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42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 年 10 月

Transcript of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Page 1: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 年 10 月

Page 2: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I

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目 录

目 录 ....................................................................................................................................... I

学校事业发展现状 ................................................................................................................... 1

前言 ........................................................................................................................................... 3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 4

(一)学校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 4

(二)本科专业设置 ....................................................................................................... 4

(三)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 6

(四)本科生源质量 ....................................................................................................... 8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 11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 11

(二)生师比、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 12

(三)教学经费投入 ..................................................................................................... 12

(四)教学条件 ............................................................................................................. 13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 14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14

(二)专业建设 ............................................................................................................. 17

(三)课程建设 ............................................................................................................. 19

(四)教材建设 ............................................................................................................. 22

(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 24

四、质量保障体系 ................................................................................................................. 26

(一)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 26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 26

(三)教学运行监控 ..................................................................................................... 27

五、学生学习效果 ................................................................................................................. 29

(一)学生毕业与学位授予 ......................................................................................... 29

(二)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情况 ............................................................................. 30

(三)学科竞赛获奖 ..................................................................................................... 30

(四)奖助情况 ............................................................................................................. 31

(五)就业 ..................................................................................................................... 33

六、本科教学工作经验与特色 ............................................................................................. 36

(一)形成“双线培养,多元发展”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 36

(二)彰显“理论深厚,技能扎实”的教师教育培养特色 .......................................... 36

(三)丰富“开拓视野,体验前沿”的第二校园经历.................................................. 36

(四)推进“朋辈教育,全员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 37

七、挑战与对策 ..................................................................................................................... 38

(一)挑战 ..................................................................................................................... 38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 ................................................................................... 38

2.人才需求多样化的挑战 ................................................................................... 38

3.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挑战 ........................................................................... 38

Page 3: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II

(二)对策 ..................................................................................................................... 39

1.促进各类学生的全面发展 ............................................................................... 39

2.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 ............................................................... 39

3.拓展国际化培养空间 ....................................................................................... 39

Page 4: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1

学校事业发展现状

华南师范大学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

学城和南海 3 个校区,占地面积共 3079 亩,校舍面积共 126 万平方米。校园环

境优美,景色怡人,人文景观遍布,文化气息浓厚。

1933 年,当代著名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央教

育部副部长的林砺儒先生创建了华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

范学院。学院随后发展成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与国立中山大学一起成为当时广

东两座最高学府。1951 年,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与广东省

立文理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师范学院。1952 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岭南

大学教育系、南方大学俄文系与中南地区数家大学相关院系先后并入。杜国庠、

陈唯实、王燕士、马肖云等著名教育家曾先后担任学院院长。1978 年,学校被

确定为广东省属重点大学。1982 年 10 月,学校易名为华南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学校现有 4 个国家重点学科(含 1 个重点培育学科), 9 个国家“211 工程”

重点建设学科, 2 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1 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有 71 个本科专业,有 14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5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 个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3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3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

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医学、艺术学等 12 个学科门类。有 15 个博士后流

动站。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有教育部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

验室、环境理论化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工

程研究中心、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与光子技术实验室、国家理科基础

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应

用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有 7 个广

东省重点实验室(中心),6 个广东省高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3 个广东省高校产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个广东

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还拥有“物理学科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

息传播实验示范中心”、“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3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11 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

Page 5: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2

地、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省网络图书馆、广东高校建筑规划

设计院等机构均设在学校。

学校自建国之初就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现招生范围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

国 3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 25479

人,硕士研究生 6779 人,博士研究生 643 人,博士后在站人员 105 人。截至

2011 年底,有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越南、印度尼西

亚等 53 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 1045 人。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

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良好、水平较高,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

学者。现有专任教师 2055 人,其中教授 494 人,副教授 585 人,博士、硕士研

究生导师 1027 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的 1794 人。在师资队伍中,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双聘)7 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2 人、苏格兰皇家科学

院院士 1 名、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1 名,“千人计划”入选者 4 人、青年“千人计

划”入选者 1 人,长江学者 6 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者 7 人(含海外

3 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 5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2 人、广东省领

军人才 6 人、珠江学者 6 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 2 人,

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1 个、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

2 个,并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4 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

员会成员 12 人。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现有多功能信息化图书馆 3 座,建筑面积达 8.8 万平方

米,现藏书 413.9 万册。学校校园网设施完善,数字校园应用广泛。校园网已实

现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万兆互联。

建国以来,学校的建设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在我

校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教育部和广东省领导先后多次到学校

视察。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 2004 年出席

澳门回归五周年庆典期间,对我校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华南师范大学是咱

们国内数家名牌师范大学之一。”(以上相关数据截至 2012年 10月)

Page 6: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3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师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向社会

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加强教学质量自我监控体

系建设,接受社会监督,根据教育部《关于继续试点部分高等学校编制发布〈本

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高教司函〔2012〕118 号),学校编制了《华南师范

大学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本报告涉及的数据来源说明如下:

1.华南师范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华南师范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专项规划

3.华南师范大学“十二五”教师教育专项规划

4.华南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1)

5.华南师范大学年鉴(2011)

6.华南师范大学事业发展白皮书(2011)

7.华南师范大学校务公开材料(2011)

8.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报告(2009-2011)

9.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10.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表(2009-2011)

Page 7: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4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学校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追求卓越,具备自主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引领华南教师教育发展,

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创建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为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南方教育高地,建设文化和人力资源强省,

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新贡献。

到 2033 年,学校建校 100 周年时,将学校建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一批

学科跻身全国高校一流水平,部分学科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引领中国南方教

师教育,在推动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有重要影响;充满活力,特色鲜明,

综合办学实力进入全国高校 40 强的高水平大学。

(二)本科专业设置

学校现共有 71 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 15 个,非师范专业 50 个,师范

