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28
1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张东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截至目前,参与“基础学科拔 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 19 所参与高校中,已入选“拔尖 计划”的学生共 4500 人,首批 500名毕业生中有 95%进入国 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 2009年,“拔尖计划”在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的推 动下,先行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学科领 域,选择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19 所高校实施。其目的 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 英才培养基地,建立拔尖人才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优秀 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 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 人才,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计划启动较早高校的学生已崭露头角。”教育部高等 教育司司长张大良介绍说,北京大学学生曹霆 2012 年以第 一作者身份在《自然·通讯》发表文章。复旦大学学生达佩 玫以第一作者在《纳米快报》上发表研究成果。 近年来,参与“拔尖计划”的 19 所高校立足各校实际, 积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理念、模式和方法,创 新机制体制,深入推进改革。建立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 养试验区,有的组建专门的学院,如清华大学的“清华学堂”、 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的“致远学院”、

Transcript of 19...

Page 1: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1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张东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截至目前,参与“基础学科拔

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 19 所参与高校中,已入选“拔尖

计划”的学生共 4500 人,首批 500名毕业生中有 95%进入国

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

2009年,“拔尖计划”在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的推

动下,先行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学科领

域,选择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19 所高校实施。其目的

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

英才培养基地,建立拔尖人才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优秀

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

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

人才,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计划启动较早高校的学生已崭露头角。”教育部高等

教育司司长张大良介绍说,北京大学学生曹霆 2012 年以第

一作者身份在《自然·通讯》发表文章。复旦大学学生达佩

玫以第一作者在《纳米快报》上发表研究成果。

近年来,参与“拔尖计划”的 19所高校立足各校实际,

积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理念、模式和方法,创

新机制体制,深入推进改革。建立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

养试验区,有的组建专门的学院,如清华大学的“清华学堂”、

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的“致远学院”、

Page 2: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2

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学院”;有的设立专门的试验班,如中

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华罗庚数学班”、西安交通大学成

立了“理科试验班”等;有的则以普通班为依托,对拔尖学

生辅以专门指导。

据了解,参与“拔尖计划”的高校聘请国际知名教授组

成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学生培养方案,全面负责学生的培养

和项目管理。如清华大学聘请丘成桐、朱邦芬、张希、施一

公、姚期智等人担任“拔尖计划”各班的首席教授。同时,

各高校配备最优秀的国内外师资、大批著名教授深入参与计

划实施,其中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长江学

者”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水平专家学者占据相当大的

比例,他们亲自为学生授课、担任导师、组织学生研讨交流。

如北京大学请陈佳洱、田刚等院士为“拔尖计划”学生指导。

在学生选拔方式上,参与高校实行多元化模式。“选才”

与“鉴才”相结合。“在选拔标准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

志向、学科潜力、综合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科学地看待

‘偏才’、‘怪才’。”张大良介绍说,在选拔过程中实行

多阶段动态进出,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慎重分

流,遵循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减少功利、重在长远。

“拔尖计划”实行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各参与高校普

遍实行“导师制”、小班教学与研讨、个性化学习计划。导

师们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课外阅读、科学研究等,并鼓

励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

和空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高校的国家重

Page 3: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3

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教学实验中心等向学生开放,提供

较大的空间用于师生交流、学生讨论,并邀请世界级学术大

师开展学术报告、学生座谈等,营造浓厚的学术创新氛围。

此外,“拔尖计划”各高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

的一流学术人才,多数高校积极采用双语或全英文教学模

式。据初步统计,2013年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

20 余个国家和地区近 150 所国际知名高校,包括耶鲁大学、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 350 余名知

名学者教授,以授课、讲座、研讨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拔尖

计划”学生培养过程中。“拔尖计划”的本科生素质和本科

教育水平也得到这些学者的认可。

“‘拔尖计划’不仅吸引了一批有热情、有创新潜质的

优秀学生以崇尚科学、追求学术为人生理想,更激发了高校

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热情,也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广泛影响,

