前提,公刘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五 月一日的夜晚》,便从时间、格调和精神向 度上框定了军旅诗在我们这个国度和我 们共同经历的时代的共同走向:“天安门 前,焰火像一千只孔雀开屏, 空中是朵朵 云烟,地上是人海灯山, 数不尽的衣衫发 辫, 被歌声吹得团团旋转……整个世界 站在阳台上观看, 中国在笑!中国在 舞!中国在狂欢!羡慕吧,生活多么好, 多么令人爱恋, 为了享受这一夜,我们战 斗了一生!”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 20 世纪五十年 代初期,可以看到,新中国的军旅诗,最 初是以风格鲜明的“战歌”和“颂歌”两种 基本样式登上历史舞台的。这两个诗群 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就像两个璀璨的星 座照亮新中国诗歌的星空。因为新中国 的建立,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 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历史功勋昭告 天下,受到全国人民由衷的热爱和景仰; 革命胜利后,我军迅速转入保家卫国的 抗美援朝战争和驻守祖国边疆及领海、 领空,同样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 这种特殊的政治地位和荣耀,反映到军 旅诗的创作中,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以弘 扬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 创作风格。有人形象地归纳出四个短 语:“英雄旋律、青铜品格、烈火情怀、热 血文字”。这也是 20 世纪五十年代军旅 诗被归纳为“战歌”和“颂歌”两种基本类 型的历史背景和渊源。 所谓战歌,是来自抗美援朝战场的 一群青年军旅诗人带着炮弹的呼啸和燃 烧的空气的战斗呐喊。他们带着枪管和 炮膛的余温,从战场昂首走上诗坛,未 央、张永枚、柯原、胡昭、叶知秋是他们中 杰出的代表。昌耀比他们成名晚一些, 但几十年后,在中国诗坛,却比他们中的 任何一个人都走得更远,取得了更大的 成就。所谓“颂歌”,基本发自遥远的风 光旖旎的西南边疆,它们的歌手,是一批 见识过抗日战争和亲身参加了解放战争 的青年军旅诗人,以当时身处昆明军区 的公刘、白桦和周良沛最为突出。进军 并驻防西南边陲,带着纯真的欣喜与青 春的朝气加入这支队伍的公刘,就被亚 热带雨林和边疆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迷 住了。当他以诗歌发出来自心底的声 音,赞美兄弟民族的翻身解放,抒写大西 南这片土地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和精 神风貌,便化作一股清新的激流,从他的 笔端奔腾而出。1955 年,《人民文学》以 罕见的篇幅,连续发表了他的三个组诗 《佧佤山组诗》、《西双版纳组诗》和《西盟 的早晨》,全国诗人和热爱诗歌的朋友, 立即对他笔下迷人的西南景象和独特的 风格发出由衷的赞叹。艾青称赞他的诗 就像他诗里描述的风光一样,是“带着深 谷底层的寒气,带着难以捉摸的旭日的 光彩”,而迎面扑来的“一朵奇异的云”。 白桦是中国当代作家中为数不多的能进 行多种体裁创作的作家,他与公刘一样, 也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西南边疆吹 着欢快的竹笛,登上军旅乃至中国诗坛 的。五十年代,他在西南边疆服役时期, 连续出版了《金沙江的怀念》和《热芭人 的歌》两本短诗集,《鹰群》和《孔雀》两部 长诗,显示出作者旺盛的创作激情和不 可遏制的诗歌才华。散落在其他边疆地 区及各军种兵种的高平、饶介巴桑、安谧、 顾工、杨星火、蓝曼、 胡征、纪鹏、韩笑等 等,也纷纷以各具生 活特色的作品,汇入 胜利的创作大潮。在 北京大学受到过东西 方诗歌熏陶,在解放 战争中以随军记者身 份跟随部队南征北战 的李瑛,因解放后迅 速来到军旅文化的核 心总政文化部和后来的解放军文艺社工 作,这使他的诗歌创作有了比同代军旅 诗人更深的文化底蕴,更开阔的视野和 更大的兼容性。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像李瑛那样受到 高等教育,文化准备比较充分的军旅诗 人,实属凤毛麟角。因为大部分军旅诗 人,来自热血青年以身报国的庞大群体, 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准备存在明显不 足。所以,他们的创作虽然充满战地和边 疆的生活气息,但作品的质地和艺术含 量,却明显低于来自延安、此时已成为国 家文化部门的领导和主编的那批曾在军 队的诗人,比如贺敬之、艾青、田间、郭小 川、李季、张志民、邹狄帆、闻捷等等。