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思 随笔 校园里的“非学生一族” -...

1
2019年10月7日 星期一 08 作文选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周年 镜头切向门卫室,墨绿色的警服之下, 新就任的保安正登记着访客。镜头最终在 教学楼旁聚焦又定格,无数金黄色的银杏 叶随风而落。浪漫之外,这里还有扫帚、簸 箕与工作。 正午的阳光洒在门卫室的桌面上,金 黄是太阳的颜色。窗外是冷风卷起暗黄的 落叶呼啸而过,拍打着玻璃窗。小屋子合 起门,便是另一番景。保安王泰穿着墨绿 色的工作服,把手缩进袖子,阳光落在脸 上,他合着眼,享受着午后的片刻安宁。 王泰的工作,与学生的生活交织着。 每天清晨例行的是站岗、巡逻,从第一个进 校门的同学等到最后一个,一遍遍不厌其 烦地提醒着进出的同学一定要刷卡进门, 像是按程序播放录音,但是声音里带着他 的情感与温度。他尽力在大风天把手缩进 袖子,双手却依旧在这个冬天被冻得皲裂, 也冻红了脸。但他的腰杆是挺得笔直的, 脸上也挂着和善的微笑。 “你好。”他的声音里带着些许疲倦,但 还是重复着,不断重复着, “同学,早上好。” 这就是王泰的生活:当老师与学生还 睡眼惺忪地走进校园时,他已经在寒风中 站了一个早晨。而当一切都步入正轨又归 于平静时,他才得以偷得半日闲。忙碌与 安逸并存,但他永远料不到哪一个会先到 来。譬如他时常会在门卫室里休息时,接 到通知去布置会场。他会打开那扇隔绝了 寒风的小门,一头扎进冷空气里,头也不回 地狂奔向教学楼。他对于工作有种执着。 平时与同事玩笑、消遣,打打乒乓球,那是 作为王泰的他;然而一旦投入到工作里去, 他便只是身为保安的他了。 王泰不是北京人,他从山东泰安来,家 人都在老家生活。不过一直以来他都如 此,之前在山东闯荡谋工作时也是独身一 人,这几年走南闯北也就“习惯了”。毕竟, 他还年轻,有闯荡的资本,也没有老人那么 思乡又怀旧。 在青岛时,他曾在电视公司做技术工, 那是他的第一份工作。每天安螺丝、装屏、 装软件、入库,日子是更单调的,也要累得 多。在那里,他见识到科技的惊人之处,他 对于科技的好奇与追求,便是在那时,在心 底扎下了根。 对于现状,他有些满意,可是因为做技 术工时的那段经历,或许还带着那种人之 常情的“不甘心”,他不想止步于此。 “更好的发展?当然想。” 说起理想时他很高兴,他期待自己日 后可以靠手艺活着,他愿意鼓捣与网络有 关的一切东西,想自己单干,想做回技术 工。他想着去考一考北大青鸟,学科技方 面的专业,然后自己开一家小店,做做维修 之类的活计。 以后、以后。 自然,眼下他首要想到的还是做好自 己该做的,尽一位保安的职能,两三年之后 与北中的合同到期,他再去追求自己想要 追求的。谁不是在脚踏实地的同时,又在 仰望星空呢? 当门口响起汽车鸣笛声时,他下意识 地立刻转身拉开小窗,把头伸出窗外。四 顾无人,他方才回过头来,对着我们一笑: “抱歉,还好没有人来,你们继续问吧。” 教学楼外是众多安静的树。光束透过 天空,灰白色的砖路和外墙也涂上一层浅 浅的金黄。立冬的风穿过寂寥的校园,叶 子开始落了。 学生们的欢声笑语停留在室内。需要出 楼的时候,大多憋着一口气冲到对面楼里,留 下一串急促的脚步和几句“好冷” “好冷啊”。 而这天,食堂门口,操场旁, “刷刷”的声音照 常响起。负责清洁的老师傅又在这里了。 “我就负责打扫这边,老师同学一来, 干干净净的啊。”老师傅不熟练地回答着问 题,但说完之后还是发出一段开朗的笑 声。地面上没有任何杂物,正是他勤勉工 作的成果。 老师傅的普通话是他来到北京的两个 月时间内现学的。“我们村子里还是用方 言,不能去那儿说普通话。说了,大家都会 说,哎呀,瞧,他说普通话啦!”似乎方言在 那里依旧是一种习惯,正在推广的普通话 则是新鲜事物。 独自在外,老师傅会每天用手机给家 里打电话。一月四天的休息,对所有离乡 的人,这段时间都显得格外珍贵。“女儿每 次来学校这儿接我,再送我回来。