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26
40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通讯作者:傅向华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email protected] 1 前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发病率、致残率、 致死率均较高,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能挽救患者 的生命,而且能维持患者较高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STEMI的病理生理过程决定其治疗具有时间的迫切 性和相关性,是机会性极强、时间有决定性意义的 抢救性治疗。应特别强调,STEMI早期治疗才能挽 救大片心肌,所以如何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尽早 达到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STEMI救治的核心。早期 正确的救治策略与方法决定STEMI的治疗效果与 转归。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 nary interventionPCI)虽然是恢复心肌再灌注的 有效方法,但受患者就诊医院的医疗条件、地理位 置及技术能力的限制,难以在我国众多基层医院推 广。基于我国国情及STEMI救治现状,对于大部分 不能于120 min内行直接PCI开通梗死血管的STEMI 患者,早期溶栓结合转运PCI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适合我国多数基层医院作为首选的STEMI救治策 略。China-PEACE研究显示,我国自20012011年, 尽管接受直接PCISTEMI患者比例由10.2%升至 27.6%,但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由45%降至 27.4%,总体上看,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比例并 未提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指出 : 20022015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农村地区AMI死亡 率不仅于2007年、 2009年、 2011年数次超过城市地区, 且自2012年开始,农村地区AMI死亡率明显超过城 市地区。在我国农村地区,近10STEMI死亡率呈 快速上升趋势。考虑目前基层医院STEMI溶栓治疗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医院STEMI救治状况,结合国内外指南及共识,特 别是我国基层STEMI溶栓治疗的相关经验,我们于 2016年颁布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 疗的合理用药指南》,规范了基层医院STEMI患者 的溶栓治疗流程,供基层医生在STEMI溶栓救治 中参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2年,随着本指 南的推广和普及,以及第三代特异性纤溶酶的广泛 应用,相较于非选择性纤溶酶如尿激酶,静脉溶 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出血并发症发生 率明显降低。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STEMI患者的管理指 南表明, STEMI发病2 h内溶栓效果与直接PCI相当, 且如不能在120 min内行直接PCI开通梗死血管,则 推荐在10 min内静脉溶栓甚至院前溶栓。中国医师 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血管急 救分会新颁布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 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也推荐在积极肝素化抗凝 的基础上进行院前溶栓。根据我国相关医疗卫生政 策、胸痛中心建设的实践经验及专家、读者的反馈, 我们组织了国内相关专家学者、胸痛中心救治医生 以及基层医院一线救治人员,对本指南进行修订, 使其更能体现国内外STEMI救治的理念进展和治疗 DOI 10.12037/YXQY.2019.01-07

Transcript of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Page 1: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40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 2 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通讯作者:傅向华 E-mail :[email protected] 霍 勇 E-mail :[email protected]

1 前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发病率、致残率、

致死率均较高,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能挽救患者

的生命,而且能维持患者较高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STEMI的病理生理过程决定其治疗具有时间的迫切

性和相关性,是机会性极强、时间有决定性意义的

抢救性治疗。应特别强调,STEMI早期治疗才能挽

救大片心肌,所以如何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尽早

达到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STEMI救治的核心。早期

正确的救治策略与方法决定STEMI的治疗效果与

转归。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

nary intervention,PCI)虽然是恢复心肌再灌注的

有效方法,但受患者就诊医院的医疗条件、地理位

置及技术能力的限制,难以在我国众多基层医院推

广。基于我国国情及STEMI救治现状,对于大部分

不能于120 min内行直接PCI开通梗死血管的STEMI

患者,早期溶栓结合转运PCI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适合我国多数基层医院作为首选的STEMI救治策

略。China-PEACE研究显示,我国自2001—2011年,

尽管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比例由10.2%升至

27.6%,但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由45%降至

27.4%,总体上看,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比例并

未提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指出:2002—

2015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农村地区AMI死亡

率不仅于2007年、2009年、2011年数次超过城市地区,

且自2012年开始,农村地区AMI死亡率明显超过城

市地区。在我国农村地区,近10年STEMI死亡率呈

快速上升趋势。考虑目前基层医院STEMI溶栓治疗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医院STEMI救治状况,结合国内外指南及共识,特

别是我国基层STEMI溶栓治疗的相关经验,我们于

2016年颁布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

疗的合理用药指南》,规范了基层医院STEMI患者

的溶栓治疗流程,供基层医生在STEMI溶栓救治

中参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2年,随着本指

南的推广和普及,以及第三代特异性纤溶酶的广泛

应用,相较于非选择性纤溶酶如尿激酶,静脉溶

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出血并发症发生

率明显降低。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STEMI患者的管理指

南表明,STEMI发病2 h内溶栓效果与直接PCI相当,

且如不能在120 min内行直接PCI开通梗死血管,则

推荐在10 min内静脉溶栓甚至院前溶栓。中国医师

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血管急

救分会新颁布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

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也推荐在积极肝素化抗凝

的基础上进行院前溶栓。根据我国相关医疗卫生政

策、胸痛中心建设的实践经验及专家、读者的反馈,

我们组织了国内相关专家学者、胸痛中心救治医生

以及基层医院一线救治人员,对本指南进行修订,

使其更能体现国内外STEMI救治的理念进展和治疗

DOI :10.12037/YXQY.2019.01-07

Page 2: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41《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规范,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使之更加适用于我国

STEMI的救治,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更为规范、详

尽的指导。应强调的是,由于各地医疗条件、技术、

救治水平不同,在使用本指南时可因时、因地制宜

参考应用。

考虑我国基层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指南的可

读性,为便于我国基层单位医务人员对本指南的正

确理解和把握,本指南并未沿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

推荐方式,仍继续采用以下直接表达方式,并作出

显著标识,以黑体加粗格式表达,即:

应该应用:临床获益很大,应用指征明确,必

要性强,应予优先应用(相当于Ⅰ类推荐);

建议应用:临床大多可获益,效果较好,多数

情况下可常规应用(相当于Ⅱa类推荐);

考虑应用:临床倾向于有治疗获益,可根据临

床实际情况权衡应用(相当于Ⅱb类推荐);

不应应用:临床应用可能无益或受损,为非适

应证或具有反指征(相当于Ⅲ类推荐)。

2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定义与发病机制

STE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通常多为在

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侵蚀及内皮损伤

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而导致冠状动脉急性、持续、

完全闭塞,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使心肌细胞

缺血、损伤及坏死的临床综合征。值得重视的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腔内影像证实有25% ~ 30%的STEMI患者

并无严重的斑块固定狭窄,仅在血管内膜糜烂、

侵蚀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此类高凝血栓状态的

STEMI患者甚至无需支架治疗。因此,STEMI本质

上是梗死相关血管内红色血栓的形成,这包括2018

ESC年会上发布的第四版心肌梗死定义中的1型心

肌梗死、部分2型心肌梗死及4b型心肌梗死(包括

急性支架内血栓、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晚期支架内

血栓、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

肌 梗 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MINOCA)虽无冠状动脉阻塞(心

外膜血管直径狭窄≤ 50%),但仍为动脉硬化斑块

破裂、冠状动脉痉挛或自发夹层基础上继发红血栓

形成。因此,STEMI病生理的关键环节是冠状动脉

腔内急性红血栓发生发展的速度以及导致血管阻塞

的程度,上述因素与心肌微循环障碍和梗死面积直

接相关,而有效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时间和水平决

定病情的转归和预后。因此,早期的静脉肝素化可

迅速阻抑冠状动脉内红血栓的发生发展,溶解早期

形成的疏松血栓、甚至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减轻梗

死相关血管血栓负荷,疏浚下游各级血管血流,恢

复心肌前向微循环灌注,挽救濒死心肌及改善心肌

微灌注水平,缩小缺血梗死面积,亦为后续的介入

治疗创造良好条件,减少无复流的发生,同时使介

入治疗窗口延长至心肌梗死后24 h。

心肌总缺血时间(即从胸痛发作开始至恢复有

效心肌再灌注的总时间)决定STEMI的心肌梗死

面积和预后。冠状动脉闭塞20 min后自心内膜向心

外膜呈进行性损害直至坏死,闭塞40 min后坏死面

积约为缺血总面积的30%,闭塞3 h约为50%,闭塞

6 h约为70%,闭塞24 h约为80%。如果在发病3 h内

恢复有效的心肌再灌注则可使50%以上的缺血心肌

免于坏死。可见,心肌总缺血时间是决定心肌梗死

面积的最主要因素。早期有效的再灌注治疗,尤其

是发病2 h内的溶栓治疗,可以挽救大片濒死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室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3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原则

3.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的总原则( 附录1)

 由于STE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与心肌总缺血时间

密切相关,因此,STEMI救治的核心理念是尽可能

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并在此前提下,力争尽早开

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有效、持久的心肌再灌注,

才能挽救存活心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并发

症。STEMI救治中应贯彻时间决定策略、条件决定

方法的理念,因时、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策略方法。

3.2 溶栓治疗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地

位 已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表明,直

接PCI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在90%以上,而发病

2 h内应用第三代特异性纤溶酶静脉溶栓,梗死相关

血管开通率高于90%,能达到更好的心肌微循环灌

注水平,且溶栓治疗具有快捷、简便、易行、价格

低廉的优点,基层医院完全可以进行,如不能在首

次医疗接触(first medical contact,FMC)后120 min

Page 3: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42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内行直接PCI开通梗死血管的STEMI患者,就应

在30 min内进行溶栓治疗。研究表明,对于症状发

作6 h内的STEMI患者,先给予特异性纤溶酶进行

溶栓,溶栓后3 ~ 24 h内行早期介入干预,与直接

PCI干预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先溶栓再介入

治疗甚至较直接介入治疗获得了更优异的心外膜和

心肌再灌注水平,临床硬终点也有改善趋势,同

时也拓宽了溶栓患者后续PCI的时间窗。2018年,

ESC年会上公布的一项院前STEMI救治的研究表

明,先静脉溶栓后行PCI组患者ST段回落程度、1

年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力衰竭、休

克、复发心绞痛)等均优于直接PCI组,且两组患

者在安全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对于老年患者,给

予50 mg阿替普酶后行PCI,其临床效果与全量溶

栓药物后行PCI相当,且优于直接PCI。这与我国

早期报道的溶栓后经桡动脉入径行PCI的相关研究

结果相似,与直接PCI相比,溶栓后经桡动脉入径

行PCI,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心肌梗死溶

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3

级血流比例明显增加,出血风险下降,证明了溶栓

结合PCI对于早期开通血管、改善心肌灌注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同时应强调,溶栓的基础是抗栓抗凝,

溶栓一定要在肝素化抗凝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规范

肝素抗凝不容忽视。溶栓只是STEMI再灌注治疗的

开始而不是结束,溶栓后2 ~ 24 h内应该及时转运

至上级PCI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或PCI,以进一步

评价血管再通与心肌灌注水平,对溶栓开通血管效

果欠佳的STEMI患者,应及时行PCI,以期进一步

确认、补救、完善及巩固STEMI再灌注治疗的效果。

由此可见,早期规范静脉普通肝素化治疗是第一时

间阻断红血栓凝血过程的关键环节,后续早期溶栓

结合PCI既可掌握早期再灌注时间,又可巩固、完

善溶栓后的再通效果,有利于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

同时扩大PCI的时间窗,能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

机会和效果,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首选的治

疗策略和模式。

3.3 重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整体规范化救治 虽

然再灌注治疗是STEMI救治成功的关键,但STEMI

整体规范化救治的各个环节也与患者最终救治效果

密切相关,包括应该早期采用有效的抗栓抗凝、镇

静止痛、抗交感、防猝死(β受体阻滞剂)、纠正低

钾血症等综合治疗,尤其以早期维持有效的肝素化

抗凝和抗栓治疗最为重要。此外,早期给予血管紧

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 i b itor,ACEI)与他汀类药物也可增加STEMI治

疗获益。另一方面,整体救治也应包括实时心电、

血压监护和除颤器等医疗必备设施的及时到位。

同时应该强调在STEMI溶栓救治时通过实时

立体的信息网络会诊系统,如建立微信联络群,

使基层医院得到中心/上级医院的及时指导和医疗

支援服务,这也是保证及时、规范、有效地进行

STEMI溶栓治疗的重要支持;为尽早实现STEMI患

者心肌再灌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救护车

上进行院前溶栓治疗,同时协调转运救护车及时、

安全、畅通地转运,力争一步转运至导管室直接行

冠状动脉造影和(或)PCI。这样才能尽可能地缩

短心肌总缺血时间,力争第一时间、第一速度、第

一效果地救治STEMI患者。

为全面提高公众对STEMI防治重要性的认知,

唤起全社会对STEMI的急救意识,将被动的STEMI

救治方式变为积极主动的全民STEMI救治行动,我

国将每年的11月20日设定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

日”。各级基层医疗单位医生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健

康教育和媒体宣传,使公众了解STEMI的早期症

状,教育患者在发生疑似心肌梗死症状(胸痛)后

尽早呼叫120救护车,争取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

从而尽可能缩短发病至心肌再灌注的时间,尽早尽

快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4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救治流程

FMC是近年来提出的STEMI救治新理念,指

医生、护理人员或120急救人员首次对患者进行心

电图检查及解读的时间点。其意义在于强调STEMI

救治的时间迫切性,强调STEMI的救治应从FMC

开始启动,即强调争取就地、就近、及时进行救治,

如有条件,可在救护车、诊所及家庭等地即刻给予

抗凝、抗血小板等基础治疗和溶栓治疗,而非既往

待患者到达医院后才开始治疗,以期在最短时间内

启动全方位的救治,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

Page 4: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43《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4.1 迅速确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诊断 接

诊急性胸痛患者后,应该在10 min内完成12导联(必

要时18导联)心电图记录和分析,同时送检心肌坏

死标志物。从心电图明确诊断STEMI的时刻(T0)

