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美感分享0905

227

Transcript of 2015美感分享0905

臺 北 市 ⽴立 中 正 ⾼高 級 中 學

⾺馬可波羅描述⼀一座橋,⼀一塊⼀一塊⽯石頭地仔細訴說。!

「到底哪⼀一塊才是⽀支撐橋樑的⽯石頭呢?」忽必烈⼤大汗問道。!

「這座橋不是由這塊⽯石頭⽀支撐的,」⾺馬可波羅回答:!「⽽而是由他們所形成的橋拱⽀支撐」!

忽必烈⼤大汗靜默不語,沉思。!然後他說:「為什麼你跟我說這些⽯石頭呢?我所關⼼心的只有橋拱。」!

⾺馬可波羅回答:「沒有⽯石頭就沒有橋拱了」

Discussions

- 築起的石頭:談我與美感教育 !- 課程的設定與定位 !- 不同「階段」的課程實驗  . 實驗對象思考  . 自我歷程設定  . 102-2 初體驗 !- 103-1 形成性課程檢討  . 質感數位電子繪本  . 3331實構築的想像:住宅視野  . 103-1 Zine 個人出版 !- 103-2 開放性綜合選修:ㄧ花一世界。數位花布  . 葉子 -> 四方連續 -> 散式四方連續  . 色彩分析與色彩互動意象  . 比例 -> 變形

B範疇定位

本來是後⾯面才要說...先再提⼀一次

表現與創造 問題與解決

機能視覺

合 ⺫⽬目 的 + 合 宜 之 美

生活美生活科技藝術學科

2013年9⽉月的⼀一通電話...

耶。。。11⽉月⼯工作坊!

怎麼可能!!!

誠品前的六個字

⽐比例與構成質感與⾊色彩結構與構造

Discussions

- 築起的石頭:談我與美感教育 !- 課程的設定與定位 !- 不同「階段」的課程實驗  . 實驗對象思考  . 自我歷程設定  . 102-2 初體驗 !- 103-1 形成性課程檢討  . 質感數位電子繪本  . 3331實構築的想像:住宅視野  . 103-1 Zine 個人出版 !- 103-2 開放性綜合選修:ㄧ花一世界。數位花布  . 葉子 -> 四方連續 -> 散式四方連續  . 色彩分析與色彩互動意象  . 比例 -> 變形

2-1規劃與學習

你怎麼想像你的課程?

一個學校角度參與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設,

思考課程定位是什麼?

選定的年級與班級特色是依據什麼?

進而透過學習啟發什麼效益

School

作為一個美感教育課程設計者,

在課程的學習目標定位是什麼?

決定這個進而透過學習啟發

Teacher

作為一個美感教育課程學習者,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收穫定位是什麼?

決定這個進而選擇適當範例透過學習啟發

Students

培養不同於本校 創造表現特質的 ⽣生活美感素養能⼒力

能理性觀察,對 ⽣生活美具選擇⼒力 能運⽤用美感於⽣生活

發展理性美感課程 從美術出發 結合各領域資源發展 藝能特⾊色的新⽅方向。

01.For School : 看的到 → 看不到

02.For Teacher : 當下 → 未來

03.For Students : 被動 → 主動

2-2實驗階段

實驗課程基準 | 科⺫⽬目範疇定位 | 校本及學習對象

⽐比例與構成質感與⾊色彩結構與構造

感 美⽤用

視覺形式美感教育課程主題→

觀察與描述→美感試驗 →案例欣賞→分析與試驗

課程⽅方法→

視覺形式美感教育

觀察與描述→美感試驗 →案例欣賞→分析與試驗

課程主題→

課程⽅方法→

↓ 質感

↓ ⽐比例

↓ 構成

↓ ⾊色彩

↓ 結構

↓ 構造

↓ 做中學!做中學?