在她家 里住几天,不错。” 他一笑,脸上的皱纹都蹙缩在了一 起,仿佛绵连的山脉和深深的沟壑,“现在 咱就希望能身体好点,少上医院,少给家 里添麻烦。”说到这儿,他不好意思地笑 了,但仿佛突然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 题,两根浓密的眉毛猛地上扬,刻意绷起 了脸:“当然,你们要好好学习,争取以后 或成为大科学家!” 老师傅顿了顿,仿佛在自嘲又好像满 不在乎地说:“咱就是不识字,没啥文化。 如果会写字儿的话,咱,咱也要当科学 家!”阳光绕过了楼房,柔和地打在了我们 和老人的身上,带来了属于寒冷冬日的温 暖。老人的眼睛闪烁着光芒,仿佛在憧憬 和畅想…… “慵懒散奢”小议 作者:九思 (明)吕坤《呻吟语》云: “迷莫迷于明知, 愚莫愚于用智, 辱莫辱于求荣, 小莫小于好大。” 今悟: 惑莫惑于困慵, 莫颓于衰懒, 浮莫浮于冗散, 沉莫沉于侈奢。 困慵则败事, 衰懒则误事, 冗散则乱事, 侈奢则毁事。 吕坤又言: “当大事, 要心神定,心气足。” 做实事, 要持实心,下实力。 在二十世纪末期的湖南省,寒舍前正坐着一位少 年,独自一人思忖着大学方向。耀眼的成绩背后是省 吃俭用十八年的辛酸,他是整个家族几十年来第一个 考上大学的,可以说是整个学校乃至乡镇的骄傲。选 专业,哪里又敢马虎呢?但不论是留在家中的兄弟姐 妹,还是简陋校舍中的同学老师,都无法对到首都上 学选专业有任何见解。留给他的,只有“更与何人说” 的落寞。 紧锁的眉头与握紧的双拳正努力诠释着他的焦 虑,一声声的叹息更是令他愈加烦躁。那时,他的脑 海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如何才能改变家境。说到此 处,他略有些激动地摆着手向我们描述着村子里曾经 出过的一个人才的故事,大学读政法大学,做律师白 手起家富裕起来。这成为了他的人生奋斗目标,所 以,大学,他初心本是想读政法的。直白地说,眼前的 目的只有物质水平的提高。 后来,“提前录取”的出现,令年轻又迷茫的他眼 前一亮,比别人先录取,职业与岗位是国家重视缺少 的,经济上还能有所补贴,这使他萌生了试一试的想 法。而一一参照自身条件比较起来,师范则是把握最 大的首选方向。可此时的他并未轻易放弃律师的梦 想,暗自合计着,若是上了师范,在学校中学政法专 业,拿着学校的经济补贴,生活方面便也能轻松不少, 毕业后再考律师也未尝不可。可造物弄人,他的专业 被调剂成了语文学科,他也在上学后才幡然醒悟原来 师范学校中的专业分类,都是讲“如何教课”的。不甘 在一瞬间全部涌上了这位十八岁少年的心头。在大 学时光中,他一边学着语文教学,一边自学着法律,想 着以后没准儿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当上律师,这样的生 活虽算不上滋润,但也能称得上称心愉悦。 毕业之后,随着工作的分配,他开始了在三尺讲 台前既忙碌又安稳的日子。自己又尝试了几次律师 考试,最好的一次只差几分就能够通过。 “为什么不再 试一下呢?”我们有些迫切地问着。而他却在这时将 目光从我的眼前移向了他的正前方,抬起头说着: “不 了,不想试了。” 要知道,这绝不是对梦想的放弃与对命运和现实 的屈服,而是在那一刻他发觉了这世界上有着远比物 质更值得追求的事物,那就是精神世界的丰腴。对于 物质,吃饱穿暖,小康即可,不愿陷入庸俗。他恍然间 意识到,教育是中国所迫切需要的,朝夕相处的孩子 们是可爱的,未成年人的世界是干净与单纯的,语文 学科中的阅读是可以提高人的精神与内涵的。这些, 都是教师这个行业所独有的,是其他所有职业都无法 做到的。 如今,他已坚定了站在三尺讲台之前的信念,在 人民教师的道路上驰骋着,这条路注定没有尽头,路 的前方只有无限美好,那就是爱、和平与希望。 正所谓三尺讲台迎冬夏,一支粉笔写春秋。