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责编 马京川 图编 陆晓霞 美编 黄明强 责...

1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责编 马京川 图编 陆晓霞 美编 黄明强 责校 李勇强 黄明强 慢新闻 06 深阅读下载慢新闻 APP 晚报抗癌互助会邀你参加 让生活 下来 ·人物 昨天晚上,著名武侠小说泰斗金庸 去世的消息传来,让众多看着“飞雪连天 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长大的中国武 侠迷们扼腕痛惜。曾在 10 年前与金庸面 对面交流过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荣誉 委员、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主席、国家一 级作家、重庆晚报文化顾问黄济人,昨晚 接受了重庆晚报独家采访,回忆了当年 和金庸先生的交流过程,在惋惜金庸先 生离世的同时,也对金庸做出了“满脸写 着慈祥,一语道出心思”的评价。 “没想到金庸这样的大师会请 我们吃饭” 1944年春,金庸考上从南京搬迁到 重庆的“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在重庆 南泉镇的小泉读书。为了取消一些不合 情理的校规,他屡屡顶撞师长、挑战上 司,终为校方所不容,在 1945 被校方以 “违反纪律”强行辞退。 辞退后,金庸求助表哥,这位表哥当 时在重庆“中央图书馆”做馆长。就这 样,金庸做了差不多一年图书管理员,在 这座当时中国最大的图书馆看了很多 书,为日后成为一代名家打下了基础。 令黄济人遗憾的是,金庸离开大陆 之后,就未重返过重庆,所以黄济人一直 无缘与金庸相见相识,不过这个遗憾在 2008 年得到了弥补。 黄济人回忆:“2008年11月,如果我 没记错的话,是香港作家协会成立25周 年。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率领中国 作家代表团访问香港,向香港作家协会 表示祝贺。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 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负责人在欢迎晚 宴上问我们,‘你们有没有什么要求?’ 时,不少作家都表示希望和84岁的金庸 老先生见一面。” 就在该负责人表示可以代为联系金 庸时,发生了一件很神奇的事。黄济人 回忆:“当时这位负责人刚说完可以联系 金庸,金团长的电话响了,居然是金庸打 来的。金炳华是金华人,金庸是海宁人, 他们是老乡,所以平时有联系。金庸当 时说‘今天就不打扰了,但是明天一定要 空出来!我做东请大家吃饭。’我真的没 想到金庸这样的大师会请我们吃饭。” “武侠不仅写侠气,更重要的 是要有正气” 2008 年 11 月 22 日,金庸携夫人林 乐怡在香港中环最好的夏宫宴请了中国 作家代表团。黄济人翻出他收藏的当晚 菜单,重庆晚报记者发现金庸很重视这 次邀请,当晚的宴请标准不低,包括红烧 大鲍翅、黄金凤尾虾等价格不菲的美 食。黄济人说:“当晚吃的鲍鱼是南非大 鲍鱼,结账的时候大概人均一万港币 了。” 在晚宴的过程中,金庸主动聊起了 对内地作家的看法。黄济人坦言,当时 金庸健谈的形象给他印象深刻: “当时我们 叫他金老师,他看起来很慈祥,说话都是笑 咪咪的。他说外界说他是泰斗、武侠之父完 全是扯淡,他当时是为了生活,所以选择了 写连载,写的文字都是不得已为之。” 黄济人还透露,金庸当时鼓励内地 作家说,中国内地有年轻作家在文学艺 术成就上已经超过他了,他说自己非常 喜欢到浙江大学当客座教授,每次他来 了都想多待几天,多了解年轻人的想法。 交流结束后,金庸和夫人林乐怡还 开心地在邀请函上签名留念,同时和参 会的人拍照。这次拍照也让黄济人 印象深刻:“本来我们是拍大合影, 结果大家都想和金庸单独合 影,他也欣然接受。第二天 我去拿合影的时候,拍照的 人笑了,他跟我说‘你的合 影有意义了!’我拿着一 看,才发现当时拍的时候 金庸的假牙掉了,就挂在 胸前,而他并不在意。” 黄济人对金庸在香港 的影响力也记忆犹新: “晚 饭结束时,金庸自己掏出 卡刷卡结账,饭店经理双 手把卡奉还,在金庸签字 后,经理说‘您的字比这 顿饭贵多了’。” 昨晚得知金庸去 世后,黄济人惋惜,他 说:“金庸真的是大 师,非常地谦虚。他 曾说,讨饭者用碗, 我们文人用笔,如 此而已。还表示武 侠不仅写侠气,更重 要的是要有正气。” 重庆晚报记 赵映骥 文/图 昨日,武侠小说泰斗金 庸逝世,享年94岁。获悉这 一消息后,研究金庸“侠文 化”已27年的西南大学文学 院教授、中国武侠文学学会 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韩 云波表示非常震惊,“我一直 以为他是可以活过一百岁的,这也是 我对金庸先生最真挚的祝愿。” 作为研究学者,韩云波多次在学 术研讨会以及陕西电视台主办的“金 庸华山论剑”等活动上见过金庸。