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副刊 - epaper.jwb.com.cnepaper.jwb.com.cn/jwb/resfile/2019-08-22/12/jwb2019082212.pdf ·...

1
责任编辑:彭博 宋昕 副刊专刊部电话:23602873 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 12 副刊 · 读吧 胡山源的《散花寺》之二 胡山源说他给《万象》写了长篇小说 《散花寺》。其实,他给《万象》的首部作 品不是《散花寺》,而是借古小说《明季义 民别传》。 说起《明季义民别传》这部小说,还 与阿英有不小的关系。胡山源在《阿英》 一文中说他在世界书局经理陆高谊的办 公室里见到过阿英。当时的阿英“穿着 一件旧的老布长衫”。陆高谊替他们介 绍了彼此,但是阿英只“唔了一声”后,就 一直和陆高谊说话,完全不搭理胡山 源。当时的胡山源想“这也许是他(阿 英)对陌生人的一贯作风吧,故心里虽感一 些不愉快,却也说不上有什么反感”。虽然 阿英不待见胡山源,但胡山源“益发应该原 谅他”。 胡山源嘴上说原谅阿英,其实胡山源 内心“是何等希望和他谈谈呀”。胡山源为 什么如此迫切的希望和阿英交谈呢?胡山 源说:“因为一则我喜欢与文人相交,二则 对他闻名已久,知他藏书很富,也正有向他 借书之意。” 阿英是个藏书家,他写的读书随笔 甚有趣味。从胡山源对他着装的描写来 看,阿英的日常生活过得很节俭。阿英 经济不宽裕,作为一个爱书人,平日若要 添置书籍,只能节衣缩食了—对于有 些人来说,他们活着是为了填饱肚子;对 于有的人来说,他们宁可自己饿肚子,也 不愿精神世界贫瘠。能做到物质与精 神双富的人寥寥 —歌德勉强算一 个,但他喜欢对王侯将相低头弯腰,而 这正是贝多芬看不起他的地方,只是, 不知这世上有无物质、精神、骨气三者 具备之人? 既然阿英爱书成迷,那么他的藏书 自然不会少。据周黎庵说,阿英藏书高 达万册以上。藏书如此之多也就罢了, 阿英动不动就会搬家,阿英每次搬家,都 不会落下一本书。周黎庵坦言,真不知 道阿英是怎么做到的。 搬书侠 曹山 ●[美国]埃里克 · 坎德尔著 《追寻记忆的痕迹》(喻柏雅译) 该书既是诺奖得主的自 传,也是 20 世纪世界神经学的 发展史。从 20 世纪后半叶开 始,神经学分别与认知心理学、分子生物学 紧密结合,开启了探索人类大脑的旅程。 作者身为神经学家和亲历者,详述了人类 在这个学科上取得的长足进展,特别值得 读者留心的是,书中也表达了一个科学家 对此的伦理思考。 ●酸枣小孩著《从前,有个王村》 “我们小时候……”这句式将我们拉回 到从前。这是个乡愁弥漫的时代,从乡愁 中可照出生活的千姿百态。此书以王村为 乡愁坐标,回忆往事,也叙写现世情状。语 言朴素干净,漫溢在字里行间的那种深沉 的乡愁情怀,令人动容。 ●[捷克]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傅 任敢译) 如果把这本书仅仅视为早期教育学的 经典,可能还是看低了夸美纽 斯在近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大 教学论》生动地表达出 1718 世纪之交思想的冲突与交融。 既存有 17 世纪的神学信仰以 及理性风潮,又鲜明印刻着启蒙时代对于 感官的推崇。在具体谈论教学的进展以及 学习过程的进路时,对于秩序、顺序、从小 到大的方法论的推崇,有着很鲜明的笛卡 尔《谈谈方法》里的思路,而在谈论感觉(尤 其是眼官)和整体论时,又与洛克的方法殊 途同归,指向了启蒙时代的根本诉求。 ●[日本]今敏著《OPUS作品》(Mrs. X 译) 热爱日本动漫的读者不可能绕过今 敏,热爱今敏就不可能绕过他的遗作 OPUS 作品》。他英年早逝,让人惊呼 “日本动画的未来没有了”。《 OPUS 作品》 在他生前并未出版,于今则成了人们纪念 他的最好方式。这本漫画是今敏风格的集 大成者,也预示了日漫日后发展的方向。 微书评 微书评 商皓 1982 年首届茅 盾文学奖颁奖算起, 这项长篇小说大奖已 经走过了 37 个年头, 是国内现存历史最久 的文学奖项,也是最权威的文学奖项之 一。但纵观获奖的四十多部作品,只有 一部分依然畅销,如《白鹿原》《平凡的世 界》《穆斯林的葬礼》《尘埃落定》《蛙》等, 另外一部分已经被遗忘。