与非师范兼招生专业的 6 个,本科专业具体设置见表 1。

表 1 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院 系 专业名称 学科门类 开设时间 备注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 教育学 1951 师范

学前教育 教育学 1982 师范

心理学 理学 1984 师范

应用心理学 理学 2004 非师范

小学教育 教育学 2009 师范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文学 1951 师范、非师范

编辑出版学 文学 2003 非师范

汉语言 文学 2004 非师范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1951 师范

政治与行政

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1951 师范

政治学与行政学 法学 2000 非师范

社会工作 法学 2010 非师范

法学院 法学 法学 1988 非师范

经济与管理

学院

经济学 经济学 1985 非师范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 1994 非师范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 2000 非师范

Page 8: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5

电子商务 管理学 2003 非师范

金融学 经济学 2003 非师范

会计学 经济学 2003 非师范

物流管理 管理学 2004 非师范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2004 非师范

外国语言文化

学院

英语 文学 1951 师范、非师范

俄语 文学 1951 非师范

日语 文学 1982 非师范

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教育 教育学 1951 师范

社会体育 教育学 2002 非师范

运动训练 教育学 2003 非师范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理学 1951 师范

生物工程 工学 2001 非师范

生物技术 理学 2003 非师范

教育信息技术

学院

教育技术学 理学 1983 师范、非师范

传播学 文学 2002 非师范

摄影 文学 2003 非师范

新闻学 文学 2009 非师范

物理与电信

工程学院

物理学 理学 1951 师范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理学 1984 师范、非师范

通信工程 工学 1993 非师范

材料物理 理学 2003 非师范

科学教育 理学 2004 师范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1951 师范、非师范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2002 非师范

统计学 理学 2004 非师范

化学与环境

学院

化学 理学 1951 师范

环境科学 理学 2001 非师范

材料化学 理学 2004 非师范

环境工程 工学 2005 非师范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工学 2010 非师范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 理学 1951 师范

地理信息系统 理学 2002 非师范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理学 2004 非师范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理学 1986 师范、非师范

软件工程 工学 2002 非师范

网络工程 工学 2004 非师范

美术学院

美术学 文学 1987 师范

艺术设计 文学 2002 非师范

工业设计 文学 2004 非师范

数字媒体艺术 文学 2008 非师范

音乐学院 音乐学 文学 1987 师范

舞蹈学 文学 2002 师范

Page 9: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6

音乐表演 文学 2004 非师范

信息光电子

科技学院

信息工程 工学 2001 非师范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理学 2003 非师范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 1988 非师范

管理科学 管理学 2004 非师范

行政管理 管理学 2005 非师范

南海校区

法语 文学 2007 非师范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2007 非师范

财务管理 管理学 2007 非师范

机械电子工程 工学 2010 非师范

旅游管理系 旅游管理 管理学 2000 非师范

会展经济与管理 管理学 2010 非师范

注:1.2011 年,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专业未招生。

2.表中符号表示:国家特色专业;省特色专业;省名牌专业;省重点专业;省专业

综合改革试点。

在表 1 招生专业中,2011 年还设置了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应用心理

学(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测评)、小学教育(数学教育)、汉语言文学(中英文秘

书)、英语(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教育技术学(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数学

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等 8 个专业方向。

(三)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1.全日制在校学生数量与结构

2011 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共计 34030 人,留学生 1045

人,折合在校生数 39937.5(本科生按 1,硕士生按 1.5,博士生按 2 折算)。全

日制本科生 25950 人,其中,师范生 11000 人,占 42.39%,非师范生 14950 人,

占 57.61%。近年来,学校留学生人数稳步增长。

Page 10: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7

图 1 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比例

图 2 近三年留学生人数增长情况

2.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生源地区分布

省份 本科生人数 省份 本科生人数 省份 本科生人数

广东 23250 浙江 83 四川 99

北京 2 安徽 197 贵州 128

天津 2 福建 94 云南 96

河北 158 江西 168 西藏 7

山西 81 山东 111 陕西 89

内蒙古 66 河南 185 甘肃 83

辽宁 101 湖北 119 青海 1

吉林 63 湖南 267 新疆 86

黑龙江 83 广西 128 港澳台 73

上海 4 海南 115

江苏 8 重庆 3

本科生78.67%

硕士生19.51%

博士生1.82%

本科生

硕士生

博士生

Page 11: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8

6600

6400

650164796450

6592

6000

6300

6600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计划招生数

实际录取数

(四)本科生源质量

1.近 3 年招生计划数和录取人数对比

图 3 2009—2011 年计划招生与实际录取人数

2.近三年普通类专业各省(市、区)录取平均分情况

学校生源充足,质量高,第一志愿报考率较高,考生录取平均分一般超出当

地一本线 10 多分,甚至 80-90 分,尤其是海南、广西等省(区)生源质量较好。

图 4 近三年文科类专业在各省市录取平均分超出当地一本线分数情况

超出分数

Page 12: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9

图 5 近三年理科类专业在各省市录取平均分超出当地一本线分数情况

3.近三年音乐、体育、美术类专业各省(市、区)文化科录取平均分情况

音乐、体育、美术类专业文化科录取平均分超出当地一本线 40-50 分,个

别省区 200 分。

图 6 近三年音乐类专业各省市文化科录取平均分超出当地一本线情况

超出分数

超出分数

Page 13: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10

超出分数

图 7 近三年体育类专业各省市文化科录取平均分超出当地一本线情况

图 8 近三年美术类专业各省市文化科录取平均分超出当地一本线情况

Page 14: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11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1.总量结构

2011 年底,有教职工 3097 人,类别结构如下:

图 9 教职工类别结构比例

2.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2011 年底,有专任教师 2018 人,职称结构如下:

图 10 教师职称结构比例

教授

22.89%

副教授

28.10%

讲师

41.43%

助教

7.58%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Page 15: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12

3.专任教师学位结构

图 11 专任教师学位结构比例

(二)生师比、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教师数

统计项目 折合教师数:2264 教授数:462

生师比 17.64 /

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 / 67.75%

教授授课课程数

占总课程数比例 / 22.71%

注:1.折合教师数(2264)=专任教师数(2018)+外聘教师(492)*0.5;

2.全日制在校生数 34030,折合在校生数 39937.5;

3.总开课门数 2363,其中教授为本科生授课课程数为 514,为本科生授课教授人数为

313。

(三)教学经费投入

序 号 项 目 金 额(元)

1 学费收入 142323183.60

2 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拨款 181851252.00

3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44236610.83

4 教学经费投入比例 13.65%

5 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1704.69

6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其中:实验经费

实习经费

18972844.42

5530000.00

5380000.00

Page 16: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13

(四)教学条件

统计项目 分项目 数量 单位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总值 500740000.00 元

生均 12538.09 元

新增 48106300.00 元

图书 总量 4123791 册

生均 103.26 册

电子读物 电子图书 650000 种

电子期刊 34198 种

教学行政用房

总面积 565760.40 平方米

生均面积 16.63 平方米

实验室面积 107695.78 平方米

7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213.10

8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207.32

Page 17: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14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围绕“深化培

养模式改革,加强实验实践教学、丰富学生学习经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的思

路开展工作,逐步形成了“12345”的人才培养架构。

图 12 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意图

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综合教育、创新教育、大类教育三个向

度展开。

1.综合教育方面。2001 年设立综合人才培养实验班。综合班采取“高考录

取+入学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录取学生,学生高考成绩平均高出当地一本线 30 分

以上。形成了“通识教育+学科群教育+专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实施以科研训练为

主的培养方式。将科研项目制与导师制结合起来,以项目为载体落实导师制。2010

年以来,力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的课程与教学体系改革。在“基于研究的学

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策略指引下,融合通识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与国内外

一流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联合培养模式。近年来,综合班学生学术竞赛中表现

优异,多次获全国挑战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一、二、三等奖,不少优秀毕业生考取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科研院所。

Page 18: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15

表 2 综合人才培养实验班学科大类设置一览表

综合班名称 大类设置 涵盖学科

综合文科一班 文史哲 文学、历史学、哲学

综合文科二班 经济、管理及教育类 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经济学、管理学

综合理科一班 数理类 数学、物理学、光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

综合理科二班 生化类 化学、生物学

2.创新教育。设立勷勤创新班,以“求创新、重研究、扬个性”为培养理念,

培养方案以“重基础、重实践、重创新、重自主”为特点,按本硕 7 年一贯制培养,

旨在为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专业学术创新人才。

表 3 勷勤创新班设置一览表

勷勤创新班名称 培养目标

教育学勷勤创新班 教育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国学勷勤创新班 国学研究人才

生命科学勷勤创新班 生命科学研究人才

物理学勷勤创新班 物理学学术研究或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优秀人才

数学勷勤创新班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扎实的数学基础以及良好的数学思维素

质;具有初步的数学科研素养和较强独立学习能力的人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勷勤创新班 新能源领域具备较强学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能力的优秀人才

光电子学勷勤创新班 光电子学领域研发型人才

3.大类教育方面。2008 年,学校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学生入学后

在第一阶段修读学校平台课程和大类基础课程,第二阶段按规定分流到大类涵盖

的专业学习。2011 年,共有 12 个学院 13 个大类 37 个专业进行大类招生培养。

表 4 专业大类设置一览表

学 院 大 类 名 称 涵 盖 专 业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

编辑出版学

汉语言文学(中英文秘书)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类

经济学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管理学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

Page 19: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16

会计学

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与工程类 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学

传播学

摄影

物理与电信工程

学院 通信与电子类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与金融

工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 环境与材料类

材料化学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类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信息光电子科技

学院 光电信息类

光信息科学与工程

信息工程(光电子)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类

管理科学

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

旅游管理系 会展经济与旅游管理类 旅游管理

会展经济与管理

近年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得国家级立项 2 项,省级 4 项,具体如下:

表 5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基地获国家、省立项一览表

类 别 实验区名称 负责人 级别 立项时间

人才培养

模式创新

实验区

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 刘 鸣 国家 2009

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郭 杰 省 2011

本科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李永杰 省 2011

优势学科四年一贯制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实验区 刘 鸣 省 2011

教师教育“4+2”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实验区 沈文淮 省 2011

培养基地 心理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 莫 雷 国家 2009

Page 20: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17

(二)专业建设

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

求,优化专业结构,现已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综合

性本科专业体系。以省级重点专业、国家级及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加强专

业内涵建设,建成一批在全国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的学科专业,现有省级名牌专

业 15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10 个、省级特色专业 9 个、省级重点专业 4 个。

图 13 学校省级以上特色专业、名牌专业、重点专业数量

1.师范专业建设。我校师范专业历史悠久,有重点学科支撑,专业基础好。

学校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名牌专业现已覆盖普通高中 9 大学科

所对应的相关专业。

2.非师范专业建设。以大类招生培养为切入口进行非师范专业改革,使非

师范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更加明确,专业特色更加鲜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华

南师范大学本科生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探索与实践”获得省级立项。

3、新专业建设。学校出台了《华南师范大学关于加强新专业建设的意见》,

从 2005 年开始先后投入非师范专业建设专项经费 8000 多万元,紧紧抓住新专业

建设“四要素”——师资队伍、课程、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

2011 年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 97.62 %,其中 33 个非师范专业总体就