必 须承认,他们解放后的诗歌创作,以及在 建国前写作但在解放初期集中出版的那 些反映战争生活的作品,风靡一时,成了 当年诗坛的扛鼎之作,其中郭小川的《白 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 《将军三部曲》,贺敬之的《回延安》 , 李季 的《王贵与李香香》,田间的《戎冠秀》《赶 车传》,闻捷的《复仇的火焰》等等,把这批 诗人以自身经历而创作的军旅诗,抬到了 一个众人仰望的高度。 梦回吹角连营(一) —序《新中国军事文学优秀作品集诗歌卷》 朱向前 大凡有点历史沉淀的城市,总留 有先贤的痕印。位于宜春城西的昌 黎大道,以中唐时曾宦居袁州的文化 巨擘韩愈之郡望命名。它算是这位 勇除民瘼、享誉袁州的韩刺史留给宜 春的又一处人文地理符号。韩愈在 谪居多年的人生旅途中磕磕碰碰,而 江南这方灵秀之地却给了他莫大的 慰藉。 “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他 豪口一吐,宜春就成了赣鄱一块声誉 远播的名胜地。 昌黎大道于 2011 年正式开通。这条横 穿秀江上游的大道其 实是由宜春昔日的城 郊村—林桥村一弯 小径升级改造而成。 由羊肠小道拓展为通 衢大道,昌黎大道在 宜春这座古城的城市 扩张战略中实现了华 丽转身。当年韩愈在 一纸敕命中沿着化成 岩下的秀江之滨深情 揖别袁州,北返帝都 长安。千余年后,宜 春百姓在他离别之地 拓开一片街区,并冠 名纪念他。地方与名 贤、城市与历史之间 演绎着这种若即若离 的关系。 昌黎大道呈南北 走向,全长近两千米, 北至 320 国道,南连 学府路,堪称城西的 一条交通大动脉。其 路基由高到低,北段 顺坡而下,犹如一条 滑道,长度若为全路 段的四分之一;中段 至南端路面豁亮宽 敞,平坦如砥。 因街巷道路历来偏于局促狭小, 宜春似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裹脚老 太,虽浑身透着江南女人的灵巧,但 终难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昌黎大道 的修建犹如城市延展的神来之笔。 裹脚老太,倘若迈开秀腿,那神情就 温婉多了,步调也更从容了。 昌黎大道,城市道路升级战略的 大手笔,让宜春这座赣西古城不断迸 射出活力。从繁花似锦、草木葳蕤的 国道,眺望楼宇纵横、山光水色相融 的宜春城西,一条昌黎大道,如飞虹, 似白练,在城市一隅流光溢彩。日月 星华,与大道交相辉映;昼夜穿行的 车流、人流,在长长的昌黎大道上勾 勒出城市的繁华景象。 从昌黎大道北坡而下,至沿江路 便演变为桥体结构。此桥名“昌黎大 桥”,原称“锦绣大桥”,桥长 247 米, 是昌黎大道上唯一的水上建筑,也是 主城区横跨秀江的桥 梁之一。 江桥行人频驻足, 风光徐徐入眼来。昌 黎桥,一桥飞架,雄跨 江岸。其桥体宏伟,桥 面宽广,视域辽远,当 为昌黎大道上最美的 风景摄入地。立于桥 上,可近观青灰色花岗 岩栏杆上镌刻的“宜春 八景”缩微图,俯瞰桥 下滔滔秀水、桥边萋萋 小洲。一川秀水长吟 而东,一片小洲草木滋 荣,可谓赏心悦目。如 逢阴雨天,远眺前方的 化成岩及禅寺,则景致 尤美—烟雨迷蒙,寺 隐岩中,楼阁飞翘,若 隐若现。“南朝四百八 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中”,晚唐杜牧的诗句 不由让人产生深深的 共鸣。 过了昌黎大桥, 昌黎大道便中规中矩 起来,路面平直无碍, 一览无余,道路两旁 种了香樟、紫槐、桂 树、女贞等各式名贵 苗木,以及芬芳吐慧 的花草。处处花木扶 疏,绿影成丛,燕雀飞舞,路旁更有一 弯水草丰茂的小溪—它往北汇入 秀江,夕阳下,鱼虾戏水,水面泛出一 团团银色的波光。因了花红叶绿,满 眼苍翠,在昌黎大道徜徉,不似在城 中,犹如置身于花圃林苑,翕鼻深吸 一口,城市的味道沁人心脾。宜春荣 膺“国家森林城市”美誉,这样的苗木 花草簇拥着宜春的大街小巷,绚丽灿 烂了宜春的四季。 山水为墨,万物皆是文章。与三 五好友结伴,从城市中一路向乡村, 抖落一身尘埃,去采撷一把最清新的 诗情。 小村莲花庵,是岁月交来的钥 匙,与一江水同隐于时光背后,沉寂 如秘境。乘舟上岸,慢慢地走,天上 的云也不慌不忙地漫步在山间,并不 相扰。只有微雨,缓缓地拉长足音, 滴落在屋檐,温柔唤醒这个现世安稳 的早上。 世代居于此地的农人,乡音未 改,自那古朴的门后灵巧地转身而 出,却是一张新鲜的脸。这地方,其 实最似往日姑娘家悄悄绣在衣襟上 的一株海棠,被时间的 风雨冲刷了千百遍,虽 泛着些光阴的痕迹,却 依稀可见旧日的颜色 和密得像心事一样的 针脚。 村落共水而生,纵 横的河流是大地清澈 的眼睛,与这烟火人间 点缀,最有灵气,最是 相得益彰。沿河徐行, 河岸边是一排排颔首 的树,介于新绿与浓绿 中的渐变,大方地倒映 在河中心。顽童心起, 在岸边嬉闹,拾起一两 颗石子投掷,凝固的平 静顷刻被搅碎,荡起一 圈一圈的水波,糅着浮 光片影,晕染开一种悠 悠往事的迷蒙颜色。 立了半晌,方觉眼 前风烟俱净,原是天空 收了雨水,逼出了躲藏 的阳光。