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85
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 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一、 1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

description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一、自然灾害概述 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物质. 区域性. 不确定性. ( 3 )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发生的必然,人类行动能减轻 其灾害. 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 2 )分布:环太平洋灾害带、 20°~50°N 环球自然灾害带。. 热带掘旋. 地震. 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 1 )许多自然灾害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生态破坏. 氟利昂. 地下水. 水库. 二、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沿海. 沿江. 山前.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Page 1: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Ⅴ )

一、自然灾害概述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物质

Page 2: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区域性

( 3)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发生的必然,人类行动能减轻 其灾害

不确定性

Page 3: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 2)分布:环太平洋灾害带、 20°~50°N环球自然灾害带。

热带掘旋

地震

Page 4: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 1)许多自然灾害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生态破坏

Page 5: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氟利昂

地下水

水库

Page 6: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二、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沿海

沿江

山前

Page 7: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2.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工业

Page 8: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热带气旋

Page 9: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Page 10: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Page 11: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喜马拉雅

台湾

河北平原

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Page 12: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 2)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原因:人类文明的发展,工业化速度加快出现环 境污染问题,引发自然灾害

地势

Page 13: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Page 14: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四川

Page 15: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4. 我国的虫灾和鼠灾

( 1)我国病、虫、鼠等生物灾害严重,但区域差异很大

Page 16: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蝗虫

Page 17: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1.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Page 18: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洪水

干旱 南非,热带气旋、洪水、干旱、流行病

Page 19: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 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产生的原因:由于复杂而独特的自然 和社会经济环境黄淮海平原

西南地区

江南丘陵

青藏高原

Page 20: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季风

Page 21: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地震

泥石流

Page 22: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四、防灾与减灾1.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

Page 23: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Page 24: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航运 水土流失

Page 25: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2. 高新科学技术和减灾

Page 26: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Page 27: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3. 自然灾害与我们( 1)面对灾害的做法:学、听、备、察、报、抗、避、断、

救、保

( 3)应对地震:断电断气防火,远离危险地段,头脑要清 醒,反应要敏捷

Page 28: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考点 1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影响 自然灾害类型  分 布  成 因  影 响 典型灾害

气象灾害

热带气旋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广阔的暖洋面 (热带、副热带 );充足的水汽;下热上冷的大气层结

狂风、暴雨、风暴潮

干旱:渐发性、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区寒潮: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

地质灾害 地震 —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

带和环太平洋地带

岩层断裂或错位,地球内能的急剧释放

建筑物破坏、交通线中断、人员伤亡等

滑坡和泥石流:山区,危害极大

水文灾害 洪涝 中低纬度,河流中下

游地区

强降水形成洪水,排水不畅,积水形成涝渍

淹没农田、村庄、道路等

热带风暴潮:由台风引起,来势猛、破坏力强温带风暴潮:增水相对平缓

生物灾害 病害 农作物分布区、森林

分布区与作物所处环境有关

农作物、树木染病枯死

虫灾 (松材线虫最具危险性 )鼠灾 (重灾区是农田、牧场及森林区 )

Page 29: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学法指导

(1) 台风、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西北太平洋

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印度

洋、大西洋及太平洋东岸的称为飓风。

(2) 自然灾害并非百害而无一利,注意其“功效”:洪水泛滥能

带 来肥沃的土壤,台风能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地壳活

跃 的地方多地热和温泉;火山灰富含矿物质,能形成肥沃的土

壤 等。

Page 30: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针对训练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中国气象学会、河南省气象局、河南省地震局承 办的“ 2008 年防灾减灾论坛”于 2008 年 9月 18 日在河南省郑州 市开幕。“ 2008 年防灾减灾论坛”主题为“防灾减灾与应急对 策”。 材料二 受热带低压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海南省 2008 年 10 月 12 日到 15 日早晨出现持续强降雨。海口、文昌等地的部分地 区累计降雨量超过 500 毫米,市中心城区被淹,交通大面积 瘫痪,不少居民家中被淹,人们出行及日常生活出现严重的 困难。

Page 31: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1) 自然灾害对人类影响巨大,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有哪些?(2)( 双选 ) 此次海南省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之长、降雨面积之 广,为历史少见。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海热带低压移动缓慢,长时间在海南近海徘徊B.南海热带低压势力强大C.北方弱冷空气与热带低压冷暖系统相互作用,大气上升运动 明显加剧D.北方冷空气南下形成快行冷锋(3)简要分析海口市中心城区被淹的主要原因。(4) 此次洪灾中海南省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受灾严重,这主要是 受 ________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关?

