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單 元

29
漢漢漢漢漢漢漢

description

第 三 單 元. 漢族文化的生根. 明鄭時期 (1662 — 1683). 何斌建議攻取台灣的理由 台灣 沃野千里 , 實霸王之區 。 若得此地 , 可以雄其國 , 使人耕種 , 可以足其食 。 上至雞籠 、 淡水 , 硝磺有焉 , 且 橫絶大海 , 肆通外國 , 置船興販 , 桅舵 、 銅鐡不憂乏用 。 移諸鎮兵士眷口其間 , 十年生眾 , 十年教養 , 而國可富 , 兵可強 , 進取退守 , 真足以與中國抗衡也 。. 明鄭時期的台灣經營. 政治和文化 : 移植大陸明代的制度 經濟上 : 部分承襲荷蘭人遺規,政府仍為地主。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 三 單 元

Page 1: 第  三  單  元

第 三 單 元

漢族文化的生根

Page 2: 第  三  單  元

明鄭時期 (1662—1683)何斌建議攻取台灣的理由 台灣沃野千里 ,實霸王之區。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國,使人耕種,可以足其食。上至雞籠、淡水,硝磺有焉,且橫絶大海,肆通外國,置船興販,桅舵、銅鐡不憂乏用。移諸鎮兵士眷口其間,十年生眾,十年教養,而國可富,兵可強,進取退守,真足以與中國抗衡也。

Page 3: 第  三  單  元

明鄭時期的台灣經營政治和文化: 移植大陸明代的制度經濟上: 部分承襲荷蘭人遺規,政府仍為地主。 另外加軍屯的營盤田。

Page 4: 第  三  單  元

政治制度的建立1. 在赤崁 (今台南 )設承天府為行政中心 .2. 北設天興縣 ,南設萬年縣 .3. 稱台灣為東都 ,熱蘭遮城改為安平鎮 .4. 澎湖設安撫司 .

Page 5: 第  三  單  元

制度改革 1662 年鄭經在陳永華輔佐下改革政治制度:1.東都改為東寧2.中央政府增設職官健全組織 .3. 縣改為州4.增設南路和北路安撫司處理原住民的事務

Page 6: 第  三  單  元

文教推廣1. 台南孔廟的建立2.中央設立學院 ,各地方設立學校3.科舉考試的制度4.民間知識分子從事文教活動奠立漢化的基礎 .5. 以神設教

Page 7: 第  三  單  元

明鄭對台灣社會的影響1. 造成閩南社會組織在台灣的建立和優勢 .2. 台灣家族制度的肇始 .3. 忠孝節義的儒家觀念和保甲制度配合建立台灣良好的社會秩序和道德標準 .4. 以神設教 ,被尊崇的神祇是尚武開墾和文治有關的純粹中國神祇 ,具有護衛傳統道德規範的特性 .

Page 8: 第  三  單  元

土地的開墾1. 北到淡水南到恒春 . 以台南地區為中心 .2. 軍屯民墾官墾三種開墾方式 軍屯:駐軍開墾 民墾:民間百姓開墾 官墾 : 文武百官開墾3.農業技術的引進和推廣 , 大規模的水利建設 .

Page 9: 第  三  單  元

貿易1.對中國因清朝的海禁封鎖 ,淪為走私貿易 .2.對英國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簽訂通商條約 ,准許英國人設通商館 ,輸出蔗糖和鹿皮 ,輸入軍火與布料 .3. 和日本保持密切的貿易關係 ,輸出蔗糖 .鹿皮和稻米及中國大陸絲織品 ,輸入軍用物品 ( 兵器 ).

Page 10: 第  三  單  元

清 領 時 期前期 (1873 年牡丹社事件前 ) : 民間開墾經營後期 (1873 年牡丹社事件後 ) : 官方治理

Page 11: 第  三  單  元

行政體系的建立與變遷 (一 )一府時期 ( 台灣府 )1. 一府三縣 :康熙二十三年。 諸羅,台灣,鳳山三縣。2. 一府四縣二廳:雍正元年。       彰化,諸羅,台灣,鳳山四縣。       淡水,澎湖二廳。3. 一府四縣三廳:嘉慶十七年。 增設葛瑪蘭廳。

Page 12: 第  三  單  元

行政體系建立 (二 )二府時期 ( 台北府與台灣府 ) :二府八縣二廳:光緒元年。 台北府:淡水,新竹,宜蘭,彰化四縣 及基隆廳。 台灣府:諸羅,台灣,鳳山,恆春四縣 及澎湖廳。二府八縣四廳:光緒十年。 增設卑南及埔里社二廳。

