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94
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 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 生生生生生

description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 程光泉博士. 教材的特点与结构. 教材的定位. 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为他们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贴近时代,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必须正确处理思想政治课和时代发展的关系 。. 新教材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贴近实际生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必须正确处理理论和实际生活的关系。.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Page 1: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生活与哲学》教材解析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 程光泉博士

Page 2: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教材的特点与结构

Page 3: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教材的定位• 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

点的教育,为他们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Page 4: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贴近时代,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必须正确处理思想政治课和时代发展的关系。

Page 5: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新教材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贴近实际生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必须正确处理理论和实际生活的关系。

Page 6: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新教材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是贴近学生,致力于把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适合学生成长的特点结合起来。

Page 7: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新教材的第四个重要特点是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新教材的第四个重要特点是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和实践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注意把知识的传授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Page 8: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教材的设计思路

• 设计思路: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手段,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

• 核心问题:如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Page 9: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第一单元,主要回答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 第二单元,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如何看待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阐明辩证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Page 10: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第三单元,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看待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发展和对立统一的即矛盾观点,学习唯物辩证法。

• 第四单元,主要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看待社会历史和人生价值,阐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阶级和阶级斗争、人生价值等方面的基本观点。

Page 11: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世界观

思维方法人生观价值观

哲学哲学观

Page 12: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教材的使用

• 1 .正确使用课文中的“探究活动”• 第一,最重要最基本的原理,应该通

过“探究活动”(思维过程)来完成• 第二,“探究活动”中的内容是手段,

掌握宋体字所阐发的原理才是目的

Page 13: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2 .正确使用课文中的“辅助文”。• “ 名言”所摘录的往往是与原理紧

密相关的思想家的重要言论,它与正文的关系最为密切。

• “ 相关链接”与正文的关系最远。• “ 专家点评”同正文的关系较“名

言”远,较“相关链接”近。

Page 14: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3 .正确使用各单元后的“综合探究”综合探究的功能:一是综合,二是强化。

Page 15: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 核心问题:回答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基本结构:哲学(第一课)——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

Page 16: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Page 17: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的起源:哲学起源于人类的

实践活动,起源于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 哲学的功能: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智慧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伦勃朗《两位哲学家》

Page 18: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哲学起源于何时?•泰靳斯与婢女•经营头脑•预测日蚀(前 585)

泰勒斯

Page 19: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泰勒斯之所以被称为哲学之父,就在于他提出一个超出感官经验的问题,学者称之“哲学的突破”,余英时称之为“人对于他所属的现实世界发生了一种‘超越的反省’”,也就是说,他提出了一个超越五官感觉之外的问题。人在认识的进步往往是需要提出这些超越直接经验的问题,和接受一些超越直接经验的答案。哲学家就是提出这样问题并做出这样答案的人。

Page 20: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苏格拉底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

Page 21: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柏拉图

 

 

惊讶,这尤其成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一切皆变,无物常在。 洞穴隐喻

柏拉图

Page 22: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大卫·

雅克:苏格拉底之

Page 23: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哲学是惊异之子。优秀是一种习惯。吾爱吾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Page 24: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米开朗基罗《雅典 学派》

Page 25: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人类是唯一把自身存在作为问题来考察的 实体。“所有物种是只有人类被称作存在之间,人类经历着不可思议 的奇迹,这正是人存在的原因”

海德格尔

Page 26: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思维的特点。

Page 27: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基本的哲学观

• 普遍规律说• 认识论说• 语言分析说• 存在意义说• 精神境界说• 文化批判说• 文化样式说• 实践论说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冯友兰

Page 28: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费希特说:“实际说来,哲学不是生活,

生活也不是哲学活动”。因为哲学是反思的,哲学问题不是源自生活的“功利的问题”,而是源自理论的绝对的问题。

• 很多人喜引用德国大文豪歌德的《浮士德》中有的一句话:“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是长青的” ----- 来支持勇予行动的态度 ,他们忘记了《浮士德》中的这句话是魔鬼引诱年轻的浮士德的。

Page 29: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哲学与常识的关系• 常识的经验性与哲学的超验性(本质、规律、共性、一般)

• 常识的表象性与哲学的概念性(飞矢不动、阿基里斯与乌龟、谷堆、白马非马)

• 常识的有限性与哲学的无限性(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 常识的非批判性与哲学的批判性

Page 30: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哲学是科学的母体,至少也是连体婴儿。• 科学研究客观事物本身,哲学则要研究其意义

