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年度 「國內外經貿情勢分析與研究計畫」 專題議題研究三:...

240
I 案號:PG10207-0097 102 年度 「國內外經貿情勢分析與研究計畫」 專題議題研究三: 未來生活型態及消費趨勢對我國貿易之 影響研究 計畫主持人:洪德生 計畫顧問:龔明鑫 協同計畫主持人:張建一、呂曜志 研究人員:劉韋琪 委託單位: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民國 102 12

Transcript of 102 年度 「國內外經貿情勢分析與研究計畫」 專題議題研究三:...

  • I

    案號:PG10207-0097

    102年度

    「國內外經貿情勢分析與研究計畫」

    專題議題研究三:

    未來生活型態及消費趨勢對我國貿易之

    影響研究

    計畫主持人:洪德生

    計畫顧問:龔明鑫

    協同計畫主持人:張建一、呂曜志

    研究人員:劉韋琪

    委託單位: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民國 102 年 12月

  • i

    摘要

    臺灣是海島型經濟體,對外的進出口貿易為我國主要的經濟活動,

    其他出口國家的需求變化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極為重要,加上預估未來

    將有 93%的消費者將改變消費需求,因此對於盤點我國主要貿易對象,

    包括中國大陸、日本、美國、歐盟及東協的未來的生活型態及消費趨

    勢對我國貿易變化之影響成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而隨著全球化趨勢、

    人口結構轉變、跨界合作頻繁、重視個人化服務,即重視知識管理等

    趨勢的影響,綜合各個貿易對象的前瞻資訊,可以觀察出未來中國大

    陸成為都市化享受生活型態、美國的知識經濟與快經濟型態、日本的

    安心安全與銀髮族生活型態、歐盟的慢生活、健康生活型態及東協的

    新興中產階級消費生活型態。

    在後續透過上述所有的前瞻資訊,本研究將其交叉分析,收斂成

    全球 10大核心趨勢,包括重視再生能源與環境科技、發展綠色低碳

    及太陽能、氣候變遷及外部因素導致重視食品安全、重視環境汙染問

    題、科技革新使生活更便利、智慧材料朝向「人性化」發展、製造業

    的轉變、新興市場及區域貿易的發展、白領階級崛起及人口結構。上

    述的趨勢並可以延伸出四種會掀起消費者在生活型態上的改變,包括

    環境的重新平衡、科技的重新平衡、製造的重新平衡及世代的重新平

    衡,這四種重新平衡將使各個地區的生活型態及消費趨勢產生變化。

    在彙整未來前瞻趨勢的變化及發現其生活型態變化的意涵後,本

    研究礙於時間成本之條件下,使用最初的 Ansoff模型,將全球核心

    區市與我國貿易對象的交叉結果,分類在新市場、舊市場;新產品、

    舊產品的二維象限中。將因應策略在舊產品、舊市場象限中的(1)建立

    自創品牌方案、(2)注重全面品質管理方案、(3)成本領先方案;在新

    產品、舊市場中的貫徹(1)綠色產品方案、(2)從既有產品到文化產品

    方案、(3)消費者需求開發方案;在舊產品、新市場象限中的(1)從商

    品貿易到服務貿易方案、(2)強化雲端貿易方案;及新產品、新市場象

  • ii

    限中的產業多元化方案。

    而隨著未來趨勢的轉變,我國政府及貿易業者應積極地加快腳步

    做相關貿易政策及經營模式的調整,以即時的因應全球的貿易需求變

    化。本研究建議政府應透過搭建合作管道、積極招才引智、鬆綁配套

    法規以及重視服務貿易等策略促進出口輸出;並針對貿易業者,建議

    未來應積極將企業價值整合,並掃描新興市場優勢擬訂最適合貿易的

    布局,且更加重視綠色趨勢增加企業綠色能量及重視網路平台、加強

    智慧科技研發。而透過上述建議,希冀我國政府及貿易業者,在面對

    未來各種生活型態及消費趨勢的改變及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經貿環境

    的變動下,能更突破重圍,在全球經貿市場展現貿易布局的亮眼成

    績。

  • I

    目錄

    摘要 .............................................................................................................. i

    研究概要 .................................................................................................... 1

    一、 研究方法及目的 .................................................................... 2

    二、 前瞻資料蒐集 ........................................................................ 5

    三、 研究成果:全球未來核心趨勢彙整及我國因應方向...... 10

    四、 建議及結論 .......................................................................... 20

    第一章 緒論 ............................................................................................ 22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22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25

    第二章 國際經貿趨勢與生活型態總論 ................................................ 28

    第一節 國際經貿趨勢 .................................................................... 28

    第二節 生活型態的意涵 ................................................................ 32

    第三節 Ansoff模型之定義 ............................................................ 34

    第三章 擬定貿易對象與人口型態分析 ................................................ 37

    第一節 我國貿易發展歷程 ............................................................ 37

    第二節 擬定貿易對象 .................................................................... 39

    第三節 我國與貿易對象間之出口貿易 ........................................ 41

    第三節 我國主要貿易對象之人口結構 ........................................ 60

    第四章 未來主要生活型態及消費 ........................................................ 68

    第一節 貿易對象 PEST分析 ......................................................... 68

    第二節 未來可能生活型態與消費趨勢小結 .............................. 124

    第五章 未來生活型態與消費趨勢分析 .............................................. 128

  • II

    第一節 「10大核心趨勢」與「四大重新平衡」項目 ............. 133

    第二節 「10大核心趨勢」小結 ................................................. 145

    第六章 未來生活型態對我國貿易的影響 .......................................... 148

    第一節 未來消費趨勢對我國貿易措施的定之篩選定義 .......... 148

    第二節 擬訂四大重點拓銷方案 .................................................. 152

    第三節 未來我國貿易之方向與建議 .......................................... 160

    第四節 後續延伸議題建議 .......................................................... 166

    參考文獻 ................................................................................................ 167

    附錄一:期中專家座談會會議紀錄 .................................................... 170

    附錄二:期中審查意見回覆表 ............................................................ 174

    附錄三:我國對外貿易回顧展望研討會會議紀錄 ............................ 179

    附錄四:我國經貿發展議程 ................................................................ 195

    附錄五 我國主要進出口商品一覽表 .................................................. 199

    附錄六 未來經濟成長率原始數據 ...................................................... 207

    附錄七:世界服務貿易前 30大進出口國金額及排名 ...................... 219

    附錄八:期末審查意見回覆表 ............................................................ 224

  • III

    表目錄

    表 1 重要經濟區域占全球經濟成長貢獻比重及評估 ........................ 29

    表 2 生活型態定義相關文獻彙整表 .................................................... 33

    表 3 Ansoff矩陣模型 .............................................................................. 35

    表 4 多角化的定義 ................................................................................ 36

    表 5 2013年臺灣對各貿易地區比重 .................................................... 39

    表 6 我國出口中國大陸前 30大商品 .................................................. 43

    表 7我國出口美國前 30大商品 ........................................................... 46

    表 8我國出口日本前 30大商品 ........................................................... 50

    表 9我國出口歐盟前 30大商品 ........................................................... 54

    表 10我國出口東協前 30大商品 ......................................................... 58

    表 11 世界人口變遷狀況及預估........................................................... 61

    表 12 本研究重點觀測之研究文獻內容概述 ...................................... 70

    表 13 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情況預估 ...................................................... 73

    表 14 中國大陸國務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內容彙整 .............. 77

    表 15 中國大陸 LED產業發展目標 ..................................................... 81

    表 16 中國大陸 3D列印現況 ............................................................... 86

    表 17 日本安倍再興政策彙整表 .......................................................... 97

    表 18 歐盟在京都協定書的減排目標 ................................................ 104

  • IV

    表 19 歐盟環保規範彙整表 ................................................................ 107

    表 20 東協簽署 FTA一覽表 ................................................................ 113

    表 21 東協最終消費結構 .................................................................... 116

    表 22 全球中產階級比重 .................................................................... 117

    表 23 Vroom預估世界汽車銷售區域 ................................................. 119

    表 24 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節能汽車相關政策 ........................ 120

    表 25我國主要貿易對象未來生活型態與趨勢彙整表 ..................... 127

    表 26 重點趨勢彙整表 ........................................................................ 128

    表 27 未來 10大核心趨勢彙整表 ...................................................... 132

    表 28國際低碳社會的轉型計畫 ......................................................... 135

    表 29 盤點各國綠色策略 .................................................................... 136

    表 30 我國主要貿易對象之核心趨勢交叉表 .................................... 145

    表 31 未來貿易推動策略分類表 ........................................................ 148

    表 32 盤點我國主要貿易對象之核心趨勢 ........................................ 151

  • V

    圖目錄

    圖 1 研究流程 ......................................................................................... 27

    圖 2 全球經濟成長率概況及預測 ........................................................ 29

    圖 3 世界貿易擴張變動趨勢圖 ............................................................ 31

    圖 4 我國進出口貿易變動圖 ................................................................ 38

    圖 5 我國貿易總額變動圖 .................................................................... 38

    圖 6 我國出口五大貿易對象之出口成長率 ........................................ 42

    圖 7我國對中國大陸出口主力成長商品現況 ..................................... 44

    圖 8我國對美國出口主力成長商品現況 ............................................. 48

    圖 9我國對日本出口主力成長商品現況 ............................................. 52

    圖 10 我國對歐盟出口主力成長商品現況 .......................................... 56

    圖 11我國對東協出口主力成長商品現況 ........................................... 59

    圖 12 世界人口結構概況 ...................................................................... 62

    圖 13 中國大陸人口年齡結構 .............................................................. 63

    圖 14 美國人口年齡結構 ...................................................................... 64

    圖 15 日本人口年齡結構 ...................................................................... 65

    圖 16 歐盟人口年齡結構 ...................................................................... 66

    圖 17 東協人口年齡結構 ...................................................................... 67

    圖 18 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預測值 ...................................................... 72

