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25
实实实实实实实实 实实实实实实实实 实实实

description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谈松华. 主要内容.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发展的战略重点 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推进教育制度创新:发展的制度保证. 一、 建设 人力资源强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 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 —— 胡锦涛在政治局学习会上的讲话. 理论依据:人力资本理论与人力资源理论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Page 1: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谈松华

Page 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主要内容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发展的战略重点

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推进教育制度创新:发展的制度保证

Page 3: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一、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

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推动我国教育事业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

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胡锦涛在政治局学习会上

的讲话

Page 4: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理论依据:人力资本理论与人力资源理论

历史经验:近代史上三次成功的赶超

现实挑战:知识革命时代的智力竞争

Page 5: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 、理论依据

( 1 ) 人力资源 :

广义 : 指一个社会从事和完成各种社会实践活

动 , 可以直接或间接加以动员、开发、利用的具

有现实劳动能力和正在生成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Page 6: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它既包括现有的劳动者,也包括潜在的劳动者

或失业者以及正在生成劳动能力的非劳动者;既

包括简单劳动者,也包括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

广义的人力资源是扣除不能生成劳动能力或丧失

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

Page 7: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狭义:指劳动年龄人口或经济人口,一般指 16——65 岁年龄段的人口,既包括在业劳动者,也包括正在形成或待业的劳动力。

总之,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现存和正在形成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也可以说,是现有和潜在的劳动者体质、智力、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的总称。

Page 8: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 2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

本一样,也是一种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舒尔茨通过对美国 1929——1957 年间国民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发现,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33% ,

Page 9: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联系:都以人为载体;都具有稀缺资源的特征;

都具有能动性;人力资本是特殊的人力资源,在管理上都属于人力资源管理。

区别:资源转化为资本需要投资,即人力资源通过教育、健康的投资转化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侧重于经济学的视角,而人力资源侧重于社会学、管理学的视角;人力资本投资强调把人作为资本开发,而人力资源开发则把人作为社会资源进行开发。

Page 10: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在常用的‘人力资本理论’中缺少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我觉得‘人力资源开发’这个概念

如果仅仅理解为提高人的能力,把人当作发展的一种资源的话,那么,它也同样缺少这一重

要思想。受过教育,更加健康等可以直接地,也可以间接地使我们更好地发展资源来丰富我

们的生活,从而既提高我们的生产力,也增加我们的收入。为了纠正那种狭隘的‘人力资

本’和‘人力资源开发’观,我们必须扩大对发展的认识,把改善人的生活和扩大人的自由

作为重点,不管是否通过扩大商品生产来达到这一目的”。

——阿马蒂亚。森 “人的发展与经济保守主义”

Page 11: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 3 )教育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开发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最主要的

因素,教育投资成为最重要的生产性投资;教育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地位和作用;在知识社会中,教育从社会边缘进入社会中心地位;教育先行、适度超前发展。

教育具有经济、政治、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的全面功能。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开发侧重与经济和社会的功能,主要把人作为发展的手段而不是发展的目的,教育要坚持手段与目的相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Page 1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 、历史经验:三次成功的赶超 美国赶超英国: 根据麦迪森提供的数据, 1820 年,美国

人均 GDP相当于英国人均 GDP 的 73.3% ,到 1913 年,美国人均 GDP已超过英国的5.5 个百分点。

美国在 1820 年人均受教育年限相当于英国的 87.5%, 1870 年提高到的 88.3%,1913 年则进一步提高到 91.2%。

Page 13: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日本赶超美国: 1950 年,日本人均 GDP只相当于美国

人均 GDP 的 19.6% 。 1992 年,日本人均GDP已相当于美国人均 GDP 的 90.1% 。

1913 年,日本人均受教育年限相当于美国的 68.2%, 1992 年为 82.4%。

 

Page 14: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韩国赶超西欧 1973 年,韩国和台湾地区人均 GDP