这光也十分 好,明朗却不张扬,一 如皓腕上惊鸿一瞥的 温润玉镯,在这年深日 久的寻常日子滋养下, 不再立刻意显山露水, 于人前占个风头,只温 柔地笼着这个小村,熨 帖着每一种情绪,把周遭的风物打磨 得莹润分明。 水天缱绻,时光荏苒,此刻只需 你我驻足,便可入境入画,想一回世 殊时异,梦一次桃花源里。 莲花庵,让我恍然看见自己早就 远去的故乡。作为自己生命起源的 地方,太久不见,它在记忆中竟然已 经薄如一张承载不了点墨的纸,写不 了月亮和思念。 诚实来看,或许没有人愿意成为 出生时那块土地上的一粒尘埃,活成 祖辈的模样,所以才会选择离开,像 飞鸟投林一般向南向北,在或远或近 的城市筑巢。也只有当离开以后,故 乡才有了意义,因为那代表人生中一 切不可重来的开头。那寻常的看腻 了的山和水,炊烟与小屋,曾经收藏 过自己最单纯的乐与忧,野蛮生长的 童年,天马行空的想象,与父母手足 的撒娇。不可复得,方才珍贵。 当离开家乡,向外求学谋生时, 已经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以不回故 乡为目的,以离得越远为动力,以终 于扎根在他乡为成就。做到了这些, 以后才有理由怀念故乡,这种思念, 是精神上的衣锦还乡。或者,是失落 失意于他乡的时刻里,想到故乡,这 种思念,是冰冷的慰藉,给心灵喂的 草药。 我可以怀念一万 次故乡的模样,但不需 要真正留在故乡看每 一晚的月亮。 故乡最热闹的时 刻,是春节。春节是中 国传统文化里团圆的 符号,以这个节日为号 令,散落在天南地北的 人们回到家乡,从十八 岁到八十岁,都是孩 子。乡土乡音乡情,卸 下一身沉重,在故乡寻 找曾经一起长大的伙 伴,拜访见证过自己成 长的长辈,回忆一些零 散的旧时趣事。叹息 这些年,从十岁离开故 乡,也许真的要八十岁 才能归来。 不到长出几根白 发,添上几道皱纹的年 纪,怎么能咂摸出故乡 的滋味?你与我相识 于看到世界的第一眼, 一个一团模糊的人,以 故乡的河流做了血脉, 树木做了骨骼,星辰做 了品格,从此我怎样都 有你的印记。但人生 旅途崎岖修远,从故乡 这个起点站出发后,之 后不断在做的是把骨头缝里的泥土 都抠出来,然后一点点挤进城市的钢 筋水泥里,终至密不可分。 故乡,就是你我学会告别的开 始。它目送我们远去,又随时等待我 们回归。它一直默默守在原地,守着 读一句诗的时间,守着一朵花开的惊 艳,也守住过一辈子的岁月。 且想且行,不远不近地看着这个 地方,心中的感动忍不住慢慢地溢出 来。渺渺如我,没有气势撼人的手笔 和可供挥霍的时间,只能借由些微笔 墨,调三分情绪,去写下一些有温度 的文字,这许是我能给莲花庵,给故 乡的所有爱意了。 赣西北部,古邑奉新;越王兵域,应星 故土;星分异轸,地接衡庐。宛若仙境,长 原膴膴。东接安义新建,西连修宜铜鼓; 南临高安华林,北及靖安永修。纵横一百 余里,实乃山清水秀。百业兴旺,黎民无 忧;太平盛世,夜不闭户;工厂兴旺,田园 丰收;森林茂密,科技飞速。人口卅万,贤 才辈出。潦河玉带,锦绣神州。 若夫奉新乡镇。西塔丽景,革命胜 地;百丈禅寺,千年香火,盛世重修,再造 辉煌;红军纪念塔,仙源灵境乡。若夫甘 坊,群峰竞秀;山环水绕,美不胜收;神清 气爽,亮丽风光。人才辈出, 宝塔端庄。若夫柳溪,竹王 之乡,红色圣地,古迹兵场。 红军店下桥,古迹根据地。 赤卫队伍,反蒋抗日点燃革 命圣火,英雄儿女,浴血青春 赢得红色政权。若夫仰山, 古迹非凡;蓝氏牌坊,历尽沧 桑;碧水天和,水电之乡;繁 星万点,照亮家园。若夫上 富,经济走廊,西坪书院,客 家文昌;昚虚故里,诗词华 章;旺地阀阅,进士之乡。若 夫澡溪,地连修靖,大宋初 年,发现温泉;历经修葺,已 成汤池。再造仙村,翻天覆 地。万寿神宫,戏台文化誉 山乡,吴汉圣殿,关公为国美 名扬。若夫石溪,国珍故 里。桃源万丈寺,千载三板 桥,第一大土屋,骑路孝子 坊;九百旅途,繁荣山区。若 夫干洲,革命胜地;老红军浴 血奋斗,千秋美名;纪念塔教 育来人,万古流芳。若夫宋 埠,应星故乡,新兴宋祠,拓 展文昌。若夫赤岸,工农榜样;耿氏陵园, 美名远扬。猕猴桃,蜚声中外;浮云酒,世 界名扬。 若夫奉新人文。贤才代代蔚起,风物 悠久源深;越王故地,华林书院;济美牌 坊,应星公园;张勋古墓,状元进士;举子 名流,古迹甚多;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流 芳百世,李邑吏建潦河古塔永固千秋。明 清走出天官群,更有一批女文翰。蔡国 珍、胡仲尧、甘汝来、许振伟,乃古代朝廷 重臣;宋鸣琼、闵肃英、汪芦英、王甘妹,是 今古题诗才女。帅氏一门九俊杰,胡氏三 代四尚书。历史文俊堪荣耀,今朝奉新更 辉煌。诗词文化,蓬勃发展;民间文化,方 兴未艾;族谱文化,纪念先祖,敦宗睦族, 发扬光大,诸姓团结,社会和谐。 若夫奉新景观。城乡比翼齐飞,山 河美不胜收。古桥通往南北,丰碑树立 西东。红军革命、赤队举枪,舍生忘死, 浴血奋战。牌坊耸立城乡,宣扬寿德典 范。祠屋鳞次栉比,新居高耸云天。越 王山、华林山、晏嶂山、百丈山,山山耸 翠;陶仙岭、五梅岭、九云岭、 仰山岭,岭岭得仙。