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17
社社社社社 Q Skinner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1. 的的的的的的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的的的的的的的 、, 的的的的 的的 的的的 的的的 的的的 ,:、、、 的的的2.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的的的的的的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 的的的的的的的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體,。 Ex. 的的的的 , 的的的的3.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的的的的的的 的的的的的的的
  • date post

    21-Dec-2015
  • Category

    Documents

  • view

    227
  • download

    2

Transcript of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Page 1: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只研究可見的、可測量的得到外顯行為,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 行為,如: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只研究可見的、可測量的得到外顯行為,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行為,如: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

2. 學習只靠直接經驗,其效果有限。人的行為除受周圍物理環境的影響外,亦受周圍其他人之影響,個體在人際互動中,不須靠直接經驗仍可學習。 Ex. 殺雞儆猴 , 見賢思齊。

3. 學習不全是在控制情境下自動產生的,而是含有個人主觀意志的成份。

Page 2: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只研究可見的、可測量的得到外顯行為,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 行為,如: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

• Q :什麼是 Bandura 的〝三元學習論〞 (triadic theory of learning) ?

環境因素

個人對環境之認知 個人行為

Page 3: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只研究可見的、可測量的得到外顯行為,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 行為,如: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

• Skinner 認為個體的一切行為改變,乃是決定於其本身對環境適應的結果,是受外在因素控制的,沒有自由的。

• Bandura :在社會環境中,環境因素、個人對環境的認知以及個人行為三者,彼此交互影響,最後才確定學到的行為。

Page 4: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只研究可見的、可測量的得到外顯行為,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 行為,如: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

Q : Skinner 和 Bandura 對〝增強〞的看法有何不同?

• Skinner :〝後效強化〞是行為是否繼續發生之關鍵,增強物本身即對個體反應產生強化。

• Bandura :增強物的呈現只是一種訊息,告訴個體行為後果將帶給他(她)獎勵或懲罰。 重視學習時個體本身的自主性。(含認知成份)

Page 5: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只研究可見的、可測量的得到外顯行為,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 行為,如: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

Q :什麼是〝替代學習〞( vicarious learning )?

只從別人的學習經驗即學到新經驗的學習方式,在某些情境之下,只憑見到

別人直接經驗的後果,亦可在間接中學到某種行為。不需親身經歷 S - R 聯結。

Page 6: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只研究可見的、可測量的得到外顯行為,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 行為,如: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

Q :〝模仿〞( modeling )是社會學習論之重點,模仿學習有

哪些方式?

1. 直接模仿( direct modeling ): e.g ,人類生活中的基本社會技能,如用筷子吃飯及用筆寫

字。2. 綜合模仿( synthesized modeling ): 學習者經模仿歷程而學得的行為,未必直接得自楷模一人,

而是綜合多次所見形成自己的行為。3. 象徵模仿( symbolic modeling ): 學習者對楷模人物所模仿者,不是具體行為,而是其性格

或行為所代表的意義。 E.g. 正義、勇敢。4. 抽象模仿( abstract modeling ): 學習者觀察學習所學到的是抽象的原則,而非具體行為。 e.

g. 數學解題原則。

Page 7: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只研究可見的、可測量的得到外顯行為,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 行為,如: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

Q :為什麼即使眾人所觀察的情境相同,每個 人所表現的反應也不會一樣?

每個人的反應是經過認知判斷而後才表現於外的。

中介作用

刺激 反應

(內在心理歷程)

Page 8: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只研究可見的、可測量的得到外顯行為,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 行為,如: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

• 刺激的兩種性質: a. 名義刺激( nominal stimulus ): 刺激所顯示的外觀特徵是客觀的、可以 測量的,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

b.功能刺激( functional stimulus ): 刺激足以引起個體產生內在的認知與 解釋,對情境中每個人來說未必相同。

Page 9: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只研究可見的、可測量的得到外顯行為,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 行為,如: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
Page 10: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只研究可見的、可測量的得到外顯行為,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 行為,如: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

Q :哪些人物最能引起兒童模仿?

1. 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父母、老師…。 2. 同性別的人:發展性別認同的重要歷程。 3.曾獲得榮譽、出身高層社會、富有家庭兒 童。 4. 同年齡、同社會階層出身的兒童彼此間相 互模仿。

Page 11: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只研究可見的、可測量的得到外顯行為,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 行為,如: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

觀察學習的四階段歷程

楷模行為表現

1注意階段

2保持階段

3再生階段

4動機階段

經模仿學得行為

Page 12: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只研究可見的、可測量的得到外顯行為,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 行為,如: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

Q :觀察學習( observational learning )經過哪些歷程?

1.注意階段( attentional phase ) 注意楷模所表現的行為特徵(名義刺

激 ) ,並了解該行為的意義(功能刺激 ) 。

2.保持階段( retention phase ) 將觀察所見轉換為表徵性的心像,或表

徵性的語 言符號,以保留在記憶中。

Page 13: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只研究可見的、可測量的得到外顯行為,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 行為,如: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

3.再生階段( reproduction phase ) 就記憶所及將楷模的行為以自己的行動

表現出來。

4. 動機階段( motivational phase ) 不僅經由觀察模仿從楷模身上學到了行

為,也願意在適當的時機將學得的行為表現出來。

Page 14: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只研究可見的、可測量的得到外顯行為,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 行為,如: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

Q :編序教學法如何實施?

編序教學( programmed instruction ):以 Skinner 之操作制約作用學習理論為根據。

1. 確定起點行為( entry behavior )與終點行為( terminal behavior )

2. 將教學單元細分為許多小單元,並按邏輯順序依序編列。

Page 15: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只研究可見的、可測量的得到外顯行為,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 行為,如: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

3.根據〝連續漸進法〞,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 學習第二個問題的基礎。 4.根據〝後效強化〞,回答問題後立即出現正 確答案,使學生從回饋( feedback )中得以 核對自己的反應。 5. 個別化教學,免除因速度不同而產生的情緒 壓力。 6.讓學生在自動的情境下學習。

Page 16: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只研究可見的、可測量的得到外顯行為,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 行為,如: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

Q :根據 Bandura 之理論,〝自律〞如何從〝觀察學習〞發展而來?

Bandura 將 observational learning 的意義擴大,認為個體觀察別人行為而產生替代學習外,也會經由自我觀察而學到某種新行為。

Page 17: 社會學習論 Q : Skinner 的極端行為主義學習論有哪些缺失? 1. 只研究可見的、可測量的得到外顯行為,無法解釋人類的複雜 行為,如:知識、技能、態度、觀念等。

Q :自律( self-regulation )行為的養成經過哪些歷 程? 1. 自我觀察( Self-observation ): 讓學生自行記錄。 2. 自我評價( Self-evaluation ): 個人自我觀察後,按照自己的行為標準評價自己 的行為。 以替代學習的方式建立起對自己或對別人行為評 價的標準:自定標準( self-generated standard )。 3. 自我強化( self-reinforcement ): 個人按自訂標準評判自己的行為之後,在心理上 對自己所做的獎勵或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