  • VI

    圖 19 中國大陸最終消費結構 .............................................................. 75

    圖 20 中國大陸中產階級的結構與消費變化 ...................................... 80

    圖 21 中國大陸 LED市場未來產值 ..................................................... 82

    圖 22 中國大陸雲基地彙整 .................................................................. 84

    圖 23 美國經濟成長率預測值 .............................................................. 88

    圖 24 美國最終消費結構 ...................................................................... 90

    圖 25 美國國家機器人技術計畫代表性應用範疇 .............................. 91

    圖 26 BYOD企業行動應用市場 ........................................................... 94

    圖 27 全球平板電腦銷售預測 .............................................................. 95

    圖 28 日本經濟成長率預測值 .............................................................. 99

    圖 29 日本未來人口年齡結構趨勢 .................................................... 100

    圖 30 日本女性勞動參與率 ................................................................. 102

    圖 31 歐盟經濟成長率預測值 ............................................................ 106

    圖 32 歐盟最終消費結構 .................................................................... 108

    圖 33 東協經濟成長率預測值 ............................................................ 114

    圖 34東協未來人均 GDP .................................................................... 118

    圖 35 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及越南汽車銷售量及預測值 ............ 120

    圖 36 東協各國中產階級成長率 ........................................................ 121

    圖 37 中低階手機供應鏈示意圖 ........................................................ 138

  • VII

    圖 38 東協各國汽車銷銷售量及成長率概況 .................................... 141

    圖 39年齡人口結構概況 ..................................................................... 142

    圖 40因應未來生活型態與消費趨勢我國貿易拓銷之因應概念圖 . 159

  • 1

    研究概要

    臺灣是海島型經濟體,對外的進出口貿易為我國主要的經濟活動,

    因此國際間未來發展趨勢與我國貿易表現有高度的連動關係。由於世

    界各國受到全球化趨勢影響,全球化進程的趨勢預不斷變化,受到全

    球環境、資源、人口結構、科技、政治、文化、突發事件的影響,在

    全球化的結果下,導致生活型態以及未來消費產生變化。寶僑(P&G)

    的 CEO Bob McDonald曾表示,未來將有 93%的消費者會改變消費習

    慣 。加上未來所得水準提高,以及更多貨物及服務的流通,服務、

    研發等,全球各類貿易之成長幅度將超越傳統貨物的貿易,產生消費

    者族群兩極化等消費型態。種種變化皆可能使消費者習慣隨之改變,

    因此顯示出了解未來消費趨勢與生活形態的改變,對我國對於未來貿

    易變化的了解極為重要。

    全球自從 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歷經 2012年歐洲債務(後稱歐

    債)危機,全球經貿情勢緊張,各國紛紛釋出刺激政策,以提振各國

    經濟成長。各個國際金融機構紛紛提出對未來經貿的推論,根據

    OECD發表《2030戰略性運輸基礎設施需求》(strategic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needs to 2030)提及,2030年全球 GDP將成長一倍。另

    據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於 2013年 10月預測,未來至 2017年

    世界經濟可望溫和成長,平均 GDP為 3.5%。並預估新興國家的經貿

    持續成長,已開發國家景氣疲弱的狀態持續延伸,就業與財政問題仍

    具隱憂。

    經濟學人(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1亦發布《Foresight

    2020》報告,指出未來 15年全球經濟將面臨大幅度的轉變,並強調

    影響全球經貿趨勢發展的趨動因素包括:(1)全球化趨勢,亞洲國家在

    全球的地位逐漸上升,且經濟發展動能更加集中在全球重要經濟區域

    1 參考資料來源:EIU網站:

    http://bc.fdo.msu.ru/Nik_s/WorkFiles/DOC_files/World_shares_foresight_2020.pdf

  • 2

    內;(2)人口結構轉變,美國與歐洲等已開發市場勞動力逐漸老化,且

    女性勞動參與率增加;(3)跨界合作頻繁,各個國家之間的人才、資源、

    技術等交流日益頻繁,需更加注意區域發展;(4)重視個人化服務,將

    更加強調個人化服務;(5)重視知識管理,資訊科技的應用更加受到重

    視。

    後續本研究將透過蒐集我國主要貿易對象之重點趨勢延伸出的

    未來生活型態及消費趨勢,並將所有趨勢收斂與歸納出未來全球的

    10大核心趨勢,並針對其趨勢彙整出四種因應的策略,及本研究未

    來對政府與我國貿易業者之建言及建議。

    一、 研究方法及目的

    瞭解未來生活型態與消費趨勢,成為對我國貿易發展極重要且前

    瞻的課題,因此觀察我國主要貿易對象未來消費及生活型態的變動,

    乃本研究主要目的,將透過其生活型態及消費的變化,推論出對我國

    貿易可能的影響。本計劃完成後,預期成果包括:(1). 透過前瞻報告

    與次級資料收集與彙整後,瞭解我國主要貿易對象未來的消費趨勢與

    生活型態以發現市場的變化。(2). 彙整出我國主要的貿易對象在政治

    (Political) 、經濟 (Economic) 、社會 (Social)與科技(Technological)

    等面向的未來趨勢分析。(3). 呈現貿易對象未來消費趨勢與貿易對象

    未來生活型態,並探討其未來消費與生活型態改變對於我國貿易可能

    之影響及因應措施。(4) 政府及貿易業者在因應未來經貿趨勢變動的

    建言。

    由於未來各貿易對象生活型態持續轉變,產業結構將隨之改變,

    本報告可提醒我國各行各業產業調整與轉型刻不容緩,並有助於未來

    貿易發展的調整。而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將透過下列五步驟逐步完成,

    簡述如下:

  • 3

    步驟一:蒐集前瞻報告及資料

    根據全球研究機構所發布的前瞻報告、計畫或數據,以及國際知

    名企業或媒體的前瞻文章等,並進行國、內外國際情勢發展環境掃描

    及持續追蹤前瞻資訊之國際研究機構的更新報告。並邀請國內專家舉

    行趨勢座談會,探討在 2030年未來全球生活型態及消費趨勢為何。

    步驟二:將資料彙整分類成為 PEST構面

    將上述蒐集之前瞻報告,將我國貿易對象,中國大陸、美國、日

    本、歐盟及東協的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與科

    技(Technological)四個面向進行篩選,將重點的 Mega Trend列出,並

    依據各貿易對象之不同構面,彙整出本研究所發現之對我國的啟示。

    步驟三:初步歸納貿易對象之未來生活型態

    根據 PEST構面本研究將我國貿易對象,中國大陸、美國、日本、

    歐盟及東協分別歸納出不同的未來生活型態及消費趨勢,並初步點出

    哪些產品是需求面上消費者對於未來產品需求增加,及生產面上的中

    間財或原物料的需求。

    步驟四:綜合觀察四大未來生活型態及消費趨勢

    根據第 1章至第 4章資料的彙整,本研究將所有的 Mega Trend

    篩選出 10大核心趨勢,並將其歸納成為四大未來生活型態及消費趨

    勢,作為本報告之最終結論。

    步驟五:對我國貿易之影響及因應

    根據上述 10大核心趨勢,分析我國主要貿易對象在面臨相同未

    來趨勢下,所產生的不同情況,並透過 Ansoff模型的篩選,探討在

    2030年全球趨勢下,對臺灣貿易關鍵影響之發展方向及相關因應及

    政策建議。另外,本研究舉辦兩場專家學者會議,包括一場期中座談

    會及一場期末研討會,邀請諸位相關產、官、研等專家學者進行腦力

  • 4

    激盪,透過前瞻資訊的交流,分享各專家的前瞻意見,並將可用之資

    訊收錄並修正本研究之誤植部分,以期本研究可更臻於完善。

    圖 A 研究流程

    收斂

    貿易影響與評估

    主要貿易對象未來可能生活型態

    主要貿易對象未來可能消費趨勢

    10大核心趨勢四大轉變

    對臺灣貿易可能影響

    期末報告

    基本假設檢定

    次級資料蒐集

    文獻探討

    東部

    中部

    北部

    東部

    中部

    北部

    貿易對象調查

    擬定貿易對象

    人口結構分析

    資料彙整與收斂

    PEST分析

    政策面

    國家政策

    政治趨勢

    經濟面

    經濟成長

    產業能力

    社會面

    就業狀況

    人口移動

    科技面

    技術變革

    創新應用

    專家學者

    座談會

    專家學者

    研討會

  • 5

    二、 前瞻資料蒐集

    本研究利用 2013年 1至 10月的我國與各國的貿易總額排名,得

    出貿易比重最高的前五大對象,包括中國大陸、東協、日本、美國與

    歐盟,五大貿易對象進、出口金額分別占臺灣對外貿易總量為21.5%、

    15.9%、10.8%、10.1%、8.5%,將其定義為我國主要貿易對象。而根

    據這些貿易對象未來之重要的發展趨勢,在資源效益發揮極大化的條

    件下,這些貿易對象未來發展對我國貿易發展而言較具有影響力。

    盤點這 5個重要貿易對象與我國之間的現況,可發現在我國出口

    這 5個貿易對象的重點商品中,主要出口至中國大陸的商品為積體電

    路及液晶裝置;出口美國的電話機及機動車輛所用之零件及附件;出

    口日本的積體電路及二極體;出口歐盟 28國2的電話機及鋼鐵製螺絲;

    出口至東協 6國積體電路及柴汽油。

    上述 5國的未來生活型態發展發展,受到政治(Political)、經濟

    (Economic)、社會(Social)與科技(Technological)等四個面向的交互作

    用影響。本研究綜合整理環球透視、世界銀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蘭德公司、世界經濟論壇、經濟學人、各國統計局等知名智庫及官方

    網站,收集到相關的前瞻資訊報告,可歸納出各國的未來生活型態及

    消費趨勢的主要模式。(參考摘要表 1),茲簡述如下:

    1.中國大陸主要趨勢及未來生活型態

    中國大陸的未來政策方面,盤點十三五前期規劃發現,中國大陸

    逐漸重視環境安全的發展;經濟方面,預估中國大陸 2030年經濟成

    長率維持穩定水準,且未來消費占 GDP比重增加,及中國大陸對能

    源需求增加;社會方面,在中國大陸的消費結構中發現,中國大陸內

    2 歐盟包括: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義大利、丹麥、英國、愛爾蘭、希臘、西班

    牙、葡萄牙、瑞典、芬蘭、奧地利、賽普勒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斯

    洛伐克、匈牙利、馬爾他、斯洛維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東協部分,本報告

    經過篩選,與我國來往較緊密,且經濟成長與消費力度較高的的東協國家,包括:印尼、馬來西

    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與越南。

  • 6

    逐漸注重食品安全,並逐漸朝向城鎮化發展,對於微整形、抗老科技

    及經濟化服務的需求有逐漸成長趨勢;在科技方面,中國大陸積極發

    展綠色能源產業,重視研發創新,並發展雲端、工業機器人、新航太,

    智慧型手機等商品注重平價高規的規格。推估未來主要為都市化享受

    生活型態。

    2.美國主要趨勢及未來生活型態。

    美國在政策方面,未來逐漸朝向再工業化發展政策及先進製造策

    略;在經濟方面,雖然預估經濟成長率持續衰退,但隨著再工業化及

    重視頁岩氣的發展,美國未來仍為全球經貿發展的重要推手;社會面

    中呈現美國的消費結構朝向耐久性商品消費,且重視知識化的社會發

    展,未來朝向機器人與生活的結合,在社會結構中存在多元化的社會

    結構;科技方面則發現,美國致力研發智慧科技,並重視科技要符合

    民生的需求,及加強全國雲端運算範疇,推估未來主要多元化的知識

    經濟與快經濟型態。

    3.日本主要趨勢及未來生活型態。

    日本在政策面的趨勢中可發現日本實施許多對於未來生活型態

    的政策,如安倍的經濟學政策,豐裕與安心安全生活實感倍增計畫政

    策及核能環保的相關政策;在經濟方面預估 2030年日本的經濟與外

    需持續疲軟;但在社會方面的消費結構發現日本逐漸注重外來食品的

    安全問題,及高齡化社會發展下重視安心安全的消費及提倡女性就業

    等趨勢;科技面中日本持續加強卷對卷製造技術,且對於太陽光電的

    發展在全球具有領先地位,推估未來主要安心安全與銀髮族生活型

    態。

    4.歐盟主要趨勢及未來生活型態。

    歐盟在政策面方面重視綠色政策,以及對能源政策的重視;經濟

    面上預估歐盟未來的經濟成長率可望復甦,而綠色低碳科技發展成為

  • 7

    全球主流;社會面的歐盟的消費結構可發現交通、娛樂飲食的比重逐

    漸上升,且重視養生減肥、E化醫療系統的發展,及未來朝向在家工

    作的趨勢;在科技方面,歐盟注重專業機器人及雷射器的發展。推估

    未來慢生活、健康生活型態。

    5.東協主要趨勢及未來生活型態。

    東協在政策方面預估 2015年成立東協經濟共同體,並致力於與

    各國簽署 FTA,並持續擬訂調降出口關稅的優惠;經濟方面預估東協

    未來的經濟成長率維持穩定水準,且未來可望成為帶動全球經濟成長

    的火車頭;在社會方面,東協的整體消費結構以民生消費為主,未來

    中產階級的比重增加,對於汽車、醫療的需求量大增;在科技方面,

    預估未來全球科技製造的重鎮將轉往東協各國生產。推估未來主要為

    新興中產階級消費生活型態。

  • 8

    表 A我國主要貿易對象未來生活型態與趨勢彙整表

    貿易對象 PEST未來趨勢彙整 生活型態 消費趨勢

    中國大陸

    1.十三五前期規劃

    2.消費占 GDP比重增加

    3.中國大陸對全球經濟影響提升

    4.中國大陸能源需求增加

    5.注重食品安全

    6.逐漸朝向城鎮化發展及微整形

    7.抗老科技及經濟化服務的趨勢

    8.積極發展綠能產業,發展雲端、工業機器

    人、新航太,智慧型手機注重平價高規

    都市化享受生活型態

    產業面 網路產業、雲端產業、高端設備工業機械、精緻奢侈產業、服

    務業、替代能源產業。

    消費面 飲用水、空氣、藝術品、精品、3C產品。

    美國

    1再工業化發展政策及先進製造策略;

    2.重視頁岩氣的發展

    3.全球經貿發展的重要推手社

    4.消費結構朝向耐久性商品消費,

    5.重視知識化的社會發展

    6.未來朝向機器人與生活的結合

    7.存在多元化的社會結構

    多元化的知識經濟與快經濟

    生活型態

    產業面 生物科技產業、智慧材料產業、微型技術、機器人技術產業。

    消費面 3C產品、實用性產品(電話、腳踏車)、監視器等。

    日本

    1.豐裕與安心安全生活實感倍增計畫政策

    2.核能環保的相關政策

    3.本逐漸注重外來食品的安全問題

    4.高齡化社會發展下重視安心安全的消費

    5.提倡女性就業等趨勢

    6.太陽光電的發展在全球具有領先地位

    安心安全與銀髮族生活型態

    產業面 醫療照護產業、替代能源產業包括太陽能產業。

    消費面 老人醫療照顧、居家安全系統、抗老科技、3C產品、24小時

    網路需求、食物(如無汙染產地的蔬果、魚肉等)。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9

    表 A我國主要貿易對象未來生活型態與趨勢彙整表(續)

    貿易對象 PEST未來趨勢彙整 生活型態 消費趨勢

    歐盟

    1.重視綠色政策以及對能源政策的重視

    2.經濟成長率可望復甦

    3.交通、娛樂飲食的比重逐漸上升

    4.養生減肥、E化醫療系統的發展

    5.未來朝向在家工作的趨勢

    6.注重專業機器人及雷射器的發展

    慢生活、健康生活型態

    產業面 腳踏車產業、綠色無污染產業、替代能源產業、養生及 LOHAS

    產業、有機產業。

    消費面 腳踏車、有機食物、環保商品環保餐具、美妝美容。

    東協

    1.2015 年成立東協經濟共同體

    2.致力於與各國簽署 FTA

    3.東協未來的經濟成長率維持穩定水準

    4.消費結構以民生消費為主

    5.未來中產階級的比重增加

    6.對於汽車、醫療的需求量大增

    7.未來全球科技製造的重鎮將轉往東協生產

    新興中產階級消費生活型態

    產業面 汽車產業、3C產品製造業、紡織業。

    消費面 3C產品、家庭生活必需品(如電話、電視)、汽機車。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10

    三、 研究成果:全球未來核心趨勢彙整及我國因應方向

    彙整出中國大陸、美國、日本、歐盟及東協等我國主要貿易對象

    的前瞻趨勢後,第 5章將所有的Mega Trend趨勢收斂至主要的核心

    趨勢(Core Trend),並再針對各趨勢加以分析。主要 10大核心趨勢分

    別為:重視再生能源與環境科技、發展綠色低碳及太陽能、氣候變遷

    及外部因素導致重視食品安全、重視環境汙染問題、科技革新使生活

    更便利、智慧材料朝向「人性化」發展、製造業的轉變、新興市場及

    區域貿易的發展、白領階級崛起及人口結構逐漸改變,其意涵分述如

    下:

    1. 重視再生能源與環保科技

    雖然目前石油仍是造成全球主要使用的能源之一,但石油逐日匱

    乏,以及油價不穩,嚴重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尤其是石油的來源較具

    有不確定性,因此替代能源逐漸受到重視,如美國近年致力發展頁岩

    氣發展,估計未來將掀起能源的新革命。

    2.綠色低碳與太陽能發展:

    發展出綠色生活意識形態。以歐盟為例,歐盟由 2011年起推動

    「綠色城市」,透過逐步的概念去完成綠色城市的概念;日本於 1993

    年即發展新陽光計畫,太陽能光電產業的產業鏈各階級於全球占有影

    響力的地位。隨著環保意識的崛起,自行車及電動車未來將逐漸取代

    柴油車,消費者對商品需求的改變,亦可看出綠色低碳的趨勢不可小

    覷。

    3. 氣候變遷及外部因素導致重視食品安全:

    全球經過紐澳良市的卡崔娜颶風、歐洲及北美遭逢大雪侵襲、日

    本核能事件、全球暖化加劇、天然資源逐漸不足等事件,全球逐漸重

    視環境保護的意識。以日本為例,日本自從福島核能事件後,非常重

    視食品產地的安全,逐漸以外來的食品替代日本當地的食物。

  • 11

    4.重視環境污染問題:

    在製造業的發展及城鎮化、都市化的發展趨勢下,環境汙染問題

    日益受到重視,其中,就中國大陸而言,這幾年成為世界製造業的生

    產重地,沿海地區逐漸重視乾淨的飲用水、空氣等,未來在國家政策

    的擬定上亦朝向給民眾更安心、安全的生活環境去發展。

    5. 科技革新使生活更便利:

    在科技方面,科技的革新逐漸朝向,以使生活更便利的目標發展,

    在,希望朝向以「科技與生活結合」發展作為主要趨勢,如工業機器

    人、生活機器人等,期望科技能成為帶給人類生活更加便利的管道。

    而科技創新已顛覆過去人類的生活習慣,對於工作、生活、人際關係

    上帶來極大的影響,各技術皆朝向相互接合,進而轉變產品供人使

    用。

    6. 智慧材料朝向「人性化」發展:

    生物科技結合化學、醫學、電子工程的應用逐漸成為主流,未來

    逐漸朝向技術革命的發展。首先將先由人類的醫療用品為主要重點,

    並持續擴大到農、漁、牧等生產較具有經濟價值的商品,最後則應用

    到能源生產領域。而智慧材料將逐漸朝向「仿生物」發展,亦即朝向

    「人性化的發展」,目前互動式智慧科技儼然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目前運用為智慧綠建築、智慧互動影音系統、智能照顧(包含智能床

    墊等),較趨向在人類的休閒娛樂及醫療保健上,未來則擴展到更多

    產業,成為全球的主導趨勢。

    7. 製造業轉變:

    自從 1980年代起,美國製造業開始外流,亞洲地區開始成為製

    造中心,目前中國大陸已成為「世界工廠」。而過去為製造業投資帶

    動,未來用服務帶動貿易。由於過去製造業生產逐漸轉向新興國家,

    但未來可能回到先進國家,原因為美國開啟了頁岩氣的開採降低了美

  • 12

    國的能源價格及電費。另外自 2010 年起,美國製造業生產指數開始

    上揚,重回就業成長階段,經營及製造業環境在頁岩氣開採及政府獎

    勵措施下獲得改善。

    8. 新興市場及區域貿易的發展:

    全球化的影響造成全球開始朝向區域化的多邊發展,跨國企業全

    球分工,造成的影響包括經濟板塊的移動,各國移民人口增加、且國

    際人才通用及流通,各國留學制度政策逐漸改變。且各國重視 FTA

    的簽署,加快國際之間的經貿流通。

    9. 白領階級崛起:

    未來白領階級的數量將逐漸增加,以中國大陸為例,中產階級人

    口逐漸快速增加,中國大陸至 2022年城市家戶中,超過 75%為中產

    階級。加上中國大陸實施一胎化政策導致青幼年群人口較少,扶養比

    率較低,讓中國大陸中產階級與勞動人口較願意消費,且購買力高。

    以購買汽車為例,未來中國大陸在高級車消費者數量有望快速成長,

    預計到 2020年,家庭收入在 3.4萬美元以上的人口,將成長約 2倍,

    至 2,300萬。

    10. 人口結構逐漸改變:

    人口結構逐漸朝向世代的兩端發展,相較過去以青壯年族群為主

    要支撐國家消費及經濟成長的族群,未來則主要以銀髮族及中產青少

    年族群為主。就銀髮族群而言,大約整體人口年齡突破 7%之後就會

    步入高齡化國家,日本則為全球銀髮族群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生活、

    休閒、娛樂與病痛治療。包括老人村、安養所的建立,提供通訊、居

    家看護、無障礙空間、老人休閒娛樂、終身學習等功能,以及疾病醫

    療輔助,如即時健康通報系統、遠距問診等地消費增加。而東協的出

    生率較高,為全球最年輕的人口年齡結構經濟區域之一。因此未來全

    球經貿發展的動能將朝向世代的兩端發展,而非過去的 25歲至 45歲

  • 13

    間。

    而本報告將上述 10項未來核心趨勢,分別歸納為四大重新平衡

    項目中,包括(1).環境的重新平衡:再生能源與環境科技及綠色低碳、

    重視太陽能發展、氣候變遷及外部因素導致重視食品安全及重視環境

    汙染問題。(2).科技的重新平衡:科技革新使生活更便利、智慧材料

    朝向「人性化」發展(3).生產的重新平衡:製造業發展轉變。(4).世代

    的重新平衡:新興市場的開發、白領階層崛起與人口結構改變(包含

    年齡、女性結構等轉移),透過上述分類,將不同的貿易對象及不同

    趨勢,分別歸類在Ansoff模型的四個象限中(詳細分類參考摘要表2),

    並依應不同象限的市場需求型態,擬訂不同的因應策略(詳細分類參

    考摘要表 3)。

  • 14

    表 B 盤點我國主要貿易對象之核心趨勢

    趨勢變化 中國大陸

    A

    美國

    B

    日本

    C

    歐盟

    D

    東協

    E

    1 再生能源發展(全球能

    源格局轉變) √ √ √ √

    2 綠色低碳及太陽能發

    展 √ √ √ √

    3 氣候變遷及外部因素

    導致食品安全 √ √

    4 重視環境汙染問題 √ √

    5 科技革新使生活更便

    利 √ √ √ √

    6 智慧材料朝向「人」發

    展 √ √

    7 製造業發展轉變 √ √ √

    8 新興市場的開發(區域

    經濟的開發) √ √

    9 白領階層崛起 √ √

    10 人口結構改變(包含年

    齡、女性結構等轉移) √ √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C 未來貿易推動策略分類表

    市場/產品 舊產品 新產品

    舊市場

    象限一:市場滲透策略

    包括 A8、A9、A10、E5、E8、

    E9、E10

    象限二:產品開發策略

    包括 A1、A2、A3、A4、B1、

    B2、B7、C1、C2、C3、C10、

    D1、D2、E4

    新市場 象限三:市場開發策略

    包括 A7、E7

    象限四:多角化策略

    包括 B5、B6、C5、D5、D6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15

    根據上述四大策略,本研究茲將因應策略簡述如下,如摘要表 4

    所呈現,其分述如下:

    表 D 未來貿易推動策略彙整表

    市場/產品 舊產品 新產品

    舊市場

    市場滲透策略

    1.建立自創品牌方案

    2.注重全面品質管理方案

    3.成本領先方案

    產品開發策略

    1.貫徹綠色產品方案

    2.從既有產品到文化產品方案

    3.消費者需求開發方案

    新市場

    市場開發策略

    1.從商品貿易到服務貿易方案

    2.強化雲端貿易方案

    多角化策略

    1.從產業集中到產業多元方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象限一:市場滲透策略

    1. 建立自創品牌方案

    建議我國應透過臺灣品牌「Made In Taiwan」創造獨特且差異化

    的優勢,藉由我國主要貿易市場的需求及發揮我國商品之獨特優勢,

    提升我國產品之出口。另外已具有品牌知名度的企業,應持續提升品

    牌形象,可透過出口當地的購物中心等通路,結合當地車廂廣告、路

    口廣告,建立與當地消費者接觸的行銷平台,透過多元的活動讓出口

    市場的當地消費者認識並行銷優質的臺灣品牌。

    2. 注重全面品質管理方案

    建議我國政府可透過輔導企業著重在全面品質管理,加強 E化、

    供應鏈管理等「五管」傳統模式。並加強商品「交貨」時間,在面對

    各國貿易競爭對手,我國應加強宣導我國廠商設法縮短交貨時間,利

    用交貨時間優勢,以提升我國出口供應能量。

    3. 成本領先策略方案

  • 16

    在市場滲透策略中,我國政府亦可透過成本領先策略,透過準時

    交貨縮短時間成本,並利用過去的經驗,強化規模經濟的發展,建議

    政府可輔導企業透過降低自己的生產及經營成本、提倡節約思想、全

    面控制生產流程之成本。藉此除了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可降低生

    產過程中多餘的資源浪費,以釋出低於我國貿易經爭對手國的產品價

    格,以提高在全球的出口市占有率。

    象限二:產品開發策略

    1. 貫徹綠色產品方案

    建議我國(1)使用綠色原料:建議企業在選擇製造生產之原料及

    製造過程,避免使用造成環境汙染之生產方式;(2)鼓勵綠色消費:

    引導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選擇較環保、對環境無傷害之產品,如宣

    導企業做相關的廣告行銷;(3)使用綠色包裝:產品的包裝及設計上,

    盡量減少產品使用之後所殘留之包裝垃圾;(4)加強綠色服務:建議

    以節省資源、降低污染的環保經營為服務導向;(5)推廣綠色行銷:

    宣導企業以環境保護、生態平衡作為經營理念。並在各類的國際環保

    標準,已達出口至各國的標準。

    2 從既有產品到文化性產品方案

    建議我國未來更應在舊有的製造思維上,注入更多嶄新的文化在

    產品內(終端產品)。並可透過新型態的產品,既可能替代舊有產品,

    以滿足現有的市場需求型態。另外如中國大陸致力於發展LED產業,

    若 LED如果單純只強調一般照明功能,則會因規格與單價問題,不

    容易大幅取代傳統燈泡,但若植入文化概念,應用在裝潢用紡織品、

    禮品、情境照明等應用領域,若透過拓銷方式推廣我國產品 LED產

    品之應用,可望未來增加出口貿易。

    3. 消費者需求開發方案

    除上述「貫徹綠色產品方案」及「從既有產品到文化性產品方案」

  • 17

    外,建議政府應輔導消費者開發相關消費者潛在的產品需求,透過政

    府對於出口市場的動態調查及需求分析,去調查、分析、判斷該出口

    市場的消費者之潛在需求。主要是透過觀察目標消費市場年齡人口結

    構的改變、工作變化、政府法令、退休及通貨膨脹等各種外部因素,

    透過前瞻資訊的觀察,找出未來消費者的潛在需求,使我國出口貿易

    在全球市場上角足先機。

    象限三:市場開發策略

    1. 從商品服務到服務貿易方案

    建議我國應隨著全球生活型態及消費趨勢的改變下,製造與服務

    並行,方能創造新的市場機會,而傳統製造業擁有服務成分的價值活

    動,亦為企業透過製造業服務化,成為轉型的方向之一,製造業服務

    化有幾種模式,包括從單純的製造延伸到後端的通路銷售、售後服務、

    維修、租賃、與融資等解決方案等服務型態,這些都可以增加企業新

    的獲利模式。未來臺灣貿易業者必須走向生產製造與服務行銷的雙引

    擎發展策略。而以東協的醫療市場為例,未來實際拓銷以鎖定醫療為

    主,可透過輔導業者與國外展覽的方式,提供業者即時性的情勢分析、

    當地諮詢、及政策相關法規等,政府需成為協助業者與貿易國之間的

    媒合工作者建議未來政府要把資源聚焦在幫助業者建立可持續創造

    獲利的服務商業模式上,所以輔導型態一定是要講究「專業性」與「專

    案性」,不適宜用傳統制式的輔導模式,也因此製造業服務化的輔導

    不用追求輔導的案量,找好的案例,做出示範效果最重要。

    2. 強化雲端貿易方案

    建議未來在拓銷新市場之餘,應帶動資訊公開透明化的潮流,面

    對全球化的挑戰,政府應輔導貿易業者轉型,利用資訊科技強化運作

    與管理的效率。國際研究機構 Garter認為全球 1,000大企業有 80%將

    採取雲端運算的服務。因此搶攻通訊、電腦產業、半導體、消費性電

    子產業等與網路相關產業結合,象徵臺灣科技業與貿易業的一個新的

  • 18

    結合世代。

    象限四:多角化策略

    1.從產業集中到產業多元方案

    建議我國未來產業朝向多元化發展,由於我國產業過集中度較高,

    我國出口的產業三位碼3,前 15名占總出口額的 71.2%,整體出口產

    業集中在電子製造業上。但隨著未來生活趨勢的改變,我國應逐漸朝

    向產業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未來的產品與商業模式結合創新,獲利空

    間較大,可積極研發相關應用及發展,未來透過專利、技術的推動產

    業發展,並輔導其他產業亦在可持續性獲利模式的建立。未來科技領

    域非單一技術本身,因此持續加強附加價值的創新。並展現在生物科

    技、資通訊技術、微型化與智慧材料上,美國、歐盟更強調機器人製

    作,展現其跨領域技術的應用與整合能力,方能在貿易市場上異軍突

    起。

    而根據上述的四個象限,以象限一:市場滲透策略,為建議我國

    政府可在短期(2013-2020)年可積極拓銷的目標,以創造更多我國本土

    品牌為目標,並協助貿易業者進行全面品質管理,在短期內以更好的

    品質及品牌拓銷既有的產品至舊有的市場型態,以維持我國貿易的水

    平;而在中期(至 2018-2025而言),我國應持續提升出口產業的能量

    及衍生我國出口產品的功能,透過推動綠色產品、文化性產品及推廣

    服務貿易、雲端貿易等,透過循序漸進的腳步,以因應未來消費趨勢

    及生活型態。在長期(至 2030年)而言,未來的生活型態已朝向科技

    革新使生活更便利,我國應在這時候已將產業創新及附加價值達到最

    高的境界,透過中期的商品研發、專利權、綠色及文化性產品的投入

    等政策推動,在 2030年可快速因應全球的消費趨勢,快速地回應市

    場。(參考摘要表 5)

    3 此部分之數據統計至 2013年 10 月。

  • 19

    表 E 未來貿易推動策略甘特圖

    期間 短期五年

    (2015-2019)

    中期十年

    (2020-2024)

    長期十五年

    (2025-2030)

    奠定臺灣品質品牌時期

    1. 建立自創品牌方案

    2. 注重貿易業者的全面品質管理

    3. 成本領先方案

    提升產業研發能量產品功能時期

    1. 貫徹綠色產品方案

    2. 從既有產品到文化性產品方案

    3. 消費者需求開發方案

    4. 從商品服務到服務貿易方案推

    5.強化雲端貿易方案

    成為全球貿易先驅者時期

    1. 從產業集中到產業多元方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20

    四、 建議及結論

    最後本研究將針對政府及貿易業者,給予建言及建議及發展方向,

    以利未來可快速因應生活型態及消費趨勢的改變。包括建議政府搭建

    合作管道、積極招才引智、鬆綁配套法規以及重視服務貿易;針對貿

    易業者,建議應加入企業價值整合、掃描新興市場優勢,擬訂最適合

    貿易布局、重視綠色趨勢,增加綠色產業能量及重視網路平台,加強

    智慧科技研發,透過上述建議,希冀我國政府及貿易業者,在面對未

    來各種生活型態及消費趨勢的改變及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經貿環境的

    變動下,能更突破重圍,在全球經貿市場展現貿易布局的亮眼成績。

  • 21

    表 F 未來對政府及貿易業者的建議之彙整表

    對象 建議 意涵

    政府

    1.建議搭建產業交流管道 搭建單一產業的管道,讓貿易業者藉由政府整合各

    方力量,聯繫、交流廠商,以降低同業競爭等困境。

    2.建議積極招才引智

    在全球化人才不足及全球化流通下,我國應積極培

    養經貿人才計畫,以提升貿易業在經貿市場的競爭

    力。

    3.建議鬆綁經貿配套法規

    世界各國積極簽署 FTA的趨勢下,為避免我國受到

    邊緣化的對待,應積極鬆綁經貿配套法規,加速 FTA

    的落實。

    4.建議重視服務貿易 建議可(1)建立服務貿易統計的系統(2)擴充服務貿

    易產業 發展(3)建構標竿企業之營運模式等。

    貿易

    業者

    1.加速企業價值整合

    隨著科技進步及資訊透明化下,廠商對貿易業者的

    依賴度逐漸將低,建議未來貿易業者應培養整合價

    值鏈的能力,以創造新企業價值。

    2.掃描新興市場優勢,擬訂最適布局

    新興市場的商機龐大,其中以新興的中產階級消費

    力最最高,建議我國貿易業者應趁早將自身的產業

    定位,掌握當地的需求,推出最具競爭力的產品。

    3.重視綠色趨勢,增加綠色產業能量

    綠色產品受到國際市場的重視,建議我國貿易業者

    應使用綠色原料、鼓勵消費者綠色消費、使用綠色

    包裝、加強綠色服務及推廣綠色行銷。

    4.重視網路平台,加強智慧科技研發

    未來全球朝向虛擬網路化、雲端行動化及社群媒體

    化的影響,我國貿易業者應對於產品的高附加價值

    更加重視。並且注重智慧科技的研發,以決定未來

    是否能在全球經貿市場角足。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22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臺灣是海島型經濟體,以進出口貿易為主要的經濟活動,因此國

    際間未來發展趨勢與我國貿易表現有高度的連動關係。世界各國受到

    全球化趨勢影響,全球化進程的趨勢預計至 2030年,且未來還會持

    續,而環境、資源、人口結構、科技、政治、文化、突發事件的改變,

    在全球化的結果下,導致生活型態以及未來消費產生變化。寶僑(P&G)

    的 CEO Bob McDonald曾表示,未來將有 93%的消費者會改變消費習

    慣4。加上未來所得水準提高,以及更多貨物及服務的流通,服務、

    研發等,全球各類貿易之成長幅度將超越傳統貨物的貿易,產生消費

    者族群兩極化等消費型態。種種變化皆可能使消費者習慣隨之改變,

    因此顯示出了解未來消費趨勢與生活形態的改變,對我國對於未來貿

    易變化的了解極為重要。

    由於改變生活型態及未來消費等關鍵驅動因子眾多,在未來總體

    環境的改變下,經由趨勢觀察與篩選,並透過人口結構、環境、資源

    等分析,可了解未來生活型態與消費趨勢可能改變的方向。例如在未

    來人口變遷狀況下,根據聯合國(United Nations)《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0 Revision》5報告,在 2030年印度人口將超越中

    國,其成長趨勢亦不如菲律賓、印尼、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顯示出

    未來消費人口將逐漸改變,中國大陸不再為幼年、青少年人口最多的

    國家,反而以中產階級占總人口比重最高,導致其生活型態隨可能之

    改變。另外,在人口高齡化趨勢下,亞洲國家中,日本為最先邁入高

    齡化國家,另外歐洲亦為高齡化人口最多的國家,因此可能推測出未

    來先進國家市場,為全球最具可能成為銀髮族生活型態的國家。

    4 資料來源:The Economist (2010). Basket cases, Retrieved July 9, 2013, from http:

    //www.economist.com/blogs/newsbook/2010/10/consumer-goods_companies_and_austerity_shopp

    ers.。 5 資料來源;聯合國(UN),擷取至:http://esa.un.org/unpd/ppp/index.htm.。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newsbook/2010/10/consumer-goods_companies_and_austerity_shoppershttp://www.economist.com/blogs/newsbook/2010/10/consumer-goods_companies_and_austerity_shoppershttp://www.economist.com/blogs/newsbook/2010/10/consumer-goods_companies_and_austerity_shoppershttp://esa.un.org/unpd/ppp/index.htm

  • 23

    然而,全球商業發展與各國的消費需求變動與差異,是來自於消

    費者習性差異化與存在各地區的不同生活型態。因此,人口結構等因

    素改變,將影響未來消費與生活型態,亦會影響我國未來貿易發展的

    方向。有鑑於此,在未來經貿趨勢的變化下,掌握全球總體環境的發

    展趨勢,可提早瞭解總體環境前瞻衝擊和改變。另外對於人口結構的

    變化可能對消費市場的影響,都以利重新思考對我國貿易的可能影

    響。

    因此,瞭解未來生活型態與消費趨勢,成為對我國貿易發展極重

    要且前瞻的課題。有鑑於此,觀察我國主要貿易對象未來消費及生活

    型態的變動,乃本研究主要目的,將透過其生活型態及消費的變化,

    推論出對我國貿易可能的影響。本計劃完成後,預期成果包括:

    1. 透過前瞻報告與次級資料收集與彙整後,瞭解我國主要貿易

    對象未來的消費趨勢與生活型態以發現市場的變化。

    2. 呈現我國主要貿易對象之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

    會(Social)與科技(Technological)等面向的未來趨勢分析。

    3. 呈現貿易對象未來消費趨勢與貿易對象未來生活型態,並探

    討其未來消費與生活型態改變對於我國貿易可能之影響及因應措

    施。

    4. 對我國政府與貿易業者在面對未來經貿趨勢的轉變下之因對

    建議。

    由於未來各貿易對象生活型態持續轉變,產業結構將隨之改變,

    本報告可提醒我國各行各業產業調整與轉型刻不容緩,並有助於未來

    貿易發展的調整。

    本研究計畫以 15年為研究期間,透過質化與資料分析方式,推

    估 2030年主要貿易國家未來的消費與生活型態趨勢,以過去經驗而

    言,10至 15年為一個世代的轉變,相關經貿情勢亦為一個階段性的

  • 24

    轉變,另根據教育部顧問室6(2013)建議,將未來定義在 2030年最具

    為探討空間。因此,本報告後續將透全球至 2030年的前瞻報告分析,

    透過篩選後,推估未來生活型態與消費趨勢對我國貿易之影響。

    6 根據教育部顧問室「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內容表示,建議將 2030年定為進行未來

