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37
1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 第第 第第第 第 体体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description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概述 线粒体氧化体系 能量代谢中生物能的产生、转移和储存 生物能的利用. 第一节 概 述. 生物氧化、生物氧化的方式和特点 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 生物小分子合成为生物大分子.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 需要能量. 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 物质代谢. 释放能量. 分解代谢 (异化作用). 生物大分子分解为 生物小分子.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一、生物氧化、生物氧化的方式和特点. 生物氧化 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与碳源. B 3+. A 2+. OH. A 3+. B 2+.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Page 1: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1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概述线粒体氧化体系能量代谢中生物能的产生、转移和储存生物能的利用

Page 2: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2

第一节 概 述

生物氧化、生物氧化的方式和特点 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

Page 3: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3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

合成代谢(同化作用)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生物小分子合成为生物大分子

需要能量能量代谢

释放能量

生物大分子分解为

生物小分子

物质代谢

Page 4: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4

Page 5: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5

一、生物氧化、生物氧化的方式和特点

生物氧化 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与碳源

Page 6: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6

1. 生物氧化的方式 失电子反应 脱氢反应 加氧反应

A2+

B2+

B3+

A3+TCA9: 苹果酸 草酰乙酸

NAD+NADH+H+

- O2

12

+

OH

Page 7: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7

脱羧---二氧化碳的生成机制

非氧化脱羧( α -; β -) 氧化脱羧( α -; β -)

丙酮酸氧化脱羧酶系

NAD +    NADH + H+

3

3 2

丙酮酸   辅酶 A

乙酰辅酶 A( 乙 酰 CoA)

O ‖CH3 C H + CO2

O ‖CH3 C COOH

COOH

C =O

CH2

COOH

α

β

COOH

C =O + CO2

CH3

COOH

C =O + CO2 +NADPH + H+

CH3

COOH

C =O + NADP+

CH2

COOH

βα

Page 8: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8

耗氧--水的生成机制

脱氢酶脱氢酶 氧化酶氧化酶

MMH2

MM

递氢体递氢体

递氢体递氢体 H

2

NAD+ 、 NADP+ 、FMN 、 FAD 、 CO

Q

递电子体还原型

递电子体氧化型

Cyt b, c1, c, aa3

2H+

2e

½ O2

O2- H2O

Page 9: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9

2. 生物氧化的特点

在生物细胞内进行,反应条件温和。 氧化进行过程中,伴随生物还原反应的发生。 氧化过程中脱下来的氢质子和电子,通常由各种载体,如

NADH + H + 、 FADH2 等传递到氧并生成水。 每一步反应的产物都可以分离出来。能量逐步释放 . 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通过与 ATP 合成相偶联 .

Page 10: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10

二、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1. 脱氢酶 以黄素核苷酸( FMN , FAD )为辅基的脱氢酶(黄素

酶) 需氧黄酶 不需氧黄酶

以烟酰胺核苷酸( NAD +, NADP +)为辅酶的脱氢酶2. 传递体:递氢体和递电子体。3. 氧化酶:以氧为直接受电子体的氧化还原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 多酚氧化酶 抗坏血酸氧化酶 过氧化物氧化酶

Page 11: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11

第二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

1. 线粒体结构 功能:生物代谢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线粒体——“动力工厂”(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Page 12: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12

2. 呼吸链 分布于线粒体内膜,由递氢体和递电子体,以及受氢体

( O2 )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与细胞利用氧的呼吸过程有关,通常又称电子传递链。

Page 13: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13

呼吸链的组成(具辅基的蛋白类)

以 NAD+ 或 NADP+ 为辅酶的脱氢酶 黄素酶--是以FAD或FMN为辅基的酶 铁硫蛋白--一类金属蛋白 辅酶 Q 细胞色素(C yt )--是一类含铁卟啉的结合蛋白 C yt b/ Cytc1 / Cytc /Cytaa3

细胞色素氧化酶 Cytaa3

Page 14: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14

呼吸链的种类

GO’= - 52.6 kcal/mol

GO’= - 43.4 kcal/mol

Page 15: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15

练习题1. 细胞内两条重要的呼吸链是 , .2. 细胞内物质脱羧的方式有    ,    。3. 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有   ,  ,  。4. 细胞色素( Cyt )是一类含     结合蛋白。  

  

Page 16: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16

第三节 能量代谢中生物能的产生、转移和储存

生物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线粒体外的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作用和抑制作用

Page 17: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17

一、生物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能的主要表现形式:热与功 自由能( G )  在某一系统的总能量中,在恒定的温度、压力及一定体

积条件下能够用来做功的那部分能量。 利用自由能判断反应的进行方向 ①当过程的 G0‘ = 0 :该过程是可逆的。 ②当过程的 G0‘ < 0 : 过程可以自发进行。 ③当过程的 G0‘ > 0 : 则此过程不能自发进行。

A + B C

Page 18: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18

自由能变化的可加性

Page 19: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19

电子转移--氧化还原与自由能变化 表 8 - 2   157页

 

    

