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 椎 动 物 学

26
脊 脊 脊 脊 脊 脊 脊 脊 脊 脊 脊 脊 脊 脊 脊 脊脊脊 208 脊 脊脊脊 () 西 1 脊 427 脊 脊脊脊 () 5712-4058 脊脊脊 () 6432-2142 脊脊脊 () E-- Mail [email protected]

description

脊 椎 动 物 学. 俞 伟 东 主 讲 地 址: 生环楼 208 室 (奉贤) 西部 1 教 427 室 (徐汇) 电 话: 5712-4058 (奉贤) 6432-2142 (徐汇) E-- Mail : [email protected]. 教材与参考书. 《 普通动物学 》 ** 刘凌云等, 1997 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脊椎动物学 》 *** 杨安峰等, 1992 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动物学 》 周正西等, 1999 年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脊 椎 动 物 学

Page 1: 脊 椎 动 物 学

脊 椎 动 物 学脊 椎 动 物 学 俞 伟 东 主 讲

地 址:生环楼 208 室(奉贤)

西部 1 教 427 室(徐汇)

电 话: 5712-4058 (奉贤)

6432-2142 (徐汇)

E-- Mail : [email protected]

Page 2: 脊 椎 动 物 学

《《普通动物学普通动物学》》 ****

刘凌云等, 1997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脊椎动物学脊椎动物学》》 ******

杨安峰等, 1992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动物学动物学》》 周正西等, 1999年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 许崇任等, 2000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英文版)(英文版) Richard 著,蔡益鹏译 科学出版社, 2000年

教材与参考书教材与参考书

Page 3: 脊 椎 动 物 学

脊 椎 动 物 学脊 椎 动 物 学 (( VERTEBRATE VERTEBRATE

ZOOLOGYZOOLOGY )) 脊 椎 动 物 学脊 椎 动 物 学 (( VERTEBRATE VERTEBRATE

ZOOLOGYZOOLOGY )) 古生代:奥陶纪(五亿年) 脊椎动物:具有脊柱的动物 鸟类 两栖类 哺乳类

鱼类

爬行类

脊柱:是由一块块脊椎骨相互关节和串联在一起的支持身体的棒状结构。

Page 4: 脊 椎 动 物 学

脊 椎 动 物 学脊 椎 动 物 学 (( VERTEBRATE VERTEBRATE

ZOOLOGYZOOLOGY )) 脊 椎 动 物 学脊 椎 动 物 学 (( VERTEBRATE VERTEBRATE

ZOOLOGYZOOLOGY )) … 1866 柯瓦列夫斯基 … 1874 赫格尔脊索动物门—— 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 特点: 1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2 、结构复杂、机能完善; 3 、生活方式多样,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 文昌鱼 海鞘

Page 5: 脊 椎 动 物 学

一、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 、脊索( notohord ):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支柱。

脊索细胞 ( 富含液泡 )+ 组织鞘 ( 纤维组织和弹性组织 )

● 位置: 消化道的背面 神经管的腹面 ● 来源: 原肠的背壁 ● 特点: 弹性,不分节。

● 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存在或幼体存在。 ● 高等脊索动物:胚胎时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脊柱取代。

Page 6: 脊 椎 动 物 学

2 、背神经管( 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 ——— 中枢神经系统   ● ● 位置:位置:脊索的背面脊索的背面

● ● 来源:来源:外胚层外胚层

● ● 特点:特点:中空呈管状中空呈管状

● ● 发育:发育: 前端膨大形成前端膨大形成脑 脑 (内腔:(内腔:脑 室脑 室)) 脑后发育成脑后发育成脊髓 脊髓 ( ( 中央管 中央管))

一、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Page 7: 脊 椎 动 物 学

3 、(咽)鳃裂( gill slits ):—— 呼吸器官

● 位 置: 消化道的前段(咽部)两侧 ● 来源: 内胚层外突和外胚层内陷 ● 特点: 一系列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 裂缝。 内外贯通,直接或间接与外界 相通

● 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终生存在,用 鳃 呼吸。 ● 陆栖高等脊索动物:胚胎时期或幼体期(蝌蚪)出现; 成体时,被 肺 呼吸取代。 次要特征:密闭式循环系统、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肛后尾、内骨骼等。

(﹡与无脊椎动物共有:两侧对称、后口、三胚层、真体腔和分节等)

一、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Page 8: 脊 椎 动 物 学

二、脊索动物门的分类二、脊索动物门的分类(已知 70000种,现存 41,000种) 柄海鞘柄海鞘1 、尾索动物亚门( Urochordata )

● 栖息地: 海洋,游泳或固着 生活 ● 体 型: 袋形、有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 ● 特 点:

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 且局限在尾部;成体有被囊。

● ● 外 观 外 观:: 体壁被体壁被被囊被囊(近似植物纤维素的被囊素所构成)包被体外,(近似植物纤维素的被囊素所构成)包被体外, 内有:内有:外套膜(围鳃腔)、出水孔、入水孔。外套膜(围鳃腔)、出水孔、入水孔。

Page 9: 脊 椎 动 物 学

1 、尾索动物亚门 —— 柄海鞘的幼体和成体

柄海鞘

二、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二、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幼体:游泳生活( < 24hr ) —— 尾部连同脊索消失,背神经管缩小成节。 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剧增,围鳃腔形成。 —— 背腹侧细胞生长差异,腹侧细胞生长快, 口孔与泄殖孔的位置因此由背侧转向上方。 —— 内部器官的位置也随之转动 90℃--180℃ 。 成体:体壁分泌被囊素形成被囊,固着生活。

Page 10: 脊 椎 动 物 学

1 、尾索动物亚门 —— 柄海鞘的逆行变态

逆行变态 柄海鞘

二、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二、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动物从幼体发育成成体的过程中,失去一些重要的结构,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差异(游泳→固着)的生长发育的现象,称为:逆行变态

Page 11: 脊 椎 动 物 学

1 、尾索动物亚门 —— 柄海鞘的内部结构

柄海鞘

二、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二、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 ● 分类分类 (2000(2000 多种多种 )) :: 尾海鞘纲: 尾海鞘纲:原始类群(原始类群( 6060 多种)终生保留尾和脊索。 多种)终生保留尾和脊索。 Eg:Eg: 住囊虫 住囊虫 海 鞘 纲: 海 鞘 纲:主要类群(主要类群( 12501250 种 )被囊 ,逆行变态。 种 )被囊 ,逆行变态。 Eg:Eg: 柄海鞘 柄海鞘 樽海鞘纲: 樽海鞘纲:体呈桶形或樽形(体呈桶形或樽形( 6565 种),漂浮生活,有世代交替。种),漂浮生活,有世代交替。 Eg:Eg: 樽海鞘樽海鞘

A :住囊虫 Oikopleura sp.B : Oikoclose sp.C :柄海鞘 Styela sp.D :海樽 Halocynthia papillosaE :樽海鞘 Salpa maxima 。

Page 12: 脊 椎 动 物 学

二、脊索动物门的分类二、脊索动物门的分类2 、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 )( 30 多种) ● 栖息地: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钻泥沙、少活动生活 ● 体 型:半透明的鱼形,没有头与躯干之分(无头类) ● 特 点:脊索和背神经管纵贯全身,脊索并延伸到背神经管的前面, 和鳃裂一样终生存在。 ● 分 类:头索纲 —— 鳃口科 —— (文昌鱼属、偏文昌鱼属)

——— 典型的脊索动物。 ——— 介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Page 13: 脊 椎 动 物 学

二、脊索动物门的分类二、脊索动物门的分类2 、头索动物亚门 —— 文昌鱼

Page 14: 脊 椎 动 物 学

3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 最高等的一个亚门、最高等的类群 特征特征 :: 1)头部 [ 脑(五部) 感觉器官(嗅、视、听)、头骨 ] 2) 脊柱 [ 颈、胸、腰、荐、尾 ] 3) 咽囊与鳃裂 [ 鳃、肺 ] 4)口器 [ 上下颌、消化器官 ] 5) 心脏 [ 肌肉质、红细胞 ] 6)肾脏 [ 高效的泄殖系统 ] 7)附肢 [ 成对的偶鳍和附肢 ]

二、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Page 15: 脊 椎 动 物 学

3 、脊椎动物亚门 ( Vertebrata )

分类:分类:甲胄鱼纲 [---] 圆 口 纲 盾皮鱼纲 [---] 软骨鱼纲 硬骨鱼纲 两 栖 纲 爬 行 纲 鸟 纲 哺 乳 纲

二、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Page 16: 脊 椎 动 物 学

现存七个主要类群的特点现存七个主要类群的特点(( 4100041000 种)种)::

类 群 上下颌 附 肢 胚 膜 体 温

圆 口 纲 无颌类

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鱼形类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两 栖 纲

爬 行 纲

鸟 纲 有颌类 四足类 羊膜类 恒温动物

哺 乳 纲

二、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Page 17: 脊 椎 动 物 学

三、脊索动物的起源与进化● 脊索动物的起源: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证据 —— 假说性的意见

1 、环节动物论:起源于环节动物2 、棘皮动物论:起源于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 (——与半索动物亲缘关系较近) 1 )后口动物:体腔囊法形成体腔 2 )幼体——短腕幼虫(半索动物的柱头幼虫) 3 )肌肉中含肌酸(脊索动物)和精氨酸(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脊索动 物 .

