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 卷第一/天瑞篇 作者:列禦寇 春秋 (字體 KaiTi)€¦ · Web...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Transcript of 列子 卷第一/天瑞篇 作者:列禦寇 春秋 (字體 KaiTi)€¦ · Web...

列子 卷第一/天瑞篇 作者:列禦寇 春秋 (字體 KaiTi)

列子卷第一/天瑞篇

企業和諧生產之道

報告人:李妙福2016/01/231

《列子》篇章目錄

•天瑞第一

•黃帝第二

•周穆王第三

•仲尼第四

•湯問第五

•力命第六

•楊朱第七

•說符第八

(3)

《列子卷第一/天瑞篇》

報告大綱

•前言

•《列子天瑞第一篇》內容要旨

•列子•思想概說

•渾淪(大易太初太始太素)與無極(太極)

•涵三為一(天地人理象數木火土金水)

(易無形埒,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

•清濁之氣(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氣者為人)

•「道」與「物」之關係

•企業和諧生產之道(企業4.0VS生產力4.0)

•結論

列子•天瑞渾淪闡貞《列子卷第一/天瑞篇》

作者:列禦寇

•「天瑞」,意謂天地之靈瑞,自然之符應,即文 中提到的「不生不化者」

•列子認為,世間萬物皆有始有終,唯有「不生不 化者 」 ,亦即「道 」 ,才能夠循環往復、獨 立永存

•「不生不化者」是世界產生與變化的本源稱為:

「道」

•它最初無形無象,歷經「太易、太初、太始、太 素」四個階段,形成「渾淪」,再自「視之不見, 聽之不聞,循之不得」的「易」衍變為有形的

「一」,最終生成天地萬物4

列子•天瑞總論《列子卷第一/天瑞篇》

作者:列禦寇

•列子卷第一/天瑞篇強調:把「道」、「天」、

「自然」融入現實生活中,並從此體悟與修煉處理

世事的實際作為

•《列子•天瑞》藉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高度統一, 闡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哲思與解決事務的方法,其 中包括:

•宇宙論

•知識論

•政治觀

•人生觀

(20)

列子•天瑞第一篇計15段章

1. 其言曰:有生不生『有一種東西(道)能產生 萬物而(道)不為外物所生』,有化不化。不 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 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凡此種種,恰 如張湛《列子序》所言:「大略明群有以至 虛為宗,萬品以終滅為驗。 」

2.有形之物誕生、消亡,其暫行於世而終歸虛

3. 人生亦複如是-從嬰孩、少壯、老耄直至死亡,

性命本非吾有,生死不過往來

列子•天瑞第一篇計15段章

4. 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

5. 列子道逢百歲骷髏,順此言明「萬物皆出於機, 皆入於機」 。一切緣自「道」,然而卻並非

「道」有意為之,天地萬物只是自然而然地變 化運轉,生息盈虧

6.《黃帝書》形動不生形而生影,聲動不生聲而

生響,無動不生無而生有

列子•天瑞第一篇計15段章

7.大化有四:

嬰孩也 ,少壯也 ,老耄也,死亡 也

8.榮啟期鼓琴而歌,安貧樂終,視死如歸

9.林類行歌,不以營生為惑

10.孔子「生無所息」:贊死,曉諭天下失家

列子•天瑞第一篇計15段章

11.列子:「虛者無貴也」

12.鬻熊曰:運轉亡已,天地密移;損盈成虧,

隨世隨死

13.杞人憂天,誠為太遠

14.天地之委形,天地之委和也

15.國氏善為道喻向氏為道之言,向氏不明國

氏為盜之道,不知天地之德也

列子思想總論

列子書中的思想有:

•管子

晏子

論語

•山海經

穆天子

墨子

•莊子

荀子

尸子

•韓非子

呂氏春秋

韓詩外傳

•周官

易乾鑿度

史記(管晏列傳)

•淮南子

說苑

新論

•新序

爾雅

方言等出處

•所以列子思想應不是列子一人或一派的思想

創作,而是魏晉人士所認同強調的思想?