一部长篇小 说,仅仅过了二三十年,便被读者完全忽 略,唯一的原因恐怕就是作品文学价值 的短寿。而很多非常优秀的长篇小说, 被排斥在茅盾文学奖之外,比如《许三观 卖血记》《马桥词典》《九月寓言》《务虚笔 记》等,都成了当代文学经典,这不能不 说是一种遗珠之憾。 当然,文无第一、 武无第二。文学评奖 并无严格的标准可 言,任何的评选结果 都难免有遗憾。就算诺贝尔文学奖这 种世界性奖项,也能数出一堆被遗漏 的大家,这是文学奖的尴尬之处。为 避免评奖结果被人质疑不公平、有内 幕,文学奖的评委要坚持长远的审美 眼光,切勿迎合现实中的某些功利因 素,还要看作品有没有深沉的思想含 量和文化含量,预想作品是否能流传 下去。也许这样才能使评出的作品得 到社会各方较为一致的认可,尤其是 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时间的检验 张章 南宋时有个人叫陈 修,七十三岁才中进 士。他高中探花后,高 宗接见他,问道:“你多 大年纪了?”陈修答道: “皇上,不好意思,比您还大呢,七十有三 了。”高宗又问:“你有几个子女啊?”陈修 羞愧地说:“还没结婚呢。”高宗把自己的 妃子赐予陈修为妻,还赏赐了不少金银 细软。 宋代是个“崇尚”读书的时代,政府 鼓励人们多读书,并颁布若干有利于读 书人的政策,于是男生个个拼命读书,不 少人把一生的光阴都耗在书中,六七十 岁才中科举的不在少数,很多都是直到 “金榜题名时”,才享受到“洞房花烛夜”, 例如这位陈修。 崇尚读书,是好事。但是一旦把读 书与功名、事功联系在一起,就容易使人 走极端,甚至变态。作为读书人,一定要 “人读书”,而不能“书读人”,否则就会 “死读书”“读死书”,最后结果便是“书读 死”。在读书成为人们生活的唯一出路 时,似乎只好“头悬梁,锥刺股”,走极端, 钻牛角尖。这样一来,“书读死”便是常 态了。 陈修倒是“幸运 儿”,受到皇帝接见并主 婚,七老八十终于和皇 帝的身边人完婚,真可 谓“考而不死是为神” (老舍语) —可当时有的人一辈子都无 缘“金榜题名时”,亦没有“洞房花烛夜”, 许多人的一生就这么被“书读死”了。 因此,要提倡“人读书”,并不被“书 读死”,这大概才是读书的正途吧。 书读死 赵宽宏 《世说新语》里记 着两处晒,读来都颇 有味。一曰:“阮仲 容、步兵居道南,诸阮 居道北,北阮皆富,南 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 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 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一曰:“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 其故,答曰: ‘我晒书。’”据说魏晋时的习 俗,七月初七晒经书及衣物以防虫蛀。 如今的人又特别爱晒的,是晒微信 朋友圈,且不必问几月初几,天天都可晒 的。晒又去哪个地方 游玩了,晒又到哪个 馆子吃喝了,漂亮的 晒自拍,有钱的晒车 晒房。我也爱晒的, 晒小石头,平日我喜欢淘些小石头玩, 每每淘到奇妙有趣的,便忍不住要到 朋友圈来晒一晒,颇为得意。 北阮富,大晒特晒的一定是纱罗 锦绮,南阮贫,就只得挂条粗布裤子 晒,而郝隆有一肚皮的诗书,他自然有 资格躺下来晒晒书了。一个人有什么 他就晒什么。 晒什么 孙香我 苏轼在被 下放到黄州之 时,创作上颇获 丰收,写出一批 脍炙人口的诗 词散文,《赤壁赋》与《后赤壁赋》也作于 其时。人们在提到这两篇名文时,往往 习惯于合称为前后《赤壁赋》。如果单独 指称一篇,则说成《前赤壁赋》《后赤壁 赋》。当初苏轼写《赤壁赋》的时候,不知 道后来还要再写一篇《后赤壁赋》,所以 本来是没有那个“前”字的,但在有了《后 赤壁赋》之后,《前赤壁赋》这样的提法也 就相应产生了。 最近看到有专家撰文说,《赤壁赋》 就是《赤壁赋》, 不能说成《前赤 壁赋》,这里加 一个“前”字,乃 是弄巧成拙,歪 曲了作者的本意,有贬低原文创作意 图的作用。 这恐怕是言重了。这正如《红楼 梦》被添补了四十回以后,“前八十回” 的提法就出现了。如果一提“前八十 回”就会歪曲曹雪芹,贬低他那伟大的 小说,则罪名太大,接受不了。 常识范围以内的事情,似乎不必 写成措辞严重的文章来讨论或批评。 不就是这么个事嘛。 