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03.asp ¹ }! Ñ î æ! Ò h. | | + V R【記者梁國忠報導】一群輔大社科院...

8
【記者李侑珊報導】已於九月下 旬前往波斯灣的阿拉伯語系國家巴林 (Bahrain)擔任我國駐地代表的薩支遠 校友,輔大法文系1971年第四屆畢業, 亦為現任法文系系友會會長,推動會務 積極熱心。薩支遠為資深外交官,擁有 完整豐富駐外資歷,身為虔誠天主教 徒,一路上總是透過不斷的禱告,克服 所遭遇的大小難關,因此宗教信仰對他 來說是生命裡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薩支遠出身小康家庭,大學成績優 異,原本因經濟因素無法出國留學,但 當時有位法國神父帶領一批學生來台參 訪,他負責接待,傑出的表現讓神父印 象深刻,因此表明願贊助他赴法國深造 的機會。回憶當年,薩支遠以「瘋子」 來比擬「眼睛張開就是讀書」的苦讀時 光,因而從那時開始他能以法文進行全 程思考。薩支遠表示,當時由於居住環 境簡陋,甚至連洗澡地方都沒有,所以 只能以游泳取代。當然,在渡過艱辛的 奮鬥過程之後,終於考上心中理想的學 校-「法國巴黎政治學院」。 薩支遠表示,法國巴黎政治學院是所 文官學校,採取的是菁英教育制度,到 目前他是此校國際關係學系唯一正期畢 業生。他明白,即便能考取,但自己的 執行編輯/李沛 美術編輯/張筱涵 記者/李侑珊、褚紹屏、梁國忠 http://www.pro.fju.edu.tw/2007f/media03.asp 法文系校友薩支遠 幽默穩健外交尖兵 出任我國駐巴林代表 【記者褚紹屏報導】輔仁大學全球校 友總會2008年會,九月五日在德國科隆 盛大舉行。今年為全球校友總會第三屆 年會,校長黎建球率母校國際教育長賴 振南、法律學院院長陳榮隆、社科院院 長陳德光、公共事務室主任樂麗琪等師 長與四十餘位來自全球各地的校友代表 共襄盛舉,年會圓滿成功。 全球校友總會於2005年成立,其使命 與願景是致力發揚與傳承輔仁大學真善 美聖的精神,凝聚全球校友向心力,扶 持協助各地校友。2008年會由德國校友 會主辦,會長楊嫚妮與德國校友傾力投 入籌備兩年,有法國、奧地利、西班 牙、美國達福、上海、香港、馬來西亞 及國內等校友會會長或代表遠道與會, 德國各分會校友更是踴躍出席,中華民 國校友總會理事長吳東亮(全球總會創 會會長、榮譽總會長)、副理事長陳致 遠(台北市校友會理事長)亦專程參加。 校長黎建球於年會中報告學校近況時指 出,輔大在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及各類 評鑑中都獲佳績,國內、外校友表現亦 獲社會高度肯定,感謝各地校友會致力 於校友間的聯繫,形成互助與聯誼的平 台,並祝福所有校友們都事業有成。 全球校友總會年會議程,包括針對本 年度上半年計畫執行成效及經費、下半 年度計畫提出報告及各地區校友會會務 介紹,並宣導上網更新校友資料庫以健 全校友聯絡網。年會舉辦地點係採取一 年國內(母校)、一年國外之輪流方式, 上海校友會會長陳福川允諾接棒,在提 案討論中全體與會校友一致通過2010年 的年會將於上海舉行。 全球校友總會總會長戴建民表示,感 謝母校給予此機會讓遍佈海內外的校友 得以團聚,希望往後能有更多機會回饋 母校;副會長吳光昱(美國達福校友會前 會長)表示,此次年會讓他見證到輔大人 「以友輔仁,以文會友」的精神,感謝 德國會長楊嫚妮的用心籌備,讓全球校 友可以更熟悉與融洽。上海校友會理事 林崑輝認為此次參與年會獲益良多,對 於校友會成立宗旨及未來發展方向有更 深的了解,並和來自世界各地校友齊聚 一堂建立友誼,重溫求學時期回憶,希 望未來能為母校多盡一份心力。 年會結束後展開校友共融活動,德國 校友會會長楊嫚妮帶領大家參訪波昂 大學與貝多芬故居,並遊覽荷蘭阿姆斯 特丹、比利時布魯塞爾及盧森堡鄰近景 點,期間我國駐荷代表王豫元與駐比代 表高英茂及校友們均熱誠接待。 九月九日校長黎建球、總會長戴建民 與母校師長一行十人前往法國,學術 參訪行程包括巴黎天主教大學、巴黎高 等翻譯學校(ESIT),日後雙方擬進行口 筆譯師資、教學、研究與學生實習之交 流。此外,並參加法國校友會中秋聯誼 餐會活動,師生共聚一堂,暢談母校近 況及未來願景,校長在會中細數輔大近 年在教學成果、學術研究、學生表現、 評鑑及校友優異成就等各方面的名列前 茅成績單,令旅法校友聽聞後振奮不已 與有榮焉;而戴建民的一席話--「母校 與校友之間是臍帶關係,在精神層面上 更是生命共同體」,獲得全場的一致共 鳴。出席之駐法代表呂慶龍亦於致詞中 稱讚在代表處服務的幾位輔大校友都是 他的得力同仁,駐外工作表現卓越,相 當值得肯定。 輔仁大學全球校友總會2008年會,九月五日在德國科隆盛大舉行。 97學年度「輔仁大學講座」新聘七人 【本報訊】輔大九月十八日召開的 行政會議中,黎建球校長頒發97學年度 「輔仁大學講座」,共有社會科學院、 醫學院、藝術學院、外語學院推薦的七 位新聘兼任講座教授受獎。 「輔仁大學講座」受獎名單如下:(一) 野聲講座:藝術學院音樂系劉志明 教授、外語學院湯廷池教授、社會科學 院經濟系賴景昌教授、社會科學院經濟 系鍾經樊教授。(二)焯炤講座:醫學院臨 床心理系柯永河教授、社會科學院經濟 系張俊仁教授。(三)國泰醫院特約講座: 醫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楊泮池教授。 上述受獎名單係依據「輔仁大學講座 設置作業要點」,由七月十日舉行的96 學年度第三次「輔仁大學學術發展基金 管理委員會」會議審查通過及決議,於 九月十八日行政會議中公開頒獎表揚並 頒給講座教授聘函,聘期依規定以三年 為原則,必要時得由委員會報請校長續 聘之。本講座應講授與其專長相關之科 目,或從事與其專長相關之學術研究, 凡接受本講座之聘任者,於聘任期間對 外發表之研究成果均應以輔仁大學之名 義提出。 實力與當地學生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所 以好學的他入學前便直接向校方詢問留 級的底線次數,不過也因為擁有這般勇 氣,讓他在只留級一年亦僅僅一次的時 間中,閱讀完畢經濟領域所有的法文書 籍,而能在第二年晉級。之後,他的博 士學位完成於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而 進行的研究為討論歐洲共同體(歐盟前 身)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薩支遠曾相繼經歷過我國退出聯合 國、與美國斷交的歷史時刻,他表示, 當年所有在異鄉生活的學子,無不因此 感到徬徨無助,而那時身在法國的他便 希望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與熱情為國家盡 一份心力,而這也是他投身外交工作多 年以來,從來沒有改變的想法。 言談幽默、身型健朗的薩支遠認為, 從事外交工作,具備高度環境適應力 與極好抗壓性是基本條件,外交官就 像軍人一樣,對於上級指派的工作沒有 選擇餘地。他過去多在歐洲或法語系國 家服務,曾任駐薩伊代表及駐比利時、 歐盟、法國副代表,這次榮任駐巴林代 表,為此他特別學習阿拉伯語。他表 示,回教國家對他來說是個全新國度, 過去他對回教頗有興趣也有涉獵,因此 這次他欣然接受外交生涯的新挑戰。 談起母校,薩支遠認為輔大是一所 「群而不黨」的學校,學生個個獨特、 有見解,不會盲目從眾,這樣的特色至 今都讓他感到驕傲。不過,即使輔大的 外語教育遠近馳名,但薩支遠認為若要 把外文學好,大學四年絕對不夠,他強 調若想具備基礎溝通能力,從國內到國 外的訓練時間各須累積四至五年,才能 擁有完整的外語能力。 【本報訊】為聯繫校友感情,即時提 供海內外校友母校的訊息,本校公共事 務室自九十七學年度起推出以輔大校友 為主要讀者的電子刊物~「輔仁電子 報」,於每月中旬由「校友資料庫系 統」寄發連結網址,內容包括學校最新 消息及近況、校園人物專訪報導、海內 外校友會活動及個別校友動態。為配 合電子報宣傳,特別舉辦「輔仁電子報 Logo設計比賽」及「輔仁電子報盃攝影 比賽」,歡迎輔大校友和同學共襄盛 舉,支持電子報的出刊。活動詳情請參 閱「輔仁電子報」全球資訊網~~ http://www.pro.fju.edu.tw/Aenews/index.htm 「輔仁電子報」於新學年創刊

Transcript of media03.asp ¹ }! Ñ î æ! Ò h. | | + V R【記者梁國忠報導】一群輔大社科院...