带动了高校各学科专业全方位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发挥了较

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张大良说。

《中国教育报》2014 年 2 月 25 日第 1 版

Page 4: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4

高校“基础学科拔尖计划”首批毕业生 95%继续深造

中国青年报 记者 陈竹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09年起实施的“基础学科拔尖学

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已交出首份答卷:

目前,19所参与计划的高校选拔进入“拔尖计划”的学生共

计 4500人,首批 500 名毕业生中,有 95%进入国内外高水平

大学继续深造。

“学基础学科的学生真正搞研究的不多,学数学的大多

从事金融证券,学物理的爱进外企。”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

坦言。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陈初升也表示,上世纪 90 年代

以来,“男生都想当爱因斯坦,女生都想当居里夫人”的时

代已经过去,当科学家已不再是年轻人的第一梦想。

“计划”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回应“钱学森之问”

而实施的。为了实现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培养

未来科学家的目标,各校都将一流的师资、有科学兴趣和创

新潜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为其量身订做培养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交大“致远

学院”的院长。他发现,在大学里有个怪现象:“越好的教

授越不愿意上课。”因此,从 2008 年学院设立开始,他便

致力于将全世界的著名教授吸引到“致远特区”来。为了邀

请康奈尔大学教授、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霍普克罗夫特来任

教,张杰曾与他来回数十封邮件,屡次遭对方拒绝后,2011

年得知约翰正在重庆讲学,张杰便专程飞到重庆,在其下榻

Page 5: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5

的宾馆终于将约翰说动,使其加入“致远特区”。目前,致

远学院数学与物理方向的 67 名主讲教师中,有 24名包括诺

贝尔奖得主在内的海外教授,8 名“千人计划”入选者,8

名“长江学者”,7 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像上海交大一样,参与计划的不少高校都设立了这样的

专门培养试验区,如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清华大学的清华

学堂等专门的学院,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则成立

了英才班、试验班;还有的高校则采取“散养式”的培养模

式,如复旦大学利用其大类招生的特点,在第一年不分专业

的通识教育中开展各类无学分研讨班和讲座,使学生确定研

究兴趣,随后便可进入“望道计划”接受专家指导,获资助

独立开展学术研究。

在西安交大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朱旭看来,“计划”

给一批“偏才”、“专才”提供了绿色通道。针对这些人才,

教学方案的设定也与普通班有着很大不同,对教学内容和教

材都做了重新整合。在中科大英才班,陈初升也是《物理化

学》课的授课教师之一,他只担任六分之一的教学内容,这

门课共有 6名教师,每个老师都针对自己最熟悉的模块进行

教学。他同时也教授材料系普通班的课程,在英才班,他上

课的难度有无限的提升空间;而在普通班,难度下降后的课

程还让不少学生感到吃力。

王子贺是“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 2007 级学

生,现在已经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读博士三年级。计

算机科学实验班因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领衔而被称为“姚

Page 6: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6

班”,在王子贺读书时,“姚班”建立不久,还只有五六门

核心课程,如今已有 20 多门专业课,其中有 6 门是由姚期

智亲自教授的。

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感到最

大的困难就是,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

平衡入选“计划”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关系?经过考虑,清华

“学堂计划”将培养目标定为“领跑者”,避免给入选学生

贴标签,而是通过“让优秀学生领跑”,达到“让所有学生

优秀”的目标。

Page 7: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7

中国高校“拔尖计划”首批毕业 500 人 95%继续深造

中国新闻网 记者 马海燕

自 2009年起在中国 19 所高校实施的“基础学科拔尖学

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共选拔学生 4500

人,首批 500 名毕业生中有 95%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

深造。

记者 24 日从教育部获悉,“拔尖计划”是同时列入人

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项目,2009 年起先行在数

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选择北京大

学、清华大学等 19 所高校实施,目的是吸引优秀学生投身

基础科学研究,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

科领域的领军人才。

“拔尖计划”实行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批知名教授

参与其中,导师们深度指导学生规划学业、课外阅读与科学

研究、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科研训练等。同时,“拔尖计划”