西塔源、 九仙源、白水源,源源清澈, 石溪水、澡下水、仰山水,水 水传情。愚公湖集体化时代 产物,前人丰功伟绩;萝卜潭 大自然鬼斧神工,今朝旅游 胜地。座座电站,点燃人间 天堂圣火;条条公路,通往乡 村百姓家门。五梅诗社,研 诗词艺术,古祠家训,宣望族 德伦。 若夫奉新竹海。青山为 屏,千里一碧;翠竹林立,高 风亮节;随风摇曳,婀娜多 姿。竹地板,蜚声中外;毛竹 王,全国之最;土纸用品,传 统工艺;竹筷桌椅,远销外 地;箩篮籬篓,农家用具;生 产生活,不离修竹。竹子文 化,篆刻工艺;食品文化,清 香美味。“宁可食无肉,不可 居无竹”,此乃苏东坡名句; 手摸西塔篁,留下“君手竹”, 这是唐宪宗美传。 若夫奉新县城。玉街琼 宇,鳞次栉比。富民街,步行街,条条人声 鼎沸,沿河路,狮山路,路路燕舞莺歌;华 林寺,应星馆,座座雄伟端庄。四桥飞架 南北,两塔镇守西东。水上乐园,靓我奉 新;教育公园,壮我奉新。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如火如荼;城乡发展一体化道路, 越走越宽。奉新人民,正在为经济腾飞, 城乡建设,科学发展,上下一心。奉新人 民,正在为后代造福,农村发展,兴和谐 县,造福千秋。 广如果山神略施魔法 枝叶都是昂扬的勇士 万水千山地纵情驰骋 驱散雾霾浮尘的凯旋 让所有的肺叶自然舒张 日月流连氧吧,聊表谢忱 层层梯田 不就是山魔的斗酒百篇 茵茵绿毯 不就是树妖的铠甲战袍 从旭日升腾到彩霞缤纷 苍穹把秘密绣在九岭之上 茫茫林海云雾幻化 千仞绝壁镌刻爱情神话 揽云入襟,挽风洗尘 野果山花笑语盈盈 在九岭,支一顶帐篷数星星 月光从不惧怕冰晶树挂 在九岭, 支一顶帐篷数星星 丁群 婆婆已九十多岁,身体一天不如一 天。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医生对我们 说,很多器官已经衰竭,回家静养吧。 婆婆和她小儿子一起生活。大儿子 不在身边,老三开车跑长途,老二就是我 的丈夫,患有糖尿病。丈夫多次要把婆婆 接到我家生活,婆婆不同意,说不给我们 添麻烦。 婆婆一向身体好,自今年春节公公患 病去世,她失去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 感到孤独,食欲差,身体也就变得越来越 差。 那天我吃了晚饭,去小叔子家看望婆 婆。婆婆躺在床上,闭着眼,不说话。她 的手像枯柴,脸色腊黄,我给她的手做按 摩,然后又在她肩上、背上按摩,轻声问 她:“你知道我是谁吗?”“知道,你是老二 家的。”她十分艰难地用手指着床头一包 饼干对我说: “这包饼干你带回家去,别人 送我的,但我吃不下。” 小姑子站在边上说:“刚才你没来的 时候,她昏迷着,也不说话。”我坐在婆婆 床前,一边为她按摩擦背,一边小声和她 说话。 我嫁到婆家时,婆婆身体非常健康, 做事非常利索。我第一次盛饭端到婆婆 面前,有点不好意思地叫她:“妈,吃饭。” 她接过饭,很温柔地看着我,高兴得流下 了眼泪。 我坐月子,婆婆精心护理我。有一 次,婆婆被别人叫去办事了,孩子尿湿了, 我为他换下脏衣服和尿片,放到盆里,准 备清洗。这时婆婆进来了,对我嚷嚷: “坐 月子千万不能下冷水,月子没坐好,会落 下病根。” 婆婆端着这盆衣服、尿布到井边清 洗。我生了两个孩子,每次都是婆婆护理 我一直到满一百天,才允许我下水洗衣 物。婆婆为我炖鸡汤、排骨汤,把我照顾 得很好。 那年我下岗,对前途感到很惘然。 婆婆得知后,来到我家,对我说:“有妈支 持你,下岗不怕,这是我积下的五千元, 你拿着,开个小店。”“妈,我怎能要您的 钱呢?”“傻孩子,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 的困难 就是妈的困难,不怕,我们一起 克服。”后来,我开了一个餐饮店,缺人 手,婆婆知道后,二话不说,就跑到我店 里帮忙。 有一次,有几个小混混吃饭后不付现 金,要赊账,我不同意,说: “我们店缺少资 金周转,店门口写着不赊账的告示。” 那几个小混混鼻子里哼一声,理都不 理,抬脚就走,我跨到他们面前,要他们付 钱。其中一个小混混挥起拳头向我打来, 婆婆突然冲到我面前挡住我,那小混混的 拳头落在婆婆鼻子上,婆婆当即满鼻子 血。有人见状,报了警。小混混这才付了 钱,慌忙逃离。我扶着婆婆在医院上了 药。关键时刻,婆婆为我挺身而出,她早 已把我当成亲闺女了。 我儿子去年考上大学,她高兴地拿出 两千元塞到我儿子手里,对他说: “好好念 书,做个有出息的人。” 婆婆吃了一辈子苦,抚养大了四个 儿子,两个女儿,还照顾四个儿子的子女 到上幼儿园,从不抱怨谁。婆婆在我心 中似亲娘。看着婆婆躺在病床上,人瘦 得皮包骨头,我心里很难受,不知她能不 能熬过今年? 很晚了,我起身回家,婆婆流露出对 我不舍的目光,向我指着床头柜上那包饼 干,用手示意我拿回去。我摆摆手。她就 生气,指着饼干。小姑子说:“你带回去, 她就高兴。别惹她生气。”我只好拿着那 包饼干,她这才露出一丝笑意。 现在,只要有空,我就会去看望婆婆, 为她擦擦背,揉揉肩,说说话,有儿孙们在 身边陪着,她总是流露出满意的眼神。 我的婆婆 刘庆明 状元洲 名家笔记

