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 綦江区 以更好状态更高激情更实举措推动綦江发展2016/08/01  ·...

1
渝字(12)-506 (免费赠阅) 本期 4 每周一、二、三、四、五出版 第144期 总第 3588 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丙申年六月廿九 QIJIANG RIBAO 服务决策 关注民生 主办: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 新闻热线:85888334 本报地址:古南街道西炮台18号 邮政编码:401420 总编辑:代文鸿 值班:马小玲 责编:卢宗艳 周铉 本版主编:冉静萍 组版:马诗奇 綦 江 日 报 图 片 电 子 邮 箱 :[email protected] 人民日报北京 7 月 28 日电(记者 吴月辉) 记者 从国防科工局获悉:“嫦娥三号”着陆器于 7 月 28 日 按时进入第33月夜休眠期,再次刷新国际上探测器 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纪录。 在此前的 33 个月昼工作期间,“嫦娥三号”获取 了大量科学数据,研究人员在月球浅表层地质结构、 月基天文观测、地球等离子体观测等方面取得了一 系列创新性科学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研究人 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100余篇,重要 成果相继发表在《科学》《自然》和《美国科学院院刊》 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 介 绍 ,自 2013 年 12 月 成 功 落 月 并 开 展 巡 视 勘 察 以 来,“嫦娥三号”探测器搭载的 8 台科学载荷陆续开展 了“测月、巡天、观地”的科学探测。其中,“嫦娥三 号”开展了着陆区月壤内部与月壳浅层结构探测,超 宽频带测月雷达采用“边走边探”方式,获得着陆区 月壳浅层330米深度内的剖面结构特性及地质演化 图,这是国际上首幅月球地质剖面图;利用月球无大 气影响及月球连续观测周期长的特点,首次在月球 上巡视太空,已获得18.7万幅图像数据;获取了月球 外逸层水含量的最新结果;获取了1300多幅地球等 离子体层图像数据。 “嫦娥三号”进入第 33 月夜 刷新探测器月面工作时间世界纪录 我区召开 2016 年上半年经济运行调度会 以更好状态更高激情更实举措推动綦江发展 致敬“八一”系列报道 21 岁武警战士洪水中背出七旬老人 本报记者 叶禹 还记得6月下旬的那几场暴雨 吗?受连日降雨影响,6月28日上午8 时,綦河城区河段水位达到 221.90 米, 超警戒水位1.40米。9时25分,水位已 达到保证水位 222.50 米。 眼看着,洪峰就要过境。 此时,下北街部分房屋已浸泡在洪 水里,如果不及时疏散群众,待迅猛的 洪峰过境,很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 失。 “叮铃铃……”上午 10 时,区武警 中队接到上级来电,要求立即出警,前 往下北街执行任务。 大雨中,武警战士们有的忙着疏散 群众,有的帮助群众搬物品,有的协助 疏导交通。 这时,一名年轻的武警战士背着一 位老人在洪水中行……他一脸严肃, 直到把老人送到安全地带,才轻轻地松 了一口气。他,就是21岁的武警战士 邢利明。 昨日,本报记者联系到邢利明,还 原了当时救人的经过。面对记者的采 访,他显得很淡定,在他看来:老老实实 当好兵,永远冲在第一线,才是最实在 的。 而被救老人的家人就不如邢利明 淡定了,一提起这位救命恩人,依然激 动得热泪盈眶。 “如果不是他及时赶来,我和父亲 就困在里面了,真的太谢谢他了。”再次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人的儿子贺先生 连声道谢。 老人名叫贺胜良,今年 79 岁,家住 遇仙桥社区滨江路31号6楼,6月28 日,只有他和儿子贺先生在家。 因滨江路地势较低,底楼很快就有 了积水。由于楼房较为陈旧,为防止意 外发生,社区已经通知所有居民转移。 “因为父亲有皮肤病,不能见光,我 又想到反正我们6楼怎么都淹不到,就 没打算走。”贺先生说。 雨下得太急,水来得太快。短短半 个小时,底楼的水已漫过了膝盖。正在 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贺先生 打开门一看,是区武警中队的战士邢利 明。 “他一进门就喊我们赶紧收拾东 西,他带我们到安全的地方去。”贺先生 说。 