前后《赤壁赋》问题 顾农 晋人有《益部帖》, 宋人有《益州名画录》, 皆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 的名作。何为“益部”? 何为“益州”?都得先从 益字讲起。 关于“益”的含义,先后有两种说 法。前一说认为“益”通“隘”,其所在之 地险隘,所以叫作益州。从南朝梁简文 帝、刘孝威等的《蜀道难》到唐人 李白的《蜀道难》,从三国诸葛亮 的《隆中对》到明人宋濂的《送天 台陈庭学序》,对益州险隘的强调 就没有消停过。 蜀都之地,古曰梁 州。后来汉武帝改梁州 曰益州,将全国版图分为 十三个刺史部,益占其 一, “益部”之名便由此而 起。东汉崔寔《政论》里已出现“益部”, 《华阳国志》及王献之《益部帖》均曾提 及“益部”一词和《益部耆旧传》一书。 其辖境囊括了今四川省折多山、云南省 怒山、哀牢山以东,甘肃省武都、两当、 陕西省秦岭以南,湖北省郧县、保康西 北,贵州省除东边以外地区,较之此前 的领域有所扩大。于是诞生了后一说: 州之疆壤益大,故以名益。 “益部”之益 林赶秋 今天,读《欧也妮 · 葛朗台》也许过时 了,但拜金却依旧存在,只是披上了各式 各样的华美外衣,不像葛朗台般粗野和 赤裸罢了。 小说真正的主人公无疑是女儿而 非父亲。巴尔扎克为小说取名为“欧也 · 葛朗台”,并将之献给一位马利亚女 —据说这位女士正是欧也妮 · 葛朗 台的原型。天真单纯的欧也妮,在她所 在的时代,就是稀罕的古物,可惜她纯真 无私的美德并不“以稀而贵”,在那些追 逐奉承她的人眼里,她的价值只等同于 家产的价值。葛朗台太太去世时,想到 把这头和她 一样洁白的 “羔羊”孤零 零地留在自 私自利的世 界上任人宰割,就浑身发抖。 欧也妮的一生是个悲剧,她珍视的 与堂弟夏尔的爱情,更是个悲剧。但她 的爱情并不因对象的庸俗卑劣而成为一 出闹剧—这爱情出自一颗月亮般皎洁 的心灵,它照见了沟渠,却不会因沟渠的 卑污而改变自身的皎洁。 法国电影《陌路人》中,一位高仓健 式的硬汉,偶有机会扮演一位文学教师 的角色。关于《欧也妮 · 葛朗台》,他向那 名十几岁的学生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 题:如果欧也妮 · 葛朗台有一部电话,会 怎样呢?较之“请分析欧也妮 · 葛朗台这 一人物形象”一类循规蹈矩的问题,这 位非专业人士的问题打通了小说三要 —人物、环境、情节,且颇有想象 力。十多岁的少年不知如何回答,于 是电影将这一问题留给了观众。我猜 想导演本人是巴尔扎克的忠实读者, 以此向大师致敬。 如果欧也妮 · 葛朗台有一部电话, 能方便地与远在印度的夏尔保持联 系,或许就能用温柔纯真的爱,留住他 心灵中最后一点纯洁的感情?事情也 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形:在频繁的联系 中,夏尔了解了伯父真实的财产状况, 避免了另结 新欢的愚蠢 行为。欧也 妮的命运会 由此改变 吗?—很难说。夏尔这样的花花公 子,带给欧也妮的恐怕只会是另一场 悲剧:丈夫挥金如土,浪荡成性,欧也 妮则如一位母亲般隐忍包容,默默承 受自己的不幸。 就像今天的我们,不仅有电话,还 有手机,有网络,但爱情中依然有不忠 与背叛,生活中依然有隔阂与孤独。 联系的方便,并不意味着联系的紧 密。再发达的信息系统,也覆盖不了 心灵中那些隐秘的角落,而决定命运 的那些本质性的品质与情感,永远躲 藏在技术所不能抵达的深处。 如果欧也妮有电话 周春梅 · 克劳馥是好莱坞黄金时代著名女 星,她在好莱坞影星的位置上待了长达四 十年。原名露西亚 · 查伊 · · 萨埃尔。 1904 3 23 日生于得克萨斯州圣安东 尼奥。她的一生很艰难,几乎是从社会的 最底层到了后来的位置。她刚出世不久, 父母就离婚,改名碧莉 · 卡辛。八岁母亲又 和继父离异,她随母亲到处漂泊。十几岁 开始当洗衣工、女招待、女店员,然而她的 梦想是做舞蹈家。她用自己 挣来的一点钱当作学费,参加 舞蹈训练班,后来终于成为查 尔斯顿舞蹈比赛的优胜者,由 此开始以舞蹈为业。 她先在底特律和芝加哥一 些夜总会里表演舞蹈。 “碧莉 · 辛”这一名字经常出现在海报 上,她在当时小有名气。1924 年到百老汇参加歌舞表演。次 年米高梅公司看中了她的舞技 和气质,与她签约,于是她开始 在该公司的一些歌舞片,如《俏 夫人》( 1925 )中,做舞蹈演员。