E0‘ 标准电极电位及变化: 低高 + 1.14V

  G0‘ 标准自由能变化:   - 220 /mol    

-0.32 -0.30 +0.10 +0.07 +0.22 +0.25 +0.29 +0.82

MH2 NADH FMN CoQ b c1 c aa3 O2

FADH2 -0.18

AH2

Page 20: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20

高能化合物一般将水解时能够释放 20.9 kJ /mol ( 5 千卡 /mol) 以上自由能

的化合物称为。(高能键的表示: ~ ) 

 高能化合物

磷酸化合物

非磷酸化合物

磷氧型(— O~P)

磷氮型 (-N~P)

硫酯键化合物 (-C~S或 -O ~S)

甲硫键化合物 (CH3 ~ S)

烯醇磷酸化合物酰基磷酸化合物焦磷酸化合物

Page 21: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21

二、高能磷酸键的生成机制 ATP 是生物细胞中最重要的高能磷酸酯类化合物。

- 7.3千卡 /摩尔(- 30.5千焦 /摩尔 )

Page 22: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22

ATP 的生成 (生物体内)

光合磷酸化:光能(光合作用)氧化磷酸化:化学能(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ADP +Pi

ATP

Page 23: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23

1. 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

底物分子脱下的氢原子,在线粒体中,经递氢体系传递给氧,在此过程中释放能量使 ADP 磷酸化生成 ATP ,这种能量的生成方式就称为氧化磷酸化。

NADH FMN CoQ Cytb Cytc1 Cytc Cytaa3 O2

FADH2

~ P

ADP ATP

~ P

ADP ATP

~ P

ADP ATP

1/2

生物体在有氧条件下,获取能量的一种方式?

Page 24: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24

P/O比值 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 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

磷酸的摩尔值。或是一对电子通过呼吸链到氧所产生的ATP 分子数。

NADH呼吸链为:3或 2.5 ,产生3 ATP 或 2.5 FADH 2 呼吸链为: 2 或 1.5 ,产生 2ATP 或 1.5.

Page 25: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25

2.底物水平磷酸化(非氧化磷酸化)

直接将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转变为 ATP 分子中的末端高能磷酸键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甘油酸磷酸激酶

△G0= -4.50 Kcal/mol

~ 生物体在缺氧条件下,特别是厌氧微生物获取能量的一种方式?

Page 26: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26

3.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化学渗透学说要点 目前公认的是 1961年由 Mitchell提出的化学渗透学说。 160页

Page 27: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27

ATP 合酶

Page 28: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28

三、线粒体外的氧化磷酸化  ------胞液中的 NADH 的再氧化

甘油 -α- 磷酸穿梭作用(得 2ATP 或 1.5 ) 肌肉、神经组织 苹果酸穿梭作用(得 3ATP 或 2.5 ) 肝、肾、心等组织 生物意义 使细胞溶胶中的 NADH逆浓度梯度转运到线粒体内膜进入电子传递进行氧化。

Page 29: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29

NADH       NAD

二羟丙酮 磷酸  甘油 -α- 磷酸

二羟丙酮磷酸   甘油 -α- 磷酸

FADH2      FAD

NADH    FMN   CoQ   b c1   c   aa3 O

2

线粒体内膜

胞液中:甘油 -α- 磷酸脱氢酶

线粒体内:甘油 -α- 磷酸脱氢酶

Page 30: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30

NADH       NAD

  草酰乙酸   苹果酸

  草酰乙酸   苹果酸

NADH      NAD

NADH    FMN   CoQ   b c1   c   aa3 O

2

线粒体内膜

胞液中:苹果酸脱氢酶

线粒体内:苹果酸脱氢酶

天冬氨酸

转氨酶

转氨酶天冬氨酸

Page 31: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31

四、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作用和抑制作用

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1.ATP/ADP比值:

ATP/ADP比值下降,可致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 ATP/ADP比值升高时,则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

2.药物和毒物 呼吸毒物--阻断电子传递 解偶联剂剂--阻碍呼吸链释放的能量用于 ATP 合成

Page 32: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32

呼吸毒物

N ADH-C0Q- CytbCytc1-Cytc Cytaa3-O2

鱼藤酮,安密妥,杀粉蝶菌素 抗霉素 A 氰化物、硫化物、

叠氮化物、一氧化碳

Page 33: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33

解偶联剂 :2,4-二硝基苯酚( DNP )

脂不溶 脂溶

pH 7 线粒体膜

外   内

Page 34: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34

第四节 生物能的利用

Page 35: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35

能量的传递与储存 成人一日内需消耗 40kg的 ATP ,在激烈运动时, ATP 的利用率每分钟可达到 0.5kg。

D F + H + 能生物体的做功、需能反应等。

ATP

ADP+Pi

ADP+Pi + 能 ADP +磷酸肌酸 肌酸+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精氨酸ADP +磷酸精氨酸

能量代谢的实质是?

Page 36: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36

Page 37: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37

思考题

1.生物氧化的特点 ?2.呼吸链?主要的两条呼吸链是?3 . 利用自由能判断反应的进行方向 ?4 .药物和毒物对氧化磷酸化的作用?5. 氧化磷酸化作用?底物水平磷酸化? P/0比值?6. 胞液中 NADH 的再氧化?第168页: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