分别相当于西欧( 12 个国家)人均 GDP水平的 24.3% 和 31.4% , 1992 年分别上升到 57.5% 和 66.6% 。

1995 年,韩国中等教育入学率达为 90%,大学入学率接近 55%,达到了其他 OECD 国家教育发展水平。

Page 15: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3 、现实挑战:知识革命时代的智力竞争

国际竞争力的比较: 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世界竞争力报告 20

01 》, 2000 年,在 47 个国家中,我国处于优势的教育和人力资源指标均为数量指标,如我国人口与劳动力数量排名第 1 ,就业比例排名第 2 ,人口负担系数排名第 6 ;但许多反映教育和人力资源质量的指标基本均为弱项,如文盲率第 44 位、熟练劳动力易获得性第 44 位、大学教育对竞争性经济的满足程度排名第 42 位、合格工程师在劳动力市场的易获得性排名第 47 位,均是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严重负债项。

Page 16: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知识革命 “ 近几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运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长途通讯价格下降,计算机的普及,全球网络的出现,以及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创造出 10 年前根本不可能想象的新产品、新服务系统、新兴行业和新的就业机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知识革命。”

——《美国国家知识评估大纲》

Page 17: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知识革命对教育竞争的影响: 世界银行 1998/1999 年度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指出:“知识是一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功的秘诀,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贫困的病根。”

加纳和韩国在 20世纪 50 年代国民收入相差无几,而 90 年代初后者是前者的 6倍,其中一半以上归因于韩国在获取和利用知识上的成功。

Page 18: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知识革命的内涵

• 内涵1、知识结构体系:OECD认为,知识分为,关于事实和现象的知识(know—what);关于规律和原理的知识(know—why);关于技能和诀窍的知识(know—how);关于人力资源的知识(know—who)。2、知识呈现方式:从印刷界面向数字界面转变3知识传播方式: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

Page 19: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美国人口占世界5%,管用1/3的科学和工程人才,占全球研发投资40%,科技论文占35%,引用占44%,竞争力排名首位

Page 20: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高盛公司预测,有不了40年,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GDP总和超过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现在只占15%,2032年印度超过日本,中国2016年超过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2041年达到美国一样的水平

Page 21: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今天,美国人正在感受到全球化所产生的渐进的、微妙的影响,这种影响读仪美国自二战以来所享有的经济和战略上的领导地位构成挑战。我们的劳动力中相当大部分发现他们自己正在与全世界的低工资雇员进行直接的竞争,先进的科学与工程正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完成。由于有了由现代通信和其他进展所推动的全球化,几乎每个行业的雇员现在必须面对生活在爱尔兰、芬兰、中国、印度和经济正在崛起的几十个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而这些竞争对手与他们的距离只有点一下电脑鼠标那么远。”   《迎接风暴》

Page 2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 我们容易对美国在科学技术上的竞争力和领先地位感到自豪。我们已经当了几十年全世界的领头羊,而且我们今天在很多研究领域继续如此。但世界在迅速变化,我们的优势已不再独一无二,如果不重新努力来夯实我们是记性力所赖以存在的基础,我们的领先优势就会丧失。几代人以来,我们国家首次

Page 23: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出现了孩子们的前景可能会比其父母和祖父母更差的情况。我们将我们目前的繁荣、安全和健康归功于过去几代人的投资,我们有义务再次担当起他们在教育、研究和创新政策方面所担当过的责任,确保美国人民继续享有由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当重要的科学技术基础所带来的巨大机会。“   《迎接风暴》

Page 24: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几代以来,我们的孩子首次面临比他们的父辈和祖辈都要差的前景。我们现在的繁荣、安全和良好的健康都归功于先辈们的投资。我们应当复兴我们的责任感暖和使命感,来保证美国人民能继续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中获益。

Page 25: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表 4 中国 15 岁及以上各种文化程度人口 单位:万人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04年 2004/1982

初中 14000 22500

38000 41000 2.9倍

高中 6600 8800 13800 16000 2.4倍大学 600 1600 4400 7000 11.7倍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推算。 本表统计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人口。

Page 26: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知识革命、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兴起,提出了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概念,在人力资本中知识、科学技术的作用更加突出,相继提出了知识发展战略,而实现知识发展战略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

中国的国情是在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这三大资源中,前两项人均占有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人力资源的总量世界第一。我们已经从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大国,现在的任务是从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

Page 27: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4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本目标维度 指标名称 指标含义 权重

人力资源发展水平

指数

经济活动人口数 劳动力总量 1

15 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

人口文化素质综合水平

2

人力资源发展能力

指数

三级教育综合入学率 教育发展综合水平 2

高等教育注册学生总数 高文化素质人口结构 1

公共教育经费占 GDP 比例

教育经费投入水平 1.5

人力资源发展贡献

指数

研究开发中研发及技术人员数

研究科技贡献 1.5

社会劳动生产率 经济效率 1

Page 28: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指标名称 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

