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18
德德德德德 德德德 德德德德 德德 () 2010 德 6 德 3 德 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

description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高峰 2010 年 6 月 3 日. 我国创新与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与制约因素并存,但总体上看各项制约因素并不从根本上影响信用衍生产品创新,反而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在发展进程中逐步破解各项制约因素。否则坐而论道,永远难以实现创新与发展。. 基础条件( 1 ):监管体系. 宏观层面: 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的管理思路:制度先行、规范发展 功能监管、机构监管与行业自律构成立体监管体系,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微观层面: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Page 1: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高峰2010年 6月 3日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

Page 2: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我国创新与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与制约因素并存,但总体上看各项制约因素并不从根本上影响信用衍生产品创新,反而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在发展进程中逐步破解各项制约因素。否则坐而论道,永远难以实现创新与发展。

Page 1

Page 3: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基础条件( 1 ):监管体系

宏观层面:

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的管理思路:制度先行、规范发展

功能监管、机构监管与行业自律构成立体监管体系,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Page 2

Page 4: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微观层面: 银监会现行对金融机构进行衍生产品实行资格审批的程序 银监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衍生产品”定义广

泛,可以涵盖信用衍生产品 银监会《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对“信用衍生工具”予以

确认及规范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场外金融市场的法定功能监管部门,对各项金融衍生产品的

市场准入、操作规程、风险管理、信息汇总及披露等均有一系列的规定和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 [2009]第 4号公告中“金融衍生品”的定义包括:“……信用衍

生产品……” 交易商协会制定《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内部风险管理指引》,加强自

律管理

Page 3

Page 5: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非信用类市场: 庞大而成熟的外汇市场:即期、远期、掉期等并驾齐驱 利率互换作为一个场外金融衍生产品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 各类场外衍生产品的长足进步,为信用类衍生产品提供了产品开发和交易模式

的基础

信用类市场: 我国银行间信用债券市场的规模已成为亚洲最大,包括银监会等有关部门正积

极研究开发贷款类的交易平台,都为信用衍生产品提供了庞大的现货资产,保证了市场的容量、效率和流动性

银行推出的信用联结理财产品有多年的经验,且占各发行种类的 60%以上

Page 4

基础条件( 2 ):市场基础

Page 6: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Page 5

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交易名义本金额(亿元)

2009年,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全年累计成交 5670笔,名义本金总额11232亿元,名义本金较 2008年增长 21.5%;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Page 7: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Page 6

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交易量(亿美元)

2009年,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全年累计成交成交 33501笔,名义本金总额 8116亿美元,名义本金较 2008年增长 78.1%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Page 8: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Page 7

信贷资产发放

Page 9: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Page 8

36.6%

0.9%

0.4%

2.0%

60.1%

信用类 利率和汇率类 股票类 商品类 其他

理财产品发放

Page 10: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目前市场机制已经相当完备,也有利于符合国情的金融创新

现有可扩容的交易平台有利推出标准化产品: 提供债券买卖和回购交易的同业拆借中心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CFETS

股票、公司债证券交易所

其他银行间及客户端: 从本外币即期、远期到利率互换等大量交易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在统一的交易平台之外达成 庞大的银行、证券业和保险公司零售端的理财、信托产品

其他监测及降低系统性风险的机制: 中债登提供的过户登记、券款结算、债券质押、保证金等履约保障服务 中央清算所提供中央清算对手方

Page 9

基础条件( 3 ):交易模式

Page 11: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NAFMII主协议:

基础性制度安排

对手风险的个性化与相对标准的违约处理有机结合

信用衍生产品定义文件有利金融创新规范发展

单一协议和终止净额减低系统性风险

Page 10

基础条件( 4 ):法律文本

Page 12: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主协议

+

补充协议

信用互换

交易确认书

NAFMII主协议信用互换 /风险缓释和约

其他信用联结类票据 /凭证

质押式履约保障文件

转让式履约保障文件

一般定义

汇率定义

债券定义

利率定义

信用定义

单名信用

联结 /挂钩

理财产品

信用风险缓释凭证

信用联结

债券 /票据

一篮子信用联结

/挂钩理财产品

利率互换

交易确认书

信用衍生产品法律文件的架构

Page 11

Page 13: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对信用衍生产品的本质认识不够

对信用衍生产品和金融危机之间的因果关系夸大或过于简单

信用衍生产品等同结构复杂和高杠杆的代名词

信用衍生产品是对冲基金的投机工具,是无辜投资者的亏损之源

Page 12

制约因素( 1 ):认识误区

Page 14: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各机构监管机构均有研究、跟踪,但指导性条例、指引不多

对信用衍生产品种类及信用、资本风险权重、缓释等功能的尚需进一步确认

不同机构间交易准许不清晰或受限制:如银行与信托、证券基金及保险公司之间的交易

Page 13

制约因素( 2 ):监管疑虑

Page 15: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金融机构特别是多数银行信用风险偏好趋同

银行间市场参与者同质化,与其他交易平台和市场不联通

理财产品的风险卖出呈单方向,缺乏流通性

Page 14

制约因素( 3 ):市场深度

Page 16: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会计准则缺乏、报表处理不一

信息量不对称,披露不够、不全

信用评级起步较晚,也缺乏历史数据

定价能力有限

信用事件后交易结算市场机制及惯例

Page 15

制约因素( 4 ):其它

Page 17: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Page 16

前景:百米跨栏是外来运动,中国人一样可以跑得好

Page 18: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条件和制约 因素

面对现实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先解决我国信用衍生产品的有无问题,然后按照“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思路推动信用衍生产品有序创新。

Page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