Page 32: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解析:第 (1) 题,考查基础知识。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

基 本条件。自然异变作为诱因和承受灾害的客体。第 (2) 题,形

成暴 雨的气象条件包括冷锋、强对流天气、热带气旋的出现等,

此次 天气系统称为热带低压,可见其势力并不强大,只是同时还

受到 冷空气的影响,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造成强降雨。第 (3)

题,城 市洪水的发生应从降水与排水两方面考虑。

第 (4) 题,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

灾 体三者的共同作用。海南地形中间高四周低,东部地区为迎风

坡,降水量大。

Page 33: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答案: (1)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

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灾害

的受灾体。

(2)AC

(3) 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长;海口市地处沿海,地势低

平,排水不畅;四周为海洋,地下水位高,下渗量少。

(4) 地形 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

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Page 34: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考点 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多发的原因

我国有些地区,由于常常出现的自然灾害较多而成为自然灾害多发区。由于自然灾害之间有相互联系的特点,因此,某一地区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一种主要的自然灾害而引发了其他的自然灾害,从而使得多种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因此,抓住该地区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结合该地区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再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气候等特点,就能分析出该地区易发生哪些自然灾害,原因是什么?

下面分析一下我国几个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各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Page 35: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1.华北地区

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

病虫害等。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

季风的强弱不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都很大,因

此,涝灾害频发,再加上距冬季风发源地较近,地势平坦,

因此,冬春季节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这些

灾害主要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

Page 36: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其关系表示如下:

华北地区多气象灾害的原因

Page 37: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2 .西南地区

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而这些灾害存在

着密切的关联性,再加上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就造成了这里多

种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点。

Page 38: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3 .东南沿海地区 多发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洪涝、风暴潮等,这主要是由于气 象灾害——台风引起的。

Page 39: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针对训练2.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读我国

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Page 40: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2)②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

原因是什么?

(3)③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

候特点有关?

(4) 危害④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Page 41: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与影响。第(1) 题,①与②纬度相差不大,所以应从湿润情况与农田分布上考虑。①与④地纬度差异大,同时考虑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第 (2) 题,洪水有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和融冰洪水,②地虽气候干旱,但存在融雪洪水和融冰洪水。第 (3) 题,③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是该处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气候诱因。第 (4) 题,④地降水变率大,适于蝗虫的繁殖和生长。

Page 42: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答案: (1)①地与②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 区,

农作物播种面积大。①地与④地相比,纬度更高,更靠 近冬

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 晚。

(2) 气温升高影响, 4~ 5月 (春季 ) 形成融雪洪水; 7~ 8

月 ( 夏 季 ) 形成融冰洪水。

(3)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4) 蝗灾。这里降水时间变化大,干旱少雨年份或者旱季,河

湖退水区适宜雌蝗产卵,雨季多雨利于蝗虫幼虫生长。

Page 43: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考点 3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1 .地震 是最不可预知且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相关自 救与互救知识,可以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 具体图解如下:

Page 44: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2 .洪水 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因此做好防洪准 备 ,在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

Page 45: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针对训练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广网北京 2009 年 2月 6日消息 记者从今天召开

民政部 2009 年全国救灾减灾工作会议上获悉, 2008 年各类

然灾害共造成 4.7 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和失踪 88 928 人,

灾直接经济损失 13 547 亿元,灾害损失超过常年,救灾难度

为建国以来之最。

Page 46: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材料二 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

Page 47: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材料三 灾害自救的几种方式

Page 48: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1) 材料一中未体现出的 2008 年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    ) A.灾种多 B.损失重C.救灾难度大 D.救灾技术先进(2)在 2008 年的某次自然灾害中,我国首次将铁路、公路滞留人 员和城市被困人员纳入救灾工作范畴,你认为这是在应对哪一次 灾害中实施的?(3)在材料二中a、 b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 资是 (    ) A.冲锋舟 B.食品 C.矿泉水 D.棉衣(4) 材料三六种遇到灾害时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__ ;原因分别是什么?