《呂氏春秋》與「列子貴虛」

《呂氏春秋·不二》

•老聃貴柔

•孔子貴仁

•墨翟貴廉

•關尹貴清

•子列子貴虛

(《戰國策·韓策二 :貴正》)

•陳輧貴齊

•陽生貴己

•孫臏貴勢

•王廖貴先

•兒良貴後

生化往復疑獨其道不可窮

子列子笑曰: 壺子何言哉?其言曰:

•有生不生,有化不化

•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

•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

•常生常化者,無時不生,無時不化,陰陽爾, 四時爾

•不生者疑獨,不化者往復

•往復,其際不可終;疑獨,其道不可窮

生生者之意涵

•第一個生字是動詞,指產生

•第二個生字是名詞,指有生死的事物 同樣:

•形形者

•聲聲音

•色色者

•味味者等

•文言文句式相同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由於「生」才能「有」且要萬有,因為「有」

才能「生存」

•序卦傳言:「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繫辭言「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在在說明「有」與「生」的關係,成為全易 之中心所在

生化形色智力消息

《黃帝書》曰: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故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

•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 謂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非也

陰陽四時 生死變化

•有生死的事物不能產生其它事物

•有變化的事物不能使其它事物發生變化

•沒有生死的事物能夠產生出有生死的事物

•沒有變化的事物能使有變化的事物發生變化

•有生死的事物不能不生死

•有變化的事物不能不變化

•所以這些事物經常生死,經常變化

•經常生死、經常變化的事物,無時無刻不在生死,無 時無刻不在變化,陰陽是這樣,四時也是這樣

•沒有生死的事物無與倫比,沒有變化的事物循環往復。

•循環往復的事物,它的邊界永遠找不到;無與倫比的 事物,它的啟發不可以窮究

天地本根幽深微妙的自然法則

•《黃帝書》說:虛空之神不會死亡,它就是幽深微妙

的大門,就叫做天地的本根。它綿延不斷,好像存在

著,用它不盡。所以產生萬物的自己不生死,變化萬

物的自己沒有變化。它的自然規律為:

•自己產生

•自己變化

•自己形成

•自己著色

•自己產生智慧

•自己產生力量

•自己消減衰落

•自己生長旺盛

•說有使它產生、變化、形成、著色、產生智慧、產生

力量、消減衰落、生長旺盛的事物,那是錯誤的

子列子曰:

渾淪者易也

•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

•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

•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太易者,未見氣也

•太初者,氣之始也

•太始者,形之始也

•太素者,質之始也

•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

•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

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

易無形埒

• 子列子曰:(渾淪者)故曰易也

• 易無形埒,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 七變而為九。九變者,究也,乃複變而 為一

• 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

重者下為地,沖(中)和氣者為人;故天地

含精,萬物化生

沖和 中和

•陶鴻慶《讀列子劄記》云:沖讀為中

•《文子-九守篇》:故三皇、五帝有戒之器,

命曰侑巵,其沖即正,其盈即覆。沖即中也。

•又《精誠筒》執沖含和

•《淮南子-泰族訓》沖作中,皆沖、中通用 之證

太陽系的理論形成次序圖

•「易」 「道」 「一體

兩面」

•「易」之為書,推天

「道」以明人事者也

•太陽系的形成過程,就 是依據周易《筮儀》裡 所蘊含的演生資訊,最 終還原出來的理論次序 圖

•具體分演如無極狀態

(21)

和諧平衡質量不滅

•康德(1724-1804)認為 太陽系是由氣雲形成的, 氣雲原來很大,由自身 引力而收縮,最後聚集 成行星,衛星以及太陽

•拉普拉斯(1749-1827) 進一步證明在萬有引力 作用的體系中,氣雲收 縮,角動量是不變的。 只要初始的氣雲,具有 角動量,收縮以後,它 就會形成具有一定方向 旋轉的盤狀結構的天體 系統

25

(,)