每年 从首师大和北师大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不计其数,但一 部分学生迫于家庭压力和经济负担选择了工资更高 或者待遇更好的其他职业,一部分在实习期间被各种 兼职讲课的工作经历和前辈们的呕心沥血、朝五晚九 所吓退。我们并不想否定这群青年的选择,但我们更 敬佩那些怀揣着炽热梦想且有勇气的先行者们 其实选择并没有对错可言,可能幸运如你,你选 择了自己想过的生活,那么且行且珍惜,请你在这条 漫漫长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也可能不幸如你,你并没 有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么请你依旧努力,不要怨 天尤人,更不要因为旁人的幸运而自暴自弃,使得自 己与美好擦肩而过,你应该去寻找属于你的圆满。 其实选择并不困难,你只需要闭上眼睛,仔细倾 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校园里的“非学生一族” 编者按 决定重开此版,我们似乎 更期待一束不拘泥于应试的 “白月光”。新版“作文选”将会 以北京各中学为单位逐校呈 现。借一线语文教师的视角和 笔触,说一说他们眼中具有文 学天赋的孩子们与写作的缘 分;这些语文名师也将从文学 角度解读作品中的写作亮点。 真诚欢迎全市各校与我 们联系,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金健禹 余佳奥 田诗园 费凡芮 张朔 【教师点评】 虽身处校园,但这组同学特别可贵地将自己的视野转向了校园内的北漂族, 打扫卫生的阿姨,校园绿化的叔叔……在这些采访对象身上,孩子们看到了不同 学历、不同经历的普通百姓如何在时代洪流中进行人生抉择,看到了不同人生定 位的人如何确定自己的价值,也看到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主编/陈新 编辑/雷若彤 肖榕 美编/袁国明 责校/王晗 下载北京头条 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嗯,那时候嘛……”她轻叹一声,她好 像要吐露什么天大的秘密:“我先读的清华 的经管的学士学位,然后是社科院的硕士 学位。” 谁能想得到呢?一位新聘的体育老师 没有什么人脉,为人和蔼而处事青涩,总是 被不听话的学生钻空子。唯独被众所周知 的,是她曾经在比赛上获过全国第一名。 怎么当了个这么普通的体育老师了呢? 一个学校里不算显眼的职业之一,体 育老师。不论是体育竞技全国第一,还是 清华学士、社科院硕士的学位,似乎都不匹 这个“低微又平凡”的职业。提起这个,她 只是不卑不亢地抬起头。 初中的她在教练的带领下过关斩将, 用三年的时间把她从一个初中生的水平带 到了一个高中生的水平,作为一个初中生 的她打高中组的比赛,破了内蒙古的纪 录。教练四处联系,把她从内蒙古送到了 北京清华附中的马约翰体育班。因为初中 教练的教导,她不费多大力就通过了文化 课和体育测试,来到了清华附中。 与教练分别的时候,她哭了。她要独 自面对陌生的世界。但是她终于做到了, 做到了她幻想已久的,到外面的世界去看 看。想起教练说过最多的一句话,“你永远 都要记住,你和别人不一样”。 幸运的是,她以健将级运动员的身份 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是中国最为 顶尖的学府之一,这也是聚集着丰富体育 资源的“五道口体校”。这个属于大草原的 孩子内心无比雀跃,是啊她怎能不雀跃? 汗水换来了回报,还有比这更令人感到安 慰的事吗? 清华人总骄傲地称清华为“五道口体 校”,而最能打破常人对于清华在学术方面 认知的便是清华的马约翰奖了。清华大学 的体育老师马约翰,原来本不是体育老师, 反而是一个化学老师,却因为机缘巧合成 为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体育人物。