注重个性化培养、小班教学与研讨,鼓励学生制定适合自己

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引入科学研究的项目训练,造就学生的

学术素养。

参与高校大多注重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据初步统计,

2013 年共有来自美、英、德、加等 20 余个国家近 150 所高

校的 350 余名国际知名学者,以授课、讲座、研讨等多种形

式参与到拔尖学生培养过程中。“拔尖计划”的本科生素质

和本科教育水平也得到了这些学者的认可。

Page 8: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8

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表示,过去学数学的搞金融,学物

理的去外企,在本基础专业领域继续深造的不多。“拔尖计

划”不仅吸引了一批有热情、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以崇尚

科学、追求学术为人生理想,更激发了高校教师培养创新人

才的热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说,“拔尖计划”建立了

一批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区。如清华大学的清华

学堂、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的致远学院,中

国科技大学的华罗庚数学班、严济慈物理班,西安交通大学

的理科试验班等。“拔尖计划”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广泛影响,

带动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念和教学模式转变,发挥了较好

的示范辐射作用。

Page 9: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9

首批 500 名“拔尖计划”学生毕业 95%进入国内外名校

中国科技网 记者 林莉君

■将新闻进行到底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

出杰出人才?”提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大问题,促使我们对

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反思。

2009年,教育部正式出台了被称为“珠峰计划”的“基

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以下简称“拔尖计划”)。

4 年过去了,这项被外界解读为回答钱学森之问的教育方案

实施了哪些举措?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首批 500 名毕业生 95%进入国内外名校深造

2 月 24 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发布了“拔尖

计划”的实施情况:19 所参与高校已选拔进入“拔尖计划”

的学生共计 4500人,首批 500名毕业生中有 95%进入国内外

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

这项被同时列入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

项目,2009 年起先行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

机科学领域,选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19 所高校实施,

目的是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努力使受计划支持

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

“计划参与高校立足各校实际,积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创新机制体制,深入

推进改革。”张大良说。“拔尖计划”实施 4年来,各项改革

Page 10: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10

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计划启动较早的高校毕业生已

崭露头角。比如,北京大学曹霆 2012 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

《自然·通讯》发表文章;复旦大学达佩玫以第一作者身份

在《纳米快报》上发表研究成果……

国际一流学者认为,该计划拥有“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

优秀的本科教育”“领跑者的示范作用突出”。

“豪华”全球名师团 让学生“转身遇到大师”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Tony Leggett 讲授《超导引论》,

法国海军学院应用数学系教授 Radja Alexandre 讲授《泛函

分析》, 纽约大学柯朗研究所教授蔡申瓯讲授《统计力学与

热力学》专业研讨课,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鄂维南

讲授《应用数学导论》、《常微分方程与动力学系统》……

翻开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数学与物理方向的课程表,

主讲教师有 67 人,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Tony Leggett

等 24 位海外教授,8 位“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8 位“长

江学者”、7位“国家杰青”。

“名师出高徒,在‘致远模式’拔尖人才培养特区中,

每个学科方向都有一张‘最豪华’的课程表,每张课程表的

背后都有一个‘最豪华’的全球名师团。”亲自担任致远学

院院长的上海交大校长张杰告诉记者。在这个“特区”,所

有的课程都由世界顶级的教授或全校各个院系内最好的老

师亲自讲授。“转身遇到大师”对学生们来说,早已习以为

常。

清华大学提出了“以拔尖人才培养未来的拔尖人才”,

Page 11: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11

实行首席教授负责制,由一流学者领衔。“我们聘请丘成桐、

朱邦芬、姚期智、张希、施一公等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首席

教授,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力学等 6 个专业

领域实施”学堂计划“。”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告诉记者,“遴

选有兴趣、有天赋、肯投入,并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

优秀学生。目前入选计划的学生近 500名。”