Page 1: media03.asp ¹ }! Ñ î æ! Ò h. | | + V R【記者梁國忠報導】一群輔大社科院 學生,於7月6日至26日遠赴柬埔寨為當 地學生進行英文教學,此項計畫由國際

  【 記 者 李 侑 珊 報 導 】 已 於 九 月 下

旬前往波斯灣的阿拉伯語系國家巴林

(Bahrain)擔任我國駐地代表的薩支遠

校友,輔大法文系1971年第四屆畢業,

亦為現任法文系系友會會長,推動會務

積極熱心。薩支遠為資深外交官,擁有

完整豐富駐外資歷,身為虔誠天主教

徒,一路上總是透過不斷的禱告,克服

所遭遇的大小難關,因此宗教信仰對他

來說是生命裡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薩支遠出身小康家庭,大學成績優

異,原本因經濟因素無法出國留學,但

當時有位法國神父帶領一批學生來台參

訪,他負責接待,傑出的表現讓神父印

象深刻,因此表明願贊助他赴法國深造

的機會。回憶當年,薩支遠以「瘋子」

來比擬「眼睛張開就是讀書」的苦讀時

光,因而從那時開始他能以法文進行全

程思考。薩支遠表示,當時由於居住環

境簡陋,甚至連洗澡地方都沒有,所以

只能以游泳取代。當然,在渡過艱辛的

奮鬥過程之後,終於考上心中理想的學

校-「法國巴黎政治學院」。

 薩支遠表示,法國巴黎政治學院是所

文官學校,採取的是菁英教育制度,到

目前他是此校國際關係學系唯一正期畢

業生。他明白,即便能考取,但自己的

執行編輯/李沛 美術編輯/張筱涵 記者/李侑珊、褚紹屏、梁國忠

http://www.pro.fju.edu.tw/2007f/media03.asp

法文系校友薩支遠 幽默穩健外交尖兵 出任我國駐巴林代表

 【記者褚紹屏報導】輔仁大學全球校

友總會2008年會,九月五日在德國科隆

盛大舉行。今年為全球校友總會第三屆

年會,校長黎建球率母校國際教育長賴

振南、法律學院院長陳榮隆、社科院院

長陳德光、公共事務室主任樂麗琪等師

長與四十餘位來自全球各地的校友代表

共襄盛舉,年會圓滿成功。

 全球校友總會於2005年成立,其使命

與願景是致力發揚與傳承輔仁大學真善

美聖的精神,凝聚全球校友向心力,扶

持協助各地校友。2008年會由德國校友

會主辦,會長楊嫚妮與德國校友傾力投

入籌備兩年,有法國、奧地利、西班

牙、美國達福、上海、香港、馬來西亞

及國內等校友會會長或代表遠道與會,

德國各分會校友更是踴躍出席,中華民

國校友總會理事長吳東亮(全球總會創

會會長、榮譽總會長)、副理事長陳致

遠(台北市校友會理事長)亦專程參加。

校長黎建球於年會中報告學校近況時指

出,輔大在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及各類

評鑑中都獲佳績,國內、外校友表現亦

獲社會高度肯定,感謝各地校友會致力

於校友間的聯繫,形成互助與聯誼的平

台,並祝福所有校友們都事業有成。

 全球校友總會年會議程,包括針對本

年度上半年計畫執行成效及經費、下半

年度計畫提出報告及各地區校友會會務

介紹,並宣導上網更新校友資料庫以健

全校友聯絡網。年會舉辦地點係採取一

年國內(母校)、一年國外之輪流方式,

上海校友會會長陳福川允諾接棒,在提

案討論中全體與會校友一致通過2010年

的年會將於上海舉行。

 全球校友總會總會長戴建民表示,感

謝母校給予此機會讓遍佈海內外的校友

得以團聚,希望往後能有更多機會回饋

母校;副會長吳光昱(美國達福校友會前

會長)表示,此次年會讓他見證到輔大人

「以友輔仁,以文會友」的精神,感謝

德國會長楊嫚妮的用心籌備,讓全球校

友可以更熟悉與融洽。上海校友會理事

林崑輝認為此次參與年會獲益良多,對

於校友會成立宗旨及未來發展方向有更

深的了解,並和來自世界各地校友齊聚

一堂建立友誼,重溫求學時期回憶,希

望未來能為母校多盡一份心力。

 年會結束後展開校友共融活動,德國

校友會會長楊嫚妮帶領大家參訪波昂

大學與貝多芬故居,並遊覽荷蘭阿姆斯

特丹、比利時布魯塞爾及盧森堡鄰近景

點,期間我國駐荷代表王豫元與駐比代

表高英茂及校友們均熱誠接待。

 九月九日校長黎建球、總會長戴建民

與母校師長一行十人前往法國,學術

參訪行程包括巴黎天主教大學、巴黎高

等翻譯學校(ESIT),日後雙方擬進行口

筆譯師資、教學、研究與學生實習之交

流。此外,並參加法國校友會中秋聯誼

餐會活動,師生共聚一堂,暢談母校近

況及未來願景,校長在會中細數輔大近

年在教學成果、學術研究、學生表現、

評鑑及校友優異成就等各方面的名列前

茅成績單,令旅法校友聽聞後振奮不已

與有榮焉;而戴建民的一席話--「母校

與校友之間是臍帶關係,在精神層面上

更是生命共同體」,獲得全場的一致共

鳴。出席之駐法代表呂慶龍亦於致詞中

稱讚在代表處服務的幾位輔大校友都是

他的得力同仁,駐外工作表現卓越,相

當值得肯定。

輔仁大學全球校友總會2008年會,九月五日在德國科隆盛大舉行。

97學年度「輔仁大學講座」新聘七人 【本報訊】輔大九月十八日召開的

行政會議中,黎建球校長頒發97學年度

「輔仁大學講座」,共有社會科學院、

醫學院、藝術學院、外語學院推薦的七

位新聘兼任講座教授受獎。

 「輔仁大學講座」受獎名單如下:(一)

野聲講座:藝術學院音樂系劉志明

教授、外語學院湯廷池教授、社會科學

院經濟系賴景昌教授、社會科學院經濟

系鍾經樊教授。(二)焯炤講座:醫學院臨

床心理系柯永河教授、社會科學院經濟

系張俊仁教授。(三)國泰醫院特約講座:

醫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楊泮池教授。

 上述受獎名單係依據「輔仁大學講座

設置作業要點」,由七月十日舉行的96

學年度第三次「輔仁大學學術發展基金

管理委員會」會議審查通過及決議,於

九月十八日行政會議中公開頒獎表揚並

頒給講座教授聘函,聘期依規定以三年

為原則,必要時得由委員會報請校長續

聘之。本講座應講授與其專長相關之科

目,或從事與其專長相關之學術研究,

凡接受本講座之聘任者,於聘任期間對

外發表之研究成果均應以輔仁大學之名

義提出。

實力與當地學生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所

以好學的他入學前便直接向校方詢問留

級的底線次數,不過也因為擁有這般勇

氣,讓他在只留級一年亦僅僅一次的時

間中,閱讀完畢經濟領域所有的法文書

籍,而能在第二年晉級。之後,他的博

士學位完成於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而

進行的研究為討論歐洲共同體(歐盟前

身)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薩支遠曾相繼經歷過我國退出聯合

國、與美國斷交的歷史時刻,他表示,

當年所有在異鄉生活的學子,無不因此

感到徬徨無助,而那時身在法國的他便

希望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與熱情為國家盡

一份心力,而這也是他投身外交工作多

年以來,從來沒有改變的想法。

 言談幽默、身型健朗的薩支遠認為,

從事外交工作,具備高度環境適應力

與極好抗壓性是基本條件,外交官就

像軍人一樣,對於上級指派的工作沒有

選擇餘地。他過去多在歐洲或法語系國

家服務,曾任駐薩伊代表及駐比利時、

歐盟、法國副代表,這次榮任駐巴林代

表,為此他特別學習阿拉伯語。他表

示,回教國家對他來說是個全新國度,

過去他對回教頗有興趣也有涉獵,因此

這次他欣然接受外交生涯的新挑戰。

 談起母校,薩支遠認為輔大是一所

「群而不黨」的學校,學生個個獨特、

有見解,不會盲目從眾,這樣的特色至

今都讓他感到驕傲。不過,即使輔大的

外語教育遠近馳名,但薩支遠認為若要

把外文學好,大學四年絕對不夠,他強

調若想具備基礎溝通能力,從國內到國

外的訓練時間各須累積四至五年,才能

擁有完整的外語能力。

 【本報訊】為聯繫校友感情,即時提

供海內外校友母校的訊息,本校公共事

務室自九十七學年度起推出以輔大校友

為主要讀者的電子刊物~「輔仁電子

報」,於每月中旬由「校友資料庫系

統」寄發連結網址,內容包括學校最新

消息及近況、校園人物專訪報導、海內

外校友會活動及個別校友動態。為配

合電子報宣傳,特別舉辦「輔仁電子報

Logo設計比賽」及「輔仁電子報盃攝影

比賽」,歡迎輔大校友和同學共襄盛

舉,支持電子報的出刊。活動詳情請參

閱「輔仁電子報」全球資訊網~~

http://www.pro.fju.edu.tw/Aenews/index.htm

「輔仁電子報」於新學年創刊

Page 2: media03.asp ¹ }! Ñ î æ! Ò h. | | + V R【記者梁國忠報導】一群輔大社科院 學生,於7月6日至26日遠赴柬埔寨為當 地學生進行英文教學,此項計畫由國際