“我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金庸先生是在 2000 年,当时我以学者身份参加在北京大 学举行的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韩云 波回忆,在这之前因为见过金庸先生 照片,所以本人与想象中差别不大,就 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标志性的 微笑,大家也可以从他每张照片中看 到。”韩云波说,在出席一些活动 时,金庸先生虽是一位年迈的老 人,但每一次都是从头到尾认认 真真参加活动, “你想想,这样一 位著名人物,依然恭恭敬敬坐在 座位上,特别令人钦佩。” 从 1991 年至今,韩云波都 在研究金庸作品。“我觉得古往今来, 很难出现可以超越他的武侠小说家。 他从 1955 年至 1972 年完成的 15 部作 品(初版),一共有 18 个年头,有一个完 整的思考。”韩云波认为,金庸先生思 考的结果,就是一切以民生为最高利 益的原则。 “我从金庸小说中读到的,永远都 是他超越个人的利益和情感,站在人 民立场上表现出来的东西。他努力去 发现真善美,是一个有民胞物与的大 情怀和大胸襟的人。”韩云波说。 重庆晚报记者 王乙竹 受访者供图 10 月 30 日晚,朋友圈突然 刷屏: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 仙逝。文友们纷纷悼念,有人 忆起最爱的金庸小说,有人转 发经典的歌曲《铁血丹心》,有 人怀念起我们这代人的武侠 情结。心情沉重,因为我也是 金庸迷。 我第一本金庸的书是半买半“骗”来 的。那是1985年,我上小学六年级。重 庆电视台播出翁美玲、黄日华主演的《射 雕英雄传》,万人空巷。虽然是市井小街, 只要一听到“依稀往梦似曾见”的歌声响 起,就响起全民大合唱。电视剧一周只播 出几集,电视机也是紧俏货,大人们平时 不给开,说是“费电”。靖哥哥和蓉妹妹下 一集会干啥呢,是我非常想知道的问题。 正好在书摊上看到了原著, 7元,上下册, 有A4纸那么大,非常诱人,我的零用钱不 够,怎么办?于是我以要给弟弟和表弟讲 述书中内容为代价,向他们各骗来 2 元, 书到了手,开始废寝忘食。 一时间仿似身处茫茫 江湖,虎啸风生,龙 吟云萃,一读不可 收拾。夜里背着 大人打着手电筒 读,读成了 200 度 近视也不怕。弟 弟和表弟很不 平,说上当了,我 哪有兴趣给小孩 子讲述呢,自己时 间都不够,好的情 节还反复读几遍, 可以把里面的诗 词谜语都背诵下 来。记得当时最惊 艳的文字是那段黄 蓉换下乞丐装与郭 靖初会,反复咀嚼,直叹世间怎 么有这么美丽的女孩子!世间 怎么有这么好看的书! 上了初中,正是花季。课外 书有两大流派:琼瑶和金庸。这 边女孩子捧言情愁肠百结月朦 胧鸟朦胧,那边男孩子读武侠拳 脚论剑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才 知道金大侠有多本好书,所谓“飞雪连天 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好奇地向男 生借,那男生竟惊喜得语无伦次,表情仿 佛“江湖寂寂,竟遇知己”,以无比庄重的 姿势捧一套《笑傲江湖》于我。于是,梦 里就有了白衣胜雪的翩翩令狐少侠,嫣 然笑语的任大小姐,满楼飘飞的红袖。 今夜,在惊悉金大侠仙去之后,我 又翻出了书架上的一本《神雕侠侣》,一 翻翻到书末,细细读: “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 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 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 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 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正是:‘秋风清,秋风明;落叶聚还 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 时此夜难为情。’” 这场景让我想到,也许金庸就是杨过 吧,在许多人心中,他早已是大侠,虽然他 功成身退,但这侠骨柔肠的英雄豪情,那 一代代人传承捧读的成人童话,就如杨过 一般,虽隐世,然神雕长啸,江湖留名。 他说过“沐春风,惹一身红尘,望秋 月,化半缕轻烟……红颜弹指老,刹那 芳华逝”(《天龙八部》),他还说过“你瞧 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 合,亦复如斯”(《神雕侠侣》)。泪里挑 灯读金庸,愿先生一路走好。 (赵瑜,女,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南岸区文联副主席。) 满脸写着慈祥 一语道出心思 重庆市作协荣誉主席黄济人与金庸共餐 “印象最深的,是他标志性的微笑” 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韩云波与金庸一起研讨 泪里挑灯读金庸 赵瑜 的世界 有华人就有武侠,有江湖就有梦想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 世界的 金庸 黄济人接受采访 金庸和夫人林乐怡及参会作家在晚 宴菜单上的签名

Transcript of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责编 马京川 图编 陆晓霞 美编 黄明强 责...