在给学 生上课的时候,他发现整个班级的学生身 体都十分羸弱,马约翰深感着急。他害怕 学生们出国受到欺辱,更害怕西方人对中 国有更深刻的偏见。这份冥冥的责任感指 引着马约翰。于是他每天都到操场上去喊 着所有的人到操场上去跑步,锻炼身体。 春夏秋冬,随着学生们的逐渐成长,马约翰 也潜心研究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体育教学 方法,在清华培养出了20多个全国冠军。 当时有文章点评道:“国弱者何,民不强 也。民胡为而不强,体育之未普……清华 体育之盛,已执牛耳于华北。” 她作为清华学子也受清华氛围的影 响,刚入学,她便早已有了一个不同常人的 愿望,一定要拿下马约翰奖。她仿佛不知 疲倦,在学校的生活三点一线,体育,学习, 社工。六年的时间转眼便逝。汗水伤痛, 委屈不解,这其中的苦,别人难以道。六年 后,她幸运得到了马约翰奖。她明白了清 华体育精神中所谓的传承,绝不仅是技术 的教授,也不仅限于师兄传给师弟。她想 到那些在银行的同学,在证券投资的同学, 他们也是在身体力行,去影响着一批的人 关注体育关注健康,更有人直接创业了公 司正在做马拉松,已经举办了多次全民马 拉松。这一瞬间,她感受到了自己作为清 华人的责任与马约翰指引给她的道路。 恰巧,她为她毕业论文所选择的方向 是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的研究,她在 那几个月里看到了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 据,一篇篇令人心凉的文章。她说,她想试 试,试试能不能改变这一代人的运动习惯。 要问十年前的她想在未来做什么,答 案大概不外乎是内蒙古孩子们都有的梦 想,迈出这片大草原,考入中南部的好大 学;又或者有关于她一直在坚持的体育训 练,刚刚以初中生的身份破掉了省级高中 生纪录的自己,一定在体育事业上还有着 更加长远精彩的发展。 她最终选择退出了北京队的训练,这 意味着她正式为自己专业体育运动员的职 业生涯拉下了帷幕。做出这个决定,有人 会为之惋惜,或许这和曾经的“体育梦”不 符,甚至相较之下当个老师并衬不起曾经 自己辉煌的履历,太过于平凡。在如今的 学校里,不少孩子也在听到这样过去时都 心怀质疑,不解她为什么会回到一所高中 校园。但这样看似无奈的平凡背后,却是 她对于自己的人生最想坚守的理念。 在这世界上若所有人都选择那份所谓 值得的事业,大概就不会有著名芭蕾舞艺 术家四年间在河北农村教孩子跳舞,只为 想让农村孩子打开眼界;也不会有詹天佑 放弃美国无限的发展可能性,回到落后封 闭的旧中国开创铁路工程,为了让祖国尽 快发展。他们在成长、生活的过程中见到 了更多,明白了更多,选择放弃曾经高远的 志向。但这绝不是甘于平庸,反而是在看 似平凡中彰显了更为伟大的精神。 这些选择不应该被质疑,这些选择都 是背后的平凡在发光。 平凡,如此耀眼。 “清华的马约翰”改变了她什么? 白熙 王语兰 何心婉 王一 【教师点评】 怎样的梦想和追求,什么样 的故事或经历,将老师们引向了 教师这个职业,是他们对这个群 体的采访初衷。在他们走近熟 悉的陌生人的过程中,他们看到 了更丰富的更饱满的师者形象: 他们无愧于自己的人生选择,他 们追求着精神世界的丰腴,他们 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着自己的 价值。 【教师点评】 一位获得过全国体育赛事第一名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这样一个人生选择之际,选择了 一个貌似“不显眼”的职业—做一名体育老师。这个小组的孩子们讨论到这个采访对象的时 候,内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问,带着种种疑问,他们走近了这位老师,了解了她大学求学和奋斗 的经历,了解到她的梦想和追求,也看到了平凡所散发出的最耀眼的光芒。 访访访沿怀