• 科学与哲学都来自于现实,科学力图提供答案,而哲学则反对终极答案

• 科学的答案不必人人重复,哲学的思维却要从头再来

• 科学传播知识,哲学提供方法• 科学提供对现实的认知,哲学提供更开阔的视界

Page 31: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Page 32: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应注意三个问题:

1 .哲学基本问题有不同的表述方式。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3 .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Page 33: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哲学基本问

题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唯物主义

二元论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Page 34: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第二框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初步确立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基本立场。

Page 35: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为什么说唯心主义是“不结果实 的花朵”• 人类认识链条上的重要环节• 唯心主义的功能价值• 派别性与层次性

“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

近于聪明的唯物主义。”

Page 36: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

精华•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Page 37: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

Page 38: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 一方面,真正的哲学是一定时代精神上的总结和升华,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 另一方面,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前导,它推动着时代的步伐,指导着社会的变革。

• 真正的哲学应该是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

Page 39: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黑格尔

任何时代哲学都是思想中把握的时代

Page 40: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 第一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Page 41: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

-------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

Page 42: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一部进步史乃是一部忘恩负义史。后生者只是一味地捞取和享用好处,至于曾为好处所付出的代价连想也没去想。搀和在这种忘恩负义之中的还有愚矗、无知以及理论家、知识分子通常所具有的蔑视。

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这样的词语甚至使人连哈欠也打不起来:人们几乎不知道,这些词语意味着什么,只是想象,这大概是某种红的左的东西,因而这已足够令人怀疑的了。须知:没有工人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他们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卡尔•马克思,当今六分之五的人口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的状态之中;没有斗争,没有起义,没有罢工,这需要发动,需要引导,资本家是连半步也不让的。西方世界理应感谢卡尔•马克思,尽管东方世界宣布倍奉卡尔•马克思,不过,似乎有一种远比争取如下的远景更为复杂的想法:维护卡尔•马克思,不要让我们的子孙认为他是可怕的幽灵。 ”

--------- (德)海因里希•伯尔《假如没有马克思》

Page 43: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熟识卡尔•马克思的人都坚信,年方 26岁的马克思博士,他在官方的文件上被称为“文学家”,和他年轻美丽的妻子有着远大的前程。人们不由自主地将马克思想象成一位求教者盈门的年轻的教授,一位年轻进步的部长。在一幅当时流行于资产阶级圈内的油画上,可看到衣着华贵的马克思阁下胸前的勋章琳琅满目,妻子在旁,儿女绕膝 -- 这是一幅德国全家福。

• 只要卡尔•马克思对现实作出小小的让步,他 们就会得到拯救。可马克思相信的是一个与时代流行的现实梧梧不入的现实。马克思也像他那个世纪的另外三个伟大的德国人 -- 克莱斯特、荷尔德林和尼采一样,不知道什么叫妥协。克莱斯特开枪自裁,荷尔德林和尼采都发了疯。马克思是完全清醒地走向他生存的悲剧。他的第三个孩子夭折之后,他在给拉萨尔的信中写道:

•   “培根说,真正杰出的人物,同自然界和世界的联系是这样多,他们感到兴趣的对象是这样广,以致他们能够经受任何损失。我不属于这样杰出的人物。我的孩子的死震动了我的心灵深处。我对这个损失的感受仍像第一天那样的强烈,我可怜的妻子也是万分悲痛。”

Page 44: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第二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Page 45: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积极传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导学生确立对真理的信仰 哲学原理之中蕴涵着科学知识和思想品德双重内容。教师既要传授给学生哲学知识,又要启发学生的“心智”,去认真思考世界、社会和人生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并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进而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仰。

Page 46: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教师除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有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学方法得当之外,最重要的是自己真诚地相信所学所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知识系统中最高层次的科学真理,因而坚定地信仰并实践它。

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信服它是科学的真理,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Page 47: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真理,有高度的科学性。

哲学是从整体上探索、思考、研究宇宙(自然界)、社会和人类自己的存在、本质、关系,以及它们运动、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学问。这就是说,哲学既要研究世界是什么,又要研究人是什么,世界对人的意义,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对世界的意义,如何做人。所以通常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问。

Page 48: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它作为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有崇高的目的,这就是为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人)谋利益,实现人类解放,是真正属于人民大众自己的哲学。

因而它的生命决不会由于某个人的去世而终结,而是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生命永续。

