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10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2013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台台 台台 台台 11F006

Transcript of 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Page 1: 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台灣福音工作全時間訓練

2013 年春季學員畢業論文

神聖啟示的高峯─特徵與途徑

指導教師:林承恩

學員姓名:徐熊書晨

學號:11F006

Page 2: 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神聖啟示的高峯-特徵與途徑

第一章 引言.................................................................................................................3

第二章 『神聖啟示的高峯』與傳統的成神論有何不同?......................................5一 成神論的簡要發展..................................................................................5二 成神論的正統與謬誤..............................................................................8三 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獨特性.....................................................................10

第三章 通往高峯之路...............................................................................................13一 主的恢復中『恢復』與『累積』的真理觀.........................................13二 見於《新約聖經恢復本》各處註解中的基礎-『最高的定義』......15三 見於撒下七 12~14 上之啟示的根據-『大衛的後裔要作神的兒子』18

第四章 結論...............................................................................................................21

Page 3: 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第一章 引言1994 年 5 月 17 日至 20 日,主僕李常受弟兄與台北市召會的長老們在美國有一次交通。

在交通中,他提到從他盡職以來,在主面前所看見之異象的進展:

我乃是開始在基督與召會。關於這兩點有好多篇現在都印成書了,有不少篇信息講到基督的身體。到了十年前多一點,大概從八○年開始,主就給我看見,要有基督的身體,非有基督的分賜不可。我就開始講基督的分賜。基督若不把他自己分賜到我們裡面,我們怎能成為他的身體?從那個點我就往上去,看見神的經綸。所以從八四年起,我很多篇的信息都是講神的經綸。到今年春天(其實去年我就看見了),我繼續往上講。我看見,乃是神成為人,叫人成為神,才能產生基督的身體。這一點就是神給我們的異象的高峯。1

在這段話中,李弟兄將他的職事略分為三段:(一)在 1950 年代,著重基督與召會,以及基督的身體;(二)在 1980 年代,著重基督的分賜以及神的經綸;(三)從 1994 年起,著重神成為人,叫人成為神,為了產生基督的身體。李弟兄稱最後的這個階段,為『異象的高峯』。

李弟兄第一次提到與此近似的真理,是在 1987 年的『結常存的果子』一書中,但是當時並沒有得到重視,在 90 年代的各卷舊約生命讀經訓練中,才開始重覆提及。他的發表,也從在生命和性情上,『被神構成』2、『與神一樣』3、『生活為神』4,進展到『成為神』。在 1992 年的約伯記生命讀經訓練中,他首次引用了教父亞他那修的名言『祂成為人,為要使我們能成為神。』5並加上了他的補充,『神的行動是要使人在生命和性情上成為神,但無分於神格。』6從此以後,這項真理的發表逐漸被定調為『神成為人,為要使人在生命和性情上,但不在神格上成為神』,並被稱為『神聖啟示的高峯』。7

為什麼李弟兄會認為,『神成為人,人成為神』是聖經中神聖啟示的高峯?這個基本的問題是我研究的起點。在研讀的過程中,我發現,要解決這個『為什麼』的問題,必須要對神聖啟示的高峯本身有進一步的認識。首先吸引我的研究取徑,是神聖啟示的高峯與其他成神論的比較。當我得到一個基本的結論之後,我就有興趣了解李弟兄建立神聖啟示高峯的基礎,或者說,神在時間裡,為了將這個高峯的啟示釋放出來而有的豫備。這篇論文代表了我小小的研究成果。

本篇論文將分為四章。在本章的引言之後,第二章將對傳統的成神論及神聖啟示的高峯進行比較,以三篇英文版『肯定與否定』的論文為主幹,回顧成神論的簡史,辨明相關的異端,並探討神聖啟示的高峯作為一種成神論的獨特性。第三章將對李弟兄達到此一高峯的基

1 異象的高峰與基督身體的實際,第一篇。2 耶利米書生命讀經,第四十篇。3 何西阿書生命讀經,第八篇。4 詩篇生命讀經,第十六篇。5 “For He was made man that we might be made God.” Athanasius, On incarnation, 54.3.6 歷代志生命讀經第二篇。7 同上。

Page 4: 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礎,題出一些可能的想法。第四章的結論,除了回顧李弟兄關於高峯真理的負擔之外,並將對這個題目,提出一些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

Page 5: 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第二章 『神聖啟示的高峯』與傳統的成神論有何不同?

成神論(deification)8在基督教神學中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教訓。在李弟兄發展神聖啟示高峯的過程中,他曾說到,『神成為人,為要使人成為神』乃是教父們所發現的三大奧秘其中之一,9並舉出愛任紐、亞他那修、阿奎納以及天主教教義問答中類似的發表。10然而,他也曾說過,『我從未受到任何關於成為神之教訓的影響;我乃是從研讀聖經中看見,神的確要使信徒在生命和性情上(但不是在神格上)成為神。』11李弟兄似乎是在建立了神聖啟示高峯的雛型以後,才回頭了解召會歷史中相關的發表。因此,神聖啟示的高峯與其他的成神論相比,應有其獨特性及原創性。

關於李弟兄如何發展出神聖啟示的高峯,這個問題將在下一章討論。本章的目的是要比較神聖啟示的高峯與傳統的成神論有何不同。為此,我會簡略的回顧成神論的發展;檢驗現存的兩種可接受的成神論,和四種該被拒絕的成神論謬論;最後則將試圖在主恢復的真理藍圖之下,解讀神聖啟示的高峯及其特殊性。12