A課程基準

美感培養的延續與成⻑⾧長

高中

國中

專攻

發現與辨認

理解與思考

思考與創造

B範疇定位

就是剛剛前提的學科差異

C實驗對象

關於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

豐富廣闊的校園空間

圖書館            ⽣生態池                            藝德樓                           操場

多元薈萃的學習組織

對⽣生活有感

對環境友善 具觀察思考能⼒力

對世界有期待 能運⽤用美感邁向專業

102學年主要實驗班級:中正⾼高中專題班學⽣生 學⽣生特質:設計型思考選修課程學⽣生 授課時間:每週週⼆二第六、七堂 安排特⾊色:該班專題以全球與在地城市為題,      發展設計型思考專題,      學⽣生對思考理解具發展空間,      且美術課時段安排為專題課之前,      適合進⾏行實驗計劃。 實驗範圍:全學期32⼩小時

102學年實驗班級⼆二:中正⾼高中221班學⽣生 學⽣生特質:美術班⼆二年級學⽣生 授課時間:每週週四第三、四堂 安排特⾊色:以⾼高⼆二美術班設計+創意表現課程時間為主,      結合美術班學⽣生感性細膩的特質      以質感、構造與結構等進⾏行綜合習作單元      進⾏行與普通班發展的美感實驗單元進⾏行對照。 實驗範圍:各單元總計8⼩小時

以課程規劃發展

理性與感性取向

美 感 教 育

D實驗夥伴

全球化都市變遷與設計思考-----從洛城看世界

探索與吸收: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台灣設計博物館

探索與吸收: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通用設計研究室

探索與吸收: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材質研究室

E實驗課程

感知經驗 Re Design

合⺫⽬目的性 Re Design

合宜服務 Re Design

定義主題

專業視野

mind

Self

View

Care

Other

普通班101

質感:⼆二元對⽴立⾯面的話語!當我們從隈研吾的質感迷宮中!捕捉無數空間的意識!我們如何⽤用表⾯面的張⼒力!呈現主題的思考!孩⼦子⽤用簡單的補⼟土與粘⼟土!表現出無⾔言的肌理!卻呈現最激烈的對話!噁⼼心/舒服、新/舊、粗/細、軟/硬、理性/感性、....!創作,應該是思考後的孕育

⾊色彩:不知不覺的⾊色彩情緒!從素描與⾊色彩的辯證!我們知道⾊色彩充滿情感的⼒力量!但我們有沒有檢視+檢討過!已經呈現的⾊色彩環境呢!我們⽤用簡單的分⾊色軟體!尋找⽇日本台灣相似空間的⾊色彩!先⽤用理性的話語書寫!再⽤用感性的眼睛反思!看⾒見⾊色彩的⼒力量!檢討⾊色彩的缺失

⽐比例:A中的B--認識我。我與你。 !我與空間我們真的認識⾃自⼰己嘛?除了個資我們還有多少⾃自⼰己忽略的資訊從佐藤雅彥的「屬性」出發我們重新觀看⾃自⼰己並列⾃自⼰己與他⼈人審視空間中⼈人性的⽐比例尋找合宜的⽐比例然後發現⼀一張紙、⼀一隻筆...都有他獨特的⽐比例原因

別⼈人怎麼認識你

關於我

個資 指紋 瞳孔 聲波

外⼈人怎麼認識你

關於我

你能簡單說明你嘛? ⾝身⾼高、體重、膚⾊色、髮⾊色、⾎血型、性別、年齢、⾝身體狀況、⻑⾧長相・聲⾳音感覺 你能簡單說明你的⾝身分嘛? 姓名、國籍、出⽣生地、住址、職業、單位與職位

但...

你認識⾃自⼰己嘛?

關於我

⾝身⾼高 | ⼿手臂⻑⾧長 | 腳⻑⾧長 | 腰 (三) 圍 | 腳掌⻑⾧長

你有多寬 你有多厚 你的邊緣有多⻑⾧長呢? :D

量⼀一下吧...