 【記者梁國忠報導】一群輔大社科院

學生,於7月6日至26日遠赴柬埔寨為當

地學生進行英文教學,此項計畫由國際

夥伴學習推展中心執行,由羅四維神

父、李明慧老師帶隊,為期21天。

根據執行主任李明慧老師指出,這已

是第四次到柬埔寨進行夥伴學習。這樣

的交流活動,有助於台灣國際形象的加

強,同時,對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的個人

成長亦有很大助益,學生的處事思維從

當初從自身出發擴展至為別人設想。她

更表示,有學生考慮將此次跨文化的交

流活動體驗心得作為撰寫論文的題目,

顯示此行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

 此次共有九位社工系與社會系學生(包

括一位系友)前往柬埔寨學習,今年剛從

社工系畢業目前於推展中心擔任秘書的

黃琳惠表示,此次活動包括英文方案教

學與社區參訪,輔大學生大部分時間都

與當地國、高中生生活在一起,不論在

書局、市場,甚至一同寄宿在教堂裡。

 對於個人的收穫,黃琳惠表示,儘管

當地生活條件不佳,但在互動交流中發

現柬埔寨青少年樂天的性格,此外,在

學習過程中,亦能加強本身的英文能力

與團隊合作的精神。

 社會四的謝冠弘表示,這次的夥伴學

習讓他感受到很大的文化衝擊,柬埔寨

內戰剛結束不久,基礎教育才剛發展起

步,希望透過英文教學來幫助當地的國

高中生掌握知識,提升學習能力。

國際法語寫詩大賽

法文所楊曜銘首獎

文藝志工服務隊 關懷偏遠地區原住民學童

北京語言大學充電

師資培訓收穫豐盈

 【記者梁國忠報導】輔大法文所碩

士生楊曜銘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2008

年國際年度法語寫詩比賽」中,以詩作

「悟」(ZING)榮獲成人組冠軍。主辦單

位加拿大魁北克省法語推廣協會特派專

人來台頒獎,以表重視與對他的肯定。

 「這是自我追尋的過程。」談到對作

品的想法時楊曜銘表示,在人生的過程

中尋找不同面貌的自己、在外呈現的自

己、最終的自己,這首詩的創作靈感是

受到副校長郭維夏神父「人生哲學」課

程的啟發,抒發他對人生的一些體悟。

比賽的評審一致給予高度評價,認為

「詩中充分體現了自我追尋的禪意,而

在闡述自我追尋的過程中,更將法文的

音樂性與美感發揮得淋漓盡致,並充滿

禪機的意象。」

 使命副校長郭維夏神父與外語學院院

長黃孟蘭應邀出席頒獎儀式,郭維夏

說,「輔大以楊曜銘同學為榮,也樂見

輔仁與國際接軌的成果。」他表示,楊

曜銘的作品將人生的追尋巧妙地融入詩

的文學意境中,並帶來很大的反思。

 楊曜銘的得獎作品,將收錄於今年秋

天在加拿大出版發行的《神奇的字彙》

及魁北克省第24屆法語推廣協會年度詩

集。他於九月遠赴與輔大簽訂雙聯學制

的巴黎第三大學法語研究所攻讀。

 【本報訊】輔大語言中心馮瑞枝、林

玲俐兩位老師,於七月二十日至三十日

獲推荐參加台大國際華語研習所舉辦的

海外師資培訓進階班,上課地點在北京

語言大學。這項培訓班不但課程豐富務

實,師資更可說是大師雲集,名師們不

藏私的將在華(漢)語教學領域的學科理

念及教學經驗傾囊相授。

馮瑞枝老師表示,即使只是短短數小

時,卻令研習人員如獲至寶,倍感珍

惜;同時,讓人振奮的是見到了幾位在

華(漢)語教學教科書編寫方面極富盛名

的作者及著名的語言學、國學大師,他

們學經歷豐厚、謙虛為懷,目睹大師的

風範,更覺自己的不足。

 馮瑞枝與林玲俐老師強調,此行重大

的意義在於開啟及促進兩岸華(漢)語教

學從業人員的交流、切磋,向發揚中國

深遠文化的長遠目標邁進。兩位老師均

特別對輔大校方為鼓勵教職員進修,提

供如此寶貴的研習機會並贊助經費,表

達衷心的感謝。

 【記者褚紹屏報導】由輔仁大學中國

聖職使命特色發展室成立的「文藝志工

服務隊」,於暑假八月五日至十五日期

間出隊服務南投縣仁愛鄉的春陽國小及

親愛國小。志工們透過各種課程設計,

持續關懷偏遠地區原住民學童的教育問

題,培養服務的觀念,也激發其對公共

事務的關切,以回饋家鄉及社會。

 「文藝志工服務隊」於九十六年七月

成立,懷抱輔仁大學真善美聖全人教育

的宗旨,以及期望透過志工服務來培養

學生發揮正義、仁愛的精神,善用專長

來服務社會。總企劃林安妮表示,藉由

此活動可培養學生正確的服務觀念以及

團隊默契。學校教育不只是傳授教科書

上的內容,更重要的是生活經驗的累積

和體驗,才能有更多的智慧。再者,她

也期望破除大家對於原住民的刻板印

象,她表示,這些學童的確需要更多的

陪伴和關懷。

 本次活動服務對象為南投縣仁愛鄉春

陽國小及親愛國小三年級至六年級的學

童,以「生活及品格教育」為主題,設

計相關作文、實境教學、體育、音樂、

美術等課程,使學童得以建立自信心及

欣賞自我才華,並學習珍惜本身的文化

傳統以回饋家鄉。

 春陽國小營隊負責人初淞荷(日文四)

表示,自己從種子志工到現在成為隊

長,除了學習如何和小朋友相處外,更

懂得在活動中扮演該有的角色和任務,

增加自己隨機應變的能力。

親愛國小營隊負責人楊卉芝(進修部會

計三乙)則認為,在活動中學習到用更柔

軟的態度與人溝通以及提升領導能力。

她表示,人有無限的可能,小朋友都很

單純,只要發自內心真誠的付出就能獲

得回應,此次出隊服務的經驗和回憶,

絕對是無價的。

 【記者褚紹屏報導】十九位輔大師生

於八月二十一日至三十一日前往印度加

爾各答進行服務學習之旅,在德蕾莎修

女創辦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所屬的

「垂死之家」(The House of Dying )中,

和遠從世界各地來的國際志工們一同為

病患服務。這些滿載愛心的輔大師生志

工,由副校長郭維夏、醫學系主任周定

遠擔任領隊及副領隊,企管系周宗穎老

師、影傳系葉春華老師亦熱心參與。

副校長郭維夏表示,右手做的好事不

要讓左手知道,為善不欲人知,希望大

家將這樣的正面行善的能量向外擴散。

 德蕾莎修女的垂死之家於一九五二年

正式成立運作,現已成為國際間青年嚮

往服務的地方,使貧苦的病患獲得照

顧,讓他們在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程感受

到人間的溫暖關懷,擁有最後的尊嚴。

輔仁大學印度加爾各答服務體驗之旅已

邁入第三年,推動國際志工服務活動的

輔大使命室團隊秉持真善美聖的校訓,

希望藉由這樣的機會,以具體行動落實

「服務-學習」的理念。

 醫學系系主任周定遠表示,這趟服務

學習之旅學習到印度的生死哲學,還有

寬容關懷的精神。他認為德蕾莎修女的

偉大之處,就是堅持用窮人的方式服務

貧苦病患,在平凡中可以見證到耶穌的

愛的真諦。從服務中體認到,自己親身

體驗並學習為別人付出,用心察覺別人

的需要,適時的幫助別人才是重要的。

 此次志工服務團的學生均為第一次參

加,臨床心理系張育瑋則有很多衝擊和

自我省思的體驗,他提到在老人慢性病

中心服務病患過程中,學習到摒除自我

的價值判斷和批判眼光,在不斷追求和

突破時也應該停下腳步,學習放下和回

頭觀看身邊所擁有的一切,是如此的幸

福,更懂得珍惜。在兒童之家照顧孤兒

和身心障礙小朋友的臨心系四年級張哲

虹同學表示,自己找到最原始的感動,

體會到愛、包容和生命的真諦,也學習

到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誠如德蕾莎

修女所說的:「沉默的果實是祈禱,祈

禱的果實是信仰,信仰的果實是愛,愛

的果實是服務,服務的果實是和平」,

在這樣的服務行動中,深具啟發作用。

資深志工葉培(前排左一)帶隊參訪手工織布村落。前排右一醫學系周定遠主任,後

排右一周宗穎老師前面是影傳系葉春華老師,中排左七為醫學院宗輔王文芳老師。

輔大社科院學生在柬埔寨執行國際教育

方案中的學習情況。

社科院夥伴學習 赴 文化交流柬埔寨

(左起)使命副校長郭維夏神父、法文所

楊曜銘同學、外語學院黃孟蘭院長、頒

獎人榮譽騎士傑克•洛罕。

Page 3: media03.asp ¹ }! Ñ î æ! Ò h. | | + V R【記者梁國忠報導】一群輔大社科院 學生,於7月6日至26日遠赴柬埔寨為當 地學生進行英文教學,此項計畫由國際

 【本報訊】輔大主任秘書陳福濱、公

共事務室主任樂麗琪及江孟蓉小姐,由

校友李欽義及馬來西亞留台聯總財務長

張和風校友盛情款待迎接參訪團到訪並

陪同參訪行程。此次參訪成果豐碩,不

但與當地校友共融交流,更見證新加坡

校友會的創立。

 校友李欽義(1982食營系畢)8月23日在

馬來西亞校友會第四週年會員大會中當

選會長,與前任會長張和風交接。他表

示,對校友會的推動有許多想法,除加

強中馬與南馬地區的校友招募,並決定

擴大明年會員大會的籌辦,希望人數超

過150人。李欽義並邀請唐志忠及黃秀萍

校友擔任副會長,襄助會務推展。

 新加坡校友會8月25日正式成立,人脈

廣闊的校友陳正吉(1968法律系畢)當選為

第一屆會長,與經濟系畢業校友的夫人

張紫燕賢伉儷共同為校友會成立而熱心

奔走,成立大會更邀請到我國駐新加坡

台北代表處代表郭時南出席此次盛會。

 陳正吉表示,新加坡校友會的章程已

草擬完成,目前已向新加坡政府申請正

式立案。他呼籲,希望在新加坡工作或

定居的校友能踴躍入會並熱心參與校友

會的會務,共同為母校盡一份心力。

歡迎馬來西亞、新加坡校友主動聯絡~

*馬來西亞校友會會長李欽義

(6012-4380498) [email protected]

*新加坡校友會會長陳正吉 (Heman Chen)

E-mail : [email protected]