一 成神論的簡要發展

有許多現代的神學家,如格羅斯(Jules Gross)或諾利斯(F.W. Norris),試圖重建教父時期的成神論,。藉由他們的幫助,我們可以知道最早提出成神論的是第二世紀的教父愛任紐(Irenaeus of Lyon)。在比亞他那修早 140 年前,愛任紐就已經說出『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藉著祂無限量的愛,成了我們所是的,使祂可以把我們作成祂所是的。』13愛任紐屬於與早期使徒最接近的一代,他的教訓常被視為是使徒約翰的直系傳承。加上他的活動遠達高盧,說出了成神論在時間上的悠久及空間上的普及性。

到了第四世紀,亞他那修的名言在尼西亞大會的時代背景中出現了。他和前輩愛任紐一樣,是在駁正異端教訓的過程中,提出了成神論作為論述的根據。由於亞流派反對基督是成為了肉體的神,亞他那修便反駁說,若神不是親自成為人,祂又怎能使人成為神呢?歷代基督徒均肯定亞他那修在闡述聖經正統上的恩賜,並感謝他駁正亞流派異端的貢獻。然而,很矛盾的是,許多現代的基督徒卻沒有因此接受他的成神論。這是極為可惜的。

同樣在第四世紀,值得一提的是加帕多家三教父(The Cappadocians)對成神論的認可。

8 Or ‘apotheosis’ in Greek pattern.9其他兩大奧秘是指三一神及基督的神人二性,見歷代志生命讀經第五篇。10 歷代志生命讀經第七篇11 撒母耳記生命讀經第二十五篇,斜體為本文加入。12 這章中所根據的材料和觀點,大多來自 Affirmatique and Critique(Oct. 2001, issue on deification)中的三篇論文:’Becoming God’ by Ron Kangas, ‘Can human beings become God’ by Kerry S. Robichaux, and ‘Deification by participation in God’s divinity’ by Ed Marks。由於引用繁多,以下頁數不另標註。13 Against Heresies, 5 pref.

Page 6: 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這三位教父由於對三一神論及聖靈論的貢獻,而在教會歷史中廣被推崇。巴西流(Basil of

Caesarea)在他的〈聖靈論〉中曾說到,成神是聖靈最高的恩賜;祂使我們不只像神,更能成為神。14他的文句和所使用的希臘字(θεων γενεσθαι)比亞他那修所使用的(θεωποιεω)

更準確的指向成為神。拿先斯的貴格利(Gregory of Nazianzus)也用成神論來證明聖靈的神格,其理路與亞他那修相同。他曾記錄下巴西流在面對皇帝特使時大膽的發言,『我們是注定要成為神的,怎麼能敬拜其他的造物呢?』15女撒的貴格利(Gregory of Nyssa)則曾說到,我們是藉著神性的交通(the communion of deity)而成為神,是神將祂自己注入到人的性情裏,才使人的性情成為神聖的。16

到了第五世紀,亞歷山大的區利羅(Cyril of Alexandria)將先前的教父們關於成為神的基本概念集合起來,並發展成一套完整的神學。這套神學此後就一直被保存在東正教的正統中。至於在西方,從二世紀的特土良到四、五世紀的奧古斯丁等拉丁教會的教父,也都用一些篇幅提及了成神論。雖然由於東西方神學發展的不同,成神論並非他們神學體系的中心,但他們從未漠視或否定成神論的正統性。

到了中世紀,由於教會中強烈的靈修和修道主義傾向,成神論在這個時代被置於一個非常顯著的地位。聖阿奎納可以說是這段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大神學家,他對於成神論的發展有兩項重大的影響。消極一面來說,由於他將成神與聖別的過程劃上等號,使得後世的神學家因此有些忽略成神的獨特意義。在積極一面,他劃出了一道重要的界線,指出神的神性顯然是自有的,而人的神性是分享 (partake,根據彼後一 4) 而來的。這使那獨一的神和成為神的人之間,有明顯的區分而不相混淆,這對於我們認識正確的成神論有極大的幫助。

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造成了一種氛圍,所有的新教徒都極力的脫開中世紀教會的色彩。因此儘管馬丁路德自己也曾經翻譯、出版過有關成神論的書籍,成神論還是由於與靈修及修道主義的掛鉤,在這波時代的潮流中被新教徒錯誤的拋棄了。到了十九世紀,教會歷史學者哈納克(Adolf Harnack)從文化的觀點,主張將基督教教義中屬於三至六世紀希臘化文化的外來部分屏除,只留下第一世紀猶太宗教的原始面貌。在他的論述中,他不斷的舉出成神論為例,認為這就是典型該被屏除的內容。他的觀點強烈的影響了現在的基督教界對於教父們的看法,以及成神論的正統性。到了二十世紀後期,可能是由於與東正教之間的和解,天主教教廷在最近一版的教義問答中收錄了阿奎納的成神論論述,重新肯定了成神論的正統性。並且,先前提到的 Norris 和福音派神學家Rakestraw 也寫出了較能為基督新教所接受的成神論書籍。成神論在西方基督教似乎有開始復甦的傾向。

回顧成神論的簡史,我們必須注意一個重點。在初期教會中,成神論被視為是其他教義,如基督論和聖靈論的前提和基礎,這代表在當時,成神論是一種共同的信仰,甚至連倡導異端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同時,成神論與整個救恩論的關係是如此的緊密,有時這兩者甚至可以畫上等號。這使我們看見,成神論在教父們的心中,是解釋神成為肉體、化身聖靈、甚至施行救恩的一條中心線,代表了神永遠的心意。認識這個重點,對於我們理解神聖啟示的高峯是很有幫助的。李弟兄把『神成為人,為要使人成為神』視為神經綸的總綱,與古教父的想法不謀而合。除此之外,面對哈納克的貶抑,今天的基督教應該要認識的是,三至六世紀14 On the holy spirit, 9:2315 Catechical Orations, Oration 43, “The panegyric on S. Basil” §4816 Great Catechism,§25,§37

