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呼吸机能

54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目目目目目1. 目目目目目目目 目目目目目目 目目目2. 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 目目目目3. 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 目目目目目

description

第四章 呼吸机能. 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肺通气原理,掌握合理呼吸 的方法; 2. 掌握肺通气的评定方法和呼吸的 基本过程; 3. 了解运动时呼吸功能的变化规律 及调节机制。. 呼吸系统的组成. ① 呼吸系统 包括: 呼吸道 和 肺 ② 呼吸道: 上呼吸道由 鼻、咽、喉 组成,下 呼吸道由 气管及各级支气管 组成。 呼吸道有 加温 、 润湿 和 净化空气 的功能,但呼吸道不具备气体交 换的功能。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四章 呼吸机能

Page 1: 第四章  呼吸机能

第四章 呼吸机能目的与要求:1. 了解肺通气原理,掌握合理呼吸 的方法;2. 掌握肺通气的评定方法和呼吸的 基本过程;3. 了解运动时呼吸功能的变化规律 及调节机制。

Page 2: 第四章  呼吸机能

呼吸系统的组成

Page 3: 第四章  呼吸机能

① 呼吸系统包括: 呼吸道和肺 ② 呼吸道:上呼吸道由鼻、咽、喉组成,下 呼吸道由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组成。 呼吸道有加温、润湿和净化空气 的功能,但呼吸道不具备气体交 换的功能。③ 肺 : 人体左右肺共有 6-7 亿个肺泡,总面积约 为 70-100 平方米,是气体交换的结构。

Page 4: 第四章  呼吸机能

2. 呼吸: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3. 呼吸全过程=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

空气

呼吸道

肺泡

肺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

动脉

肺动脉

毛细血管

右心

静脉

组织细胞

O2

CO2

O2

CO2

外呼吸

气体运输

内呼吸

Page 5: 第四章  呼吸机能

第一节 肺通气 外呼吸:① 肺通气: 肺 外界

② 肺换气: 肺泡 血液

Page 6: 第四章  呼吸机能

一、呼吸运动 呼吸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呼吸肌

舒缩引起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

Page 7: 第四章  呼吸机能

呼吸运动

胸廓体积改变 :呼吸肌收缩——胸腔容积变化——肺容积变化——肺内压变化——肺泡与大气压力差——肺通气。 呼吸肌: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背阔肌等呼气肌:腹壁肌、肋间内肌。

Page 8: 第四章  呼吸机能

吸气运动

• 平和吸气时,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Page 9: 第四章  呼吸机能

呼气运动

• 当膈肌和肋间外肌松驰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Page 10: 第四章  呼吸机能

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胸廓张缩胸廓张缩

肺被动张缩肺被动张缩

肺通气肺通气

肺内压与大气压间 P

原动力

胸膜腔密闭

直接动力

克服通气阻力

肺通气原理示意图

Page 11: 第四章  呼吸机能

呼吸方式• 胸式呼吸:前者以肋间肌活

动为主,表现为胸壁的起伏

• 腹式呼吸:以膈肌活动为主,表现为腹壁的起伏。

• 成年女子:胸式呼吸,婴儿及男子:腹式呼吸。

Page 12: 第四章  呼吸机能

呼吸形式与运动 腹式呼吸 胸固定的动作:倒立

胸式呼吸 腹肌紧张:仰卧起坐

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成人安静,呼吸频率 16 ~ 20/min ,吸入呼出约 500 毫升。

Page 13: 第四章  呼吸机能

二、肺通气功能的评定 1 、肺容积:

Page 14: 第四章  呼吸机能

肺容积 潮气量

余气量

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

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为潮气量( tidal

volume,TV )。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 400-600ml,

一般以 500ml 计算。运动时,潮气量将增大。

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为补吸气量 , 正常成年人约为1500-200ml 。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为补呼气量 , 正常成年人约为 900-1200ml 。

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中不能再呼出的气量为余气量。只能用间接方法测定,正常成人约为 1000-1500ml 。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患者,余气量增加。

Page 15: 第四章  呼吸机能

潮气量 : 每一呼吸周期中,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500ml补吸气量:平静吸气之后,再做最大吸气时所吸入的气量。深吸气量:补吸气量 + 潮气量。