开始计时,启动溶栓及抗凝等相关治疗。

确立STEMI诊断的主要依据:①梗死性心绞痛

的特点(程度重,时间> 20 min,含服硝酸甘油、

消心痛或速效救心丸后未缓解);②STEMI心电图

ST-T动态演变(T波增宽、增高、高耸→ST-T融合

抬高→ST-T单相上斜型、弓背向上曲线型抬高→

病理性Q波形成,T波由直立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

→ST段恢复至基线,缺血性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

浅,病理性Q波持续存在→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

T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残留病理性

Q波);③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升高[肌酸激酶同工

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心肌肌钙

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I/T超过正常上限2倍]。

值得重视的是,STEMI早期并无典型ST段单

相曲线型抬高及Q波形成,仅见T波增宽增高等超

急损伤期改变和对应导联的镜像型改变;另外,

STEMI发病2 h内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可不升高,

故早期STEMI诊断治疗不必等心肌坏死标志物水

平升高,不必等心电图呈典型ST段单相墓碑样抬

高、不必等坏死性Q波形成(即“三不等”),主要

依据梗死性心绞痛特点及上述心电图T波增宽增高

变化、ST-T融合抬高等动态演变可考虑作出STEMI

的早期诊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STEMI诊断

时,尤其要除外主动脉夹层,若高度怀疑主动脉夹

层,在明确诊断之前,禁用溶栓、抗凝抗栓药物。

STEMI的诊断还需除外急性肺栓塞、急性心包

炎等胸痛相关疾病,详见附录2。

4.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急诊实验室检查

(急诊第一管血标本检测,表1)

(1)应该行心肌坏死标志物、血常规、血钾等

电解质及血气分析检查。

(2)应该在肝素及溶栓治疗前静脉采血,检测

凝血指标,根据条件建议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或活化凝血时间(actived clotting time,ACT),无

条件者可考虑应用试管法凝血时间估测凝血指标,

以期为后继溶栓及抗凝治疗提供基础对照指标。

(3)根据条件,建议检测随机血糖和血清肌酐

水平,酌情可考虑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 tide,

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D-二聚体检查。

上述各项检查应同时、同步、多点、平行进行,

以提高检验时间效率。

表 1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急诊实验室检查

溶栓前急诊实验室检查 推荐意见

心肌坏死标志物 应该检测

血常规 应该检测

电解质 应该检测

动脉血气分析 应该检测

凝血功能(APTT/ACT) 应该检测

随机血糖 建议检测

SCr 建议检测

BNP/NT-proBNP 考虑检测

D- 二聚体 考虑检测

注 :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 :活化凝血时间 ;SCr :血肌酐 ;BNP :脑钠肽 ;NT-proBNP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4.3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病情危险评估 

STEMI溶栓前应根据病情变化实时进行危险评估。

常见的高危STEMI患者包括:①高龄(≥ 75岁)(尤

其是老年女性);②原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糖尿病、

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病等);③重要脏器出血病

史(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④大面积急性心肌

梗死[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性前壁、侧壁、

高侧壁心肌梗死;急性广泛下壁心肌梗死—急性下

壁、正后壁及(或)右室心肌梗死];⑤陈旧心肌梗死、

反复再发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史;

⑥原有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⑦合并严重并发症

(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高度

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机械

并发症等);⑧院前有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

根据有无心力衰竭表现及其相应的血流动力学

改变严重程度,STEMI引起的心力衰竭按Killip分

级法可分为:Ⅰ级:尚无明显心力衰竭;Ⅱ级:有

左心衰竭,肺部啰音< 50%肺野;Ⅲ级:有急性

肺水肿,全肺大、小、干、湿啰音;Ⅳ级:有心源

性休克等不同程度或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此外,也可通过TIMI评分、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

Page 5: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44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静脉注射吗啡3 mg,必要时5 min重复1次,总量不

宜超过15 mg。根据病情需要,也可考虑应用其他

镇静止痛药物,如地西泮、咪达唑仑、曲马多等。

4.4.2 抗交感治疗——β受体阻滞剂 STEMI发病

早期常伴有高交感张力状态,即高儿茶酚胺血症。

因此,如无禁忌证(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急性左

心衰竭、低血压、低血容量及急性支气管哮喘发

作),应该早期给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等,可

舌下含化、口服或静脉应用)以降低交感张力,提

高心室颤动阈值,预防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

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同时可减少心肌耗氧量,

改善缺血区域心肌的氧供需失衡,缩小心肌梗死面

积,对降低STEMI急性期死亡率和改善远期预后均

具有重大意义。

4.4.3 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

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供,降低心

脏前后负荷,缓解缺血性胸痛。如无低血压、低血

容量或心源性休克等禁忌证,应该予以适量硝酸甘

油舌下含服、口服或静脉应用。

4.4.4 纠正低钾血症——维持血钾在正常高限水

平 STEMI早期常伴有高交感张力状态/高儿茶酚

胺血症,引起血液中钾离子转移、分布及代谢异

常,导致急性低钾血症和急性相对低钾血症(某些

STEMI患者血钾虽尚未降至3.5 mmol/L以下,但血

钾下降幅度其实已达20% ~ 30%,即为血钾水平

仍高于正常低限水平时的相对低血钾状态),恶化

已受损的心肌电生理特性,进一步降低心室颤动阈

值,极易引起低血钾相关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尖

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猝死等),必

须高度重视,及时补钾。应该对STEMI患者进行常

规血钾监测,STEMI伴室性心律失常且无禁忌证时,

表 2 TIMI 危险评分系统

项目 分值(分)

病史

年龄≥ 75 岁 3年龄 65 ~ 74 岁 2糖尿病或高血压或心绞痛 1

检查

收缩压< 100 mmHg 3心率> 100 次 /min 2Killip 分级Ⅱ~Ⅳ级 2* 体重< 67 kg 1前壁 ST 段抬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 1距离就诊时间> 4 h 1

总分 16注 :*此值为欧美数据,国人推荐以< 50 kg计分 ;TIMI :心

肌梗死溶栓

表 3 GRACE 危险评分系统Killip分级

得分(分)

收缩压(mmHg)

得分(分)

心率(次 /min)

得分(分)

年龄(岁)

得分(分)

肌酐(mg/dl)

得分(分)

危险因素得分(分)

Ⅰ 0 < 80 58 < 50 0 < 30 0 0 ~ 0.39 1 院前心搏骤停 43Ⅱ 20 80 ~ 99 53 50 ~ 69 3 30 ~ 39 8 0.4 ~ 0.79 4 ST 段改变 15Ⅲ 39 100 ~ 119 43 70 ~ 89 9 40 ~ 49 25 0.8 ~ 1.19 7 心肌酶水平升高 30Ⅳ 59 120 ~ 139 34 90 ~ 109 15 50 ~ 59 41 1.2 ~ 1.59 10

140 ~ 159 24 110 ~ 149 24 60 ~ 69 58 1.6 ~ 1.99 13160 ~ 199 10 150 ~ 199 38 70 ~ 79 75 2.0 ~ 3.99 21≥ 200 0 ≥ 200 46 80 ~ 89 91 ≥ 4.0 28

≥ 90 100注 :1 mg/dl = 88.4 μmol/L ;GRACE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

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

评分对STEMI患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表2,表3)。

4.4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的基本处置

4.4.1 常规处置(即刻进行)

(1)根据病情应该选择合理、舒适的体位,避

免用力活动,以减少应激刺激和心脏负担。

(2)应该给予语言安慰,心理疏导,消除紧张、

恐惧的心理压力。

(3)应该即刻给予心电监护,及时了解患者的

心率、血压、呼吸、指氧饱和度情况;FMC 10 min

内应该完成12导联(必要时18导联)心电图检查,

并作出诊断报告,同时除颤器应该进入备用状态。

(4)STEMI诊断一旦确立,应在FMC 20 min

内完成以下处置:①建立顺畅的静脉通路,并同时

同步进行静脉采血(应尽量避免肌内注射);②氧

饱和度< 90%时,可酌情考虑不同方式给氧(如

鼻导管、面罩、无创辅助呼吸等),无低氧血症的

患者可不予吸氧;③镇静止痛:STEMI患者胸痛持

续存在时,如无反指征,应该给予镇静止痛治疗,

减轻疼痛,消除精神恐惧心理,降低交感张力,如

Page 6: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45《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应该即刻于近心端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

给予补钾治疗,维持血钾水平> 4.5 mmol/L,以防

止低血钾相关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

4.5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的抗凝、抗栓治

疗——核心治疗

4.5.1 抗凝治疗——早期肝素化治疗(STEMI确立

诊断后10 min内完成) STEMI的病理生理学过程

表现为冠状动脉内血栓急剧发生发展,机体呈高凝

血栓倾向。凝血酶(Ⅱa因子)在血栓形成过程中

发挥了关键作用,早期应用普通肝素阻断凝血酶及

红血栓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目前,STEMI溶栓前

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普

通肝素为高硫酸黏多糖,其分子量为3000 ~ 30 000

Da,平均15 000 Da,其发挥抗凝作用主要依靠抗凝

血酶Ⅲ(AT-Ⅲ)介导,静脉注射肝素后其迅速与

AT-Ⅲ结合,抑制凝血酶(Ⅱa因子)的活性,从而

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AT-Ⅲ是丝氨酸

蛋白水解酶抑制物,能使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的

凝血因子(凝血酶Ⅱa、Ⅹa、Ⅸa、Ⅺa、Ⅻa)失

活,其对凝血酶的灭活作用最快,而肝素可迅即激

活AT-Ⅲ的这一强大效应达1000倍以上,因此能够

快速、有效地阻断凝血瀑布的级联反应,阻止血栓

的发生发展。基层STEMI救治经验表明,约1/4的

STEMI患者早期应用肝素后可出现血管再通。因

此,对于没有溶栓条件的医院,更应重视早期肝素

化治疗。肝素还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

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促进体内血栓溶解,防止梗死面积扩大。

所以早期静脉应用普通肝素是STEMI溶栓或PCI前

甚为关键的基础性治疗。普通肝素可迅即阻断冠状

动脉内红血栓的发展、扩大,其起效时间与给药

方式有关,静脉注射即刻发挥最大抗凝效应。低分

子肝素的分子量约为普通肝素的1/3,平均分子量为

4000 ~ 5000 Da。低分子肝素同样通过激活AT-Ⅲ

发挥作用,但其抗凝作用弱于普通肝素。

由于STEMI是在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基础上继发

的凝血级联反应,使纤维蛋白原不断地转化为纤维

蛋白,网罗红细胞形成红血栓,导致梗死相关动脉

内血栓长度增加,其对溶栓再通与介入开通均造成

不利影响,因此,STEMI早期患者血栓倾向的控制

是治疗的关键环节。鉴于凝血酶(Ⅱa因子)在血

栓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普通肝素对凝血

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即刻起效,能够快速、有

效地阻断凝血瀑布的级联反应,可迅即阻止血栓的

发生发展,并有利于血管再通或再灌注,缩短心肌

总缺血时间,因此,普通肝素是STEMI溶栓或PCI

前甚为关键的基础性治疗,可在救护车或就诊诊室

给予。越早给予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患者获益越大。

STEMI首次应用普通肝素极少发生出血(因为此

时多为高凝倾向),故不应过度担心肝素的出血风

险。一旦确诊STEMI,应立即在10 min内进行静

脉肝素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应在有效的抗凝基础上

进行!确诊STEMI后应该即刻静脉注射普通肝素

4000 U(50 ~ 70 U/kg),继以12 U/(kg•h)静脉

滴注,溶栓过程中及溶栓后应监测APTT或ACT至

对照值的1.5 ~ 2.0倍(APTT为50 ~ 70 s),通常需

维持48 h左右。由于肝素维持时间通常不超过48 h,

因此也不应过度担心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

生。需强调的是,在STEMI早期救治中,应首选

普通肝素,通常不以低分子肝素替代普通肝素。可

考虑应用磺达肝癸钠用于STEMI静脉溶栓前的抗凝

治疗,首选静脉注射磺达肝癸钠2.5 mg,之后每天

皮下注射2.5 mg。4.5.2 抗栓——抗血小板治疗

(1)阿司匹林: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性抑制血

小板环氧化酶-1(COX-1)使血栓素A2合成减少,

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

板口服制剂的基本和首选药物,只要无禁忌证,所

有STEMI患者均应该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 mg(负

荷量),继以75 ~ 100 mg,每日1次。

(2)吲哚布芬:吲哚布芬可逆性抑制COX-1,

同时抑制血小板因子3和4,减少血小板聚集,胃肠

反应小,出血风险低,可考虑用于有胃肠道出血或

消化道溃疡病史等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替代治

疗,用法为200 mg(负荷量),继以100 mg,每日

2次。

(3)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或替格

瑞洛系P2Y12受体抑制剂,通过干扰二磷酸腺苷

Page 7: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46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ADP)介导的血小板的活化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

的作用。氯吡格雷为前体药物,需要肝脏细胞色素

P450酶代谢形成活性代谢物,与P2Y12受体不可逆

结合。STEMI患者应该尽早给予P2Y12受体抑制剂

氯吡格雷300 ~ 600 mg负荷量,以后75 mg,每日

1次。替格瑞洛是一种直接作用、迅即达到有效血

药浓度、可逆结合的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相较

于氯吡格雷,其具有更快速、直接强效抑制血小板

聚集的特点,且不受细胞色素P450 2C19等基因多

态性的影响。研究显示,年龄< 75岁的STEMI患

者在静脉溶栓后24 h内随机接受替格瑞洛180 mg或

氯吡格雷300 mg负荷剂量,后分别以维持剂量继续

治疗,30 d内替格瑞洛组患者大出血发生风险非劣

于氯吡格雷组,但轻微出血比例高于氯吡格雷组。

因此建议,对于缺血高危需要使用强效抗血小板药

物的患者和存在氯吡格雷耐药倾向的STEMI静脉溶

栓患者,如年龄< 75岁,在阿司匹林基础上给予

替格瑞洛180 mg负荷剂量,维持剂量90 mg,每日

2次;如年龄≥ 75岁,则使用氯吡格雷75 mg,以

后75 mg,每日1次。

(4)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

非班是静脉血小板抑制剂(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可迅速阻抑血小板活化聚集,全面

阻断血小板血栓形成。对于急性STEMI、高血栓负

荷、溶栓失败的患者可考虑给予(分层剂量:半量

或减量)替罗非班,但应警惕溶栓的同时应用替罗

非班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

体重等因素个体化调整替罗非班用量。几项小规

模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如FASTER-TIMI24、

SASTRE研究),替罗非班联合特异性纤溶酶原激

活剂达到TIMI 3级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s,TMPG)3级的发生率

更高,ST段回落更为迅速和完全,有利于改善心

肌微循环灌注,且严重出血的发生率未明显增加。

依替巴肽是一种多肽类的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其

血浆结合率低,因此具有起效快及停用后血小板功

能恢复快的优点,STEMI患者应用依替巴肽具有防

治PCI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效果。因此对于发病

时存在呕吐和消化道功能障碍无法口服抗血小板药

物、重症STEMI患者,可考虑应用适量替罗非班

或依替巴肽,但应警惕溶栓的同时应用替罗非班或

依替巴肽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尤其警惕多种抗血

小板药物叠加时出血风险更高。可根据患者年龄、

性别、体重等因素个体化调整用量(半量或减量)。

上述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推荐见表4。建议在

基层医院备有STEMI抢救箱存放STEMI救治必备

药物,包括:肝素、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吗啡、

美托洛尔或艾司洛尔、利多卡因、氯化钾及特异性

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原、瑞替普酶、替奈普酶、

阿替普酶)等静脉制剂。

表 4 STEMI 溶栓前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溶栓前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推荐意见