看着有些犹豫的贺先生,邢利明一 边帮他们收东西,一边耐心说服。 “必须走,洪峰很快就要来了,而且 很猛,这房子太陈旧了,很不安全。而 且不知道雨还要下多久,困在里面肯定 不行。” 在得知老人的具体情况后,邢利明 让贺先生找来老人的衣服和帽子,帮老 人穿上,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再次想要 带他们走。 “我还是很犹豫,父亲腿脚不好,我 身体也不行,没办法把他从6楼背下 去。”邢利明顿时理解了贺先生的难处。 “叔叔您别怕,爷爷我来背,您只需 要拿上东西跟我走。”邢利明边说边一 个箭步冲向被困老人,迅速将其背起, 向安全地带转移。 屋外,雨仍然在下,贺先生为父亲 举起伞,和邢利明一起举步维艰地将老 人向外转移。一路上,邢利明不断与老 人沟通,安抚情绪,从背起老人到成功 将其转移至安全地方,整个过程约10 分钟。 邢利明背老人的过程,被其战友全 程记录了下来。 “和我的战友们相比,我做得真的 很少,成为典型我当之有愧。”邢利明表 示:“灾情就是敌情,险况就是命令,抢 险救灾也是对我的考验,今后自己会更 加努力工作,肩负起这份责任和荣誉。” “大家起床啦,集合锻炼了!”7 月 25 日早上 6 点过,綦江区古南街道文昌宫社区居民王家英便 在自己组织的“柔力球姐姐”微信群里,呼唤“小伙 伴”们集合晨练。每天早上,社区里大大小小的空 地上都会聚集很多晨练的居民。 如今的文昌宫社区,滨江路休闲大道绿树成 荫,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背街小巷整洁有 序,一派安宁祥和;小路上,偶尔可以看到有居民 弯腰拾起路人丢下的垃圾…… 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社会面貌改观。 近年来,綦江区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内外兼 修”,让全区基层党建工作发生了新变化。 打基础 在抗洪救灾中彰显党员先进性 6月26日夜间至28日下午,綦江区连续普降 大雨,造成綦河水位急剧上涨,多处公路中断。 28日早晨6点,文昌宫社区党委书记杨光梅刚 一睁眼就来到窗户边查看綦河水势。“当时大水已 经淹没了对面的堤岸,照这个情况下去大水很快 就会蔓延过来。”杨光梅来不及细想,立马出门准 备通知社区居民撤离。让她没想到的是,没有任 何人通知,27位社区工作人员都已不约而同地赶 到现场。 社区工作人员逐户叫醒还在熟睡的居民,并 帮岸边的商户转移货物。短短一个多小时里,100 余户临江商户和居民就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 安全撤离。没过多久,大水淹没了这条街。 在“6.28”暴雨中,许多共产党员奋战在抗洪救 灾一线,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带病连续奋 战30小时的新山村社区居委会主任李国元、自身被困洪水中仍心系 救灾工作的农岗村支部委员任天明…… “这次抗洪救灾就是对党员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先进性的检验,也 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綦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江 光伟介绍,近两年綦江区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员学习教育活动,促 进了党员干部的作风养成。 今年 4 月,綦江区制定了“1+5”学习教育方案,推进“两学一做”学 习教育。目前,全区各级党组织集中学习7600余次,讲党课2100余人 次,全区党员干部累计参加志愿服务82097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 事 33516 件次。 固堡垒 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有保障 117 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4 个城市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村(社 区)便民服务中心覆盖率、规范化率均达 100%。“如果开展党员学习教 育是修炼内功,从根本上提升党员的先进性,那么新建和改造基层党 建的基础设施,就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外部保障。”江光伟说。 