康德-拉普拉斯假設

康德-拉普拉斯假設

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在1755

年對太陽系起源作出的假設

在宇宙進化論上,一般認為太

陽系形成於太陽旁的氣體雲中

也就是所謂的星雲

康德作出的假設是,星雲群在

轉動的過程中漸漸瓦解,並因

為萬有引力而壓扁,然後成為

星體與行星

1796年,皮埃爾-西蒙•拉普拉

斯也提出了相似假設

26

(27)太極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是

「人生轉捩點的指南」

(「AGuidetoTurningPoints 」)

•萊布尼茨(1646-1716)在

《致德雷蒙的信》中,稱

《周易》是「變易之書」

•至今,在英語中仍然稱

《周易》為「易經或變化之書」

(「The I-Ching or Book ofChanges 」)

並把《周易》太極圖看

作是「人生轉捩點的指南」

( 「A Guide to Turning Points」)

•萊布尼茨的發現, 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方面 有著深遠的影響

來知德圓圖

•聖人作易之原也

•理氣象數,陰陽老少,往來進

退,常變吉凶,皆尚乎其中

•孔子繫易,首章至易簡而天下 之理得,及一陰一陽之謂道, 易有太極,形上形下,整篇以 至幽贊於神名一章,卒歸於義 命,皆不外此圖

•神而明之,一部易經不在四聖, 而在我矣。或曰:伏羲文王有 圖矣,而復有此圖,何耶?德 曰:不然。伏羲之圖差耶

•蓋

•伏羲之圖易之對待(先天)

•文王之圖易之流行(後天)

•而德之圖不立文字,以天地間 理氣象數不過如此,此則兼對 待、流行主宰之理而圖之也, 固圖于伏羲文王之前

• 太微化虛(未有炁質及實形體)

• 太虛化生一水太易

• 一:太易生水

(未有氣分粒子曰:太易)

一水太易生二火太初

• 二:太初生火

(有炁未有形線曰:太初)

二火太初生三木太始

• 三:太始生木

(有形無質量者曰:太始) 三木太始生四金太素

• 四:太素生金

(有質未有體液曰:太素) 四金太素生五土太極

• 五:太極生土

(形質己俱全備者曰:太極) 天地人、三才五土太極 化生萬物

29

萬物成形以微著為漸為先輕重為次

•五行之說,肇見於洪範「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 四曰金,五曰土。」

•正義認為:

「萬物成形,以微著為漸,五行先後,亦以 微著為次,水最微為一,火漸著為二,木 形質為三,金體固為四,土質大為五。」

•生數一二三四五次序之先後

•以微著為先,輕重為次

•自氣而形而質而能

•氣形質能,具在其中

30

天一地二

天三地四

天五地六

天七地八

天九地十

天數五地數五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

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十個數當中 一至五,是五個生數 五個生數各與五 合而得六至十 是謂五個成數

31

五行 生 成 數

漢代經學家對五行生成數有一定的解釋

鄭玄說:

《易》曰:

•天一 地二

•天三 地四

•天五 地六

•天七 地八

•天九 地十

洪範:五行自水始,火次之,

木又次之,金再次之,土為後

(32)河圖:

天一生水於北

地二生火於南

天三生木於東

地四生金於西

天五生土於中

陽無偶,陰無配,未得相成

偶配相成

地六成水於北與天一併

天七成火於南與地二併

地八成木於東與天三併

天九成金於西與地四併

地十成土於中與天五併

由氣而形而質而能(量、場)

•陰陽是由氣而分,所以才有太陽太陰少陰少陽之別,

性是由陰陽而別,所以才有剛柔強弱之分

•氣成形,形成質,質有性有能

•當事物肇始之初,必先有氣而後現其形質,因氣之

分合多少偏全,產生各種不同不齊的形質而性能便

有差異,所以象不一而數不等

•求其象而後知其數,現其數而後辨其氣,氣分陰陽,

數才有奇偶,由於生成之時地而有多寡,境遇的變

遷而有大小,這便是數的消長

•氣數與氣勢。由於所受之殊而形質不一,所合之異

而性情有別,這便是象的變化

•氣性和氣運,由氣而形而質而能,便可以象數來

推求,察其性情,觀其進退,可名其用

(33)

天瑞第一的形能物職所宜

•子列子曰:

•「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

•故天職生覆,地職形載,聖職教化,物職所宜

•然則天有所短,地有所長,聖有所否,物有所通。何則?