业率达 100%。

4、优势专业建设。我校依托重点学科发展优势专业,我校现有 4 个国家重

点学科,8 个省级重点学科。9 个“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校依托重点学

科,逐渐形成优势专业群,通过重点学科带动,优势专业的建设取得了高显示度

的成果。

Page 21: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18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

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该专业连续 5 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拥有国务院学

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国家级教学名师 1 名、国

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国家级双语课程 1 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各 1

门;

心理学专业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1

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1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

社会体育专业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省级教学名师 2 名、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2 门、

国家级精品教材 2 本。

5.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着力构建“宽口径,厚基础,扬个性,求创新”

的课程体系,坚持“追求卓越、自主发展”理念,建设特色鲜明的本科人才培养

方案。

表 6 课程类型结构统计表:2008-2011 级适用(单位:学分)

课程类型

专业类别

通识

教育

学科

大类

专业

教育

教师

教育 毕业学分

师范专业 43~45 14~33 87~101 23~30 <180

非师范专业 43~45 21~52 55~88 -- <180

55%

71%74% 75% 76%

81% 83% 84%

45%

29%26% 25% 24%

19% 17% 16%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教育学 文学 工学 理学 历史学 法学 管理学 经济学

理论学分比例 实践学分比例

图 14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理论学分和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注:1.不同专业理论、实践学分有一定差异,按学科门类计算平均值。

2.实践学分比例:教育学、文学学科门类由于包含音、体、美术科,实践学分比例相对较高。

Page 22: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19

68% 70%76% 78% 78% 79% 80%

87%

32% 30%24% 22% 22% 21% 20%

1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教育学 法学 历史学 工学 文学 理学 管理学 经济学

必修学分比例 选修学分比例

图 15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注:1.不同专业必修、选修学分有一定差异,按学科门类计算平均值;

2.选修学分比例:按照毕业学分最低要求计算,每个专业实际提供的选修总学分远高

于最低要求。

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1)广博专精结合。实施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改革,逐渐形成从基

础向专业过渡的“通识教育+学科大类+专业教育”三层次课程类型结构。

(2)教师专业发展。将教师教育课程从专业领域课程中分离开来,形成了“通

识教育+学科大类+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的课程类型结构。

(3)分类多元培养。区别师范和非师范专业,设计两种课程结构类型;考

虑学生发展兴趣的差异,在专业教育课程中设置不同方向的选修课程。

(4)强化实践环节。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的 15%,

理工类专业不少于 25%,师范专业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

(三)课程建设

树立课程在本科教学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建立课程准入制度,强化激励与约

束机制,以“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利用教育科学、教育信息技术等学

科优势,大力推进课程信息化建设。依托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双语课程、精品

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资源,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Page 23: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20

1.课程结构与数量

2011 年,共开设 2263 门课程,其中公共必修课程 21 门,公共选修课程 240

门,专业必修课程 1030 门,专业选修课程 1072 门。公共选修课共分人文社会类、

自然科学类、艺术类、综合实践类 4 个系列。

图 16 各类课程占总课程数比例

2.特色课程

学校致力打造创新教育课程、创业教育课程、第二课堂等特色课程,2011

年,共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10 门,创新课程 12 门,文化素质教育大讲坛 50 场。

学校开放优质网络课程为本科教学服务,2011 年共开放网络课程 26 门。

创新课程:《现代科学创新方法》、《技术创新方法与应用》、《发明创造学》、

《大学生科技创新概论》、《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理论与应用》、《点子与思维》

等。

创业课程包括:《创业学原理》、《网上创业》,《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大

学生创业实训指导》、《创业与创新管理》、《创业名家系列讲座》等;

文化素质教育大讲坛:

3.成效

经过多年建设,学校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 2011 年底,有 11 门课

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4 门课程入选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 个教学团队入选

国家级教学团队,3 个教学团队入选省级教学团队,2 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10 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Page 24: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21

表 7 国家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入选时间

1 学习论-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 焦建利教授 2003 年

2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谢幼如教授 2004 年

3 运动生理学 邓树勋教授 2004 年

4 植物生理学 李 玲教授 2005 年

5 教育心理学 莫 雷教授 2007 年

6 自然地理学 徐颂军教授 2007 年

7 健美操 黄宽柔教授 2008 年

8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徐福荫教授 2008 年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王京跃教授 2009 年

10 小学教育学 黄甫全教授 2009 年

11 现代教育技术 张妙华教授 2010 年

表 8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入选时间

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郑福明教授 2007 年

2 国际贸易法 曾二秀教授 2008 年

3 计算机辅助教育 赵建华教授 2008 年

4 西方美术史 毛建雄副教授 2010 年

表 9 国家级教学团队一览表

表 10 国家教学名师一览表

序号 姓 名 入选时间

1 莫 雷教授 2007 年

2 尹景学教授 2008 年

序号 团队名称 负责人 入选时间

1 教育心理学 莫 雷教授 2008 年

2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 徐福荫教授 2009 年

3 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 杨文轩教授 2010 年

Page 25: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22

(四)教材建设

近年来,学校以教育部实施规划教材精品战略为契机,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修订各类优秀教材;着力建设反映主干基础课程、专业

核心课程教改成果教材,体现特色专业建设成果的系列教材,创新实践类课程急

需教材;大力开发立体化数字化教材。

1.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成果。近 6 年来,学校共编写出版教材 237 种,其

中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9 种,数量在广东省高校中均名

列前茅。

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均具有使用面广、发行量大、内容体例新和主编学术

地位高的特点。如黄甫全教授主编的《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第 2 版)被教育部

推荐全国高校选用,截至 2011 年 10 月,累计发行 8 万余册。

表 11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情况一览表

序号 教材名称 主编姓名 出版社 出版年月

1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

(第 2 版) 徐福荫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7月

2 网络教学设计与评价 谢幼如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7月

3 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 焦建利教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 6 月