据介绍,目前綦江区已累计投入 7800 余万元,升级改造村(社区) 便民服务中心,并设计了 10 余套外观设计方案供每个村(社区)选择; 办事大厅配备多个办事柜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部分便民服务 中心还配备了社区活动中心等设施。 文龙街道杨家湾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占地1200平方米,分为便 民服务大厅、电子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志愿者服 务站等 5 个部分。“按规定,凡在綦江区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住宅小 区和改造居民区项目住户数达到1000户及以上的,必须按每100户20 平方米的标准无偿提供社区组织工作用房。”江光伟说。 (下转 2 版) 州论谈 州论谈 本 报 讯(记 者 雷 雨 霜) 7 月 29 日,我区召开 2016 年上半年经济运行 调度会,盘点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情 况,安排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区委 书记潘毅琴、区长陈金山出席会议并 讲话,区委副书记母明江主持会议,区 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马超总结和安排 部署全区经济运行工作。 潘毅琴指出,从上半年情况看,全 区各项主要指标都完成得很好,工作 中亮点纷呈,在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 大背景,以及极端天气多发的情况下, 取得如此多可圈可点的成绩,来之不 易,值得充分肯定。 潘毅琴强调,下半年,全区要着重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推进创 新发展,继续努力、持续用力。要持续 用力去无效产能,坚定不移地抓好以 关闭煤矿为重点的去产能工作,持续 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抓 好基础性、公益性、支撑性项目建设,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提质增 效。要持续用力增有效供给,工业方 面,围绕三大主导新型产业,抓项目引 进、抓落地开工、抓投产达效;旅游方 面,要盯准市场,突出内涵,加快发展 高山纳凉游、乡村特色游等为重点的 旅游产业;商贸方面,要在重点发展好 电子商务的同时,立足綦江本土,着眼 辐射周边,形成“本地消费有保障、外 来消费有特色”的良好局面。要持续 用力抓招商引资,围绕园区产业集群、 产业链条延伸拓展,有针对性做好精 准性招商;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切 实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行政审批 时限,提升审批效能、服务水平。要持 续用力抓环境整治,坚持由点到线、由 线及面,在硬件上着力完善功能、在管 理上力求精细化、在风貌上体现城市 品位、在公共服务上切实增强人性化, 使城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长效化、常 态化轨道。此外,重大项目建设、深化 改革、民生事业等工作都要按照区委、 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抓紧、抓好。 潘毅琴强调,全区各级领导干部 要围绕中心工作,以更好的状态、更高 的激情、更实的举措,全力做好下半年 各项工作,让“十三五”开局之年、换届 之年成为奋进之年、提升之年、收获之 年。 陈金山在会上要求,要进一步加 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持续发展后劲; 要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推进重点项目 建设;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淘汰、消化落后的 过剩产能;要围绕农旅融合,坚定不移 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切实做大旅游经 济;要切实落实好各项政策,激发市场 活力;要全面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脱贫攻坚巩固等各项民生工作,推动 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区领导许光洪、施崇刚、冯天俊、 雷瑞宏、蒲德洪、刘芳敏、叶雨等参加 会议。 