    想像發展的焦點年,且目前在。目前全世界各國在進行對未來的想像時,也多採用 2030年作為

    焦點年,且 2030年約莫是現在國小 6年級的學生進入職場的時候。剛好符合本研究探討的未來

    人口年齡結構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http://hss.edu.tw/upload/documents/D1344916080.pdf。

    http://hss.edu.tw/upload/documents/D1344916080.pdf

  • 25

    第二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透過全球前瞻研究機構所發布的前瞻報告或

    前瞻計畫,與國際知名企業或媒體的前瞻計畫、文章等,透過篩選出

    具有高度影響力及具有遠見的學者提出觀察與想法,彙整分析貿易對

    象的人口結構,及上述所蒐集的前瞻資訊,以歸納在各貿易對象的政

    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與科技(Technological)四

    個面向分析,並彙整出給與本報告的啟示。經過將有用資訊收斂後,

    在第 4章歸納出我國主要貿易對象未來可能的生活型態以及消費趨

    勢,於第 5章詳細描述我國主要對象的未來可能生活型態與消費趨勢,

    並於第 6章審視未來的生活形態與消費趨勢,對臺灣的貿易變動可能

    造成的影響,並給予建議。步驟如下:

    步驟一:蒐集前瞻報告及資料

    根據全球研究機構所發布的前瞻報告、計畫或數據,以及國際知

    名企業或媒體的前瞻文章等,並進行國、內外國際情勢發展環境掃描

    及持續追蹤前瞻資訊之國際研究機構的更新報告。並邀請國內專家舉

    行趨勢座談會,探討在 2030年未來全球生活型態及消費趨勢為何。

    步驟二:將資料彙整分類成為 PEST構面

    將上述蒐集之前瞻報告,將我國貿易對象,中國大陸、美國、日

    本、歐盟及東協的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與科

    技(Technological)四個面向進行篩選,將重點的 Mega Trend列出,並

    依據各貿易對象之不同構面,彙整出本研究所發現之對我國的啟示。

    步驟三:初步歸納貿易對象之未來生活型態

    根據 PEST構面本研究將我國貿易對象,中國大陸、美國、日本、

    歐盟及東協分別歸納出不同的未來生活型態及消費趨勢,並初步點出

    哪些產品是需求面上消費者對於未來產品需求增加,及生產面上的中

    間財或原物料的需求。

  • 26

    步驟四:綜合觀察四大未來生活型態及消費趨勢

    根據第 1章至第 4章資料的彙整,本研究所有的Mega Trend彙

    整,並由我國的五個主要貿易對象去篩選出 10大核心趨勢,並將其

    歸納成為四大未來生活型態及消費趨勢,最為本報告之最終結論。

    步驟五:對我國貿易之影響及因應

    根據上述 10大核心趨勢,分析我國主要貿易對象在面臨相同未

    來趨勢下,所產生的不同情況,並透過 Ansoff模型的篩選,探討在

    2030年全球趨勢下,對臺灣貿易關鍵影響之發展方向及相關因應及

    政策建議。

    另外,本研究舉辦兩場專家學者會議,包括一場期中座談會7及

    一場期末研討會8,邀請諸位相關產、官、研等專家學者進行腦力激

    盪,透過前瞻資訊的交流,分享各專家的前瞻意見,並將其會議紀錄

    分別收錄在附錄一及附錄三。將可用之資訊收錄並修正本研究之誤植

    部分,以期本研究可更臻於完善。

    7 會議記錄參考附錄一:期中專家座談會會議紀錄。 8 會議記錄參考附錄三:我國對外貿易回顧展望研討會會議紀錄。第二場次的討論題目為未來生

    活型態及消費趨勢對我國貿易之影響研究。

  • 27

    圖 1 研究流程

    收斂

    貿易影響與評估

    主要貿易對象未來可能生活型態

    主要貿易對象未來可能消費趨勢

    10大核心趨勢四大轉變

    對臺灣貿易可能影響

    期末報告

    基本假設檢定

    次級資料蒐集

    文獻探討

    東部

    中部

    北部

    東部

    中部

    北部

    貿易對象調查

    擬定貿易對象

    人口結構分析

    資料彙整與收斂

    PEST 分析

    政策面

    國家政策

    政治趨勢

    經濟面

    經濟成長

    產業能力

    社會面

    就業狀況

    人口移動

    科技面

    技術變革

    創新應用

    專家學者

    座談會

    專家學者

    研討會

  • 28

    第二章 國際經貿趨勢與生活型態總論

    第一節 國際經貿趨勢

    全球自從 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歷經 2012年歐洲債務(後稱歐

    債)危機,全球經貿情勢一髮牽動全身,各國紛紛釋出刺激政策,以

    提振各國經濟成長。各個國際金融機構紛紛提出對未來經貿的推論,

    根據 OECD發表《2030戰略性運輸基礎設施需求》(strategic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needs to 2030)提及,2030年全球 GDP將成長一倍。另

    據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於 2013年 10月預測(參考圖 2),未來

    至 2017年世界經濟可望溫和成長,平均 GDP為 3.5%。並預估新興

    國家的經貿持續成長,已開發國家景氣疲弱的狀態持續延伸,就業與

    財政問題仍具隱憂。

    經濟學人(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9亦發布《Foresight

    2020》報告,指出未來 15年全球經濟將面臨大幅度的轉變,並強調

    影響全球經貿趨勢發展的趨動因素包括:(1)全球化趨勢,由表 1顯

    示亞洲國家在全球的地位逐漸上升,且經濟發展動能更加集中在全球

    重要經濟區域內;(2)人口結構轉變,美國與歐洲等已開發市場勞動

    力逐漸老化,且女性勞動參與率增加;(3)跨界合作頻繁,各個國家

    之間的人才、資源、技術等交流日益頻繁,需更加注意區域發展;(4)

    重視個人化服務,將更加強調個人化服務;(5)重視知識管理,資訊

    科技的應用更加受到重視。

    9 參考資料來源:EIU網站,http:

    //bc.fdo.msu.ru/Nik_s/WorkFiles/DOC_files/World_shares_foresight_2020.pdf

  • 29

    表 1 重要經濟區域占全球經濟成長貢獻比重及評估

    2010-2020年;%

    國家 經濟成長貢獻比重

    2010年 2020 年

    美國 20.3 % 19.0 %

    歐盟 20.2 % 19.1 %

    中國大陸 16.6 % 19.4 %

    印度 7.2 % 8.8 %

    日本 6.0 % 4.5 %

    南韓 1.8 % 1.9 %

    俄羅斯 2.7 % 2.5 %

    拉丁美洲 7.7 % 7.6 %

    中東和北非 4.2 % 4.5 %

    南非洲 2.0 % 1.6 %

    資料來源: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Foresight 2020》P.9(2010)、本研究整理

    註:2010年亞洲整體經濟成長貢獻比重為 39.5%;2020年亞洲整體經濟成長貢獻比重為 43.2%。

    2004-2017

    圖 2 全球經濟成長率概況及預測

    資料來源:IHS Global Insight database、本研究整理。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GDP 4.1 3.7 4.1 4.0 1.4 -2.1 4.1 2.8 2.4 2.1 3.0 3.5 3.5 3.5

    -3.0

    -2.0

    -1.0

    0.0

    1.0

    2.0

    3.0

    4.0

    5.0

  • 30

    由於未來全球經貿秩序可能面臨重大調整,受到世界經貿重心往

    東移、全球重視綠色經濟、人口結構改變、以及重視高科技運用等發

    展,茲透過現今(2013)國際經濟趨勢的分析與判斷,作為後續推估經

    貿發展的方向,以下歸納 3大未來經貿發展的狀態如下:

    (一) 經濟面:已開發市場經濟發展疲軟;新興市場潛力推動內需成長

    2013年至 2016年,重要市場持續受到財政赤字與政府債務壓力

    等因素,根據環球透視(Gobal Insingt)2013年 10預測整體平均經濟成

    長率僅 2.0%。而新興市場由於天然資源豐富,政府逐年強化基礎建

    設等,平均經濟成長率為 5.6%,對全球經濟貢獻將高於半數。根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3)指出,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較疲弱,相對於

    新興市場較受到全球市場關注。

    (二) 市場面:全球區域整合成為趨勢

    全球經濟區域趨勢逐漸從雙邊貿易走向多邊貿易的整合市場,隨

    著全球化的進程持續加速,牽動國際間商品、資金、物流與服務間流

    動。據 OECD發表《2030戰略性運輸基礎設施需求》(strategic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needs to 2030)內容提及,全球區域之間的經貿交流日益

    緊密,不論是航空載運或港口貨運量的指數(2010=100)均超過 250。

    另外不論是過去的歐盟(28國)、北美自由貿易區(3國)到 TPP(12國)、

    RCEP(16國)等,均為區域整合的趨勢。未來更會影響到國際之間的

    商品、服務、投資、關稅等相關議題與爭端。

    (三) 貿易面:經貿發展前景緩和成長

    依據貨幣銀行組織(IMF)於 2012年 10月估計(參考圖 3),

    2013-2016年,世界貿易擴張率將由 2013年的 4.5%逐年遞增至 2016

    年的6.3%,平均每年同比擴張5.7%,相較於2008年金融風暴的7.8%,

    雖未恢復,但仍逐漸呈現遞增態勢。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秘書長 Pascal

    Lamy(2012)表示,未來經貿互動日益緊密,自由貿易的影響使經濟可

    望復甦,因此建置完善的貿易體系,對於未來的貿易市場有極大的助

  • 31

    -15

    -10

    -5

    0

    5

    10

    15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益。另外,部分國家的中央銀行持續實施搶救經貿的措施,如歐洲央