一旦确诊 STEMI,应立即在 10 min 内进行静脉肝素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应在有效的抗凝基础上进行,确诊 STEMI后应该即刻静脉注射普通肝素 4000 U(50 ~ 70 U/kg),继以 12 U/(kg•h)静脉滴注

应该使用

所有 STEMI 患者均应该立即口服阿司匹林 300 mg(负荷量),继以 75 ~ 100 mg,每日 1 次

应该使用

STEMI 患者应该尽早给予 P2Y12 受体抑制剂氯吡格雷300 ~ 600 mg 负荷量,以后 75 mg,每日 1 次 ;如年龄≥ 75 岁,则使用氯吡格雷 75 mg,以后 75 mg,每日 1 次

应该使用

缺血高危和存在氯吡格雷耐药倾向的 STEMI 静脉溶栓患者,如年龄< 75 岁,可给予替格瑞洛 180 mg 负荷剂量,维持剂量 90 mg,每日 2 次

应该使用

有胃肠道出血或消化道溃疡病史等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可替代应用吲哚布芬,200 mg(负荷量),继以 100 mg,每日 2 次

考虑应用

对于发病时存在呕吐和消化道功能障碍无法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重症 STEMI 患者可考虑应用适量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

考虑应用

注 :STEMI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 :活化凝血时间

5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治疗

溶栓药又称为纤维蛋白溶解剂,为内源性或外

源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直接或间接激活纤溶酶原,

使其转化为纤溶酶,纤溶酶则能降解血栓中的纤维

蛋白,从而溶解血栓。与直接PCI机械物理性碎解血

栓仅开通心外膜传导性大血管不同,溶栓治疗系生

物化学性溶解血栓的方法,使血栓内纤维蛋白分子

链裂解,从而使血栓溶解再通。静脉溶栓治疗是针

对冠状动脉血管内大、中、小及微血栓均有溶解作

用,其效果是使阻塞血管的血栓总体积消失或减少,

并减少前向微循环血栓总体积,能够整体改善冠状

动脉及微循环系统灌注,从而使包括远端微循环在

内的功能血管开通,即实现“无渣灌注”。有资料表

Page 8: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47《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明,在肝素化基础上,溶栓后早期介入治疗过程中

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进而证实了溶栓治疗对

冠状动脉微循环的保护作用,这对STEMI救治中实

现心肌微循环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溶栓再灌注效果具有严格的时效性,溶栓越

早,效果越好,血管再通率越高,获益越大。2017

年ESC STEMI患者的管理指南要求FMC后10 min内

启动静脉溶栓治疗。然而受制于我国国情及医疗

条件,建议溶栓治疗应该在FMC后30 min内进行。

对于冠状动脉内高血栓负荷的患者可行冠状动脉内

靶向溶栓。值得注意的是,院前溶栓效果优于入院

后溶栓。若有条件时可在救护车上、首诊诊所甚至

家庭内即开始溶栓治疗。为使临床急诊或心血管医

生熟知STEMI溶栓适应证和禁忌证,可对照溶栓筛

查表迅速作出判断。

5.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

证(STEMI溶栓筛查及溶栓知情同意书见表5、表6)5.1.1 溶栓适应证

(1)起病时间< 12 h,年龄< 75岁者,确立

STEMI诊断后,应该立即予以溶栓治疗。

(2)患者年龄≥ 75岁,经慎重权衡缺血及出

血利弊后考虑减量或半量溶栓治疗。

(3)发病时间已达12 ~ 24 h,如仍有进行性

缺血性胸痛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ST段持续抬高

者也可考虑溶栓治疗。

5.1.2 溶栓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①既往任何时间脑出血病史;

②已知的脑血管结构异常(如动静脉畸形);③已

知的颅内恶性肿瘤(原发或转移);④3个月内缺血

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不包括4.5 h内急

性缺血性卒中);⑤可疑或确诊主动脉夹层;⑥活

动性出血或出血素质(不包括月经来潮);⑦3个月

内的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

(2)相对禁忌证 :①慢性、严重、未得到良

好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 180 mmHg或者舒张

压≥ 110 mmHg),需在控制血压的基础上(收缩

压< 160 mmHg)开始溶栓治疗;②心肺复苏胸外

按压持续时间> 10 min或有创性心肺复苏操作(肋

骨骨折、心包积血);③痴呆或已知其他颅内病变;

表 5 STEMI 溶栓筛查表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STEMI 溶栓适应证筛查 结果

(1)严重的持续性胸痛 / 胸闷发作≥ 30 min 是□ 否□

(2)相邻 2 个或更多导联 ST 段抬高在肢体导联≥ 0.1 mV,胸导联≥ 0.2 mV :或者新出现的完全性左束支或右束支传导阻滞

是□ 否□

(3)发病时间≤ 12 h 是□ 否□

(4)不能在 120 min 内行直接 PCI 开通梗死血管 是□ 否□

以上任何一项为“否”,则终止筛查,不能选择溶栓治疗 ;若全部为“是”,则继续下列筛查

STEMI 溶栓禁忌证筛查 结果

(1)既往任何时间脑出血病史 是□ 否□

(2)已知的脑血管结构异常(如动静脉畸形) 是□ 否□

(3)已知的颅内恶性肿瘤(原发或转移) 是□ 否□

(4)3 个月内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不包括 4.5 h 内急性缺血性卒中)

是□ 否□

(5)可疑或确诊主动脉夹层 是□ 否□

(6)活动性出血或者出血素质(不包括月经来潮) 是□ 否□

(7)3 个月内的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 是□ 否□

(8)慢性、严重、未得到良好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 180 mmHg 或舒张压≥ 110 mmHg),需在控制血压的基础上(收缩压< 160 mmHg)开始溶栓治疗

是□ 否□

(9)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持续时间> 10 min 或有创性心肺复苏操作(肋骨骨折、心包积血)

是□ 否□

(10)痴呆或已知其他颅内病变 是□ 否□

(11)3 周内创伤或进行过大手术或 4 周内发生过内脏出血

是□ 否□

(12)2 周内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大血管穿刺 是□ 否□

(13)感染性心内膜炎 是□ 否□

(14)妊娠 是□ 否□

(15)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是□ 否□

(16)终末期肿瘤或严重肝肾疾病 是□ 否□

(17)正在使用抗凝药物 [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越高,出血风险越大 ] 是□ 否□

(18)医师认为其他不适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疾病及情况

是□ 否□

若上述任一问题回答为“是”,则终止筛查,不能选择溶栓治疗;仅当上述回答全部为“否”,方可进入以下知情同意环节

患者和(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是□ 否□

若患者和(或)家属签署了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则可开始溶栓治疗

注 :STEMI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④3周内创伤或进行过大手术或4周内发生过内脏出

血;⑤2周内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大血管穿刺;⑥

Page 9: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48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险低,因此溶栓效果优于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STEMI静脉溶栓治疗系一次性、关键性、机会

性的时间窗治疗,故应该首选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

剂,仅在无上述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时应用非特

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对于自行来院或经120入院

的预计FMC至PCI时间> 120 min的STEMI患者,力

争在FMC后30 min内开始溶栓治疗(FMC-to-N ≤

30 min),是目前对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单位的基本

要求。应再次强调,应用特异性纤溶酶溶栓必须在

有效的抗凝及抗栓基础上进行,确诊STEMI后应

该即刻肝素化:静脉注射普通肝素4000 U(50 ~ 70

U/kg),继以12 U/(kg•h)静脉滴注,溶栓及溶栓

后应该监测APTT或ACT至对照值的1.5 ~ 2.0倍

(APTT为50 ~ 70 s),通常需维持48 h。目前,低

分子肝素类药物仅有依诺肝素能够用于静脉溶栓前

的抗凝治疗,可考虑作为除肝素以外的次选抗凝方

案,用法为:30 mg负荷剂量静脉注射,15 min后

每12 h皮下注射1 mg/kg,直至血运重建或至出院前,

最多8 d。前两次皮下注射每次剂量不应超过100 mg。

年龄≥ 75岁的STEMI患者,不予依诺肝素静脉注射,

首次皮下注射剂量为0.75 mg/kg,前两次皮下注射

每次最大剂量为75 mg;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 30 ml/(min•1.73m2)的STEMI患者拟使用依诺

肝素时,无需考虑年龄,均每天给药1次。也可考

虑应用磺达肝癸钠用于STEMI静脉溶栓治疗,首先静

脉注射磺达肝癸钠2.5 mg,之后每天皮下注射2.5 mg,

如果估测的肌酐清除率< 20 ml/min,则不使用磺

达肝癸钠。常用溶栓剂的剂量和用法见附录3。5.2.1 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1)尿激酶原:尿激酶原是单链尿激酶型纤溶

酶原激活剂,无抗原性,具有较强的血浆稳定性、

更快的纤溶酶原激活作用及更强的纤维蛋白特异性

血栓溶解作用,是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第三代

溶栓药物。尿激酶原极少消耗纤维蛋白原,半衰期

为1.9 h,具有血管再通率高、脑出血发生率低的特

点。国内尿激酶原多中心研究显示,尿激酶原血管

开通率达85.4%,颅内出血率低于0.32%,同时在病

死率及其他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尿激酶。SESAM研

究发现尿激酶原与阿替普酶血管再通率相似。对于

表 6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知情同意书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床号

临床诊断 :

治疗项目 :溶栓治疗

患者知情要知 :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明确,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目前无明显溶栓禁忌证,溶栓是抢救生命的治疗,溶栓越早效果越好,需尽快溶栓,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心肌和生命。

在溶栓过程中及溶栓后,可能会发生下列并发症 :1.出血 :如皮下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及其他重要脏器出血等 2.过敏反应3.极少不可预知的风险

建议选择高再通率、低出血风险的溶栓药物,一种即可 :尿激酶原□ 瑞替普酶□ 替奈普酶□ 阿替普酶□若无上述药物,可选择 :尿激酶□

患者、家属意见 :

患者或其家属全面了解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中内容,同意由贵院施行该项治疗,若在执行治疗期间发生意外紧急情况,同意接受贵科的必要处理。

患者签字 : ;家属签字 :

患者与家属关系 : ;电话 :

医师签字 :

签字日期 : 年 月 日 时 分

冠状动脉

血液血栓 溶栓

梗死心肌

感染性心内膜炎;⑦妊娠;⑧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⑨终末期肿瘤或严重肝肾疾病;⑩正在使用抗凝药

物[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越高,出血风险越大]。

5.2 溶栓剂分类、选择及评价——首选特异性纤

溶酶原激活剂 STEMI多为完全堵塞冠状动脉的红

血栓所致,而红血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蛋白,

溶栓药物能够直接或间接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

酶,进而降解纤维蛋白(原),促进血栓的裂解并

达到开通冠状动脉血管、恢复心肌灌注的目的。按

照对纤溶酶激活的方式分类,可以分为非特异性纤

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链激酶)和特异性纤溶酶

原激活剂(阿替普酶、尿激酶原、瑞替普酶、替奈

普酶)。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可选择性激活血栓

中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其溶栓治疗的血管

再通率高,对全身性纤溶活性影响较小,且出血风

Page 10: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49《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血栓高负荷患者,可给予尿激

酶原10 ~ 20 mg 冠状动脉内靶向溶栓,达到降低

冠状动脉内整体血栓负荷及预防无复流发生的治疗

效果。

用法用量:在静脉肝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

激酶原一次用量50 mg,先将20 mg以10 ml生理盐

水溶解后,3 min内静脉注射完毕,其余30 mg溶于

90 ml生理盐水,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后继续维

持肝素静脉滴注48 h左右(肝素用法用量见上文)。

(2)瑞替普酶:瑞替普酶,通用名为重组人组

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为第三代溶栓药物,对

纤维蛋白的亲和力弱于阿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比较,

游离的瑞替普酶更能进入血凝块内部激活纤溶酶

原,提高了溶栓效果与速度;瑞替普酶还因为给药

方法为2次静脉注射,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瑞替普

酶中度消耗纤维蛋白原,半衰期为15 ~ 18 min。国

内多中心研究显示,瑞替普酶血管开通率高于尿激

酶,同时其死亡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尿激酶。

多项研究表明瑞替普酶溶栓效果与阿替普酶相似。

用法用量:在静脉肝素治疗的基础上,18 mg

瑞替普酶溶于5 ~ 10 ml无菌注射用水,静脉注射

时间> 2 min,30 min后重复上述剂量。后继续维

持肝素静脉滴注48 h左右(肝素用法用量见上文)。

(3)替奈普酶:替奈普酶是t-PA的多点变异体,

半衰期延长,纤溶蛋白特异性增加,极少消耗纤维

蛋白原,对形成较久的血栓具有明显的溶栓效果,

具有血管再通率高、使用方便的特点。对于STEMI

发病6 h内的患者,替奈普酶溶栓治疗90 min TIMI

3级血流率、30 d病死率、中重度出血发生率与阿

替普酶相似。替奈普酶的Ⅱ期临床试验TIMI 10B及

其平行试验——ASSENT-1试验结果提示,替奈普

酶的体重调整剂量给药法可获得更好的疗效。近期

我国国产替奈普酶的临床研究发现,小剂量替奈普

酶16 mg 90 min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再通率高于50 mg

阿替普酶组。

用法用量:ESC指南推荐用量与我国不同,推

荐用量为静脉肝素治疗的基础上,将30 ~ 50 mg

替奈普酶溶于1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如体

重< 60 kg,剂量为30 mg ;体重每增加10 kg,剂

量增加5 mg,最大剂量为50 mg,患者年龄> 75岁,

剂量减半),后继续维持肝素静脉滴注48 h左右。

我国自主研发的替奈普酶使用说明建议,在静脉肝

素治疗的基础上,将16 mg替奈普酶以3 ml无菌注射

用水溶解后,在5 ~ 10 s内静脉注射完毕。后继续维

持肝素静脉滴注48 h左右(肝素用法用量见上文)。

(4)阿替普酶:阿替普酶对纤维蛋白具有特异

性的亲和力,故可选择性地激活血凝块中的纤溶酶

原,使阿替普酶具有较强的局部溶栓作用。阿替普

酶无抗原性,轻度消耗纤维蛋白原,但由于半衰期

短(3 ~ 8 min),需要持续静脉给药,具有血管再

通率高、脑出血发生率低的特点。GUSTO试验结

果表明,在降低早期和1年死亡率方面,阿替普酶

优于链激酶。我国的TUCC临床试验显示国人50 mg

阿替普酶90 min血管再通率达79.3%,TIMI 3级血

流者占48.2%,与国外100 mg阿替普酶的血管再通

率接近,且出血并发症减少。

全量给药法:在静脉肝素治疗的基础上,静脉

注射阿替普酶15 mg,随后以0.75 mg/kg在30 min内持续

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50 mg),继之以0.5 mg/kg

于60 min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35 mg),

总剂量不超过100 mg。后继续维持肝素静脉滴注48 h

左右(肝素用法用量见上文)。

半量给药法:在静脉肝素治疗的基础上,50 mg

阿替普酶溶于50 ml专用溶剂,首先静脉注射8 mg,

之后将42 mg于9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后继续维

持肝素静脉滴注48 h左右(肝素用法用量见上文)。

5.2.2 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建议仅在无上述

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时应用) 尿激酶对纤维蛋

白无选择性、无抗原性、不引起过敏反应,现广泛

应用于广大基层医院。尿激酶属于非特异性纤溶酶

原激活剂,血管再通率低于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出血发生率高,因此建议基层医院首选阿替普酶、