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

高收入国家平均

中国同期数值 56 国位 预测 2020

年劳动力总数( 万人 )(2004年 )

4079.39 512.56 1097.16 94197

(2005)

1 100000

15 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 年 )(2000 年 )

6.5 7.87 10.00 8.30

(2005)

27 10.50

三级教育综合入学率 (%)(2002 年 )

67.94 77.72 90.51 69.00 48 79.40

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 ( 万人 )(2004 年 ,第一方案 )

121 43 104 2300

(2005)

1 3700

Page 29: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每十万人口中的在校大学生数 ( 人 )(2004年 , 第二方案 )

2181.03 3091.33 4409.82 1612.00 48 2534.24 (2005)

公共教育经费占 GDP%

(2004 年 )

3.53 4.47 5.63 2.80

(2005)

52 5.00

第百万人口中的研究技术人员数 ( 人 )

(1990-2004)

1279.00 1297.05 5124.92 865.00 33 1370.00

社会劳动生产率 (2004 年 )(PPP 美元 /人 )

10204.83 25085.60 68040.28 10162.61 51 36455.56

Page 30: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人力资源强国指标国际比较瑞典 74.5 1

芬兰 73.5 2美国 72.5 3丹麦 71.0 4挪威 67.5 5

澳大利亚 66.5 6比利时 64.5 7

冰岛 64.0 8英国 63.5 9新西兰 63.5 10

瑞士 59.5 11

法国 57.5 12德国 56.5 13爱尔兰 55.0 14荷兰 55.0 15日本 55.0 16爱沙尼

亚54.0 17

西班牙 52.0 18波兰 52.0 19奥地利 51.0 20希腊 51.0 21匈牙利 50.0 22

斯洛文尼亚 49.5 23

阿根廷 48.0 24中国香港 47.5 25塞浦路斯 47.0 26

中国 47.0 27意大利 45.5 28葡萄牙 45.0 29科威特 43.5 30

保加利亚 43.5 31智利 43.0 32

马来群岛 43.0 33

Page 31: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 、 2020 年人力资源开发目标: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201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 13.7 亿,比 2003年的 12.92 亿增加 7700 万人; 2020年总人口将达到 14.4 亿左右,即在 2010年的基础上再增加 7200 万人。

Page 3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人均受教育年限:

2010 年, 25-64 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将从 2003 年的 8.3 年提高到 9 年以上;

2020 年,将提升到 10.5 年,接近 OECD 国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平均水平。

Page 33: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

我国新增劳动力,将从 2000 年前后的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为辅;过渡到 2010 年的以高中为主、大学文化程度为辅;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 2000 年的 10.1 年提高到 2010 年的 11.8 年左右。

Page 34: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到 2020 年,新增劳动力将以高中、大学文化程度并重,初中文化程度为辅,每年新增劳动力中有 20% 以上达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将接近 13

年,相当于 OECD 国家本世纪初的平均水平。

Page 35: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从业人员: 总量与比例翻两番

到 2010 年,从业人员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提高到 30% 以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从 2000 年的 4.7%

提高到 10%左右。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数由 2000

年的 3400 万人增加到 7000 万人左右,相当于美国 20 世纪末的总量规模。

Page 36: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020 年,从业人员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到 50%左右;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将提高到20% 以上。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数总量增加到 1.4亿人,届时将大大超过美国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才的总量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Page 37: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三、人才强国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

人才的战略性地位

人才的时代特征

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Page 38: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Page 39: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 、人才的战略性地位 知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发展水平的差距实际上是知识的差距

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成为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焦点,人才强国成为国家基本战略

知识社会的人才素质发生着新的变化,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社会发展和人才要求的变化,正在引发教育的深刻变革,教育创新正是对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的回应

Page 40: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通过设立一个新的为期4年的本科生奖学金,激发美国公民学习本科课程的兴趣;2、通过设立新的可随人带走的奖学金,加强研究生教育;3、对为本单位的在职科学家、工程师提供继续教育的企业和其他机构提供税收信贷;4、使美国成为学习、研究和技术创新商业化的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从而招收、容留来自世界各地最好的、最聪明的学生、科学家和工程师

Page 41: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 、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 现状与任务 总量与结构