4 大学体育 杨文轩教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1 月

5 体育美学 胡小明教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4 月

6 运动生理学(第 2 版) 邓树勋教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6 月

7 体育史 谭 华教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6 月

8 体育社会学(第 3 版) 卢元镇教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 7 月

9 植物生理学(第 6 版) 潘瑞炽教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6 月

10 植物细胞工程(第 2 版) 潘瑞炽教授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8 月

11 心理学研究方法 莫 雷教授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9 月

12 社会心理学(第 3 版) 戴健林教授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8 月

13 人格心理学 郑 雪教授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9 月

14 教育心理学 莫 雷教授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8 月

15 现代教育学(第 3 版) 扈中平教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 11 月

16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

(第 2 版) 黄甫全教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年 4 月

Page 26: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23

17 自然地理学(第 2 版) 刘南威教授 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6 月

18 中国区域地理(第 2 版) 韩渊丰教授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7 月

19 近代物理实验教程

(第 2 版) 吴先球教授 科学出版社 2009 年 3 月

20 点集拓扑讲义(第 4 版) 熊金城教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 6 月

21 英语教学研究方法 何广铿教授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6 月

22 Windows Server2003 系统管

理与网络管理 唐 华教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

23 中华民族民歌合唱大全(中

英文) 周正松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7 月

24 自然演绎逻辑导论 陈晓平教授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3 月

25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教程(第 3

版) 林 生教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7 月

26 台湾史纲要 傅玉能教授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2 年 7 月

27 高级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汤 庸教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2 月

28 数据库系统教程 叶小平教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1 月

29 数据库系统实验指导教程

(第 2 版) 汤 娜教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1 月

2.国家级精品教材建设成果。学校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

的教材共有 6 种,其中 2011 年入选 3 种,当年入选数量在广东省高校中排名第

一。

国家级精品教材均历经锤炼、影响广泛。

潘瑞炽教授、王小菁教授等编著的《植物生理

学》,1958 年至今共出版了 9 版。该教材历经

50 余年锤炼,已成为国内使用面最广、影响力

最强的品牌教材之一,2008 年获高等教育出版

社“生命科学类教材杰出贡献奖”。

邓树勋教授主编的国家级精品教材《运动

生理学》,被全国 240 余所高校使用,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全国高校优

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植物生理学》出版五十周年庆典

Page 27: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24

表 12 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一览表

3.学校特色教材建设成果。学校适应教学

改革需要,依托教师教育优势,编写出版了一批

特色教材,主要包括实验实践类(系列)教材 25

种、学科教学论教材 23 种。还开发了一批形式

多样的立体化、数字化教材。

(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构建了“双链四轮一体系”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双链”即指创新实践硬

履带和创新实践软链条,“四轮”即指硬履带包含的实验教学平台、大学生实践基

地和软链条下的大学生科研训练、科技竞赛,“一体系”指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依托国家、省、校三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各类实验室,搭建创新实验平台;

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发展“订单式”、“套餐式”、“研究性”、“混合型”实习模

式;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开设文化素质大讲坛;依托国家、省、

校三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以科研项目为载体落实本科生导师制;依托

国际、国家、省、校四级学科竞赛和师范技能竞赛,完善“以赛促练”机制;依托

师范大学特有的音乐、体育、美术专业,开展“朋辈教育”艺体活动;在省内率先

成立的创业学院,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策略。

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1.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截至 2011 年底建成了 3 个国家级、8 个省级和 12

序号 教材名称 主编姓名 出版社 入选时间

1 教育心理学 莫 雷教授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年

2 自然地理学(第 2 版) 刘南威教授 科学出版社 2008年

3 植物生理学(第 6 版) 潘瑞炽教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4 现代教育学(第 3 版) 扈中平教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5 运动生理学(第 2 版) 邓树勋教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6 体育社会学(第 3 版) 卢元镇教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Page 28: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25

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了校级-省级-国家级逐层提高的实验教学示范中

心体系。通过中央财政资助,建成了教师教育技能实训中心、计算机技能实训中

心、英语网络化自主学习中心和文化创意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表 13 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负责人 立项年度

1 物理学科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熊建文教授 2006

2 信息传播实验示范中心 徐福荫教授 2007

3 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莫 雷教授 2009

2.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获批 1 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 个省

级产学研示范基地。建成省内外教师教育实习基地 405 个,非师范专业校外教学

实习基地 218 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13 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 7 个。

率先在广东省高校中成立了创业学院,建成 7 个创业孵化基地,获批 “广东

省小企业创业基地”、团中央“大学生 KAB 创业教育基地”等。

3.大学生科研训练。学校分别于 2008 年和 2009 年入选教育部和广东省大

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平均每年受益学生近千人。近年来,大学生创新

性实验计划立项和课外科研立项情况如下。

表 14 截至 2011 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统计表

级别 项目数 资助经费数(万元)

国家级 90 90

省级 136 102

校级 372 267

表 15 2011 年校级大学生课外科研立项统计表

级别 项目数 资助经费数(万元)

一般 149 39.42

重点 22 18.03

4.科技竞赛。2011 年举办了“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

等八大竞赛,参赛学生超过 2000 人。同年还举办了理工节、经管节、艺术节、

光电节、创业教育论坛等一系列科技活动。

5.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理论—实践—能力”三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

体系,2011 年新开创新课程 3 门,开设创业课程 12 门。建立“基础—专业—综

设—创新”四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实践创

新能力。

Page 29: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26

四、质量保障体系

(一)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1.在学校办学中突出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以学科建设为依托,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将科