尿激酶原、瑞替普酶等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仅

在无上述药物时选择尿激酶。应注意的是,因为尿

激酶溶栓再通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长期药物经

济学效益差,所以基层医院应常规备有特异性纤溶

酶原激活剂。STEMI治疗系一次性窗口性治疗,务

求溶栓成功,应该选择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任

Page 11: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50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何一种均可,只有在无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时选

择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

用法用量:在静脉肝素治疗的基础上,将尿

激酶150万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或以2.2万U/kg于

30 min内静脉滴注。溶栓结束后6 ~ 12 h皮下注射

普通肝素7500 U或低分子肝素,共3 ~ 5 d。

5.3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前溶栓的注意事项(表7)

 院前溶栓有利于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力争第一

时间、第一速度进行心肌再灌注治疗。由于STEMI

患者本身病情不稳定,溶栓过程中可能发生严重的

再灌注损伤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处理不当可能会

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开展院前溶栓治疗必须具备

以下基本条件:

(1)救护车基本条件:心电图记录设备(心电

图机或12导联以上心电监护设备)、监护仪(心电、

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除颤器、车载供氧、

各类抢救药品(普通肝素、利多卡因、吗啡、静脉

用美托洛尔、氯化钾、吗啡、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及溶栓药物。

(2)人员条件:救护车上应配备经过心肺复苏

训练的1名医师和1名护士,其中至少1人熟练掌握

高级心肺复苏技术。

(3)院前溶栓工作文件:溶栓筛查表、院前溶

栓知情同意书、溶栓操作规程。

(4)远程支持条件:区域协同共享信息平台(包

括微信群)、由心内科医师和急诊医师参与决策的

远程支持团队以及一键启动电话,以确保溶栓治疗

前的确诊、发生紧急情况时的远程指导救治及转运

至目的地的指引与联络等。

(5)院前溶栓应严格把控指征:对于年龄< 70

岁、发病时间< 6 h、且具备第三代特异性纤溶酶

溶栓条件的STEMI患者,综合分析预期风险/效益

比、发病至就诊时间、就诊时临床及血流动力学特

征、合并症、出血风险、禁忌证及预期PCI延误时

间等因素后决定。

5.4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疗效评估 溶栓开

始后应该评估胸痛程度,动态观察心电图ST-T、

心率及节律变化,并测定心肌坏死标志物以评价血

管再通效果。溶栓血管再通成功的临床评价指标包

括:①溶栓后60 ~ 90 min内抬高的ST段至少回落

50% ;②cTn峰值提前至发病12 h内,CK-MB峰值

提前至14 h内;③溶栓后2 h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

④溶栓后2 ~ 3 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例如加

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

突然改善或消失,或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

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伴或不伴低血压。

应当强调,上述指标均为判断溶栓再通效果的

间接指标,需要与STEMI患者心电图ST段自然回

落和症状自然缓解过程相鉴别。通常上述多项临床

症状和指标同时或先后出现者,溶栓再通可能性较

大。但确切评价溶栓再通效果及心肌再灌注水平仍

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5.5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出血并发症及其处

理 溶栓治疗的主要风险是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

(0.9% ~ 1.0%)和内脏器官出血(如消化道出血),

一旦发生则死亡率明显增加,预后较差。因此,对

于STEMI患者,应首先评估其是否具有出血的高危

因素,可应用CRUSADE评分,决定是否接受溶栓

治疗及抗栓、抗凝力度(表8)。高龄、低体重、女

性、既往脑血管病病史、入院时血压升高是颅内出

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溶栓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或

PCI患者,建议首选桡动脉入径,股动脉入径明显

增加了相关的出血并发症。联合应用血小板糖蛋白

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

表 7 院前溶栓的基本条件救护车基本条件 • 心电图记录设备(心电图机或 12 导联以上

心电监护设备)

• 监护仪(心电、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

• 除颤器• 车载供氧• 各类抢救药品(普通肝素、利多卡因、吗啡、

静脉用美托洛尔、氯化钾、吗啡、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及溶栓药物

人员条件 • 救护车上应配备经过心肺复苏训练的 1 名医师和 1 名护士,其中至少 1 人熟练掌握高级心肺复苏技术

院前溶栓工作文件 • 溶栓筛查表• 院前溶栓知情同意书• 溶栓操作规程

远程支持条件 • 区域协同共享信息平台(包括微信群)

• 由心内科医师和急诊医师参与决策的远程支持团队以及一键启动电话

院前溶栓应严格把控指征

• 年龄< 70 岁• 发病时间小于 6 h• 具备第三代特异性纤溶酶溶栓条件• 综合分析预期风险 / 效益比

Page 12: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51《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6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处理流程

6.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的药物治疗

6.1.1 抗凝、抗栓治疗 抗凝抗栓是溶栓的基础,

特别是应用第三代特异性纤溶酶溶栓应在有效的抗

凝、抗栓基础上进行! STEMI患者溶栓后,若未

予充分抗凝、抗栓治疗,会导致血小板和凝血系统

的反跳性激活,形成“继发性易损血液”,血液更黏,

血栓顽固,不易疏通;若肝素应用剂量和疗程不充

分,不仅血管再通效果差,而且反弹高凝,导致冠

状动脉再闭塞率高。因此,溶栓后应继续应用肝素

12 U/(kg•h)静脉滴注,并监测APTT或ACT至对

照值的1.5 ~ 2.0倍(APTT为50 ~ 70 s),通常需

维持48 h左右。48 h后可根据情况逐渐减量,换用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EXTRACT-TIMI 25为依诺

肝素与多种溶栓药物(阿替普酶、瑞替普酶、替奈

普酶)的联合应用提供了证据。依诺肝素用法:年

龄< 75岁,先静脉注射30 mg,随后1 mg/kg皮下

注射,每12 h 1次,可使用8 d ;≥ 75岁者,不用静

脉负荷量,直接0.75 mg/kg皮下注射,每12 h 1次,

可使用8 d。无论年龄,肌酐清除率< 30 ml/min者,

给予1 mg/kg皮下注射,每24 h 1次。但仍需强调的

是,在AMI的早期救治中,低分子肝素不宜常规替

代普通肝素,可于溶栓24 h后应用依诺肝素。如果

溶栓前应用磺达肝癸钠进行抗凝,则每天继续皮下

注射磺达肝癸钠2.5 mg。

溶栓后应继续坚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

林75 ~ 100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75 mg,每日

1次或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对于阿司匹林不

耐受或胃肠道反应较大者,可考虑使用吲哚布芬,

每次100 mg,每日2次。

6.1.2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有利于缩小心

肌梗死面积,减少复发性心肌缺血、再梗死、心室

颤动及其他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降低急性期病

死率的疗效肯定。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心

室重构、预防再发心肌梗死。因此,溶栓治疗后,

如无禁忌证,患者均应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无

禁忌证的STEMI患者应在发病后24 h内常规口服β

受体阻滞剂。建议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对于

快速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应给予静脉β受体阻滞

表 8 CRUSADE 评分系统预估 范围 分数(分)

基线血细胞比容 < 31% 931% ~ 33.9% 734% ~ 36.9% 337% ~ 39.9% 2≥ 40% 0

肌酐清除率 ≤ 15 ml/min 39> 15 ~ 30 ml/min 35> 30 ~ 60 ml/min 28> 60 ~ 90 ml/min 17> 90 ~ 120 ml/min 7> 120 ml/min 0

心率 ≤ 70 次 /min 071 ~ 80 次 /min 181 ~ 90 次 /min 391 ~ 100 次 /min 6101 ~ 110 次 /min 8111 ~ 120 次 /min 10≥ 121 次 /min 11

性别 男性 0女性 8

心力衰竭体征 否 0是 7

血管疾病病史 否 0(外周动脉疾病或脑卒中病史)

是 6

糖尿病 否 0是 6

收缩压 ≤ 90 mmHg 1091 ~ 100 mmHg 8101 ~ 120 mmHg 5121 ~ 180 mmHg 1181 ~ 200 mmHg 3≥ 201 mmHg 5

对高危出血风险的STEMI患者,应避免连续、

同时、同步、重叠且非减量应用抗栓、抗凝药物。

对于高龄、低体重及肾功能不全等STEMI患者应适

当减量应用抗凝、抗栓及溶栓药物;应用肝素时规

范监测APTT/ACT,选用桡动脉入路,联合质子泵

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治疗等均可

降低出血风险,对于消化道出血高危患者建议使用

对CYP2C19抑制作用弱的PPI——泮托拉唑,与氯

吡格雷联用不增加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

一旦发生颅内出血,应立即停止溶栓、抗栓、

抗凝治疗;应用甘露醇降颅压;对于4 h内使用过

普通肝素的患者,推荐用鱼精蛋白中和(1 mg鱼精

蛋白可中和100 U普通肝素),并立即联系上级PCI

医院转院;对于其他脏器出血,应减量或停用抗凝、

抗栓药物及输血等必要对症治疗,尽早转运至上级

医院。

Page 13: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52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剂治疗(见7.1.1部分)。

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包括:严重缓慢性心律

失常、低血压、低血容量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6.1.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

体拮抗剂 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主要通过影响心肌重构、减轻心室过度扩张而减少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降低死亡率。适应证:合

并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40%、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及慢

性肾脏病的STEMI患者。

用法:在STEMI最初24 h内,对前壁心肌梗死

患者,如无明确使用此类药物禁忌证,应尽早口

服ACEI,获益很大;对非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低

危患者、无使用此类药物禁忌证者,应用ACEI也

可能获益。发病24 h后,如无禁忌证,所有STEMI

患者均应给予ACEI长期治疗。如果患者不能耐受

ACEI,但有心力衰竭表现,或LVEF ≤ 40%,可

考虑给予ARB。

ACEI及ARB的禁忌证:STEMI急性期动脉收

缩压< 90 mmHg、临床表现严重肾衰竭(血肌酐

水平> 265 μmol/L)、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

移植肾或孤立肾伴肾功能不全、对ACEI及ARB过

敏或导致严重咳嗽者、妊娠和哺乳期女性等。

6.1.4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调脂、

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适应证和治疗目标:所有无禁忌证的STEMI患

者入院后早期(24 h内)均应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

且无需考虑胆固醇水平,所有STEMI患者均应使用

他汀类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控制在1.8 mmol/L(100 mg/dl)以下。心肌梗死后

及早开始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改善临床预后。

6.1.5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通常在ACEI治疗基础上

使用。对STEMI后LVEF < 40%、有心功能不全或糖

尿病、无明显肾功能不全[血肌酐:男性≤ 221 μmol/L

(2.5 mg/dl),女性≤ 177 μmol/L(2.0 mg/dl),血钾≤

5.0 mmol/L]的患者,应给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6.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转诊 溶栓是再

灌注治疗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溶栓后常规早期行冠

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必要时实施PCI可以降低再发心

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并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

发生风险(卒中或严重出血)。STEMI患者溶栓治

疗后,应该于2 ~ 24 h内转至上级PCI医院行冠状

动脉造影检查;溶栓后再通指标不明确者或溶栓治

疗失败者,更应尽早转至上级PCI医院行冠状动脉

造影检查和(或)PCI。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频

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交感风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机械性并发症等)

时,应迅速联系上级PCI医院,采取相应措施,将

患者尽早尽快转运至上级PCI医院以便进一步处理。

6.3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的转运相关问题

6.3.1 转运原则 转运应本着快速、安全、平稳的

原则,转运过程应尽量接近病房的救治条件。转运

前应该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转运风险及转运时患

者的耐受时间。

6.3.2 转运要点 ①建立信息衔接共享机制,按照

中国胸痛中心地图分布提示,根据交通情况、地理

位置,并结合患者意愿,优先选择距离最近、具

有急诊PCI资质的胸痛中心医院进行转运 ;②利用

STEMI微信公众平台、网络等多种形式传输心电图

及必要资料至目标医院,实施实时双向会诊,指导

救治;③联系院前急救系统或使用医院具备抢救条

件的救护车转运患者;④根据目标医院准备情况及

患者病情,直接送至导管室;⑤对于具备初步介入

能力的基层医院,可考虑通过转运介入医生的方式,

实施溶栓后早期介入治疗。

7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症诊断及处理

STEMI患者一旦发生严重并发症,应与上级

PCI医院建立网络会诊,请上级医院指导诊断治疗,

并应积极转至上级医院处理。

7.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 STEMI

并发心律失常时,应该尽快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改

善心肌灌注,纠正缺血缺氧,维持稳定的心电生理学

状态,同时去除直接导致心律失常的诱因,如低钾血

症、酸碱平衡紊乱等,并针对心律失常特点和危险程

度,采用非药物(电除颤或电复律)和药物(以静脉

药物为主)治疗,维持电生理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7.1.1 快速心律失常

(1)心室颤动:STEMI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

Page 14: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53《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时,以突发心室颤动最为常见,是导致STEMI患者