补呼气量:平静呼气之后,再做最大呼气时呼出的 气量。余气量:尽最大力呼气之后,仍贮留于肺内的气量。 正常男性为 1500ml ,女性为 1000ml 。老年 人大于青壮年,男性高于女性。功能余气量:补呼气量 + 余气量。肺总量

Page 16: 第四章  呼吸机能

( 1 )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最大呼出的气量。 影响肺活量的因素:性别、年龄、体表面积、胸 廓大小、呼吸肌、胸壁的弹性。

2 、肺通气功能的评定

Page 17: 第四章  呼吸机能

圆筒式肺活量计测定肺活量

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在一定意义上可反映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

成年男子肺活量约为 3500 毫升,女子约为 2500 毫升。壮年人的肺活量最大,幼年和老年人较小。

Page 18: 第四章  呼吸机能

( 2 )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之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记录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

正常人:第 l秒: 83% 肺活量(最有意义) 第 2秒: 96% 肺活量 第 3秒: 99% 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反映: a. 肺活量的大小 b. 肺的弹性情况 c. 气道是否狭窄 d. 呼吸阻力情况

Page 19: 第四章  呼吸机能

( 3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 × 呼吸频率

( 4 )最大通气量: 随运动负荷的增加,每分通气量达到最大,称

最大通气量。 一般只做 15秒钟通气量的测定,并将所测得

的值乘以 4 ,即为每分最大通气量。是衡量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可用来评价受试者的通气储备能力。

Page 20: 第四章  呼吸机能

( 5 )肺泡通气量 肺中的气体交换只有在肺的呼吸部(肺泡)才能进行,

而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不可能全部进入肺泡,其中一部停留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以至终末细支气管构成的呼吸道内,呼吸道的这段空间称为解剖无效腔。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肺泡吸入的真正参与气体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 = (潮气量 -无效腔)

呼吸频率(次 /min ) 意义:能更好反应肺的实际有效通气功能

Page 21: 第四章  呼吸机能

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好

Page 22: 第四章  呼吸机能

三、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反应与适应① .训练对运动时每分通气量的影响( )

②. 通气效率( )和呼吸肌耗氧量( )

Page 23: 第四章  呼吸机能

第二节 气体交换一、气体交换原理①分压:在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中,某种气体所占有的

压力。② 气体的分压差:某一气体高分压与低分压之差③ 气体扩散动力:气体的分压差

Page 24: 第四章  呼吸机能

二、肺换气

肺换气示意图

Page 25: 第四章  呼吸机能

三、组织换气 ① 由于活动的肌肉组织需利用较多的 O2来氧化物质以重新合

成 ATP ,所以活动的肌肉组织耗氧量增加,组织的 PO2 下降迅速,使组织和血液间的 PO2 差增大, O2 在肌肉组织部位的扩散速率增大;

② 活动时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多,增大了组织血流量,增大

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③ 组织中由于 CO2 积累, PCO2 的升高和局部温度的升高使氧离曲线发生右移,促使 HbO2 解离进一步加强。运动时组织的这些变化,促使肌肉的氧利用率的提高,肌肉的代谢率可较安静时增高达 100倍。

Page 26: 第四章  呼吸机能

肺部毛细血管

肌肉毛细血管

肺部毛细血管

肌肉O2

Hb HbO2

1. O2 的运输

①.物理溶解 1.5%

②. 化学结合 98% 以上

四、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Page 27: 第四章  呼吸机能

③. 运输方式:

④. 运输途径:(见右图)

Hb + O2HbO2

肺部

组织

Page 28: 第四章  呼吸机能

⑤.氧解离曲线

氧容量:每升血液中 Hb 理论上能结合 O2 的最大量。

氧含量:每升血液中 Hb实际能结合 O2 的量。

氧饱和度: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

Page 29: 第四章  呼吸机能

氧离曲线

血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称血红蛋白氧离曲线,简称氧解离曲线

Page 30: 第四章  呼吸机能

氧离曲线氧解离曲线近似“ S”型,这一特征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上段:曲线平坦 保证机体不缺 O2;