Page 7: 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的教父們並非對於希臘化文化及哲學的進入沒有警覺,因此我們不應該輕率的把他們所認可的成神論丟棄。當然,我們面對不同類型的成神論,仍需要有檢視的標準,阿奎納所作出的貢獻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下一節,我們就將探討正統的成神論該有甚麼樣的內容。

二 成神論的正統與謬誤

神是獨一的。在探討各種謬誤的成神論之前,我們必須看見,這一切的謬誤乃是出於神的仇敵撒旦,因為牠是第一個想要憑自己成為神,踰越自身地位的受造之物。在賽十四 14

牠說,『我要升到高雲之上;我要使自己與至高者一樣。』神心頭的願望乃是要使祂所造的人有祂的生命和性情,成為祂的兒女,甚至在彰顯和功用上與神一樣。然而,這一切乃是出於神的恩典。任何不是在恩典原則中的成神論,都是撒旦心意的複製。何等的可畏!在教會歷史中已經有許多人踏上了這錯謬的一步。我們要遠避這可怕的錯謬,就需要有清潔的心,並認識他們陷入錯謬的因由。

第一種謬誤是主張人類的內裡具有神性(the innate divinity of human being)。這是初世紀的奧秘派及諾斯替派的看法,然而現今的新世紀哲學(New Age philosophy)也有類同的地方。這種想法認為,人本來就具有神性,只是這種神性被肉體或其他限制所拘禁。換句話說,人並不需要成為神,而只需要認識他本來就是『神』,擁有超越自我的能力,並且去啟發這種深處的能力就可以了。然而,這一點也不合乎聖經的教訓,聖經從來沒有教訓說,人在受造時就被賦予了神的性情或神聖的元素,相反的,聖經清楚的說到,人是在信入基督,得神稱義並由神重生之後,才接受了神的生命和性情。

第二種謬誤則是演化成神(Evolution into gods)。這種教訓說,神是自然界演化的最高點,人類擁有一種潛力,只要經過足夠的時間,就會演化成為神。這種學說只是一種根據演化論的臆想,比前者更欠缺聖經的根據。然而很不幸的,由於主的恢復教導人是經由神生機拯救的過程而成為神,我們常被人指控為此種學派的一個分支。為此,我們必須清楚的區分這二者的不同。人不可能透過漸進、自然的演化而消除他與神之間的差別與距離,並因此達到神那超越的神格;相反的,只有神在祂的經綸裏,藉著祂的靈,將祂自己作為神聖的元素和素質分賜到人的裡面,才能使人在生命和性情上成為神。這種出於神的分賜並不會使人有分於神格。

現今有某些靈恩派的知名教師如 Kenneth Copeland 和 Paul Crouch,在他們的講道中使用小神(Little gods)的說法。這可以被視為第三種謬誤(相較於其他的謬誤而言較不嚴重)。這些教師大膽且輕率的宣稱,信徒只要憑信,就能擁有和神相同的能力,施行神蹟甚至稱無為有,因此混淆了神性、受造的人性與蒙重生的人性三者之間的基本區別。他們的教訓並不全部都是錯誤的,但是由於他們的發表常是出現在激進奮興的講道現場,因此摻雜、自相矛盾、欠缺檢證的問題也經常出現。

第四種謬誤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也就是摩門教(Mormonism)的異端。有別於其他成神論的謬誤,摩門教的思想對於神格的僭越是雙重的:他們不僅說人能夠成為神並有分於神格,他們甚至說那位獨一之神的神格也不是自有的,而是取得而來的。從摩門教的創始人斯密約瑟開始,他們就認為沒有獨一的神,神是人經過過程而得高舉並『加入』的。宇宙中有一個可追溯到永遠的『神系』,其中每一個神都有自己掌管的星球,在祂的造物中會有

Page 8: 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個體成為神而延續這個體系。摩門教的第五任領袖 Lorenzo Snow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代表他們的教義,『人之何如,神也曾經;神今所是,人也將成。』(As man is, God once

was; as God now is, man may become)因此父神曾是人,子神是人成為了神,而信徒也會走上這條路。這是把成神論與獨一的神格混淆不分,因而完全不符合聖經,甚至不再是一神,而是多神論的異端。

在看過成神論的各種謬誤之後,以下要來檢視兩種可視為正統的成神論。其中一種是畢爾海默(Paul E. Billheimer)在他的《定登寶座》(Destined for the throne, 1st ed.)這本書中所提出的理論。他這本書的主旨是說,信徒要在屬靈的爭戰中成為基督的同夥。在第二章中,他講到信徒的兒子名分。作為神的兒女和基督這位長子的眾弟兄,我們擁有神聖的遺傳(heredity),能夠與基督一模一樣。他的許多發表都與主的恢復相近,例如提到子基督是『原型』(prototype),我們能夠藉由重生有分於神的『種子』和『基因』,而成為無限之神的『延伸』等等。在他的書中,他強調了造物與受造物的區別,非常清楚的區分了神格的問題。

另一種可視為正統的則是先前提過,現存於東正教的成神論(divinization, or

theosis)。許多福音派的教會人士都承認,東正教的成神論與只有一位神的基本背景是能夠相合的。從四世紀的加帕多家三教父開始,一直到十四世紀的教師帕拉馬(Gregory

Palamas),東正教逐步建立了一種將『素質』(essence)17與『動力』(energy)分開的解釋模型。其中神的『素質』是人不可有份的,而『動力』則是可以有份的。在此我們必須注意『動力』這詞在十四世紀的語境中是有其深度的。它並不是神自身以外的東西,而就是活動、推動一切的神自己。除了明確界定人成為神的範圍,並排除所有的泛神論以外,東正教的教義中還包括其他一些值得注意的重點,例如信徒得蒙救贖、被聖化與成神的過程乃是一個,以及在成神的過程中,人性並沒有消失或被吞沒而仍然保留等等。