早期死亡的原因之一,故需高度重视。其发生原因

与STEMI导致的心肌电生理特性变化、高交感张力

状态及低钾血症造成的离子环境异常有关。治疗方

法:①应立即予以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双相波200 J,

单相波360 J),在未恢复有效的自主心脏搏动之前,

应坚持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并给予人工辅助呼吸,

争取尽早再灌注治疗。②应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

a.美托洛尔:稀释/不稀释2.5 ~ 5 mg静脉注射,

继以25 ~ 50 μg/(kg•min)静脉维持(先静脉注射

后静脉滴注),如病情需要,间隔5 ~ 15 min可再

次予以2.5 ~ 5 mg静脉注射;b.艾司洛尔:负荷

剂量0.5 mg/kg静脉注射,继以50 μg/(kg•min)静

脉维持(先静脉注射后静脉滴注),如疗效不满意,

间隔4 min可再次予以0.5 mg/kg静脉注射,静脉维

持剂量可按50 ~ 100 μg/(kg•min)的幅度逐渐递增。

③若无静脉β受体阻滞剂可予以利多卡因等其他抗

心律失常药物。可酌情使用利多卡因50 ~ 100 mg

静脉注射,继以1 ~ 4 mg/min静脉滴注维持,必要

时间隔5 ~ 10 min可再次静脉注射,最大量不超过

3 mg/kg,若上述药物无效时,可酌情予以胺碘酮

静脉注射,注意在合并低钾血症时可使胺碘酮的抗

心律失常作用转化为致心律失常作用,故不应在低

钾血症时使用胺碘酮。④合并低钾血症时,应积极

予以静脉补钾治疗,维持血钾水平> 4.5 mmol/L。

(2)交感风暴:是指24 h内发生的心室颤动或

室性心动过速≥ 2次,并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

群。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晕厥,可伴交感神经兴

奋性增高的表现,如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呼吸性

碱中毒、心率加快、焦虑等。心电监测记录到反复

发作的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方法:①电

除颤或电复律:应该尽快进行电除颤或电复律以期

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在转复心律后,应该进行常

规的心肺脑复苏后治疗。②抗心律失常药物:应该

首选静脉β受体阻滞剂,用法用量同上,根据病情

可增加剂量并重复给药。③应该积极静脉补钾治疗。

④应该给予镇静、抗焦虑等药物,必要时可行冬眠

疗法。⑤应该尽快开通血管,恢复灌注,维持心电

生理及血流动力学稳定。

(3)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

ntes,TdP):STEMI患者早期发生TdP与高交感张力

状态及低钾血症密切相关。治疗方法:①对于TdP

不能自行终止或演变为心室颤动者,应予最大能量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双相波200 J,单相波360 J)。

②应该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用法用量同上。③

补钾:TdP往往与低钾血症相关,故应该积极静脉

补钾,将血钾水平维持在4.5 ~ 5.0 mmol/L。

(4)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有血流动力学障碍

者应立即同步直流电复律。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

患者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

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无效者也可使用电复律。

(5)室性早搏:多源、多形性室性早搏或R on T

型早搏等高危室性早搏可为心室颤动先兆,常发生

于高交感状态、严重心肌缺血、低钾血症时,应立

即给予静脉β受体阻滞剂或利多卡因及静脉补钾治

疗,以提高心室颤动阈值,避免恶化发展为室性心

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同时应给予镇痛、镇静治疗以

降低交感张力。

(6)再灌注性室性心律失常:非持续性室性心

动过速(持续时间< 30 s)和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需严密观察

心电监护,保持除颤器处于备用状态。

7.1.2 缓慢性心律失常 对于窦性心动过缓合并低

血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2型)或三度房室

传导阻滞患者,应给予阿托品0.5 ~ 1 mg静脉注射,

必要时可重复给药,总量一般不超过3 mg ;也可静

脉注射山莨菪碱5 ~ 10 mg,后以30 ~ 60 μg/min

提升心率。研究发现,经静脉或冠状动脉给予山莨

菪碱同时具有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预防和治疗急

诊PCI术中无复流的作用。因此,对于高位起搏点、

QRS波群< 120 ms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可静脉给

予阿托品、山莨菪碱;对于低位起搏点、QRS波群>

120 ms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 35次/min者,

应给予异丙肾上腺素1 ~ 4 μg/min,但应注意异丙

肾上腺素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反应、

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患者,

建议采用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必要时在网络会诊指

导下尽快转往上级PCI医院治疗。

Page 15: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54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7.2 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 STEMI并发急性左

心衰竭多见于高龄、既往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及急

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需早期识别及处理。若发

病在12 ~ 24 h内,应在网络会诊指导下立即转至

上级医院行PCI治疗。

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胸

闷、气短、呼吸困难,严重时可端坐呼吸,咳粉红

色泡沫样痰;查体可发现心动过速、奔马律、两肺

尤其是肺底部可闻及啰音。

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的治疗:

(1)端坐位,双下肢下垂。

(2)应给予高流量吸氧。

(3)应静脉注射袢利尿剂如呋塞米20 ~ 40 mg,

如果必要应间隔1 ~ 4 h重复;也可交替使用托拉

塞米、布美他尼等。

(4)对无禁忌证的患者,建议静脉注射吗啡

3 mg,用药过程中观察呼吸、血压情况。

(5)对无低血容量、低血压患者,应静脉滴注

硝普钠或硝酸酯类药物。

(6)可静脉应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该药

通过扩张静脉和动脉(包括冠状动脉),降低心脏

前、后负荷;同时具有一定的促进钠排泄、利尿及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

作用。用法:首先静脉注射负荷剂量1.5 ~ 2 μg/kg,

后维持剂量0.0075 ~ 0.01 μg/(kg•min)静脉滴注,

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

(7)伴低血压时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酌

情使用多巴胺2 ~ 15 μg/(kg•min)或多巴酚丁胺

2 ~ 10 μg/(kg•min)。

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尽早从小剂量开

始应用β受体阻滞剂、ACEI,如果患者不能耐受

ACEI,可用ARB替代治疗,亦可以酌情给予螺内

酯治疗。依据患者病情,可酌情加用改善缺血状态

下心肌能量代谢药物如曲美他嗪、注射用磷酸肌酸

钠等。

STEMI发病的24 h内尽量避免静脉使用洋地黄

制剂,以免增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破裂危

险。24 h后可酌情小剂量应用洋地黄制剂。

7.3 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的近期预后与血流

动力学异常程度直接相关。通常是由大面积心肌坏

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如室间

隔穿孔、游离壁破裂、乳头肌断裂)导致的急性泵

衰竭所致。

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为低灌注状态,包括四肢

湿冷、尿量减少和(或)精神状态改变;严重持续

低血压(收缩压< 90 mmHg或平均动脉压较基础

值下降≥ 30 mmHg)。此外,需除外其他原因引起

的低血压。

处理措施:应在网络会诊指导下进行抢救并积

极转至上级PCI医院进行救治,并告知患者病情危

重,预后极差。转运过程中,除STEMI一般处理

外,应静脉滴注血管活性药物以稳定患者的血流动

力学。

(1)严重低血压时,适当补液扩容,静脉滴注

多巴胺2 ~ 15 μg/(kg•min),必要时可同时静脉滴

注多巴酚丁胺2 ~ 10 μg/(kg•min)。

(2)大剂量多巴胺无效时,也可静脉滴注去甲

肾上腺素2 ~ 8 μg/min。

(3)在应用升压药的同时可考虑加用硝普钠治

疗,从小剂量开始,5 ~ 10 μg/min输液泵持续静

脉滴注。

(4)对于重症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上级医

院指导下,根据病情酌情应用左室辅助装置 :主

动脉气囊反搏(IABP)、impella及体外膜肺氧合

(ECMO)等进行抢救。

7.4 机械性并发症 STEMI机械性并发症包括左

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

裂。当STEMI患者突发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或查体

发现新出现的心脏杂音时,需高度警惕机械性并发

症的发生,应尽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此

类患者预后较差,可在上级医院指导下,根据病情,

酌情应用左室辅助装置,尽早转往上级医院行外科

手术修补或导管介入治疗。

8 二级预防和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体系建设

STEMI患者恢复后仍可能发生再次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及心血管死亡等不良事件,因此出院后科

学、合理的二级预防十分重要。应该为患者讲解非

药物干预(包括戒烟、适度运动及控制体重)的重

Page 16: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55《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要性。在药物干预方面,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或氯

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以及他汀类药

物均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无禁忌证者均应坚持

使用,并尽可能使血压、血脂及血糖达标。康复治疗

有利于降低总死亡率和心脏病死率,应予提倡。

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将区域

医疗资源整合,实现能在最短时间内将急性胸痛

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地点接受最佳治疗,对

于STEMI患者,就是要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再灌注治

疗。STEMI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主要

包括直接PCI医院、不具备直接PCI能力的基层医院

以及院前急救系统。通过标准版和基层版胸痛中心

建设、区域胸痛中心联盟建设、培训和模拟演练以

及质量控制,将全面提升我国STEMI的救治水平。

附录 1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溶栓治疗流程图

STEMI诊断和溶栓治疗流程图见附图1。

附图 1 STEMI 诊断和溶栓治疗流程图

注 :FMC :首次医疗接触 ;STEMI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CAG :冠状动脉造影 ;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0 min为自FMC至完成心电图时间 ;30 min为自FMC至溶栓时间 ;120 min为自FMC至PCI血管开通时间

胸痛发作,拨打急救电话120

FMC

心电图

自行就诊 急救车转运

< 120 min

有禁忌证

转运in-out< 30 min

转运in-out< 30 min

无禁忌证

2 ~ 24 h内转运

≥ 120 min

确立STEMI诊断后10 min(梗死性心绞痛+ ST-T动态改变)

判断FMC至PCI预计时间

直接PCI

判断溶栓指征

溶栓治疗

CAG/PCI

即刻血液联项检查: 基础治疗: 核心治疗:

基础对照指标(FMC 10 min)

(APTT、血常规)血气、血钾

心肌坏死标志物

合适体位/心理疏导心电监护/除颤准备吸氧/镇静止痛/硝酸

甘油

即刻肝素化抗凝(确立诊断后10 min)双重抗血小板聚集

防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补钾

同时同步协调进行,诊断治疗一体化

10 min

20 min

30 min

120 min

基层医院

中心医院

附录 2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 STEMI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症状表现(典型心肌梗死胸痛部位,见附图2)

(1)严重的心绞痛,呈压榨感、紧缩感、窒息感,或

胸憋、胸闷,时间> 20 min,典型心绞痛部位为一个中心

(胸骨中上段)、上下一条线(上至咽部,下至剑突)、放射

Page 17: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56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至三片(左肩、左前臂尺侧、下颌)。

(2)休息和含硝酸甘油或消心痛或速效救心丸不能缓解。

(3)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4)可伴有恶心、呕吐及上腹胀痛。

(5)不典型心绞痛发作位于下颌、颈部、剑下、上腹

部等,还可伴有心悸、气短、黑矇、晕厥或短暂意识丧失。

(6)可有各种心律失常发生,严重者可表现为快速恶性

上升速度减慢,升支钝挫,常与ST段上斜型抬高同时出现。

1.3.2 充分发展期ST-T变化 表现为梗死面导联ST段呈单

相曲线抬高,对应导联镜像性ST段压低,伴或不伴Q波形成。

1.3.3 亚急性期ST-T变化 R波减小消失,ST段回落,T波

由直立逐渐倒置变深,Q波增大变深。

1.4 诊断与鉴别诊断

1.4.1  诊 断  主 要 依 据 心 肌 梗 死 性 心 绞 痛 的 特 点

[程度重,时间长(> 20 min),药物不缓解],同时有ST-T

的动态演变及相应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

上限2倍),但早期(起病2 h内)除肌红蛋白外可不升高,

故早期诊断治疗不必依赖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升高。

1.4.2 定位诊断

(1)前壁心肌梗死:V1 ~ V4导联受累。

(2)下壁心肌梗死:Ⅱ、Ⅲ、aVF导联受累。

(3)右心室心肌梗死:V3R ~ V5R导联受累。

(4)正后壁心肌梗死:V7 ~ V9导联受累。

附图 2 典型心肌梗死胸痛部位

上胸部 胸部、颈部及下颌

胸骨后,向左肩及左臂内侧放射

上腹部(易与消化疾病混淆)

后背肩胛间区

左肩、双臂内侧颈部、下颌胸骨后,向

颈部、右上肢内侧放射

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多源连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缓慢性心律失常(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1.2 查体体征

(1)全身表现:表情痛苦、紧张、焦虑、烦躁、冷汗。

(2)心肺体征:心率多增快,少数心率可减慢。听诊

可有S1低钝、病理性第3、4心音、奔马律、心包摩擦音等。

警惕新出现的心脏杂音(机械性并发症可能)。呼吸频率加

快,两肺下部细湿啰音。

(3)重症心肌梗死患者还可有急性左心衰竭,甚至心

源性休克表现。

(4)右心室梗死患者可出现体循环淤血表现(如颈静

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常伴血压降低。

1.3 即刻12导联心电图检查 自FMC开始10 min内进行,

需与上级医院建立网络微信会诊,由上级医院指导诊断。

1.3.1 超急性期ST-T变化(附图3、附图4)

(1)T波高耸:T波基底增宽,振幅增高,可高于同导

联的R波,J点上移,伴T波升降支不对称,可持续数分钟至

数小时。

(2)ST段抬高:ST段斜直形升高的最早迹象是凹面向

上的ST段变直,并发展为ST-T融合。

(3)R波降低:梗死区相应导联出现急性损伤阻滞,R波

附图 3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超急性期 ST-T 动态演变过程

注 :a :胸痛发作2 h,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T波基底部增宽,T波高耸直立不对称 ;b :胸痛发作4 h,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斜型抬高0.1 ~ 0.2 mV,Ⅰ、aVL、V1 ~ V6导联镜像性ST段压低0.05 ~ 0.2 mV;c:胸痛发作5 h,窦性心律,Ⅲ、aVF导联r波消失,Ⅱ、Ⅲ、aVF导联ST段斜型抬高0.2 ~ 0.3 mV,Ⅰ、aVL、V1 ~ V6导联镜像性ST段压低0.05 ~ 0.3 mV;d:胸痛发作6 h,窦性心律,Ⅲ、aVF导联ST-T融合,Ⅰ、aVL、V1 ~ V6导联镜像性ST段压低0.1 ~ 0.3 mV

Page 18: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57《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5)前壁广泛心肌梗死:前壁(V1 ~ V4)心肌梗死图