新加坡校友會成立 陳正吉當選首屆會長馬來西亞校友會年會 新任會長李欽義接棒

貿金系30周年同學會

珠海澳門三日歡樂遊 【記者李侑珊報導】國貿系第二屆畢

業校友的三十週年同學會,八月十六日

至八月十八日舉行,活動形式為珠海、

澳門三日遊,希望藉由國外旅遊共融聯

誼,讓闊別多年的老同學能在旅行中拉

近時空距離,增進彼此的感情,同時更

能豐富視野。

  國 貿 系 為 貿 金 系 前 身 , 成 立 於

一九七三年,由當時系主任張宇恭神父

創辦。張宇恭神父表示,過去畢業系友

的聚會多以聚餐為主,今年首度以出國

旅遊方式舉辦,出席人數約三十多人,

可說是獲得校友們的歡迎與認同。但是

由於仍有部分校友不克參加,所以在活

動結束後,於八月二十三日再舉行聯誼

餐會,讓該屆所有的同學都能再聚首,

重溫當年輔大求學的青春時光。

 張宇恭神父表示,第二屆的同學畢業

之後依然保持聯繫,彼此感情很好,這

次三十週年同學會活動舉辦得十分成

功,所以大家相約五年之後再以同樣的

方式聚會。

 【記者鄧同斌報導】校長黎建球七月

二十二日率輔大師長與行政同仁展開為

期十天的赴美參訪行程,除了出席「美

國輔仁大學基金會」2008年會,並專程

參加休士頓、紐約、多倫多、洛杉磯各

地校友會聯誼餐會,受到校友和當地僑

界熱情歡迎。

 輔大師長、基金會董事及德州地區校

友代表,二十五日應邀至休士頓台北經

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陳方正官邸參加晚

宴,品嚐富濃郁家鄉味的台式料理並歡

唱聯誼。校友會會長研討會二十六日結

束後,輔大全球校友總會會長戴建民(首

都銀行總裁)邀請基金會董事和輔大師長

參觀其一手創設的圖書館「蕭邦藝文書

廊」,館藏三萬餘冊,期以豐富的中華

文化與藝術慰藉旅外華人思鄉之情。

 休士頓校友會歡迎晚宴在金山酒家舉

行,參加校友來自德州休士頓、達福

(Dallas-Fort Worth)等美南地區,陳方正處

長、華僑文教中心主任盧景海及聖湯瑪

士大學商學院院長莫爾沙伉儷也到場。

晚宴由基金會董事、校友會前會長荊大

彥主持,亦莊亦諧的主持功力搏得滿堂

采,並邀歷屆會長上台分享成立校友會

之心路歷程,現任會長童緋表示該會目

前已有一百四十多位成員,她會繼續努

力讓校友會進步茁壯。

 在校長黎建球見證下,達福校友會會

長路承浩授頒榮譽會長榮銜給前會長

吳光昱,感謝其任內的經營與投入。贊

助晚宴的全球校友總會總會長戴建民致

詞鼓勵校友以母校為榮,建立歸屬感和

認同感,並強調回饋母校的重要性,他

說:「一所怎麼樣的學校,就造就出怎

麼樣的學生,美國評比一所學校的好

壞,端視該校校友對社會的貢獻」。

 參訪團一行二十七日抵達紐約,當晚

由熱心校友富頓開發集團(F&T Group)總

裁李信億贊助,在其企業總部舉行美東

校友會「輔仁之夜」聯歡募款餐會,中

華公所主席于金山、名作家趙淑敏趙淑

俠姊妹等皆出席晚宴,紐約市長彭博辦

公室亞裔社區聯絡人于之淇也帶來彭博

賀函向輔仁師長和校友致意。于金山表

示他雖非校友,卻是輔大親戚,不但伯

父于斌樞機主教是輔大在台復校首任校

長,母親知名作家張秀亞亦為輔大校友

及老師,與校長黎建球更是老交情。晚

宴中黎校長授頒美國東北區校友會會旗

予新任會長彭龍,並邀校友上台合唱校

歌;校長以他任訓導長時的故事強調建

立校友會的重要性,並提及當年神父、

修士和修女對學生的關懷照顧,其精神

感召許多學子繼續為輔大奮鬥,他期勉

校友將此精神傳承下去。

 曾任紐約市政府職業勞工局長的英文

系校友王張令瑜擔任晚會主持人,表

演節目熱鬧精彩,校友把酒言歡敘舊。

輔仁北平時期校友姚琮、范春溪及楊駕

圖也與會,主持人特邀三○到九○年代

的校友范春溪、王鴻泉、黃薏朱、周燕

霞、許佑梅、劉素秋等人上台分享當年

在校時光。不同世代的輔大人,來自世

界不同的角落,在美東地區許多熱心校

友努力促成下千里來相會,這樣的「輔

仁情緣」讓當晚不少校友內心充滿了激

動,也紅了眼框。

 輔大師長二十八日從紐約至加拿大多

倫多,多倫多校友會會長胡亞瓊及熱心

校友林永長、黃美惠、鐘俊雄接機,至

陽明山莊參加校友會晚宴。黎建球校長

此次造訪主要是關心加拿大校友會發展

情況及授頒校友會旗,陪同校長參加聯

誼餐會的總會長戴建民表示,輔大校友

遍佈全球,黎校長重視校友造福母校和

提攜照顧學弟妹之貢獻,任內全力凝聚

校友力量,奔波世界各地校友會,因受

◆休士頓校友會歡迎晚宴

◆紐約輔仁之夜與多倫多校友會晚宴

 【記者鄧同斌報導】2008年「美國

輔仁大學基金會」退省會於7月25、26

兩日在美國德州休士頓聖湯瑪士大學

(University of St. Thomas)舉行,與會成員

為基金會董事、美國校友會會長及代表

和校內師長。校長黎建球自2001年基金

會成立以來,特別關心基金會發展及對

學校募款貢獻,因此每年均全程參加基

金會年度會議以示支持。

 「美國輔仁大學基金會」由關懷母校

發展的旅美校友發起,透過募款等實際

行動協助母校各項發展與建設,如提升

教學環境、培養優良師資、籌設獎助學

金及擴建校地規模;另透過海外合作機

會,拓展輔大和其他國際高等教育機構

間學術交流。基金會成員由美國地區校

友代表及校內師長組成,包括現任基金

會董事長柏殿宏神父、董事羅四維神

父、學術副校長林思伶及醫務副校長江

漢聲。

 本次會議,董事們集思廣益,對輔大

中長程校務發展提出建設性看法,積極

討論如何更有力地募集資金,協助母校

全方位發展,並且一致通過柏殿宏神父

續任基金會董事長,以及決議2009年退

省會在南加州舉行。

 年會期間,聖湯瑪士大學商學院院長

莫爾沙(Bahman Mirshab)和藝術科學學

院副院長巴拉索托(John Palasota)加入餐

敘,與基金會董事和校長黎建球簡短會

晤,討論與輔大學術合作的可能性。曾

到輔大訪問的莫爾沙,感念本校師生熱

情款待,因此熱烈招待與會成員,協助

一切開會及住宿所需。另外,休士頓當

地校友,如全球校友總會會長戴建民、

基金會董事荊大彥、休士頓校友會前會

長許光燦及現任會長童緋等,體恤董事

與工作人員奔波辛勞,展現美國南方熱

情與好客,善盡東道主之情誼。

美國輔仁大學基金會董事、美國校友會代

表、輔大師長和聖湯瑪士大學商學院院長莫

爾沙(前排右二)於會場前合影留念。

2008

校長精神感召也加入全球走透透的行

列,期許校長帶領輔大邁向新境界。

 返台前夕二十九日抵達洛杉磯,旅美

經濟系校友黃建庚伉儷接機並全程陪同

參訪,一行人應基金會董事、家政系校

友王國媚邀請,參觀與其夫婿劉偉民經

營的輪胎公司TIRECO Inc,夫婦倆是傑

出華人企業家,政商關係佳,在僑界具

影響力,她承諾以逐年分期方式饋捐母

校美金一百萬,並希望各界校友響應,

為建設母校出資出力。當晚,輔大師長

和基金會董事吳淑蘭、袁士麒及黃建庚

夫婦一行至劉府參加洛杉磯校友晚宴,

出席的有南加州校友會長陳斐慈、前任

會長徐菡美及傅瑩瑩、陳玲華、王天

玲、梁藹如等校友代表與當地名流士

紳,氣氛熱絡溫馨。

 此次北美校友會餐敘行程雖緊湊,成

果卻非常豐碩,在校長黎建球多方奔走

及熱心校友鼎力支持下,募款超過新台

幣千萬,加上校友姚武鍔和王國媚各承

諾捐獻一百萬美元,為母校校務發展和

附設醫院的籌建挹注有力的資金後盾。

◆洛杉磯校友晚宴

美東校友會輔仁之夜

前排:馬來西亞校友會新任會長李欽義

(左三)、輔大主任秘書陳福濱(左四)、

前會長張和風(右四)、輔大公共事務室

主任樂麗琪(右三)。

Page 4: media03.asp ¹ }! Ñ î æ! Ò h. | | + V R【記者梁國忠報導】一群輔大社科院 學生,於7月6日至26日遠赴柬埔寨為當 地學生進行英文教學,此項計畫由國際

  身為天主教大學,輔仁大學一向秉持敬天愛人的辦學理

念,致力全人教育,落實「真善美聖」之校訓,服務社會

人群。輔大耶穌會使命室統籌推動多年的「服務-學習」

(Service-Learning)課程計畫深耕有成,更進一步正式成立

「服務學習中心」,推動成果贏得各界高度肯定,不但榮獲

教育部評選為96年度辦理服務學習績優大學並頒獎表揚,日

前還獲得教育部97學年度175萬元的最高額補助經費,在全國

59所提出申請的大專校院中表現亮眼。

  「服務-學習」即「服務」與「課程學習」相輔相成,

鼓勵大學生從「做中學」,以實際行動服務學校、社區,並

從服務中學習成長。而學生從服務他人的過程之中,學到的

不僅是課本上的知識,更包含生活與人格特質的鍛鍊、溝通

能力、道德和倫理的實踐、社會與公民的責任感等。

  輔仁大學使命室團隊多年來推動的各種「服務-學習」活

動,現今已成為全校推廣的整合性的跨院系動態課程,並進

一步發展成為跨國服務之國際志工團隊,近三年暑假期間,

輔大師生組團前往印度加爾各答及外蒙古烏蘭巴托的醫療與

社會服務學習活動,即獲得深刻體驗與豐碩成果。

  輔大推動之「服務-學習」課程,是在各系所原有的課

程科目內加上一個服務參與的概念設計與實作,而成為一種

嶄新的「融滲式教學法」。目前整體的施行模式,可歸納為

「全人教育-體驗服務實作型」、「專業教育-專業服務實

作型」、「共同團隊---服務學習型」三大軸線。

輔仁大學「服務-學習」課程

推動類型豐富多元

「融滲式教學法」帶動學生做中學

從服務中學習成長

第一個軸線~

「全人教育-體驗服務實作型」:

  於「大學入門」、「人生哲學」、「專業倫理」等校訂通識必

修課程內施行,由校方服務-學習專責單位與上述各課程教師共同

合作,依據各課程教案,統一安排各課程學生在校園內或輔大鄰近

社區的弱勢團體、公益機構進行服務。

  希望透過實際接觸真實的生活、人或社會議題,培養學生勤儉

務實的生活態度,實踐樂群合作的人生觀及樂於參與公共事務的服

務美德。目前推展規模,每年約計六十個班級參與,投入兩千餘

位同學,對社區、弱勢團體、公益機構進行高達三千個服務梯次。

例如:「大學入門」課程,學生參與「愛校服務清掃活動」、「校

園流浪狗觀察與餵食服務」等;「人生哲學」課程,學生到新莊

裕民國小對特殊家庭兒童進行課後輔導、到五股老人公寓做手工藝

教學、到樂生療養院痲瘋病患進行餵食照護關懷等;財法系、法律

系、學士後法律系的「專業倫理」課程,及學生為泰山鄉明志國小

教法律知識等。

◆「大學入門」課程  服務學習中心97學年度第一學期主推的「大學入門」課程整合

案計畫,與管理學院合作,管院5個科系共11個班級的大學入門課

程均參加,再加上自行加入的其他科系大學入門教師(進修部李秀

華老師、職治系劉倩秀老師、護理系傅秀雲與汪慧鈴老師) ,共計

15個班級。具體做法為將管院與醫學院職能治療系修讀大學入門之

學生約700人,以6人一組的方式進行服務分配,分別與服務學習中

心、學務處課外指導組、總務處事務組進行合作,參與對象以大一

新生為原則。

  合作方式與「單元實做」內容如下:(一)服務學習中心「沒大

沒小數位學堂」:主要目標為平衡城鄉之知識與資訊落差,善用大

學之學習及學生資源,建立與偏鄉學童互動之線上平台,期能平面

鋪設虛擬知識與資訊的流動網絡。每組以一學期為範疇,認養偏遠

小學一個班級之線上讀書會,並提供該班級相關之學習需求在線上

進行互動,選課學生需配合課程規劃並接受督導進行服務項目。

(二)學務處課外指導組『服務性社團』:配合輔大服務性社團參與

社會公益機構服務,並接受該社團成員予以督導進行服務項目。

(三)總務處事務組『校園景觀維護』『校園環境清潔維護』:以

『校園景觀維護』與『校園環境清潔維護』為主要服務項目,並受

總務處負責同仁督導。『校園景觀維護』服務內容包括景觀美化、

落葉清掃、草皮修剪、花圃整理、雜草清除等;『校園環境清潔維

護』服務內容包括大樓服務、垃圾分類、廁所清潔服務等項目,並

以區域性認養方式進行實做。

◆「人生哲學」課程  人生哲學課程之起源,為輔大在台復校首任校長于斌樞機將

「人生哲學」制定為輔大全校學生必修課,第二任校長羅光主教親

授哲學概論和人生哲學,並將人生哲學納入全人教育中心基礎課

程,往後歷任校長皆相當重視此課程的推動,因而持續發展迄今。

課程之目的為提供學生了解自我、體驗人性的機會,培養其獨立、

多元思考的能力,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以96學年度第二學期課程為例,申請開課之各學院老師有魏思