Transcript of 3 梦回吹角连营(一) -...

Page 1: 3 梦回吹角连营(一) - epaper.newsyc.comepaper.newsyc.com/ycrb/page/1/2017-07/24/03/2017072403_pdf.pdf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 罗玉蓉 电话 0795-7091077

责任编辑 罗玉蓉 电话 0795-7091077 E-mail:[email protected]年7月24日 星期一

文艺副刊 第

绿叶红花媚晓烟 摄影:程楚翘

33 版

以 1949 年新中国诞生作为发端,军旅诗歌卷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清晰的时间节点。而且,这样的限定,既让在国家意识形态浸润下长达 60 多年的军旅诗创作有了独特存在的理由,也为本书对作者和作品的筛选,设定了基本范围,指出了明确方向。明白地说,这本优秀军旅诗选,选的是讴歌中国人民解放军所走过的 90 年战斗历程的作品,主要收集建国后军旅诗人的军旅诗精品,兼收地方诗人创作的反映军旅生活的佳作。有了这些前提,公刘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五月一日的夜晚》,便从时间、格调和精神向度上框定了军旅诗在我们这个国度和我们共同经历的时代的共同走向:“天安门前,焰火像一千只孔雀开屏,∕空中是朵朵云烟,地上是人海灯山,∕数不尽的衣衫发辫,∕被歌声吹得团团旋转……∕整个世界站在阳台上观看,∕中国在笑!中国在舞!中国在狂欢!∕羡慕吧,生活多么好,多么令人爱恋,∕为了享受这一夜,我们战斗了一生!”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 20 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可以看到,新中国的军旅诗,最初是以风格鲜明的“战歌”和“颂歌”两种基本样式登上历史舞台的。这两个诗群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就像两个璀璨的星座照亮新中国诗歌的星空。因为新中国的建立,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历史功勋昭告天下,受到全国人民由衷的热爱和景仰;

革命胜利后,我军迅速转入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和驻守祖国边疆及领海、领空,同样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这种特殊的政治地位和荣耀,反映到军旅诗的创作中,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以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创作风格。有人形象地归纳出四个短语:“英雄旋律、青铜品格、烈火情怀、热血文字”。这也是 20 世纪五十年代军旅诗被归纳为“战歌”和“颂歌”两种基本类型的历史背景和渊源。

所谓战歌,是来自抗美援朝战场的一群青年军旅诗人带着炮弹的呼啸和燃烧的空气的战斗呐喊。他们带着枪管和炮膛的余温,从战场昂首走上诗坛,未央、张永枚、柯原、胡昭、叶知秋是他们中杰出的代表。昌耀比他们成名晚一些,但几十年后,在中国诗坛,却比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走得更远,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所谓“颂歌”,基本发自遥远的风光旖旎的西南边疆,它们的歌手,是一批见识过抗日战争和亲身参加了解放战争的青年军旅诗人,以当时身处昆明军区的公刘、白桦和周良沛最为突出。进军并驻防西南边陲,带着纯真的欣喜与青

春的朝气加入这支队伍的公刘,就被亚热带雨林和边疆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迷住了。当他以诗歌发出来自心底的声音,赞美兄弟民族的翻身解放,抒写大西南这片土地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和精神风貌,便化作一股清新的激流,从他的笔端奔腾而出。1955 年,《人民文学》以罕见的篇幅,连续发表了他的三个组诗

《佧佤山组诗》、《西双版纳组诗》和《西盟的早晨》,全国诗人和热爱诗歌的朋友,立即对他笔下迷人的西南景象和独特的风格发出由衷的赞叹。艾青称赞他的诗就像他诗里描述的风光一样,是“带着深谷底层的寒气,带着难以捉摸的旭日的光彩”,而迎面扑来的“一朵奇异的云”。白桦是中国当代作家中为数不多的能进行多种体裁创作的作家,他与公刘一样,也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西南边疆吹着欢快的竹笛,登上军旅乃至中国诗坛的。五十年代,他在西南边疆服役时期,连续出版了《金沙江的怀念》和《热芭人的歌》两本短诗集,《鹰群》和《孔雀》两部长诗,显示出作者旺盛的创作激情和不可遏制的诗歌才华。散落在其他边疆地区及各军种兵种的高平、饶介巴桑、安谧、

顾工、杨星火、蓝曼、胡征、纪鹏、韩笑等等,也纷纷以各具生活特色的作品,汇入胜利的创作大潮。在北京大学受到过东西方诗歌熏陶,在解放战争中以随军记者身份跟随部队南征北战的李瑛,因解放后迅速来到军旅文化的核

心总政文化部和后来的解放军文艺社工作,这使他的诗歌创作有了比同代军旅诗人更深的文化底蕴,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大的兼容性。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像李瑛那样受到高等教育,文化准备比较充分的军旅诗人,实属凤毛麟角。因为大部分军旅诗人,来自热血青年以身报国的庞大群体,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准备存在明显不足。所以,他们的创作虽然充满战地和边疆的生活气息,但作品的质地和艺术含量,却明显低于来自延安、此时已成为国家文化部门的领导和主编的那批曾在军队的诗人,比如贺敬之、艾青、田间、郭小川、李季、张志民、邹狄帆、闻捷等等。必须承认,他们解放后的诗歌创作,以及在建国前写作但在解放初期集中出版的那些反映战争生活的作品,风靡一时,成了当年诗坛的扛鼎之作,其中郭小川的《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

《将军三部曲》,贺敬之的《回延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田间的《戎冠秀》《赶车传》,闻捷的《复仇的火焰》等等,把这批诗人以自身经历而创作的军旅诗,抬到了一个众人仰望的高度。