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在教学与社会服务的关系上,坚持教学改革为服务

社会,社会服务促进教学改革。

2.在制度建设中确立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一是确立“党政一把手教学

第一责任人”制度,使教学中心地位有了领导和组织双重保证。二是建立了校领

导定期研讨教学工作制度,每年的党政工作会议都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进行

安排部署,每年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和实践教学工作会议,对教学工作进行集中研

讨和具体安排,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和讨论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

提升。

3.在激励机制中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通过对本科教学质量工程

项目进行教学业绩核算,设立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

和研究工作。通过制定教学工作奖励条例,评选教学名师、观摩课堂教师,提高

教学工作量津贴,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本科教学。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为指导,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建立了一整套

较为完善、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组织体系。建立了学校、院(系)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

会和领导、教师、学生三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作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教

学督导工作委员会的理事长单位和秘书长单位,学校教学督导工作受到上级部门

的肯定。

2.管理制度。对于教师,出台《教师工作规程》、《教学管理基本规范》(华

师〔2003〕17 号)、《本科教学管理若干规范》(华师〔2004〕148 号)、《关于加

强课程教学日历、教案规范性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华师教字〔2005〕5 号)、《教

Page 30: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27

学、科研单位校内津贴发放办法》(华师〔2008〕87 号)、《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中

全日制本科教学业绩审核办法》(华师〔2008〕93 号),主要包括主讲教师资格

审查、教学日历和教学大纲审核、教学业绩、教师教学质量。在教师教学质量方

面,实施在职称评审中教师教学业绩考核,达到标准方可晋升高一级职称。

对于学生,出台《全日制本科生学籍管

理规定》、《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

《学生短期对外交流学习奖励办法》(华师

〔2000〕65 号)、《本科专业实习管理办法 》

(华师 〔2005〕48 号),对学生学习、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毕业资格进行考核。

3.保障措施。主要采用行政、评估和检查等手段。

(1)行政手段。出台《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华师〔2002〕57 号)

等文件,颁布有关质量标准、规范管理的文件,从行政上保证对教学质量的监控。

如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调停课申请审批制度等。

(2)评估手段。出台《合格课程评估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并

要求教师对所授课程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开展课程评估、课堂质量评估、考试质

量评估。

(3)检查手段。学校坚持各级领导、学校督导检查教学一线工作制度,另

外,学校坚持实行毕业生离校前教学满意度调查制度,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

置、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教学管理、对学校和院(系)教学工作满意度等。

(三)教学运行监控

学校教学运行监控突出教学运行核心环节基本规范,通过课堂教学、期中教

学检查、考试管理等,强化过程管理。出台了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取得了良

好效果。

1.教学督导。学校、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将课堂教学、考试纪律、学习环境

等重要教学环节纳入教学督导的检查范围,通过日常听课和专题调研相结合的方

式,监督和指导教学实施情况。督导重视日常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深入课堂听

课,将教学质量信息汇总反馈,目前已经形成 39 期的《教学督导简报》和近 95

Page 31: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28

份《教学督导快讯》。同时,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包括必修课堂教学质

量、文科类实验教学、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发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课题,

督导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进行相关调查研究。

2.网上评教。我校自 2004 年起建立教学质量网上评价系统,科学制订课堂

教学质量评估指标,要求各学院组织学生认真客观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网上评价和

建议。评教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和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之一。

表 16 2011 年全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一览表

等级 分数段 2010-2011(2) 2011-2012(1)

优秀 90 分及 90分以上 45.7% 54.0%

良好 80-89.99 46% 43.2%

中等 70-79.99 7.2% 2.6%

及格 60-69.99 1% 0.1%

不及格 60 分以下 0.1% 0

图 17 近 3年课堂质量评估分数变化趋势图

3.教学检查。学校教学检查坚持常规化、专题化,常规教学检查专题化,

专题教学检查常规化,保证了教学工作正常运行。每学期进行教学计划执行、课

堂教学秩序、学生学习、实验教学运行检查等常规性检查,根据工作需要开展教

学特色创建、基础实验室建设、实习、双语教学、毕业论文(设计)、试卷等专

项检查,其中 2007 年至 2010 年,将试卷、毕业论文(设计)纳入期中教学检查,

历时 3 年共 6 个学期,覆盖学校 21 个院系,至 2010 年上半年完成完整一轮的检

查。教学检查的结果定期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报告》向学校公布。

Page 32: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29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毕业与学位授予

应届毕业生人数 毕业人数 毕业率 获得学士学位人数 获得学士学位比例

6363 6239 98.05% 6233 97.96%

2011 届本科毕业生还有 313 人通过辅修获得双学位。近年来,我校大力进行辅修、双学位教学改革,不断丰富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获得双学位人数持续增加。

图 18 近 3 年学生通过辅修获得双学位人数变化趋势图

313

152164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Page 33: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30

22%

78%

“985工程”大学及中科院

其他院校

(二)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情况

2011 年共有 380 名本科生取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其中 114 人被其他高

校录取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比例达 30%,有 80 人被“985 工程”院校及中国科

学院相关研究单位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或直博生,其中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

或被录取为直博生的学生占 13.75%。

此外,2011 年共有 219 人考取研究生,188 人考入“211 工程”大学,其中 52

人考入“985 工程”大学。

图 19 2011 届毕业生攻读“985 工程”大学及中科院硕士研究生比例

(三)学科竞赛获奖

学校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赛练结合”的学科竞赛理念,积极开展院

(系)、学校、省(市)、国家、国际 5 个级别的比赛,构建了公共基础竞赛、专

业技能竞赛、综合创新竞赛三个层次的学科竞赛体系,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表 17 2011 年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情况统计表