齊、杜金換、劉錦萍、鍾蔚玲、吳子清、陳輝立、吳瑞珠、汪惠

娟、陳梅珍、陳文祥、林瑞德、戴立仁等,在課程中分別藉由服務

觀念的啟迪引導、實地至社區小學或弱勢機構服務等方式,讓學生

學習並發展愛人助人、自我反省的能力,增進對社會弱勢族群之認

識、關懷與服務。吳瑞珠認為,將「服務學習」的單元融入「人生

哲學」,在學生意願及主動選擇上是相當重要的部分,當學生要求

去嘗試時,老師的任務就是盡力協助學生,讓他們看到跟自己不一

樣的世界,一方面「用手」去服務,一方面也「帶著心」去想,這

絕對不是理論的課堂可以言說的。

Page 5: media03.asp ¹ }! Ñ î æ! Ò h. | | + V R【記者梁國忠報導】一群輔大社科院 學生,於7月6日至26日遠赴柬埔寨為當 地學生進行英文教學,此項計畫由國際

第二個軸線~

「專業教育-專業服務實作型」:

  於各個系所開設之專業學科課程內施行,由課程教師於其教

授的學科中,和各社區團體之需求結合,運用課程專業知識與能

力,希望達到協助非營利機構、弱勢團體發展的服務目的。期望

藉由發展各型態之現場服務實作,培育學生將理論應用於社區服

務中,並訓練學生表達意見、服務、溝通、組織、協調的能力及

公民意識的養成。

  目前每年約計50門專業課程教師參與、服務超過30個社區及

機構。例如:資管系「資管專題」課程,教師帶領課程學生與天

主教光仁文教基金會合作研發個案管理系統,兒童與家庭學系老

師在「家庭生活教育」課程中,針對新莊市豐年國小的單親家庭

設計一日遊行程,幫助弱勢的單親家長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又

如哲學系「環境哲學與本土植物」課程,教師於課程中安排同學

在校園裡進行資源回收的服務,將理念化為實際的行動,以了解

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等。此外,公衛系歷年來參與服務學習之課程

包括社會學、健康心理學、健康傳播、衛生教育、物理性環境測

定、環境教育等課程,以服務新莊市後西區民眾為主,帶動學生

以社區為其學習場域,亦為公衛系師生服務新莊地區之一項參與

行動。

  以96學年度課程為例,第一學期申請的課程有兒家系潘榮吉

老師「家庭資源管理」及「家庭生活教育實習」、公衛系陳凱倫

老師「心理衛生」、財法系黃宏全老師「財產法案例研究」、臨

心系李錦虹老師「服務學習」、影傳系葉春華老師「進階錄影製

作」、宗教系莊慶信老師「環境哲學與本土植物」、全人中心鍾

蔚玲老師「生命教育」。第二學期申請的課程有兒家系潘榮吉老

師「家庭資源管理」、博物館學研究所劉婉珍老師「博物館教

育」、餐旅系李青松老師「觀光遊憩概論」、護理系陳惠姿及傅

秀雲老師的「社區護理學」及「社區護理實習」、織品系鄭靜宜

老師「織品消費學」、醫學系鄧世雄老師「服務課程種子營」、

教研所林梅琴老師「綜合活動教材教法、教學實習、輔導原理與

實務」、社工系沈淑芳老師「志工服務」。

  例如:公衛系陳凱倫老師95學年度的「健康傳播」課程,針對

新莊市低收入家庭之國小學童,發掘、分析日常生活中對兒童產

生不良影響之大傳媒體報導的錯誤健康訊息內容,並帶領學生至

◆「專業倫理」課程  此課程開設在各系的三或四年級,以學生未來的職業(專業)範圍

為出發點,而將服務學習精神融入「專業倫理」課程中,對學生的

職業道德與價值觀、人格的培養均有正面的助益,希望輔大的畢業

生都能成為關懷社會、肯定人性尊嚴的人。例如王金蓮、鄭寶彩老

師指導的「專業倫理服務體驗單元」,服務對象為身心障礙民眾,

帶領體育系學生完成老人體檢之志工服務,從關懷弱勢的服務過程

之中,激發同學不同的生活體驗與感觸,並建立正確的工作倫理與

價值觀。

  以96學年度第一學期課程為例,護理系黃玉珠老師申請的「護

理專業倫理」課程,服務對象為社區弱勢家庭、新莊泰山社區外籍

配偶關懷據點婦女與007玩具圖書館。課程以「幸福與分享」為服務

學習主題,由學生自述幸福的定義與行為,並在學期中尋找有需求

的社區家庭並給予幸福之分享,從付出中體會到幸福其實很簡單,

隨時都會出現在身邊,只要懂得珍惜週遭的人、事、物,就是真正

的幸福,就是所謂的惜福與服務。希望激發學生關懷社區並主動參

與社區營造,將在校所學專業知識與技能在服務中發揮,經由實地

參與社區服務,認識社區民眾之需求,並激發生活反思學習,增進

專業倫理。

第三個軸線~

「共同團隊-服務學習型」:

服務機構了解兒童對不良媒體傳播內容之認知狀況,再透過衛教宣

導活動提供正確之健康訊息。影傳系葉春華老師96學年度的「進階

錄影製作」課程,則是鑑於媒體扮演的角色與被賦予的功能影響社

會深遠,於是結合了服務學習理念與媒體教育,與數個公益機關團

體合作,訓練學生以在校所學的媒體專業知識與技術,企劃製作電

視公益廣告影片,希望教導學生成為一個擁有公民意識的負責任媒

體人。此外,財法系黃宏全老師的「財產法案例研究」課程,訓練

法律系學生走出教室,以本校學生及附近出租業者為對象進行訪談

及服務,針對一般因消費商品瑕疵常遇到之糾紛,進行瞭解並學習

運用所學法律專業知識給予建議解決問題,希望能培養法律系學生

對社會服務的認同與參與,並進而反省所學與精進專業能力。

  鼓勵校內至少三位教師、三門課程,以院、系、所、中心為團

隊或自組團隊,共同開發執行同一個服務學習議題或服務同一個社

區機構。推展至今,每年維持開發兩個新的共同社區,兩個新的共

同議題。希望促成各學科之間的互動、引導師生深化其專業在社會

議題上之角色、整合系所教師專業及學生人力資源、發揮團隊服務

與合作之效果。

  例如:企管系「行銷管理專題」、「人力資源管理專題」、

「生產管理專題」、「行銷研究」及資管系「獨立研究」五位課程

教師,共同以「原住民區域提昇計畫」為議題,帶領課程學生分別

對原住民特色產業進行「區域調查」、「主題設計、形象設計、活

動設計及推廣設計規劃案」、「新舊設施改善建構規畫」、「人力

調查及培訓計畫」及「區域網站建構及電子商務發展規畫」,對原

住民區域規劃及改善提出完整且可行性高之專題企劃案,以提昇原

住民經濟水準,改善他們的生活。近年來更積極發展成為長期認養

方案,例如跨院團隊之「沒大沒小數位知識學堂」偏鄉小學課輔計

畫、織品系團隊之「印度加爾各答跨海愛衣服飾製作」等。

  以96學年度課程為例,第一學期申請的跨領域團隊課程有護理

系傅秀雲、社會系戴伯芬、 社工系羅秀華老師的「社區護理學」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社會資源運用」;民生學院團隊課程有織

品系蘇旭珺及陳貴糖老師的「服裝構成學與實習」、織品系羅麥

瑞、闕碧芬老師的「大學入門」。第二學期申請的跨領域團隊課程

有護理系陳惠姿、黃玉珠及體育室林建勳老師的「社區護理」「護

理專業倫理」「老人學學程體適能檢測」;藝術學院團隊課程有

景觀系葉美秀、張清烈、陳燕靜、趙家麟、張自健、顏亮一老師的

「進階景觀設計」「專題研究」「環境設計方法研究」。

  其中,傅秀雲、戴伯芬、 羅秀華三位老師的跨領域團隊課程,

共同議題為弱勢拾荒者族群,指導帶領護理系、社會系、 社工系三

系學生,分別針對三重及萬華區的拾荒者族群家庭之健康促進、社

會網絡資源連結研究、改善生活的社會資源脈絡,以行動實踐服務

學習。課程內容包括教導學生扮演社區護理人員角色,進入拾荒者

家庭訪視,發現拾荒者的家庭健康問題,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運

用衛生教育的技巧增進其健康知識,並學習運用社會資源連結和轉

介系統,協助拾荒者家庭解決健康問題。此外,在與拾荒族群互動

過程中,探索體驗弱勢社區概況,瞭解拾荒族群的社會網絡關係及

面臨的問題,提供角色認同與生活輔助。希望在對弱勢拾荒者族群

付出關懷和親身服務的過程中,能引領學生進一步省思。而在眾多

學生的服務心得分享報告中,均表示從這樣的服務學習課程實作中

獲得深刻的體驗與收穫。

* 資料提供:服務學習中心*【輔仁大學服務學習中心】網址 http://slc.mission.fju.edu.tw/

第一個軸線~

「全人教育-體驗服務實作型」:

  於「大學入門」、「人生哲學」、「專業倫理」等校訂通識必

修課程內施行,由校方服務-學習專責單位與上述各課程教師共同

合作,依據各課程教案,統一安排各課程學生在校園內或輔大鄰近

社區的弱勢團體、公益機構進行服務。

  希望透過實際接觸真實的生活、人或社會議題,培養學生勤儉

務實的生活態度,實踐樂群合作的人生觀及樂於參與公共事務的服

務美德。目前推展規模,每年約計六十個班級參與,投入兩千餘

位同學,對社區、弱勢團體、公益機構進行高達三千個服務梯次。

例如:「大學入門」課程,學生參與「愛校服務清掃活動」、「校

園流浪狗觀察與餵食服務」等;「人生哲學」課程,學生到新莊

裕民國小對特殊家庭兒童進行課後輔導、到五股老人公寓做手工藝

教學、到樂生療養院痲瘋病患進行餵食照護關懷等;財法系、法律

系、學士後法律系的「專業倫理」課程,及學生為泰山鄉明志國小

教法律知識等。

◆「大學入門」課程  服務學習中心97學年度第一學期主推的「大學入門」課程整合

案計畫,與管理學院合作,管院5個科系共11個班級的大學入門課

程均參加,再加上自行加入的其他科系大學入門教師(進修部李秀

華老師、職治系劉倩秀老師、護理系傅秀雲與汪慧鈴老師) ,共計

15個班級。具體做法為將管院與醫學院職能治療系修讀大學入門之

學生約700人,以6人一組的方式進行服務分配,分別與服務學習中

心、學務處課外指導組、總務處事務組進行合作,參與對象以大一

新生為原則。

  合作方式與「單元實做」內容如下:(一)服務學習中心「沒大

沒小數位學堂」:主要目標為平衡城鄉之知識與資訊落差,善用大

學之學習及學生資源,建立與偏鄉學童互動之線上平台,期能平面

鋪設虛擬知識與資訊的流動網絡。每組以一學期為範疇,認養偏遠

小學一個班級之線上讀書會,並提供該班級相關之學習需求在線上

進行互動,選課學生需配合課程規劃並接受督導進行服務項目。

(二)學務處課外指導組『服務性社團』:配合輔大服務性社團參與

社會公益機構服務,並接受該社團成員予以督導進行服務項目。

(三)總務處事務組『校園景觀維護』『校園環境清潔維護』:以

『校園景觀維護』與『校園環境清潔維護』為主要服務項目,並受

總務處負責同仁督導。『校園景觀維護』服務內容包括景觀美化、

落葉清掃、草皮修剪、花圃整理、雜草清除等;『校園環境清潔維

護』服務內容包括大樓服務、垃圾分類、廁所清潔服務等項目,並

以區域性認養方式進行實做。

◆「人生哲學」課程  人生哲學課程之起源,為輔大在台復校首任校長于斌樞機將

「人生哲學」制定為輔大全校學生必修課,第二任校長羅光主教親

授哲學概論和人生哲學,並將人生哲學納入全人教育中心基礎課

程,往後歷任校長皆相當重視此課程的推動,因而持續發展迄今。

課程之目的為提供學生了解自我、體驗人性的機會,培養其獨立、

多元思考的能力,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以96學年度第二學期課程為例,申請開課之各學院老師有魏思

齊、杜金換、劉錦萍、鍾蔚玲、吳子清、陳輝立、吳瑞珠、汪惠

娟、陳梅珍、陳文祥、林瑞德、戴立仁等,在課程中分別藉由服務

觀念的啟迪引導、實地至社區小學或弱勢機構服務等方式,讓學生

學習並發展愛人助人、自我反省的能力,增進對社會弱勢族群之認

識、關懷與服務。吳瑞珠認為,將「服務學習」的單元融入「人生

哲學」,在學生意願及主動選擇上是相當重要的部分,當學生要求

去嘗試時,老師的任務就是盡力協助學生,讓他們看到跟自己不一

樣的世界,一方面「用手」去服務,一方面也「帶著心」去想,這

絕對不是理論的課堂可以言說的。

Page 6: media03.asp ¹ }! Ñ î æ! Ò h. | | + V R【記者梁國忠報導】一群輔大社科院 學生,於7月6日至26日遠赴柬埔寨為當 地學生進行英文教學,此項計畫由國際

●汪文麟

●嚴任吉

 「Shine…希望在燃燒!」這是九十七

學年度天主教學校週暨聯合點燈活動的

主題,旨在傳達「基督真光在我身上照

耀,我亦反射此真光,照耀他人與社

會」的活動精神。聖經中耶穌說:「我

是世界的光;跟隨我的,決不在黑暗

中行走,必有生命的光。」(若 8:12) 去

年我們的主題是:「愛,把生命串起

來」,今年更進一步的告訴我們,當耶

穌的真光反映在我們身上時,我們都懷

有希望,且讓希望的種子在我們身旁散

播,當希望在燃燒時,擁有生命之光的

喜悅。

 長久以來,天主教給台灣社會一個正

面的、慈善工作者的形象,也難怪學校

的園遊會往往也都會冠上"慈善"或是"義

賣"等頭銜。這方面確實天主教會做了很

多,也給台灣社會帶來了很多的幫助,

直到今天也還是如此。但是,有時我們

也會想再多向前邁進一步,能以「教

育」的立場再多設想一些事。特別是想

要揮別那種"由可憐到施捨"這樣單純的

操作模式,這種模式容易讓人變成"我高

你低"的施惠姿態之弊端,我想也不是大

家樂見的事。

 這樣想來,會不期然地想起聖詠:

「 仁 ( 慈 ) 愛 和 忠 信 ( 真 誠 ) 必 彼

此相迎(適),正義與和平必彼此相親

(擁)」(詠85:11)這句話。這點出

了我們的信仰的兩大幅度,既重視真誠

與慈愛,也該重視正義與和平(雖然後

者一直不常受到青睞,較少在我們中間

被反省與提起)。但是,從事天主教大

學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會不時地碰到這

個議題,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試試看,

怎樣把它們放入我們的活動中呢?

 今年的主辦學校文藻外語學院提出一

個想法,就是不僅只在活動中找個募款

對象而已,而甚至藉著某個社會議題,

能幫助我們反省社會在這方面的不正義

(而這個不正義的做法,也會和我們習

以為常的態度與價值是相關聯的,因為

我們也是社會的一員),最後甚至進而

產生更正確、更有效地面對這個社會問

題的方法。籌備會中決定,鎖定外籍配

偶在台灣的社會議題來當作活動的對

象,因為這個現象有普遍性,在各鄉鎮

市都能碰觸到,是個適合我們大家可以

「一起」來做的標的,希望能藉此提升

我們天主教學校對社會的關懷。

 當然,台灣的社會當中不乏需要我們

關懷的對象與事情,但是當學期開始,

大批的莘莘學子,進入天主教學校,而

我們如何關懷這批大學新鮮人,如何將

教會的精神讓這些同學接受與認同。天

主教學校願意用實際的行動來跟隨基督

的榜樣,特別注意到最貧窮及在經濟、

社會、文化及信仰上受不公平待遇的

人,而意識到對於在物質、精神上受苦

者的責任,也透過此"合一與共融"的活

動,幫助台灣的天主教學校意識到身為

天主教學校的特色與使命,促進彼此的

合作與對話。

 期待今年的活動有你我的參與和支

持,在完人基督身上找到滿全與合一,

進而提昇人性,使生命有意義,讓希望

擁抱生命。

(本文作者為輔大校牧、宗輔中心主任)