数量与质量

培养与使用

引进与流失

Page 4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表 11 : 2000 、 2003 年预算内经费和生均拨款

预算内拨款总额 (亿元)生均拨款(元)

2000 468 8626

2003 746 6522

Page 43: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1994-2004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最快的时期

表 表 11:中国普通高校数量增长情况:中国普通高校数量增长情况1994年

2004 年 2004/1994

普通高等学校数 1080 1980 183%

Page 44: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表 2 : 1994-2004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单位:万人

1994 年 2004 年 2004/1994年在校生数

增长在校生数 毛入学率 在校生数 毛入学率

高等教育 528 4.5 2071 19.0 392%其中:全日制高等教育

280 1334 476%

Page 45: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3、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表 3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增长

单位:万人 /

1982 1990 2000 2004 2004/1982

600 1600 4400 7000 11.7倍

Page 46: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表 5 :普通高中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招生规模预测 单位:万人

2004 2010 2020

普通高中毕业生547 900 900

普通高校招生447 720 810

普通高中升学率82.5% 80% 90%

Page 47: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从业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例到 2020 年: 从业人员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

例,将进一步提高到 50%左右;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将提高到 20% 以上。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数总量增加到 1.4亿人,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口的总量规模将居世界首位。(见表 5 )

Page 48: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未来15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预测

表 6 :普通高校在校生发展规模预测 单位:万人

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

2004 2010 2020

1400 2000 2700

普通高校数 1980 2300

2800

预计新建普通高校数 320 500

Page 49: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过程能力建设的薄弱,造成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积聚中的严重缺陷:一是学历膨胀而实务人才短缺,加剧人才供求上的结构性矛盾;二是人才的专业和职业能力狭窄,缺乏综合与迁移能力,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岗位技能变化的需要;三是高层次人才缺少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宏观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国际交往与竞争能力

Page 50: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 、人才的时代特征 ( 1 ) 国际型: 背景:世界统一市场和国际互联网加速了全球

化进程,全球出现了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既为我们提供了利用全球资源缩短同发达国家差距的机遇,也面临着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而人才的争夺和竞争是国际竞争的焦点。同时人才在国际竞争中竞争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国家竞争力的强弱。(美国、日本、印度、中国)

Page 51: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所谓国际型人才是指具有全球视野和多元

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具有国际知识背景和专

业交流能力、具有参与国际事务和世界市场

竞争能力的各种人才。

Page 5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现实问题与任务: 高端人才流向发达国家(人才“泡沫化”;

一般性人才缺乏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技能型、操作型人才难以进入世界市场,劳务输出未能形成产业

Page 53: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 2 )综合型

背景:科学发展的学科分化与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渗透与融合;人类发展面临着诸多综合性问题(人口、环境、健康等)

Page 54: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现实问题与任务: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

科学素与人文素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Page 55: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 3 )能力型 背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终身学习能

力);知识转化为应用的周期缩短(应用能力);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践能力);信息激增、信息爆炸(吸收处理信息能力);社会结构与组织形式扁平化、网络化(人际交往与组织能力)

Page 56: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现实问题与任务 学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

学术性能力与应用性能力

Page 57: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 4 )创新型 背景:知识革命、知识经济、知识社会

的转型性变革(知识创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转型(技术创新);中国社会转型的全新课题(体制创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独特道路(理论创新)

集中到创新型人才——教育创新

Page 58: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美国“竞争力委员会 2004 年《创新美国》报告指出:

创新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展:汽车进入 1/4美国人口用了 55 年,电话 35 年,收音机22 年,个人电脑 16 年,手机 13 年,互联网 7 年。

越来越具有多学科性。 创新是协作性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创造者与使用者)。

创新是创造性的。 创新是全球性的。

Page 59: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现实问题与任务 观念创新(人才观、教育观);

模式创新(目标、体系、途径);

制度创新(教育制度、人事制度、劳动制度)

Page 60: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主要内容

传统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 :

学历本位 学科本位 学校本位

Page 61: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 、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 “ 要充分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性、战略性、决定性的意义,把它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

Page 6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传统安排 新型安排教育战略 工作岗位 教育战略 工作岗位

教师作为专家向被动的学习者传授知识

在一个等级制工作组织中被动地接受指令,对工作者提供市强度监督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对学习负责,发展对学习技能的掌握