Page 49: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 哲学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Page 50: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核心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基本结构:物质(第四课)——意识(第五课)——实践(第六课)——实事求是(综合探究)。

Page 51: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Page 52: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本课主要是从生活实践入手,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正确认识物质、运动和规律,明确探讨客观世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Page 53: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第一框的基本任务通过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

• 第二框的内容目标是,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Page 54: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迷信使整个世界燃烧起来,哲学则扑灭了这些大火

伏尔泰

Page 55: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Page 56: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本课主要是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论。基本要点有二:一是人能够认识世界和规律,二是人怎样才能认识世界和规律。。

• 第一框讲意识的本质,第二框讲意识的作用。

• 讲这一课时,应该始终抓住的核心问题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Page 57: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人最值得敬畏的是浩翰的星空和心中的道理律 ____康德

Page 58: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Page 59: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实践在人们探索世界、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 第一框,应着力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Page 60: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油画《审判伽利略》

• 审判伽利略

Page 61: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第二框的内容目标是帮助学生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 单纯地讲物质和意识,不足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要求我们从实践、从主体、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理解周围的世界。

Page 62: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我知识什么呢?

笛卡尔

Page 63: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第一,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第二,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第三,明确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Page 64: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核心问题:世界是怎样的?• 基本结构: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点、

发展观点(第七课、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第十课)——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综合探究)。

Page 65: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Page 66: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 第一框是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第二框是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Page 67: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用联系的观点看我们的世界

Page 68: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Page 69: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本课通过对物质世界发展本性的考察,让学生领悟发展的观点,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 第一框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 第二框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Page 70: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Page 71: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本课的要点有三:• 1· 通过对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的对立统

一现象的观察和思考,领会矛盾的观点,即初步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

• 2· 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 3· 树立对具体问题必须进行具体分析的观点,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解决矛盾的关键。

Page 72: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第一框有两个目:• 一是讲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 二是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 讲这一框应注意两个问题:• 1·讲清楚什么是矛盾,• 2·讲清楚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Page 73: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第二框的内容目标是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学习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 包括两个目,一是讲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二是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Page 74: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Page 75: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第一框主要是谈创新的哲学基础,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二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 第二框主要是谈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从实践的层面说明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Page 76: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讲这一课时需要注意: • 第一,讲清创新是对旧事

物的否定和扬弃,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 第二,讲清解放思想对于创新的意义。

Page 77: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1. 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系统总结,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2· 理解唯物辩证法、特别是它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Page 78: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第四单元是全书的落脚点。因为我们在前面各单元讲“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应该如何对待周围的世界,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基本结构:历史观(第十一课)——价值观(第十二课)——人生观(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Page 79: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Page 80: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第一框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Page 81: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二框讲社会历史的主体。第一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目,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Page 82: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Page 83: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本课的核心问题 :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

解决这一问题,第一,要明确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要确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标准;

第三,要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

Page 84: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一框讲价值和价值观,首先引入了价值概念。

界定价值的角度:1 ,意义2 ,满足主体需要3 ,有用性4 ,合目的性5 ,效应

Page 85: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价值观的结构• 1 ,义与利、理与欲、德与力• 2 ,目标系统、手段系统、规则系统、制约系统

• 3 ,社会秩序观念、个人历史方位观、社会规范意识、目的手段意识、价值本位意识

• 4 ,核心价值观与非核心价值体系

Page 86: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第二框讲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主要是确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标准。讲清楚两点:

第一,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Page 87: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Page 88: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第三框讲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应重点讲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只有在工作中,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劳动中,人才能创造价值,也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是创造价值的人生。

Page 89: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Page 90: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综合探究 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

第一,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各不相同,但根本的途径是劳动和奉献。

第二,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根本上是一致的,在对社会奉献的同时个人也会得到发展。

Page 91: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 第三,人的价值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和贡献主要应当看他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什么。

• 第四,理想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Page 92: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推荐书目• 孙正聿:《哲学通论》辽宁人民版 2000• 郝立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中国人民大学版 2002

• 沈清松《哲学概论》贵州人民版 2004• (西)萨尔瓦多:哲学的邀请》北京大学版

2007• (美)所罗门《大问题》广西师大版 2004• (美)沃尔夫《哲学概论》广西师大版 2005• (美)庞斯奋《哲学之树》广西师大版 2005• (美)麦基《哲学的故事》三联书店 2002

Page 93: 《 生活与哲学 》 教材解析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