    行的直接貨幣交易(OMT)、美國的第三次量化政策(QE3)及日本擴大

    資產購買計畫等。

    2008-2016年;%

    圖 3 世界貿易擴張變動趨勢圖

    資料來源: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Oct. 2012、本報告整理。

    註:2013-2016年為預測值。

    啟示:綜上所述,世界貿易將持續擴張變動,全球的貿易量持續

    增加,對我國而言,在外貿市場上必須取得競爭力方能角逐先機,且

    全球經濟區域逐漸走向單一市場,與各國簽訂經貿協議,將會有助於

    我國貿易發展。而未來已開發市場經濟發展逐漸疲軟,新興市場潛力

    推動內需成長,世界的經貿重心逐漸轉變,影響生活型態與消費趨勢

    的改變,推估未來已開發市場會增加對於耐久財的消費,而新興國家

    在全球經貿逐漸崛起,消費成長的力度會隨之增加。

  • 32

    第二節 生活型態的意涵

    國際經貿情勢的改變,必定會影響到國家內的經濟結構,進而影

    響到各國的生活型態。生活型態顧名思義為一個人或團體的生活方式,

    包含了社會關係、消費模式、娛樂模式、或價值觀等,本研究主要針

    對貿易對象的未來生活型態的趨勢,探討未來消費模式的改變。1939

    年美國未來學家 Alvin Toffler首次透過生活型態一詞,預言未來後工

    業社會中,多元化的生活型態會取代單一的生活型態,次文化的消費

    會在市場上爆發。爾後生活型態一詞,被視為完全不同的文化、族群

    等各項變數組合而成。而英文中的 Life Style,以中文轉譯大致有以

    下三種相對應的詞彙,「生活方式」、「生活風格」、以及「生活型態」,

    而本研究因應題目的訂定及統一性,後續研究將統一以生活型態一

    詞。

    彙整生活型態(life style)一詞, Wells 在 1975 年即指出,在 24

    篇有關生活型態的相關研究中,至少有 32種不同定義,以下就幾種

    代表性的定義進行描述。人類學家 Benedict以特定社會或部落的生活

    方式,來描繪、論述特定社會或部落的文化模式(黃道琳 1976),另

    外 Lazer (1963)認為,生活型態是一系統的概念,它意指社會整體或

    其中某一團體在生活上具有特徵的差異,而具體的表現於日常生活動

    態。所以生活型態視文化、價值觀、資源、信仰及社會認可等多方面

    力量造成的結果。Engel, Kollat and Blackwell(1978)定義是近年來廣被

    接受的定義,由 Engel, Blackwell 和 Kollat 所提出一生活型態是指人

    們生活與使用時間,花費金錢的方式。同時他們指出,個人生活型態

    包含了價值觀與人格特質,而這些特質又受到外部環境,如文化、次

    文化、社會階層、參考族群及家庭的影響。

    本研究將生活型態詮釋為,更大趨勢的了解消費者喜好、價值觀、

    消費的結果等特性,顯示出該消費對象與其他對象間具有差異。因此

    透過各面向的資訊彙整出消費者的喜好與消費結果,為主要研究方向。

    而生活型態隨著時代的變遷,進而產生本質上的改變,其價值觀亦隨

  • 33

    之改變,其中「流行」、「需求」與「趨勢」會迅速且直接的反應在消

    費上。陳坤宏(2005)在《消費文化理論》10一書對於「消費」的解釋

    為:「消費應該是一種可以將文化內化到人類日常生活之中的東西,

    簡而言之消費是與日常生活經驗息息相關。」。因此,透過消費行為

    與型態,可以清楚掌握個人的生活方式(lifestyle)。(參考表 2)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認為不同群體的生活型態會受到外部環境的

    影響(總體環境),及群體內部變化的影響,而以現代的消費而言,隨

    著消費者所得提高,日常生活的變化趨勢變會影響購買商品的需求。

    因此,本研究透過前瞻性次級資料的觀察,分析國家的生活型態整體

    方向的趨勢,並做出歸納,以暸解未來貿易往來變化,以及做為因應

    政策的依據。

    表 2 生活型態定義相關文獻彙整表

    時間 學者 定義

    1939 Alvin 認為生活型態視為完全不同的文化、族群等各項變數組

    合而成。

    1963 Lazer

    定義為生活型態是一系統的概念,它意指社會整體或其

    中某一團體在生活上具有特徵的差異,而具體的表現於

    日常生活動態。

    1975 Wells 指出在 24篇有關生活型態的相關研究中,至少有 32種

    不同定義

    1976 黃道琳 特定社會或部落的生活方式,來描繪、論述特定社會或

    部落的文化模式

    1978 Engel, Kollat

    and Blackwell 定義為人們生活與使用時間,花費金錢的方式。

    2005 陳坤宏

    消費為生活型態的衍生,將消費定義為消費應該是一種

    足以將文化內化到人類日常生活之中的東西,消費是與

    日常生活經驗息息相關。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0 陳坤宏(2005),消費文化理論,第二版,臺北:揚智。

  • 34

    第三節 Ansoff模型之定義

    本研究在第五章將透過安索夫矩陣(Ansoff Matrix) (後統稱

    Ansoff模型),亦被稱作產品市場擴張方格(Product Market Expansion

    Grid)、成長矢量矩陣(Growth Vector Matrix)。而 Ansoff模型是透過

    H. Igor Ansoff於 1957年所提出的一個二維式矩陣,其橫軸為產品

    (Products):縱軸為市場(Markets),將此分割成四個象限,如表 3所示,

    包括舊產品 x舊市場(Existing - Existing)、新產品 x舊市場(New-

    Existing)、舊產品 x新市場(Existing -New)、新產品 x新市場(New-New)。

    並將其策略概略分為市場滲透策略、產品開發策略、市場開發策略及

    多角化策略。而 Ansoff矩陣一開始是被設定為討論企業之市場與產

    品之間的策略關係。Ansoff矩陣之縱軸為市場。市場可以是表徵買家

    的個人或企業,如上述消費者或企業客戶,或是男性、女性、也可以

    是表徵地理區域之地域市場(Geographical Market)。

    市場滲透策略以現有產品為基礎,透過行銷與促銷的加強,搶佔

    競爭者的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Market Share)。市場開發策略以現有

    產品為基礎,延伸與擴展到新興客戶或新興的地域市場。市場開發策

    略屬於產品推動策略(Product Push)。產品開發策略以現有客戶為核心,

    反過來開發新產品滿足既有客戶。產品開發策略屬於市場拉動策略

    (Market Pull)。而多角化策略包括同一產業之多角化及其他產業的多

    角化,對於多角化的定義如表 4所表示。而其他產業的多角化屬於完

    全的新興市場與產品,通常需要回歸到技術層次(Technology),以核

    心技術觀點(Core Technology)出發,將此核心技術應用到不同產品及

    不同產業上。同一產業之多角化包括我們常聽到的水平整合與垂直整

    合,垂直整合包括向產業鏈下游整合(又稱為逆向整合)及向產業鏈上

    游整合(又稱為順向整合)。水平整合即是向同屬於產業鏈同一區間的

    產品與市場擴展等。

    後續 Ansoff模型對模型做了修改成三維的模型,增加了地理區

    域上的複雜性,客戶可以選擇市場需求、產品(技術)、地理範圍等變

  • 35

    量中的一種來界定服務市場,透過三維的定義將矩陣的意涵提升,但

    由於時間成本及研究效益因素,且本研究是將模型用於政策擬定之用,

    本研究茲透過最初 Ansoff模型的概念去操作,透過二維的矩陣模型

    去衍伸

    表 3 Ansoff矩陣模型

    市場/產品 舊產品

    (Existing Products)

    新產品

    (New Products)

    舊市場

    (Existing

    Markets)

    市場滲透策略

    (Market Penetration)

    產品開發策略

    (Product Development)

    新市場

    (New

    Markets))

    市場開發策略

    (Market Development)

    多角化策略

    (Diversificcation)

    資料來源:ansoff模型(1957)、本研究整理。

  • 36

    表 4 多角化的定義

    時間 學者 定義

    1957 Ansoff 定義:以企業成長的角度,定義新產品進入新市場

    (New-New)作為企業進行多角化的活動。

    1962 Gort

    定義:在不同的市場(Markets)推出不一樣的產品

    (Products),由於兩種產品在兩個市場的替代彈性低,無

    法移到另一產品之用。

    1962 Chandler 定義:較舊的企業若期望持續成長,要衍伸到不同產業

    領域。

    1971 Berry 定義:企業多角化係指所有經營產業的數目。

    1974 Rumelt 定義:亦即企業進入新產品、產品市場。並將多角化區

    分為:相關限制多角化、相關多角化及非相關多角化。

    1984 Asker

    定義:企業跨入一個不同於現有市場的組合,可能包括

    產品擴張策略、市場擴張策略等。並分為相關多角化及

    非相關多角化。

    資料來源:陳承賢(2005)、本研究彙整。

  • 37

    第三章 擬定貿易對象與人口型態分析

    由上章節可得知,不同地區的生活型態將會影響不同的社會關係、

    消費模式、娛樂模式、或價值觀,為針對我國未來貿易發展較有關聯

    性的對象進行調查未來消費與生活型態,本研究將根據臺灣貿易依存

    度、全球消費人口等分析,探討我國與世界各經濟區域的貿易關聯度。

    透過臺灣主要貿易對象的排名,與世界各國人口之變化,可歸納出未

    來與我國貿易與消費市場的主要貿易對象分別為中國大陸、美國、日

    本、東協、歐盟等五個貿易對象,以作為後續分析與研究的基準。

    第一節 我國貿易發展歷程

    我國經貿發展經過六個歷程11,包括出口導向時期(1961年至

    1972年)、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時期(1973年至 1984年)、技術密集與