回顧這些不同的成神論學說,我們不難發現核心的問題在於:如何在成神論中分辨神與人的區隔?聖經中從來沒有說,受造之物將擁有神一切的屬性和性質,神聖的三一中也不會加入一個新的位格,人更絕不會接受敬拜,或成為全在、全知、全能的。神的超越性(transcendence)及它性(otherness)18,是人所不能有分的;人基於受造而有的依賴性(dependence)則是成神後也不會改變的。人本來具有的人性不會被吞沒,神本來具有之神性的位性也不可能被僭及。話成肉體的神聖事實,使我們相信:既然神能穿上血肉的性情,成為一個真實的人,人性與神性真實的聯結,或者更進一步的說,人成為神,也就是可能的。然而,是否意識到上述的區隔,並將之清楚的區分,就成為成神論是否正統可信的關鍵。李弟兄在『神聖啟示的高峯』顯然設立了一個明顯的區分,人是在『生命』和『性情』上,但不在『神格』上成為神。下一節就要討論這些內容。

三 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獨特性

關於人是在怎麼樣的範圍、方面和程度上能夠成為神,東方和西方各自有一套不同的神

17 在東西不同的教會傳統中,『素質』一詞指涉的是不同的意義。差別在於,在東方教會的傳統中,素質是神那不能傳輸、分享的性質,在西方教會則是用來指神聖三一永遠、自有的一面。18 指神那不能完全為人所知之奧秘、難以追測的屬性。如約一 18,羅十一 33~35等處所見。

Page 9: 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學詞彙。前面已經提及東正教會所使用的『素質』與『動力』。西方的基督教雖然自 16世紀以後就不再發展成神論,但他們卻建立了一套類似的術語,就是『內蘊的』(immanent)19與『經綸的』(economical),來解釋話成肉體以至神聖三一所包含的奧秘。沒有人能夠否認,話成肉體是神性與人性的調和,因為這一點正是整個基督論的基本前提。但是,要解決這一點在神學上引起的難題,並不是那麼容易。羅馬書八章三節『罪之肉體的樣式』只解決了這個問題法理救贖的一面,更根本的一面是無限的神要如何被帶到有限的人裏?神聖的三一在話成肉體之中要如何運作?許多相關的經文又如何解釋?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於『內蘊』與『經綸』的三一。由於雙方同樣試圖解釋神、人二性聯調的奧秘,東方的『素質』與『動力』和西方的『內蘊』與『經綸』,在某些方面是可以互通的。

李弟兄的職事從來沒有試圖建立一套系統的神學,而是堅持根據聖經的教導。他所說的『生命、性情』與『神格』的區分,雖然與東、西方傳統的神學詞彙很難調合,卻有清楚、明確的聖經根據,因此是實際、可經歷的。一九九六年六月,他在安那翰釋放一篇名為〈神人的神聖權利,有分於神的神性〉的信息。20其中提到人成為神並有分於神聖性情的許多方面。現將這些方面整理如下:

1. 有分於神兒子的名分,並成為神類-神的種類-弗一 5,羅八 23,約一 12,羅八14,16。

2. 有分於神的生命和生命的供應-約三 15,西三 4。

3. 有分於神的性情-弗一 4,彼後一 4。

4. 有分於神的心思-弗四 23,腓二 5。

5. 有分於神豐富的所是-林後三 18 下,弗三 8。

6. 有分於神的形像並像神-林後三 18 上,羅八 29,約壹三 2。

7. 有分於神的榮耀與顯出-羅八 30,來二 10,羅八 19。

除了這些見於新約聖經的教導之外,在李弟兄的職事中還提到許多聖經中的表號、寓意、圖畫及異象,證明人能有分於神的生命與性情並成為神。這些表號包括:一、信徒是神的兒女,裡面有神聖的種子;(約壹三 1~2,9;)二、信徒是基督的弟兄;(約二十 17;)三、信徒是神家裏的親人;(弗二 19;)四、信徒是許多的麥粒;(約十二 24;)五、信徒是基督這葡萄樹上的枝子;(約十五 5;)六、信徒是基督的新婦;(約三 29~30;)七、信徒是活在由金燈臺表徵的地方召會裏;(啟一 20;)八、得勝的信徒要在神殿中作柱子;(啟三 12;)九、信徒要成為新耶路撒冷。(啟二一 11。)21

這些要點代表了李弟兄建立『神聖啟示的高峯』時主要的聖經根據,我們歸納這些項目,就可以讀出他主要的三條成神論的路線,也就是『生命』、『性情』與『彰顯』。首先,聖

19 或『素質』。但由於上述註 17 的原因,此處使用另一個廣泛被接受的發表,以免混淆。20 基督的三個時期—成肉體、總括與加強,第四篇21 詳細的說到這些表號如何被解釋為人成為神,見 Ron Kangas, ’Becoming God’, Affirmatique & Critique, Vol. VII, No. 2, pp. 17~21。

Page 10: 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經清楚的說到信徒是神的兒女,人藉著重生,就被賦予了神聖的生命,得著了神的兒子名分,成為神的家人。既然人是由神而生,就屬於神的種類—神類。第二,在這個神聖的生命中,包含了神聖的種子,也就是神聖的基因。人藉由享受神聖的分賜,也就是神聖生命的供應,就能在神聖的性情裡逐漸長大,擁有神豐富的所是,並有神的心思,與神思念相同的事。神那親自的變化,也要使這個人越過越像神而彰顯神的形象。第三,神要把人帶進神的榮耀裡,成為神的彰顯和顯出,就是新婦、燈臺與新耶路撒冷。

