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19
專專專專專專 專專專專 : 專專 班班 班班班班 班班 班班班班 班班班班49612005 49612005 班班 班班 49612072 49612072 班班班 班班班 班班班班 班班班 班班 班班班班 班班班 班班

description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班級:自控四甲 組員: 49612005 夏忠暐 49612072 姚民建 指導教授:蕭瑞陽 教授. 目錄. 一 . 摘要 二 . 硬碟發展歷史 三 .HDD 、 SSD 組成 四 .HDD 、 SSD 原理簡介 五 .HDD 、 SSD 之比較 六 . 未來展望 七 . 結論 八 . 參考文獻. 摘要. HDD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Page 1: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硬碟 班級:自控四甲班級:自控四甲 組員:組員: 4961200549612005 夏忠暐夏忠暐 4961207249612072 姚民建姚民建 指導教授:蕭瑞陽 教授指導教授:蕭瑞陽 教授

Page 2: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一 . 摘要二 . 硬碟發展歷史三 .HDD 、 SSD組成四 .HDD 、 SSD原理簡介五 .HDD 、 SSD之比較六 . 未來展望七 . 結論八 . 參考文獻

目錄

Page 3: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HDD多數電腦大多採行 HDD 作為系統硬碟運用,但HDD 畢竟是機械式搭配電磁原理進行讀 /寫,以目前的主流應用規格大多具備 7,200rpm~10,000rpm的碟片運轉速度,但為求高速讀 /寫持續加速的磁碟運轉速度,也造成 HDD 不穩定的潛藏危機,而在同時講究效能與穩定性的商業運轉中, SSD 也找到新的切入點。

摘要

Page 4: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SSD全名為 Solid State Drive ,採取半導體製程技術有相當多的優點!例如,可改善傳統 HDD ,因運作必須透過碟盤上循序讀 /寫,取代 HDD 無法或缺的機械結構、伺服馬達,但實際讀 /寫效能即由電子電路的控制器、線路設計與 Flash 元件的物理讀寫極限所控制,只要採行的控制器與 Flash 具備一定的效能表現,均可達到超越硬碟機的表現水準。

Page 5: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發展歷史年份 事蹟1956年

IBM 的 IBM 350 RAMAC 是現代硬碟的雛形,它相當於兩個冰箱的體積,不過其儲存容量只有 5MB 。

1973 年

IBM 3340 問世,他擁有「溫徹斯特」這個綽號,來源於他兩個 30MB 的儲存單元,恰是當時出名的「溫徹斯特來福槍」的介面徑和填彈量。至此,硬碟的基本架構被確立。

1980年

兩位前 IBM 員工創立的公司開發出 5.25 英寸規格的 5MB硬碟,這是首款面向桌上型電腦的產品,而該公司正是希捷( SEAGATE )公司。 80 年代末, IBM 公司推出 MR( Magneto Resistive 磁阻)技術令磁頭靈敏度大大提升,使碟片的儲存密度較之前的 20Mbpsi ( bit/每平方英寸)提高了數十倍,該技術為硬碟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礎。

Page 6: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年份 事蹟1991 年 IBM 應用該 MR ( Magneto Resistive 磁阻)技術推

出了首款 3.5 英寸的 1GB 硬碟。1970~1991 年

硬碟碟片的儲存密度以每年 25%~30% 的速度增長從1991 年開始增長到 60%~80%;至今,速度提升到100%甚至是 200% ,從 1997 年開始的驚人速度提升得益於 IBM 的 GMR ( Giant Magneto Resistive ,巨磁阻)技術,它使磁頭靈敏度進一步提升,進而提高了儲存密度。

1995 年 為了配合 Intel 的 LX晶片組,昆騰( Quantum )與Intel攜手發布 UDMA 33 介面, EIDE標准將原來介面數據傳輸率從 16.6MB/s提升到了 33MB/s 同年,希捷開發出液態軸承( FDB , Fluid Dynamic Bearing )馬達。所謂的 FDB就是指將陀螺儀上的技術引進到硬碟生產中,用厚度相當於頭髮絲直徑十分之一的油膜取代金屬軸承,減輕了硬碟噪音與發熱量。

Page 7: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年份 事蹟1996 年 希捷收購康諾( Conner Peripherals )

1998 年 2月

UDMA 66 規格面世

2000 年10月

邁拓( Maxtor )收購昆騰

2003 年 1月

日立宣佈完成 20.5億美元的收購 IBM 硬碟事業部計畫,並成立日立環球儲存科技公司(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Hitachi GST )

2005 年 日立環儲和希捷都宣佈了將開始大量採用磁碟垂直寫入技術( perpendicular recording ),該原理是將平行於碟片的磁場方向改變為垂直( 90 度),更充分地利用的儲存空間

Page 8: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年份 事蹟2005 年12 月 21日

硬碟製造商希捷宣佈收購邁拓( Maxtor )

2007 年 1月

日立環球儲存科技宣佈將會發售全球首隻 1TB 的硬碟,比原先的預定時間遲了一年多。

Page 9: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HDD 硬碟零件大致分為,磁片 (Media) 、讀寫頭 (Read Write Head) 、馬達 (Spindle Motor & Voice Coil Motor) 、底座 (Base) 、電路板 (PCBA)等幾大項組合而成。

HDD 、 SSD 組成

Page 10: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SSD固態硬碟主要由控制器、儲存記憶體( FLASH Memory )所構成,快取記憶體( RAM )的部分則不一定都會有,看控制器本身的設計。

固態硬碟是使用改變電壓值的方式來紀錄資料,記憶體顆粒主要有MLC ( Multi Level Cell ,多層式儲存)及SLC ( Single Level Cell ,單層式儲存)兩種。

