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稿 创新型城市 高 新 产 业 -...

36
稿 3 突出布局 完善体系 提升科技创新组织化水平 6 2012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隆重举行 8 2012常州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国际论坛举行 9 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常州调研时指出: 抓住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重大机遇 努力提升在全省发展大局中作用 11 致公党中央来常调研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将形成调研报告报国务院 12 市长姚晓东赴溧阳作专题调研并要求—— 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江苏中关村产业园建设 13 武进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 13 常州科教城:从技术服务走向产业拓展 14 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开工 创新型城市 15 常州市召开专题推进会提出—— 9 成大中型工业企业年内要建成研发机构 15 德国朗盛再次投资 3 亿美元在常建高端新项目 16 汇聚优质资源 开拓新兴市场 ——2012 中国常州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举行 17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成员大会召开 17 医疗器械“千人”专家工作站落户常州高新区 18 金坛举行新兴产业推介会 高 新 产 业 19 常州大学与江苏领航科技公司携手 合作共建新材料研究院 20 政校企携手合作 探索“前店后训”育人模式 ——常州科教城·奇瑞汽车4S店开业典礼暨“校中厂”揭牌 仪式举行 产学研合作

Transcript of 专 稿 创新型城市 高 新 产 业 -...

专    稿

3 突出布局 完善体系 提升科技创新组织化水平

6 2012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隆重举行

8 2012常州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国际论坛举行

9 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常州调研时指出:

抓住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重大机遇 努力提升在全省发展大局中作用

11 致公党中央来常调研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将形成调研报告报国务院

12 市长姚晓东赴溧阳作专题调研并要求——

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江苏中关村产业园建设

13 武进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

13 常州科教城:从技术服务走向产业拓展

14 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开工

创新型城市

15 常州市召开专题推进会提出——

9 成大中型工业企业年内要建成研发机构

15 德国朗盛再次投资 3亿美元在常建高端新项目

16 汇聚优质资源 开拓新兴市场

——2012 中国常州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举行

17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成员大会召开

17 医疗器械“千人”专家工作站落户常州高新区

18 金坛举行新兴产业推介会

高 新 产 业

19 常州大学与江苏领航科技公司携手 合作共建新材料研究院

20 政校企携手合作 探索“前店后训”育人模式

——常州科教城·奇瑞汽车4S店开业典礼暨“校中厂”揭牌

仪式举行

产学研合作

27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考察石墨烯研究院

27 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奇调研常州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28 常州市生物医药沙龙走进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院

29 常州被授予“中国涂料之乡”

29 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再获“生产力促进服务贡献奖”殊荣

科 技 动 态

24 第十四届中国专利奖揭晓 常州市喜获丰收

24 金坛市出台四个行业知识产权发展行动计划

25 科教城获批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26 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喜结硕果

26 我市开展市(区)联合专利行政执法行动

知 识 产 权

30 剑走偏锋

——格力博公司 10 年做到全球第三纪事

31 凭什么让客户产生依赖感

——常松公司一举成为众多名牌家电合作伙伴纪事

32 内燃机车是怎样实现批量出口的

——南车戚机公司市场转型纪事

创 业 创 新

34 常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实践与思考

研究与交流2012 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

封面说明

21 中国江苏-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企业对接会

在南京举行

22 中盐金坛公司与南京大学共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22 常州产业研发基地建设助力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获优

23 常州市科技局组团参加“云南桥头堡建设科技入滇对接会”

23 两岸企业项目对接 创投助推转型发展

23 联想学院教学研讨会在常州高新区召开

2012年第10期【3】

专 稿

突出布局 完善体系提升科技创新组织化水平

随着科技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科技全球

化日益深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相互促

进的态势不断递进,推进创新的模式正在发生

着深刻变革,在本质上重塑着政府、企业、高

校院所的功能和定位,系统紧密结合各创新要

素成为科技工作组织创新的必然选择。本文旨

在从科技工作的角度,分析常州科技创新面临

形势,突出科技工作总体布局,提升创新园区

发展水平,引领支撑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一、把握一个核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近年来,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

正确领导下,引进、整合国际国内创新资源,

落实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

展,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已成为

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引领价值的先导力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创新驱动。从

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将“创新驱动”确定为

核心战略,不断强化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产

业转型升级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

但是,当前科技发展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科技投入强度还不

够大,全社会研发投入规模偏小,有效服务于

科技企业的社会融资体系尚未建立,企业整体

研发水平不高,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高

新技术高附加值特征体现还不够明显;科技创

新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还不多,无法满足企业日

益增长的创新发展需求。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主体在创新企业。在

7 月 6 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温家宝

总理指出,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

强企业创新能力。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激发企业在技术研发中的积极性,能保证技术

创新的市场导向。目前全市已建有院士工作站、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数百家,涵

盖了我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但整体发展水

平还不高,持续创新能力还很局限,省级以上

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机构还

比较少,研发机构还未实现科技资源特别是大

型仪器试验装备和科技创新人才的共享。

加快推进协同创新的载体在创新园区。随

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意义上

的三类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

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市委书记阎立指出,要着力破解优质资源低效使用、稀缺

资源分割使用的难题,强化聚焦突破的工作导向,大幅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市长姚晓东

强调,要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集聚创新资源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富有常州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幅提升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 刘 斌

【4】2012年第10期

专 稿

吸收再创新)已不能满足产业链竞争力的提升。

迫切要求政府主导,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

的基础性作用上,建立各类创新主体紧密联系

和有效互动的协同创新体系。创新园区作为加

快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集聚了产业创新

的各类要素,表征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水平

和潜力,是政府着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落脚

点和着力点。

二、突出三大布局,打造创新经济集群

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基石在创新园区,将工

作落到创新园区,能直接且有效服务于创新园

区发展。通过工作布局,集中力量打造较强竞

争实力的创新集群,形成以创新园区为主战场、

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创新型企业为主力军的

创新发展一体化格局。

突出空间布局。在 8 月 9 日召开的全市科

技创新大会上,阎立书记指出,要着力破解优

质资源低效使用、稀缺资源分割使用的难题,

强化聚焦突破的工作导向,大幅提高科技创新

效率。目前,常州创新园区的总体格局已经基

本形成,在空间上表现为“两城两区两园多基

地”,即常州科教城、西太湖科技城、常州国家

高新区、武进国家高新区、江苏中关村科技园、

华罗庚科技园、多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科技工作的重心将落到“两城两区两园多基

地”,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针对各创新园区的定

位,进一步激发园区创新创业活力,切实提升

服务园区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突出功能布局。常州科教城要围绕重点领

域、重点项目集聚高层次人才和创新要素,打

造世界一流的高职教育园区和国际化产学研协

同创新基地;西太湖科技城目标是建成人才、

产业、城市高度融合的“CAD”(创新活力中心),

成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中彰显特色的一极。

两个国家级高新区,要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

条件为依托,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

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

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最大限度地把科

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关村科技园和华

罗庚科技园,要将园区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引

擎,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多个高新技术特

色产业基地,要突出产业特色的营造,加强产

业链的打造和整合。

突出产业布局。按照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

的总体规划,突出智能装备、碳材料两大主导

产业,围绕高端化的目标,打造成省内翘楚、

国内知名的常州产业创新名片。智能装备是常

州最具优势的产业,要加强和各个创新园区之

间的联系和融合,以智能来提升相关产业发展

水平;碳材料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建立了江南

石墨烯研究院,催生了碳元、第六元素等一批

骨干企业,形成了以面向应用为特色的新兴产

业培育模式。创意、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等

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

整合,推动集聚化发展。同时,促进研发设计、

成果技术转移转化、创新决策与管理咨询等高

技术服务业特色化发展,构建相互融合提升的

现代产业体系。

三、完善四大体系,提升组织创新能力

切实发挥好创新园区在引导和促进各创新

主体之间有效联系的作用,完善技术创新、产

业创新、科技中介、科技金融四大体系,以全常州高新区

2012年第10期【5】

专 稿

面提升科技在创新园区的支撑和引领能力为目

标,强化对创新链、产业链的服务和有效衔接,

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网

络化联系程度,提升创新园区的发展水平。

突出项目引领,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

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院士工作站等企业研发机构,提高选择创新方

向和技术路线能力,加快企业技术研发、产品

创新、利用和转化科技成果。结合国家、省战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超前谋划加强指导,

引导企业承担核心技术攻关、工业科技支撑、

重大成果转化等高水平科技项目,整合科技资

源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

引资源、国际化”,不断深化企业与高校院所产

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提

高企业研发和项目实施能力。

围绕整合聚焦,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加快

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研究院、产学研

联合创新载体等服务于产业链的组织。对相关

产业、行业开展深层次研究,编制产业路线图,

把握产业链价值分布,以高附加值为导向,推

动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实现

相关技术的共享,形成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加

强平台、项目、能力提升等集中集成支持,加

快培育创新龙头企业,支持它们在专业领域兼

并重组,实现优质资源的集聚整合。支持创新

龙头企业承建专业孵化器,放大企业研发、经

营实力,打造完整产业链。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围绕

创新园区建设,加强全方位网络化对科技中介

机构的布局,促进研发设计、科技创业、成果

转移转化、创新决策与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

的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为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

市场建立紧密联系,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全面

服务。引导各创新园区普遍建立“一平台三中

心”,即研发孵化平台、产学研服务中心、科技

金融服务中心、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中心,为科

技园区加快发展提供保障。重点建设以技术产

权交易、技术经纪、科技评估、创业孵化等为

主要业务的专业化科技中介机构,形成互为配

套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引导多元投入,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发挥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创新园区支持企业发展的

基础性作用,不断扩大创业投资规模。支持创

新园区设立“种子基金”和开展科技小额贷款

公司试点工作,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推广科技之星、科贷通、金科通、投贷通、科

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贷款、设备按揭等

新型科技金融产品,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

款、股权质押贷款,不断满足科技企业的投融

资需求。推动创新园区与银行通过共建科技贷

款风险池等措施,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适

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和差异化考

核机制,努力改善科技企业融资环境。引导保

险资金参与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施重大

科技产业化项目。 (作者系常州市科技局局长)