公司认为她 很有发展前途,但她的名字却缺乏号召力, 于是便在电影杂志上刊登了她的大量照片 征求艺名。好莱坞这种制造明星的做法,使 她立即为影迷所熟悉,并使她获得了“琼 · 劳馥”这个伴随她终生的名字。 · 克劳馥易名后的第一部影片是《萨 莉、艾琳和玛莉》( 1925 ),接着她又与喜剧 演员哈里 · 朗顿合演《流浪汉》( 1926 ),与演 员“千面人”朗 · 钱尼合演《江湖快客》和《十 二里外》。她在这些影片中的演技进一步 引起人们注意。1928 年她演的《新女训》大 获成功。特别是她在片中穿着衬衣跳舞那 一段,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随后在影片 《我们跳舞的女儿》( 1928 )、《舞蹈 · 傻子 · 蹈》( 1931 )、《跳舞女郎》中赢得声誉。1932 年在《大饭店》和《雨》中扮演了更富于戏剧 性的角色,接着拍了一系列成功的喜剧片。 通过这些演出的经验,琼 · 克劳馥对哪 些东西适合她非常有直觉,并勇敢抛弃不 适合她的东西,懂得掩饰自己的身材缺点, 形成了高挑与流线的形象。 从初期快活的爵士乐女郎到 扮演成熟的女性,她逐渐成长 为擅长演心理情节剧的明星, 塑造了很多富有魅力的银幕 形象。 1945 年 她 在《欲 海 情 魔》 中扮演一个富有情感的、抱负 的妇女,获得第 18 届奥斯卡最 佳女演员奖。还在《作茧自 缚》( 1947 )和《惊 惧 骤 起》 1952 )等心理剧中扮演受尽 折磨的女主角,都获得奥斯卡 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后来在《失恋之歌》 1953 )和《约翰尼的吉他》( 1954 )等影片中 扮演性格较强悍的角色。她演出的第一部 英 国 片 是《埃 斯 特·科斯特洛的故事》 1957 )。她后期拍摄的影片有《小宝贝简 会发生何事?》( 1962 )、《看管人》( 1963 等。琼 · 克劳馥于 1959 年加入百事可乐董 事会,其丈夫是该会的董事长。 · 克劳馥有一款自用的藏书票,票面 上有一座代表她表演成就的维纳斯女神雕 像,站在罗马式的顶柱上,并且换上她的容 颜。此外,在票面上还有票主的签名笔迹。 ●与造物游 影星琼 · 克劳馥 吴兴文 “爱书如命”的 人,多是从出版物 匮乏时代走过来 的。那时候读张报 纸都不容易,何况 是印刷成册的书籍。现在没这个必要 了,每年出版物多到泛滥,网络书店便会 将想要的书打包送到家门口。 我算是“爱书如命”的一个人。20 年前“北漂”的时候,除了换洗的衣裳,从 老家带过来的就是一批旧书了。不舍得 扔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是属于自己最 早的“财产”,一个年轻人一无所有两手 空空,唯有一箱子书撑腰,那些书陪你度 过漫漫长夜,不能成为它们的“负心人”。 因为很长时间 没有自己的书房, 所以在买书方面, 我很少大手大脚, 都是左挑右选,非 自己喜爱的书不买,非值得收藏的书 不买,可尽管是这样,家里的书还是像 俄罗斯方块一样,越积累越多。买来 的书堆积在阳台上,有的来不及读,塑 封都没有拆,一直被冷落着。 书买来却不读是个大问题。不读 书却买书何苦来哉?难道只为了满足 对书的占有欲?这样的话,和过去那 些暴发户装修房子买一堆假书放书架 上有什么区别?在这种自责之下,除 了再次压缩买书数量,就只能督促自 己多读书,尽量把买来的书都读掉。 无数次命令自己,不把新买的书读完 就不能再买书。 关于如何读书,也曾有过不少纠 结,是先挑喜欢的作家的书读还是先选 陌生作家的书读?总读喜欢的作家的 书会限制自己的视野,沉迷在阅读快感 里,难以接触更丰富的情感与故事、更 多元的文化与思想。可读陌生作家的 书,实在是一种冒险,如果前几页没法 吸引人,接下去的阅读就是一种折磨。 以后,或许可以有这样一条买书 与读书原则:不能让自己产生写书评 愿望的书不买。话虽这么说,执行起 来很难,我猜,多数人仍然会在买书的 愉悦、读书的苦恼这个死循环当中,继 续迷惘下去。 买书与读书 韩浩月 9 9. b aa b 9a 9a 9 b b b b b ."/1b b 1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5/5 b ."3+-b +:b b ;) ,#b b 9 b b b b b KXCGMHH