中下段:曲线较陡 有利于组织供 O2

Page 31: 第四章  呼吸机能

( 1 ) PCO2 和 PH对氧解离曲线的影响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PCO2 和血液中 H +浓度增加,均可使氧离曲线右移, Hb 与 O2 的亲和力减小 ;反之,则曲线左移。

PCO2 和 PH对Hb氧亲和力的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 Bohr Effect ) 。

Page 32: 第四章  呼吸机能

( 1 ) PCO2 和 PH对氧解离曲线的影响

当血液流经组织时,高 PCO2 和低 PH促使 HbO2解离,有利于向组织供氧 ; 而当血液流经肺时,低PCO2 和高 PH ,促使 Hb 与 O2 结合,有利于血液的载氧。因此,波尔效应既有利于肺毛细血管血液的氧合,又有利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向组织供 O2 ,具有重要生理意义。

当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大量 CO2 和 H +,这将降低Hb 与 O2 的亲和力,促使HbO2 解离出更多的 O2 ,这对满足运动时肌肉组织的供氧是极为有利的。

Page 33: 第四章  呼吸机能

( 2 )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氧离曲线右移, Hb 与 O2 的亲和力减

小 ;反之,曲线左移。当温度升高,组织代谢加强,对氧的需求增加,这时 Hb 与 O2 的亲和力减小,促使O2释放,供组织利用。

当人体运动时,肌肉产热量明显增加,导致血温升高,促使 O2释放,满足肌肉运动的需要。

Page 34: 第四章  呼吸机能

( 3 ) 2, 3-二磷酸甘油酸的影响

红细胞中含有多种有机磷化物,特别是 2, 3-二磷酸甘油酸( 2, 3- DPG ), 2, 3- DPG能降低 Hb 与 O2 的亲和力,使氧离曲线右移。

2, 3- DPG 是红细胞无氧酵解的产物,人在缺氧、登山和长时间运动时,红细胞中 2, 3-DPG 均会增加,使氧离曲线右移,释放更多的O2 。

Page 35: 第四章  呼吸机能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H+ 、 PCO2 、 T 和 2 , 3-DPGH+ 、 PCO2 、 T 和 2 , 3-DPG

曲线右移曲线右移

血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

Hb 与 O2亲合力Hb 与 O2亲合力

Page 36: 第四章  呼吸机能

① 碳酸氢盐( 88% ) 与红细胞内的 K+ 结合 CO2+H2O H2CO3 H + + HCO3- 与 Hb 结合 与血浆中的 Na+ 结合 HHb + CO2

HbNHCOOH②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7% ): CO2 直接与红细胞的氨基结合生成 .

2.CO2的运输( 1 )物理溶解 5%( 2 )化学结合 95%

Page 37: 第四章  呼吸机能

五、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一)气体扩散速率(二)通气 / 血流比值( V/Q )

Page 38: 第四章  呼吸机能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 呼吸运动的神经调节 ① 呼吸运动的神经支配 节律性呼吸是由延髓和脑桥通过膈神经和肋间神经

进行调节的。 ② 呼吸中枢 调节呼吸运动的主要中枢在延髓和脑桥。

Page 39: 第四章  呼吸机能

2. 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① 肺牵张反射 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感受器分布:在支气管及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内。 运动时发生的肺牵张反射,对呼吸频率和深度

的调节更具有重要意义。 ② 呼吸肌的本体感受性反射 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性呼

吸变化。 ③防御性呼吸反射:如咳嗽反射、喷嚏反射

等。

Page 42: 第四章  呼吸机能

•天然防御机制,呼吸道排斥异己的行为。•当鼻腔黏膜受到刺鼻的气味刺激,通过末梢神经传到大脑,自动作出反应。胸部猛烈收缩,肺里气体急速有力从口鼻喷射出来,把刺鼻的气味赶跑。

“啊──嚏”

Page 43: 第四章  呼吸机能

感冒的时候,鼻腔里有大量病毒和病菌,这些病毒、病菌刺激鼻腔黏膜,于是接二连三地打喷嚏,这有助于清除鼻腔里的病菌。打喷嚏喷出空气速度可超过每小时 100千米。一个喷嚏最远可喷至 4 米开外。感冒病人的一个喷嚏,通常一次能喷射出大量的病菌。所以千万不要冲着别人打喷嚏,应该用手帕轻轻捂住口鼻,防止把感冒传染给别人。