西太湖科技园

【6】2012年第10期

专 稿

2012 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隆重举行

九月金风送爽,龙城花团锦簇。9 月 20 日

下午,2012 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在国际会

展中心隆重开幕。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秘书长、国务院特区办公

室主任何椿霖,副省长史和平,市委书记阎立,

市长姚晓东等出席。国家有关部委、省有关部门

领导,以色列等 9 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官员,出席

2012 中国开发区创新合作大会的代表,以及美

国花旗银行、霍尼韦尔、沃尔玛等国际知名企业

的代表、嘉宾,来自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

嘉宾,我市领导和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家代

表,约 1200 多人参加开幕式。

何椿霖、史和平和阎立共同为洽谈会启动开

幕。

姚晓东主持开幕式。

史和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常州

是苏南经济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常州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指标位居全

省前列。新形势下,常州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

力,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产业升级,对全省加快

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希望常州牢牢抓住国务院正在编制“苏南现代

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重要机遇,以科技经贸洽

谈会等为有力抓手,紧扣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

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结构调整,大力推动产

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加快引进培育一批战略

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提

升产业竞争力,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多作贡献。

阎立在致辞中说,科技经贸洽谈会是一座

多彩的桥梁、一扇明亮的窗口,更是强力的发展

引擎、有效的产业“孵化器”,科技经贸洽谈会

还是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素质的有力“助推

器”。如今,常州每一天都在发生着令人惊叹的

变化——

城市品牌更响亮。先后入围全国综合实力

20 强城市、投资环境 40 优城市、福布斯中国大

陆最佳商业 10 强城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

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在

此基础上,去年又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并

会议现场

2012年第10期【7】

专 稿

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综合实力更强大。GDP 从 2006 年的 1585.1亿元,增加到 2011 年的 3580.4 亿元,增长 1.3 倍;

人均 GDP 从 2006 年的 37809 元,增加到 77485元;5 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799.4 亿元,

是前 5 年的 2.9 倍;实际到账外资 118.6 亿美元,

是前 5 年的 3 倍。

产业基础更坚实。去年,五大产业规模以上

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5620.9 亿元,占全市规模工

业总量的 67.7%,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领

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主引擎。大力实施高新技术

产业倍增计划,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 3100.6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的 37.3%。

发展空间更广阔。着力将 8 个省级开发区和

2 个国家级高新区打造成主导产业集群示范区。

同时,强力推进以“一核八园”为架构的国家创

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加快推动西太湖科技城、江

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等产业基地建设。

创业环境更优越。积极践行“法治、诚信、

高效、双赢”的行政作风,制定并实施灵活而务

实的招商引资、产业扶持、创新创业、金融支持

等方面的系列化政策,有效地集聚了常州产业跨

越发展的新合力。

阎立表示,常州将充分展示自身优势,释放

独特魅力,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常州,让常州更广

泛地融入世界。同时,以更加开放的胸怀、饱满

的热情和周到的服务,同中外客商一起,共创美

好未来。

开幕式上,17 个重大外资项目进行签约,总

投资达 25.6 亿美元。

姚晓东说,这次成功签约的 17 个项目,呈

现“四多”的特点:一是大项目多,总投资超亿

美元的项目多达 14 个,其中超 2 亿美元的项目

就有 3 个;二是大公司多,其中,参与投资签约

的世界 500 强企业就有两家;三是投资方向多,

既有制造业项目,又有现代服务业项目,既有产

业园区建设,又有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四是高

科技项目多,签约项目中,有多个涉及医疗科技、

智能装备等高科技领域。他希望这些项目签约后,

早启动、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姚晓东表示,常州将坚持以“创新为先导、

产业为支撑、人才为根本、环境为保障”,进一

步加快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在服务中

提升层次,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朗盛化学(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柯

茂庭、美国亚什兰高性能材料公司全球副总裁拉

塞尔•蒙哥马利、卡迈锡汽车紧固件(中国)有

限公司大中国区副总裁朗佑华、台湾晶元光电股

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铭俊,代表在常州投资的外

商企业,在开幕式上发言。

重大外资项目签约

市委书记阎立致辞

【8】2012年第10期

专 稿

9 月 20 日上午,2012 常州机器人及智能制

造装备技术国际论坛开幕式在武进假日酒店举

行。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李奇,市、区领导徐

光辉、臧建中、王明昌以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

学者和企业家出席开幕式。

近年来,武进把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

质量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从 2011 年

开始,借力常州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东

风,加快推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目

前,园区拥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 88 家,其

中超亿元企业 35 家,超 10 亿元企业 3 家,形

成了以铭赛机器人、速骏电子为龙头的机器人

产品群,以新瑞机械、创生特尔为代表的数控

机床产品群,以卡尔迈耶、五洋纺机为代表的

纺织机械产品群,以玉柴、柳工为代表的工程

机械产品群,以新誉集团为龙头的轨道交通产

品群,以恒立油缸、龙城精锻为代表的关键零

部件产品群,产业实力初具规模,产业特色逐

步彰显。

区长臧建中在致辞中说道,今天国内外专

家学者齐聚武进,既是对武进机器人及智能装

备产业的一次检阅,也是一次指导和推进,希

望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不吝赐教,为武进

分析研判产业发展的新动态、新思路、新模式,

更好地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实现跨越式

发展。

市委常委、科教城工作委员会书记徐光辉

表示,常州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正展现出

广阔而美好的前景,希望海内外的科学家、企

业家、金融家以及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能够与常

州携手合作,聚焦常州、聚焦武进,以战略的

眼光、坚毅的决心、更大的魄力,奋力推进加

工制造向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转型的步伐。

开幕式后,专家学者们就“国内工业机器

人发展思考与挑战”、“运动规划算法在移动机

器人和并联执行机构的应用”以及“中国机器

人现状与思考”等七大研究性主题进行大会发

言与探讨。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高校院所重大科技成果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对接洽谈会。活动汇聚了

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24 家国内知

名高校院所,并汇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等领域 65 项最新科研成果。

会上,20 个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项目进行了

推介发布,现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45 项。

( 产学研合作处 )

2012 常州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国际论坛举行

会议现场

2012年第10期【9】

专 稿

9 月 7 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常州调研时指

出,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看苏南地区,

常州要抓住用好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这个重

大机遇,突出自身特色,努力错位发展,着力

巩固在苏南第一方阵中的地位,提升在全省发

展大局中的作用,强化在全国城市竞争中的优

势。

罗志军和随行的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樊

金龙,省发改委主任陈震宁一行,在市委书记

阎立、市长姚晓东的陪同下,首先来到武进区

郑陆镇牟家村考察。该村近年来在做强工业经

济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产业,建起了

江苏省首家村级博物馆、村史馆、农博馆等,

先后荣获“国家级农村现代化示范村”、“中国

休闲旅游自然村”等称号,去年村民人均纯收

入达 1.85 万元。“保障有哪些?生态环境还满

意么?”在紧邻综合性文体公园的农民别墅区,

罗志军走进村民汤巧珍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

况。得知村里保障到位、环境提升,还即将高

标准建设养老院后,罗志军高度肯定,鼓励大

家齐心努力,加快向更高水平小康和基本现代

化迈进,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幸福。

企业克难求进的思路举措,调结构上水平

的生动实践,是罗志军此次调研的重点。位于

武进高新区的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由

世界最大的经编机械制造商德国卡尔迈耶控股

公司投资设立,目前已成为集团在亚洲最重要

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基地,去年纳税超过 1 亿元。

企业新建的 2.5 万平方米厂房即将投入使用,建

成后产能和效益将翻番。罗志军对企业逆势投

入的胆略和眼光给予肯定,他表示,市场波动

是基本规律,加强投入、研发和结构调整,提

升产品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江苏恒

立高压油缸股份有限公司,得知企业大手笔招

揽全球行业最尖端人才,集中攻关泵、阀、马

达等高精密液压铸件,3 年内可实现年产各类高

压油缸 45 万只、年销售 35 亿元,有望成为全

球最大的挖掘机油缸生产基地时,罗志军不住

点头,勉励企业在产品研发上走国际化、高端

化道路,不断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当天下午,罗志军主持召开座谈会。

在认真听取阎立、姚晓东相关情况汇报

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常州调研时指出:

抓住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重大机遇

努力提升在全省发展大局中作用

考察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

【10】2012年第10期

专 稿

后,罗志军说,最近一阶段以来,常州的发展思

路更为明确,目标定位和今年的重点工作,既贯

彻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

重大决策部署,又契合常州实际;工作推进更为

有力,抢抓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分解

目标任务,加大攻坚力度,强化考核导向,各方

面工作有了明显突破;创新氛围更为浓厚,各级

干部精神面貌进一步提升,“三创三先”新时期

江苏精神得到广泛弘扬,为加快推进“第二个率

先”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罗志军指出,苏南地区一直是江苏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军,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进程中应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目前,国家发改

委正在研究和制定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

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区域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国家

层面战略规划。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无论是

目标内涵,还是衡量标准,无论是形态构成,还

是实现路径,国际上没有先例可循,国内没有现

成经验可搬。可以说,区域现代化的先行探索是

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要充分发挥苏南人民的

聪明才智和创造热情,鼓励苏南地区抓住机遇,

充分利用先行先试政策,勇于实践,作出示范,

积累经验。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现代化是一

个动态的、渐进的、长期的发展过程,要做好长

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不能脱离发展阶段和群众感

受。

罗志军指出,苏南现代化示范区是一个整体

发展、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在建设过程中,苏南

五市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功能,既突出自身特

色,努力错位发展,又加强配合协调,谋求合作

共赢,共同推进示范区建设。当前,常州面临着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双重挑战,面临着保持快