•生覆者不能形載,形載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違所宜,宜定者 不出所位

•故天地之道,非陰則陽;聖人之教,非仁則義;萬物之宜,非柔

則剛:此皆隨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

•故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有聲者,有聲聲者; 有色者,有色色者;有味者,有味味者

•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嘗終;形之所形者實矣,而形形者 未嘗有;聲之所聲者聞矣,而聲聲者未嘗發;色之所色者彰矣, 而色色者未嘗顯;味之所味者嘗矣,而味味者未嘗呈:皆無為之

職也

•能陰能陽,能柔能剛,能短能長,能圓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 涼,能浮能沉,能宮能商,能出能沒,能玄能黃,能甘能苦,能 羶能香。無知也,無能也,而無不知也,而無不能也。 」

(34)

天地合其神德:涵三為一

(35)易繫辭(上):

夫大人者

與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

與四時合其序

與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違

後天而奉天時

天且弗違

而況於人乎

況於鬼神乎

天地 聖人 萬物之功能用途

列子說:

•天地沒有完備的功效

•聖人沒有完備的能力

•萬物沒有完備的用途

•所以天的職責在於生長覆蓋,地的職責在於成 形載物,聖人的職責在於教育感化,器物的職 責在於適合人們使用

•這樣看來,天有短缺之功,地有擅長之事,聖

人有淤塞之時,器物有通達之用

•為什麼呢?

(41)

陰陽 仁義 柔剛

•這是因為生長覆蓋的不能成形負載

•成形負載的不能教育感化

•教育感化的不能違背它的適當用途

•事物適宜的功用已經確定了的,便不能再超出它所 擔負的職責

•所以天地的運行,不是陰便是陽

•聖人的教訛,不是仁便是義

•萬物的本質,不是柔便是剛

•這些都是按照它所適宜的功用而不能超出它所擔負 的職責的

生形聲色味之顯

•這些都是按照它所適宜的功用而不能超出它所擔負

的職責的,所以:

•有有生死的事物,有使有生之物產生的事物

•有有形狀的事物,有使有形之物成形的事物

•有有聲音的事物,有使有聲之物發出聲音的事物

•有有顏色的事物,有使有色之物表現出顏色的事物

•有有滋昧的事物,有使有味之物呈現出滋味的事物

生形聲色味之隱

•有生死的事物所呈現出的生命死亡了,但使

有生之物產生的事物卻沒有終止

•有形狀的事物所呈現出的形狀成就了,但使 有形之物成形的事物卻沒有出現

•有聲音的事物所呈現出的聲音已經被聽到了,

但使有聲之物發聲的事物卻沒有發聲

•有顏色的事物所呈現出的顏色顯明了,但使

有色之物出色的事物卻沒有顯露

•有滋味的事物所呈現出的滋味已經被嘗到了,

但使有味之物出味的事物卻沒有呈現

無所做的事情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這些都是無所做的事情

•無使事物可以表現出陰的特性,也可以表現出陽的特性

•可以表現出柔的特性,也可以表現出剛的特性

•可以縮短,也可以延長

•可以呈現圓的形狀,也可以呈現方的形狀

•可以產生,也可以死亡

•可以暑熱,也可以涼爽

•可以上浮,也可以下沉

•可以發出宮聲,也可以發出商聲

•可以呈現,也可以隱沒

•可以表現出黑的顏色,也可以表現出黃的顏色

•可以呈現出甜的滋味,也可以呈現出苦的滋味

•可以發出羶的氣味,也可以發出香的氣味

•它沒有知覺,沒有能力,卻又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天地與人體互相對應

•《內經》將天地與人體互相對應而找出了三者間的

相似處和內在聯繫

•它認為,人的身體是合于天道規律的

•它體內有五臟(藏),是以對應五音、五色、五時、

五味、五位的

•人體外有六腑,以對應六律,六律建陰陽諸經而與 十二月、十二辰、十二節、十二經水、十二時、十 二經脈相合

•這正是五臟六腑所以對應天道的表現

•因此

•天為陽,地為陰

•人的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

(42)悟真篇守中則黃裳元吉遇亢則無位無尊

•否泰交則陰陽或升或降

•屯蒙作則動靜在朝在昏

•坎離為男女水火

•震兌乃龍虎魄魂

•守中則黃裳元吉

•遇亢則無位無尊

•既未慎萬物之終始

•復姤昭二氣之歸奔

•月虧盈,應精神之衰旺

•日出沒,合榮衛之寒溫

五聲音階

宮、商、角、徵、羽

•宮、商—我國古代五聲音階的第一、第二音級

•五聲音階為:宮、商、角、徵、羽,近似於

簡譜中的 1、2、3、4、5、6

43

五音五聲

•五音又稱五聲

(羽」)•最古的音階,僅用五音

•五音即宮、商、角、徵、

•「五音」最早見於

《孟子·離婁上》: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五聲」一詞最早出現於

《周禮·春官》:

「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

44

《呂氏春秋•音律》

音律影響文化與生活

•大聖至理之世,天地之氣,合而生風,日至則月鐘其風,以生十

二律

•仲冬日短至(天心),則生黃鐘

•季冬生大呂

•孟春生太蔟

•仲春生夾鐘

•季春生姑洗

•孟夏生仲呂

•仲夏日長至,則生蕤賓

•季夏生林鐘

•孟秋生夷則

•仲秋生南呂

•季秋生無射

•孟冬生應鐘

•天地之風氣正,則十二律定矣

48

精神天 骨骸地 鬼歸也

《黃帝書》曰:

•精神者,天之分

•骨骸者,地之分

•屬天清而散,屬地濁而聚

•精神離形,各歸其真,故謂之鬼

•鬼,歸也,歸其真宅

•黃帝曰: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 存?

(51)

天清精神地濁骨骸

《黃帝書》說:

•精神,屬於天

•骨骸,屬於地

•屬於天的清明而分散

•屬於地的混濁而凝聚

•精神離開了形骸,各自回到它原來的地方,所以

叫它為鬼

•鬼,意思是回歸,回歸到它原來的老家

•黃帝說:精神進入天門,骨骸返回原來的地根,

我還有什麼留存呢?

鬼者,歸也

•鬼—王重民:鬼字下本有者字,今本脫之

•《韓詩外傳》:死者為鬼。鬼者,歸也

•《論衡-論死篇》:人死精神升天,骸骨歸土,

故謂之鬼。鬼者,歸也。

•《風俗通》死者,澌也;鬼者,歸也。精神

消越,骨肉歸於土也。鬼並有者字可證

•《意林》引正作鬼者歸也

•真宅—本原之地,即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之機,亦即玄牝(母),天地萬物的孕育之所

(62)

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

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云云,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老子第十六章

無動不生無而生有

《黃帝書》曰:

•形動不生形而生影

•聲動不生聲而生響

•無動不生無而生有

•形,必終者也。

•天地終乎?與我偕終,終進乎?不知也,道終乎

本無始,進乎本不久

•有生則複於不生,有形則複於無形

•不生者,非本不生者也;無形者,非本無形者也

•生者,理之必終者也。終者不得不終,亦如生者

之不得不生。而欲恒其生,畫其終,惑於數也

無動不產生無而產生有

《黃帝書》說:

•形體動不產生形體而產生影子

•聲音動不產生聲音而產生迴響

•無動不產生無而產生有

•有形之物是一定會終結的

•天地會終結嗎?和我一樣有終結

•終結有完盡的時候嗎?不知道。

•道終結于原來沒有開始的時候,完盡于原來

就沒有事物的地方

制止終結非自然之理

《黃帝書》說:

•有生死的事物則回復到沒有生死的狀態

•有形狀的事物則回復到沒有狀態的狀態

•沒有生死的狀態,並不是原來就沒有生死

•沒有形狀的狀態,並不是原來就沒有形狀

•凡是產生出來的事物,按理是必定要終結的

•該終結的事物不得不終結,就像該產生的事物不 能不產生一樣

•而要想使它永遠生存,制止它的終結,這是不懂

得自然之理啊!