    工商轉型期 (1985年至 1996年)、知識經濟與市場開放期(1997年至

    2001年)、國際化與自由化貿易時期(2002年至 2010年)、黃金十年與

    新興產業時期(2011年至 2020年)等,2010年後隨著全球化、區域經

    濟一體化的發展,未來生活型態的改變將影響到我國貿易的轉變。

    觀察我國進、出口貿易之金額,根據圖 4顯示我國 2012至 2013

    年的進出金額的趨勢圖,可看出 2月份我國進出口金額突然銳減,但

    從圖 5顯示的 3年資料12,推估可能為季節性因素。亦可看出從 3月

    開始進出口金額維持穩定,但 2013年仍比 2011及 2012年低。在政

    策方面,目前我國針對我國的重點市場(中國大陸、印度、越南、巴

    西、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俄羅斯、土耳其、墨西哥、埃及、菲律賓及

    印尼)有 10-15%的出口目標,並透過相關貿易政策包括,(1)走出去:

    辦理海外展團拓銷;(2)拉進來:廣邀新興市場買主來台採購;(3)擴

    網路:透過增設海外據點、派遣貿易尖兵、開設商務中心及協助業者

    布建海外行銷通路等方式,以強化海外服務網絡;(4)補能量:提供

    11 詳細論述請參考附錄四之我國貿易發展歷程。 12 詳細數據參考附錄五之進出口貿易數據。

  • 38

    20

    12

    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20

    13

    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出口 211 234 264255 261244 249 247 272265 249 261257 197 272 250263 265253 256 253

    進口 206 206 240248 238218 239 213 231233 215 220252 188 240 228219 232221 211 229

    150

    200

    250

    300

    出口 進口

    出口融資及保險優惠、強化市場調查及資訊擴散、推動新興市場人才

    布局,以強化廠商出口能量;(5)塑形象—提升臺灣產業形象及國際

    品牌知名度等政策,期望將將整體拓銷達到效益最大化,而後續本研

    究將篩選本研究所訂之我國主要出口對象,並彙整未來主要的生活型

    態及消費趨勢,觀察對我國貿易之影響並提供相關因應方向。

    2012-2013年

    圖 4 我國進出口貿易變動圖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財政部進出口貿易磁帶,本研究彙整。

    圖 5 我國貿易總額變動圖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財政部進出口貿易磁帶,本研究彙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1年 488 415 527 517 545 489 529 489 474 507 461 456

    2012年 417 440 503 503 499 461 488 461 502 498 464 480

    2013年 508 385 512 478 482 497 474 467 482

    350

    400

    450

    500

    550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 39

    第二節 擬定貿易對象

    透過 2013年 1至 10月,我國與各國的貿易總額排名,可得出貿

    易比重最高的前五大對象,包括中國大陸、東協、日本、美國與歐盟,

    五大貿易對象進、出口金額分別占臺灣對外貿易總量為 21.5%、15.9%、

    10.8%、10.1%、8.5%。

    我國與上述五大經貿區域的貿易往來已有長久的基礎,雙邊的貿

    易往來頻繁,有鑑於此,本研究後續將以臺灣主要五大貿易對象做為

    分析未來生活形態與消費的國家,較具有研究與參考價值。

    表 5 2013年臺灣對各貿易地區比重13

    2013 年 1-10月

    地區

    2013年1-10月 占我貿易總額/出/進口比

    重(%)

    增減比重

    (%)

    總額 出口金

    進口金

    出(入)

    超 總額

    出口

    金額

    進口

    金額 總額

    出口

    金額

    進口

    金額

    亞洲 2,941.3 1,786.6 1,154.7 631.8 61.6 70.7 51.4 0.2 2.1 -2.6

    日本 516.8 158.9 358.0 -199.1 10.8 6.3 15.9 -7.5 1.6 -11.0

    香港及中

    國大陸 1,357.5 991.7 365.8 625.9 28.4 39.2 16.3 1.0 1.0 1.0

    中國大陸 1,026.1 674.0 352.1 321.9 21.5 26.7 15.7 1.5 0.7 3.0

    韓 國 234.8 103.0 131.9 -28.9 4.9 4.1 5.9 4.7 4.9 4.5

    印 度 52.3 29.1 23.2 5.9 1.1 1.2 1.0 4.9 3.5 6.8

    東協(10) 758.2 486.9 271.3 215.7 15.9 19.3 12.1 2.7 4.1 0.4

    新加坡 233.9 162.6 71.3 91.2 4.9 6.4 3.2 -0.6 -1.8 2.1

    馬來西亞 135.1 66.4 68.7 -2.3 2.8 2.6 3.1 10.9 22.4 1.7

    印 尼 100.9 43.0 58.0 -15.0 2.1 1.7 2.6 -4.7 -0.4 -7.7

    菲律賓 97.8 79.4 18.4 61.1 2.0 3.1 0.8 9.8 11.3 3.5

    越 南 96.4 74.5 21.9 52.6 2.0 2.9 1.0 6.6 4.8 13.1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局(2013/11/15)

    註 1:僅呈列我國主要重要的貿易區塊,大洋洲、中南美洲、非洲等地區的貿易比重過小。

    註 2:各洲所呈列的國家不代表全部,僅列出比重較高的國家及區域。

    註 3:歐盟與東協在全球各國已視為一經濟體,因此本研究將其視為單一目標貿易國。

    13 參考附錄七可看出,在不同時間點上,本研究所塞選出之貿易比重均排名在前幾名。

  • 40

    表 5 2013年臺灣對各貿易地區比重(續)

    2013 年 1-10月

    地區

    2013年1-10月 占我貿易總額/出/進口比

    重(%)

    增減比重

    (%)

    總額 出口金

    進口金

    出(入)

    超 總額

    出口

    金額

    進口

    金額 總額

    出口

    金額

    進口

    金額

    北美洲 514.6 291.6 223.1 68.5 10.8 11.5 9.9 1.2 -1.7 5.4

    美 國 481.7 271.5 210.3 61.2 10.1 10.7 9.4 1.7 -1.6 6.3

    墨西哥 22.3 15.2 7.1 8.2 0.5 0.6 0.3 10.5 -1.2 48.3

    歐洲 482.6 233.1 249.5 -16.4 10.1 9.2 11.1 -0.3 -3.1 2.4

    土耳其 14.7 13.3 1.4 11.9 0.3 0.5 0.1 -3.6 -3.1 -7.6

    俄羅斯 37.9 12.7 25.3 -12.6 0.8 0.5 1.1 0.0 -1.9 0.9

    歐盟(28) 404.4 210.4 194.0 16.4 8.5 8.3 8.6 0.0 -3.6 4.3

    西班牙 12.4 7.3 5.1 2.2 0.3 0.3 0.2 -5.1 -3.2 -7.8

    德 國 115.5 46.6 68.9 -22.3 2.4 1.8 3.1 2.5 -2.1 5.8

    荷 蘭 72.1 36.7 35.4 1.4 1.5 1.5 1.6 11.7 2.1 23.8

    英 國 50.8 36.2 14.6 21.5 1.1 1.4 0.7 -11.5 -13.5 -6.0

    法 國 33.9 12.3 21.6 -9.2 0.7 0.5 1.0 -5.5 -4.8 -5.9

    義大利 31.4 14.2 17.2 -3.0 0.7 0.6 0.8 -4.2 -8.7 -0.2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局(2013/11/15)

    註 1:僅呈列我國主要重要的貿易區塊,大洋洲、中南美洲、非洲等地區的貿易比重過小。

    註 2:各洲所呈列的國家不代表全部,僅列出比重較高的國家及區域。

    註 3:歐盟與東協在全球各國已視為一經濟體,因此本研究將其視為單一目標貿易國。

  • 41

    第三節 我國與貿易對象間之出口貿易

    透過上一節歸納我國主要的貿易對象,包括中國大陸、日本、美

    國、歐盟與東協,其貿易總額占我國出口的比重非常高,本章節彙整

    出在 2013年,我國與上述前 5大重點貿易市場之雙邊貿易情形,透

    過 HS 四位碼,觀察目前我國與這些地區的主要出口商品為何,以簡

    述目前我國與中國大陸、日本、美國、歐盟及東協等貿易對象之間的

    貿易概況。

    對我國而言,外需出口為我國經濟成長很重要的一項動能,因此

    瞭解未來我國出口商品應如何拓銷及調整是非常重要的。有鑑於此,

    本研究觀察未來的生活型態及消費趨勢之前,先瞭解目前我國對這 5

    國有哪些主要的出口商品,以下列出我國出口中國大陸(占比71.3%)、

    美國(占比 59.2%)、日本(占比 63.8%)、歐盟 28國(65.6%)與東協 6國

    (71.4%)之前 30大商品作為初步彙整。而有我國出口這 5貿易區域的

    前10名商品占比看出,我國出口中國大陸及東協的商品集中度較高,

    出口前 30名的比重高達我國出口中國大陸整體出口的 71.3%及東協

    的 71.4%;反之我國出口美國的商品集中度最低,出口的前 30名商

    品金額僅占我國出口美國出口總額的 59.2%。以下盤點 2013年 1至

    10月,我國出口至五大貿易對象的前 30名商品,並簡述其出口商品

    之意涵。

  • 42

    2013 年 1-10月

    圖 6 我國出口五大貿易對象之出口成長率14

    (一) 中國大陸

    根據表 6顯示,我 1-10月出口至中國大陸的貿易總額為 606.3

    億美元,主要出口商品為液晶裝置(HS 9013)及積體電路(HS 8542),

    並可看出我國出口中國大陸主要以電子製造業為主,在 2013年整體

    而言,環烴(HS 2902)、電音響或視覺信號器具(HS 8531)及智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