綦江清溪河在《中国旅游地理》一书中引人注 目,清溪河两岸的太极图、男根图腾、千年崖墓充 满神秘色彩。綦江还有石门寺明代石刻、千年古 镇东溪、千年古刹白云观、侏罗纪时期的恐龙足 迹、享誉中外的农民版画等文化资源,正是这些丰 富的文化资源构成了綦江独特的人文历史,筑就 了綦江的多姿多彩,吸引着旅游者的探秘心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綦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 取之不尽的宝库。 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旅游文 化竞争日益激烈,利用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繁荣 经济,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和主潮流,为 此我们在定位綦江旅游时必须适应这一形势的发 展。 前些年,关于夜郎古国中心说,一度成为云 南、贵州、湖南等省争夺的焦点,他们不惜花重金 包装宣传,把夜郎古国中心位置往自己地盘争,云 南拟定打造“夜郎文化村”,2002 年湖南和贵州两 省都拟定申报将湖南新晃县和贵州赫章县更名为 “夜郎县”,不仅如此,贵州省内还出现了一些县 (区)各自为战、相互争夺“夜郎县”的局面。前些 年某地也制定方案“要做成全国第一的夜郎文化 旅游品牌”,他们要建夜郎王宫、夜郎夏宫、夜郎枢 密院、夜郎自大雕塑、夜郎通关山门、夜郎风雨桥 博物馆。他们为何如此热衷于“夜郎文化”?目的 只有一个,他们想通过“夜郎古国”这张文化牌,发 展文化旅游,盈得经济效益。从这场“夜郎文化” 争夺战中,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文化资源在发展 旅游业中的重要性。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 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 的文化性。只有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才最具吸 引旅游者的魅力。 据文史资料显示,綦江东溪镇古时也属古夜 郎国管辖,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夜郎古国”,我们 为何不把这张“夜郎”牌子树立起来?给千年古镇 注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峰镇的男根图腾、 崖墓,赶水的神秘碑文、岩画等等更可以发掘它 “背后”的故事,让这些没有生命的古文物“活”起 来,让神秘文化成为旅游者心中永远的“谜团”。 目前,綦江的旅游定位养生、养心、养老,我们 的旅游推介也只是说綦江的山如何美,水如何清, 树如何绿,基本上忽略了对人文历史的介绍。山 水再美那也只能是游山玩水,“人走茶凉”后很难 留下特别的记忆。而文化就不一样了,它留给人 的除了好奇,还有探究、思考和向往,更能在人记 忆中留下深刻印象。 旅游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精神享受,旅游业的 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 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 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 因此,仅有“三养”是不够的,綦江应该把文化 资源融入到发展旅游业中去,把自然资源和文化 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綦江旅游的文化品味,让 来綦的旅游者在陶醉秀丽风光、休闲娱乐的同时, 更加好奇于綦江渊远流长的人文历史,让綦江成 为自然探秘、历史 考古、人文研究的 具有强大吸引力的 旅游之地。 让旅游更有文化范 张学成 近日,石壕镇李公 坝风景区,保洁人员正 在清扫垃圾。 随着避暑游不断 升温,该景区游客数量 逐渐增多,垃圾也随之 增多。为保证景区优 美的环境卫生,景区不 仅增加了垃圾桶,还加 派保洁人员,增加垃圾 清扫频率,打造零垃圾 景区。 记者 陈星宇