形累及V5、V6、Ⅰ、aVL导联。

(6)下壁广泛心肌梗死:下壁(Ⅱ、Ⅲ、aVF)心肌梗

死图形累及正后壁(V7 ~ V9)和(或)右室(V3R ~ V5R)

导联。

除上述定位导联外,还可伴对应导联的镜像性改变。

1.4.3 鉴别诊断( 需与上级医院建立网络、微信、电视、

电话会诊,由上级医院指导鉴别诊断) STEMI需重点与主

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引起的胸痛及心绞痛和早期复极综

合征等相鉴别。

(1)主动脉夹层:①常有高血压病史;②用力时背部、

腹部突发持续性剧烈的撕裂样、搏动样疼痛,常与体位变

化相关;③夹层远段的脉搏搏动减弱或消失,四肢血压分

布异常;④通常无明显的心肌酶水平升高和心电图ST-T动

态演变;⑤主动脉超声、主动脉CT血管造影可资鉴别。

(2)急性肺栓塞:①常有下肢静脉炎、长期卧床和手

术病史;②突发呼吸困难、与呼吸相关的胸痛、严重者

有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③常伴有低血压、心动过速、

P2 > A2、呼吸音粗、通常无啰音;“两快一低”:呼吸频

率加快(大多> 20次/min)、心率加快(> 100次/min)、血

压降低;④D-二聚体水平进行性升高,多次测定可资鉴别;

⑤无明显的心肌酶水平升高,可有心电图ST-T变化,但缺

乏STEMI的ST-T特征性动态演变;⑥肺动脉CT血管造影和

肺动脉造影可资鉴别。

(3)心绞痛:主要在于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剧烈程度

和治疗效果的不同。STEMI是更严重、更长时间(> 20

min)、更不能缓解的心绞痛,即梗死性心绞痛,大面积重

症心肌梗死可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晕厥、休克表

现甚至猝死。

(4)早期复极综合征:一般无胸痛症状;心电图仅表

现为J点上移型的ST段抬高,但无ST-T动态演变。既往心电

图和继后连续心电图比较无变化可资鉴别。

附图 4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超急性期 / 早期 ST-T 动态演变过程

注 :a :该患者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99次/min,未见ST-T异常 ;b :胸痛发作1 h,窦性心律,78次/min,V1 ~ V4导联R波振幅降低,V1 ~ V4导联T波基底部增宽,T波高耸直立升降支不对称,ST-T融合形成单相曲线 ;c :胸痛发作4 h,窦性心律,92次/min,V1导联QRS波群呈QS型,V1 ~ V4导联ST段凹面消失、斜行抬高0.1 ~ 0.3 mV ;d :胸痛发作6 h,窦性心律,98次/min,V1导联QRS波群呈QS型,V2 ~ V3导联QRS波群呈rS型,V1 ~ V4导联ST段凹面消失、上斜型抬高约0.2 ~ 0.4 mV

Page 19: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58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附录 3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常用药物一览表

药品名称(商品名,别名)

剂量用法 用药须知

抗凝药物

普通肝素 一旦确诊 STEMI,应立即在 10 min 内进行静脉肝素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应在有效的抗凝基础上进行。确诊 STEMI 后应即刻静脉注射普通肝素 4000 U(50 ~ 70 U/kg),继以 12 U/(kg•h)滴注,溶栓过程中及溶栓后应监测 APTT 或 ACT 至对照值的1.5 ~ 2.0 倍(APTT 50 ~ 70 s),通常需维持 48 h 左右

• 溶栓过程中及溶栓后应监测 APTT 或 ACT 至对照值的1.5 ~ 2.0 倍(APTT 50 ~ 70 s)

• 当与替罗非班联用时应加强监测,酌情减量

依诺肝素(克赛、普洛静、亿喏佳)

在溶栓后应继续应用肝素,48 h 后可根据情况换用低分子肝素,如年龄< 75 岁,先静脉注射 30 mg,随后 1 mg/kg 皮下注射,每 12 h 1 次,可使用 8 d;≥ 75 岁者,不需静脉负荷量,直接 0.75 mg/kg 皮下注射,每 12 h 1 次,可使用 8 d。若肌酐清除率< 30 ml/min,给予 1 mg/kg 皮下注射,每 24 h 1 次

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救治中,低分子肝素不宜常规替代普通肝素,可于溶栓 24 h 后应用依诺肝素

磺达肝癸钠(泽瑞妥、安卓)

静脉注射 2.5 mg,之后每日皮下注射 2.5 mg 若肌酐清除率< 20 ml/min,则不用磺达肝癸钠

溶栓药物

尿激酶原(普佑克)

在静脉肝素化治疗基础上,尿激酶原 20 mg,3 min 内静脉注射完毕,随后 30 mg 溶于 90 ml 生理盐水,30 min 内静脉滴注完毕

绝对禁忌证 :• 既往任何时间脑出血病史• 脑血管结构异常(如动静脉畸形)• 颅内恶性肿瘤(原发或转移)• 3 个月内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

史(不包括 4.5 h 内急性缺血性卒中)• 可疑或确诊主动脉夹层• 活动性出血或出血素质(不包括月经来潮)• 3 个月内的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

瑞替普酶(瑞通立)

在静脉肝素化治疗基础上,瑞替普酶 18 mg,静脉注射时间>2 min,30 min 后重复上述剂量

同上

替奈普酶(铭复乐)

在静脉肝素化治疗基础上,替奈普酶 16 mg 溶于 3 ml 无菌注射用水后,在 5 ~ 10 s 内完成注射

同上

阿替普酶(爱通立)

全量给药法 :在静脉肝素化治疗基础上,阿替普酶 15 mg 静脉注射,随后 0.75 mg/kg 在 30 min 内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为 50 mg),继之以 0.5 mg/kg 于 60 min 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为 35 mg);半量给药法 :在静脉肝素化治疗基础上,将 50 mg 阿替普酶溶于 50 ml 专用溶剂,首先静脉注射 8 mg,余 42 mg 于 9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

同上

尿激酶 在静脉肝素治疗基础上,尿激酶 150 万 U 溶于 100 ml 生理盐水或以 2.2 万 U/kg 于 30 min 内静脉滴入 仅在无特异性纤溶酶的情况下选用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拜阿司匹灵、益欣雪、巴米尔)

用法 :首次剂量 300 mg,嚼碎后服用以便快速吸收,以后每日100 mg

下列情况禁用阿司匹林 :对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盐或药品的任何其他成分过敏 ;水杨酸盐或含水杨酸物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哮喘的病史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出血体质 ;严重肾衰竭 ;严重肝衰竭 ;严重心力衰竭 ;妊娠的最后 3 个月

吲哚布芬 负荷量 200 mg 口服,后 100 mg/ 次,每日 2 次 对于有胃肠道出血或消化道溃疡病史等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可考虑应用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泰嘉、帅泰)

首次负荷量 300 mg 嚼服,后每日 75 mg 口服 禁忌证 :• 对活性物质或本品任一成分过敏• 严重肝损害• 活动性病理性出血,如消化性溃疡或颅内出血

替格瑞洛片(倍林达)

口服,负荷剂量 180 mg,维持剂量 90 mg/ 次,每日 2 次 建议存在缺血高危和有氯吡格雷耐药倾向的 STEMI 静脉溶栓患者应用替格瑞洛

血小板糖蛋白Ⅱ b/ Ⅲ a 受体拮抗剂

替罗非班(欣维宁、科蓝)

起始 30 min 滴注速率为 0.4 μg/(kg•min),起始滴注量完成后,继续以 0.1 μ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一般持续 24 ~ 48 h

对于发病时存在呕吐和消化道功能障碍无法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高危重症高血栓负荷 STEMI 患者可考虑酌情应用替罗非班,但应警惕溶栓的同时应用替罗非班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个体化调整替罗非班用量

Page 20: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59《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药品名称(商品名,别名)

剂量用法 用药须知

依替巴肽(溶易通)

用于肾功能正常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推荐诊断后及早快速静脉注射 180 μg/kg,继之维持静脉滴注 2.0 μg/(kg•min),直至出院或开始行 CABG,治疗总时程可达 72 h。如患者在用依替巴肽时准备接受 PCI,则静脉滴注应维持至出院或 PCI术后 18 ~ 24 h(以短者为准),治疗总时程可达 96 h。肌酐清除率< 50 ml/min 但不依赖透析的肾功能不全患者推荐静脉注射 180 μg/kg,继之立即静脉滴注 1.0 μg/(kg•min)

同替罗非班,但应警惕溶栓同时应用依替巴肽增加出血风险,需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调整依替巴肽用量

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甘油 若无禁忌证,舌下含服 0.3 mg,5 min 后可以重复若需静脉滴注,用 5% 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 5 μg/min,最好用输液泵恒速输入,可每 3 ~ 5 min 增加 5 μg/min,如在 20 μg/min 时无效可以 10 μg/min 递增,以后可 20 μg/min。患者对本药的个体差异很大,静脉滴注无固定适合剂量,应根据个体的血压、心率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调整用量

可能出现头痛、头晕、低血压,禁用于严重低血压、右心室心肌梗死、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贫血、机械梗阻性心力衰竭、外伤性及出血性颅内高压患者 ;其有眼压升高作用,青光眼患者慎用。不应突然停止用药,以避免反跳现象

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异舒吉)

消心痛 :口服 :预防心绞痛,5 ~ 10 mg/ 次,每日 2 ~ 3 次,每日总量 10 ~ 30 mg,由于个体反应不同,需个体化调整剂量。舌下给药 :每次 5 mg,缓解症状异舒吉 :剂量 :必须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反应进行调整,并需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初始剂量可以从 1 ~ 2 mg/h 开始,然后根据患者个体需要进行调整,最大剂量通常不超过 8 ~ 10 mg/h。但当患者伴发心力衰竭时,可能需要加大剂量,达到 10 mg/h,个别病例甚至可高达 50 mg/h。用法 :0.1% 异舒吉注射液经稀释后可利用自动输液装置静脉连续滴注,或在医院持续心电监护下不经稀释直接通过输液泵给药。根据病种和病情的严重程度,需通过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进行常规检查(症状、血压、心率、尿量)

同上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欣康)

如无禁忌证,病情稳定后可以口服 10 mg,若发生头痛,最初剂量可减至每次半片

同上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依姆多)

如无禁忌证,病情稳定后口服,剂量应个体化,并根据临床情况做相应调整,服药应在清晨。为避免发生头痛,可在最初 2 ~ 4 d 起始使用 30 mg,每日 1 次。正常剂量为 60 mg(1 片),每日 1 次,必要时可增加至 120 mg,每日 1 次。药片可沿刻槽掰开,服用半片。整片或半片服用前保持完整,不可咀嚼或嚼服

同上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Ⅳ)(异乐定)

每日 1 次,每次 1 粒(50 mg),不可咀嚼 同上

β受体阻滞剂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倍他乐克)

主张在发病早期,即最初几小时内使用,即刻使用在未能溶栓的患者中可缩小梗死范围,降低短期死亡率。在已溶栓的患者中可降低再梗死率和再缺血率,若 2 h 内用药还可降低死亡率一般用法 :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 2.5 ~ 5 mg(2 min 内),每5 min 1 次,共 3 次,总剂量为 10 ~ 15 mg,之后 15 min 开始口服 25 ~ 50 mg,每 6 ~ 12 h 1 次,共 24 ~ 48 h,然后口服 50 ~ 100 mg/ 次,每日 2 次心肌梗死后如无禁忌证应长期使用,可减少心源性死亡,包括猝死。一般 50 ~ 100 mg/ 次,每日 2 次。最大剂量每日不应超过 300 ~ 400 mg

禁忌证 :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②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③重度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

口服,每日 1 次,最好于早晨服用,可掰开服用,但不能咀嚼或压碎,同时摄入食物不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剂量应个体化,避免发生心动过缓,常用剂量为 47.5 ~ 190 mg,每日 1 次

同上

富马酸比索洛尔(康忻、苏莱乐、博苏)

应于早晨并可以在早晨进餐时服用,用水整片送服,不应咀嚼。通常每日 1 次,每次 2.5 ~ 5 mg。肝、肾功能不全者 :轻中度肝肾功能不全者通常不需调整剂量,晚期肾衰竭和严重肝功能异常者,每日剂量不得超过 10 mg

同上

普萘洛尔(心得安)

心肌梗死 :每日 30 ~ 240 mg,日服 2 ~ 3 次。心绞痛 :开始时每次 5 ~ 10 mg,每日 3 ~ 4 次 ;每 3 日可增加剂量10 ~ 20 mg,可渐增至每日 200 mg,分次服用

同上

续表

Page 21: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60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药品名称(商品名,别名)

剂量用法 用药须知

卡维地洛(金络、达利全、络德)

适应证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剂量必须个体化,增加剂量需密切观察。接受利尿剂、ACEI 治疗的患者必须待病情稳定后再使用卡维地洛。推荐开始 2 周剂量为 3.125 mg/ 次,每日2 次,若耐受性好,可间隔至少 2 周后将剂量增加 1 次,至 6.25 mg/ 次,每日 2 次,然后 12.5 mg/ 次,每日 2 次,再至 25 mg/ 次,每日 2 次。剂量必须增加至患者能耐受的最高限度。体重≤ 85 kg,最大推荐剂量为 25 mg,每日 2 次 ;体重> 85 kg,最大推荐剂量为 50 mg,每日 2 次

同上

艾司洛尔 静脉应用,成人每分钟超过 200 μg/kg 时有明显的降压作用。0.5 m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服用或以每分钟 0.05 ~ 0.5 mg/kg 持续静脉滴注。艾司洛尔的有效剂量为每分钟 50 ~ 300 μg/kg,于治疗有效后,改为长效的 β受体阻滞剂。可与大多数注射液配伍,但不可与碳酸氢钠混用

同上

ACEI/ARB卡托普利(开博通)

每次 12.5 ~ 100 mg,每日 3 次,每日最大剂量为 300 mg 主要不良反应:刺激性干咳、低血压、血管神经源性水肿、头痛、高血钾、低血钠、肾功能损伤 ;妊娠、双侧肾动脉狭窄、高血钾者禁忌 ;避免用于主动脉狭窄或流出道梗阻以及肾血管疾病者 ;使用前及使用期间应评估肾功能 ;复方药物请注意监测血电解质及离子情况

贝那普利(洛汀新)

10 ~ 20 mg,每日 1 次,每日最大剂量为 40 mg 同上

福辛普利(蒙诺) 10 ~ 20 mg,每日 1 次,每日最大剂量为 40 mg 同上依那普利(悦宁定)