Transcript of 九思 随笔 校园里的“非学生一族” -...

Page 1: 九思 随笔 校园里的“非学生一族” - 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19-10/07/A08/bjbqb20191007A08.pdf他一笑,脸上的皱纹都蹙缩在了一 起,仿佛绵连的山脉和深深的沟壑,“现在

2019年10月7日 星期一 08作文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周年

镜头切向门卫室,墨绿色的警服之下,新就任的保安正登记着访客。镜头最终在教学楼旁聚焦又定格,无数金黄色的银杏叶随风而落。浪漫之外,这里还有扫帚、簸箕与工作。

正午的阳光洒在门卫室的桌面上,金黄是太阳的颜色。窗外是冷风卷起暗黄的落叶呼啸而过,拍打着玻璃窗。小屋子合起门,便是另一番景。保安王泰穿着墨绿色的工作服,把手缩进袖子,阳光落在脸上,他合着眼,享受着午后的片刻安宁。

王泰的工作,与学生的生活交织着。每天清晨例行的是站岗、巡逻,从第一个进校门的同学等到最后一个,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提醒着进出的同学一定要刷卡进门,像是按程序播放录音,但是声音里带着他的情感与温度。他尽力在大风天把手缩进袖子,双手却依旧在这个冬天被冻得皲裂,也冻红了脸。但他的腰杆是挺得笔直的,脸上也挂着和善的微笑。

“你好。”他的声音里带着些许疲倦,但还是重复着,不断重复着,“同学,早上好。”

这就是王泰的生活:当老师与学生还睡眼惺忪地走进校园时,他已经在寒风中站了一个早晨。而当一切都步入正轨又归于平静时,他才得以偷得半日闲。忙碌与安逸并存,但他永远料不到哪一个会先到来。譬如他时常会在门卫室里休息时,接到通知去布置会场。他会打开那扇隔绝了寒风的小门,一头扎进冷空气里,头也不回地狂奔向教学楼。他对于工作有种执着。平时与同事玩笑、消遣,打打乒乓球,那是作为王泰的他;然而一旦投入到工作里去,他便只是身为保安的他了。

王泰不是北京人,他从山东泰安来,家人都在老家生活。不过一直以来他都如此,之前在山东闯荡谋工作时也是独身一人,这几年走南闯北也就“习惯了”。毕竟,他还年轻,有闯荡的资本,也没有老人那么思乡又怀旧。

在青岛时,他曾在电视公司做技术工,那是他的第一份工作。每天安螺丝、装屏、装软件、入库,日子是更单调的,也要累得多。在那里,他见识到科技的惊人之处,他对于科技的好奇与追求,便是在那时,在心底扎下了根。

对于现状,他有些满意,可是因为做技术工时的那段经历,或许还带着那种人之常情的“不甘心”,他不想止步于此。

“更好的发展?当然想。”说起理想时他很高兴,他期待自己日

后可以靠手艺活着,他愿意鼓捣与网络有关的一切东西,想自己单干,想做回技术

工。他想着去考一考北大青鸟,学科技方面的专业,然后自己开一家小店,做做维修之类的活计。

以后、以后。自然,眼下他首要想到的还是做好自

己该做的,尽一位保安的职能,两三年之后与北中的合同到期,他再去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谁不是在脚踏实地的同时,又在仰望星空呢?

当门口响起汽车鸣笛声时,他下意识地立刻转身拉开小窗,把头伸出窗外。四顾无人,他方才回过头来,对着我们一笑:

“抱歉,还好没有人来,你们继续问吧。”教学楼外是众多安静的树。光束透过

天空,灰白色的砖路和外墙也涂上一层浅浅的金黄。立冬的风穿过寂寥的校园,叶子开始落了。

学生们的欢声笑语停留在室内。需要出楼的时候,大多憋着一口气冲到对面楼里,留下一串急促的脚步和几句“好冷”“好冷啊”。而这天,食堂门口,操场旁,“刷刷”的声音照常响起。负责清洁的老师傅又在这里了。

“我就负责打扫这边,老师同学一来,干干净净的啊。”老师傅不熟练地回答着问题,但说完之后还是发出一段开朗的笑声。地面上没有任何杂物,正是他勤勉工作的成果。

老师傅的普通话是他来到北京的两个月时间内现学的。“我们村子里还是用方言,不能去那儿说普通话。说了,大家都会说,哎呀,瞧,他说普通话啦!”似乎方言在那里依旧是一种习惯,正在推广的普通话则是新鲜事物。