Transcript of 12 副刊 - epaper.jwb.com.cnepaper.jwb.com.cn/jwb/resfile/2019-08-22/12/jwb2019082212.pdf ·...

Page 1: 12 副刊 - epaper.jwb.com.cnepaper.jwb.com.cn/jwb/resfile/2019-08-22/12/jwb2019082212.pdf · 学习过程的进路时,对于秩序、顺序、从小 到大的方法论的推崇,有着很鲜明的笛卡

责任编辑:彭 博 宋 昕 副刊专刊部电话:23602873

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12 副刊·读吧

胡山源的《散花寺》之二

碎思录

栋遗作

胡山源说他给《万象》写了长篇小说《散花寺》。其实,他给《万象》的首部作品不是《散花寺》,而是借古小说《明季义民别传》。

说起《明季义民别传》这部小说,还与阿英有不小的关系。胡山源在《阿英》一文中说他在世界书局经理陆高谊的办公室里见到过阿英。当时的阿英“穿着一件旧的老布长衫”。陆高谊替他们介绍了彼此,但是阿英只“唔了一声”后,就一直和陆高谊说话,完全不搭理胡山源。当时的胡山源想“这也许是他(阿

英)对陌生人的一贯作风吧,故心里虽感一些不愉快,却也说不上有什么反感”。虽然阿英不待见胡山源,但胡山源“益发应该原谅他”。

胡山源嘴上说原谅阿英,其实胡山源内心“是何等希望和他谈谈呀”。胡山源为什么如此迫切的希望和阿英交谈呢?胡山源说:“因为一则我喜欢与文人相交,二则对他闻名已久,知他藏书很富,也正有向他借书之意。”

阿英是个藏书家,他写的读书随笔甚有趣味。从胡山源对他着装的描写来看,阿英的日常生活过得很节俭。阿英经济不宽裕,作为一个爱书人,平日若要添置书籍,只能节衣缩食了——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活着是为了填饱肚子;对于有的人来说,他们宁可自己饿肚子,也

不愿精神世界贫瘠。能做到物质与精神双富的人寥寥——歌德勉强算一个,但他喜欢对王侯将相低头弯腰,而这正是贝多芬看不起他的地方,只是,不知这世上有无物质、精神、骨气三者具备之人?

既然阿英爱书成迷,那么他的藏书自然不会少。据周黎庵说,阿英藏书高达万册以上。藏书如此之多也就罢了,阿英动不动就会搬家,阿英每次搬家,都不会落下一本书。周黎庵坦言,真不知道阿英是怎么做到的。

搬书侠曹 山

●[美国]埃里克·坎德尔著《追寻记忆的痕迹》(喻柏雅译)

该书既是诺奖得主的自传,也是 20 世纪世界神经学的发展史。从 20 世纪后半叶开始,神经学分别与认知心理学、分子生物学紧密结合,开启了探索人类大脑的旅程。作者身为神经学家和亲历者,详述了人类在这个学科上取得的长足进展,特别值得读者留心的是,书中也表达了一个科学家对此的伦理思考。

●酸枣小孩著《从前,有个王村》“我们小时候……”这句式将我们拉回

到从前。这是个乡愁弥漫的时代,从乡愁中可照出生活的千姿百态。此书以王村为乡愁坐标,回忆往事,也叙写现世情状。语言朴素干净,漫溢在字里行间的那种深沉的乡愁情怀,令人动容。

●[捷克]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傅任敢译)

如果把这本书仅仅视为早期教育学的

经典,可能还是看低了夸美纽斯在近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大教学论》生动地表达出 17、18世纪之交思想的冲突与交融。既存有 17 世纪的神学信仰以

及理性风潮,又鲜明印刻着启蒙时代对于感官的推崇。在具体谈论教学的进展以及学习过程的进路时,对于秩序、顺序、从小到大的方法论的推崇,有着很鲜明的笛卡尔《谈谈方法》里的思路,而在谈论感觉(尤其是眼官)和整体论时,又与洛克的方法殊途同归,指向了启蒙时代的根本诉求。

●[日本]今敏著《OPUS 作品》(Mrs.X译)

热爱日本动漫的读者不可能绕过今敏,热爱今敏就不可能绕过他的遗作

《OPUS 作品》。他英年早逝,让人惊呼“日本动画的未来没有了”。《OPUS 作品》在他生前并未出版,于今则成了人们纪念他的最好方式。这本漫画是今敏风格的集大成者,也预示了日漫日后发展的方向。

微 书 评微 书 评商 皓

从1982年首届茅盾文学奖颁奖算起,这项长篇小说大奖已经走过了 37 个年头,是国内现存历史最久的文学奖项,也是最权威的文学奖项之一。但纵观获奖的四十多部作品,只有一部分依然畅销,如《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尘埃落定》《蛙》等,另外一部分已经被遗忘。一部长篇小说,仅仅过了二三十年,便被读者完全忽略,唯一的原因恐怕就是作品文学价值的短寿。而很多非常优秀的长篇小说,被排斥在茅盾文学奖之外,比如《许三观卖血记》《马桥词典》《九月寓言》《务虚笔记》等,都成了当代文学经典,这不能不