国际级 国家级 省级

获奖数 4 10 27 8 18 31 33 22 16 39 33

获奖

人数 10 26 90 16 41 64 61 27 35 140 96

合计 41 项/126 人 90 项/182 人 110 项/298 人

Page 34: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31

表 18 2011 年国家或国际级主要学科竞赛获奖一览表

大赛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人次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作品竞赛

特等奖 /

一等奖 /

二等奖 3

三等奖 2

教育部“东芝杯”中国理科大学生

教学技能创新大赛

一等奖 /

二等奖 1

三等奖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一等奖 /

二等奖 2

三等奖 /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一等奖 3

二等奖 9

三等奖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一等奖 1

二等奖 4

三等奖 /

全国大学生中学物理教学技能大赛

特等奖 1

一等奖 3

二等奖 1

三等奖 /

(四)奖助情况

为表彰鼓励优秀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建立并完善了以“奖、助、

贷、勤、减、补、免、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奖励与资助体系,坚持公

开、公平、公正原则,制定了《全日制本科学生学年评优奖励办法》、《学生创新

奖评奖规定》、《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办法》等奖助金评定方法,激励优秀学生成才,

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2011 年,学校共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

3276.35 万元。

Page 35: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32

表 19 2011 年本科生主要奖助学金统计表

类 别 奖励或资助标准 奖励和

资助数 备 注

国家奖

助学金

国家奖学金 8000 元/人 60 人

国家励志奖学金 5000 元/人 1261 人

国家助学金 3000 元/人 5150 人

港澳台华侨奖学金 一等奖 5000 元,二等奖 4000

元,三等奖 3000 元 77 人

省教育厅组织评

选,共 28 万元。

学校奖

助学金

优秀考生奖 分 30000 元/人、12000 元/人和

6000 元/人三个等级 87 人

获得 12000 元的

15 人,获得 6000

元的 72 人。

特困生减免学费 在校期间一年学费的一半 139 人 约占新生人数的

2%,共 32 万元。

学年评优奖学金 一等奖 2000 元/人,二等奖

1000 元/人,三等奖 500 元/人 7276 人

获奖比例占学生

总人数的 25%。

学习优秀奖 500 元/人 295 人

创新奖

特等奖 3000 元,一等奖 2000

元,二等奖 1200 元,三等奖

800 元,优秀奖 300 元

450 项

特等、一等、二

等、三等和优秀

奖分别为 25、

75、74、200 和

140 项

先进班集体 先进班集体标兵 1000 元,先进

班集体 500 元 61 个

按全校班总数的

7%评选

生活启动金 1000 元/人 641 人 占新生人数的

10%

社会奖

助学金

立白奖学金 3000 元/人 30 人

章文晋奖学金 2000 元/人 10 人

立白助学金 2000 元/人 25 人

易方达助学金 3000 元/人 450 人

仲明助学金 3000 元/人 20 人

中国烛光基金会

助学金 2000 元/人 8 人

新长城恒大助学金 1500 元/人 100 人

新长城华美助学金 1840 元/人 200 人

珠海联谊会助学金 2000 元/人 16 人

新长城自强助学金 2000 元/人 40 人

新长城自强助学金 2000 元/人 40 人

拾金子助学金 5060 元/人 3 人

培英工程助学金 4000 元/人 30 人

Page 36: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33

此外,2011 年学校获得广东省 “优秀共青团员”等省级个人荣誉称号的本科

生有 20 余人。

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联合主办的“2010 中国大学

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2011 届本科毕业生林泽殷

荣获“年度人物称号”(全国 10人),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 2011届

本科毕业生吴丽菲同学荣获“年度人物入围奖”。在颁奖典礼上,中共中央政治

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亲自为林泽殷同学颁奖。

右三为林泽殷同学 右一为吴丽菲同学

(五)就业

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

在 90%以上,总体就业率保持在 98%左右,

初次和总体就业率均居于全省高校前列,就业

质量不断提高。2011 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

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被广东省

教育厅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先进集体”。

1. 2011 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情况

截至 8 月 31 日,学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91.84%,有 16 个专业的初

次就业率达到 100%。截至 12 月 31 日,2011 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 98.32%。

2. 2011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和地区流向

Page 37: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34

学校 2011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主要是普教系统和有限责任公

司,分别占就业总人数的 27.38%和 25.36%。排名前四位的就业单位性质流向依

次是普教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企业。

图 20 2011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性质流向前十位 数据单位:人

近 3 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地区主要在广东省内,占就业总人数的

95%左右。2011 年,省内就业地区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城

市为主,珠三角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总人数的 49.90%。

表 20 2009-2011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统计

年份

地区

2009 2010 2011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广

广州 1387 22.94% 1427 22.47% 1086 17.49%

深圳 255 4.22% 406 6.39% 364 5.86%

珠海 264 4.37% 291 4.58% 361 5.81%

汕头 990 16.38% 866 13.63% 944 15.20%

佛山 368 6.09% 434 6.83% 465 7.49%

韶关 93 1.54% 119 1.87% 93 1.50%

河源 183 3.03% 214 3.37% 165 2.66%

梅州 143 2.37% 152 2.39% 119 1.92%

惠州 91 1.51% 136 2.14% 119 1.92%

汕尾 157 2.60% 161 2.53% 286 4.61%

东莞 171 2.83% 177 2.79% 181 2.91%

中山 212 3.51% 188 2.96% 177 2.85%

Page 38: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35

内 江门 208 3.44% 195 3.07% 189 3.04%

阳江 238 3.94% 234 3.68% 239 3.85%

湛江 272 4.50% 256 4.03% 225 3.62%

茂名 183 3.03% 198 3.12% 156 2.51%

肇庆 128 2.12% 137 2.16% 157 2.53%

清远 166 2.75% 178 2.80% 166 2.67%

潮州 137 2.27% 162 2.55% 203 3.27%

揭阳 106 1.75% 88 1.39% 146 2.35%

云浮 28 0.46% 19 0.30% 14 0.23%

省内合计 5780 95.62% 6038 95.06% 5855 94.28%

广东省外合计 265 4.38% 314 4.94% 355 5.72%

合计 6045 100.00% 6352 100.00% 6210 100.00%

数据来源: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Page 39: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36