Page 49: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解析:第 (1) 题,根据材料叙述,可以看出没有体现救灾技术先 进与否。第 (2) 题,在 2008 年 1、 2月期间的南方诱发蚜虫冷冻冰 雪灾害中,大批车辆和旅客被围困在路上,许多返乡人员被滞留 在车站和城市,许多城市也因断电、大雪封路而陷入困境。第(3) 题,由图中经纬度可推知, a为长沙, b为武汉,均在长江中下游 地区,这里多发生洪水灾害,应大量储备冲锋舟。第 (4)题,发 生泥石流、水灾时应往高处逃;山崩、地震时要快速寻找安全的 空间,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防止被砸伤。当火灾 发生时浓烟上升,贴近地面可获得氧气,也能防止把浓烟吸入体 内。答案: (1)D  (2)2008 年南方诱发蚜虫冷冻冰雪灾害。  (3)A(4)①⑤ 原因分别为: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会被淹埋,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Page 50: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命题视角 1 西南三省森林火灾发生时间特征、成因及危害

【例 1】 (2009·山东文综 ) 下表为 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 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次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贵州 21 35 54 5 0 0 0 0 0 0 36 8

四川 23 7 26 8 0 0 0 0 0 0 0 3

云南 25 104 534 155 19 0 0 0 0 0 0 6

Page 51: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

解析:解读图表,获取信息,联系火灾成因,分析原因;联系森林

的水土保持作用,分析森林火灾可能造成的危害,分析时需要结合

西南地区的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

答案: (1) 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

水少。

(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

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Page 52: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分布区 旱灾类型与特点

东北区盛夏季节,特别是辽河与嫩江流域,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的旱灾

华北区全国旱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期,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长江区旱灾多发生在 7~ 8月,故称“伏旱”,有时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水电和城市供水

华南区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桂西则以春旱为主。沿海地区的旱灾频率与强度均超过内陆

西南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春旱。伏旱发生在 7~ 8月,以东部最为严重,四川盆地西部与北部都是夏旱 (5~ 6月 )出现的高频区

规律方法总结:我国旱灾分布区、类型与特点

Page 53: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命题视角 2 主要考查地震诱发其它地质灾害【例 2】 (2009·福建文综 )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 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下图为“ 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 图。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Page 54: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

分布的特点?

(2) 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解析:由图可以分析得出地质灾害极重灾区沿河谷分布,且很

多地方出现堰塞湖。堰塞湖是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熔

岩阻塞而成的,因此,由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

坡和泥石流。唐家山堰塞湖分布于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地质灾害

极重灾区,与地震发生引发地表物质滑落有关,与地质构造不

稳、岩性疏松、山高谷深的地形有关,还与当地降水多、河流

水量大有关。

Page 55: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答案: (1)崩塌、滑坡或泥石流。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 (或沿东

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 ) 。

(2) 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 ( 山高

谷深 );地震发生引发地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较多,河

流水量较大。

Page 56: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规律方法总结: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Page 57: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1. (2010·福建普通高中质检 )图甲示意“福建省 1960~ 2005 年平 均台风降水量分布”,图乙示意“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 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

Page 58: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 点。(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解析:第 (1) 题,依据甲图可以看出,福建省台风降水量自沿海向 内陆逐渐减少;依据图乙可发现降水的年际变化大。第 (2) 题,对 台风灾害的防御,可从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等分析。答案: (1) 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 化大。(2) 台风频繁登陆区,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人口稠 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防御措施:加强对台 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 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Page 59: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2.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 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截至 2 月 9日统 计 , 全国作物受旱面积 1.36 亿亩,有 346 万人因干旱发生饮水困难。 材料二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 (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

地 区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华南地区 11 43 39 7

华北平原 9.8 73 13 4.2

长江中下游地区 22 45 18 15

西北干旱区 32 29 10 29

Page 60: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材料三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1)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2)图中 A、 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 季节及原因。(3) 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

Page 61: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解析:第 (1) 题,根据夏季风对我国影响的时空特点和规律,可 归纳出水资源分布的时空特点。第 (2) 题, A为黄淮海平原地区, 这里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 和江南丘陵地区因 7、 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易形成伏 旱。第 (3) 题,应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上来减少干旱灾害对 我国的影响。答案: (1)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2)A地主要为春旱。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造成蒸发 量大,易形成春旱。 B地主要为伏旱 (7、 8 月份 ) 。原因:该地在 7、 8 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易形成伏旱。(3)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技术;防治 水污染,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约用水的 观念。

Page 62: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3.阅读材料,完成有关要求。 材料  2009 年 7月 19日,第 6号台风“莫拉菲”在深圳大鹏半岛 沿海登陆,给广西、广东西南部、云南南部、贵州南部等 地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灾害,是今年迄今为止登陆我国最强 的一个热带气旋。 (1)“莫拉菲”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下图中能正确 表示北半球热带气旋气流运动状况的是 ________。 (填字母 )

B 

Page 63: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2)“莫拉菲”主要形成于 ____________海域。该天气系统除了自 身带来的灾害外,还会诱发 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此类 诱发灾害多发生在我国 ________地区,这说明自然灾害的发生具 有 ________性。(3)除上述自然灾害之外,对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还有洪涝、干旱、地震等。综合所学知识,试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西北太平洋 滑坡、泥石流