学会像科学家一样去提问、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这里培养的并不是书呆子,我们的课程更自由,上什

么课由自己来决定,和教授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不仅能吸取

知识的营养,也能学习他们的人生智慧。”清华大学王子贺

这样描述他的学习生活,这位来自“姚班”(图灵奖得主姚

期智负责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博士生也提到,相比其他

同学,他们身上的压力也大,“对学习除了兴趣还有责任,

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获得的资源明显比其他同学多得多,当

然希望将来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王子贺

的想法也印证了清华大学“拔尖计划”一大特色:引导学生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理想,潜心钻研,勇攀科学高峰。

自称是一名“梦想的攀岩者”的杨笛一,是上海 2009

级计算机科学方向的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身经历做科研的

点滴,是本科生活里的重要一笔。一个对于科研没有切身感

受的人,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这条路?” 杨笛一说,

在未接触实验室之前,对于自己那“崇高”的梦想也很不确

定。从刚入学时的举步维艰到后来的自信适应,四年时间里,

杨笛一不断向自己发问,这条路合适吗。

Page 12: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12

得益于致远学院计算机科学班同步式素质教育体系和

递进式科研训练机制的双重保障,杨笛一大二时加入到俞勇

老师指导的 Apex Data & Knowledge Management Lab。期间,

她还收获了微软亚洲研究院 8个月的实习经历。杨笛一说,

她很喜欢 Apex 实验室的学术氛围,每次与老师和团队成员

交流总能吸取到新的东西,更多时候还会产生很好的想法。

“科研不是高不可攀的”,杨笛一这样鼓励自己,她用满腔

热情投入到计算机科学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杨笛一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

际信息检索顶级会议 SIGIR 上发表文章;同年以第一作者身

份在国际核心会议 RecSys 上发表文章。两年中,她一共发

表七篇国际会议论文,其中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两篇。她与团

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也得到回报,收获了国际著名数据挖掘比

赛 KDD Cup冠军。

“学会了怎样像科学家一样去提问、去思考、去解决问

题。”致远学院赴美国芝加哥继续深造的 2013 届毕业生余奕

玮这样评价自己的学习感受,“它让我们充分体验到了学术

生活——和老师探讨问题,听学术报告,跟导师做研究,和

著名学者对话。”

如何把“好苗子”选拔到“学术摇篮”里

“大学的本质就在于把一群极具创新思维的教师和一

群极具创新潜力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

发,从而产生让学生受益终身的创新能力。”张杰告诉记者。

如果把“拔尖计划”比喻成培养人才的“摇篮”,那么,

Page 13: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13

怎么去选拔极具创新潜力的“好苗子”呢?

“在选拔方式上采取了多途径遴选,通过自主招生、二

次选拔、与高中衔接等渠道选拔,避免应试,注重平常考察。”

张大良说,计划内的 19 所高校实施了多元化的学生选拔方

式。“在选拔标准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志向、学科潜力、

综合能力、心里素质等因素,科学地看待‘偏才’‘怪才’。

在选拔过程中实行多阶段动态进出,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

综合考察、慎重分流,遵循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减少

功利、重在长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陈初升告诉记者:“我们的‘拔

尖计划’借鉴了有 30 余年教育创新改革与实践的少年班的

选拔方法,着重考察学生的专业发展意愿和发展潜能,发挥

专家在选拔中的主导作用;形成了以学生兴趣为依据,结合

学业表现的退出和后续进入的有效滚动机制。形成了‘三结

合、两段式、长周期、国际化、个性化培养’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徐学敏还记得 2009年组建首届“理

科班”的学生底子。“这些学生来自大一的各个院系,他们

的基础完全不同,因此学校在 2009 年暑假用了整整 50 多天

的时间给这些学生加强基础学科的课程。”如今,“致远特区”