六、本科教学工作经验与特色

(一)形成“双线培养,多元发展”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校由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契机,突破学校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

主的单一目标框架,实施师范、非师范专业人才双线培养;扭转本科教育同质化

局面,分设学术创新型、创新应用型、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多元人才

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1)学术创新型:依托综合人才培养实验班、勷

勤创新班、心理学基地班,培养有志研究的学术人才;(2)创新应用型:以“4+2”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为载体,培养引领基础教育创新的卓越教师;以“应用型

人才培养特色班”为载体,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专才;(3)复合应用型:融

合学科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师范专业,为中小学培养学科基础扎实、教学能力突出

的骨干教师;融合不同专业的非师范大类,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基础宽厚、适应

性强的复合人才。

(二)彰显“理论深厚,技能扎实”的教师教育培养特色

以教师教育“4+2”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相关学科优势,从通识和专

业两个层面优化教师教育课程,深入推进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的革新,夯实学生的

教师教育理论基础。依托“卓越教师全程优化”项目建设,优化教育实践基地,形

成院系统编、混合编队、顶岗实习、双实践制等教育实习模式,强化师范生的实

践能力。构建“感悟、领会、掌握、巩固” 的分段式、分层次四年一体师范技能

培养特色。成立了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积极参与“国培计划”、省级骨干教师

培训项目,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等国家级、省级项目,加强与地市、县(区)

基础教育的合作,强化基础教育研究与服务,引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探索

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

(三)丰富“开拓视野,体验前沿”的第二校园经历

为开拓学生国际视野,积极开展与国(境)外著名大学开展交换生培养、联

合培养项目,与国内知名大学开展交换生培养项目,与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开展联

合培养,拓展本科生国(境)外实习工作。

截至 2011 年底,已与国(境)外 33 所高校建立本科交换项目合作关系,与

Page 40: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37

国(境)外 6 所大学签订了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与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

学、西南大学、台湾中原大学等高校签订交换生培养协议,部分专业组织学生赴

美国、日本、香港实习。

国(境)外交换生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具体人数见 18。每年有近 100 人

赴国内知名大学进行交换学习。

图 21 近年来国(境)外交换生人数

与世界第一基因测序平台和世界最大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华大基因研究

院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每年派出优秀学生赴该院创新班开展研究性学习。

(四)推进“朋辈教育,全员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社联架构,形成了

“面上统筹、特色各展”的建设格局,现有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学术科技、文娱

体育、兴趣爱好五类学生社团 143 个,共有成员超过 2 万人。以“朋辈教育”模式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学生社团促进学生特长发展。2011 年,广泛开展“阳光体

育”和“艺术提升”朋辈教育,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基本实现

了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的目标。2011 年,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显著,学生团队获得

省级一等奖以上奖励共计 21 项,包括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同时,承办

全国大运会闭幕式,得到了教育部和省政府高度肯定。学校“朋辈教育”模式两次

被《中国青年报》报道。

表 21 2011 年学生艺体竞赛主要成绩统计表

获 奖 类 别 奖 项 级 别 获奖项目数

艺术类 国家级竞赛(项) 15

省级竞赛(项) 7

体育类 国家级竞赛(项)(竞赛第八名以上) 15

省级竞赛(项)(竞赛第八名以上) 49

Page 41: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38

七、挑战与对策

(一)挑战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

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发展态势来看,如何以质量提升为核心,走内涵发

展道路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基本问题。作为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

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致力于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学校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

基础上,采取“以点带面” 策略推行教学改革,构建了综合班、勷勤班,大力推

进创新性人才培养,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规模与质量协调

发展的体制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覆盖面尚需提高,高素质

人才的分类培养尚需进一步推进。

2.人才需求多样化的挑战

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十一五”

期间,学校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加强优势学科学术型拔尖创新人

才、非师范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教师教育一贯制培养、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等创

新实验区建设,综合班和勷勤班先行探索通识教育改革,非师范专业逐年推广大

类招生培养模式,但通识教育、大类培养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个性化

成长需求尚未得到全面、充分满足。

3.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挑战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加速发展的态势下,我校抓住机遇,跨越发展,已进入国

际化培养的快速发展期,目前已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

港澳台地区 33 所院校开展交换生项目。但项目多以半年至一年的交换培养为主,

国(境)外联合培养、实习等更多渠道的国际化培养有待进一步探索。

Page 42: 2011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SCNUjw.scnu.edu.cn/uploadfiles/20140403110538351.pdf · 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 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39

(二)对策

1.促进各类学生的全面发展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双线培养,多元发展”思路,

以各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辐射基地,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继续完善综合班、勷勤班、基地班、特色班等学术创新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

模式,创设勷勤卓越师范生培养计划、联合培养计划、双学士学位班等,丰富同

色人才培养层次和类型,扩大特色人才培养规模。

2.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大类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组成的

课程体系,建设各系列核心课程,实施大类“1+3”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引进国

内外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

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积极倡导研究性、启发式、探究

式、合作式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的互动性;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推行优质课程大班统讲,小班分讲教学模式。

3.拓展国际化培养空间

坚持开放活校战略,面向世界办学,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台和国外高等教育机

构的交流与互动,开展合作办学,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大力推

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在大力开展交换生项目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境)外实习、

联合培养等更多渠道的国际化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