Transcript of 内外兼修 綦江区 以更好状态更高激情更实举措推动綦江发展2016/08/01  ·...

  • 渝字(12)-506 (免费赠阅)

    本期4版

    每周一、二、三、四、五出版

    第144期 总第3588期

    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丙申年六月廿九

    QIJIANG RIBAO

    服务决策 关注民生

    主办: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 新闻热线:85888334

    本报地址:古南街道西炮台18号 邮政编码:401420 总编辑:代文鸿 值班:马小玲 责编:卢宗艳 周铉 本版主编:冉静萍 组版:马诗奇 綦江日报图片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人民日报北京7月28日电(记者 吴月辉)记者

    从国防科工局获悉:“嫦娥三号”着陆器于7月28日

    按时进入第33月夜休眠期,再次刷新国际上探测器

    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纪录。

    在此前的33个月昼工作期间,“嫦娥三号”获取

    了大量科学数据,研究人员在月球浅表层地质结构、

    月基天文观测、地球等离子体观测等方面取得了一

    系列创新性科学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研究人

    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100余篇,重要

    成果相继发表在《科学》《自然》和《美国科学院院刊》

    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

    介绍,自 2013 年 12 月成功落月并开展巡视勘察以

    来,“嫦娥三号”探测器搭载的8台科学载荷陆续开展

    了“测月、巡天、观地”的科学探测。其中,“嫦娥三

    号”开展了着陆区月壤内部与月壳浅层结构探测,超

    宽频带测月雷达采用“边走边探”方式,获得着陆区

    月壳浅层330米深度内的剖面结构特性及地质演化

    图,这是国际上首幅月球地质剖面图;利用月球无大

    气影响及月球连续观测周期长的特点,首次在月球

    上巡视太空,已获得18.7万幅图像数据;获取了月球

    外逸层水含量的最新结果;获取了1300多幅地球等

    离子体层图像数据。

    “嫦娥三号”进入第33月夜刷新探测器月面工作时间世界纪录

    我区召开201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调度会

    以更好状态更高激情更实举措推动綦江发展

    致敬“八一”系列报道③

    21岁武警战士洪水中背出七旬老人本报记者 叶禹

    还记得 6 月下旬的那几场暴雨

    吗?受连日降雨影响,6月28日上午8

    时,綦河城区河段水位达到221.90米,

    超警戒水位1.40米。9时25分,水位已

    达到保证水位222.50米。

    眼看着,洪峰就要过境。

    此时,下北街部分房屋已浸泡在洪

    水里,如果不及时疏散群众,待迅猛的

    洪峰过境,很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

    失。

    “叮铃铃……”上午 10 时,区武警

    中队接到上级来电,要求立即出警,前

    往下北街执行任务。

    大雨中,武警战士们有的忙着疏散

    群众,有的帮助群众搬物品,有的协助

    疏导交通。

    这时,一名年轻的武警战士背着一

    位老人在洪水中蹚行……他一脸严肃,

    直到把老人送到安全地带,才轻轻地松

    了一口气。他,就是 21 岁的武警战士

    邢利明。

    昨日,本报记者联系到邢利明,还

    原了当时救人的经过。面对记者的采

    访,他显得很淡定,在他看来:老老实实

    当好兵,永远冲在第一线,才是最实在

    的。

    而被救老人的家人就不如邢利明

    淡定了,一提起这位救命恩人,依然激

    动得热泪盈眶。

    “如果不是他及时赶来,我和父亲

    就困在里面了,真的太谢谢他了。”再次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人的儿子贺先生

    连声道谢。

    老人名叫贺胜良,今年79岁,家住

    遇仙桥社区滨江路 31 号 6 楼,6 月 28

    日,只有他和儿子贺先生在家。

    因滨江路地势较低,底楼很快就有

    了积水。由于楼房较为陈旧,为防止意

    外发生,社区已经通知所有居民转移。

    “因为父亲有皮肤病,不能见光,我

    又想到反正我们6楼怎么都淹不到,就

    没打算走。”贺先生说。

    雨下得太急,水来得太快。短短半

    个小时,底楼的水已漫过了膝盖。正在

    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贺先生

    打开门一看,是区武警中队的战士邢利

    明。

    “他一进门就喊我们赶紧收拾东

    西,他带我们到安全的地方去。”贺先生

    说。

    看着有些犹豫的贺先生,邢利明一

    边帮他们收东西,一边耐心说服。

    “必须走,洪峰很快就要来了,而且

    很猛,这房子太陈旧了,很不安全。而

    且不知道雨还要下多久,困在里面肯定

    不行。”

    在得知老人的具体情况后,邢利明

    让贺先生找来老人的衣服和帽子,帮老

    人穿上,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再次想要

    带他们走。

    “我还是很犹豫,父亲腿脚不好,我

    身体也不行,没办法把他从 6 楼背下

    去。”邢利明顿时理解了贺先生的难处。

    “叔叔您别怕,爷爷我来背,您只需

    要拿上东西跟我走。”邢利明边说边一

    个箭步冲向被困老人,迅速将其背起,

    向安全地带转移。

    屋外,雨仍然在下,贺先生为父亲

    举起伞,和邢利明一起举步维艰地将老

    人向外转移。一路上,邢利明不断与老

    人沟通,安抚情绪,从背起老人到成功

    将其转移至安全地方,整个过程约 10

    分钟。

    邢利明背老人的过程,被其战友全

    程记录了下来。

    “和我的战友们相比,我做得真的

    很少,成为典型我当之有愧。”邢利明表

    示:“灾情就是敌情,险况就是命令,抢

    险救灾也是对我的考验,今后自己会更

    加努力工作,肩负起这份责任和荣誉。”

