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6 年會ppt

23
解釋太陽花運動中的社運團結 战௮௮牏珂Օ牏磷疍祗牏碞睸㮖 2016/11/26 ᐒ䨝䋊ଙ䨝@䩚苉य़䋊

Transcript of 20161126 年會ppt

Page 1: 20161126 年會ppt

解釋太陽花運動中的社運團結

2016/11/26 @

Page 2: 20161126 年會ppt

解釋太陽花運動中的社運團結

一、研究背景與前言 二、研究方法與分析框架

(一)社會網絡分析 (二)深度訪談

三、抗爭風潮:2012年至太陽花的整體圖像 (一)鬆散連結時期(約從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二)規模擴張期(約從2013年1月至10月) (三)高度內聚期(約從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

四、以社運組織為軸線的佔領敘事 (一)社群在結盟過程所型塑的文化規範 (二)社群在太陽花佔領前的行動基礎 (三)小結

五、代結語:「團結」的意義

Page 3: 20161126 年會ppt

問題意識

「那時候學生們都會跟NGO說這是學運,所以你們應該撤開。」 —引自本研究受訪者A015

Page 4: 20161126 年會ppt

問題意識

「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 社運組織的工作者,早在太陽花運動爆發前半年多便已經組成聯盟投入反服貿運動之中,包括學生團體黑色島國青年陣線。

在長達24天的占領行動中,來自不同領域的社運組織肩負了運動現場內外的各種工作,包括議場外秩序的維持與活動的安排,資源的募集與分配,以及參與重要決策的討論。(宴山農、羅慧雯、梁秋紅、江昺崙 2015)

「那時候學生們都會跟NGO說這是學運,所以你們應該撤開。」 —引自本研究受訪者A015

Page 5: 20161126 年會ppt

問題意識

在太陽花佔領行動爆發以前,社運組織在什麼時間點、基於什麼理由產生政治行動的

交集、重疊,並進行跨議題結盟?

社運組織如何在這樣的互動中形塑出社運組織的「社群價值與規範」,其在太陽花佔

領行動中所展現的團結內涵又是什麼?

本文的問題意識不在反駁太陽花佔領行動是否為「學運」,而在凸顯「學運」之外更

大的抗爭圖像中社運組織的結盟與團結所協助促成的社會抵抗的歷史圖像。

「那時候學生們都會跟NGO說這是學運,所以你們應該撤開。」 —引自本研究受訪者A015

Page 6: 20161126 年會ppt

研究方法與分析框架

Page 7: 20161126 年會ppt

研究方法與分析框架

三、抗爭風潮:2012年至太陽花的整體圖像

四、以社運組織為軸線的佔領敘事

Page 8: 20161126 年會ppt

研究方法:社會網絡分析

── bipartite networks

2012 1 2014 3

47

47Facebook

Page 9: 20161126 年會ppt

研究方法:深度訪談

2016 5 8

Page 10: 20161126 年會ppt

三、抗爭風潮:2012年至太陽花的整體圖像

Page 11: 20161126 年會ppt

三、抗爭風潮:2012年至太陽花的整體圖像

Page 12: 20161126 年會ppt

三、抗爭風潮:2012年至太陽花的整體圖像

將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的資料,以六個月為期切分為22個時間段

第一時間段:2012/1~2012/6

第二時間段:2012/2~2012/7

第三時間段:2012/3~2012/8

……(以此類推)

第二十二時間段:2013/10~2014/3

Page 13: 20161126 年會ppt

三、抗爭風潮:2012年至太陽花的整體圖像

Page 14: 20161126 年會ppt

三、抗爭風潮:2012年至太陽花的整體圖像

2012 年初至 2012 年末的「鬆散連結時期」

網絡普遍是以抗爭事件為核心的社運組織叢聚,加以少數的組織跨議題參與形成通路

2013 年初至 2013 年 10 月的「規模擴張期」

伴隨著整體網絡規模的擴大外,凝聚子群的規模亦隨之擴大,不過所佔比例仍低

2013 年底至 2014 年 3 月的「高度內聚期」

整體網絡規模不再上升,網絡內的凝聚子群卻高度擴張,涵蓋了更多的社運組織進入其中

Page 15: 20161126 年會ppt

三、抗爭風潮:2012年至太陽花的整體圖像

從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社運組織的抗爭參與網絡存在著明顯的趨勢性變化 動態網絡中,社運組織凝聚的逐漸成形、上升的態勢仍非常明顯

Page 16: 20161126 年會ppt

四、以社運組織為軸線的佔領敘事

Page 17: 20161126 年會ppt

McAdam(1982)

社運網絡提供了團結誘因(solidarity incentive),指在連結較強的社群之中,成員會將自己的參與作為實際的報酬,而不是要付出的代價,因此能夠解決集體行動中「搭便車」的困境,彼此會為了共同的利益而努力。