说是一种遗珠之憾。当然,文无第一、

武无第二。文学评奖并 无 严 格 的 标 准 可言,任何的评选结果

都难免有遗憾。就算诺贝尔文学奖这种世界性奖项,也能数出一堆被遗漏的大家,这是文学奖的尴尬之处。为避免评奖结果被人质疑不公平、有内幕,文学奖的评委要坚持长远的审美眼光,切勿迎合现实中的某些功利因素,还要看作品有没有深沉的思想含量和文化含量,预想作品是否能流传下去。也许这样才能使评出的作品得到社会各方较为一致的认可,尤其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时间的检验张 章

南宋时有个人叫陈修 ,七 十 三 岁 才 中 进士。他高中探花后,高宗接见他,问道:“你多大年纪了?”陈修答道:

“皇上,不好意思,比您还大呢,七十有三了。”高宗又问:“你有几个子女啊?”陈修羞愧地说:“还没结婚呢。”高宗把自己的妃子赐予陈修为妻,还赏赐了不少金银细软。

宋代是个“崇尚”读书的时代,政府鼓励人们多读书,并颁布若干有利于读书人的政策,于是男生个个拼命读书,不少人把一生的光阴都耗在书中,六七十岁才中科举的不在少数,很多都是直到

“金榜题名时”,才享受到“洞房花烛夜”,例如这位陈修。

崇尚读书,是好事。但是一旦把读书与功名、事功联系在一起,就容易使人走极端,甚至变态。作为读书人,一定要

“人读书”,而不能“书读人”,否则就会“死读书”“读死书”,最后结果便是“书读死”。在读书成为人们生活的唯一出路时,似乎只好“头悬梁,锥刺股”,走极端,钻牛角尖。这样一来,“书读死”便是常态了。

陈 修 倒 是“ 幸 运儿”,受到皇帝接见并主婚,七老八十终于和皇帝的身边人完婚,真可谓“考而不死是为神”

(老舍语)——可当时有的人一辈子都无缘“金榜题名时”,亦没有“洞房花烛夜”,许多人的一生就这么被“书读死”了。

因此,要提倡“人读书”,并不被“书读死”,这大概才是读书的正途吧。

书读死赵宽宏

《世说新语》里记着两处晒,读来都颇有 味 。 一 曰 :“ 阮 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一曰:“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据说魏晋时的习俗,七月初七晒经书及衣物以防虫蛀。

如今的人又特别爱晒的,是晒微信朋友圈,且不必问几月初几,天天都可晒

的。晒又去哪个地方游玩了,晒又到哪个馆子吃喝了,漂亮的晒自拍,有钱的晒车晒房。我也爱晒的,

晒小石头,平日我喜欢淘些小石头玩,每每淘到奇妙有趣的,便忍不住要到朋友圈来晒一晒,颇为得意。

北阮富,大晒特晒的一定是纱罗锦绮,南阮贫,就只得挂条粗布裤子晒,而郝隆有一肚皮的诗书,他自然有资格躺下来晒晒书了。一个人有什么他就晒什么。

晒什么孙香我

苏 轼 在 被下放到黄州之时,创作上颇获丰收,写出一批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赤壁赋》与《后赤壁赋》也作于其时。人们在提到这两篇名文时,往往习惯于合称为前后《赤壁赋》。如果单独指称一篇,则说成《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当初苏轼写《赤壁赋》的时候,不知道后来还要再写一篇《后赤壁赋》,所以本来是没有那个“前”字的,但在有了《后赤壁赋》之后,《前赤壁赋》这样的提法也就相应产生了。

最近看到有专家撰文说,《赤壁赋》

就是《赤壁赋》,不能说成《前赤壁赋》,这里加一个“前”字,乃是弄巧成拙,歪

曲了作者的本意,有贬低原文创作意图的作用。

这恐怕是言重了。这正如《红楼梦》被添补了四十回以后,“前八十回”的提法就出现了。如果一提“前八十回”就会歪曲曹雪芹,贬低他那伟大的小说,则罪名太大,接受不了。

常识范围以内的事情,似乎不必写成措辞严重的文章来讨论或批评。不就是这么个事嘛。

前后《赤壁赋》问题顾 农

晋人有《益部帖》,宋人有《益州名画录》,皆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名作。何为“益部”?何为“益州”?都得先从益字讲起。

关于“益”的含义,先后有两种说法。前一说认为“益”通“隘”,其所在之地险隘,所以叫作益州。从南朝梁简文

帝、刘孝威等的《蜀道难》到唐人李白的《蜀道难》,从三国诸葛亮的《隆中对》到明人宋濂的《送天台陈庭学序》,对益州险隘的强调就没有消停过。

蜀都之地,古曰梁州。后来汉武帝改梁州曰益州,将全国版图分为十三个刺史部,益占其一,“益部”之名便由此而

起。东汉崔寔《政论》里已出现“益部”,《华阳国志》及王献之《益部帖》均曾提及“益部”一词和《益部耆旧传》一书。其辖境囊括了今四川省折多山、云南省怒山、哀牢山以东,甘肃省武都、两当、陕西省秦岭以南,湖北省郧县、保康西北,贵州省除东边以外地区,较之此前的领域有所扩大。于是诞生了后一说:州之疆壤益大,故以名益。