每年组织三次招生面试,分别从自主招生、高考录取新生和

转专业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一方面严格选拔标准,另一方

面采取多种选拔形式,着重考察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与

创新潜质。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致远特区”实行滚动选拔机制:

Page 14: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14

每学年结束时学院邀请若干教授组成考评委员会,评判每位

学生的学业情况;少数无法适应学院学习要求的学生由考评

委员会建议调整出致远学院,或由学生自愿提出转专业申

请,原则上转入相近专业继续学业,经评估后最终确定学生

拟转入专业;在每学年结束时,在全校学生中补充选拔部分

学生进入致远学院。

采写后记

人才培养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过程。现在评价“拔尖计

划”的成败还为时尚早。但这个教育界的新生事物也给我们

带来不少惊喜,它用了四年时间给外界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

绩单。作为一个先行先试的人才培养项目,他对现行的本科

人才培养理念、模式、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提供了很大的推动

力。甚至带动了整个本科方面的教学。

一名学生写下的感言或许能为“拔尖计划”做一个完美

的“注脚”:这是一种苦旅,也是一份幸运,我们把握着航

向,在黑夜聆听自然的声音,在航行中感受生命的节律,宁

静美好一路相伴。偶然抬头看看,天空中繁星璀璨:谁的梦

想曾映照在我们正行驶的水域上?我们又将为哪方天空带

去点点光明?夜航不寂寞,有同行者,还有引路人。大师并

非遥不可及,只要稍作停留,我们就能走入他们的科学世界。

我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我们以大师为榜样,在追求科学的

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关于“拔尖计划”

“拔尖计划”,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Page 15: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15

从 2009年起,在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的推动下,“拔尖

计划”先行在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领

域,选择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19 所高校实施。计划的

目的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

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拔尖人才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

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

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

领军人才,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Page 16: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16

“拔尖计划”:未来国际一流科学家的摇篮

光明日报 记者 王庆环

在 24 日教育部举行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

划”集体采访会上,与会者带来的信息让人兴奋: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说:“我校致远学院的毕业生已

经达到国际一流大学前 5%学生的水准,95%的毕业生走进普

林斯顿、康奈尔、耶鲁等国内外一流大学深造;力克麻省理

工、斯坦福、东京大学,三次摘取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

(ACM)全球总冠军……”

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说:“清华学堂 2012 年首届毕业

生绝大多数选择在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继续攻读基

础科学领域的博士学位,其中不乏哈佛、麻省理工等国际一

流名校,我们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被计算机学科国际评估专

家评价为‘拥有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优秀的本科教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陈初升说:“经过英才班系统

的科学训练,一批同学开始崭露头角。2012 年国际遗传工程

机器大赛(iGEM)国际总决赛中,由严济慈班(09 级)康恺

同学任队长,陈锴沣同学担任副队长的中国科大代表队获得

本次比赛软件组的最高奖项:最佳软件项目奖。”