工作者被要求发现问题并通过学习适应变化

强调事实并获取正确答案

强调对有限问题的有限反映和问题的解决

对界定问题的不同方法给予更多关注

工作者要高水平应付一些必须加以分析和解决的非常规问题

教育要学习的是一些无意义的文本

强调独立于组织背景下的或者商业战略的特定任务

思想、原理和事实在有意义的背景下被引入、运用和就加以理解

工作者要在更广的背景下理解其工作并对公司的优先问题进行决策

传统型与新型教育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差异

Page 63: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美国劳工部 五种能力: 资源:确定、组织、分配资源(时间、

物资、人员)的能力 与人共同工作的能力 信息: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系统:理解和运作系统(社会、组织、

技术系统)的能力 技术:利用多种技术工作的能力

Page 64: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三部分基础: 基本技能:读、写、算听、说

思维技能:创造性思维、决策、解决问题、形象思维、学习和推理

个性品质:责任感、自尊、社交能力、自我管理、正直诚实

Page 65: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世界劳工组织 基础能力: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公

民资格、社会技能、学会学习技能、共同解决问题能力

核心能力:个人能力、集体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

职业技能:通用技能;特定技能

Page 66: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从国家层面看:

国家学习能力影响国家兴衰

全球化和知识革命把智力竞争提到核心

地位

国民能力水平影响国家竞争力

Page 67: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从企业层面看:

引进技术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国内市场为主,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不足;

硬件设施建设为主,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不足

Page 68: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从 80 年代到 90 年代初共引进技术和设备2400 多亿美元,其中引进技术 200 多亿,而真正吸收消化的仅占 2% ,专利不到世界的 2% 。而日本在 50——60 年代共引进技术 53亿美元(三万项技术),到 80 年代成为技术创新强国,国际竞争力一度超过美国,世界第一。

Page 69: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我国正经历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国消耗世界 40% 的水泥、 30% 的钢材、 %49% 的煤炭,只生产 4——5% 的产品。

经济发展从侧重引进外资向发展民族准备转变

企业从引进技术、设备向自主创新转变

Page 70: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从教育层面看:

学历本位的升学导向影响教育的能力;

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窄化教育的能力建设;

学校本位的教育制度阻碍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能力建设

Page 71: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 、制定国家能力建设标准,建立国家能力教育序列

美国劳工部的《要求学校做什么样的工作》: “20世纪后 25 年形成的两个条件:即商业和工业的全球化以及工作岗位中技术的爆炸性增长改变了青年一定一代进入劳动世界的状况。这些变化很少在我们应如何青年人就业中得到反映,也很少在多种加以组织但是工作岗位中得到反映。”

Page 7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学习技能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关连中学’,

在一个实际的环境在确定学习目标,而不

是坚持学生首先学习将期待他们运用的抽

象的知识“。

Page 73: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五种能力统筹能力 合作与交际能力 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 系统运作能力 利用多种技术工作能力

Page 74: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三部分基础

能力基础:读、写、算、听、说

思维基础:创造性地思考、决策、解决问题、形象思维、懂得如何学习、推理

素质基础:有责任感、自尊、社交能力、自我管理、正直、诚实

Page 75: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世界劳工组织的能力要求 基础能力(基本技能) 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公民资格、社会技能、学

会学习技能、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力能(核心技能) 个人能力、集体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 职业能力(通用职业能力;特定职业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

Page 76: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制定能力标准的思路

由国家制定岗位分类

由行业制定岗位能力规范

由国家制定国家能力分级标准

以国家能力标准作为教育培训和人员录用

的依据

Page 77: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中国区域教育现代化》课题组对六省 12市 31736 名职工调查,在 20 种岗位能力中,只有“撰写工作报告与技术文件”、“主动学习、掌握新知识与新技术”、“查阅排除故障的技术资料”三项能力,学校起了重要作用,其他能力 90% 以上有工作岗位和培训提供。

Page 78: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能力序列进入学历系统:教育设计

学校教育转为终身教育:制度设计

学校组织纳入学习型社会:体系设计

Page 79: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3 、发展多种形式校企合作,共同提高国家竞争能力

健全新机制:寻找利益共同点

衍生新组织形式:建设利益共同体

Page 80: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制定能力建设的国家战略 以能力建设的要求,改革学校教育模式 以能力建设的要求,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能力建设的重点: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Page 81: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 、从学科为中心到学习者为中心 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从教育到

