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37
思思 思思 · · 思思 思思 · · 思思 思思 · · 思思 思思 2009·4

description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杨 应 崧 2009 ·4. 提 纲. 一、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 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 三、启示 四、思路 五、方法 六、方案介绍 七、验证 —— 试点评估. 一、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 (一)成效 1 、促进了高职教育理论的广泛学习与研讨; 2 、普遍增强了质量意识; 3 、争取了投入,加快了院校建设步伐; 4 、规范了院校管理; 5 、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6 、引导院校关注并培育自身的特色; 7 、加强了宏观管理。.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Page 1: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思考思考 ·· 启示启示 ·· 更新更新 ·· 验证验证

杨 应 崧 2009·4

Page 2: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提 纲

一、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

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 三、启示 四、思路 五、方法 六、方案介绍 七、验证——试点评估

Page 3: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一、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

(一)成效 1 、促进了高职教育理论的广泛学习与研讨; 2 、普遍增强了质量意识; 3 、争取了投入,加快了院校建设步伐; 4 、规范了院校管理; 5 、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6 、引导院校关注并培育自身的特色; 7 、加强了宏观管理。

Page 4: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一、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

(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 、理念亟待更新 —— 宗旨 —— 内涵 —— 创新 2 、评估目标重心漂移 —— 向“鉴定”漂移 —— 向“外延漂移” ——向“优秀”漂移

Page 5: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3 、评估主体单一 ——单一 ——错位(主次) 4 、评估指标刚性过大 强调量化标准,且 ——未考虑地区差异 ——未考虑行业、专业差异 ——未考虑动态发展

Page 6: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5 、评估方法刻板

—— 形式过重,导致疲于应付

—— 考察过宽,导致缺少“灵气”

—— 访谈不透,导致缺乏“深度”

—— 缺少“整体” ,导致“把脉”不准

Page 7: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6 、信息缺陷 ——缺少原始性——影响可靠性 ——缺少即时性——影响准确性 —— 缺少动态性——影响指导性

——缺少比较性——影响有效性 ——缺少综合性——影响整体性 ——缺少透明性——影响自发性

Page 8: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

(一)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的精神与要求贯穿于整个方案设计,引导高职院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建设。

(二)引导学校把注意力集中到内涵建设上来。

Page 9: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

(三)以分析诊断、促进改革与发展为主要目标,激发学校参与评估的内在需求。

(四)引导学校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 逐步从规范管理( PDCA )走向

知识管理( CCDU )。 (五)强化宏观管理和社会监督的效度

与力度。

Page 10: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

(六)逐步形成:

—— 以学校为核心、 —— 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 —— 社会参与的

——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Page 11: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

简而言之:三个字

1 、“引”——引导办学方向、推进教学改革。

2 、“变”——变“要我评”为“我要评”。

3 、“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Page 12: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三、启 示

(一)、知识管理( KM )理论的启示

1 、知识可以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类; 2 、知识主要来自于经验; 3 、知识创新循环: CCDU ; 4 、隐性知识在知识创新中发挥着突出的

作用; 5 、共享、交流、互动是知识创造的推动

力;

Page 13: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一)、知识管理( KM )理论的启示

• 6 、知识管理是为了充分利用组织的智力资本、不断提高组织的知识获取、创造、传递与应用( CCDU )的能力,而对组织实施管理的理念与模式。

7 、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中,知识的获取、创造、传递与应用都在一个先进的知识管理信息平台上进行。

8 、“采纳和实施知识管理是企业融入知识经济的关键环节。”。

Page 14: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二)、平衡记分卡( BSC )理论的启示

1 、评估宗旨:“衡量什么,得到什么。”

2 、评估逻辑:果——因——效 。

3 、指标体系:

主要成效区( KRA )——关键成功因素( KSF )—— 主要业绩指标( KPI )

Page 15: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三)、培训项目评价的启示

1 、瓦氏( Warr , Bird and Rackham )模型

—— 背景评价(需求评价)。

—— 投入(条件、输入)评价。

—— 反应评价。

—— 产出(效果)评价。

Page 16: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三)、培训项目评价的启示

2 、汉勃林( Hamblin )模型

—— 反应。 —— 学习。 —— 工作行为。 —— 执行。 —— 最终评价。指对受训者所在组织盈利能

力和抗风险能力的评价。

Page 17: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3 、培训项目评价的启示 3 、 柯克帕德里克( Kirkpatrick )模型 —— 反应水准。 —— 学习水准。 —— 工作行为水准。 —— 结果水准。

Page 18: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三)、培训项目评价的启示 4 、三种评价模型的比较

—— 瓦氏模型有对背景和投入的评价,后两种只着重对效果的评价。

—— 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按瓦氏模型做出的评价似乎更为全面、准确。

—— 从培训实际出发,汉氏和柯氏模型的操作性更强,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Page 19: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四)、“田园工作”的启示

“田园工作”的要点:

—— 强调“整体论” ——时间上要求一年以上的周期 ——空间上限制在一个有限的区域 ——技巧上要求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 —— 理论概括上要求由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性的理论

Page 20: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四、思 路

(一)、由使命(各方需求)确定主要目标区( KRA )