致远学院、清华学堂、英才班,虽然在不同的学校有不

同的名称,但它们都属于同一个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

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该计划自 2009

年起,先行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领

Page 17: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17

域,选择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19 所高校实施,从实施 4

年来的情况看,“拔尖计划”正在成为我国未来产生国际一

流科学家的摇篮,其在寻找优秀学生、培养优秀学生过程中

形成的人才培养观念和教学模式,也成为撬动中国高等教育

改革的一股力量。

汇聚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优秀学生

美国、德国、法国的经验表明,基础科学是新技术、新

发明、新产业的先导、源泉和后盾,重视基础学科发展,汇

聚世界基础学科杰出人才,逐步形成世界科学研究的中心,

是他们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

但是,有一段时间,基础学科在我国呈弱势状态。“在

上世纪 90 年代之前,男生的梦想大多是成为爱因斯坦,女

生的梦想大多是成为居里夫人。然而 1992 年随着社会经济

全面转型,数学系学生要求转学金融,物理系学生要求转学

应用科学,我们的老校长还收到过学数学、物理的学生来信

呼吁‘救救我们吧,救救孩子’。可以说,很多孩子对基础

科学前途充满迷茫。还有一项针对中小学生的调查,‘从事

科学研究’被孩子们列在倒数第二位。”陈初升的这段话,

说明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基础科学研究面临的局面:虽然仍

受社会尊重,却被敬而远之。

占领世界科学的高峰,就必须在基础学科上有所突破,

就必须汇聚起那些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优秀学生,通

过因材施教,把他们培养成为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于是,

在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的推动下,“拔尖计划”应运而

Page 18: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18

生,“其目的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

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拔尖人才重点培养体制机

制,吸引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

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介绍说。

在高考对人才区分度变低的情况下,遴选出适合“计划”

的优秀学生本身就是“拔尖计划”的重要工作。4 年来,19

所高校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例如在标准上注重多方面

考察,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志向、学科潜力、综合能力、心

理素质等因素,科学地看待“偏才”“怪才”。在选拔方式

上采取多途径遴选,通过自主招生、二次选拔、与高中衔接

等渠道选拔,避免应试,注重平常考察。在选拔过程中实行

多阶段动态进出,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慎重分

流,遵循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减少功利、重在长远。

一批著名教授还亲自出面选拔学生,如清华大学邀请国内外

教授共同组成专家组面试学生,姚期智教授亲自参与面试,

着重考察学生的科学基础、科学志向、科学素质等。

以大师滋养“未来的大师”

“拔尖计划”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高校不惜代价,聘请

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国内外知名教授,为学生授

课,担任导师,组织学生研讨交流,其中两院院士、“千人

计划”特聘专家、“长江学者”以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

高水平专家学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比如,清华大学有诺

Page 19: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19

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图灵奖获得

者姚期智等世界级科学家,北京大学有陈佳洱、田刚等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有蔡申瓯、何小刚、季向东等“千人计划”国

家特聘专家,吉林大学有冯守华院士、宋天佑、李勇、滕利

荣等国家教学名师,他们都参加到“计划”中来。

清华大学博士生王子贺和北京大学本科生严梦媛都是

学校“拔尖计划”中的一员,他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师

们的言传身教让他们一生都获益匪浅。王子贺说:“姚期智

教授亲自给我们上课,他还邀请许多世界级科学家到课堂上

与我们交流。”据初步统计,仅 2013 年来自美国、英国、

德国、加拿大等 20 余个国家和地区近 150 所国际知名高校

(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

大学等)的 35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教授,以授课、讲座、研

讨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拔尖计划”的学生培养过程中。

大师的滋养促成了“未来的大师”成长,在那些启动“拔

尖计划”较早的高校,毕业生已崭露头角。比如,北京大学

曹霆同学 2012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复旦大学达佩玫同学以第一作

者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发表研究成果;任东

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化学顶尖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文

章,同时他还以本科生身份受邀参加了 2012 年 10 月在上海

举办的第五届国际均相催化论坛。图灵奖获得者、康奈尔大

学的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教授多次给予

Page 20: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20

上海交大致远学院学生这样的评价:“致远学院的学生和康

奈尔的学生 同样优秀,不同之处在于,致远的优秀生比例

要远远大于康奈尔的学生。”

“在本领域国际一流大学深造”的深刻意义

张大良将“拔尖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为“一制三

化”,即导师制,小班化、国际化、个性化。“导师们指导

学生规划学业、课外阅读与科学研究,推进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创新科研训练;小班化教学注重启发式、探究式、研

究式学习方法;个性化鼓励学生以兴趣为导向自主选择导

师、课程,开展科研训练,进行学术探索;国际化不仅注重

引进国际大师,还将学生交换到国外交流学习。总的来看,

这样的培养让‘拔尖计划’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整合能力、

相互协作能力上表现突出,这样的培养也真正培养出了一批

有热情,以崇尚科学、追求学术为人生理想的优秀学生。”