大化有四

人自生至終,大化有四:

•嬰孩也,少壯也,老耄也,死亡也

•其在嬰孩,氣專志一,和之至也,物不傷焉,

德莫加焉

•其在少壯,則血氣飄溢,欲慮充起,物所攻

焉,德故衰焉

•其在老耄,則欲慮柔焉,體將休焉,物莫先

焉。雖未及嬰孩之全,方於少壯,間矣

•其在死亡也,則之於息焉,反其極矣

人生四個階段

人從出生到死亡,大的變化有四個階段:

•嬰孩,少壯,老耄,死亡

•人在嬰孩階段,意氣專一,是最和諧的時候,外物 不能傷害它,德不能比這再高了

•人在少壯階段,血氣飄浮橫溢,欲望思慮充斥升起, 外物便向它進攻,德也就開始衰敗了

•人在老耄階段,欲望思慮不斷減弱,身體將要休息, 外物也就不和它爭先了;這時的德雖然還不如嬰孩 時的完備,但與少壯階段相比,卻有距離了

•人在死亡階段,那就到了完全休息的時候,返回到 出生之前的極點了

榮啟期三樂自寬

•孔子游於太山,見榮啟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鼓

琴而歌

•孔子問曰:先生所以樂,何也?對曰:

•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 樂也

•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

是二樂也

•人生有不見日月, 不免繈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是三樂也

•貧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得終,當何憂哉?

•孔子曰:善乎!能自寬者也

林類拾遺穗於故畦並歌並進

•林類年且百歲,底春被裘,拾遺穗於故畦,並歌並進

•孔子適衛,望之于野,顧謂弟子曰:彼臾可與言者,試往訊之

•子貢請行。逆之壟端,面之而歎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

•林類行不留,歌不輟

•子貢叩之不已,乃仰而應曰:吾何悔邪?

•子貢曰:先生少不勤行,長不競時,老無妻子,死期將至,亦有何 樂而拾穗行歌乎?

•林類笑曰:吾之所以為樂,人皆有之,而反以為憂。少不勤行,長

不競時,故能壽若此,老無妻子,死期將至,故能樂若此

•子貢曰:壽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惡。子以死為樂,何也?

•林類曰:死之與生,一往一反。故死於是者,安知不生於彼?故吾

安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營營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

不愈昔之生乎?

•子貢聞之,不喻其意,還以告夫子

•夫子曰:吾知其可與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盡者也

列子思想

•列子主張:以道為本、齊物為一、體道合

真、無心之境 、知命安時

•列子認為「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 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列子因為窮困而常常面有饑色,卻拒絕鄭國 暴虐的執政者子陽饋贈的糧食。其弟子嚴諱 問之曰:「所有聞道者為富乎? 」