Page 13: 第  三  單  元

行政體系建立 (三 )建省 ( 台灣省 )時期:光緒十三年 三府、十一縣、三廳、一直隸州。 台北府:淡水,新竹,宜蘭三縣及基隆廳。 台灣府:苗栗,彰化,雲林,台灣 (台中 )四縣及 埔里社廳。 台南府:嘉義,安平,鳳山,恆春四縣及澎湖廳 及台東直隸州。

Page 14: 第  三  單  元

土地開墾組織1. 墾首制:墾戶向官府申請土地開墾再招募佃戶。2. 官 莊:由官府召募佃戶開墾荒地或民田充公 者。3.什長、佰長制:漢人向原住民租墾土地。

Page 15: 第  三  單  元

土地開墾變遷-康熙時期1.嚴禁移民,拓墾受阻,承明鄭開發之土地拓墾,西南平原為主,北至朴子,南至高屏溪。2.康熙 40年後禁令鬆弛,偷渡者多, 開墾空間南北開始延伸。3.康熙 61 年,豎石劃界以防漢人侵入開墾原住民土地。

Page 16: 第  三  單  元

土地開墾變遷-雍正時期1. 開放熟番土地。2.部分開放渡台之禁令,拓墾田園,賦率減輕。

3. 鹽田官營。4.禁伐樟木。

Page 17: 第  三  單  元

土地開墾變遷-乾隆時期1. 頒攜眷渡台政策禁令,二十五年再解禁,渡

台者眾,拓墾空間快速成長 平原地區幾乎被漢人開墾將盡。

2. 嚴禁番漢通婚。3. 南北理番同知的建立。

Page 18: 第  三  單  元

土地開墾變遷-嘉慶時期1. 移民增加可墾地拓墾殆盡,西部平原幾乎完

全開發。 2. 葛瑪蘭廳設立,開墾腳步跨入宜蘭平原。

Page 19: 第  三  單  元

土地開墾變遷-道光至光緒時期1. 開墾空間在西部地區拓展至接近山地之丘陵 地帶。2. 實施開山撫番政策,分北中南三路開發東部。

Page 20: 第  三  單  元

農業經濟發展特色 1. 小農經濟的農業生產方式。 2. 傳統農業為主。 3. 商品化農業創造經濟利益。

Page 21: 第  三  單  元

台灣通商口岸的開放1858~1860 天津條約 北京條約後開港 1. 資本主義的進入。 2. 生產結構改變。 3. 經濟重心北移。

Page 22: 第  三  單  元

資本主義的進入1. 三郊時期:島內資金 (1)康熙時期:內郊,外郊。 (2)雍正時期:北郊,南郊,港郊。2. 外國資本:洋行 .商館 (1) 南京條約後進入,開港後大量。 (2) 取代三郊,帶動商品經濟發展。

Page 23: 第  三  單  元

生產結構改變開港前:稻米,蔗糖,茶葉,樟腦為 主要產品和出口大宗。開港後:人口增加,稻米自給,出口 銳減,煤取代稻米為出口大 宗。

Page 24: 第  三  單  元

經濟重心北移開港前:稻米,甘蔗產地在南部,又佔    出口大宗,經濟中心在南部。開港後:茶,樟腦,煤為北部產品,經    濟重心北移。

Page 25: 第  三  單  元

時間上:清初的 5萬人至 254 萬 6000 人 (1983)空間上:隨拓墾腳步而產生空間差異。 1. 康熙年間:南部為主要分布區。 2. 嘉慶年間:中部人口分布比率大 增。 3. 光緒年間:北部增加,南部大減。

人口成長變遷

Page 26: 第  三  單  元

市鎮發展變遷1. 海港建立:康熙年間:地緣關係發展成 移民據點和拓墾之聯絡站。2.腹地擴張:雍正至同治年間:移民增加 而深入內陸拓墾,建立市鎮。3.交通網絡:光緒年間:南北向公路串連西 部平原成為一聚落走廊。

Page 27: 第  三  單  元

市鎮型態1.沿海市鎮群:港市。 一鹿二府三艋舺。2.平原和台地市鎮群:行政中心、中地型市鎮 如:桃園、彰化、屏東 3.山麓市鎮群:土地開拓聯絡站和貨物集散地

如: 新店,竹東,旗山

Page 28: 第  三  單  元

環境衝擊1.過度集約耕作造成土地肥力下降。2.過度濫墾造成水土流失。3. 植生因農業擴張而減少。4. 野生動物減少。

Page 29: 第  三  單  元

討 論 1. 明鄭和光復後的台灣有何相同的地方?2.清朝對台灣最大的影響為何?延伸閱讀:發現台灣 (上 ) 、 ( 下 ) ,台灣史 100 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