文明“啊─嚏”

Page 44: 第四章  呼吸机能

3. 化学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是指其能接受化学物质刺激的感受器。

① 外周化学感受器 • 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

血管壁外的主动脉体。• 适宜刺激:对 PO2↓ 、 PCO2↑ 、 [H+]↑ 高度敏感 (对 PO2↓敏感,对 O2含量↓不敏感 ) ,且三者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有相互增强的现象。

Page 45: 第四章  呼吸机能

② 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置:延髓腹外侧的浅表部位

适宜刺激:对 H+ 高度敏感,不感受缺 O2 的刺激。因

H+ 不易透过血 -脑屏障,但 CO2易透过血 -脑屏障进

入脑脊液 :CO2 + H2O→H2CO3→H+ + HCO3- 发挥刺激

作用。

由于血液中 H+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故血液 pH值的变化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直接作用不大。中枢化学感受器也不感受 O2 变化的刺激。

Page 46: 第四章  呼吸机能

运动时呼吸变化的调节

PCO2 、 PO2 、 H+ 在呼吸调节中的相互作用

感受器感受器

传入 N传入 N

呼吸中枢呼吸中枢

传出 N传出 N

呼吸深快呼吸深快

PCO2 H+ PO2 ( 60mmHg )PCO2 H+ PO2 ( 60mmHg )

Page 47: 第四章  呼吸机能

运动中要正确掌握呼吸

呼吸运动是一种随意运动。健身运动中不但要注意改进技术动作,提高身体某些专项素质能力,也应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1. 注意口鼻同时呼吸

安静轻微状态,对氧气需要较少,单用鼻呼吸可以满足。但在剧烈运动时,氧需求增长几倍至几十倍,从外界摄取氧量跟不上机体需要,摄取更多的氧气,减少呼吸肌的负担,保证运动技术的完成。

Page 48: 第四章  呼吸机能

2. 注意呼吸深度 少年儿童呼吸机能较弱,在运动中一般表现为呼吸频率快而呼吸深度浅。所以在较长时间的紧张运动中,就会出现呼吸表浅而急促,影响了肺的换气量,胸部涨满难受,透气困难,影响运动成绩。

运动中要正确掌握呼吸

Page 49: 第四章  呼吸机能

运动中要正确掌握呼吸

3. 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耐久跑的呼吸节奏一般是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并保持呼吸的深度和均匀。这样就容易跑得较为轻松;铅球投掷中通过适当憋气而最后用力,并在器材出手时采用爆发式呼气,其效果较本人不憋气要好;徒手操锻炼中,凡扩胸、伸展、两臂上举的动作,一般胸廓扩大,肺内压降低,此时应配合以吸气;而与其相反的动作,则配合以呼气。这样做有利于机体运动和呼吸机能合理地协调发展。

Page 50: 第四章  呼吸机能
Page 51: 第四章  呼吸机能

吸烟对呼吸道的影响

由于吸烟会造成气管与支气管的腺体增生,吸烟初期小呼吸道会有溃疡炎性反应,所以常吸烟的人常会咳嗽并有多痰的现象。 已证实,吸烟会导致肺气肿。据估计,有80%~90% 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和死亡与吸烟有关系。

Page 52: 第四章  呼吸机能

肺通气障碍通气功能障碍的发病环节

呼吸中枢抑制

脊髓高位损伤

脊髓前角细胞受损

运动神经受损

呼吸肌 无力

弹性阻力增加

胸壁损伤气道狭窄 或阻塞

Page 53: 第四章  呼吸机能

肺栓塞、氧中毒、毒气中毒 Ⅱ 型肺泡上皮受损

肺泡表面张力↑

肺水肿、急性胰腺炎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分解↑

肺顺应性↓

▲肺组织顺应性下降( The lung‘s compliance↓)

肺泡扩张的阻力↑

呼衰 限制性通气不足

肺纤维化

Page 54: 第四章  呼吸机能

思考题:

1 、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果好?

2 、运动时怎样进行合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