•列子曰:「桀紂唯輕道而重利是以亡!」

•列子還主張應擺脫人世間貴賤、名利的羈絆,

順應大道,淡泊名利,清靜修道

《周易闡真•河圖》

•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

土居中。和合四象也

•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即

四象在外,一氣流行也

• 中者;和也,一氣也,總是

太極也

• 惟人也,秉天地陰陽之氣而

生身,身中即具此陰陽五行

之氣

• 但此五行,有先天有後天

64

工業革命

「工業4.0」發展演進

•「工業4.0」一詞是指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利用水力及蒸汽的力量作

為動力源

•第二次工業革命則使用電力為大量生產提供

動力

•第三次工業革命則是使用電子裝置及資訊技 術(IT)來增進工業製造的自動化

67

68

生產力4.0核心技術架構

製造業/商業/服務業/農業

產銷預測

應 模型技術

消費行為

模式推論

預測製造

智慧工場

即時預測與彈性系統模組

影像監測/辨識/警示

決策與風險

控管整合平台

產品互動資

訊服務平台

結合場域空間資訊

與IoT之整合系統

用專業運用需求

層 產銷管理網

實整合技術

人機協同 感知整合

智慧控制暨 積層製造技術

網實整合數位設計

/製程優化技術生產場域

巨資運算平台

CPS-based 應用服務巨量資料分析

網異質網路整合

(路)機對機

機對雲感測資料

層融合處理

網通網連通能力

製程數位化

網實會員 資訊整合

物聯網應用開發平台

開放/專屬 有線/無線/寬頻網路

產銷物聯網資 資訊整合安 防

資訊可視化禦

機台/設施或零組件與感測元件整合

智慧感測系統

環境與感測元件整合

(知)感精密感測IC 光學影樣感測/感知與驅動/力量與 震動感測/伺服驅動與控制感測

層力/扭力/觸力感測/移動平台控制

科 FrankLee79

各國投入生產力4.0相關之研發政策

(,)歐盟美國日本

應2015/6歐盟

GrowMeUp

用計畫開發照護機

(層)器人

2015/7歐盟 Manutelligence 計畫建構線上平 台,整合工具與 模擬套件,縮短 設計、製造、測 試的效率

(網路)2015/3成立物聯

網創新聯盟,歐

層盟執委會希望藉

此讓歐盟在物聯

2014/7歐盟 推出SPARC 機器人計畫, 補助7億歐元 在系統設計, 系統工程, 系統架構, 模擬工程, 機構系統, 感測執行, 供電,通訊, 材料,控制, 人機介面, 人機協同, 安全等領域

工業德國於

2011年提出:

以CPS為核

心建立智慧

工廠,串接

感測、網路

與應用。

2015/4並起

動工業4.0

平台。展開

百項研發計

畫。如協助

中小企業串

連舊有生產

設備無縫接

AMP計畫中的

(,,)DMDII,於

2014年2月成

立運作,資金

約7000萬美元

應用數位化製

造技術,並加

速數位製造市

場應用;包含

數位連結設計

連結機器與工

廠,供應商工

廠透明化,彙

整產品生命週

期資料••等

2011年 起,美 國國家 機器人 計畫 (NRI)每 年補助

(,,)4000萬 美元開 發人機 協同合 作的機 器人

2014/6推出日本再 興戰略,將機器人 作為產業革命的方 式發展機器人技術, 提升產業生產效率 並降低製造成本、 增加產業附加價值 協助產業轉型驅動 經濟成長

2014/10日本NEDO, 起動跨部會創新型設 計及生產技術研發計 畫。計畫施行至2018 年,由NEDO為計畫管 理及研發補助金分配

網領域取得全球

感知領導地位,並促

(層)進歐洲物聯網市

場成長

進行技術研

軌轉換為工

業4.0導向

的基礎設備

2013年投資22億美元發展 先進製造計畫(AMP計畫) 目前已陸續設置3D製造, 創新下一代能源,先進材

機構;開發設計、生 產與製造領域相關24 項創新技術,研發議 題如「高值化陶瓷成

型技術」、「玻璃基

基礎2015/7 Horizon 2020支持 Mikelangelo

研究研究計畫,提升虛擬基礎架構建設

產業4.0時代

以「零售業」為例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

•因此,如何面對經營與轉型困境,以及如何建立全通路零售 模式,是零售企業最為關心的重要課題

•零售4.0時代書中闡述了建立全通路零售模式的三部曲

•透過「尋找消費者」、「升級體驗」與「強化連結」,助推 傳統零售成功走向無縫零售

•「尋找消費者」:透過多通路與全通路的建立尋找消費者

•「升級體驗」:利用大數據了解消費者潛在需求,升級個人 化服務與體驗

•「強化連結」:藉由品牌文化與內容行銷強化與消費者間的 連結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