速增长、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压力,面临着全面

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

征程的双重任务。希望常州抓住用好苏南现代化

建设示范区这个重大机遇,大力推进五方面工作,

着力巩固在苏南第一方阵中的地位,提升在全省

发展大局中的作用,强化在全国城市竞争中的优

势。

一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创新是推进现代化

建设的根本动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学研

结合三位一体是常州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要进一

步放大科教城“创新动力源”作用,突出抓好国

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全面提升吸纳和配置国

内外一流创新资源的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

体作用,培育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

创新型企业。要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突出社会应用和产业发展,努力实现生活智能便

捷、城市智能运行、政府智慧服务、企业智能运营。

二要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转型

升级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构建现代产业体

系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充分发挥常州的产

业优势,坚持特色发展、集聚发展、高端发展,

进一步聚焦政策、集聚资源、聚合力量,重点打

造新材料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高地、休闲旅

游目的地、高效农业品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示

范区。常州智能装备和碳科技产业已形成一定规

模,要争取发展成为代表全国最高水平,在全球

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产业。

三要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发展一

体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基本方向。常州

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较好,工作推进也创出了一定

经验。要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

建立城乡统筹长效机制,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公

共服务、社会保障接轨步伐。提升中心城市现代

化水平,促进乡村发展多样化,建设江南特色城

乡。扎实推进“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加大村庄

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四要大力推进经济国际化。开放型经济是江

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苏南地区的最大优势。

尽管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都发生了深

刻变化,但对外开放的大方向丝毫不能动摇。要

2012年第10期【11】

专 稿

按照“三个国际化”的方向,深入实施经济国际

化战略,进一步集聚资源,增强动力。既要对外

开放,也要对内开放,特别是要为民营资本创造

公平的竞争环境。常州的民营经济发达,民营资

本雄厚,扶持其进一步发展壮大,不仅对当前稳

增长,而且对长远增后劲,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五要大力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相

对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而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

化,不仅要实现经济增长、群众富裕,而且还取

决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受和认可程度。在推进“第

二个率先”进程中,要继续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

为根本目标,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积极

办好民生实事,完善公共服务六大体系,使经济

社会发展成果转化为全面的现代化文明成果。

罗志军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当前的重点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

神,认真回顾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两个率先”

在苏南的生动实践,把思想和行动更好地统一到

中央重点决策上来;二是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

困难的情况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既要正

视眼前的困难,又要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还要

有较长时间应对挑战的思想准备,全力保持经济

平稳较快增长;三是全力以赴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要把各项工作准备得再充

分一些,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确保社

会大局和谐稳定。

致公党中央来常调研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将形成调研报告报国务院

9 月 26 日,由全国人大常委、致公党中央

副主席严以新带队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调研

组来常州调研。致公党江苏省委主委麻建国,副

市长、致公党常州市委主委张云云陪同调研。

调研组强调“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体”,此

次旨在通过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调研,了解中

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发展中遇到

的问题,从而形成调研报告,为国务院制定相关

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常州的产业中,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

70%。目前,常州现有私营企业 7.5 万家,个体

工商户 17 万家,中小企业占到 98% 以上。近年

来,常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企业日益成为

技术创新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招才引智的

主体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据统计,常州 90% 以

上的研发机构和研发投入、80% 的专业技术人才、

60% 以上的发明专利申请来自企业。

在常期间,调研组分别到常州科教城、创生

医疗器械(江苏)有限公司、常州方圆制药有限

公司、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宏微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创生医疗器械(江苏)有限公司

创新型城市

【12】2012年第10期

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

江苏中关村产业园建设

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今年 3 月在溧阳市天

目湖畔正式开园,为加快推进园区建设,省政府

专门出台了八项政策措施加以扶持。9 月 29 日

下午,市长姚晓东率市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

等部门负责人,赴溧阳专题听取江苏中关村科技

产业园建设情况,要求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江

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建设,使之成为常州转型升

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正式开园以来,溧阳

市积极行动,加快园区各项筹备工作。目前,已

完成约 40.6 平方公里范围“五园一区”产业规

划和空间规划;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

作;6 万平方米产业园创新中心已建成投运;规

划面积 50 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创

新载体即将开工建设。

在这里,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正在相继落

户。其中,注册资本 3000 万美元的上舜电子科

技已先期生产,波士顿电池等 16 个项目陆续进

入开工建设阶段,德国西门子汽轮机、美诺克思

等 14 个项目已签约或正式进驻。此外,园区积

极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开展洽

谈,相关产学研平台也在加紧筹建之中。

近期,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通知》,明

确在管理模式、项目审核以及财税、金融、科技

等八个方面给予扶持,为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保障。

调研中,姚晓东充分肯定了溧阳市在推进园

区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同时,就下一步做好园区

建设发展各项工作,姚晓东提出四点要求。

一要明晰定位,高起点推进。把产业园建成

承接中关村高端科技资源的洼地,具有特色的高

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汇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的高

地,成为常州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

增长极。

二要深化规划,高标准开发。进一步完善园

区的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推进产城融合,聚焦

特色高端产业,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园

区的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

三要创新机制,高效率运作。通过学习、对

接中关村,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

大力搭建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

研发能力。同时,在体制创新上,积极与中关村

无缝对接,体现精简、高效。

四要挖掘资源,高水平集聚。通过对接和吸

引各方资源,大力引进对溧阳和常州的产业发展

有带动提升作用的优秀项目和高端人才,加快推

进园区建设发展。

姚晓东同时指出,市及各有关部门,也将对

园区建设给予大力支持,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扎实推进各项建设工作。

市长姚晓东赴溧阳作专题调研并要求——

创新型城市

2012年第10期【13】

常州科教城:从技术服务走向产业拓展

最近,江苏中科友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忙得不可开交,新研发的高位式自动码垛机还

没有正式推向市场,已接到多份订单。

中科友特是中科院常州中心以技术参股,

进行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探索。9 月 12 日,

该公司位于武进高新区的车间内,七八个技术

人员正在加班加点,以确保月底交货。

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这段距离直接关

系到效率和效益,而科教城起的重大作用,就

是尽力缩短这段距离。

武进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武进高新区升级为国

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进现代化建设将如虎

添翼,常州市城区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拥有 2 家

国家高新区的城区。

此前,作为全省首家省级高新区,武进高新

区建区 15 年来,充分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抢抓对

外开放战略机遇,在规模、质量、产业提升等方

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指标年均增幅超过 50%。

去年,武进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70 亿元、

工业总产值 1302 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省级以

上开发区第 13 位,在省级开发区中位居第 1 位。

尤其是 2003 年实施南区开发以来,武进高新

区自我加压、不断加速。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超过 120 亿元,江苏武进出口加工区成功获

批并顺利开关运作,城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初具

雏形,全省首家省级低碳示范区建设工作有效推

进。目前,武进高新区已入驻企业 3000 余家,其

中世界 500 强 12 家,7 家企业成功上市,总投资

上亿美元项目累计达 29 个。去年,武进高新区人

均 GDP 达 31.58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6091 元,

均大幅超过江苏省小康社会指标。

多年来,武进高新区坚持走“高新之路”,瞄

准特色化产业发展,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

兴产业培育壮大。目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半

导体照明、风力发电等三大国家创新型专题园区

加快跃升,政产学研联动的区域创新体系初步成

型。园区已组建各类创业投资机构 14 家、注册资

本达 22.8 亿元,成功吸引 250 个领军型海归创新

创业项目落户,其中国家“千人计划”10 名。

“跻身国家队,对武进高新区融入国家科技

创新体系,进一步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发展

创新型经济意义重大。”武进区委副书记、武进高

新区党工委书记凌光耀表示,成功升格后,武进

高新区将以更大力度实施“二次创业”,重点打造

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及现代服务业;

力争到 2015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3000 亿元,高新

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70%,

成为全球知名的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在国家级高

新区行列中有作为、有地位。

此前,常州高新区为国家级,已成立 20 周年。

常州科教城:从技术服务走向产业拓展

创新型城市

【14】2012年第10期

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开工

9 月 19 日上午,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在

西太湖畔正式开工。副市长方国强与江苏石墨烯

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冠平为奠基石揭

幕。

石墨烯科技产业园位于武进经济开发区内,

总占地 450 亩,建筑面积 35 万平方米,其中一

期总投资 10 亿元。该产业园将建设石墨烯研究

院与孵化区、加速区、产业区等,其中研究院作

为“核”,设有 4 个国际一流实验室及分析测试

中心,主要为国内外科技人才和团队提供研发测

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项目孵化、科技企业创

办等服务。力争通过 3-5 年努力,产业园的年产

值超过 100 亿元,10 家左右企业实现上市,成为

国内石墨烯研究开发的科研区、产业孵化的集聚

区和产业化的先导区。

武进今年新材料产业有望成为全区第二个千

亿级新兴产业。

即将规划建设的西太湖科技城,也将重点发

展先进碳材料,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已同意将西

太湖科技城列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总体规

划。 (计财处)

“几年来,入驻科教城的科研院所在技术服

务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如何真正把前沿技

术变成产业,这是我们未来要面对的新课题。”