四、以社運組織為軸線的佔領敘事

王甫昌(2003) 「差異本身並不足以造成有重要社會意義的人群分類。有意義的人群分類,應該是在衝突與競爭的社會脈絡下,不同群體的成員之間集體進行『差異』的『社會建構』的結果。」

Page 18: 20161126 年會ppt

「在我們NGO討論很重要的是,那麼多人都衝進去了,那麼多聲援的人,不能放著不管,那時候就講說一個運動要成功要內外施壓,維持一定人數給予壓力。」

—引自本研究受訪者A014

「我覺得NGO內部是蠻團結的,就是有點被學生排擠啊、被媒體排擠啊,大家也覺得要成就這場運動,願意多犧牲自己角色。我覺得現在跟大部分NGO夥伴蠻好的,其實是因為318的過程。」

—引自本研究受訪者A015

四、以社運組織為軸線的佔領敘事

主觀上受到部分學生及媒體的排擠 客觀上與學生工作任務的區隔已成形→「NGO會議」

組織間彼此在緊密合作的過程,無形中強化了NGO的內部凝聚力 「學生——NGO」成為這場佔領行動中有意義的人群分類

Page 19: 20161126 年會ppt

四、以社運組織為軸線的佔領敘事

組織工作者對內多有明確的身份職責及不同層級的邊界,也有各自的決策體系和分工架構,並通常以會議作為決策場域。跨組織會議或行動時會固定代表,以免資訊落差和溝通效率降低。

社運組織在其他跨議題聲援或結盟時,是以組織身份介入並深度參與策劃的行動,或是單純協助動員、聲援造勢的行動,這兩者有顯著的區隔。 →彼此「補位」、「避免搶場」的社群倫理。

(一)社群在結盟過程所型塑的文化規範

Page 20: 20161126 年會ppt

四、以社運組織為軸線的佔領敘事

(二)社群在太陽花佔領前的行動基礎

「在太陽花佔領行動以前那幾年,做運動的人都有個感受是衝街頭的頻率很高,13年還在開玩笑是每週上街,因為有議題NGO一直上街,然後到318,從每週動員到住在這邊了。」

—引自本研究受訪者A014

「其實從三一八前一年,一直有人在喊佔領國會的這種訴求跟口號,但可能還沒有什麼人在真的當一回事。......佔領內政部,但也是一個晚上,隔天早上大家要上班就大概就走了,就那次有點是實驗性質,就好像在練習。」

—引自本研究受訪者A027

「三三零(遊行)是因為反核已經比較有默契,因為那時候是小興(匿名者A)、小月(匿名者B)跟我們這邊就比較用反核遊行的模式在操作,因為我們之前遊行的分工大家比較有默契。」

—引自本研究受訪者A027

Page 21: 20161126 年會ppt

四、以社運組織為軸線的佔領敘事

(二)社群在太陽花佔領前的行動基礎

能夠在太陽花佔領期間展現出高效率、高默契的合作,是因為先前彼此已經具備一套跨議題結盟的模式,也對籌備和執行大型群眾運動及激烈抗爭有相當的經驗。組織之間資源共享及互助的文化,讓僅有的資源做最有效的利用,也彰顯整體社群力量作為未來倡議與談判的籌碼。

這種長期結盟所累積的能量,在短時間具爆發力地展現出來——包含共同經驗、文化、情感、價值和實做過程——的特殊形式,足以稱為是此一社群內部的「團結」型態。

這種短期、高密度的團結型態會對後續的社運組織社群帶來什麼影響,是可以持續探索的問題。

Page 22: 20161126 年會ppt

五、代結語:「團結」的意義

「社會網絡分析」 說明太陽花爆發以前的整體運動圖像,說明跨議題結盟的現象隨時間增長而更加明顯,整體運動網絡的連結性也更強。

「核心社運組織幹部的深度訪談資料」 描繪社運組織所構成的社群在佔領期間型塑出的共同體認同,並表現其獨特的文化規範。

太陽花佔領行動的特殊性,包括空間佔領的抗爭形式反服貿議題所涵蓋的多元面向,及此議題背後所彰顯的社會矛盾和整體政治結構問題,種種高壓的運動條件和背景基礎則是團結的「外在驅力」。

社運組織社群在佔領期間高效率的協作型態,是奠基於與太陽花爆發前的合作與行動操練,意即社群本身即具有團結的「內在驅力」。

Page 23: 20161126 年會ppt

衝突和分歧,是大型運動過程中必然存在的現象,也是整體「團結」內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本文透過分析太陽花運動中核心社運組織所構成的社群,發現整體運動的分群在衝突脈絡中強化內部認同,並以集體形式影響運動的進展和整體樣貌,而避免運動走向相互撕裂一途,讓分群的運作嵌合於整體的運動架構之中。

並指出團結作為一個「變項」,在不同層次的展現:呈現出整體團結態勢的太陽花運動中存在「分歧」的群體,亦表現出太陽花運動中「分群」裡面的團結。

五、代結語:「團結」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