觀察描述 美感試驗 案例欣賞 分析試驗

我與我的⽐比例 | 我與你的⽐比例 | 我與空間的⽐比例

2

關於空間和我

規線:秩序的必要性 規線&模矩、韻律感、 黃金分割模矩(大量生產)& 人性尺度(以自身身體測量尺度)

標準化: 「Dom-Ino」 結構的系列化集合住家 簡單到只⾯面對最基本的原型 強調建築,遵循如機械的⽤用途,和機能的嚴謹原則 與古典建築最⼤大的不同是無牆樑柱系統 古典建築是以牆圍繞的room,進⽽而在牆上挖洞

構成篇:名⽚片設計!我們量了⾝身體的⽐比例、!談了「從⼈人為單位」的合宜空間!企圖再反過來,!談「限制的空間下」的配置構成!!我想9x5的名⽚片是最單純的吧!1. 姓名!2. 資料!3. 美的圖案/⾊色塊!如何設計凸顯成⾃自⼰己!什麼字體像我?!什麼⾊色彩像我?!什麼紙張像我?!什麼配置像我?

美術班221

純⽩白紙張的質感構成、結構延展、構造姿態多⾊色區塊的⾊色彩構成、⽐比例變化、構造姿態

結構+構造篇:紙⺩王后的⾼高帽⼦子!當紙張不能⽤用膠(當然也不能泡⽩白膠成紙糊)如何卡接、如何⻑⾧長⾼高、如何穩定⽀支撐.....有⼈人從路思義教堂得到靈感、有⼈人作品彷彿伊東的mikimodo/Tod's鐵板建築般當孩⼦子從嘗試中奮⼒力達到!⼼心中的美好突然覺得等他們都把美的技能轉化成改變的⼒力量時未來充滿期待

⼤大學想讀的科系及其原因? 其實早在升⾼高⼀一那年的暑假我就決定好了;我要去英國念服裝設計 很多⼈人⼀一定都很訝異,我感覺就是要念純美術,或期待我念純美術。但我⾃自⼰己明⽩白,不管我在畫布上的表現受到多少肯定,那都不是我要的。 ⼤大家眼裡的我都是⼀一直在畫畫,拼了命地在畫畫,感覺那就是我的終級⺫⽬目標,但對我來說我只是在紮實我的基礎功,累積我的資本。⾃自⼰己私底下也有慢慢累積⾮非純美術基礎功的作品。 對於畫畫我花更多的時間在探索,我不會只關注油畫作品,或每⼀一季的時裝,我相信接觸各種不同表現藝術的⽅方式才能開拓⾃自⼰己的視野。 對於我為什麼會想念服裝設計,其實我⼀一開始也認為我⾮非⾛走純美術不可,但到後來我慢慢發現平⾯面已經無法滿⾜足我,不管別⼈人有多讚賞⾃自⼰己的表現。我希望⾃自⼰己創造的作品是有溫度,能感受,並能融⼊入⽣生活,讓美學結合⽣生活。有時候翻翻⼩小時候的作品,除了⼀一堆的塗鴉還有很多很多的⽴立體作品,讓我回想到⼩小時候其實最喜歡縫東⻄西,畫⼥女⽣生穿著漂亮的⾐衣服。搞不好我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隨著國⼩小到⾼高中進⼊入美術班的制度,⽽而忘了⾃自⼰己曾經最喜歡最投⼊入的事。 也謝謝紫德⽼老師安排紙帽⼦子課程,我做的很過癮,上⾼高中之後很少做⽴立體創作,能再做出活⽣生⽣生的作品我覺得很欣慰,⽼老師之前對著全班問說:「這學期你們到底做了什麼?」當下真的是當頭棒喝,但現在⾄至少有⼀一件引以為傲的作品,其他組怎麼看待⾃自⼰己的作品我不知道,但我把我們的帽⼦子視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也⼀一定會出現在我的作品集裡,對我的重要性甚⾄至多於任何⼀一張壓克⼒力。因為它代表著我⼋八年來學藝術最⼀一開始的初衷,⽽而我還記得跟⼩小時候⼀一樣的成就感。

Design

Design Thinking

「我了解到設計不是單純好看⽽而已,  也就是他要有意義,  如果他沒有意義, 只是單純為了好看⽽而做出來,  可能就不會那麼令⼈人印象深刻,  ⽽而這次上課後我⼜又有新的想法,  "設計除了有意義之外, 這些有意義的東⻄西放在⼀一起,  也不是隨便亂放的, 你要有⼀一定的依據,  才會放的讓⼈人覺得賞⼼心悅⺫⽬目, ⼜又記得很久。」

專業...