中科院常州中心主任骆敏舟说,新的模式就是

让专家教授主动跳进市场,把技术变成高科技

产品。

作为尝试的一小步,中科友特的实践在激

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成功。高位式自动码垛

机替代了原有进口的设备,操作简单,价格低廉,

成为中国客户欢迎的“傻瓜机”。现在,公司已

签订销售合同 1000 万元。

像这样的情况,在科教城还有不少。

科教城依托大学大院大所而孵化出的一批

科技创业企业,正在为常州产业的转型升级带

来活力。

成都有机所与远宇集团的聚合物锂电池项

目,已建立两个产业化公司,目前隔膜和水性

粘性产品正为大批量正式投放市场做准备。大

连理工大学常州研究院重点孵化的企业常州益

利亚重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国内

首台带跟踪供电系统的双动力装载机。据测算,

一台最大吊装 10 吨的装载机一年可节省费用 10多万元。最早“拓荒”常州的南京大学常州高

新技术研究院,与常州企业合作项目已达 80 多

个,企业新增产值超过 30 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园区研发机构及高

科技企业总数已达 580 多家。今年以来,共组

织实施重大项目 19 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

298 项,合同金额 7680 万元。

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还得到了金融机构的

青睐。上半年,园区 15 家企业共计获得 18 笔

银行贷款及授信,共计 1.06 亿元。 

奠基仪式

高新产业

2012年第10期【15】

9 成大中型工业企业年内要建成研发机构

9 月 28 日,常州市在科教城召开全市企业

研发机构建设推进会,进一步增强全市企业自主

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市委常委、科教

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副市长王成斌出席推进会

并讲话。

徐光辉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在复杂多变中正

孕育着深刻的变革,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要加

快研发机构建设,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

产业创新和技术变革,加快商业模式和品牌培植,

使产业链由“制造”向“智造”转变,价值链由

低端向高端转变。

会议提出,至今年底,全市要实现 90% 的

大中型工业企业都建有企业研发机构。至 2015年,全市企业研发机构总数超过 1000 家。

据了解,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指年销售 2000万元、职工 300 人以上,全市去年约 620 多家。

目前,全市“两站三中心”达 626 家,大中

型企业建有研发机构 401 家。截至今年 6 月,常

州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 2776 件,万人发明专利

拥有量 6.05 件。

会上,武进区、高新区、市发改委、经信委、

科技局、人社局以及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

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新誉集团有限公司

等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德国朗盛再次投资 3亿美元在常建高端新项目

9 月 4 日下午,市委书记阎立会见德国朗盛

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贺德满博士一行。

德国朗盛集团是全球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

业,总部位于德国勒沃库森,2011 年销售额达

到 87.75 亿欧元。2010 年,朗盛集团在常州新北

工业园投资建设亚洲最大的皮革制品工厂,今年

年底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将达 10 亿元人民币。

在双方原有合作基础上,朗盛将再次投资 3 亿美

元,建设年产 16 万吨三元乙丙橡胶项目。该项

目当天正式奠基。乙丙橡胶属于我国“十二五”

重点发展的高端石化产品。

阎立在会见中表示,当前,常州正在全力推

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工业要向高端、智能制

造转变,向设计、服务领域延伸,并由此逐步降

低能源消耗。朗盛的新项目完全符合国家扶持的

产业发展方向,常州将给予大力支持。希望双方

加强合作,使项目尽早产生效益。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韩九云参加会见。

当天,朗盛还与常州高新区签订合作协议,

投资 4998 万美元建设朗盛(常州)仓储和研发

项目。贺德满博士表示,将把常州作为朗盛集团

在亚太地区重要的新材料生产基地。 

常州市召开专题推进会提出——

高新产业

【16】2012年第10期

面对美国、欧盟连续“双反调查”,常州光伏

产业如何突破国际贸易壁垒、重拾发展信心、实

现稳定健康发展? 9 月 20 上午,2012 中国常州

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福记逸高酒店举行,有

关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李俊峰、市委

副书记戴源等参加论坛活动。

常州光伏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全市拥有以

天合光能、亿晶光电为代表的光伏企业 150 家,

去年营业收入超过 450 亿元。光伏产业创新驱动

也初显成效,天合光能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发电

组件创造了多晶硅在发电功率上的世界纪录,天

龙光电成为国家光伏设备的首家上市公司。

戴源在论坛上表示,光伏产业是常州的“名

片”。在前所未见的困难面前,光伏产业正进入行

业整合、冷静反思时期。常州市委、市政府将全

力以赴支持光伏企业的发展。他同时希望我市光

伏企业狠下工夫,练好内功,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以迎接光伏市场新春天的到来。

李俊峰在论坛上透露,今年全球光伏电站装

机容量预计将达到 35GW,明年将超过 40GW。

专家们认为,受欧债危机恶化、全球性产能过剩、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国内

光伏产业的高速扩张、高额利润时代已经结束,

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突破行业关键技术、

积极拓展国际空间布局,国内光伏企业才能度过

严冬。当前新形势下,以天合光能为龙头的常州

光伏产业怎样突破国际贸易壁垒,重拾光伏产业

发展之信心,促进光伏产业繁荣之稳定,是政府

和企业需共同思考的话题。

与会人员还围绕光伏发电新模式——分布式

能源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主题讨论。

此次论坛由市政府举办,高新区管委会、天

合光能公司共同承办。

汇聚优质资源 开拓新兴市场——2012中国常州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举行

( 上接第 17 页 ) 议,实现双方的合作双赢。

会上,“千人计划”医疗器械专业组副组长

赵勇博士和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安春燕共同为

合作共建医疗器械“千人”专家工作站揭牌。首

批 9 名“千人计划”专家入驻工作站。

据悉,此次建立的医疗器械“千人”专家工

作站,主要将引进和培育医疗器械行业高端人才;

开展医疗器械行业政策咨询和企业发展战略咨询

服务;提供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合作;

提供医疗器械产业领域的行业规范培训;引导金

融资本与产业对接;引导和培育高端医疗器械产

业和企业,促进“千人计划”专家和医疗器械企

业共同发展。 (新北区科技局)

论坛现场

高新产业

2012年第10期【17】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成员大会召开

9 月 21 日 -22 日,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

及产业联盟(CSA)在武进高新区召开联盟成员

大会,并受科技部委托同期召开“十城万盏”课

题交流会。来自国家科技部、业界专家和全国各

地的半导体照明企业代表共 300 余人参加大会。

CSA 成员大会旨在充分发挥国家和产业间

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向产业界传达国家宏观政策

走向,并梳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会议

研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推动产业又好又快

发展。同期召开的科技部“十城万盏”课题交流

会,充分交流和探讨试点城市的工作经验,并部

署下一步工作。

“此次会议的召开,对引导产业健康和可持

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新区有关领导

表示,会议对加强常州当地半导体照明从业机构

与全国各地企业、专家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常州

半导体照明产业在国内的影响力,以及推进武进

半导体照明园区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医疗器械“千人”专家工作站落户常州高新区

9 月 15 日,国家“千人计划”生物医药与

生命科学专业委员会医疗器械专业组首届年会暨

产业合作研讨会在高新区隆重举行。年会吸引了

全国 35 名医疗器械领域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14 家国内知名风(创)投机构,以及 28 家医疗

器械企业参与。“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秘书长

张丹,管委会主任、区长张东海和来自国家科技

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的有关部

门领导参加了此次年会。

张东海在致辞中说,医疗器械产业是常州高

新区发展生物医药经济、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

区的重要支撑。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了以康辉医

疗为龙头,20 多家生产企业为支撑的医疗器械

产业集群,骨科器械、医用手术吻合器、血液透

析器材、手术室工程等产品在全国占有较高的市

场占有率和良好信誉。他表示,常州高新区将继

续高举高新大旗,大力引进国际化高端人才,加

快构筑国际化人才高地,巩固全省开发区“第一

方阵”的地位,确保 2014 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张丹表示,常州高新区具有良好的医疗器械

产业基础,“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拥有高端人

才资源,他希望通过召开这次会 ( 下转第 16 页 )

会议现场

高新产业

【18】2012年第10期

金坛举行新兴产业推介会

9 月 19 日,2012 金坛市新兴产业推介会在

金坛润澳花园大酒店隆重举行,成功签约 7 个

项目。以色列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杰克•艾雅克,

美国 SCC 公司董事唐建年,汇丰银行(中国)

公司苏南区域总监严晨,仲量联行中国区董事、

上海区制造业总监尹鸿和来自美国、德国、英国、

葡萄牙、香港、台湾及江苏、深圳、上海等国

家与地区的国内外客商应邀到场,市领导丁荣

余、王国胜、许小波、李皓出席活动。

市委副书记、市长丁荣余在致辞时说,目

前金坛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

关键时期,发展新兴产业拥有无限美好的前景。

金坛是江苏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紧邻常

州科教城,科教、人力、创新资源丰富,为发

展新兴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金坛经济

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光伏新能源、新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园功能齐全、承载力

强,产业集聚优势和活力正逐渐显现。正在规

划建设的华罗庚科技园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将

着重发展科研开发、产品设计、工程规划、技

术推广等科技服务业,为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

业融合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丁荣余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把发

展新兴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出台光

伏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三年行动计划,确保新兴产业年均发展速度超

过 30%。光伏新能源产业加快向光伏电站建设

等下游环节延伸,打造光伏之都;高端装备制

造产业发挥埃马克项目龙头作用,吸引轨道交

通、数控机床上下游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群;

新材料产业以推动与深圳新材料行业协会合作

为抓手,在金坛共建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园,学

习深圳新材料产业技术、管理及运作经验,承

接产业转移。

丁荣余表示,当前的金坛有着新城建设的

新平台,有着旅游开发的新空间,有着产业集

聚的新优势,有着转型升级的新活力。金坛将

一如既往地为广大投资者创造开明开放的政策

环境、便民高效的服务环境、严明规范的法制

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和舒适安全的人居

环境,让所有来坛投资创业者取得更加丰硕的

回报。

会上,江苏泛域国际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

公司、北京嘉寓股份上海公司、上海科技技术开

发交流中心国内合作处、深圳恒方大高分子材

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常

州亚通杰威电机有限公司、苏州清澄铝型材料

有限公司分别与我市滨湖新城管委会和经济开

发区签约。 (金坛市科技局 )