梦回吹角连营(一)——序《新中国军事文学优秀作品集•诗歌卷》

朱向前

大凡有点历史沉淀的城市,总留有先贤的痕印。位于宜春城西的昌黎大道,以中唐时曾宦居袁州的文化巨擘韩愈之郡望命名。它算是这位勇除民瘼、享誉袁州的韩刺史留给宜春的又一处人文地理符号。韩愈在谪居多年的人生旅途中磕磕碰碰,而江南这方灵秀之地却给了他莫大的慰藉。“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他豪口一吐,宜春就成了赣鄱一块声誉远播的名胜地。

昌黎大道于2011年正式开通。这条横穿秀江上游的大道其实是由宜春昔日的城郊村——林桥村一弯小径升级改造而成。由羊肠小道拓展为通衢大道,昌黎大道在宜春这座古城的城市扩张战略中实现了华丽转身。当年韩愈在一纸敕命中沿着化成岩下的秀江之滨深情揖别袁州,北返帝都长安。千余年后,宜春百姓在他离别之地拓开一片街区,并冠名纪念他。地方与名贤、城市与历史之间演绎着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昌黎大道呈南北走向,全长近两千米,北至 320 国道,南连学府路,堪称城西的一条交通大动脉。其路基由高到低,北段顺坡而下,犹如一条滑道,长度若为全路段的四分之一;中段至南端路面豁亮宽敞,平坦如砥。

因街巷道路历来偏于局促狭小,宜春似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裹脚老太,虽浑身透着江南女人的灵巧,但终难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昌黎大道的修建犹如城市延展的神来之笔。裹脚老太,倘若迈开秀腿,那神情就温婉多了,步调也更从容了。

昌黎大道,城市道路升级战略的大手笔,让宜春这座赣西古城不断迸射出活力。从繁花似锦、草木葳蕤的

国道,眺望楼宇纵横、山光水色相融的宜春城西,一条昌黎大道,如飞虹,似白练,在城市一隅流光溢彩。日月星华,与大道交相辉映;昼夜穿行的车流、人流,在长长的昌黎大道上勾勒出城市的繁华景象。

从昌黎大道北坡而下,至沿江路便演变为桥体结构。此桥名“昌黎大桥”,原称“锦绣大桥”,桥长 247 米,是昌黎大道上唯一的水上建筑,也是

主城区横跨秀江的桥梁之一。

江桥行人频驻足,风光徐徐入眼来。昌黎桥,一桥飞架,雄跨江岸。其桥体宏伟,桥面宽广,视域辽远,当为昌黎大道上最美的风景摄入地。立于桥上,可近观青灰色花岗岩栏杆上镌刻的“宜春八景”缩微图,俯瞰桥下滔滔秀水、桥边萋萋小洲。一川秀水长吟而东,一片小洲草木滋荣,可谓赏心悦目。如逢阴雨天,远眺前方的化成岩及禅寺,则景致尤美——烟雨迷蒙,寺隐岩中,楼阁飞翘,若隐若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晚唐杜牧的诗句不由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

过了昌黎大桥,昌黎大道便中规中矩起来,路面平直无碍,一览无余,道路两旁种了香樟、紫槐、桂树、女贞等各式名贵苗木,以及芬芳吐慧的花草。处处花木扶

疏,绿影成丛,燕雀飞舞,路旁更有一弯水草丰茂的小溪——它往北汇入秀江,夕阳下,鱼虾戏水,水面泛出一团团银色的波光。因了花红叶绿,满眼苍翠,在昌黎大道徜徉,不似在城中,犹如置身于花圃林苑,翕鼻深吸一口,城市的味道沁人心脾。宜春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美誉,这样的苗木花草簇拥着宜春的大街小巷,绚丽灿烂了宜春的四季。

昌黎大道散记

彭卫平

山水为墨,万物皆是文章。与三五好友结伴,从城市中一路向乡村,抖落一身尘埃,去采撷一把最清新的诗情。

小村莲花庵,是岁月交来的钥匙,与一江水同隐于时光背后,沉寂如秘境。乘舟上岸,慢慢地走,天上的云也不慌不忙地漫步在山间,并不相扰。只有微雨,缓缓地拉长足音,滴落在屋檐,温柔唤醒这个现世安稳的早上。

世代居于此地的农人,乡音未改,自那古朴的门后灵巧地转身而出,却是一张新鲜的脸。这地方,其实最似往日姑娘家悄悄绣在衣襟上的一株海棠,被时间的风雨冲刷了千百遍,虽泛着些光阴的痕迹,却依稀可见旧日的颜色和密得像心事一样的针脚。

村落共水而生,纵横的河流是大地清澈的眼睛,与这烟火人间点缀,最有灵气,最是相得益彰。沿河徐行,河岸边是一排排颔首的树,介于新绿与浓绿中的渐变,大方地倒映在河中心。顽童心起,在岸边嬉闹,拾起一两颗石子投掷,凝固的平静顷刻被搅碎,荡起一圈一圈的水波,糅着浮光片影,晕染开一种悠悠往事的迷蒙颜色。

立了半晌,方觉眼前风烟俱净,原是天空收了雨水,逼出了躲藏的阳光。这光也十分好,明朗却不张扬,一如皓腕上惊鸿一瞥的温润玉镯,在这年深日久的寻常日子滋养下,不再立刻意显山露水,于人前占个风头,只温柔地笼着这个小村,熨帖着每一种情绪,把周遭的风物打磨得莹润分明。