很開⼼心嘛? 是成功的實驗嘛?

⾃自我反思與下個⺫⽬目標

單元時間 與

學生屬性

選擇權

混合型學習課程 學習的主動被動

呈現設計中思考的歷程 !我想我⾃自⼰己課程的特⾊色是整體的脈絡吧, 我習慣⽤用課程整合, 但堅持每個部分主題都要被學⽣生明確獨⽴立注意, 其實可以設計⼀一個線性圖像的infographic的流程圖, 顯⽰示當中區塊的意義 !我想像的設計教育是解決問題的過程, 我認為如果可以在上圖中,設定當時的預設問題與學⽣生狀況 !1.⽼老師的課程思考規劃

2.學⽣生的思考歷程⼿手冊

3.第⼆二本的美感⼿手冊

 。Book 1:美感練習⼿手冊

 。Book 2:美感思考⼿手冊

當初跟曼麗⽼老師報告的說法...

Discussions

- 築起的石頭:談我與美感教育 !- 課程的設定與定位 - 不同「階段」的課程實驗  . 實驗對象思考  . 自我歷程設定  . 102-2 初體驗 !- 103-1 形成性課程檢討  . 質感數位電子繪本  . 3331實構築的想像:住宅視野  . 103-1 Zine 個人出版 !- 103-2 開放性綜合選修:ㄧ花一世界。數位花布  . 葉子 -> 四方連續 -> 散式四方連續  . 色彩分析與色彩互動意象  . 比例 -> 變形

質感:空間質感描述—>材質空間營造!   (數位⼯工具Adobe Voice影像電⼦子繪本) !結構構造:3331:住宅視野House Vision!     三根⽊木頭、      三公尺棉繩、      三個⼈人、      ⼀一塊⽩白布 !質感、⾊色彩、⽐比例、構成綜合習作:!Zine:個⼈人出版!從落版構成的規劃談書籍設計

形成性綜合習作嘗試

細細傾訴的質感閱讀:Adobe Voice話語空間

構築撐起一片天:三根木頭的私密小窩

一起構成一本書;獨立小書的勾勒與發行

空間報導:說,空間。 將想傳達的概念告訴別⼈人, ⼀一個好的創作⼀一定會在⽇日後受到各⽅方檢視,這個練習對往後回答他⼈人提問時有很⼤大的幫助。 利⽤用「伸展五感看環境」時鍛鍊的不同感知與觀點,去練習描述空間的能⼒力。

1. Adobe Voice影像繪本APP (免費)

快速的影像電⼦子繪本,能將觀察過程捕捉的照⽚片,依照後續思考,編輯出活潑輕快的描述分析影⽚片。

⼤大家對蔦屋書店的空間感覺描述 代官⼭山是⽇日本東京的住宅區 ⽩白⾊色的房⼦子給⼈人⼀一種整⿑齊乾淨的感覺 蔦屋書店散發⼀一股悠閒但新潮的感覺 ⾳音樂、閱讀、咖啡...群聚在空間中 空間感覺⾮非常明亮 建築師巧妙的運⽤用玻璃 引⼊入屋外的陽光 讓整個店內的空間不需要太多照明, 卻能夠保持舒適的亮度 書店內⿈黃⾊色的燈光,與 屋內原⽊木的⾊色調結合在⼀一起 與⽩白⾊色的建築物外觀搭配,產⽣生溫暖的感覺 ……

材質機能

質感營造

形成性綜合習作嘗試

細細傾訴的質感閱讀:Adobe Voice話語空間

構築撐起一片天:三根木頭的私密小窩

一起構成一本書;獨立小書的勾勒與發行

表現與創造 問題與解決

機能視覺

合 ⺫⽬目 的 + 合 宜 之 美

生活美生活科技藝術學科

超脫創意的框架就是優劣設計師的差異

椅⼦子?