研究李弟兄建立成神論的根據,我們可以發現兩個重點。第一,李弟兄在『神聖啟示的高峯』中的發表,純粹是基於聖經,而非在思索神學問題的過程中發明的術語。這一點看似淺顯,卻意義重大。教父們如何發現『使人成為神,乃是話成肉體以致神聖經綸的目的』這個奧秘,已經不得而知,因為現存最早的歷史紀錄已經是對這項真理的應用。李弟兄卻能在研讀聖經中,根據聖經的發表建立這項教訓,這並不容易。第二,雖然在成神論的基礎上,他與比爾海默十分相似,都著重在人由神而生以及得著兒子名分這兩個要點;然而,李弟兄更往前說到:成為神的過程是在於經歷神聖的分賜與生機的救恩。關於人『如何』成為神的問題,許多歷代的成神論並沒有處理,或如中世紀修道主義的成神思想,僅注重禁慾的聖潔生活。李弟兄基於其多年對於神聖生命的認識與經歷,看見人藉著重生得著神的生命,不過是成為神過程的開始;人還需要藉著在生命裡長大,才能活出神的性情,越過越彰顯並代表神。因此,神的生命不僅是基礎,更是成神的路線。對於『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獨特性的研究,因此可以歸結在這兩個點,就是『基於聖經』以及『注重生命』,下一章會針對基於聖經這點,有更深入的研討。

第三章 通往高峯之路

在更進一步研讀李弟兄建立神聖啟示高峯的聖經基礎之前,我們要先整理一下主恢復中獨特的真理觀。

一 主的恢復中『恢復』與『累積』的真理觀

在探討神聖的啟示高峯之前,有一個很容易出現的疑問,神聖的啟示有『高峯』嗎?有些研究聖經的人,或基督教的學者會認為,聖經在第一世紀就已經被寫成了,其中的真理是普遍、不變的,彼此之間也無高低之分。這的確是事實,然而,神聖的『真理』雖然是同等、不變的,人所得著的『啟示』卻有高低之分。在教會的歷史當中,由於神子民的儆醒或昏昧,忠信或惡懶,在主面前是否有合用的器皿做神話語的出口,就決定他們所得著啟示的高低。從彼後一章十二節中所說『現有的真理』一詞,倪弟兄釋放了『我們是什麼』這篇信息中以下的段落:

剛纔我們讀過彼後一章十二節,那裏題到『你們已有的真道,』這句話的原文是說,『你們現在的真理。』『現在的真理』也可以說是『今天的真理。』甚麼是『今天的真理』呢?所有的真理其實都是在聖經裏,沒有一個真理是聖經中沒有的。但是,雖然牠們都記在

Page 11: 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聖經裏,卻因著人的愚昧、人的不忠心、人的失職、人的不順服,以致許多真理都被埋在聖經裏,向人隱藏起來。真理雖然仍在那裏,人卻看不見、摸不著。直到神看為時候滿足,就在某一時期中,釋放某些真理,叫牠們重新再顯現出來。

這些重新顯現的真理,並不是神的新創造,乃是人的新發現。牠們不需要人去發明,卻需要人去發現。神在已往的世代中,都有不同的真理顯現;在某一特別的時代中,都讓人發現一些特別的真理。這件事實在教會的歷史中,可以很清楚的看見。22

這裡所說的觀念,其實就是『恢復』的真理觀。真理需要被啟示出來,就著所有真理都是使徒們所看見並記載在聖經中的這一方面而言,真理需要被『恢復』出來。在倪弟兄題到我們今日的真理時,他說到另一個重要的觀念:

我們知道神的真理乃是積蓄的,而不是推翻已往的。所有已往神的真理,都是今天的根基,我們今天所看見的,都是神累積的啟示。當神開我們的眼睛,叫我們看見這個事實時,我們才發覺,我們今天乃是活在神旨意的潮流中,這個潮流乃是接著神在已過不同年日的工作往前的。23

前人所看見的真理、所得著的啟示,該是今天真理的根基。這件事情同樣是需要啟示的。有許多的基督徒團體和公會的成立,都是根據於自身所看見的真理,雖然他們也尊重、同意別人所看見的真理,卻沒有建造在其上,活在這個『潮流』中,並接續往前。這一點在主的恢復中是獨特的。李弟兄也提過他從倪弟兄所領受的這個『包裹』:

我們讚美主,因著祂的憐憫,已過七十三年來,祂將這真理的產業給了我們,這乃是基於已過十九個世紀以來所有研讀並教導聖經的人最好的解釋。…然後倪柝聲弟兄進一步有所看見,並把前面這一切都擺在一起,如同一個『包裹』。我是帶著眼淚說這話;倪弟兄乃是把這『包裹』給了我。

這個包裹就是神『累積』的真理。根據這兩個對真理和啟示的歷史觀,倪弟兄將改教以來的恢復區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是改教時期,其中真理的恢復是普遍的;第二個時期是十六到十八世紀,其中的恢復是不普遍的,主要的是在屬靈一面,而其中各條路線的成果,都匯集在摩爾維亞弟兄們的身上;第三個時期是十九世紀,是一個完全的復興,藉著英國的弟兄們,幾乎所有的真理都被恢復了;第四個時期就是第二十世紀,除了承繼先前的成果以外,到了一九三四年,也就是倪弟兄在得勝聚會中講『我們是什麼』的時代,更恢復了神中心的工作,就是要讓基督在萬有中作中心和普及。

『恢復』與『累積』的真理觀對主恢復中的聖徒來說也許稀鬆平常,任何讀過『我們是什麼』一文,甚至參觀過主恢復展覽館的人都會對這兩點有大致的印象。然而,釐清這些對於認識『神聖啟示的高峯』這個發表是必要的前提。沒有累積,又何來高峯?神聖啟示的高峯既是歷代聖經教師累積的成果,也是神在這個時代所要恢復的啟示,是『現今的真理』。一面來說,李弟兄是由研讀聖經,親自建立了神聖啟示高峯的成神論教訓;但是另一面來說,他對於聖經的看見是站在前人的肩頭上,是根據於倪弟兄所給他的『包裹』。對這『包裹』內容基本的認識,可見於『我們是什麼』一文和『歷史與啟示』、『召會的歷程』等書。李