西南 关联

Page 64: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解析:热带气旋是低压,北半球逆时针辐合。自然灾害具有关

联性,所以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

主要原因要从位置、气候、地形、灾害带等方面综合分析。

答案:( 3 )特殊的地理位置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

环 太平洋 灾害 带的交会处 ) ,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

旱 等灾害频 发; 国土面积广大,地形多样,地质条件复杂,滑

坡、泥石流频 发;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震频发;海

岸线漫长,常受 台风、风暴潮等的侵袭。

Page 65: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4.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截至 2008 年 8月 4日 11 时的初步统计,安徽滁河流域 的特大洪灾致使安徽 9 个市 38 个县 ( 市、区 )受灾,受灾人口 256 万余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 23.72亿元。 材料二  2007年 6月下旬至 7月下旬,淮河流域连续发生大范 围、高强度、历时长的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达 430 毫米, 为常年同期的 2~ 3倍,出现了自 1954 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材料三 淮河流域示意图。

Page 66: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1)结合材料一分析洪涝灾害主要有哪些危害。(2)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 ________、 ________。据图 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3) 分析淮河流域内旱灾频繁的原因。(4) 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 建议?

(5) 淮河下游的洪泽湖由于泥沙淤积,已成为“地上湖”,成为

此次淮河防洪的重要地段之一。根据河流的补给形式,分析淮

河流域“退田还湖”“封山植树”等措施在防洪上的重要作 用。

Page 67: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解析:洪涝灾害的危害主要从直接和间接危害两个方面分析。

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等

方面考虑,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方面考虑。

河流的综合治理措施,一般上、中、下游有所不同。上游要封

山育林、植树造林,修水库;中游加固大堤,修蓄洪、分洪工

程,退耕还湖;下游除加固大堤外,还要开挖入海河道。

Page 68: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答案:( 1 )洪灾会对工农业各部门造成直接破坏和经济损 失,同时会因人口死亡、灾民流离、疫病暴发对社会造成巨大 冲击,通过对耕地、水系、水环境的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2 )黄河 长江 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 3 )自然原因:春季锋面雨带没有到达,往往形成“春旱”;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伏旱”严重;有些年 份,当夏季风过强时,锋面雨带迅速北移,淮河流域降水稀 少。人为原因:淮河流域垦殖指数高,农田面积大,农业用水 量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差

Page 69: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 4 )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

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

分散水流;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 5)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淮河径

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常形成洪涝灾害。“退田还

湖”“封山育林”可以利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森林的涵养水源

功能,减少雨水补给的比例,增加淮河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的

比例,从而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利于洪。

Page 70: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5. (2010·山东济宁模拟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蝗灾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

害,蝗灾、洪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的三大自然灾害。根据文

献记载,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 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

元 707元。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 111次蝗灾发生

月份统计。

Page 71: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

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右图为中国虫神庙的分布。

(1) 由材料一分析我国蝗灾发生的特点及原因。(2)据材料二显示的信息,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3) 分析说明蝗灾和旱灾的关系。(4) 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 卷土重来。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 其原因是什么?(5)列举治理蝗灾的主要措施。

Page 72: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蝗灾的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

施。从时间上看,蝗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几乎没有。虫神庙

的分布反映了我国蝗灾的空间分布特点;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

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蝗灾与旱灾经常

相伴发生,古代就有“旱蝗”的说法。受气候异常及生态环境恶

化 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蝗区不断产生,老蝗区蝗害反复,蝗

灾发 生逐年加重。

Page 73: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答案: (1) 蝗灾多发生在夏季,其中 6 月份发生频率最高,冬季蝗 灾几乎没有;原因:夏季气温高,特别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蝗虫生长繁殖。(2) 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 几乎没有。(3) 蝗灾与旱灾经常相伴发生。因为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 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剧增,出现严 重蝗灾。(4)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5) 主要措施:人工诱捕幼虫、成虫;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 放天敌 ( 生物措施 ) 等。

Page 74: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6. (2010·天津河东测试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新网 2008 年 1月 27日电 目前发生在中国南方

雨雪冰冻天气已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灾害。交通运输、供电、

通信、人民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专家认为,近期南方各省

温度持续保持在 0℃以下,与此同时,影响南方各省的西南

暖湿气流却仍旧非常活跃。持续诱发蚜虫与潮湿空气交织,

出现了难分难解的“逆温”气象,产生了十分严重的雨雪冰

天气。

Page 75: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材料二 图甲表示 2008 年 1月 27日 8时地面天气状况,图乙

为 2008 年 1月 13~ 31 日严重雨雪冰冻灾害的分布区。

Page 76: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1)本次雪灾发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具有什么特点? ( 答出三点 即可 )(2) 与北方动辄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零下几十摄氏度相比,南方地 区的诱发蚜虫算不了什么,但为什么在我国南方却造成了 50年来 罕见的严重灾害?(3)受冰冻灾害的影响,南方许多省区的电力线路杆塔损毁、输电 中断,图乙所示省区中,进行灾后抢修、恢复电力线路最困难的 是哪一省区?为什么?