承載正空間能量 的負空間

來⾃自兩個展覽...

“House” becomes the intersection of a variety of industries 與其說我們想要那個物件,還不如說我們渴望那樣的畫⾯面,

House Vision是提出未來的願景。

將過去整間是室內環境改為⼀一半

下L是半⼾戶外

宛如傳統⽇日本家屋的緣側,

可以跟鄰居的社區關連性更緊密

實構築展

伊東豊雄 台⼤大社科院及其圖書館 結構⼒力學與 空間質感巡禮

形成性綜合習作嘗試

細細傾訴的質感閱讀:Adobe Voice話語空間

構築撐起一片天:三根木頭的私密小窩

一起構成一本書;獨立小書的勾勒與發行

!1. 形體(形象)中有哪幾個部位?

2. 各部位的形狀和⼤大⼩小? 3. 各部位彼此的⽅方位關係或在整體中所處的位置?

形體或形象中各部位的幾何性質(形狀與⼤大⼩小)和彼此的空間關係(⽅方位或相對位置)

↓ 影響構成的因素

構成

幾乎每⼀一件成品的尺⼨寸都是依據不同的⽤用途來決定,⽽而不是可以⾃自由決定的。

因為規格尺⼨寸四處可⾒見,所以會讓⼈人產⽣生⼀一種安⼼心感,

但也會因為沒有變化⽽而缺乏新鮮感。 !⽣生活中常⾒見的規格: 幾乎都集中在 1 : 1 的正⽅方形到 1 : 1.6 之間。 A4和B4⼀一般⼈人熟知的⽐比例⼤大約是 1 : 1.4 ,這稱為⽩白銀⽐比例。 ⽽而⿈黃⾦金⽐比例是 1 : 1.6 。

A/B的紙張尺⼨寸都是 1:1.414

構成篇:名⽚片設計!!我們量了⾝身體的⽐比例、!談了「從⼈人為單位」的合宜空間!企圖再反過來,!談「限制的空間下」的配置構成!!我想9x5的名⽚片是最單純的吧!1. 姓名!2. 資料!3. 美的圖案/⾊色塊!如何設計凸顯成⾃自⼰己!什麼字體像我?!什麼⾊色彩像我?!什麼紙張像我?!什麼配置像我?

書籍結構部件的構成 書籍裝幀部件的構成 書籍閱讀版⾯面的構成

他談到「落版」時說: !「以落版單為基準,再畫上具體的草圖。所以進⾏行設計的時候,落版單可以看出具體結構元素的草圖是⾮非常重要的!」   做書的時候,落版⾮非常重要。 那是因為落版可以決定內⾴頁的結構和流暢度, 並且在腦海裡勾勒出整本書的概念和感覺。

這名學⽣生選擇⽔水蜜桃紙,因為該紙張無法列印,故設計了書腰: 為了完全開啟,以騎⾺馬釘為裝訂⽅方式, ⽽而⼜又希望書封較硬實,故以三部分製作

⽥田園城市⾵風格書店 將台⽇日藝術家個⼈人出版Zine和學⽣生作品⼀一同展展出

。多元探索 中 山 區 走 讀 計 畫

老屋新生建築專家孫啟榕老師、 文化建築空間研究凌宗魁先生、 社會議題關懷者鄭小塔小姐, 帶領該班做分區走讀

單元時間 與

學生屬性

選擇權

混合型學習課程 學習的主動被動

開放綜合性的探索選修期待

好創意:與未知的日常相遇Creativity : Redesign with unknown daily

Re Design + Aesthetic feeling

學生培養的能力 vs. 心智習性

定義主題mind

感知經驗 Re DesignSelf

專業視野View

合宜服務 Re DesignCare

合⺫⽬目的性 Re Design

Other

綜合習作Creation

HAPTIC 感覺設計案例

---綜合感覺設計

原研哉x深澤直⼈人

梅⽥田醫院指⽰示標誌

溫柔的觸覺感受,以及清潔感的既定認知

複合的質感安排

?

那成果呢?