Page 1: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责编 马京川 图编 陆晓霞 美编 黄明强 责 …epaper.cqwb.com.cn/attachment/201810/31/47baafe4-9e8d-4b86-94da-f1b16b... · 去世的消息传来,让众多看着“飞雪连天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责编 马京川 图编 陆晓霞

美编 黄明强 责校 李勇强 黄明强慢新闻06 深阅读下载慢新闻APP 晚报抗癌互助会邀你参加

让生活 下来慢·人物

昨天晚上,著名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去世的消息传来,让众多看着“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长大的中国武侠迷们扼腕痛惜。曾在10年前与金庸面对面交流过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荣誉委员、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主席、国家一级作家、重庆晚报文化顾问黄济人,昨晚接受了重庆晚报独家采访,回忆了当年和金庸先生的交流过程,在惋惜金庸先生离世的同时,也对金庸做出了“满脸写着慈祥,一语道出心思”的评价。

“没想到金庸这样的大师会请我们吃饭”

1944年春,金庸考上从南京搬迁到重庆的“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在重庆南泉镇的小泉读书。为了取消一些不合情理的校规,他屡屡顶撞师长、挑战上司,终为校方所不容,在1945被校方以

“违反纪律”强行辞退。辞退后,金庸求助表哥,这位表哥当

时在重庆“中央图书馆”做馆长。就这样,金庸做了差不多一年图书管理员,在这座当时中国最大的图书馆看了很多书,为日后成为一代名家打下了基础。

令黄济人遗憾的是,金庸离开大陆之后,就未重返过重庆,所以黄济人一直无缘与金庸相见相识,不过这个遗憾在2008年得到了弥补。

黄济人回忆:“2008年11月,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香港作家协会成立25周年。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香港,向香港作家协会表示祝贺。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负责人在欢迎晚宴上问我们,‘你们有没有什么要求?’时,不少作家都表示希望和84岁的金庸老先生见一面。”

就在该负责人表示可以代为联系金庸时,发生了一件很神奇的事。黄济人回忆:“当时这位负责人刚说完可以联系金庸,金团长的电话响了,居然是金庸打来的。金炳华是金华人,金庸是海宁人,他们是老乡,所以平时有联系。金庸当时说‘今天就不打扰了,但是明天一定要空出来!我做东请大家吃饭。’我真的没想到金庸这样的大师会请我们吃饭。”

“武侠不仅写侠气,更重要的是要有正气”

2008年11月22日,金庸携夫人林乐怡在香港中环最好的夏宫宴请了中国作家代表团。黄济人翻出他收藏的当晚菜单,重庆晚报记者发现金庸很重视这次邀请,当晚的宴请标准不低,包括红烧大鲍翅、黄金凤尾虾等价格不菲的美食。黄济人说:“当晚吃的鲍鱼是南非大鲍鱼,结账的时候大概人均一万港币了。”

在晚宴的过程中,金庸主动聊起了对内地作家的看法。黄济人坦言,当时金庸健谈的形象给他印象深刻:“当时我们叫他金老师,他看起来很慈祥,说话都是笑咪咪的。他说外界说他是泰斗、武侠之父完全是扯淡,他当时是为了生活,所以选择了写连载,写的文字都是不得已为之。”

黄济人还透露,金庸当时鼓励内地作家说,中国内地有年轻作家在文学艺术成就上已经超过他了,他说自己非常喜欢到浙江大学当客座教授,每次他来了都想多待几天,多了解年轻人的想法。

交流结束后,金庸和夫人林乐怡还开心地在邀请函上签名留念,同时和参会的人拍照。这次拍照也让黄济人印象深刻:“本来我们是拍大合影,结果大家都想和金庸单独合影,他也欣然接受。第二天我去拿合影的时候,拍照的人笑了,他跟我说‘你的合影有意义了!’我拿着一看,才发现当时拍的时候金庸的假牙掉了,就挂在胸前,而他并不在意。”

黄济人对金庸在香港的影响力也记忆犹新:“晚饭结束时,金庸自己掏出卡刷卡结账,饭店经理双手把卡奉还,在金庸签字后,经理说‘您的字比这顿饭贵多了’。”

昨晚得知金庸去世后,黄济人惋惜,他说:“金庸真的是大师,非常地谦虚。他曾说,讨饭者用碗,我们文人用笔,如此而已。还表示武侠不仅写侠气,更重要的是要有正气。”