他介绍说。

的确,来自 19 所参与学校的报告显示,“拔尖计划”

学生在本领域深造,在国内外一流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

占绝大多数。“过去基础学科的本科生在本领域继续深造的

不多,数学专业毕业去做金融,物理专业毕业去外企工作是

常态。但我们‘拔尖计划’第一批学生全部选择了在本领域

深造,而且有 4位学生‘杀’进了过去我们根本进不去的国

际一流大学博士,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袁驷说。

那么,辛辛苦苦投入精力经费培养的“拔尖计划”学生

都跑到国外一流大学读博士,算不算“人才流失”呢?对此,

Page 21: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21

陈初升说:“我们在基础学科上与国外一流水平还有差距,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到最好的一流大学去发展。我们统计过,

中科大送出去留学的学生最多,但近年来通过‘千人计划’

引进回来的中科大毕业生也是最多的。在这方面,我们要有

为世界科学作贡献的胸怀,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但科学是无

国界的。”张大良也认为要辩证地、长远地看待这一问题:

“我们不能只看本科生出国留学就说是人才流失,还要看到

有多少博士回国来发展,2013年的数据显示,留学归国人员

数量在持续增长。”

Page 22: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22

“拔尖计划”首批毕业生出炉 部分学生崭露头角

人民网 记者 张烁

主打 7 个改革重点,让一流人才容易“冒出来”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对于

“钱学森之问”,杨振宁有过这样的思考:“美国之所以在

科技方面特别成功,是对于特别好的学生规矩很少。中国的

大学教育制度对 60%到 90%的学生是好的,可以使他们规规

矩矩地成才。而对于最好的 10%的学生,还是美国的办法好,

因为这些人不需要常规训练,海阔天空就可以发挥他的才

华。”

2009 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后简

称“拔尖计划”)应运而生,主打“学生遴选、教师配备、

培养模式、氛围营造、制度创新、条件支持、国际合作”等

7 个改革重点。4 年后,首批“拔尖计划”毕业生出炉,有

些学生已经崭露头角。北京大学曹霆,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

然·通讯》发表文章;复旦大学达佩玫、任东,分别以第一

作者身份在《纳米快报》《美国化学会志》发表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认为,急

功近利的社会大环境、缺少世界一流导师、科学传统积累不

够,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原因。

确切地说,“一流人才主要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关

键要为这些人的脱颖而出提供好的环境,使一流人才容易

‘冒出来’。”朱邦芬说。

Page 23: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23

导师制、小班教学……19 所高校开辟培养尖子的“试

验田”

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谈安迪,迷上了“暗

物质”,这是在课堂上听“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季向东

教授讲授的。幸运的是,他进了季教授的课题组,在导师指

导下,攻克了真空、低温和高压耦合等技术难题,首次成功

研制了低温高压引线。

在“拔尖计划”中,每个大一新生都能在导师的指导下

进行研究。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长江学者”,

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导师。

“拔尖计划”的遴选方式也与高考不同。在具体方式上,

通过自主招生、二次选拔、与高中衔接等多途径遴选,注重

平时考察,还在选拔中实行多阶段动态进入。在评价标准上,

学生的兴趣志向、学科潜力、心理素质等都在考查范围内。

国际化培养也是该计划的特点之一。初步统计,2013

年,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 20 余个国家和地区近 150 所

国际知名高校的 350 余名国际知名学者教授,参与到“育苗”

过程中。

导师制,小班研讨教学,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像这

样培养尖子的“试验田”在全国共有 19 块,分别是北京大

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

首批 500 名毕业生中,有 95%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

续深造

Page 24: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24

“加入‘拔尖计划’以来,我最大的收获是能与导师‘一

对一’,在与导师的交流中,学到了科研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北京大学 2009级物理学院学生周天骥说。