“益部”之益林赶秋

今天,读《欧也妮·葛朗台》也许过时了,但拜金却依旧存在,只是披上了各式各样的华美外衣,不像葛朗台般粗野和赤裸罢了。

小说真正的主人公无疑是女儿而非父亲。巴尔扎克为小说取名为“欧也妮·葛朗台”,并将之献给一位马利亚女士——据说这位女士正是欧也妮·葛朗台的原型。天真单纯的欧也妮,在她所在的时代,就是稀罕的古物,可惜她纯真无私的美德并不“以稀而贵”,在那些追逐奉承她的人眼里,她的价值只等同于家产的价值。葛朗台太太去世时,想到把 这 头 和 她一 样 洁 白 的

“ 羔 羊 ”孤 零零 地 留 在 自私 自 利 的 世界上任人宰割,就浑身发抖。

欧也妮的一生是个悲剧,她珍视的与堂弟夏尔的爱情,更是个悲剧。但她的爱情并不因对象的庸俗卑劣而成为一出闹剧——这爱情出自一颗月亮般皎洁的心灵,它照见了沟渠,却不会因沟渠的卑污而改变自身的皎洁。

法国电影《陌路人》中,一位高仓健式的硬汉,偶有机会扮演一位文学教师的角色。关于《欧也妮·葛朗台》,他向那名十几岁的学生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欧也妮·葛朗台有一部电话,会怎样呢?较之“请分析欧也妮·葛朗台这

一人物形象”一类循规蹈矩的问题,这位非专业人士的问题打通了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且颇有想象力。十多岁的少年不知如何回答,于是电影将这一问题留给了观众。我猜想导演本人是巴尔扎克的忠实读者,以此向大师致敬。

如果欧也妮·葛朗台有一部电话,能方便地与远在印度的夏尔保持联系,或许就能用温柔纯真的爱,留住他心灵中最后一点纯洁的感情?事情也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形:在频繁的联系中,夏尔了解了伯父真实的财产状况,

避 免 了 另 结新 欢 的 愚 蠢行 为 。 欧 也妮 的 命 运 会由 此 改 变

吗?——很难说。夏尔这样的花花公子,带给欧也妮的恐怕只会是另一场悲剧:丈夫挥金如土,浪荡成性,欧也妮则如一位母亲般隐忍包容,默默承受自己的不幸。

就像今天的我们,不仅有电话,还有手机,有网络,但爱情中依然有不忠与背叛,生活中依然有隔阂与孤独。联系的方便,并不意味着联系的紧密。再发达的信息系统,也覆盖不了心灵中那些隐秘的角落,而决定命运的那些本质性的品质与情感,永远躲藏在技术所不能抵达的深处。

如果欧也妮有电话周春梅

琼·克劳馥是好莱坞黄金时代著名女星,她在好莱坞影星的位置上待了长达四十年。原名露西亚·查伊·勒·萨埃尔。1904 年 3 月 23 日生于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她的一生很艰难,几乎是从社会的最底层到了后来的位置。她刚出世不久,父母就离婚,改名碧莉·卡辛。八岁母亲又和继父离异,她随母亲到处漂泊。十几岁开始当洗衣工、女招待、女店员,然而她的梦想是做舞蹈家。她用自己挣来的一点钱当作学费,参加舞蹈训练班,后来终于成为查尔斯顿舞蹈比赛的优胜者,由此开始以舞蹈为业。

她先在底特律和芝加哥一些夜总会里表演舞蹈。“碧莉·卡辛”这一名字经常出现在海报上,她在当时小有名气。1924年到百老汇参加歌舞表演。次年米高梅公司看中了她的舞技和气质,与她签约,于是她开始在该公司的一些歌舞片,如《俏夫人》(1925)中,做舞蹈演员。公司认为她很有发展前途,但她的名字却缺乏号召力,于是便在电影杂志上刊登了她的大量照片征求艺名。好莱坞这种制造明星的做法,使她立即为影迷所熟悉,并使她获得了“琼·克劳馥”这个伴随她终生的名字。

琼·克劳馥易名后的第一部影片是《萨莉、艾琳和玛莉》(1925),接着她又与喜剧演员哈里·朗顿合演《流浪汉》(1926),与演员“千面人”朗·钱尼合演《江湖快客》和《十二里外》。她在这些影片中的演技进一步引起人们注意。1928年她演的《新女训》大

获成功。特别是她在片中穿着衬衣跳舞那一段,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随后在影片

《我们跳舞的女儿》(1928)、《舞蹈·傻子·舞蹈》(1931)、《跳舞女郎》中赢得声誉。1932年在《大饭店》和《雨》中扮演了更富于戏剧性的角色,接着拍了一系列成功的喜剧片。