会议现场

产学研合作

2012年第10期【19】

9 月 8 日 , 常州大学与江苏领航材料科技有

限公司签署合作共建新材料研究院协议书。市委

常委、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与常州大学党委

书记史国栋共同为新材料研究院揭牌。省发改委

社会发展处负责人、常州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

镇江市委常委、镇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小平等校

友代表,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仪式。

根据协议,双方计划总投资 3 亿元共建新材

料研究院,前期投入 1000 万元由领航科技公司

出资,用于研究院基础建设。研究院规划建筑面

积 4.5 万平方米,地点位于常州科教城内。

该研究院将以常州大学为依托,充分利用校

企科技资源进行协同创新,通过 3 - 5 年努力,

建设成为省内领先、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新

能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和产业创新基地。研究院

将设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研究中心、功能母

料研究中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中心、光

学级聚酯薄膜研究中心。

常州大学材料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在高

性能聚合物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等研究领域具有优

势,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学科建有多个

省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一大批现代分析测

试仪器。近年来承担了国家 863、973 和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26 项、省部级项目 38 项。获得国家

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6 项,

获发明专利授权 56 项。此前,常州大学材料学

院已与领航科技合作组建了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

膜研究团队和光学聚酯薄膜研究团队。

位于武进经发区的江苏领航材料科技有限

公司创建于 2007 年,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

设备先进、技术领先的功能母料生产基地,承担

多项科技计划项目,并成立了工程技术中心——

“常州市聚合物功能薄膜母料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领航科技联合多家知名企业共同投资设立

了江苏立鼎动力锂电池隔膜材料有限公司,在武

进经发区征地 200 亩、投资 10 亿元,将建成为

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最领先的动力

锂电池隔膜项目,为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以及新

能源汽车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常州大学与江苏领航科技公司携手

合作共建新材料研究院

签约仪式

产学研合作

【20】2012年第10期

政校企携手合作 探索“前店后训”育人模式——常州科教城·奇瑞汽车 4S 店开业典礼

暨“校中厂”揭牌仪式举行

9 月 16 日上午,“常州科教城 - 奇瑞汽车联

合实训基地”揭牌仪式在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

汽车技术实训基地举行。这是现代工业中心首

次探索“前店后训”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模式,

也是汽车技术实训基地的承建单位——常州机

电职业技术学院首个“校中店”和第 5 家校中厂。

“常州科教城教城 - 奇瑞汽车联合实训基地”

是科教城管委会、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奇

瑞公司政校企三方合作的成果。科教城管委会

主任陈建新、奇瑞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刘宏

伟、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曹根基为“联

合实训基地”揭牌。

奇瑞汽车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优秀代表,

享有良好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此次政

校企携手合作,奇瑞汽车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参与高职学院的课程建

设、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工作,并进一

步开展师资互聘、项目研发、客户培训、技术

服务等产学研深度的合作,真正使“校中厂”

成为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平台。

在“常州科教城 - 奇瑞汽车联合实训基地”,

政校企携手将工厂建在校内、将课堂搬进车间,

教师以实训基地承担典型生产任务,设计出教

学任务和工作单,带领学生在做中教;学生全

程参与,感受汽车清洗美容、保养维护、营销

策划、技能培训、品牌宣传等真实生产业务和

生产环境,在做中学;实现“学习与工作合一、

学生与员工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

傅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实现就业与职业岗

位零距离对接。

出席揭牌仪式的还有科教城管委会副主任

黄源,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郝超,奇

瑞汽车研究院副院长高力新、奇瑞汽车销售公

司华东大区经理王磊等领导和嘉宾。

活动现场

产学研合作

2012年第10期【21】

中国江苏—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企业对接会在南京举行

9 月 18 日,由江苏省科技厅、澳大利亚维多

利亚州工业与创新部共同主办的“中国江苏 -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企业对接

会”在南京隆重举行。

此次“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专题交流活动”

系维多利亚州州长泰德•百鲁先生率领的大型企

业代表团访问江苏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两省州

双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接活动共有

19 家来自维多利亚州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领域的

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医药研发外包企业参加,其

特色鲜明和需求明确的精彩介绍,引起与会 90多家江苏生物技术与医药领域的企业代表的极大

兴趣。会后一对一的交流对接活动十分热烈,常

州市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组织的常州生物医药

孵化器、钱康复器材、常州亚邦、兰陵制药等 6家生物医药企业,在活动中也与澳方进行了广泛

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

维多利亚州技术部和省科技厅代表分别在大

会上致辞,双方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近几年来两

省州在科技创新特别是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领域

的合作成效;维州技术部长菲利普斯议员在会场

正式发布启动“墨尔本 - 江苏生物技术产业网络

计划”行动,旨在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双方在生物

医药领域的合作。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是江苏省的友好省份之

一,也是澳洲和全球生物技术产业最为发达的地

区之一。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作为江苏省的战略性

新型产业必将为双方的深度合作创造大量合作商

机。双方表示,在省州科技合作框架下,将共同

努力探讨双方政府间产业研发合作协议,联合支

持双边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产业研发活动,为双方

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联合研发、技术转移、成

果转化等创造更多商机。

(对外交流中心 )

会议现场

产学研合作

【22】2012年第10期

中盐金坛公司与南京大学

共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9 月 21 日,经省教育厅、科技厅批准,中

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牵手南京大学,共建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至此,金坛市已有国家博

士后工作站 3 家,省研究生工作站 17 家。

从地方企业变身央企的中盐金坛公司,10年来致力于推动制盐技术进步,已与国内多所

高校产学研合作,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

业核心竞争力。去年底,100 万吨热泵制盐项目

顺利达产,标志着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制盐装

备在我国成功落地,中盐金坛公司由此跨入世

界先进制盐企业行列。该公司还把原卤精制后

的一次盐水销售覆盖到华东地区所有氯碱企业,

成为国内最大的一次盐水供应商;同时,联手

中石油和中石化,探索盐穴综合利用,分别建

成“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金坛地下储气库。

中盐金坛公司总经理管国兴称,公司前年

成为南大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此次升格为企

业研究生工作站,将依托南大资源优势,开展

盐化、盐穴利用和企业管理等领域多项技术研

发和课题研究,启动高层次人才培养,有助于

企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从以国内市

场为主体向国际化市场转型。

据了解,自 2011 年被列为首批省创新型试

点城市以来,金坛市已累计开展各类产学研活

动 33 次,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 160 多项,全市

现有 500 多家企业与全国 100 多所高校及研究

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已有 3 家国家博士

后工作站,17 家省研究生工作站。

常州产业研发基地建设助力三束材料

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获优

9 月 5 日,大连理工大学常州研究院建设依

托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简称三束实验室)接受了教育部评估

专家组的考察与评估。三束实验室主任董闯教授

向专家组做了实验室工作报告,大连理工大学常

州研究院院长林国强做了三束实验室常州产业化

基地建设成果汇报。

通过听取实验室工作汇报和现场考察,专家

组对实验室近 4年的建设发展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尤其对三束实验室在大连理工大学常州研究院的

产业化基地建设给予充分肯定,最终,三束实验

室在材料领域的 6 个实验室评估中获得优秀。

产学研合作

2012年第10期【23】

两岸企业项目对接 创投助推转型发展9 月 5 日上午,台湾高新技术企业对接会在

苏州会议中心联合举办,我市金马扬名、康立

电器、达奇医疗、九洲投资、牡丹江南等 10 家

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会议。

对接会上,17 家台湾企业分别进行了相关

高新技术项目的路演和详细介绍,我市九州投

资、牡丹江南等创投机构与台湾高新技术企业进

行了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发展前景。常州达奇

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刘顺与新ā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就机器人应用系统整合服务进行

了交流对接;常州康立电器有限公司纪力总经

理与优仕达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的曾银宏总经理

就电动自行车中的控模组应用交换了意见、认

真磋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此外江苏金马扬

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代表也与台湾相关的企

业进行了对接洽谈。这次活动为我市企业与台

湾高新技术企业对接创造了条件,收到了良好

的效果。

联想学院教学研讨会在常州高新区召开

日前,联想学院首次教学研讨会在高新区召

开。会议上,院地合作局、联想控股、国科大、

中科大分别通报了工作情况,并对未来三年发展

规划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会议邀请了新加波南洋

理工科技创业中心傅晓方老师介绍了南洋理工在

开展创业、创新培训方面的经验。

联想学院江苏分院于去年 11 月成立,由常

州高新区具体承办。今年 5 月,分院第一次自主

组织了“联想之星常州短训班”,11月还将举办“联

想大讲堂”,邀请柳传志做专场报告。

常州市科技局组团参加

“云南桥头堡建设科技入滇对接会”9 月 27 日 -28 日,首届“中国 - 云南桥头堡

建设科技入滇对接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

行。常州市科技局组织江苏三信环保设备、江

苏维尔利环保科技、江苏太阳宝新能源、常州

涂料化工研究院等节能环保领域的 4 家单位参

展。

展洽会共设 490 个展位,全国 24 个省(区、

市)参会参展,37 家省外高校、科研院所、企

业集团单独组团参展。常州企业主要以技术成

果和信息提供展示为主,充分利用云南省内科

技资源,积极对接,其中,常州涂料化工研究

院达成“特殊海上军用装备涂料”等项目意向。

此次活动为常州企业开拓市场、推进资源结合

搭建了平台,取得了较好的对接成效。

知识产权

【24】2012年第10期

第十四届中国专利奖揭晓 常州市喜获丰收

9 月 26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公布了第

十四届中国专利奖获奖项目,常州市共有 3 个项

目获奖,其中 2 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 项获中

国外观设计优秀奖,获奖项目总数和中国专利优

秀奖获奖数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据悉,本届中国专利奖共评选出中国专

利金奖 20 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 5 项,中国

专利优秀奖 263 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 44项。其中 , 常州市牛塘化工厂有限公司的发明

专利《三氯蔗糖 -6- 酯的制备方法》(专利号:

200710020699.8)、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

究所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钢轨闪光焊机》(专

利号:200910182212.5)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常州华达科捷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的专利《激光投

线仪 (LP805)》(专利号:201030262566.4)荣获

“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可喜的是,南车戚墅堰

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已是第三次获得中

国专利奖,为常州市企业之最。常州市牛塘化工

厂有限公司则是第二次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中国专利奖旨在表彰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为