22 復興報卷四,第四篇。23 同上

Page 12: 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弟兄在接受這些累積的真理以後,從 1950 年代開始有了其自身的發展,(已在前言中提及,)到了80年代,這發展達於神聖的經綸與神聖的分賜。下一節將討論一組在恢復本聖經中特別的註解,這些註解與倪弟兄所看見之神中心工作的異象有關,也可視為神聖啟示高峯之教訓的一種基礎。

二 見於《新約聖經恢復本》各處註解中的基礎-『最高的定義』

神聖啟示的高峯主要的聖經根據,在第一章中已經列出。然而,一種正確的聖經教訓並非僅憑對個別經節的認識就可以建立起來,而需要對整本聖經的認識。當我們所說的是一種試圖說出神永遠的心意,涵括神永遠經綸的教訓,情形就更是如此。要掌握李弟兄對整本聖經的認識與看法,《新約聖經恢復本》當然是最重要的素材。《新約聖經恢復本》不僅是李弟兄之職事的代表作,也是他在十年間逐章逐句研讀新約聖經的成果,可以合理的視為他在80 年代(也就是神聖啟示之高峰建立的前夕)對聖經之整體認識的反映。在前一節中提到倪弟兄的話,『所有已往神的真理,都是今天的根基,我們今天所看見的,都是神累積的啟示。』這一節所要作的,就是試圖從《新約聖經恢復本》的註解中,尋找神聖啟示之高峰的『根基』。

在撰寫這些註解時,李弟兄相當強調神的經綸和神的分賜,因為這是他當時主要的看見與負擔。在這樣的亮光底下,李弟兄寫下了一些註解,這些註解都具有相同的特徵,就是將聖經中許多積極、屬靈的事物,如恩典、拯救、生命、聖別及榮耀等,解釋為神的自己。當然,這些解釋都有清楚、有力的聖經根據。我根據詩歌 376首的第一節,24給這些註解取了一個名字:『最高的定義』。以下舉出主要的例子:

(一) 根據聖經的明文,或以經解經:例如賽十二 2 註 1,『拯救』;加三 14 註4,『福分』等。

賽十二 2說,『看哪,神是我的拯救!』李弟兄在註解寫下,『本節清楚啟示,救恩就是神自己。在新約,主耶和華是救恩,就是耶穌,成肉體的神。(太一 21 與注 1,路二 30

與注 1。)』聖經很清楚的指明神是祂子民的拯救、福分。當然,聖經也提到神是其他許多的項目。『神是...』這樣的語句有兩種解釋方式。第一種是說到神是後者的實際,第二種是說到後者是神的性質。在某些例子當中,這兩種解釋可以同時存在。例如,神是生命。(約十一 25,十四 6。)這個述語一方面告訴我們,神是生命的實際;另一方面也說出,這位神是一位生命的神。出現在經文中時,常對於其中一方有所偏重。例如約四 24說到『神是靈』,註 2即說,這是指全體三一神的性質。約壹一 5 註 2 是講解神的性質,即靈、愛和光,最清楚的一個註解。然而,不可能有人會說,愛和光的實際不是神。這兩種解釋必須區分清楚而並行活用,才能有平衡的了解。在本節以下的論述中要強調的是第一種解釋。

(二) 根據希臘原文的所有格結構:例如林後十三章 14節註 1,『恩典、愛、交

24 『神所賜恩典,最高的定義,是神在子裡,所給的自己。不重在事物,賜於古或今,乃是神自己,作我的永分。』

Page 13: 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通』。

這是《新約聖經恢復本》中篇幅最長的一個註解。在這個註解的開頭,李弟兄寫下『主的恩就是主自己作我們的生命,給我們享受;(約一 17 與注 1,林前十五 10 與注 1;)神的愛就是神自己,(約壹四 8,16,)作主恩的源頭;聖靈的交通就是聖靈自己,作了主恩同著神愛的傳輸,給我們有分。』他之所以可以這樣解釋,是根據於希臘文一個基本的語法。『主耶穌基督的恩』在原文是『Ή χάρις του κυρίου Ίησου Χριστου』,這裡的『του』可以視為英文中『of』的意思,這個所有格片語翻成英文就是『The grace of Lord Jesus

Christ』,當這個字被視為屬性所有格,而非從屬所有格的時候,後者就可以解釋為前者的性質與內容。因此主耶穌基督的恩不只是屬於主耶穌基督,而更是主耶穌基督自己。這一個詮釋方式,在這類的註解中被廣泛的運用。同樣的例子還有徒七 2,『榮耀的神』指明榮耀就是神自己,以及羅三 22,『信耶穌基督』(直譯:耶穌基督的信)是耶穌基督自己在我們裡面生發出信來等等。

(三) 根據豫表:例如出二八 36 註 2,『聖』。

這處經節是說到大祭司聖冠上的金牌。在這個註解中,李弟兄寫下,『聖就是神在祂純淨神聖性情裏的自己,在此由純金所表徵。成為聖別乃是有神聖的性情作到我們裏面,使我們成為像神一樣聖別。』

歷代曾有許多的解經家,對於聖經中這些積極、屬靈事物的意義有其解釋。例如,『聖』曾被解釋為無罪的完全境地,『恩典』被解釋為不當得的好處等等。然而,李弟兄根據聖經,找出這些屬靈事物『最高的定義』,就是神的自己。神自己乃是所有這些事物的實際,當神將祂自己在基督裡,藉著那靈,分賜到信徒裡面的時候,信徒就得著這些事物的實際。這是一個在《新約聖經恢復本》中隨處可見的解釋,乃是根據神的經綸與分賜的觀點。