A:跑班選修班級 C:Zine + Paper

B:構築與思考

Discussions

- 築起的石頭:談我與美感教育 !- 課程的設定與定位 !- 不同「階段」的課程實驗  . 實驗對象思考  . 自我歷程設定  . 102-2 初體驗 !- 103-1 形成性課程檢討  . 質感數位電子繪本  . 3331實構築的想像:住宅視野  . 103-1 Zine 個人出版 !- 103-2 開放性綜合選修:ㄧ花一世界。數位花布  . 葉子 -> 四方連續 -> 散式四方連續  . 色彩分析與色彩互動意象  . 比例 -> 變形

枝附葉著 103 探索選修課程

從1到one的創作之旅

織物。設計

設計。花布

開⼼心

應該是會畫畫的⼈人才能做的事情吧

我怎麼可能會...

Design=解決問題

Design Thinking

這個課程解決什麼問題?

印花布

紋理

色彩

構成

印花布

紋理

色彩

構成

皆川 明

「圖案」其實是⾮非常有趣的設計⼯工作

皆川明曾經說

「我喜歡想像,我的設計就是希望穿上min perhonen的⼈人,  都能充滿想像地⽣生活在現實世界中」, 皆川明的布料圖案靈感,都是取材⾃自⽇日常⾃自然⾵風景, 到歐洲沒有⺫⽬目的地的旅⾏行、在⿂魚市場打⼯工的回憶、 ⼩小時候盪鞦韆所看到的天空, ⽣生活裡的點點滴滴都幻化成皆川明布料上的圖案。 在他的素描簿裡, 畫了許多他在⽣生活與旅⾏行中所⾒見到的植物、動物以及⾵風景, ⼿手繪筆觸的線條,⾵風味⼗十⾜足,他將這些題材加⼊入⾃自⼰己的想像 呈現於布料的世界之中。 」

-皆川明 / 摘⾃自林怡芬【⼗十⼆二味⽣生活設計】

從校園

印花布

紋理

色彩

構成

色彩意象 與 色彩搭配• • • • • • • • •

Adobe Kuler分⾊色系統APP (免費)

快速的捕捉影像中的五個主要⾊色彩,⽅方便同學討論搭配與思考判斷⾊色彩意象。

簡單來說的歷程

對⽣生活有感

對環境友善 具觀察思考能⼒力

對世界有期待 能運⽤用美感邁向專業

而一眨眼,參加美感課程設計的實驗計劃已經過了兩年,

對我來說,

「美感」的存在不能侷限在「發覺知道」,

也不只是一種「共同認識」的建構,更應該是一種「共思」。

!也就是說,擁有視覺美感形式並不等於達到這個要求,而是要進一步,思考如何調整適

當的視覺美感形式,而達到合宜的設計!

而站在這個核心的課程概念上:

「在探索中思考」成為我的課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畢竟美感教育不等於繪畫創作的能力建構,而是一種思考與安排、調整的歷程體認,老

師在教學規劃中埋下深深淺淺的課題,學生在過程中因為這些小課題而思考,建構屬於

自己的美感價值,而有一天,我們的孩子都有基礎的美感價值,並能關照他人價值,期

待透過思考探索的歷程,讓孩子建構屬於自己與關照他人的美意識!

學校 課程

個人 理想

適性 探索

⾺馬可波羅描述⼀一座橋,⼀一塊⼀一塊⽯石頭地仔細訴說。!

「到底哪⼀一塊才是⽀支撐橋樑的⽯石頭呢?」忽必烈⼤大汗問道。!

「這座橋不是由這塊⽯石頭⽀支撐的,」⾺馬可波羅回答:!「⽽而是由他們所形成的橋拱⽀支撐」!

忽必烈⼤大汗靜默不語,沉思。!然後他說:「為什麼你跟我說這些⽯石頭呢?我所關⼼心的只有橋拱。」!

⾺馬可波羅回答:「沒有⽯石頭就沒有橋拱了」

不只是帶著孩子認識美、創造美

更要讓他們具備生活美感、擁有迎向美好生活的能力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