    綦江区

    ﹃内外兼修﹄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重庆日报记者

    王濛昀

    “大家起床啦,集合锻炼了!”7月25日早上6

    点过,綦江区古南街道文昌宫社区居民王家英便

    在自己组织的“柔力球姐姐”微信群里,呼唤“小伙

    伴”们集合晨练。每天早上,社区里大大小小的空

    地上都会聚集很多晨练的居民。

    如今的文昌宫社区,滨江路休闲大道绿树成

    荫,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背街小巷整洁有

    序,一派安宁祥和;小路上,偶尔可以看到有居民

    弯腰拾起路人丢下的垃圾……

    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社会面貌改观。

    近年来,綦江区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内外兼

    修”,让全区基层党建工作发生了新变化。

    打基础在抗洪救灾中彰显党员先进性

    6月26日夜间至28日下午,綦江区连续普降

    大雨,造成綦河水位急剧上涨,多处公路中断。

    28日早晨6点,文昌宫社区党委书记杨光梅刚

    一睁眼就来到窗户边查看綦河水势。“当时大水已

    经淹没了对面的堤岸,照这个情况下去大水很快

    就会蔓延过来。”杨光梅来不及细想,立马出门准

    备通知社区居民撤离。让她没想到的是,没有任

    何人通知,27位社区工作人员都已不约而同地赶

    到现场。

    社区工作人员逐户叫醒还在熟睡的居民,并

    帮岸边的商户转移货物。短短一个多小时里,100

    余户临江商户和居民就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

    安全撤离。没过多久,大水淹没了这条街。

    在“6.28”暴雨中,许多共产党员奋战在抗洪救

    灾一线,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带病连续奋

    战30小时的新山村社区居委会主任李国元、自身被困洪水中仍心系

    救灾工作的农岗村支部委员任天明……

    “这次抗洪救灾就是对党员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先进性的检验,也

    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綦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江

    光伟介绍,近两年綦江区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员学习教育活动,促

    进了党员干部的作风养成。

    今年4月,綦江区制定了“1+5”学习教育方案,推进“两学一做”学

    习教育。目前,全区各级党组织集中学习7600余次,讲党课2100余人

    次,全区党员干部累计参加志愿服务82097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

    事33516件次。

    固堡垒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有保障

    117 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4 个城市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村(社

    区)便民服务中心覆盖率、规范化率均达100%。“如果开展党员学习教

    育是修炼内功,从根本上提升党员的先进性,那么新建和改造基层党

    建的基础设施,就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外部保障。”江光伟说。

    据介绍,目前綦江区已累计投入7800余万元,升级改造村(社区)

    便民服务中心,并设计了10余套外观设计方案供每个村(社区)选择;

    办事大厅配备多个办事柜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部分便民服务

    中心还配备了社区活动中心等设施。

    文龙街道杨家湾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占地1200平方米,分为便

    民服务大厅、电子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志愿者服

    务站等5个部分。“按规定,凡在綦江区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住宅小

    区和改造居民区项目住户数达到1000户及以上的,必须按每100户20

    平方米的标准无偿提供社区组织工作用房。”江光伟说。

    (下转2版)

    南州论谈州论谈

    本报讯(记者 雷雨霜)7 月 29

    日,我区召开201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

    调度会,盘点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情

    况,安排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区委

    书记潘毅琴、区长陈金山出席会议并

    讲话,区委副书记母明江主持会议,区

    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马超总结和安排

    部署全区经济运行工作。

    潘毅琴指出,从上半年情况看,全

    区各项主要指标都完成得很好,工作

    中亮点纷呈,在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

    大背景,以及极端天气多发的情况下,

    取得如此多可圈可点的成绩,来之不

    易,值得充分肯定。

    潘毅琴强调,下半年,全区要着重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推进创

    新发展,继续努力、持续用力。要持续

    用力去无效产能,坚定不移地抓好以

    关闭煤矿为重点的去产能工作,持续

    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抓

    好基础性、公益性、支撑性项目建设,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提质增

    效。要持续用力增有效供给,工业方

    面,围绕三大主导新型产业,抓项目引

    进、抓落地开工、抓投产达效;旅游方

    面,要盯准市场,突出内涵,加快发展

    高山纳凉游、乡村特色游等为重点的

    旅游产业;商贸方面,要在重点发展好

    电子商务的同时,立足綦江本土,着眼

    辐射周边,形成“本地消费有保障、外

    来消费有特色”的良好局面。要持续

    用力抓招商引资,围绕园区产业集群、

    产业链条延伸拓展,有针对性做好精

    准性招商;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切

    实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行政审批

    时限,提升审批效能、服务水平。要持

    续用力抓环境整治,坚持由点到线、由

    线及面,在硬件上着力完善功能、在管

    理上力求精细化、在风貌上体现城市

    品位、在公共服务上切实增强人性化,

    使城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长效化、常

    态化轨道。此外,重大项目建设、深化

    改革、民生事业等工作都要按照区委、

    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抓紧、抓好。

    潘毅琴强调,全区各级领导干部

    要围绕中心工作,以更好的状态、更高

    的激情、更实的举措,全力做好下半年

    各项工作,让“十三五”开局之年、换届

    之年成为奋进之年、提升之年、收获之

    年。

    陈金山在会上要求,要进一步加

    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持续发展后劲;