独自在外,老师傅会每天用手机给家里打电话。一月四天的休息,对所有离乡的人,这段时间都显得格外珍贵。“女儿每次来学校这儿接我,再送我回来。在她家里住几天,不错。”

他一笑,脸上的皱纹都蹙缩在了一起,仿佛绵连的山脉和深深的沟壑,“现在咱就希望能身体好点,少上医院,少给家里添麻烦。”说到这儿,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但仿佛突然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两根浓密的眉毛猛地上扬,刻意绷起了脸:“当然,你们要好好学习,争取以后或成为大科学家!”

老师傅顿了顿,仿佛在自嘲又好像满不在乎地说:“咱就是不识字,没啥文化。如果会写字儿的话,咱,咱也要当科学家!”阳光绕过了楼房,柔和地打在了我们和老人的身上,带来了属于寒冷冬日的温暖。老人的眼睛闪烁着光芒,仿佛在憧憬和畅想……

“慵懒散奢”小议作者:九思

(明)吕坤《呻吟语》云:

“迷莫迷于明知,

愚莫愚于用智,

辱莫辱于求荣,

小莫小于好大。”

今悟:

惑莫惑于困慵,

莫颓于衰懒,

浮莫浮于冗散,

沉莫沉于侈奢。

困慵则败事,

衰懒则误事,

冗散则乱事,

侈奢则毁事。

吕坤又言:

“当大事,

要心神定,心气足。”

做实事,

要持实心,下实力。

九 思 随 笔

在二十世纪末期的湖南省,寒舍前正坐着一位少年,独自一人思忖着大学方向。耀眼的成绩背后是省吃俭用十八年的辛酸,他是整个家族几十年来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可以说是整个学校乃至乡镇的骄傲。选专业,哪里又敢马虎呢?但不论是留在家中的兄弟姐妹,还是简陋校舍中的同学老师,都无法对到首都上学选专业有任何见解。留给他的,只有“更与何人说”的落寞。

紧锁的眉头与握紧的双拳正努力诠释着他的焦虑,一声声的叹息更是令他愈加烦躁。那时,他的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如何才能改变家境。说到此处,他略有些激动地摆着手向我们描述着村子里曾经出过的一个人才的故事,大学读政法大学,做律师白手起家富裕起来。这成为了他的人生奋斗目标,所以,大学,他初心本是想读政法的。直白地说,眼前的目的只有物质水平的提高。

后来,“提前录取”的出现,令年轻又迷茫的他眼前一亮,比别人先录取,职业与岗位是国家重视缺少的,经济上还能有所补贴,这使他萌生了试一试的想法。而一一参照自身条件比较起来,师范则是把握最大的首选方向。可此时的他并未轻易放弃律师的梦想,暗自合计着,若是上了师范,在学校中学政法专业,拿着学校的经济补贴,生活方面便也能轻松不少,毕业后再考律师也未尝不可。可造物弄人,他的专业被调剂成了语文学科,他也在上学后才幡然醒悟原来师范学校中的专业分类,都是讲“如何教课”的。不甘在一瞬间全部涌上了这位十八岁少年的心头。在大学时光中,他一边学着语文教学,一边自学着法律,想着以后没准儿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当上律师,这样的生活虽算不上滋润,但也能称得上称心愉悦。

毕业之后,随着工作的分配,他开始了在三尺讲台前既忙碌又安稳的日子。自己又尝试了几次律师考试,最好的一次只差几分就能够通过。“为什么不再试一下呢?”我们有些迫切地问着。而他却在这时将目光从我的眼前移向了他的正前方,抬起头说着:“不了,不想试了。”

要知道,这绝不是对梦想的放弃与对命运和现实的屈服,而是在那一刻他发觉了这世界上有着远比物质更值得追求的事物,那就是精神世界的丰腴。对于物质,吃饱穿暖,小康即可,不愿陷入庸俗。他恍然间意识到,教育是中国所迫切需要的,朝夕相处的孩子们是可爱的,未成年人的世界是干净与单纯的,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是可以提高人的精神与内涵的。这些,都是教师这个行业所独有的,是其他所有职业都无法做到的。