筆者認為,這些解釋乃是根據於一個異象,而產生出一種達於神聖啟示高峯的動力。這個異象就是前面所提及神中心的工作,要使基督在萬有中作一切。從倪弟兄開始,主的恢復就被這個異象所支配。以下我想引用一點倪弟兄在《正常的基督徒信仰》中所說的話來當作代表。這些信息本來是福音的內容,因此淺顯易懂,但今天看來仍舊充滿啟示和亮光。

基督教是和別的宗教完全不同。基督教從開頭到現在,一直是建造在基督這一個人身上,而不是建造在基督的教訓、道理上面。叫人希奇的是,你把聖經打開來,你會看見其中並沒有多少章的道理,真正說到道理的地方是少而又少,而且也不太被注重;所注重的,乃是說祂這一個人是怎樣的。...真正基督教的信仰乃是建立在一個人身上,就是建立在基督身上,而不是建立在道理上。真正基督教的信仰,著重點是問說耶穌是誰!祂不過是一個猶太人麼?不過是一個先知麼?或者耶穌乃是永生神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是誰,乃是所有的問題。真基督徒與不是真基督徒的分別,並不在你對基督的道理如何,而是在於認識耶穌到底是誰!25

以下倪弟兄帶著他的聽眾走過了一遍約翰福音。他提到一章的人的光和羔羊,就是引介基督;三章的重生在於信入祂這神的獨生子;四章的喝活水在於認識『這和你說話的就是

25 第二篇,『是基督不是道理』。

Page 14: 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祂』;六章的喫生命糧在於信祂是那『我是』;七章裏信入祂的人就要從腹中湧出活水的泉源;八章的脫離黑暗在於祂是世界的光等等。他非常有力的引聖經指明:基督徒信仰的中心乃是基督,基督這一個活的人位是福音的實際。人不必注重虛空的道理,姑且於『知足』,只要得著了基督,就會得到真正的滿足。這樣的亮光和我們前面所舉出之註解的深意是若合符節的。人不需要注意如何從道理上一一追求恩典、拯救、生命、聖別和榮耀等等,人只要得著基督,作為神的具體化身分賜到我們裏面,一切就都有了。

這樣的一個異象從倪弟兄的福音信息到李弟兄的聖經註解,一直帶有其豐沛的動力。我把它稱之為一種在真理上『化約』或『納匯』的動力:不斷的要將聖經中散見的神聖啟示歸結到神自己這一個包羅萬有、獨特超絕的人位身上。就是這一個動力,驅使這份職事要將對神經綸的解釋推展到神聖啟示的高峯。在 80 年代的發表當中,神聖經綸與分賜的目的,是要產生神團體的彰顯,也就是基督的身體,作為三一神的生機體。然而,神將祂自己當作恩典、生命、拯救等等項目賜給人,也就是把祂自己神聖的成分分賜到人的裡面,其直接的結果不只是產生神的彰顯,而就是產生神,產生那位獨一之神的許多複製,產生團體的神。這麼一個直觀、簡潔的進展,正是這種動力在迫切尋求的。李弟兄在《新約聖經恢復本》中所展現對聖經整體的看法與態度,見於前面所列出註解的,也就是這種動力的展現,成為達到神聖啟示高峯的前一步。下一節將提到這種動力,如何在李弟兄的舊約生命讀經訓練當中,找到了它的突破點。

三 見於撒下七 12~14 上之啟示的根據-『大衛的後裔要作神的兒子』

一九九三年冬季訓練的內容是撒母耳記的生命讀經。在這次訓練的第二十四至三十一篇信息,李弟兄專特的說到撒下七 12~14 上,『你的年日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腹中所出的後裔接續你,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關於這段經文的解釋,可以說是最清楚的一個段落,把神成為人,為要使人在生命和性情上成為神的奧秘揭示出來。以下先簡述李弟兄所說的要點,再有討論。

撒下七 12~14 上是一個藉著『豫表』而有的『豫言』。這個豫言的內容是大衛將要有一個後裔,這個後裔不僅要接續大衛的國位,還要為神建造殿宇。神要堅定他的國直到永遠,他要作神的兒子。後裔是這個豫言的中心,然而,這個後裔不只是指所羅門,更是豫表基督作大衛的後裔(太一 1)。這個帶著豫表的豫言有兩個部分格外具有深意,一部分是『你...

的後裔...,要作我的子』,另一部分則是『建立家室』。

『大衛的後裔要成為神的兒子』這個思想在新約中有強烈的延續,太二二 41~45 和羅一 3~4 都與此有密切的關係。基督原是神的兒子,按著肉體作為大衛的後裔,表明他藉著成為肉體成為了人,穿上了人性;他在復活裏,以大能被標出為神的兒子,表明他也經過了人成為神的過程,將他的人性帶到神性裏。這不僅啟示基督的神人二性,也在一種過程的描述中,清楚的帶出『神成為人,人成為神』的思想。然而,人要成為神,就需要有基督被建造到他的裏面,被作到他的裏面。人總想要為神做些什麼,但是神真正所要的居所,是藉著將祂自己神聖的成分構成到人內裏的各部分,作為建造真正的元素與結構而產生的。人這樣讓神構成到他裏面,既是『生出後裔』,也是『建立家室』。這樣的過程,至終要使神和人

Page 15: 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都得著相互的居所。這就是這段經文深處的含意。