Page 11: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HDD 原理 傳統硬碟由塗滿了磁性物質的

碟片所構成,藉由讀寫頭去改變磁性物質的極性方式進而去紀錄資料,由圖可知,硬碟的內部構造其實相當的精密,讀寫頭是藉由碟片運轉時產生的氣流,利用白努力定律而「漂浮」在磁碟片上,其中的間隔距離是用奈米來做計算單位,比粉塵還要微小,一但讀寫頭與碟片直接接觸到的話將會毀損到上面的磁性物質,因此對於傳統硬碟來說,最怕的就是震動及撞擊了。不過傳統硬碟技術發展至今,已經有不錯防護措施了,再加上垂直寫入技術的成熟,磁密度大量提升,效能上也增進不少。

Page 12: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SLC 英文全稱 (Single Level Cell——SLC) 即單層式儲存 。 SLC 技術特點是在浮置閘極與源極之中的氧化薄膜更薄,在寫入數據時通過對浮置閘極的電荷加電壓,然後透過源極,即可將所儲存的電荷消除,通過這様的方式,便可儲存 1 個信息單元,這種技術能提供快速的程序編程與讀取,不過此技術受限于 Silicon efficiency 的問題,必須要由較先進的流程强化技術 (Process enhancements) ,才能向上提升 SLC 制程技術。

SSD 原理 - (一 ) SLC

Page 13: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MLC 英文全稱( Multi Level Cell——MLC) 即多層式儲存。其作用是將兩個單位的信息存入一個Floating Gate ( Flash Memory 存儲單元中存放電荷的部分),然後利用不同電位( Level )的電荷,通過内存儲存的電壓控制精准讀寫。 MLC通過使用大量的電壓等級,每一個單元儲存兩位數據,數據密度比較大。 SLC 架構是 0 和 1 兩個值,而MLC 架構可以一次儲存 4 個以上的值,因此, MLC 架構可以有比較好的儲存密度。

SSD 原理 - (二 ) MLC

Page 14: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SLC 比較 MLC 的優勢: 目前市場主要以 SLC 和 MLC 儲存為主,我們多了解下 SLC 和 MLC 儲存。

SLC 架構是 0 和 1 兩個值,而 MLC 架構可以一次儲存 4 個以上的值,因此 MLC 架構的儲存密度較高,並且可以利用老舊的生産程備來提高産品的容量,無須額外投資生産設備,擁有成本與良率的優勢。

與 SLC 相比較, MLC生産成本較低,容量大。如果經過改進, MLC 的讀寫性能應該還可以進一步提升。

SLC 與 MLC 之比較

Page 15: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SLC 比較 MLC 的缺點: MLC 架構有許多缺點,首先是使用夀命較短, SLC 架構可以存取 10萬次,而 MLC 架構只能承受约 1 萬次的存取。 其次就是存取速度慢,在目前技術條件下, MLC晶片理論速度只能達到 2MB左右。

SLC 架構比 MLC 架構要快速三倍以上。 再者, MLC 能耗比 SLC 高,在相同使用條件下比 SLC要多 15%左右的電流消耗。雖然與 SLC 相比, MLC 缺點很多,但在單顆晶片容量方面,目前 MLC還是占了絶對的優勢。

由于MLC 架構和成本都具有絶對優勢,能滿足未來 2GB 、4GB 、 8GB甚至更大容量的市場需求。

Page 16: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HDD 、 SSD 之比較

重量 開機速度 讀取速度 抗震 耗電量 價格

HDD 較重 較慢

較慢 350Hz 較耗電 便宜

SSD 較輕 較快 較快 >1500Hz

較省電 昂貴

Page 17: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IBM 公司宣布:他們在十年內終結電腦硬碟時代。 IBM研究部門研發的一種新技術組件,它比傳統硬碟更小,更輕,也沒有運轉馬達裝置, IBM 正設法降低它的成本。

發表了一個名為 [Magnetic Race Track Memory] 磁性賽道記憶體的技術,可以把現在硬碟的馬達,碟片,讀寫頭等等給完全拋棄,他的原理是相當於記憶 0 、 1 資訊位元的磁性材料連成了像是賽車跑道一樣的形狀而得名。

在 IBM 此次倡導的記憶體中, race-track (賽道)由 100個左右的位元沿垂直於矽基板的向連接而成,而且來回曲折。也就是說,從水平方向的實際密度上來說,用於讀取和寫入單個位元的面積上,可以記錄約 100 位元的資訊。

未來展望

Page 18: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所研發的東西越精良,硬碟從5MB 兩個冰箱大小的體積到現在 1024GB(1TB) 一隻手大小的體積,從古自今硬碟的容量越來越大,體積越來越小,速度越來越快。傳統硬碟快被固態硬碟取代了,但固態硬碟成本價格有點高。硬碟創始者 IBM又要研發比傳統硬碟更小、更輕,也沒有運轉馬達裝置,比固態硬碟的成本,目前由於磁性賽道記憶體仍處於研究階段,未來的變化還不敢確定,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結論

Page 19: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維基百科-硬碟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1%AC%E7%A2%9F&variant=zh-tw

維基百科-固態硬碟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B%BA%E6%80%81%E7%A1%AC%E7%9B%98&variant=zh-tw

Computerdiy http://www.computerdiy.url.tw/all-articles/articles-ssd/775-introduce-

ssd

史丹利部落格 http://stenlyho.blogspot.com/2008/08/nand-flash-slcmlc.html

凌威科技 http://www.linwei.com.tw/knowhdd.html

NSS ICT Education Blog http://www.i-garden.org/blog/2011/01/12/241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