如今,他已坚定了站在三尺讲台之前的信念,在人民教师的道路上驰骋着,这条路注定没有尽头,路的前方只有无限美好,那就是爱、和平与希望。

正所谓三尺讲台迎冬夏,一支粉笔写春秋。每年从首师大和北师大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不计其数,但一部分学生迫于家庭压力和经济负担选择了工资更高或者待遇更好的其他职业,一部分在实习期间被各种兼职讲课的工作经历和前辈们的呕心沥血、朝五晚九所吓退。我们并不想否定这群青年的选择,但我们更敬佩那些怀揣着炽热梦想且有勇气的先行者们

其实选择并没有对错可言,可能幸运如你,你选择了自己想过的生活,那么且行且珍惜,请你在这条漫漫长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也可能不幸如你,你并没有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么请你依旧努力,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因为旁人的幸运而自暴自弃,使得自己与美好擦肩而过,你应该去寻找属于你的圆满。

其实选择并不困难,你只需要闭上眼睛,仔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不幸如你;幸运如你

翟与宁

李翰云

李慕子

吕婧彤

校园里的“非学生一族”

出场教师:

黄佳佳(中学高级教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编者按决定重开此版,我们似乎

更期待一束不拘泥于应试的

“白月光”。新版“作文选”将会

以北京各中学为单位逐校呈

现。借一线语文教师的视角和

笔触,说一说他们眼中具有文

学天赋的孩子们与写作的缘

分;这些语文名师也将从文学

角度解读作品中的写作亮点。

真诚欢迎全市各校与我

们联系,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金健禹 余佳奥 田诗园 费凡芮 张朔

【教师点评】虽身处校园,但这组同学特别可贵地将自己的视野转向了校园内的北漂族,

打扫卫生的阿姨,校园绿化的叔叔……在这些采访对象身上,孩子们看到了不同学历、不同经历的普通百姓如何在时代洪流中进行人生抉择,看到了不同人生定位的人如何确定自己的价值,也看到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主编/陈新 编辑/雷若彤 肖榕 美编/袁国明 责校/王晗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嗯,那时候嘛……”她轻叹一声,她好像要吐露什么天大的秘密:“我先读的清华的经管的学士学位,然后是社科院的硕士学位。”

谁能想得到呢?一位新聘的体育老师没有什么人脉,为人和蔼而处事青涩,总是被不听话的学生钻空子。唯独被众所周知的,是她曾经在比赛上获过全国第一名。怎么当了个这么普通的体育老师了呢?

一个学校里不算显眼的职业之一,体育老师。不论是体育竞技全国第一,还是清华学士、社科院硕士的学位,似乎都不匹这个“低微又平凡”的职业。提起这个,她只是不卑不亢地抬起头。

初中的她在教练的带领下过关斩将,用三年的时间把她从一个初中生的水平带到了一个高中生的水平,作为一个初中生的她打高中组的比赛,破了内蒙古的纪录。教练四处联系,把她从内蒙古送到了北京清华附中的马约翰体育班。因为初中教练的教导,她不费多大力就通过了文化课和体育测试,来到了清华附中。

与教练分别的时候,她哭了。她要独自面对陌生的世界。但是她终于做到了,做到了她幻想已久的,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想起教练说过最多的一句话,“你永远都要记住,你和别人不一样”。

幸运的是,她以健将级运动员的身份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是中国最为顶尖的学府之一,这也是聚集着丰富体育资源的“五道口体校”。这个属于大草原的孩子内心无比雀跃,是啊她怎能不雀跃?汗水换来了回报,还有比这更令人感到安慰的事吗?