通过这些演出的经验,琼·克劳馥对哪些东西适合她非常有直觉,并勇敢抛弃不适合她的东西,懂得掩饰自己的身材缺点,

形成了高挑与流线的形象。从初期快活的爵士乐女郎到扮演成熟的女性,她逐渐成长为擅长演心理情节剧的明星,塑造了很多富有魅力的银幕形象。

1945 年她在《欲海情魔》中扮演一个富有情感的、抱负的妇女,获得第18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还在《作茧自缚》(1947)和《惊 惧 骤 起》(1952)等心理剧中扮演受尽折磨的女主角,都获得奥斯卡

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后来在《失恋之歌》(1953)和《约翰尼的吉他》(1954)等影片中扮演性格较强悍的角色。她演出的第一部英国片是《埃斯特·科斯特洛的故事》(1957)。她后期拍摄的影片有《小宝贝简会发生何事?》(1962)、《看管人》(1963)等。琼·克劳馥于1959年加入百事可乐董事会,其丈夫是该会的董事长。

琼·克劳馥有一款自用的藏书票,票面上有一座代表她表演成就的维纳斯女神雕像,站在罗马式的顶柱上,并且换上她的容颜。此外,在票面上还有票主的签名笔迹。

●与造物游

影星琼·克劳馥吴兴文

“爱书如命”的人,多是从出版物匮乏时代走过来的。那时候读张报纸都不容易,何况是印刷成册的书籍。现在没这个必要了,每年出版物多到泛滥,网络书店便会将想要的书打包送到家门口。

我算是“爱书如命”的一个人。20年前“北漂”的时候,除了换洗的衣裳,从老家带过来的就是一批旧书了。不舍得扔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是属于自己最早的“财产”,一个年轻人一无所有两手空空,唯有一箱子书撑腰,那些书陪你度过漫漫长夜,不能成为它们的“负心人”。

因为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书房,所以在买书方面,我很少大手大脚,都是左挑右选,非

自己喜爱的书不买,非值得收藏的书不买,可尽管是这样,家里的书还是像俄罗斯方块一样,越积累越多。买来的书堆积在阳台上,有的来不及读,塑封都没有拆,一直被冷落着。

书买来却不读是个大问题。不读书却买书何苦来哉?难道只为了满足对书的占有欲?这样的话,和过去那些暴发户装修房子买一堆假书放书架上有什么区别?在这种自责之下,除了再次压缩买书数量,就只能督促自己多读书,尽量把买来的书都读掉。无数次命令自己,不把新买的书读完就不能再买书。

关于如何读书,也曾有过不少纠结,是先挑喜欢的作家的书读还是先选陌生作家的书读?总读喜欢的作家的书会限制自己的视野,沉迷在阅读快感里,难以接触更丰富的情感与故事、更多元的文化与思想。可读陌生作家的书,实在是一种冒险,如果前几页没法吸引人,接下去的阅读就是一种折磨。

以后,或许可以有这样一条买书与读书原则:不能让自己产生写书评愿望的书不买。话虽这么说,执行起来很难,我猜,多数人仍然会在买书的愉悦、读书的苦恼这个死循环当中,继续迷惘下去。

买书与读书韩浩月

��� � �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9.��������� ����� ���� ������� ����������� �� ����� ����� ������� ���������b

����������� ��� ����� �� ���� �����������a��a������������b

����������������������9�a��������������������9�a � �������������������9��������� ������ � ���� � �

� �� ��������b����b

�� � � ����

������ ��� ��� ����������� �� ����� �� �b����� ���� � � � � � � � ������������������������b

���������� ������ ����������� �� ����� �� �b����� ������� �������������."��/����1�����b

������ ��� ��� ����������� �� �����

�� �b����� ���� � � � � � � � ������������������1�����b

����������������� ����������� �� ����� �� �b����� ������� ����������������������������b

���������������� ����������� �� ����� �� �b����� ��� � � � � � � � � ���������."���')��#�����b

������� ��� ����������� �� ����� �

� �b����� ������ � � � � � �������������������-������b

��������� ����� ����������� �� ����� �� �b����� ���� � � � � � � � ���������."��#�&#�������b

������������������� ����������� �� ����� �� �b����� ������� �������������."��:�"��&�����b

���������� �������������������������� �� �� ���� ��� ����������b���������� ��� �b��������� ������ ��b

���������

� ���� � �� ������� �����������

� � � � ����������."���5/5��� � � � ��������������������� ��b

� ���� � �� ���������� ����������� � � � � ��������."��3+-���� ��b

� �� �������� � ��������������+:��������������� ��b

� ������� � ���� ��������� �������� ��� ������������� ������������������� ��b

� �� ����������� ���������� � ������������ �;)� ��,����������# �� ��b

� � � � � � � � � ��������������������� � ������������ ��� �

� � ���� ������� ����������������������������������� ��b

� �� ������� ��� ���� �����������������9�� � ������ ��b

� ������ � ���� ��������� ��������� ��� ������������� ������������������� ��b

� ���� ������������������������������� �� � ���� ����� ������ ��� ��b

� �� � ����������������������������� � � ��b

� � � � ����������� � ��������������������������� �������� ��������� ��b

����

���

���KXCGMHH�������������������������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