学习

教学过程的变革:教育者与学习者关系的改变

教学原则:个性化、因材施教

Page 8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3 、从封闭的学校教育到社会化学习体系

途径:实践环节(企业培训制度)

组织:产教结合、“三重螺旋结构”

体系:终身学习体系、学习型社会

Page 83: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四、推进制度创新 : 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

Page 84: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 制度是用以协调人类行为的法规 组织机构和社会规范”

《变革世界中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世界发展报告

Page 85: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 、人才选拔 (入学 ) 制度

多元选拔

灵活选择

特长特选

Page 86: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 、人才培养制度

统一性与多样性

规定性与选择性

专业性与综(复)合性

Page 87: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3 、人才评价与使用制度

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

学历本位与能力本位的用人制度

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人才战略

Page 88: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4 、现代学校制度

学校自主办学:政府与学校

学校治理结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学校与社会:社会参与机制

Page 89: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5 、政府治理制度

政府职能界定:解决“缺位”和“越位”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府治理方式:从直接的行政管理转向间接的调控、监管

政府治理结构: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共同治理

Page 90: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谢谢大家

Page 91: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制度创新的出发点 办学体制的制度选择 管理体制的制度选择 人才培养和使用制度

Page 9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制度创新的出发点

1 、扫除体制性障碍:包得过多(办学体制); 统得过死(管理体制)

2 、建设学习型社会:从制度化教育体系中的学校制度向学习型社会中的学校制度转变

3 、人才强国:从工业社会标准化人才培养制度向知识社会个性化人才培养制度转变

Page 93: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OECD 《 2001 年教育政策分析报告》指出:“当学校由于落后和变化缓慢而继续受到批评时——像极端的科层化以及教师总是支持传统的教学方法等指责——某些惯性的东西也非常轻易地存在于学校系统的本质中”。

Page 94: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OECD鹿特丹会议主席 Yiva Johansson说:“总体上看,学校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许多方面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机构。它们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是不可缺少的。在我们的国家进一步从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向今天或明天的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它们体现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投资。但是,也正由于这个原因,它们又必须具有新的活力和动力。”

Page 95: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学校制度的六种方案推断出的现状 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

方案三强大的科层学习系统 方案五学习者网络和网络社会

作为重要社会中心的学校 学习者网络和网络社会方案二拓展市场模式

方案四作为学习组织中心的学校 方案六教师流失——“解体”方案

方案一

Page 96: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体制转轨背景下的学校制度

体制转轨对学校制度的影响:

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学校与市场的关系

Page 97: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学校性质定位及其分类 行政机构与教学机构:学校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作用:提供者与生产者;服务提供者与服务体系的构建者与监管者

服务提供机构(学校)的分类:公共机构、私人机构、混合机构

Page 98: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政府的管理

所有者(举办者)与管理者: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共性与个性

实现形式:行政管理、教育卷、委托管理

保证:学校法 使学校与政府的权利与义务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

Page 99: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学校的经营:学校与市场

原则:教育不能市场化,不能把学校笼统地推向市场;学校与企业属于两类不同性质的机构,不能把学校办成企业;但是,教育(主要是非义务教育 阶段)受市场的影响和调节,可以也应当运用市场机制调节教育供求和提高办学效益;学校也可以合理地借鉴企业管理和经营的经验,提高学校管理和运行效率(其界限在于企业遵循经济规律,学校遵循教育规律)。

Page 100: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学校经营中的几个问题 公办学校中的民办机制 名校办民校 由市场供求调节的收费行为 学校发展中的产业运作(校办企业、后勤企业化、用人制度的市场机制)

Page 101: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三、学校内部治理制度 学校内部治理制度,既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现代学校制度的具体体现,又是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环境下,学校制度变革和创新的组织形态。

按照世界银行有关制度基本内涵的表述,大体上包含:组织——规章——文化这三个层面

Page 10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组织层面

组织机构及其相互关系,要建立在学校运行中几种力量和要素之间的协调和制衡的基础之上。

行政力量——学术力量——市场力量 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

Page 103: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制度(规章)层面

规章的作用:附属机构与独立自主;人治与法治

规章就是行为准则,就是办事规则。有了规则,才能有秩序。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哈耶克认为,制度是“由规则调节着的建立起来的秩序”。