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发明

人、设计人和专利权人。此次常州市取得的历史

性成绩,将促使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激发全

社会自主创新热情,使更多高层次发明创造不断

产出,推动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

权的企业不断成长壮大。 (知识产权局 )

金坛市出台四个行业知识产权发展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确立企

业知识产权主导地位,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

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金坛市依托行业商会、

协会平台的综合协调功能,分行业推进企业知

识产权工作,在光伏、化工、纺织服装、汽车

零部件这四大产业率先出台行业知识产权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计划在对各行业知识产权发展现

状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行业知识产

权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推

进措施。计划指出,今后将发挥商会的协调作用,

推动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建设,密切跟踪行

业知识产权发展态势,建立数据库。进一步加

大知识产权投入,辅助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推

进产业知识产权托管工作,加大业内企业监管

力度的同时,采取激励措施,奖励企业知识产

权创造运用。

(知识产权局 )

知识产权

2012年第10期【25】

日前,由江苏省商务厅和江苏省知识产权局

联合下达批文《关于同意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等 8 家单位为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的批复

(苏商开发〔2012〕865 号)》,科教城位列其中,

为我市唯一获此批复的单位。

科教城是由江苏省科技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

共建的高等教育园区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是区域

“政、产、学、研、用、资、介”协同创新的先

导区,是常州“一核八园”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创

新之“核”。2009 年 3 月园区被认定为“国家大

学科技园”,园区还获得“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

创新创业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技

术转移示范机构”、“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

训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江苏

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科技服务业)”、“江苏省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服务产业示范园”等称号。

科教城自 2006 年成立以来,一贯高度重视

知识产权工作,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

体系、强化知识产权政策激励、建设知识产权执

法保护体系等为抓手,以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

权培育工程、重点产业产品群专利预警战略分

析、探索开展专利质押融资、推进专利信息平台

建设等为突破,园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

和保护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2011 年度,专利

申请总量 563 件,年增长 73.7%,其中:发明

专利 386 件,年增长 103%,实用新型专利 163件,年增长 39.3%;专利授权总量 173 件,年增

长 15.3%。园区力争到 2015 年专利申请量突破

1500 件,年授权量达到 500 件,发明专利授权

量在 2011 年基础上翻两番。

此次试点园区的获批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科

教城知识产权的发展环境、支撑体系、知识产权

服务和推广应用全方位协调发展,知识产权运用

水平显著提高,知识产权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真正把园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的引领区、自主创

新的集聚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示范区,为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 知识产权局 )

科教城获批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知识产权

【26】2012年第10期

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喜结硕果

2011 年 6 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科学技

术局、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知识

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的工作意见》,建立以司

法途径为保障,以人民调解为重要力量,“委托

调解、调诉对接、巡回审理”的知识产权纠纷处

理模式。一年多以来,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市知

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与市中级人民法院沟通顺

畅、工作成效明显,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运行正常。

到目前为止,调委会共接收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派

调解案件 67 件,涉及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

等多种知识产权类型,调解成功 29 件,调解成

功率达 44%。

据悉,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设在

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设有主任 1 名、副主

任 1 名、委员 5 名,主任由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

中心主任担任,副主任由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

心分管领导担任,委员由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

心工作人员及特聘知识产权专家 120 名(技术专

家 90 名、法律专家 30 名)组成。市知识产权维

权援助中心设置专门工作部门,配置工作人员 3名,负责调委会的日常管理。调委会在市知识产

权局和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依靠知识产权

专家资源的力量,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纠纷的人民

调解工作,切实发挥诉调对接高效、便捷、低成

本的特点,依法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服务科技创新,为构建和

谐社会做出了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

( 知识产权局 )

我市开展市(区)联合专利行政执法行动

9 月 19 日,市知识产权局与戚墅堰区知识

产权局联合开展专利行政执法专项检查。

专项行动检查中,执法人员检查了国美金太

阳电器(戚墅堰店)等大型流通领域的商场,共

检查各类商品 240 余件,发现专利产品 50 件。

执法人员对涉及专利的商品进行了拍照和登记,

并逐一记录在案,对标注不规范的商品责成商家

限期整改。

此次专项检查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

局、省知识产权局 2012 年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

航”专项行动方案的一次联合行政执法行动,同

时进一步宣传今年 5 月 1 日起施行的《专利标识

标注办法》。通过行政执法,加强了流通流域对

知识产权的了解,进而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营造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氛围。

( 知识产权局 )

执法现场

科技动态

2012年第10期【27】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考察石墨烯研究院

9 月 19 日下午,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一行

调研武进西太湖碳科技产业园,实地考察了石墨

烯研究院和入驻企业代表常州碳元科技发展有限

公司。武进区领导臧建中、凌光耀、薛建忠、王

友东,院领导吕卫明陪同调研。

蒋耀平认真听取了院况简要汇报,走访了各

专业实验室,详细询问了实验室负责人有关石墨

烯的应用研究进展,对研究院搭建平台、招才引

智、孵化企业、培育产业的发展思路表示赞赏。

蒋耀平表示,以组建产业研究院的形式发展石墨

烯产业开创了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符合江苏

和武进的战略定位和发展实际情况,希望研究院

牢记宗旨、明确定位,以发展石墨烯产业为根本

任务,积极搭建并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企业孵化

平台、创业投资平台、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成果

转化平台,形成集人才、资金、项目、平台于一

体的微创新系统,形成“研究院 + 孵化(加速)

器 + 产业园”于一域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石墨烯研究院)

考察石墨烯研究院

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奇

调研常州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9 月 7 日,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奇、农村处处

长陈洪强一行调研常州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近年来 , 我市大力推进品种创新、载体建设、

产学研合作、项目推进和人才培养等科技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1 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

到了 64.5%,位居全省第二位。

李奇对我市农村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充

分肯定,要求我市继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

工作重点,通过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调研常州市家绿林果有限公司

科技动态

【28】2012年第10期

常州市生物医药沙龙

走进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院

9 月 25 日,市科技局副局长蒋鹏举博士率

15 家常州制药企业的负责人、技术骨干约 40 人

走进常州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院,参观了常州储

能院分析测试平台及科技展馆,并就储能院在医

药领域的最新成果进行交流。市科技局农村与社

会发展科技处处长陈易平主持会议。

常州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院是中科院长春应

化所独资注册的常州市属事业单位,以应用研究

开发和公共服务为主,拥有电池集成技术、能源

关键材料、电化学器件设计、特种功能材料等 4个实验室和分析测试、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创

新联盟等 4 个服务平台,在电子储能材料、有机

合成、生物材料等方面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其分

析检测平台除了拥有制药企业常用的核磁共振、

液质联用、气质联用色谱等大型先进仪器外,一

台二维高通量高分辨率的液相色谱仪尤其吸引了

大家的注意力。企业家们表示,储能院提供的平

台为本地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将改变企业送样

到外地检测的现状。此外,常州科技信息中心

苏溧介绍了“常州市生物医药数字图书馆”,该

馆整合了中外生物医药的科技文献, 专利信息、

产业政策、行业动态、行业专家等资源信息,为

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一站式信息服务。

生物医药数字图书馆将于 10 月份正式向企业免

费推出,获得众多企业的认可和关注。

分析检测平台的对外开放及数字图书馆免费

推出从技术应用和技术理论上为本地生物医药企

业提供服务,必将为我市的生物医药技术加速发

展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农社处 )

活动现场

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李奇与该研究所的

钮中一、江祺祥两位资深研究员进行了亲切交谈,

对研究所多年来为全省乃至全国水稻育种作出的

巨大贡献表示真心感谢。该研究所建所 30 年来,

育成品种30多个,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有 3 个品种进

入全国 10 大推广的粳稻品种。李奇要求该所在

机制和体制上进一步创新,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

建成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化种业机构。

在常州市家绿林果有限公司调研时,李奇对

该公司的植物工厂项目大为赞赏,该项目建成后

产出可达 50 万元 / 亩,利润超 30%,李奇要求

公司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做好智

能化装备的国产化工作,并充分利用全国花博会

这一契机,再上新台阶。

李奇一行还调研了武进水产良种引繁中心,

市科技局局长刘斌、武进区科技局局长吴乐平等

陪同调研。 ( 农社处 )

科技动态

2012年第10期【29】

常州被授予“中国涂料之乡”

9 月 7 日,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授予常州市“中

国涂料之乡”称号。这是继 2003 年常州被科技

部命名我国唯一的“常州国家新型涂料高新技术

产业化基地”后,常州涂料产业又一次获得的殊

荣。

目前,常州新型涂料产量占全国新型涂料产

量的十分之一,以常州工业涂料为代表的长三角

区域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涂料消费和生产中心,

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常州已形成了以高

固化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新型特种涂料

为主体,以高档工业涂料、民用涂料为特色,集

高水平研发和规模化生产于一地的整体优势,成

为我国重要的新型涂料产业基地之一,并与珠三

角地区以民用木器涂料为主要特色的广东顺德涂

料,形成了南北呼应、互为补充的研发、生产、

销售格局。2012 年上半年,常州新型涂料行业

产值 78.58 亿元,同比增长 11.7%,在常州区域

经济发展中,涂料产业已经成为常州新材料发展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常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

业之一。

常州涂料产业在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

的带领、辐射和影响下,形成了从原材料、辅料、

助剂、各类涂料产品到涂料研发基地、信息基地

等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全市有各类涂料企业多

达 200 多家,形成了兰陵集团、光辉化工、晨光

涂料、柏鹤涂料等 10 多家年销售超亿元企业,

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产业集群。

“中国涂料之乡”是常州涂料区域产业品牌

形象的重要标志,它将提升常州涂料产业及企业

的国内外知名度,进一步促进常州加大涂料产业

发展力度,发挥涂料制造基地的各种优势,为常

州涂料行业全面走向世界,打造中国名牌和世界

名牌发挥重要作用。 (生产力促进中心)

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再获“生产力促进服务贡献奖”殊荣

近日,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在全国范围

内组织评选出 2012 年“生产力促进服务贡献奖”