聖經中有許多處提到人要成為神的兒女,如約一 12,約壹三 1~2等。先前也提過,這是一幅主要的圖畫,指明人要成為神。然而『大衛的後裔,要成為神的兒子』這段經文有其獨特的力量,在兩個明顯的方面加強了神聖啟示高峯的論書。首先,它將『人的後裔』與『神的兒子』相並列,這含示,我們如何是人的後裔,也就如何是神的兒子。我們做為人的後裔,如何從那身為我們父親的人,領受了人的生命、性情和形像,而成為一個真實的人,也就該從我們的父神,同樣領受神的生命、性情和形像,而在實際上成為神。第二,雖然在撒母耳記生命讀經以前,李弟兄已經在許多場合釋放關於神聖啟示高峯的發表,但是這段經文大大的強化了『神成為人』與『人成為神』之間的關係。『你腹中所出的後裔』一詞已經含示成為肉體的思想,羅一 3保羅的再次陳述『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又更加明確的指出這一點:基督是藉由從大衛的後裔而生,而穿上了肉體。要在其他支持『人成為神』的經文中,找到與『神成為人』有關的上下文,相對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但是藉著撒下七12~14 上這段經文以及新約中對它的引用與發展,『神成為人,人成為神』這個發表的簡潔與美麗就得以綻放出來。也許我們不該忘記,這是神向申言者拿單所親自說的話。這個純淨、高超的啟示,是蘊藏在神自己的心意裏。

本章試圖從真理觀的背景和李弟兄研讀聖經的基礎,探索這份職事達於神聖啟示之高峯的途徑。我們首先該認識,啟示的高峯乃是累積而成的,而啟示的累積是在於人的忠信,使神樂意恢復人對祂神聖奧秘的認識。從倪柝聲弟兄以來,主的恢復承繼了歷代聖經教師所看見的,而更看見神今天所要恢復的是祂中心的工作,就是恢復基督作一切。李弟兄在 80 年代對此的發展,是向上看見神的經綸與分賜,這篇論文認為,這啟示的動力蘊藏在《新約聖經恢復本》的註解當中,並且仍在尋求突破。在 90 年代的舊約生命讀經之中,這個啟示達到了高峯,並在撒上七 12~14 神聖的話語中,找到了使其完全發表的出口。

Page 16: 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第四章 結論

這篇論文是對神聖啟示的高峯一項非常初步的研究。在第二、三章主要的研究內容中,有以下兩項主要的結論。首先,將神聖啟示之高峯與其他的成神論相比較,可見這是一種『基於聖經』並『注重生命』的成神論。這兩點都有助於信徒的追求與經歷,使他們避免雙重的問題。一面來說,不至於落入中世紀修道主義或聖潔派的泥淖,為了成神的目標,而實行禁慾主義或苦修;另一面,也使成神的道理脫離一種與世隔絕的神學氛圍,需要許多深奧的發表才能逃離異端和褻瀆的危機。除此之外,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發表也有助於現代的成神論規避哈納克的指控:當一種完全根據於聖經,而非三至六世紀教父傳統的成神論被建立起來時,希臘哲學侵入及參雜的危機自然也就被屏除了。成神論目前在西方各宗派正在醞釀復甦,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發表實有其他團體可參考之處。

第二,在深入研討神聖啟示之高峯的聖經基礎時,這篇論文發現了一種蘊藏在主恢復的聖經詮釋背後的動力。所有聖經教師對於聖經的詮釋都是基於他們的異象,而主恢復的異象乃是基督,祂要作神經綸的中心與普及。這使得新約聖經恢復本中的註解,在神聖經綸與分賜的光中,反映出一種納匯於神,歸結於神,以神自己為一切屬靈事物之最高定義的趨向。這種詮釋的趨向與動力,推動這份職事尋求並看見神聖啟示的高峯。對於這種動力的認識及其存在的證明,本篇論文所做的還非常淺薄,需要有更多的證據來幫助我們了解其在 1940

至 1980 年代之間的流向。相信這樣的研究會使我們對神聖啟示的進程有更深的認識。

對於神聖啟示之高峯的認識該成為我們對 94 至 97 年所有高峯真理信息之認識的管治原則。李弟兄在『如何做同工與長老,並如何履行同工與長老的義務』一書中曾說:

就在末了這二、三年,從我寫『何大神跡,何深奧秘,神竟與人聯調為一』那首詩起,我所傳講的又轉入更高的境地。...你們若注意,就會發現從那時起,我的信息改了、新了。盼望弟兄們都跟得上這些新的信息。

例如今年夏季訓練,我們有十二篇約翰福音結晶讀經的信息,已過我們曾有五十一篇約翰福音生命讀經的信息。在那五十一篇之外,在許多別的場合裡,我們也講過許多篇約翰福音的信息。但是當我們來講結晶讀經時,所有的講法、體裁都不一樣了。

在所有這些改了、新了的信息當中,『聖別』的真理是一個絕佳的例子。從衛斯理所說無罪的完全,到弟兄會所說地位上的聖別(太二三 17、19,提前四 3~5,)以及倪弟兄所看見性質上的聖別(羅十二 2,林後三 18),這項真理的進程在職事的信息中常被提及。在李弟兄的職事當中,祂逐漸將聖別與兒子的名分相聯,說到聖化其實就是神『子化』我們的過程(羅一4,弗一3~4。)到了神聖啟示之高峯的階段,李弟兄更在『那靈同我們的靈』一書中提到,聖別是神聖經綸的主持線,主持我們從悔改到得榮耀一切的經歷。26聖別

26 頁 142

Page 17: 11 f006 徐熊書晨-神聖啟示之高峯的特徵與途徑

的真理之所以能夠被推展到這個地步,是因為聖別、聖化其實就是成為神。這兩者在字義上就是相近的,並且在許多教父的發表中,都被等同並列。李弟兄在神聖啟示高峯的眼光中,對於這項真理的看法得以更往前去,也使得這項真理帶有『高峯』的素質。

但是,對於其他高峯真理的認識,現在還沒有達到一個令人滿意的地步。我們對於這些『新了、改了』的信息,並沒有足夠、清楚的掌握。對於神聖啟示的高峰更進一步的鑽研,是我們研讀這些信息的基礎。如此,我們才有機會從這些信息中讀出並萃取出『高峯』的素質。這是為了使神的子民能夠更認識神時代的說話,就如倪弟兄在『我們是什麼』中說的,使我們不成為『今日的真理』的落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