(4) 应对本次雪灾,我们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 ( 答出三点即

可 )

Page 77: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解析:本题结合 2008 年初我国南方雪灾这一热点,以文字材料

和地面天气图、灾害分布图为信息载体,考查南方雪灾的成 因、

危害、应对措施等知识和相应的获取、解读图文信息的能 力。

材料中“持续诱发蚜虫与潮湿空气交织,出现了难分难解的

‘逆温’气象”这句话告诉我们,准静止锋是我国南方地区雨

雪冰 冻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

于降 水较多,罕见诱发蚜虫必然会产生覆冰,破坏输电、运输、

通 信系统,进而造成严重损失。而山区和经济落后地区,防灾

减 灾的能力低,更加需要外界援助。

Page 78: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答案: (1) 原因:进入 2008 年,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

冷 气团南下影响我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南方的暖

气 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

南 方地区,两股强大的冷暖气团相遇后结合在一起。受这两个

气 流共同影响,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

诱 发蚜虫天气。

特点:相对往年,降雪量大;降雪范围广;持续降雪时间长;

主要降雪影响地区偏南;降雪带来的灾害性严重。

(2) 北方冬季干燥,雨水少,电力线路、交通线路上很难覆冰。

而南方往往雨雪交加,造成输电线路和杆塔上面的冰雪越来越

厚,导致输配电线路频频跳闸,或输电线路中断,电气化铁路

Page 79: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上的火车也因缺电而无法运行,而公路上的覆冰也使交通瘫 痪;南方的“防寒机制”相对薄弱,这次南方各省冰冻灾害天 气为50年来所罕见,造成的危害也与南方相对薄弱的“防寒机 制”有关。(3)贵州省。地形崎岖不平,检查维修电力线路的难度大;经济 发展水平低,灾后维修和恢复的能力弱。(4) 有效措施:认真分析企业应对强降温雨雪天气工作的状况; 主动化解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火电厂做好电、煤、燃 油等的储备以及运输力量的保障工作,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可 靠;尽快修复受灾电力设施,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安全 信息报送畅通,安全有序地开展各项防灾救灾工作;保障南菜 北运渠道的畅通。 ( 其他答案如符合题意也可 ) 。

Page 80: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7. (2010·山东日照 )2008 年 5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汶川县 (31°N,103.4°E) 发生 8.0 级地震,除了造成四川省严重受 灾,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七个省市 也不同程度受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Page 81: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1)上述受灾的省市中,没有与四川省相邻的是 ________省和

________省。

(2) 震中位于我国的 ________和 ________ 两大地形区之间。

(3)根据 ________学说,世界上的地震大多集中在岩石圈板块

交界处,汶川地处我国龙门山构造带,从世界上大的板块构造

单元看 ,汶川地震是由 ________板块和 ________板块相互

碰撞形成的。

山西

湖北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板块构造

印度洋 亚欧

Page 82: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4) 地震发生时,震中区人们感到地面震动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此次汶川地区的最大地震烈度达 11 度 (标准为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左右,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震级、 ________、震中距、 ________和地面建筑情况等。 解析:本题以热点材料为背景,综合考查地震的分布、成因、地震波、烈度等基础知识

震源深度 地质构造

先上下颠簸,接着左右摇晃 地震波的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

Page 83: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区。

Page 84: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材料二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

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青藏

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

材料三 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及泥石流逃生示意图。

Page 85: 第四部分  第四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 Ⅴ)

解析:横断山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势、地貌物质、

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泥石流顺势下流,逃生应向垂直于河道

两岸的高山地区跑。本地区地质灾害密集,工程建设要加固以应

对地震的频发,同时应该尽量不要在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带施工。

答案: (1) 地势陡峭,山高沟深,地形坡度大;有利于流水汇集;

断层发育,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

植被破坏严重等。  (2)只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

警报,就快速向垂直于河道两岸的高山地区逃跑,直到跑到相对

安全的高度。  (3) 大型工程建设要加固,要有防震结构;尽量

不要在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段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