24 名。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名列“生产力促

进(服务贡献)奖”之首。

此奖项是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为贯彻国

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的意见》精神,并经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

准而设立的。目的是鼓励生产力促进中心进一步

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

业技术创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表彰为生产

力促进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

与此同时 , 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朱一

兵获得全国“生产力促进 ( 服务精英 ) ”光荣称

号。 (生产力促进中心 )

创业创新

【30】2012年第10期

剑走偏锋——格力博公司10年做到全球第三纪事

10 年发展,从天安工业村一个狭小车间到

钟楼经济开发区内 10 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

销售额从 200 多万元增长到目前的 10 多亿元,

员工从不到 40 人增长到 4000 人。

这就是海归创业企业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的

发展轨迹。

目前,在交直流园林工具市场,格力博已做

到全国第一、全球第三。

今年 7 月,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考察格力

博时,对企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给予高度评价,

并欣然为新型双刀割草机产品揭幕。

在严峻的外贸出口形势下,格力博今年预计

保持 25% 左右的增速,销售有望突破 14 亿元。

现场见闻

The Home Depot、Lowe's、百安居、沃尔

玛……在格力博的产品陈列室内,记者看到了一

张特殊的“世界地图”,上面标注着全球近 20 家

电器大卖场。“这些超级市场,都在行业内名列

前茅,彼此是竞争对手,但都是我们的客户。”

格力博公司董事长陈寅自豪地说。

园林工具、空压机、清洗机、发电机……记

者在厂区看到,所有生产线都在开足马力,为完

成今年订单赶工,目前每天的出货量达 40 个集

装箱,日均整机装配达 3.5 万台。

其中,新产品双刀割草机也已进入批量生产

阶段,并已获得上千万美元订单,有望迅速打开

北美和欧洲市场。

掌门人说

“10 年平均增速超过 20%,最初靠的是

OEM。”陈寅介绍说,2005 年起公司产品转向

园林工具机械,争取到的第一个客户是加拿大

最大的建材超市 CTC,当时以贴牌为主,当年

销售突破 1 亿元。北美园林工具市场高度集中,

5-6 家主要超市掌握着 85% 的市场份额,产品准

入门槛也很高,“要想进入这个市场,只有先做

OEM,在渠道上铺货”。

由于熟悉海外市场,2009 年,格力博打入

多家主要超市;但受金融危机影响,赢利率大幅

下降,“客户们到处比价格,没有品牌,定价权

攥在别人手里。”陈寅说,当时就深刻地意识到,

光靠渠道不行,一定要创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

核心竞争力。

当年 5 月,格力博着手创建自有品牌

GREENWORKS、POWERWORKS,建起了研发

中心和 200 多人的研发团队,与清华大学、东南

大学联合开展产品升级攻关。此后,综合实验室

获得了 CSA 和 UL 的认可,并先后获得 200 多

项发明专利,开发出多款多动力模式新品。

陈寅说,企业去年投入 3000 万元开发新品,

实现了公司产品锂电池和充电器自给。今明两年,

预计每年推出 50-60 个新产品,很大一部分是针

对国内园林工具市场。自主品牌和新产品,既在

出口上抗风险、保利润,更有利于挖掘国内市场,

实现两条腿走路,“力争用两年时间,全面打开

创业创新

2012年第10期【31】

凭什么让客户产生依赖感——常松公司一举成为众多名牌家电合作伙伴纪事

刚刚进入 9 月,常州常松金属复合材料有限

公司就已接满全年订单;而且,到 9 月 3 日,已

实现销售收入 11.28 亿元,同比增长 30% 以上,

提前3个月完成了全年产销任务,而跨入2013年。

现场见闻

常松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坐落在钟楼开发

区,主要研发生产有关新材料。

记者在这个公司的家电面板生产线看到,每

隔五六分钟,就有一张板材缓缓“吐”出。再在

这些板材上,喷涂不同的彩色图案,摸上去光滑

细腻,很是精美。因为在全封闭的流水线上“暗

箱操作”,车间内闻不到任何刺鼻气味。

“这些板材就是我们近年来研发的新产品,

主要是用在冰箱、洗衣机、空调以及橱柜上,它

最大的优点就是环保无污染、抗老化、不起皱、

不褪色,而且表面经过处理后,刮擦不会轻易受

伤。”车间主任介绍说。

据了解,眼前的整条生产线都是常松公司自

主研发的,以生产不同要求和品质的高档板材。

为稳定市场,近几年来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

源源不断地向客户提供新品种,已经让客户和市

场产生了依赖感,将订单牢牢抓在手中。

今年公司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并且走出普通

板材恶性竞争的怪圈,与松下、LG、夏普、美的、

海信等多个国内外家电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产

销两旺。

掌门人说

“几年前,当我们感到恶性竞争要开始时,

就果断增加研发经费,与高校院所合作研发家电、

橱柜、汽车等高端板材,主动进行产品升级。”

公司董事长杨建如说。

高端板材的成功研发,为常松打开了一个

广阔市场。目前,仅家电板材销售量,就从两年

前的每月几百吨,增加到现在的 3000 吨。本月,

为新客户东芝研发的新品也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即将量产。

明年,公司更有望实现 30% 以上的增长。

“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只有为客户着想,

国内市场”。

记者感言

园林工具,不是什么“大”产品;但是,剑

走偏锋,只要走得好,同样有大发展。

格力博“走得好”靠的是两条腿:

公司从 OEM 做起,以渠道为王。近两年

来,战略合作伙伴 TTI、HOMEDEPOT、SEARS、

CTC 等高层,都对公司进行了访问,使合作得到

进一步加强。

一是前瞻。通过大力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格

力博完成了一次升级。目前,该公司每年都拿出

20% 以上的利润,投入新品研发。接下来,在加

快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还将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相信,这又将是一片艳阳天。

创业创新

【32】2012年第10期

内燃机车是怎样实现批量出口的——南车戚机公司市场转型纪事

6 台 SDD20 型内燃机车,近日登上远洋轮,

远赴非洲,驶上坦赞铁路。

这些机车是如何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的呢?记者来到它们的“娘家”——南车戚墅堰

机车有限公司。

现场见闻

在总装二车间一侧,停放着两台专为阿根廷

定制的SDD20型内燃机车,黄蓝色机身分外明亮。

“这两台电传动干线内燃机车,与这次出口

非洲的一样,也是用于干线客货列车牵引。”副

总工程师钱玉龙介绍说,“不同的是,我们根据

各地铁路不同的环境及线路特点,分别进行优化

改进,比如,针对坦赞铁路小曲线和坡道多的特

点,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

此次援坦赞项目,是继出口柬埔寨、委内瑞

拉、沙特、几内亚、伊朗等国家和地区之后,公

司生产的内燃机车再次驶出国门。“接下来,我

们还有 24 台出口阿根廷的机车今年年底之前全

部交付,还有一单澳大利亚的项目正在设计,明

年上半年交付。”钱玉龙告诉记者,近年来,凭

借成熟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戚墅堰机车在国际

市场的分布越来越广,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不

断提升。

掌门人说

从通过国家商务部招标获得承造坦赞铁路 6台机车,到产品设计、研制、产出,南车戚墅堰

不断提供更新更好的产品,才能抓住他们的心。”

杨建如举例说,在板材用量较大的泰国,常松专

门为该国研发的超强度板材,有几十种可选的颜

色,一半厚度达到同样强度,产品一经推出,就

大受欢迎,每月的销量都比去年同期增长 400%“我们的客户,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品牌,我们

也必须提供最优秀的产品。”杨建如说,为了保

持品质一流,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每一个

环节都不出问题;对客户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

认真解决。去年,韩国客户提出板材末端有漏涂

现象,一般情况下,这在整个行业中属于忽略不

计的小问题,但常松立即组织技术部门攻克了这

一难题。

“为客户创造价值,就是为自己赢得未来。”

杨建如表示,3-5 年内,公司将加大新品研发力度,

整体提升产品质量,使高端板材的市场份额从现

在的 15% 增长到 40%。

记者感言

谁能抓住订单,谁就是赢家。

这个道理谁都懂。可是,订单不会凭空而来。

几年前,常松也曾处在同类产品恶性竞争的十字

路口,面对困境,常松果断进行技术升级,把产

品和用户全面转向高端。终于,在打开一个全新

市场的同时,也获取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且,常松还逐步让客户产生了依赖感。这

就不是一般的抢抓订单了。

创业创新

2012年第10期【33】

公司经历了 2 年多的努力。

“形成行业优势很重要。”公司总经理王洪年

告诉记者,最近 5 年,南车戚墅堰公司在国内内

燃机车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迅速跃升至 60%,

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制造能力,都成为中国行

业内的佼佼者。

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南车戚墅堰公司逐

步将精力转移到开拓国际市场。2004 年,向柬埔

寨出口 2 台 CKD6D 内燃机车,实现了公司整车

出口零的突破。公司采用以小搏大的策略,针对

国际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研制了出口伊朗的机车

样车,供用户使用。良好的牵引制动性能、较为

成熟先进的配置、合理的价格,以及周到的售后

服务,击败多家轨道交通跨国公司,敲开了出口

中东地区的大门,实现了整车批量出口的目标。

目前,在南美、中东、非洲等多个地区的铁路上,

都奔跑着“中国南车”品牌的内燃机车。

2011 年,公司获得多个国家 60 余台机车订

单,全年外贸收入首次达到 1 亿元,比上年增长

325%。海外市场成为支撑公司业绩增长的一大

亮点。

王洪年表示:“公司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

视野,优化战略布局,扩大海外市场分布,努力

向高端市场进军。”

记者感言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以自己研制的 280柴油机为基点,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研制出了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燃机车。这不仅为中