水天缱绻,时光荏苒,此刻只需你我驻足,便可入境入画,想一回世殊时异,梦一次桃花源里。

莲花庵,让我恍然看见自己早就远去的故乡。作为自己生命起源的地方,太久不见,它在记忆中竟然已经薄如一张承载不了点墨的纸,写不了月亮和思念。

诚实来看,或许没有人愿意成为出生时那块土地上的一粒尘埃,活成祖辈的模样,所以才会选择离开,像飞鸟投林一般向南向北,在或远或近的城市筑巢。也只有当离开以后,故

乡才有了意义,因为那代表人生中一切不可重来的开头。那寻常的看腻了的山和水,炊烟与小屋,曾经收藏过自己最单纯的乐与忧,野蛮生长的童年,天马行空的想象,与父母手足的撒娇。不可复得,方才珍贵。

当离开家乡,向外求学谋生时,已经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以不回故乡为目的,以离得越远为动力,以终于扎根在他乡为成就。做到了这些,以后才有理由怀念故乡,这种思念,是精神上的衣锦还乡。或者,是失落失意于他乡的时刻里,想到故乡,这种思念,是冰冷的慰藉,给心灵喂的草药。

我可以怀念一万次故乡的模样,但不需要真正留在故乡看每一晚的月亮。

故乡最热闹的时刻,是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团圆的符号,以这个节日为号令,散落在天南地北的人们回到家乡,从十八岁到八十岁,都是孩子。乡土乡音乡情,卸下一身沉重,在故乡寻找曾经一起长大的伙伴,拜访见证过自己成长的长辈,回忆一些零散的旧时趣事。叹息这些年,从十岁离开故乡,也许真的要八十岁才能归来。

不到长出几根白发,添上几道皱纹的年纪,怎么能咂摸出故乡的滋味?你与我相识于看到世界的第一眼,一个一团模糊的人,以故乡的河流做了血脉,树木做了骨骼,星辰做了品格,从此我怎样都有你的印记。但人生旅途崎岖修远,从故乡这个起点站出发后,之

后不断在做的是把骨头缝里的泥土都抠出来,然后一点点挤进城市的钢筋水泥里,终至密不可分。

故乡,就是你我学会告别的开始。它目送我们远去,又随时等待我们回归。它一直默默守在原地,守着读一句诗的时间,守着一朵花开的惊艳,也守住过一辈子的岁月。

且想且行,不远不近地看着这个地方,心中的感动忍不住慢慢地溢出来。渺渺如我,没有气势撼人的手笔和可供挥霍的时间,只能借由些微笔墨,调三分情绪,去写下一些有温度的文字,这许是我能给莲花庵,给故乡的所有爱意了。

故乡在苏醒

赣西北部,古邑奉新;越王兵域,应星

故土;星分异轸,地接衡庐。宛若仙境,长

原膴膴。东接安义新建,西连修宜铜鼓;

南临高安华林,北及靖安永修。纵横一百

余里,实乃山清水秀。百业兴旺,黎民无

忧;太平盛世,夜不闭户;工厂兴旺,田园

丰收;森林茂密,科技飞速。人口卅万,贤

才辈出。潦河玉带,锦绣神州。

若夫奉新乡镇。西塔丽景,革命胜

地;百丈禅寺,千年香火,盛世重修,再造

辉煌;红军纪念塔,仙源灵境乡。若夫甘

坊,群峰竞秀;山环水绕,美不胜收;神清

气爽,亮丽风光。人才辈出,

宝塔端庄。若夫柳溪,竹王

之乡,红色圣地,古迹兵场。

红军店下桥,古迹根据地。

赤卫队伍,反蒋抗日点燃革

命圣火,英雄儿女,浴血青春

赢得红色政权。若夫仰山,

古迹非凡;蓝氏牌坊,历尽沧

桑;碧水天和,水电之乡;繁

星万点,照亮家园。若夫上

富,经济走廊,西坪书院,客

家文昌;昚虚故里,诗词华

章;旺地阀阅,进士之乡。若

夫澡溪,地连修靖,大宋初

年,发现温泉;历经修葺,已

成汤池。再造仙村,翻天覆

地。万寿神宫,戏台文化誉

山乡,吴汉圣殿,关公为国美

名扬。若夫石溪,国珍故

里。桃源万丈寺,千载三板

桥,第一大土屋,骑路孝子

坊;九百旅途,繁荣山区。若

夫干洲,革命胜地;老红军浴

血奋斗,千秋美名;纪念塔教

育来人,万古流芳。若夫宋

埠,应星故乡,新兴宋祠,拓

展文昌。若夫赤岸,工农榜样;耿氏陵园,

美名远扬。猕猴桃,蜚声中外;浮云酒,世

界名扬。

若夫奉新人文。贤才代代蔚起,风物

悠久源深;越王故地,华林书院;济美牌

坊,应星公园;张勋古墓,状元进士;举子

名流,古迹甚多;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流

芳百世,李邑吏建潦河古塔永固千秋。明

清走出天官群,更有一批女文翰。蔡国

珍、胡仲尧、甘汝来、许振伟,乃古代朝廷

重臣;宋鸣琼、闵肃英、汪芦英、王甘妹,是

今古题诗才女。帅氏一门九俊杰,胡氏三

代四尚书。历史文俊堪荣耀,今朝奉新更

辉煌。诗词文化,蓬勃发展;民间文化,方

兴未艾;族谱文化,纪念先祖,敦宗睦族,

发扬光大,诸姓团结,社会和谐。

若夫奉新景观。城乡比翼齐飞,山

河美不胜收。古桥通往南北,丰碑树立

西东。红军革命、赤队举枪,舍生忘死,

浴血奋战。牌坊耸立城乡,宣扬寿德典

范。祠屋鳞次栉比,新居高耸云天。越

王山、华林山、晏嶂山、百丈山,山山耸

翠;陶仙岭、五梅岭、九云岭、

仰山岭,岭岭得仙。西塔源、

九仙源、白水源,源源清澈,

石溪水、澡下水、仰山水,水

水传情。愚公湖集体化时代

产物,前人丰功伟绩;萝卜潭

大自然鬼斧神工,今朝旅游

胜地。座座电站,点燃人间

天堂圣火;条条公路,通往乡

村百姓家门。五梅诗社,研

诗词艺术,古祠家训,宣望族

德伦。

若夫奉新竹海。青山为

屏,千里一碧;翠竹林立,高

风亮节;随风摇曳,婀娜多

姿。竹地板,蜚声中外;毛竹

王,全国之最;土纸用品,传

统工艺;竹筷桌椅,远销外

地;箩篮籬篓,农家用具;生

产生活,不离修竹。竹子文

化,篆刻工艺;食品文化,清

香美味。“宁可食无肉,不可

居无竹”,此乃苏东坡名句;