Shine…

 二OO八年三月六日,輔仁大學行政

會議通過了「服務-學習委員會」設置辦

法,使推動「服務-學習」這個融滲式

的教學方法,不再只是耶穌會使命室的

工作,而是全校性「服務學習中心」的

任務。為實踐學校創辦的宗旨與精神,

營造愛與服務的校園文化,服務學習的

專責單位在本校轉型,使推展的工作展

開了嶄新的一頁。要持續的推展各院系

所,與課程或與院系整體發展結合,在

教學、研究體系下,具有天主教特色的

服務學習模式,是「輔大服務學習中

心」責無旁貸的使命。外蒙古的醫療、

社會服務之旅,便是在亞洲地區跨文化

之國際服務學習行動設計,希望對輔大

醫學院各系及社會科學相關學門,創造

出具天主教教育特色的教育平台;對外

蒙古烏蘭巴托地區的孩童、病患,相信

也是一次滿足需求的、愛與服務的行動

見證。

 源自於這幾年亞洲基督宗教、大學院

校聯盟的教學策略,輔大服務學習原

來的權責單位---耶穌會使命室,去年與

韓國天主教大學合作,在外蒙古進行醫

療、社會服務。當時的輔大團體17人,

韓國天主教大學64人,社會服務包含英

語、電腦教學、中國菜烹飪課程,為修

女照顧的街頭流浪孩童的小學服務,以

及為被遺棄的母女在山坡上蓋房子、挖

廁所等項目。另有七人協助韓國天主教

大學的醫療團隊,做掛號、填病歷單、

量身高體重等行政支援的工作。看到韓

國的師生認真、耐操、機動性強的服務

態度,輔大師生感觸良多;看到韓國醫

學院師生六天為1800病患看診,每天晚

上老師帶學生檢討到半夜兩點的專業要

求,也意識到專業課程的服務學習,是

師生共同努力、解決社區百姓需求,服

務與學習並重的優良教學法。

 去年暑假,印度垂死之家及外蒙古的

醫療、社會服務團回來之後,依慣例開

學後在九月底舉辦全校性的分享會,將

師生的親身見證、心得感想、影像紀錄

及照片等彙集成冊,提供給記者及約百

位的師生參閱,鼓勵了更多師生願參與

下一年度的海外服務學習,分享會後就

有幾位老師主動表達意見,願意提供課

程合組社會服務學習的團隊。在醫療服

務方面,我們主動詢問醫學院的意願,

也很快獲得肯定的答覆。接著透過韓國

天主教大學的聯繫管道,瞭解他們實際

的醫療經驗記錄和外蒙的疾病狀況,也

與外蒙古聖母聖心會傳教士的會長及修

會所負責的主教座堂的神父們,先建立

好確定的聯絡窗口。

 當我們做好了六整天的課程和服務項

目設計,又有外蒙古聖母聖心會會長及

主教座堂的主任神父親自來輔仁大學參

訪,表達外蒙窮苦人的需求和歡迎輔大

志工之意願,整個方案幾乎確定成行。

今年四月份春假期間,我與醫學院教

授、新光醫院副院長邱浩章,帶了完整

詳細的活動計畫方案,赴烏蘭巴托實地

勘察及做最後的確認。對可能遇到的各

類問題如翻譯、食宿、交通、文化體驗

之安排等,均因雙方的誠意、信任及良

好的溝通,做好了完善的安排。

 七月二十一日至八月一日,輔大的師

生與新光、國泰兩合作醫院的醫師、護

士、檢驗師、藥師等共44人,赴烏蘭巴

托展開為期六整天的醫療、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方面,有電腦、體育、舞蹈、

織品藝術課程、文化價值講座及水質、

空氣、公衛環境考察等,每天來上課的

學生總人數約220人。醫療服務方面,主

要的有神經內科、兒科、牙科、婦科、

心臟、腸胃科,每天平均約230人填好病

歷掛號看病,總數有2175人次給不同科

的醫師看診。

 到了外蒙的第二天上午,在要分組分

工準備場地展開服務之前,整個團體(含

翻譯人員)舉行了簡單的始業祈福儀式。

主辦活動的外蒙古主教座堂主任Patrick

神父,講了一個小時候經驗的非洲農業

故事,他看到農民用祖先一貫的老方法

播種卻總是結不出好果實的例子,闡述

教育的重要,因為教育會引進新的知

識、新的方法,使播種下的一切能開花

結果。Patrick來過輔大也見過副校長、

院長等師長,相信輔大的教育資源能照

顧外蒙的青年學子及病患,並在人心播

下可結出意想不到好果實之種子。

 在賦歸前最後一晚,台灣的經貿代表

及官員宴請服務團、外蒙政府官員和

聖母聖心會士們。我用「對話交談」、

「關懷服務」、「令人振奮的激勵情

緒、喜悅,扶持他人的成就」等,做為

此次經驗的總結。參與的老師與學生,

學校與醫院、我國駐外單位、聖母聖心

會士,與在學的外蒙大學生翻譯人員及

我們所服務的外蒙青少年、善良好客的

老百姓等,各種的連結,彼此的信任、

關懷、互助,交流,建立了如同天主子

女般的真誠友誼,共同感受到彼此要疼

惜上天所賞賜的寶貴生命,在美好的大

自然天地中,真實的分享了真、善、

美、聖的生命。美好的事務,有了成功

的開始,相信在明年、往後,為他人的

需求,我們會持續做得更好。

(本文作者為輔大耶穌會使命室主任)

~2008烏蘭巴托醫療及社會服務之旅~

校牧汪文麟神父

Page 7: media03.asp ¹ }! Ñ î æ! Ò h. | | + V R【記者梁國忠報導】一群輔大社科院 學生,於7月6日至26日遠赴柬埔寨為當 地學生進行英文教學,此項計畫由國際

 難忘的事物在一生中總是不斷地在累

積,由於不同經驗的堆疊與碰撞,生命

和世界之間的美好,才會如此珍貴與感

動。所以我們在旅程中找尋更多可能,

同時,在他人的生命裡,陪伴他走過一

小段路。每個服務活動背後的精神不會

差異太大,但在不同的國度、日子、對

象及同伴的組合下,使每段旅程都是那

麼的特別,擁有各自不同的面貌。

 服務活動往往不是輕鬆就能達成的,

若冠上「海外」二字只會讓事情更加複

雜。行前的整個學期,志工同學、老

師、神父及修女等相關成員都默默地進

行籌備,我們練習英文日常用語,認識

菲律賓地理環境和文化,學習如何作出

有趣的造型氣球,不斷向當地人員確認

各項出國事宜與細節。在漫長的準備和

等待後,這段時間努力的成果,在整理

行李的同時,一起塞進我的背包,飛往

目的地馬尼拉。

 經過九十分鐘的空中飛馳,菲律賓的

模樣展現在眼前。在聖神學院的校車

上,窗外景色就如同平時認識的熱帶島

嶼一般,沿途充滿鮮綠植物及艷陽藍

天。到達聖神學院後,歡迎會中重要人

士接續上台致詞,替這次為期九天的活

動拉開序幕;晚上的重頭戲並不是旅行

團常見的自由活動或市區觀光,而是絞

盡腦汁地為華語教學活動作準備。

 崇德學校的華語課程,是這次活動中

重要的一環。大家盡心討論後,我們的

華語師資陣容分別負責歌曲教唱、成語

解析、生活用語及生字教學,特別的是

還有造型氣球教學,這正好檢視我們的

學習成果。而在華語教學前,我們安排

參與他們的教學過程,了解這裡的上課

模式,不巧的是我被隨機分配到歷史

課,而非原先計畫的華語課,但身為歷

史系學生,能在異地聽著熟悉的內容,

真是奇妙萬分。

 華語教學就像遊戲中級數最高的關

卡,不時在至高處向我們招手,靜靜地

等待我們。由於行程的巧妙安排,在緊

張的教學前,與高年級學生進行的交流

活動也是一大挑戰。我從未一次對著陌

生的六個人進行談話,但慶幸的是我必

須使用中文,不是當地方言或英語。兩

人負責的教學課程像是一個活動,我們

和學生一同學習;終於站上講台,緊張

漸漸消失了,我如同不斷運作的機器,

一五一十將準備的內容告訴大家。課後

我試著了解教學成果,老師認為內容雖

然可再加深,但活動就是志在參加!此

時,老師扮演鼓勵的角色,讓我有再進

步的動力。我收拾雜亂的情緒,準備

接下來於Mother Theresa's Place的服務體

驗,心想,這項行程應該更能體現志工

服務的精神。

 Theresa修女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

然而我沒想到會有一天親臨承繼她精神

的地方並為他們做一些雜事。在前往

Mother Theresa's Place的路上,窗外景色

第一次轉變得那麼快速又突然,地面開

始變得髒亂,住屋變得低矮,空氣變得

渾濁,而我們正坐著富有人家搭乘的校

車穿梭在所謂的貧民區裡。此時矇口的

我隔著難以吞嚥的廢氣,看見的是馬尼

拉繁榮的角落,不過到達Mother Theresa's

Place時,激動的情緒總算暫時得到安

撫,當下我更希望能發揮自己的力量。

 作粗活就是一種直接的幫助,總計

七人負責洗衣的各項流程,三段式洗

淨、兩段式脫水及快速曬衣,洗衣的專

業度與機器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於

Mother Theresa's Place分為兩處,各照顧

小孩與老人,所以我們分兩個小組在兩

天內輪流進入協助。我們有一個下午陪

伴小孩玩耍,而這段時間讓我感受到擁

抱的深刻,當我見到還能自由走動的孩

子時,那張開雙手的姿態告訴我,他需

要更多溫暖。

 同行夥伴想必會思考一個問題,我們

匆匆的兩天,真的有給予幫助嗎?真

的有造成影響嗎?當我在崇德學校時想

的是另一個問題,我們在這裡服務的對

象是那些富有人家的子女,難道沒有更

需要幫助的人嗎?但在Mother Theresa's

Place的兩天中已解答這個問題。也許

我們力量微小,所做的事是那麼短暫又

瑣碎,但我慶幸有如此多人在這裡無私

的奉獻,幫助他們卻不欲人知,創建一

片園地包容他們。我們能給與的東西不

多,但卻能將那份精神繼續傳揚。

 翌日我們待在聖神學院與當地大學生

進行交流,最重要的感受就是英文待加

強。之後的行程幾乎都被颱風摧毀,不

過重點要地「煙山」還是要走訪一趟。

車窗外景色依然變化劇烈,房子變得更

矮,人變得更瘦,環境更加髒亂,當地

Mike神父擔任嚮導,為我們說明煙山目

前狀況,他強調,若要幫助這裡的人改

善處境,給予他們工作機會才是可行

的,供給生活物資僅適用於緊急時刻。

據老師和來過的夥伴所言,在神父及政

府的協助下,煙山居民的經濟狀況已逐

漸改善,我確信只要有神父和其他默默

幫助的人,這裡的居民絕對有希望扭轉

這一切,縱使那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這段旅行,將會被永藏在每位參與者

回憶中且不時地拿出來細察。在崇德學

校體驗的實際教學,在Mother Theresa's

Place感受到擁抱的力量,在煙山看見

貧窮的角落及在旅途中接受到的任何事

物與感動,都是這次服務學習帶來的收

穫。對我而言,將它比喻成旅行是再適

合不過的~在旅行中學習服務,在服務

中發現感動!期望在往後日子裡,能將

這段時間的經歷與成長,化作服務的精

神與動力,以激勵與發揮自己的力量。

(本文作者為輔大歷史系三年級學生)

●朱丰中

●張陳子浪

~輔大志工菲律賓服務學習之旅~

 「新一代設計展」(由經濟部、外貿

協會及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共同舉辦)是

全世界以學生為主最大型之設計展覽,

已成為國內設計科系學生趨之若鶩之年

度盛事。二十多年來,它已經發展成與

「米蘭家具展」、「挪威設計日」等國

際重要設計展等量齊觀的地位。二OO八

年第二十七屆「新一代設計展」於今年

五月中旬在台北世貿中心展出,參展學

校除國內八十七個設計相關校系,也有

美、英、義、荷、紐、澳等二十個國外

設計相關院校單位來台參展(共計107

個),展出期間吸引數萬名民眾參觀,

儼然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設計新秀聯

展,也成為國家未來經濟產業發展的推

動助力。

 輔大應美系馮永華主任於任內力主重

回設計主流,啟動對外參賽機制,三年

中便獲致重大成果,在設計學界塑造了

新的口碑。二OO六年首次參與「時報廣

告金犢獎」,即在總數四千五百七十二

件作品中,囊括兩個金獎、一個銀獎。

繼之推動重回「新一代設計展」,二OO

七年榮獲一金獎、二銀獎、一銅獎及二

特別獎,技驚四座。

 二OO八年在「新一代設計展」五個

金獎項目中,應美系學生更以優異的專

業學習成果與傑出創意,從兩千多組

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勇奪《平面設

計》與《數位多媒體設計》兩大類的

「金獎」,連續兩年成為該展的最大贏

家!在「新一代設計展」官方網站中也

記載著:「輔仁大學最為風光 !」。期

間,各項傳媒紛紛大幅報導,包括天下

雜誌、聯合、中時、自由、經濟、蘋

果、設計、Taiwan Journal、Here、dpi、

ACDesign、X-cup……等十餘個平面媒體

及六個電視媒體(年代專訪、中視、蘋

果網路……等)報導;其中,中視「哈

時尚」節目更邀請五個金獎組別及輔大

應美系馮永華主任(唯一學校代表)進

行節目專訪。來自各傳媒的高度肯定,

都標誌著校系的榮耀,對輔仁大學及應

美系的聲譽幫助極大。

 輔大「應用美術系」蟬連新一代設計

金獎,不但展現靈活的設計創意,彰顯

應美系在設計專業素養上令人驚豔的厚

實功力,更再次締造老牌名校為人津津

樂道的傳奇性口碑。寄望應美系一路穩

健發展,在全國一百三十餘所設計科系

激烈競逐中,以矯健的姿態,繼續締造

傳奇。

(本文作者為輔大應用美術系助理助教)