国铁路“提速重载”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使公司

从一个内燃机车修理厂逐步发展成中国铁路内燃

机车“造修并举、以造为主”的领军企业。

随着能源危机以及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

注,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主流。轨道交通运输以其

高效、环保、低能耗的特点,再次吸引全球目光,

也给中国企业参与全球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更

为广阔的舞台。依靠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通过

提高系统集成能力,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南

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正以更快的步伐疾走在通

往世界的大路上。 

总装二车间

NDJ3型准高速内燃动车

研究与交流

【34】2012年第10期

常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实践与思考

2011 年 6 月 24 日,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常州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出台

了《关于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的工作

意见》,并于 2011 年 7 月 25 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就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进行了解读发布。

我市依托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人民法院、科

技局、知识产权局、司法局共同推进,成立“常

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以司

法途径为保障,以人民调解为重要力量,“委托

调解、调诉对接、巡回审理”的知识产权纠纷处

理模式,在全国还属首创。

诉调机制的建立,有利于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案件处理周期长、诉讼成本高的缺点,高效、便捷、

低成本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依法维护知识产权权

利人的合法权益,更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服务

科技创新。

一、常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实践

2011 年 6 月 27 日常州市司法局批复常州市

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成立常州市知识产权纠纷

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法开展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

解工作。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

防结合,以防为主”的人民调解工作方针,积极

开展知识产权权益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研究探

索新形式下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和纠纷预防、调

处方法以及组织、协调知识产权纠纷的调处工作。

调解案件的来源有三种:人民法院委派、委托或

邀请调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委托或邀请调

解、其他当事人自愿提交调解。

自从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在常州市知识产

权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指

导下,以常州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为依托,

依靠知识产权专家资源的力量,积极开展知识产

权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在 2011 年,调委会共

接收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派调解案件 44 件,

按照涉案的知识产权种类划分,涉及著作权纠纷

案件 23 件,商标权案件 5 件,专利权案件 16 件;

共调解成功 29 件,调解成功率 66%,其中涉及

著作权案件 18 件,专利权案件 11 件。成立仅仅

半年,调解成效显著,确实发挥了诉调对接高效、

便捷、低成本的特点,依法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

的合法权益,更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服务科技

创新,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受到社会

各界的赞扬。

二、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知识产权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案

件逐年增多,在具体案件的调解过程中,也暴露

出一些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到调解工作的开展。

1. 当事人的认识问题

由于知识产权纠纷的复杂性和相关法律的不

确定性,使得很多当事人对诉讼的期待过高,没

有调解诚意,缺少客观的判断能力,或是不关心

成本效益的分析,宁可鱼死网破也不愿妥协退让。

而这类案件的争议双方是否能够尽快化解矛盾达

成合意,是建立在对法律判决的合理预测和成本

的正确计算之上的。

在调解实践中,曾经遇到过案情相对简单的

专利侵权纠纷。向被告方当事人充分阐明了相关

的法律知识,并结合法院以前类似案件的判决和

文 / 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研究与交流

2012年第10期【35】

调解结果,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同时原

告方也考虑到法院诉讼程序付出的成本,做了非

常有诚意的让步,但是被告方当事人缺乏客观判

断能力,没有体现出调解的诚意,导致调解失败。

2. 职业打假的批量案件

在 2011 年常州市中院委派调解的 44 件案件

中,有 15 件来源于同一诉讼主体,而且在 2012年接收的委派调解案件中,来源于该诉讼主体的

案件数量也已经达到了 12 件。对于这种在诉讼

案件中出镜率较高的企业,一般都有专门的职业

打假者或者专门委托律师进行打假。这些企业通

过自力救济的方式来打击假冒侵权商品,进行维

权,纵然有“漫天撒网”的嫌疑,但是自力救济

本身就是当事人维权的一种方式。这些企业已经

形成了一套自我保护的体系与模式,通过固定与

既有模式进行模式化维权。

通过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结案,显著降低了这

些企业的维权成本,并且加快了维权的进程。但

是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意外之外的结果:对于企

业来说,在某些地区或者某个城市维权成本的降

低和维权效率的提高,可能会促进企业在这些地

区维权的积极性,从而导致诉讼案件的迅速增加。

从长远来看,这当然是有利的,有利于市场环境

的改善和净化,有利于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但是从短期来看,

会使调委会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并且可能

导致本地当事人与调委会的对立,不利于调解工

作的顺利进行。如何化解这个矛盾,还需进一步

的深入思考。

3. 调解员队伍建设

由于调解的结果往往与调解员的水平、经验、

精力相关。针对此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调解员

队伍建设,优化调解员队伍的人员构成,吸收法

律专家和技术专家进入调解员队伍。法律专家拥

有法律经验,可以把握调解流程,维持程序上的

公平正义;技术专家则可以应对各种专业领域的

纠纷,运用其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对案件的实体

争议进行调解。从程序和实体上维护调解的公平

正义,同时基于专家专业知识以及纠纷解决的经

验,容易获得当事人的信任,意见也容易得到接

纳,增强当事人对诉前调解的认同感,提高调解

成功率。

4. 与法院的工作衔接

虽然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但是在运行过程

中发现该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细化和深化。在现在

的基础上,建立良好沟通协调机制,尽快建立起

立案庭、审判庭、调委会三方良性互动机制,建

立工作例会制度,对案件调解过程中遇到的普遍

性问题,双方及时总结,定期或不定期地相互反

馈。协调解决委托调解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密

切“诉调衔接”工作关系,完善工作衔接机制。

另外,也希望法院对调委会的工作进一步加

强调解业务指导,特别是在调解技巧和业务规范

方面,从而尽快使调解工作在制度上规范起来。

同时希望法院能够根据调委会调解案件需要,传

递类似案件判决书作为参考借鉴,帮助调解工作

把握尺度。

为进一步提高调委会调解员业务素质和服务

水平,希望司法局强化对调解员的业务培训。

三、对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一些思考

1. 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大有可为

知识产权和其他一般民事权利一样都属于

私权,当事人是权利的主体,最清楚争议的焦点

以及自己的利益所在。因此争议双方通过调解自

愿选择的处理结果可以说是最符合他们利益需求

的。与诉讼相比,调解则更为简单和便捷:当事

人不必通过质证程序逐一认定事实,也不用在法

律规定的辩论解释上耗费太多时间;无需把精力

过多地放在证据调查和法律判断上,因此争议双

方往往更倾向于通过该方式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研究与交流

【36】2012年第10期

从诉讼成本的角度分析 : 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审理期限较长,诉讼费用很高,因此当事人还必

须考虑诉讼结果所能带给其的实际利益,即使在

有胜诉把握的前提下。如果所得赔偿额不能完全

抵偿诉讼费用 , 更不可能有所收益的话 , 那么当

事人往往就会积极地寻求诉讼调解 , 否则花费大

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获得一个并无实际利益

的判决结果会得不偿失。

另外,调解是一种比较温和、平缓的结案方

式,这种解决方式有利于双方互相尊重、妥善化

解知识产权纠纷中的矛盾,最大程度平衡与满足

双方的利益需求。双方在充分沟通对话的过程中,

也更容易进行理性协商,适当让步,最终形成合

意。在以互谅互让的态度解决纠纷的同时,诉讼

双方原有的合作亦或良性竞争关系得以维持。这

种合作关系的维持,以致寻求再次合作机会的出

现,对于平衡双方的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律师的作用

能否调解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真正

保证争议双方平等地获得有关案件的一切信息和

资源,以及彼此意思的交换和沟通。但是该类案

件中涉及的许多专业知识为普通人所难以掌握,

诉讼过程中的复杂程序也常让当事人难以理解,

再加上当事人自身朴素的正义感和所掌握的普及

性法律知识方面的差别,使得彼此充分协商沟通

更加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律师的作用就不

可或缺。

鉴于知识产权案件自身的特点,对于争议

金额较大、案情复杂、影响力广泛的案件,应当

鼓励参与诉讼双方聘请律师或者代理人等专业人

士。这些专业人士相比于纠纷当事人而言,往往

具有深厚的法学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

巧,在调解中能够更加理性的分析案情,对案件

结果的预期也更加合理。如果律师以当事人利益

为重,积极配合法院工作,在其参与下,可以缩

小由于争议双方因其所享有的资源以及讨价还价

的能力而产生的差异,利于争议双方达成合意。

3. 正确理解“查明事实、分清责任”

查明事实、分清责任是法院判决的前提,而

不是调解的基础。调解启动的时间、调解的方式、

调解的地点、主持调解的人员、调解协议生效的

方式、是否制作调解书等规定当事人可以自由选

择。调解本身就是淡化某些过错不清、责任不明

的事实,通过互谅互让,以达到解决纠纷的目的。

另外,专利纠纷所涉事实的复杂性,取证、认证

的难度大,审理周期长等特点使得专利纠纷案件

难以查明所有事实。有些案件即使查清了全部侵

权事实 , 但被侵权人销售侵权产品的获利情况,

专利权人的实际损失多少等,都不是很容易查清

楚的。毕竟,侵权人为了逃避责任或逃税,常常

不建立会计帐册,或不计、少计侵权产品销售额,

或干脆销毁相关侵权记录。如果调解以查清全部

事实、分清责任为原则,势必增加工作量,有悖

于效率的提高,且对调解无补,甚至起反作用。

4. 考虑引入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通常是同业竞争者的联合组织,作

为具有特定人际关联性的共同体,具有为各个成

员所认同适用的共同规范,其制定的章程对其成

员有一定的约束力。同时,由于行业协会熟悉行

业情况,在解决争议方面具有专业化、信息化的

优势,而且中立性有保障,由此,通过借助同行

业权威人士的主持以及纠纷双方对该专业人士的

信赖,得以实现相关知识产权纠纷在行业内的内

部解决,实现组织自身对内部纠纷的控制。目前

我国部分知识产权行业协会在纠纷解决方面已经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有部分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另外,对于技术问题较为复杂的知识产权纠

纷,特别是专利方面的纠纷,可以考虑委托鉴定

机构出具鉴定意见,从而增强调解过程权威性和

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