5 ~ 10 mg,每日 1 次,每日最大剂量为 40 mg 同上

培哚普利(雅施达)

4 ~ 8 mg,每日 1 次,每日最大剂量为 8 mg 同上

缬沙坦(代文) 80 ~ 160 mg,每日 1 次,每日最大剂量为 320 mg 同上氯沙坦(科素亚) 25 ~ 100 mg,每日 1 次,每日最大剂量为 100 mg 同上替米沙坦(美卡素)

20 ~ 80 mg,每日 1 次,每日最大剂量为 80 mg 同上

调整血脂药物

阿托伐他汀(立普妥、阿乐)

推荐起始剂量为 10 mg,每晚 1 次,最大剂量为 80 mg,剂量应根据基础 LDL-C 水平进行个体化调整,调整剂量应间隔4 周或以上

肝酶水平升高,大部分呈一过性,并不引起持续肝损伤。建议定期检查肝功能,如肝酶水平高出正常值上限 3 倍以上,应综合分析患者的情况,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肝功能变化的原因,如确实由他汀类药物引起,必要时考虑停药 ;肌痛,常规监测血浆磷酸肌酸激酶,横纹肌溶解者常见 ;消化道症状,少见,容易耐受

瑞舒伐他汀(可定、瑞旨、托妥)

推荐起始剂量为 5 mg,每晚 1 次,最大剂量为 20mg,剂量应根据基础 LDL-C 水平进行个体化调整,调整剂量应间隔 4 周或以上

同上

钙通道阻滞剂

硝苯地平 用于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由小剂量开始服用,一般起始剂量为 10 mg/ 次,每日 3 次,口服 ;常用的维持剂量为 10 ~ 20 mg/ 次,每日 3 次,口服。部分有明显冠状动脉痉挛的患者,可用至 20 ~ 30 mg/ 次,每日 3 ~ 4 次。最大剂量不宜超过120 mg/d。如果病情紧急,可嚼碎服或舌下含服 10 mg/ 次,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决定再次给药

过量服用硝苯地平可导致低血压。常见服药后出现外周水肿、头晕、头痛、恶心、乏力、面部潮红及一过性低血压。对硝苯地平过敏者禁用

盐酸地尔硫(合心爽)

用于缓解痉挛性心绞痛,口服每次 1 ~ 2 片,每日 3 ~ 4 次,餐前或睡前服药,每 1 ~ 2 天增加 1 次剂量,如需增加剂量,每日剂量不超过 360 mg适用于不伴有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直接 PCI 术后无复流、冠状动脉慢血流、包括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相关的微血管性心绞痛。冠状动脉内应用地尔硫䓬单次剂量为 400 μg,最大剂量为 2000 μg

禁忌证 :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未安装起搏器者 ;②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未安装起搏器者 ;③收缩压< 90 mmHg、心率< 50 次 /min 者 ;④对本品过敏者 ;⑤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血管扩张剂

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

首先给予负荷剂量1.5~2 μg/kg静脉注射,后维持剂量0.0075~ 0.01 μg/(kg•min)静脉滴注

在低血压、低血容量时慎用

抗休克药物

多巴胺 小剂量< 2 μg/(kg•min)可兴奋多巴胺受体,达到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脏血流量和尿量的作用 ;中等剂量 2 ~ 10 μg/(kg•min)可兴奋 β 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提升心率,同时收缩血管,从而达到维持血压、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大剂量 10 ~ 20 μg/(kg•min)激活 α 受体,收缩体循环动静脉血管,全身血管阻力升高,对心力衰竭不利

嗜铬细胞瘤、环丙烷麻醉、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患者禁用,高血压、闭塞性血管病患者慎用

续表

Page 22: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61《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药品名称(商品名,别名)

剂量用法 用药须知

多巴酚丁胺 将多巴酚丁胺加于 5% 葡萄糖液或 0.9% 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后,以滴速 2.5 ~ 10 μg/(kg•min)滴注,在 15 μg/(kg•min)以下的剂量时,心率和外周血管阻力基本无变化 ;偶用> 15 μg/(kg•min),但需注意过大剂量仍然有可能加速心率并导致心律失常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禁用,忌与碱性药物混合使用

去甲肾上腺素 休克时常用剂量为 0.05 ~ 0.4 μg/(kg•min),应用小剂量时 β受体激动为主 ;用较大剂量时,以 α 受体激动为主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用于心源性休克的抢救。临床多采用最低有效量和可能的最短时间使用。因为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应用时间过久,可引起外周及内脏血管强烈收缩,使内脏血管床血流减少,引起尿少、尿闭、肾小管坏死及肝坏死等不良后果

肾上腺素 主要用于心搏骤停的抢救,将 0.5 ~ 1.0 mg 或 0.01 ~ 0.02 mg/kg 肾上腺素用注射用生理盐水 10 ml 稀释后静脉注射或于左心尖部直接注入,5 min 后根据病情可再次用药,同时配合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及纠正酸血症等其他辅助措施

可致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导致心室颤动甚至死亡,用药局部可有水肿、充血、炎症

羟乙基淀粉 初始的 10 ~ 20 ml 应缓慢输入,并密切观察患者,防止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每日剂量及输注速度应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维持或恢复及稀释效果确定,每日最大剂量按体重 50 ml/kg计算

禁忌证 :液体负荷过重(水分过多),包括肺水肿 ;少尿或无尿的肾衰竭 ;接受透析治疗患者 ;颅内出血 ;严重高钠或高氯血症 ;已知对羟乙基淀粉和(或)本品中其他成分过敏

低分子右旋糖酐 静脉滴注 :每次 250 ~ 500 ml,每日或隔日 1 次,7 ~ 14 次为一疗程

偶可见过敏反应,如发热、胸闷、呼吸困难、荨麻疹等;禁忌证:严重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出血倾向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碳酸氢钠 用于心肺复苏抢救时,首次 1 mmol/kg,以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量(每 1 g 碳酸氢钠相当于 12 mmol 碳酸氢根)

大量静脉注射时可出现代谢性碱中毒及相关低钾血症所导致症状

抗心律失常药物

酒石酸美托洛尔 一般用法 :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 2.5 ~ 5 mg(2 min 内),每5 min 1 次,共 3 次,总剂量为 10 ~ 15 mg,之后 15 min 开始口服 25 ~ 50 mg,每 6 ~ 12 h 1 次,共 24 ~ 48 h,然后口服 50 ~ 100 mg/ 次,每日 2 次

禁忌证 :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②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③重度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

艾司洛尔 静脉应用,0.5 mg 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以 0.05 ~ 0.5 mg/kg 持续静脉滴注

同上

利多卡因 用于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抢救,一般50 ~ 100 mg 静脉注射,继以 1 ~ 4 mg/min 静脉滴注维持,必要时间隔 5 ~ 10 min 可再次静脉注射,最大量不超过 3 mg/kg

老年患者用药应根据需要及耐受程度调整剂量,一般高龄患者(> 70 岁)剂量应减半。下列情况应禁用 ;①阿斯综合征 ;②严重心脏阻滞,包括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 ;③严重窦房结功能障碍

胺碘酮 静脉给药 :负荷量为 3 ~ 5 mg/kg,以 5% ~ 10% 葡萄糖液稀释后 10 min 内注入,0.5 ~ 1 h 后可重复该剂量,而后前 6 h 以1 mg/min 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后继以 0.5 mg/min 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可连续用 3 ~ 5 d

合并低钾血症时不应使用胺碘酮

阿托品 心肌梗死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合并低血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 2 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阿托品 0.5 ~ 1 mg 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给药,总量一般不超过 3 mg

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及高热者禁用

山莨菪碱 对于高位起搏点、QRS 波群< 120 ms 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可静脉给予山莨菪碱 5 ~ 10 mg,后以 30 ~ 60 μg/min 提升心率

禁忌证:颅内压升高、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青光眼患者;前列腺肥大者 ;新鲜眼底出血者

异丙肾上腺素 对于低位起搏点、QRS 波群> 120 ms 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 35 次 /min 者,应给予异丙肾上腺素 1 ~ 4 μg/min

常见的不良反应 :口咽发干、心悸不安

氯化钾注射液 一般用法 :将 10% 氯化钾注射液 10 ~ 15 ml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中滴注,钾浓度不超过 0.3%

禁忌证 :高钾血症患者 ;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者

强心药物

西地兰 小剂量应用,一般 0.4 mg 静脉注射,分 2 次给予 心肌梗死 24 h 内尽量避免静脉使用洋地黄制剂,以免增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破裂的危险

镇静止痛药

吗啡 STEMI 患者胸痛持续存在时,可静脉注射吗啡 3 mg,必要时5 min 重复 1 次,总量不宜超过 15 mg

禁用于脑外伤颅内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功能不全、肝功能减退患者

哌替啶 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 :每次 25 ~ 100 mg,极量 :每次 150 mg。2 次用药间隔不宜少于 4 h

同吗啡

  注:本一览表仅涉及 STEMI 的直接抢救用药,其余常用冠心病用药见《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 2 版)》;STEMI: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 :活化凝血时间 ;CABG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续表

Page 23: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62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霍 勇

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葛均波 韩雅玲 张 运

撰写委员会主任委员:傅向华 霍 勇

撰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周玉杰 陈韵岱 于 波 陈玉国 撰写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

白 锋 宝云龙 陈晓路 丛洪良 崔连群 方唯一

高传玉 谷新顺 关怀敏 郝国贞 何 奔 荆全民

李春洁 李广平 李国庆 李拥军 李占全 李振华

刘 斌 刘红梅 刘俊明 刘旗升 刘迎午 吕吉元

任志亮 田 祥 田 野 田英平 王春生 王庆胜

王士敏 魏庆民 向定成 杨丽霞 杨晓利 余再新

袁祖贻 张 钲 张聚静 赵兴胜

秘书处:

汪雁博 李 伟 武艳强 耿 巍 肖宇杨 樊延明

参考文献

[1] 刘群,赵冬,刘军,代表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架桥工程研

究协作组.中国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疗现况调

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3):213-217.[2] 杨艳敏,朱俊,谭慧琼,等.中国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

死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2176-2181.

[3] 杨进刚,皮林,宋莉,等.北京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

死患者的院内预后和3年随访结果[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41(6):474-479.[4] 张优,高传玉,段广才,等.河南省不同级别医院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现状调查[J].中华

心血管病杂志,2015,43(10):858-862.[5] Zhang Y, Yang S, Liu X, et al. Management of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redominantly rural central China: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 Medicine (Baltimore), 2016, 95(49):e5584.

[6]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急

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J].中国

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8):25-41.[7] Li J, Li X, Wang Q, et al.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1 (the China PEACE-Retrosp ectiv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udy): a retrosp ective analysis of hospital data[J]. Lancet, 2015, 385(9966):441-451.

[8]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8,33(1):1-8.

[9] Ibanez B, James S, Agewall S, et al. 2017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J]. Eur Heart J, 2018, 39(2):119-177.

[10] 颜红兵,向定成,刘红梅,等.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

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10(4):1-10.[11] Bonow RO, Mann DL, Zipes DP, et al.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 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M]. 9th

edition. Philadelphia: Elsevier Science, 2011.[12] Hu S, Yonetsu T, Jia H, et al. Residual thrombus pattern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used by plaque erosion versus plaque rupture after successful fibrinolysis: a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tudy[J]. J Am Coll Cardiol, 2014, 63(13):1336-1338.

[13] Thygesen K, Alpert JS, Jaffe AS, et al. [Fourth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2018)][J]. Kardiol Pol, 2018, 76(10):1383-1415.

[14] Denktas AE, Anderson HV, McCarthy J, et al. Total ischemic time: the correct focus of attention for optimal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e[J].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11, 4(6):599-604.

[15] Jennings RB, Reimer KA. Factors involved in salvaging ischemic myocardium: effect of reperfusion of arterial blood[J]. Circulation, 1983, 68(2 Pt 2):I25-I36.

[16] Blancas R, López-Matamala B, Martínez-González O, et al. Primary angioplasty versus fibrinolysis in 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assessing the best strategy[J]. Med Intensiva, 2013, 37(7):499.

[17] Harper RW. Pre-hospital thrombolysis rather than primary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esenting early after the onset of symptoms[J].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10, 3(10):1093-1094.

[18] Kozera G, Chwojnicki K, Gójska-Grymajło A, et al. Pre-hospital delays and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J]. Acta Neurol Scand, 2012, 126(3):171-177.

[19] Vora AN, Holmes DN, Rokos I, et al. Fibrinolysis use among patients requiring interhospital transfer f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e: a report from the US National Cardiovascular Data Registry[J]. JAMA Intern Med, 2015, 175(2):207-215.

[20] Armstrong PW, Gershlick AH, Goldstein P, et al. Fibrinolysis or primary PCI i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N Engl J Med, 2013, 368(15):1379-1387.

[21] Bakal JA, Westerhout CM, Cantor WJ, et al. Evaluation of earl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vs. standard therapy after fibrinolysis f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ntribution of weighting the composite endpoint[J]. Eur Heart J, 2013, 34(12):903-908.

[22] Pu J, Ding S, Ge H,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Pharmaco-Invasive Strategy With Half-Dose Alteplase Versus Primary Angioplasty in ST-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EARLY-MYO Trial (Early Routine Catheterization After Alteplase Fibrinolysis Versus Primary PCI in Acute ST-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irculation, 2017, 136(16):1462-1473.

[23] Liu J, Fu XH, Xue L, et al. Equilibrium radionuclide angiog r-aphy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facilitated percutaneous coro n-ary intervention on ventricular synchron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irc J, 2012, 76(4):928-935.

[24] 万方,张拓,沈玲红,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后

早期介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J].中国介入心

脏病学杂志,2013,21(1):3-7.[25] Borgia F, Goodman SG, Halvorsen S, et al. Early routine perc-

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fter fibrinolysis vs. stand ard therapy i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meta-

Page 24: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63《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analysis[J]. Eur Heart J, 2010, 31(17):2156-2169.[26] Geng W, Tian X, Fu X, et al. Early routine angioplasty versus

selective angioplasty after successful thrombolysis in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oron Artery Dis, 2013, 24(3):238-243.

[27] Tan NS, Goodman SG, Cantor WJ,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pharmacoinvasive management f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smokers versus non-smokers (from the Trial of Routine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After Fibrinolysis to Enhance Reperfus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Am J Cardiol, 2014, 114(7):955-961.

[28] Han YL, Liu JN, Jing QM, et al.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harmacoinvasive therapy with prourokinase for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expected lo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related delay[J]. Cardiovasc Ther, 2013, 31(5):285-290.