清华人总骄傲地称清华为“五道口体校”,而最能打破常人对于清华在学术方面认知的便是清华的马约翰奖了。清华大学的体育老师马约翰,原来本不是体育老师,反而是一个化学老师,却因为机缘巧合成为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体育人物。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他发现整个班级的学生身体都十分羸弱,马约翰深感着急。他害怕学生们出国受到欺辱,更害怕西方人对中国有更深刻的偏见。这份冥冥的责任感指引着马约翰。于是他每天都到操场上去喊着所有的人到操场上去跑步,锻炼身体。春夏秋冬,随着学生们的逐渐成长,马约翰也潜心研究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体育教学方法,在清华培养出了20多个全国冠军。当时有文章点评道:“国弱者何,民不强也。民胡为而不强,体育之未普……清华体育之盛,已执牛耳于华北。”

她作为清华学子也受清华氛围的影响,刚入学,她便早已有了一个不同常人的愿望,一定要拿下马约翰奖。她仿佛不知疲倦,在学校的生活三点一线,体育,学习,社工。六年的时间转眼便逝。汗水伤痛,委屈不解,这其中的苦,别人难以道。六年后,她幸运得到了马约翰奖。她明白了清华体育精神中所谓的传承,绝不仅是技术的教授,也不仅限于师兄传给师弟。她想到那些在银行的同学,在证券投资的同学,他们也是在身体力行,去影响着一批的人关注体育关注健康,更有人直接创业了公司正在做马拉松,已经举办了多次全民马拉松。这一瞬间,她感受到了自己作为清华人的责任与马约翰指引给她的道路。

恰巧,她为她毕业论文所选择的方向

是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的研究,她在那几个月里看到了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一篇篇令人心凉的文章。她说,她想试试,试试能不能改变这一代人的运动习惯。

要问十年前的她想在未来做什么,答案大概不外乎是内蒙古孩子们都有的梦想,迈出这片大草原,考入中南部的好大学;又或者有关于她一直在坚持的体育训练,刚刚以初中生的身份破掉了省级高中生纪录的自己,一定在体育事业上还有着更加长远精彩的发展。

她最终选择退出了北京队的训练,这意味着她正式为自己专业体育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拉下了帷幕。做出这个决定,有人会为之惋惜,或许这和曾经的“体育梦”不符,甚至相较之下当个老师并衬不起曾经自己辉煌的履历,太过于平凡。在如今的学校里,不少孩子也在听到这样过去时都心怀质疑,不解她为什么会回到一所高中校园。但这样看似无奈的平凡背后,却是她对于自己的人生最想坚守的理念。

在这世界上若所有人都选择那份所谓值得的事业,大概就不会有著名芭蕾舞艺术家四年间在河北农村教孩子跳舞,只为想让农村孩子打开眼界;也不会有詹天佑放弃美国无限的发展可能性,回到落后封闭的旧中国开创铁路工程,为了让祖国尽快发展。他们在成长、生活的过程中见到了更多,明白了更多,选择放弃曾经高远的志向。但这绝不是甘于平庸,反而是在看似平凡中彰显了更为伟大的精神。

这些选择不应该被质疑,这些选择都是背后的平凡在发光。

平凡,如此耀眼。

“清华的马约翰”改变了她什么?白熙 王语兰 何心婉 王一

【教师点评】怎样的梦想和追求,什么样

的故事或经历,将老师们引向了教师这个职业,是他们对这个群体的采访初衷。在他们走近熟悉的陌生人的过程中,他们看到了更丰富的更饱满的师者形象:他们无愧于自己的人生选择,他们追求着精神世界的丰腴,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着自己的价值。

【教师点评】一位获得过全国体育赛事第一名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这样一个人生选择之际,选择了

一个貌似“不显眼”的职业——做一名体育老师。这个小组的孩子们讨论到这个采访对象的时候,内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问,带着种种疑问,他们走近了这位老师,了解了她大学求学和奋斗的经历,了解到她的梦想和追求,也看到了平凡所散发出的最耀眼的光芒。

师说:北京中学的这次《你好,陌生人》项目学习立足于教材上的﹃报告文学﹄这一单

元,在为学生补充大量新鲜的报告文学作品和《哈佛非虚构写作课》等新闻写作方面的专题

著作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确立采访对象、主题、采访、调查、探究……

完成报告文学作品。学生积极关注参与当代文化,虽然他们选择的采访对象只是学校里的

打工者,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平凡老师,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等,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敏锐

筛选到了有价值的社会前沿和热点问题,培养了对社会文化生活进行关注的人文情怀;他

们看到了普通百姓在时代洪流中的走向和人生抉择;同时,他们努力带着温情去关注和反

映普通百姓的生活,用冷静的语言去表现普通人对生活炽烈的情感。

出场学校:北京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