    要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推进重点项目

    建设;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淘汰、消化落后的

    过剩产能;要围绕农旅融合,坚定不移

    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切实做大旅游经

    济;要切实落实好各项政策,激发市场

    活力;要全面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脱贫攻坚巩固等各项民生工作,推动

    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区领导许光洪、施崇刚、冯天俊、

    雷瑞宏、蒲德洪、刘芳敏、叶雨等参加

    会议。

    綦江清溪河在《中国旅游地理》一书中引人注

    目,清溪河两岸的太极图、男根图腾、千年崖墓充

    满神秘色彩。綦江还有石门寺明代石刻、千年古

    镇东溪、千年古刹白云观、侏罗纪时期的恐龙足

    迹、享誉中外的农民版画等文化资源,正是这些丰

    富的文化资源构成了綦江独特的人文历史,筑就

    了綦江的多姿多彩,吸引着旅游者的探秘心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綦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

    取之不尽的宝库。

    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旅游文

    化竞争日益激烈,利用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繁荣

    经济,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和主潮流,为

    此我们在定位綦江旅游时必须适应这一形势的发

    展。

    前些年,关于夜郎古国中心说,一度成为云

    南、贵州、湖南等省争夺的焦点,他们不惜花重金

    包装宣传,把夜郎古国中心位置往自己地盘争,云

    南拟定打造“夜郎文化村”,2002年湖南和贵州两

    省都拟定申报将湖南新晃县和贵州赫章县更名为

    “夜郎县”,不仅如此,贵州省内还出现了一些县

    (区)各自为战、相互争夺“夜郎县”的局面。前些

    年某地也制定方案“要做成全国第一的夜郎文化

    旅游品牌”,他们要建夜郎王宫、夜郎夏宫、夜郎枢

    密院、夜郎自大雕塑、夜郎通关山门、夜郎风雨桥

    博物馆。他们为何如此热衷于“夜郎文化”?目的

    只有一个,他们想通过“夜郎古国”这张文化牌,发

    展文化旅游,盈得经济效益。从这场“夜郎文化”

    争夺战中,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文化资源在发展

    旅游业中的重要性。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

    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

    的文化性。只有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才最具吸

    引旅游者的魅力。

    据文史资料显示,綦江东溪镇古时也属古夜

    郎国管辖,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夜郎古国”,我们

    为何不把这张“夜郎”牌子树立起来?给千年古镇

    注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峰镇的男根图腾、

    崖墓,赶水的神秘碑文、岩画等等更可以发掘它

    “背后”的故事,让这些没有生命的古文物“活”起

    来,让神秘文化成为旅游者心中永远的“谜团”。

    目前,綦江的旅游定位养生、养心、养老,我们

    的旅游推介也只是说綦江的山如何美,水如何清,

    树如何绿,基本上忽略了对人文历史的介绍。山

    水再美那也只能是游山玩水,“人走茶凉”后很难

    留下特别的记忆。而文化就不一样了,它留给人

    的除了好奇,还有探究、思考和向往,更能在人记

    忆中留下深刻印象。

    旅游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精神享受,旅游业的

    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

    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

    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

    因此,仅有“三养”是不够的,綦江应该把文化

    资源融入到发展旅游业中去,把自然资源和文化

    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綦江旅游的文化品味,让

    来綦的旅游者在陶醉秀丽风光、休闲娱乐的同时,

    更加好奇于綦江渊远流长的人文历史,让綦江成

    为自然探秘、历史

    考古、人文研究的

    具有强大吸引力的

    旅游之地。

    让旅游更有文化范张学成

    近日,石壕镇李公

    坝风景区,保洁人员正

    在清扫垃圾。

    随着避暑游不断

    升温,该景区游客数量

    逐渐增多,垃圾也随之

    增多。为保证景区优

    美的环境卫生,景区不

    仅增加了垃圾桶,还加

    派保洁人员,增加垃圾

    清扫频率,打造零垃圾

    景区。

    记者 陈星宇 摄

    打造零垃圾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