[29] Thiele H, Eitel I, Meinberg C, et al.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pre-hospital-initiated facilitate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versus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very early after symptom onset: the LIPSIA-STEMI trial (Leipzig immediate prehospital facilitated angioplasty in ST-segm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11, 4(6):605-614.

[30] 龚志华,向定成,董凤英,等.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未具

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力医院救治急性ST段抬高心肌

梗死患者的时间节点的影响[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23(3):125-128.[31] 宋莉,颜红兵,杨进刚,等.北京市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

死患者转诊现况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5):406-410.

[32] 段天兵,向定成,秦伟毅,等.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对

首诊于非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

注时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8):641-645.

[33] 王斌,王焱,叶涛,等.区域协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

治网络建设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8):650-654.

[34] 梁仪,徐良洁,严金川,等.新型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对急

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42(8):646-649.[35] Le May MR, So DY, Dionne R, et al. A citywide protocol for

primary PCI i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N Engl J Med, 2008, 358(3):231-240.

[36] Huber K, Gersh BJ, Goldstein P, et al. The organization, function, and outcomes of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etworks worldwide: current state, unmet needs and future directions[J]. Eur Heart J, 2014, 35(23):1526-1532.

[37] Magid DJ, Wang Y, Herrin J,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of day, day of week, timeliness of reperfusion,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AMA, 2005, 294(7):803-812.

[38] Holmes DR, Bell MR, Gersh BJ, et al. Systems of care to improve timeliness of reperfusion therapy f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during off hours: the Mayo Clinic STEMI protocol[J].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08, 1(1):88-96.

[39] Hutchings CB, Mann NC, Daya M, et al.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calling 9-1-1 or self-transporting to reach definitive care:

which mode is quicker[J]. Am Heart J, 2004, 147(1):35-41.[40] Tubaro M, Danchin N, Goldstein P, et al. Pre-hospital treatment

of STEMI patients. A scientific statement of the Working Group Acute Cardiac Car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J]. Acute Card Care, 2011, 13(2):56-67.

[41] Windecker S, Kolh P, Alfonso F, et al. 2014 ESC/EACTS Guidelines on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The Task Force on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EACTS) Developed with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Percutaneous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EAPCI)[J]. Eur Heart J, 2014, 35(37):2541-2619.

[42] Morrow DA, Antman EM, Parsons L,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TIMI risk score for ST-elevation MI in the National Regist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3[J]. JAMA, 2001, 286(11):1356-1359.

[43] Roberts R, Rogers WJ, Mueller HS, et al. Immediate versus deferred beta-blockade following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ults of th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 Ⅱ-B Study[J]. Circulation, 1991, 83(2):422-437.

[44] Chatterjee S, Chaudhuri D, Vedanthan R, et al. Early intravenous beta-blocke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J]. Int J Cardiol, 2013, 168(2):915-921.

[45] Van de Werf F, Janssens L, Brzostek T, et al. Short-term effects of early intravenous treatment with a beta-adrenergic blocking agent or a specific bradycardiac ag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ceiving thrombolytic therapy[J]. J Am Coll Cardiol, 1993, 22(2):407-416.

[46] Pizarro G, Fernández-Friera L, Fuster V, et al. Long-term benefit of early pre-reperfusion metoprolol administr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ults from the METOCARD-CNIC trial (Effect of Metoprolol in Cardiop-rotection During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Am Coll Cardiol, 2014, 63(22):2356-2362.

[47] Park KL, Goldberg RJ, Anderson FA, et al. Beta-blocker use i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reperfusion era (GRACE)[J]. Am J Med, 2014, 127(6):503-511.

[48] 王文,谢晋湘,蒋立新,等.静脉及口服美托洛尔对急性心

肌梗死住院患者血压与心率的影响(中国心脏研究-Ⅱβ阻滞

剂预试验报告)[J].高血压杂志,2006,14(4):269-273.[49] Chen ZM, Pan HC, Chen YP, et al. Early intravenous then oral

metoprolol in 45,852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2005, 366 (9497):1622-1632.

[50] Su J, Fu X, Tian Y, et al. Additional predictive value of serum potassium to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risk score for early maligna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Am J Emerg Med, 2012, 30(7):1089-1094.

[51] 傅向华,齐鹏,汪雁博,等.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低钾血症

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C].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

术会议论文集,2011.[52] Macdonald JE, Struthers AD. What is the optimal serum

potassium level in cardiovascular patients[J]. J Am Coll Cardiol, 2004, 43(2):155-161.

[53] 傅向华.低血钾相关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胡大一,马

Page 25: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64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9——新进展与临床案例.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12-222.[5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

病杂志,2015,43(5):380-393.[55] 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 O'Gara PT, et al. 2013 ACCF/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 J Am Coll Cardiol, 2013, 61(4):e78-e140.

[56]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Steg PG, James SK, et al.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 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J]. Eur Heart J, 2012, 33(20):2569-2619.

[57] Chung WY, Han MJ, Cho YS, et al. Effects of the early admin-istration of heparin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 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by primary angioplasty[J]. Circ J, 2007, 71(6):862-867.

[58] Verheugt FW, Liem A, Zijlstra F, et al. High dose bolus heparin as initial therapy before primary angioplast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ults of the Heparin in Early Patency (HEAP) pilot study[J]. J Am Coll Cardiol, 1998, 31(2):289-293.

[59] 陈金良,傅向华,马宁,等.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

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3):164-166.

[60] 陈金良,傅向华,马宁,等.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

梗死冠状动脉再通和梗死范围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

2002,18(1):31-32.[61] 郝伟,徐志香,郭素坤,等.肝素的使用时机对急性心肌

梗死再灌注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0):1001-1002.

[62] Krumholz HM, Hennen J, Ridker PM, et al. Use and effec-tiveness of intravenous heparin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elderly[J]. J Am Coll Cardiol, 1998, 31(5):973-979.

[63] Gilchrist IC, Berkowitz SD, Thompson TD, et al. Heparin dosing and outcome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the GUSTO-Ⅱb experience. Global Use of Strategies to Open Occluded Coronary Arteries[J]. Am Heart J, 2002, 144(1):73-80.

[64] Collins R, Flather M, Peto R. GISSI-2: 10% reduction in mortality with hepari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Lancet, 1990, 336(8712):439-440.

[65] Giralt T, Carrillo X, Rodriguez-Leor O, et al. Time-dependent effects of unfractionated heparin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ansferred for primary angioplasty[J]. Int J Cardiol, 2015, 198:70-74.

[66] Kang HJ, Clare RM, Gao R, et al. Ticagrelor versus clopidogrel in Asia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the Platelet Inhibition and Patient Outcomes (PLATO) Trial[J]. Am Heart J, 2015, 169(6):899-905.

[67] Hermanides RS, Ottervanger JP, ten BJM, et al. Net clinical benefit of prehospital glycoprotein Ⅱb/Ⅲa inhibitors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high risk of bleeding: effect of tirofiban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of bleeding using CRUSADE bleeding score[J]. J Invasive Cardiol, 2012, 24(3):84-89.

[68] Ohman EM, Van de Werf F, Antman EM, et al. Tenecteplase and tirofiban in 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trial[J]. Am Heart J, 2005, 150(1):79-88.

[69] Martínez-Ríos MA, Rosas M, González H, et al. Comparison of reperfusion regimens with or without tirofiban in ST-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Am J Cardiol, 2004, 93(3):280-287.

[70] McCaul M, Lourens A, Kredo T. Pre-hospital versus in-hospital thrombolysis 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4, (9):CD010191.

[71] Geng W, Zhang Q, Liu J, et al. A randomized study of prour-okinase dur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Interv Cardiol, 2018, 31(2):136-143.

[72] Steg PG, Bonnefoy E, Chabaud S, et al. Impact of time to treatment on mortality after prehospital fibrinolysis or primary angioplasty: data from the CAPTIM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Circulation, 2003, 108(23):2851-2856.

[73] Ross AM, Gao R, Coyne KS,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confir-ming the efficacy of reduced dose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a Chines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opulation and demonstrating superiority to usual dose urokinase: the TUCC trial[J]. Am Heart J, 2001, 142(2):244-247.

[74] Yusuf S, Mehta SR, Chrolavicius S, et al. Effects of fondap-arinux on mortality and re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OASIS-6 random-ized trial[J]. JAMA, 2006, 295(13):1519-1530.

[75] 赵昕,韩雅玲,王效增,等.磺达肝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

阿替普酶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33(10):812-815,818.[76] Neuhaus KL, von ER, Tebbe U, et al. Improved thrombolysi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front-loaded administration of alteplase: results of the rt-PA-APSAC patency study (TAPS)[J]. J Am Coll Cardiol, 1992, 19(5):885-891.

[77] Bode C, Smalling RW, Berg G, et al.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coronary thrombolysis achieved with double-bolus reteplase (recombinant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d front-loaded, accelerated alteplase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RAPID Ⅱ Investigators[J]. Circulation, 1996, 94(5):891-898.

[78]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研究协作组.重组葡激酶与重组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多中心临

床试验[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8):691-696.[79] [No author listed]. Randomised double-blind trial of

recombinant pro-urokinase against streptokinas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IMI Trial Study Group[J]. Lancet, 1989, 1(8643):863-868.

[80] Zhao L, Zhao Z, Chen X,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rouro-kinase inj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 r-ction: phase Ⅳ clinical trials of the prourokinase phase study[J]. Heart Vessels, 2018, 33(5):507-512.

[81] 汪雁博,谷新顺,傅向华.国产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

心肌梗死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6,19(17):2083-2088.[82] 尿激酶原临床试验协作组,李天德,肖成祖,等.重组人

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多中心Ⅲ期临床

试验[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10):26-31.[83] Bär FW, Meyer J, Vermeer F, et al. Comparison of saruplase

Page 26: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指南(第 2 版) … · 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 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65《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年第 11 卷第 1 期

and alteplas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ESAM Study Group. The Study in Europe with Saruplase and Alteplase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Am J Cardiol, 1997, 79(6):727-732.

[84] 刘馨允,张优,李牧蔚,等.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

型心肌梗死多中心临床试验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44(9):766-770.[85] 刘馨允,张优,张华,等.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对急性心肌

梗死患者院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

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11):1138-1142.[86] Global Use of Strategies to Open Occluded Coronary Arteries

(GUSTO Ⅲ) Investigators. A comparison of reteplase with altep-lase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N Engl J Med, 1997, 337(16):1118-1123.

[87] GUSTO investigators. An international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four thrombolytic strategies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N Engl J Med, 1993, 329(10):673-682.

[88] Assessment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New Thrombolytic (ASSENT-2) Investigators, Van De Werf F, Adgey J, et al. Single-bolus tenecteplase compared with front-loaded alteplas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ASSENT-2 double-blind randomised trial[J]. Lancet, 1999, 354(9180):716-722.

[89] Wilcox RG, der Lippe G, Olsson CG, et al. Trial of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for mortality reduc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glo-Scandinavian Study of Early Thrombolysis (ASSET)[J]. Lancet, 1988, 2(8610):525-530.

[90] Cannon CP, Gibson CM, McCabe CH, et al. TNK-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compared with front-loaded alteplas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ults of the TIMI 10B trial.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 10B Investigators[J]. Circulation, 1998, 98(25):2805-2814.

[91] WEST Steering Committee. A comparison of pharmacologic therapy with/without timely coronary intervention vs. primary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early afte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WEST (Which Early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rapy) study[J]. Eur Heart J, 2006, 27(13):1530-1538.

[92] 翟玫,陈纪林,乔树宾,等.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

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

安全性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6,25(1):82-86,92.[93] Mehran R, Pocock SJ, Nikolsky E, et al. A risk score to predict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J Am Coll Cardiol, 2010, 55(23):2556-2566.

[94] Bassand JP, Afzal R, Eikelboom J,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aseline haemoglobin and major bleeding complication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Eur Heart J, 2010, 31(1):50-58.

[95] Mayer SA, Brun NC, Begtrup K,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Ⅶ for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 rr-hage[J]. N Engl J Med, 2008, 358(20):2127-2137.

[96] Schulman S, Beyth RJ, Kearon C, et al. Hemorrhagic compl-ications of anticoagulant and thrombolytic treatment: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 elines (8th Edition)[J]. Chest, 2008, 133(6 Suppl):257S-298S.

[97] Piccini JP, Berger JS, Brown DL. Early sustained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complicat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Am J Med, 2008, 121(9):797-804.

[98]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

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等.心律失常紧急处

理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5):363-376.

[99] 李勇,吕树铮,马临安,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

钾水平与原发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研究[J].现代生

物医学进展,2010,10(13):2469-2472.[100] Hjalmarson A. Effects of beta blockade on sudden cardiac

death dur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he postinfarction period[J]. Am J Cardiol, 1997, 80(9B):35J-39J.

[101] 郭继鸿.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防治建议解读[J].中华

心血管病杂志,2011,39(4):289-292.[102] Zipes DP, Camm AJ, Borggrefe M, et al. ACC/AHA/ESC

2006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executive summa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mmittee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Writing Committee to Develop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and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J]. Eur Heart J, 2006, 27(17):2099-2140.

[103] Israel CW, Manegold JC. [Electrical storm: definition, prev-alence, causes and prognostic implications][J]. Herzschr ittma-cherther Elektrophysiol, 2014, 25(2):59-65.

[104] Sorajja D, Munger TM, Shen WK. Optimal antiarrhythmic drug therapy for electrical storm[J]. J Biomed Res, 2015, 29(1):20-34.

[105] 郭继鸿.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7,21(1):4-6.[106] Meine TJ, Al-Khatib SM, Alexander JH, et al. Incidence,

predictors, and outcomes of high-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complicat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J]. Am Heart J, 2005, 149(4):670-674.

[107] Bai S, Fu X, Gu X, et al. Intracoronary administration of differ-ent doses of anisodamine in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rotective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oron Artery Dis, 2016, 27(4):302-310.

[108] Niu X, Zhang J, Bai M, et al. Effect of intracoronary agents on the no-reflow phenomenon dur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network meta-analysis[J]. BMC Cardiovasc Disord, 2018, 18(1):3.

[109]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Multicenter Clinical Study Group, Hu DY.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acute heart failure: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open label, controlled study][J]. Zhonghua Xin Xue Guan Bing Za Zhi, 2011, 39(4):305-308.

[110] 李世强,傅向华,刘君,等.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对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的研

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3-27.[111] 刘尧,杨艳敏,朱俊,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

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95-701.

[11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3):195-208.

收稿日期:201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