手摸西塔篁,留下“君手竹”,

这是唐宪宗美传。

若夫奉新县城。玉街琼

宇,鳞次栉比。富民街,步行街,条条人声

鼎沸,沿河路,狮山路,路路燕舞莺歌;华

林寺,应星馆,座座雄伟端庄。四桥飞架

南北,两塔镇守西东。水上乐园,靓我奉

新;教育公园,壮我奉新。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如火如荼;城乡发展一体化道路,

越走越宽。奉新人民,正在为经济腾飞,

城乡建设,科学发展,上下一心。奉新人

民,正在为后代造福,农村发展,兴和谐

县,造福千秋。

曾广福

如果山神略施魔法枝叶都是昂扬的勇士万水千山地纵情驰骋驱散雾霾浮尘的凯旋让所有的肺叶自然舒张日月流连氧吧,聊表谢忱

层层梯田不就是山魔的斗酒百篇茵茵绿毯

不就是树妖的铠甲战袍从旭日升腾到彩霞缤纷苍穹把秘密绣在九岭之上

茫茫林海云雾幻化千仞绝壁镌刻爱情神话揽云入襟,挽风洗尘野果山花笑语盈盈在九岭,支一顶帐篷数星星月光从不惧怕冰晶树挂

在九岭,支一顶帐篷数星星

丁群

婆婆已九十多岁,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医生对我们说,很多器官已经衰竭,回家静养吧。

婆婆和她小儿子一起生活。大儿子不在身边,老三开车跑长途,老二就是我的丈夫,患有糖尿病。丈夫多次要把婆婆接到我家生活,婆婆不同意,说不给我们添麻烦。

婆婆一向身体好,自今年春节公公患病去世,她失去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感到孤独,食欲差,身体也就变得越来越差。

那天我吃了晚饭,去小叔子家看望婆婆。婆婆躺在床上,闭着眼,不说话。她的手像枯柴,脸色腊黄,我给她的手做按摩,然后又在她肩上、背上按摩,轻声问她:“你知道我是谁吗?”“知道,你是老二家的。”她十分艰难地用手指着床头一包

饼干对我说:“这包饼干你带回家去,别人送我的,但我吃不下。”

小姑子站在边上说:“刚才你没来的时候,她昏迷着,也不说话。”我坐在婆婆床前,一边为她按摩擦背,一边小声和她说话。

我嫁到婆家时,婆婆身体非常健康,做事非常利索。我第一次盛饭端到婆婆面前,有点不好意思地叫她:“妈,吃饭。”她接过饭,很温柔地看着我,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我坐月子,婆婆精心护理我。有一次,婆婆被别人叫去办事了,孩子尿湿了,我为他换下脏衣服和尿片,放到盆里,准备清洗。这时婆婆进来了,对我嚷嚷:“坐月子千万不能下冷水,月子没坐好,会落下病根。”

婆婆端着这盆衣服、尿布到井边清洗。我生了两个孩子,每次都是婆婆护理我一直到满一百天,才允许我下水洗衣物。婆婆为我炖鸡汤、排骨汤,把我照顾得很好。

那年我下岗,对前途感到很惘然。婆婆得知后,来到我家,对我说:“有妈支持你,下岗不怕,这是我积下的五千元,你拿着,开个小店。”“妈,我怎能要您的钱呢?”“傻孩子,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的困难 就是妈的困难,不怕,我们一起克服。”后来,我开了一个餐饮店,缺人手,婆婆知道后,二话不说,就跑到我店里帮忙。

有一次,有几个小混混吃饭后不付现金,要赊账,我不同意,说:“我们店缺少资金周转,店门口写着不赊账的告示。”

那几个小混混鼻子里哼一声,理都不理,抬脚就走,我跨到他们面前,要他们付钱。其中一个小混混挥起拳头向我打来,婆婆突然冲到我面前挡住我,那小混混的拳头落在婆婆鼻子上,婆婆当即满鼻子血。有人见状,报了警。小混混这才付了钱,慌忙逃离。我扶着婆婆在医院上了药。关键时刻,婆婆为我挺身而出,她早已把我当成亲闺女了。

我儿子去年考上大学,她高兴地拿出两千元塞到我儿子手里,对他说:“好好念书,做个有出息的人。”

婆婆吃了一辈子苦,抚养大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还照顾四个儿子的子女到上幼儿园,从不抱怨谁。婆婆在我心中似亲娘。看着婆婆躺在病床上,人瘦得皮包骨头,我心里很难受,不知她能不能熬过今年?

很晚了,我起身回家,婆婆流露出对我不舍的目光,向我指着床头柜上那包饼干,用手示意我拿回去。我摆摆手。她就生气,指着饼干。小姑子说:“你带回去,她就高兴。别惹她生气。”我只好拿着那包饼干,她这才露出一丝笑意。

现在,只要有空,我就会去看望婆婆,为她擦擦背,揉揉肩,说说话,有儿孙们在身边陪着,她总是流露出满意的眼神。

我的婆婆刘庆明

状元洲

名家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