連續兩年全國最大贏家!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學生的得獎作品,

獲十餘個平面、電子媒體報導。輔大應用美術系獲金獎同學與指導老師

合影於頒獎台:「上上籤」獲平面類金

獎(黃治瑄、蔡守瑋、黃青菁、陳怡

寧)、「祕境」獲數位媒體類金獎(陳

怡璇、陳宜謙、丁婉芷、王郁菁)。

輔大聖言會志工於暑假期間至菲律賓德蕾莎修女辦的孤兒院和老人院服務。

Page 8: media03.asp ¹ }! Ñ î æ! Ò h. | | + V R【記者梁國忠報導】一群輔大社科院 學生,於7月6日至26日遠赴柬埔寨為當 地學生進行英文教學,此項計畫由國際

籌建教學醫院基金旅美校友捐贈母校美金200萬

輔仁大學97年7月至8月捐款名錄

 【記者鄧同斌報導】輔仁大學旅美校友姚武鍔和王

國媚關注母校發展,希望為學弟妹開創優良學習環

境,各承諾逐年分期捐贈母校美金100萬,總計200萬

美金,作為輔大附設教學醫院之籌建基金。

 輔仁大學為高等教育機構,秉持天主教辦學理念,

發揮救主耶穌基督視病猶親的精神,歷來對於建構在

地整全教會教育醫療體系有著責無旁貸的使命感,近

年來校長等輔大師長同仁為了附設教學醫院的籌建,

奔走全球各地,啟動海內外校友資源及各界力量,全

面投入資金募集等各項工作。

 1969年畢業於輔大物理系的姚武鍔,現任美國銀河

科技(Galaxy Technology)總裁,曾獲輔大91學年度傑出

校友,率先承諾逐年分期捐贈美金100萬元作為附設醫

院籌建指定用途。姚武鍔表示,身為校友,他認同母

校對國內醫療教育體系的理念,期望這筆捐款能收拋

磚引玉之效,吸引更多有力的支持與協助。

 姚武鍔登高一呼很快有了正面的迴響,家政系畢業

的旅美校友王國媚及其夫婿劉偉民也允諾捐款美金100

萬回饋母校,再為輔大附設醫院的籌建工作注入一劑

強心針。劉偉民伉儷在美經營企業多年,擔任TIRECO

Inc.的董事長,不但與美國政商界關係密切,在中國大

陸也擁有良好人脈與企業資源,因此在僑界被視為極

有影響力的傑出商人。王國媚在事業有成之後,仍感

念輔大栽培之恩並以實際行動回饋母校,可謂輔大之

幸,足堪校友表率。

 生物系第二屆畢業的校友范淵達對附設教學醫院的

籌建募款工作更功不可沒,他現為美國舊金山執業醫

師,曾經為了醫院的募款業務撥打過上千通電話,勸

募過程雖艱辛萬分,但也得到許多熱情迴響。范淵達

表示,身為校友,他一直心繫母校發展,總想做些事

來裨益母校。醫務副校長江漢聲希望藉助他的專業知

識及校友身分,邀請他投入附設醫院的籌建與募款核

心工作,任務雖然困難重重,卻樂在其中,並逐漸體

認這是回饋母校最好的方式。

 成立附設教學醫院雖然艱鉅,然而,輔大肩負基督

濟世之使命,立志提升台北縣醫療教育水平,引進最

先進的醫療科技與設備,培育富使命感、具愛心的優

秀醫科專才,所以積極籌措資金、對外募款籌建教學

醫院。在姚武鍔和王國媚允諾的大額捐款後,來自各

界的捐款支票也陸續湧入,還有像范淵達一樣的熱心

校友加入附設醫院籌建和募款團隊,他們發揮當年傳

教士創辦輔大的毅力與精神,匯集涓滴細流的力量向

目標邁進,相信在募款資金到位下,輔大附設醫院的

興建落成,已是指日可待。

物理系傑出校友姚武鍔(圖右),因認同母校對國內醫

療教育體系的理念,率先承諾逐年分期慨捐美金100

萬元,作為輔大附設教學醫院籌建基金。圖左為熱心

推動母校募款活動的生物系傑出校友范淵達。

輔大家政系校友王國媚(左二)承諾逐年捐給母校美金

100萬元。圖中由右至左分別為王國媚夫婿劉偉民、輔

大校長黎建球,左一為醫務副校長江漢聲。

補登啟事「輔仁大學97年3月至4月捐款名錄」之3月份捐款明細捐款者姓名 金額(NT$) 捐款者姓名 捐款者姓名 金額(NT$)金額(NT$)

中 華 電 信 股 份

有限公司

化 學 系 第 一 屆

系友

方鳴濤

王孟超

王英洲

王健銘

王鵬智

台 北 安 和 扶 輪

台 新 國 際 商 業

銀 行 股 份 有 限

公司

外語工友同仁

江雅鈴

余丹寧

余德武

吳玉愛

吳其昌

吳金龍

吳茂榕

吳雲飛

宋怡緻

李鴻賓

李鴻麟

周詩綺

林正英

林秀娟

林香蘭

林清娜

林靖皓

邱玉珍

邱顯榮

侯燕綢

洪子豪

范韓思

財 團 法 人 天 主

教聖神傳教會

財團法人勇

源教育發展

基金會

財團法人新

光吳火獅紀

念醫院

高峰華

張若芝

張恩瑞

張素珍

張漢音

張縣裕

張麗

張繼正

梁志強

許明滿

郭育綺

陳文棠

陳永禹

陳玉貞

陳坤虎

陳春英

陳春盛

陳美琴

陳致遠

陳清池

陳揆成

陳龍勝

陳駿

陳寶桂

傅玉翠

傅德順

彭英偉

陳華珠

馮永華

黃仁偉

黃建綸

黃重潔

黃暉隆

黃翠娥

楊英領

楊雅淳

楊銘賢

義聯股份有

限公司

葉在庭

葉青青

葉創田

葉詠梅

葉麗琴

資訊管理學

系第七屆碩

士在職專班

輔大人

輔大人

輔大人

輔大人

輔大人

輔仁大學服

務學習中心

劉同雪

劉勇成

劉美怡

劉常興

劉華萄

蔡雪芳

鄭再發

鄭惠美

鄧佩真

魯貴顯

蕭忠義

謝祥界

鞠育美

簡盛義

魏裕峰

蘇瑤倩

鐘士傑

293,950

10,000

1,000

1,000

1,600

2,000

1,700

100,000

505,907

2,000

1,000

500

10,000

1,000

400

2,000

400

200

6,000

36,000

500

3,200

10,000

3,000

2,100

200

4,000

2,000

2,000

1,400

3,600

1,600

33,242

150,000

300,000

10,000

200

100

2,000

450

2,000

2,000

10,000

5,000

1,000

1,000

3,000

3,000

1,500

1,600

1,400

10,000

1,600

350,000

30,000

4,000

400

1,000

1,000

3,600

1,000

200

3,600

5,000

2,000

500

200

10,000

1,000

200

1,000

50,000

50,000

1,600

10,000

10,000

200

18,000

50,000

200

50,000

100,000

288

10,000

54,993

1,600

1,000

1,000

5,000

3,000

2,000

61,471

20,000

1,000

450

600

400

2,000

10,000

6,000

5,000

200

捐款者姓名 金額(NT$)

丁耀彬

三重客運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

中村祥子

中華民國我爲

人人實踐推廣

協會

尹劍民

化學系第十一

屆系友

方而方

方鳴濤

王志林

古又文

何鄭陵

伯諾股份有限

公司

余淑美

吳其昌

吳忠信

吳秉恩

吳青雲

吳俊彥

吳茂榕

吳景柔

吳雲飛

宋民強

李彩燕

李運元

1,000

300,000

1,000

100,000

160,000

258,306

1,000

500

1,000

3,000

1,000

74,052

3,200

200

2,000

12,000

3,510

50,000

200

1,000

100

1,000

10,000

3,000

捐款者姓名 金額(NT$)

杜淑貞

周定遠

周筱俐

宜昌布行

林玉田

林秀貞

林忠生

林芳玲

林啟剛

林清娜

林淑真

林靖皓

林寬仁

林慧姿

邱月娥

邱玉珍

邱淑薰

金家瑞

柯木津

洪子豪

范素真

苗莉莉

徐文輕

殷長江

翁瑞良

高森源

高樹勳

涂富彬

張玉崙

張若芝

張珠花

張素珍

張黎秋

曹志謙

捐款者姓名 金額(NT$)

莊元照

許秀美

許明滿

許嘉欽

郭育綺

郭明璋

郭淑文

陳孟敏

陳威光

陳修豐

陳啟銘

陳揆成

陳龍勝

陳識仁

傅德順

彭英偉

斯培倫

曾雅愉

曾煥井

華 凱 貿 易 有 限

公司

馮永華

黃妙琴

黃重潔

黃蔚文

黃譓宇

楊英領

楊雅淳

楊雅惠

葉詠梅

輔大人

2,000

10,000

2,000

5,000

250,000

1,000

3,000

1,000

1,000

100

20,000

2,000

2,000

10,000

1,000

1,000

10,000

4,000

1,000

20,000

3,500

500

30,000

1,000

1,000

1,000

500,000

1,000

2,000

100

10,000

1,000

2,000

3,000

1,000

120,000

500

2,000

500

45,000

1,000

1,000

2,000

1,000

1,000

2,000

200

2,000

500

100

108,500

3,000

12,000

20,000

15,000

3,000

100

2,000

20,000

100

500

10,000

100

1,000

捐款者姓名 金額(NT$)輔大人

輔大人

輔大人

輔大人

劉亞興

劉建鴻

劉致顯

劉華菊

劉蓓君

劉黎滿

蔡明憲

蔡雪芳

蔡適陽

鄧佩真

盧聯生

蕭俊明

蕭德承

賴可正

錢乃仁

龍 騰 文 化 事 業

股份有限公司

謝佩真

謝祥界

闕建珍

魏裕峰

魏寶惠

譚淑鈞

蘇康元

蘇增方

鐘士傑

龔尚智

1,000

100

3,000

2,000

20,000

1,000

50,000

2,000

8,000

1,000

1,000

1,000

150,000

500

15,000

1,000

10,000

1,000

1,000

1,500

1,000

200

3,500

3,000

3,500

5,000

1,000

1,000

100

1,000

感謝您的回饋與支持!

請繼續為輔仁加油!

捐款專線:(02)2905-2271、2905-3047

捐款資訊:http://www.fju.edu.tw/alumn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