1 、高职院校主要的利益相关方 : 学生、教职工、举办者、用人单位、家长、政府(社区)。前三个在学校内部,后三个在学校外部。

2 、主要成效区( KRA ) : 成果( S ) 培养过程与管理( P&M ) 学习与创新( L&I ) 资源( R )

Page 21: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四、思 路

(二)、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1 、指标体系的特点 : ( 1 )、立足点不在评估对象的上面或者外面,而是在它的里面。

( 2 )、评估双方的注意力都容易集中于对内涵的发掘和机制的探索上 。

Page 22: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二)、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 3 )、指标体系的形成过程决定了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

( 4 )、因为抓住了关键、要害和内在逻辑,因此省时、省力、简捷、有效。

( 5 )、因为以“采集平台”为基础,减少了评估双方的随意性,提高了评估结论的收敛性。

Page 23: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2 、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主要成效区( KRA )

需求表现 ( N )

关键成功因素 ( KSF )

成果( R )

1 、就业

2 、职业资格证书

3 、社会评价

4 、生源

1 、市场需求大2 、市场占有量大3 、社会评价高4 、目标定位准5 、培养模式、过程、方法适应社会需求6 、面向社会、企业的开放度高,与社会、企业结合紧密

Page 24: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2 、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关键成功因素 ( KSF )

主要业绩指标 ( KPI )

1 、市场需求大2 、市场占有量大3 、社会评价高4 、目标定位准5 、培养模式、过程、方法适应社会需求6 、面向社会、企业的开放度高,与社会、企业结合紧密

1 、就业率;对口率;稳定率;毕业率。*

2、取证率;证书适用性;证书水平。*

3、资源共享、资捐助规模;社会服务规模、对方评价。 *

4 、同企(行)业录用比例;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5 、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报到率。 *

6 、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企业评价。 *

Page 25: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四、思 路 (三)、在“ PDCA”基础上搭建知识管理平

台 1 、大大提高信息的即时性、原始性和公开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鉴定、诊断的准确性。大大减少评估前的材料准备工作量 。

2 、引导院校逐步将日常管理从建立“戴明循环( PDCA )”向建立“知识创新循环( CCDU )”的方向提升。

3 、大大加快院校内部和院校之间信息交流的速度与深度,使得比较交流成为促进院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4 、有利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利益相关方对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实时、准确,因而也更加有效的监督,从而提高决策的及时性和科学性。

Page 26: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五、方法

1 、由“果”切入——主要根据知识管理平台提供的真实、即时、足够、知识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2 、探究成因——开展以“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的现场考察调查。

3 、多元主体——专家组组成、信息采集、考察过程等体现多元参与、全息成像。

4 、点上剖析——应用成功实践,实现纵向修正。

Page 27: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六、方案介绍

(一)、评估的指导思想 —— 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 ——坚持“ 20 字方针” ——切实落实教高 [2006]16文要求 —— 以分析研究、促进改革与发展为主要目

标,激发学校参与评估的内在需求 —— 引入多元主体,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强

调平等交流 ——淡化结论等次,重在实际成效 —— 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Page 28: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六、方案介绍

(二)、评估原则

—— 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 系统设计与重点考察相结合 —— 考察评价与促进发展相结合 ——客观、科学、民主、公正、效率和

效益相结合

Page 29: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六、方案介绍

(三)、主要评估指标 1 、领导作用 2 、师资队伍 3 、课程建设 4 、实践教学 5 、特色专业建设 6 、教学管理 7 、社会评价

Page 30: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六、方案介绍

(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运行状态信息平台(另作介绍)

特点: 自下而上生成; 反映即时状态; 部分信息知识化; 服务于知识管理(充分交流

共享)。

Page 31: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七、验证——广东省试点评估

(一)试点评估的成效

1 、试点表明,新的评估方案、指标体系、状态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是可行的 。

2 、试点表明,新方案是贯彻、落实 16 号文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有利于引导院校和专家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到内涵建设上来。

Page 32: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七、验证——广东省试点评估

3 、试点表明,新方案体现了知识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推动院校建立自我监控、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机制 。

4 、试点表明,新方案重点突出、针对性增强,工作实效提高。

Page 33: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七、验证——广东省试点评估

5 、试点表明,新方案明显减轻了院校迎评、参评的心理压力和工作负担。

6 、试点表明,新一轮评估对评估的组织、评估专家、被评院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age 34: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七、验证——广东省试点评估

(二)问题与不足

1 、评估日程安排较紧,因此,评估活动的机动时间显得不够。

2 、信息平台智能化程度不够高,使用还不十分方便。

3 、评估前的专家培训还需加强。

Page 35: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七、验证——广东省试点评估

(三)试点成功要素 1 、教育部高教司对试点评估给予了高度重视。

2 、广东省教育厅为试点评估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 。

3 、试评院校的强烈责任感、良好基础、认真准备和真诚配合。

4 、专家组严格按照教育部制订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草案)》有关规定实施试点评估 。

Page 36: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七、验证——广东省试点评估

(四)体会 1 、需深入学习、宣传“ 16号文”精神; 2 、把握新方案的制定理念与思路; 3 、制订好实施细则; 4 、组织好专家队伍; 5 、做实运行状态信息平台建设和数据

采集工作; 6 、加强过程监控,及时总结、调整。

Page 37: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欢 迎 批 评 指 教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