规则也就是组织的行为准则,应该是行政法律法规、学校办学宗旨、师生员工权益等方面要求和利益的融合和制衡的结果

Page 104: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对美国几百所公立和私立中小学调查的结果,私立学校一般比公立学校的效率高,原因主要有:

自主性; 选择; 竞争; 利益共同体 学校制度(规章)应注意体现这些要素

Page 105: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学校规章既包括基本准则,也包括实施程序。试举几例:

决策: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和责任 执行:执行的权限和责任(校长、教师) 问责: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 管理:财务、人事、学生、物资

Page 106: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文化层面 文化层面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精神体现,也是学校

现代转型的必要条件。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 斯蒂格利茨把知识经

济同时看作是文化的转变。 “我们现在不把经济发展看作商业建设,而是视

为广义上的教育以及涵盖知识、制度和文化的综合概念”。

Page 107: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新的知识经济的成功中必然伴随着文化的转变”。“尽管外部刺激改变短期行为,但是它通常只能暂时起作用,而不能改变动机的内在系统”。能够

“有效的质量体系的基础,不是质量奖励支撑的外部监督,而是内心的质量意识,这种意识源自工人的自豪感和自尊”。

Page 108: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学校制度的文化层面,既包括教育制度宏观层面的文化转变(例如学生观、质量观、服务观、竞争观等),也包括学校文化的建设。

Page 109: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学习型社会中的学校制度:社会学习中心

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学校制度:社会学习中心

教育服务与学校制度:学校管理中的社会参与

学习型社会中的学校制度:学习组织中心

网络社会中的学校制度:学校技术基础的变革

Page 110: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现代学校制度

人才培养中的制度性因素

美国克莱特基础教育工作组对《国家处在危险中》报告的检查,发现学校系统的问题是实现报告目标的主要障碍,提出改革学校系统的建议:责任制;选择机制;透明性

Page 111: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性变革

学历本位与能力本位

培养公民与输送精英

教育公平与追求卓越

“如果在学校之外能够有更普遍的机会去获得继续教育和各种能力证书,那么,这

对于将学校从沉重的学历主义负担中解放出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OECD 《教育政

策分析报告》)

Page 11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学生素质评价制度

学校效能考核制度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

Page 113: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师(校长)队伍建设 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的主要内涵 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变革

Page 114: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 、办学体制的制度选择

办学体制改革的进展与问题 民办学校

独立学院 公办学校的分校 公办学校改制 多种主体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

Page 115: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问题:一方面过于单一的办学体制仍未根本

改变;一方面公办学校体制改革缺少制度

安排,若干种办学形式带有过渡性特点。

Page 116: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按照公共管理理论,划分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主要有三个因素:所有权;资金来源;社会控制形式。

按这三个因素,社会组织大体会有四种情况:政府所有并使用政府资金;政府所有但使用私人资金;私人所有但使用政府资金;私人所有并使用私人资金。第一和第四分别属于公共和私人组织,第二和第三则属于“半公共”、“半私人”组织。

制度创新的思路:多主体、多形式办学制度

Page 117: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混合经

济”的决定,教育上能否存在“中间型”、

“混合型”学校。

Page 118: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制度选择和安排的几种类型: 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混合型学校 营利性学校;非营利性学校

归类: 政府举办的公益性学校;非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学校;非政府举办的营利性学校

Page 119: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制度设计中的法规与政策问题:

产权关系;

管理模式;

组织形式

Page 120: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 、政府治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从行政主导向依法治教转变; 从计划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 从内部决策向程序化决策转变; 从中央集权向中央集权下的地方分权转变 从政府直接行政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

Page 121: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3 、社会参与制度

市场准入与市场规范

认证与评估

社会中介机构

Page 12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4 、现代学校制度

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学校性质

学校法律地位

学校产权

Page 123: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学校内部治理

行政—学术—市场的关系

决策—执行—监督的关系

管理者—制度—文化的关系

Page 124: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学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增强(社会中心机构)

决策与管理的社会参与;

教育教学的双向参与(产学研一体,政府、企业、

学校“三重螺旋结构”,“三明治”合作教学)

Page 125: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3 、人才培养和使用制度

人才选拔制度:高考制度 人才培养制度:个性化教学;多样化评价;灵活

的选择 人才使用制度:打破单位终身制,社会化聘任制;打破唯学历、资力,不拘一格选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