“拔尖计划”的老师也有很深的感触。在一门大一新生

的课上,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抛出一个计算

机科学领域非常有名的难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多小时

后,有三组学生有了想法,但都不对。就在这时,一个平常

不太讲话的学生举起手,写出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基本上

就是一个算法,全班都拍起手来。“这件事给我非常大的感

触,老师的责任就是把环境营造起来,让学生能够感兴趣,

从容发挥。”姚期智说。

“目前,19 所计划参与高校的首批 500 名毕业生中,

有 95%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教育部高等教育

司司长张大良说:“‘拔尖计划’实施进展顺利,改革成效

初现。”

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例,2013年,“拔尖计划”139名毕

业生中,98.6%继续深造,远高于全校平均深造率 72%。不

仅如此,“拔尖计划”毕业生获得国外高校全额奖学金的比

例为 64%,远高于全校 30%的平均水平。

Page 25: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25

19 所高校积极开拓中国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田”

新华网 记者 吴晶

“在这项计划的创新模式下,我们的学业有了更清晰、

更个性化的规划,同学们有了更多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作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苗子”,北京

大学本科生严梦媛深感“幸运”。

2009年起,在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的推动下,“拔

尖计划”先行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

领域,选择了 19 所高校实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

良 24 日对记者说,“计划”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

基础学科基础上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吸引优秀

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努力使他们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

领域的领军人才,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据他介绍,这项计划实现了多个体制机制的突破。如,

为保障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和高校联合设立专家组和工作

组,分别负责审定国家层次的实施方案和推进实施;为提升

学科层次,年度交流、专题交流、分学科交流和网上交流等

立体化交流机制陆续建成;为打造人才特区,各高校纷纷组

建专门学院、设立试验班、全面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

采用双语或全英文教学模式。

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说,我们聘请丘成桐、朱邦芬、张

希、施一公、姚期智等人担任各班首席教授,全面负责学生

的培养和项目管理,让学生们在杰出人才的引领中造就优秀

Page 26: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26

的学术素养。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说,我们在选拔方式上避免应

试,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慎重分流,遵循拔尖

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减少功利、重在长远。

“计划实施四年来,不仅在人才培养领域成效显著,也

带动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念和教学模式转变。”复旦大学

教授杨继说。

据悉,目前,19所计划参与高校已选拔进入“拔尖计划”

的学生共计 4500人,首批 500名毕业生中有 95%进入国内外

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

Page 27: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27

“拔尖计划”已选拔 4500 名学生

北京日报 记者 任敏

记者昨天获悉,今年,清华大学“学堂计划”计划招生

140 人。该计划被纳入全国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

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

自 2009年“拔尖计划”实施以来,该计划共选拔 4500位学

生,首批 500 名学生已毕业,其中 95%进入国内外名校深造。

为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009年起,教育部、中组部、

财政部等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19 所高校启动“拔尖计

划”,该计划先行在基础学科领域选择数学、物理学、化学、

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五个学科试点,以吸引优秀学生投

身基础科学研究。

“拔尖计划”实行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大批知名教授亲

自授课。该计划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小班教学与研讨,

鼓励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引入科学研究项

目,造就学术素养。此外,该计划注重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

据初步统计,仅去年共有美、英、德、加等 20 余个国家近

150 所高校的 350 余名国际知名学者,以授课、讲座、研讨

等多种形式参与拔尖学生培养。“拔尖计划”本科生素质和

本科教育水平已得到学者认可。

据介绍,“拔尖计划”在国内部分高校建立基础学科拔

尖学生培养试验区。如清华大学的清华学堂、北京大学的元

培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的致远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的华罗庚

Page 28: 19 所高校实施“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math.xjtu.edu.cn/images/16/01/28/kefeejell2/20140228153812110.pdf ·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350余名知

28

数学班、严济慈物理班,西安交通大学的理科试验班等,培

养拔尖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透露,今年,该校“学堂计划”

计划招生规模为 140 人,未来,“学堂计划”的招生将加强

全面考察、综合评价、立足学术、精准选拔拔尖创新人才好

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