重庆晚报记者 赵映骥 文/图

昨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享年94岁。获悉这一消息后,研究金庸“侠文化”已27年的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韩云波表示非常震惊,“我一直以为他是可以活过一百岁的,这也是我对金庸先生最真挚的祝愿。”

作为研究学者,韩云波多次在学术研讨会以及陕西电视台主办的“金庸华山论剑”等活动上见过金庸。“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金庸先生是在2000年,当时我以学者身份参加在北京大学举行的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韩云波回忆,在这之前因为见过金庸先生照片,所以本人与想象中差别不大,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标志性的微笑,大家也可以从他每张照片中看

到。”韩云波说,在出席一些活动时,金庸先生虽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但每一次都是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参加活动,“你想想,这样一位著名人物,依然恭恭敬敬坐在座位上,特别令人钦佩。”

从1991年至今,韩云波都在研究金庸作品。“我觉得古往今来,很难出现可以超越他的武侠小说家。他从1955年至1972年完成的15部作品(初版),一共有18个年头,有一个完整的思考。”韩云波认为,金庸先生思考的结果,就是一切以民生为最高利益的原则。

“我从金庸小说中读到的,永远都是他超越个人的利益和情感,站在人民立场上表现出来的东西。他努力去发现真善美,是一个有民胞物与的大情怀和大胸襟的人。”韩云波说。重庆晚报记者 王乙竹 受访者供图

10月30日晚,朋友圈突然刷屏: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仙逝。文友们纷纷悼念,有人忆起最爱的金庸小说,有人转发经典的歌曲《铁血丹心》,有人怀念起我们这代人的武侠情结。心情沉重,因为我也是金庸迷。

我第一本金庸的书是半买半“骗”来的。那是1985年,我上小学六年级。重庆电视台播出翁美玲、黄日华主演的《射雕英雄传》,万人空巷。虽然是市井小街,只要一听到“依稀往梦似曾见”的歌声响起,就响起全民大合唱。电视剧一周只播出几集,电视机也是紧俏货,大人们平时不给开,说是“费电”。靖哥哥和蓉妹妹下一集会干啥呢,是我非常想知道的问题。正好在书摊上看到了原著,7元,上下册,有A4纸那么大,非常诱人,我的零用钱不够,怎么办?于是我以要给弟弟和表弟讲述书中内容为代价,向他们各骗来2元,

书到了手,开始废寝忘食。一时间仿似身处茫茫

江湖,虎啸风生,龙吟云萃,一读不可收拾。夜里背着大人打着手电筒读,读成了200度近视也不怕。弟弟 和 表 弟 很 不平,说上当了,我哪有兴趣给小孩

子讲述呢,自己时间都不够,好的情节还反复读几遍,可以把里面的诗词谜语都背诵下来。记得当时最惊艳的文字是那段黄蓉换下乞丐装与郭

靖初会,反复咀嚼,直叹世间怎么有这么美丽的女孩子!世间怎么有这么好看的书!

上了初中,正是花季。课外书有两大流派:琼瑶和金庸。这边女孩子捧言情愁肠百结月朦胧鸟朦胧,那边男孩子读武侠拳脚论剑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才

知道金大侠有多本好书,所谓“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好奇地向男生借,那男生竟惊喜得语无伦次,表情仿佛“江湖寂寂,竟遇知己”,以无比庄重的姿势捧一套《笑傲江湖》于我。于是,梦里就有了白衣胜雪的翩翩令狐少侠,嫣然笑语的任大小姐,满楼飘飞的红袖。

今夜,在惊悉金大侠仙去之后,我又翻出了书架上的一本《神雕侠侣》,一翻翻到书末,细细读:

“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正是:‘秋风清,秋风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这场景让我想到,也许金庸就是杨过吧,在许多人心中,他早已是大侠,虽然他功成身退,但这侠骨柔肠的英雄豪情,那一代代人传承捧读的成人童话,就如杨过一般,虽隐世,然神雕长啸,江湖留名。

他说过“沐春风,惹一身红尘,望秋月,化半缕轻烟……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逝”(《天龙八部》),他还说过“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神雕侠侣》)。泪里挑灯读金庸,愿先生一路走好。

(赵瑜,女,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岸区文联副主席。)

满脸写着慈祥 一语道出心思重庆市作协荣誉主席黄济人与金庸共餐

“印象最深的,是他标志性的微笑”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韩云波与金庸一起研讨

泪里挑灯读金庸 赵瑜

的世界

有华人就有武侠,有江湖就有梦想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世界的金庸

▲黄济人接受采访

▲金庸和夫人林乐怡及参会作家在晚宴菜单上的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