骨 骼: 外胚层的外骨胳 中胚层的内骨骼心 脏: 消化道的背面 消化道的腹面神经索: 实心、二条、消化道腹面 中空、一条、消化道背面脊 索: 无 有鳃 裂: 无 有

Page 18: 脊 椎 动 物 学

三、脊索动物的起源与进化 ● 半索动物(( 100100 种) 种)

代表动物 —— 柱头虫 海水,蠕虫状 底栖,穴居或固着生活 体分吻 、领和躯干三部分

特征:具有口索、鳃裂、背神经索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胚胎发育形成 :柱头幼虫, 变态成 成虫。 分类:肠鳃纲、羽鳃纲

—— 与脊索动物亲缘关系较为接近

Page 19: 脊 椎 动 物 学

原始的无头类 →→→→ 原始有头类 →→ → → → 原始有颌类 ————

∟ 原始的尾索动物 ∟ 原始无颌类 和头索动物 (甲胄鱼、圆口纲)

—— (盾 皮 鱼) →→→鱼 类 ———— 现代鱼类 —— (总鳍鱼类) →→→两栖类(坚头类) →→→ 爬行类 ————

∟ 现代 两栖类 ∟现代 爬行类

—— (假鳄类) →→→鸟 类 ———— 现代鸟类 —— (兽形类) →→→哺乳类 ———— 现代哺乳类

三、脊索动物的起源与进化● 脊索动物的进化—— 蠕虫状的后口动物:具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

Page 20: 脊 椎 动 物 学

学习思考题: 1 、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及其演化? 2 、什么是脊柱、脊索?何谓脊椎动物? 3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及特征是什么? 4 、为什么说文昌鱼是典型的脊索动物, 而柄海鞘属于脊索动物? 5 、简述柄海鞘的逆行变态? 6 、简述脊椎动物的的分类及类群? 7 、简述脊索动物的起源与进化的过程?

Page 21: 脊 椎 动 物 学

第一节:圆口纲 —— 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最为原始的脊椎动物。 ( 古生代 奥陶纪 ——甲胄鱼化石非常相似,“活化石”之称) —— 营寄生生活(具有特殊结构)高度特化的水栖动物。 (栖息地: 生活于海洋或淡水中,营半寄生活或寄生生活) 特点:双重性 —— 既表现出它们在脊椎动动物中的原始性。 —— 又显示出它们与寄生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化性。

Page 22: 脊 椎 动 物 学

第一节:圆口纲 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双重性:原始性和特化性) 原始性特征: 1 、没有真正的上下颌(无颌) ,缺乏主动捕食的能力。 2 、没有成对的附肢(无偶鳍) ,只有奇鳍而没有偶鳍。 3 、终生保留脊索,刚刚出现了雏形的脊椎骨。 4 、没有真正的齿(无齿) ,只有表皮形成的角质齿。 5 、脑颅发育不完整(有头),没有形成顶部。 6 、肌肉分化少,仍保持原始的肌节排列,肌节间尚无水平隔。 7 、脑发育程度低,无脑弯曲。内耳的平衡器仅有 1 或 2个半规管。 8 、胃未分化。 9 、心脏: 1 心室 1 心房, 出现静脉窦。

Page 23: 脊 椎 动 物 学

第一节:圆口纲 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双重性:原始性和特化性) 特化性特征:以鱼类和龟类为寄主, 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1 、具有漏斗状的口吸盘。 舌:由环肌和纵肌构成,能做 “活塞”状的活动; 舌:长有角质齿(锉舌) , 与漏斗 内壁形成锉刀式的摄食器。 2 、鳃位于特殊的鳃囊中, 鳃囊中有鳃丝,故称囊鳃类。 3 、皮肤无鳞,体表粘滑富有粘液腺。 4 、单个嗅囊开口在头顶中线上。

Page 24: 脊 椎 动 物 学

第一节:圆口纲二、圆口纲的分类( 70 种)

1 、七鳃鳗目 漏斗状的口吸盘和角质齿,口位于漏斗底部,鼻孔在两眼中间。 鳃囊 7 对开口体外,鳃笼发达;内耳有 2 个半规管。 卵小、发育有变态。大都数种类成体营半寄生生活。 eg :东北七鳃鳗

Page 25: 脊 椎 动 物 学

第一节:圆口纲二、圆口纲的分类

2 、盲 鳗 目 无背鳍和口漏斗,口位于身体最前端,有 4 对口缘触手, 鼻孔开口于吻端,眼退化,隐于皮下。 鳃孔 1 — 16 对,鳃笼不发达。内耳仅有一个半规管 雌雄同体,卵大,无变态。营寄生生活。

eg :盲鳗

Page 26: 脊 椎 动 物 学

学习思考题: 1 、圆口纲的原始性特征有哪些? 2 、圆口纲的特化性特征有哪些? 3 、简述七鳃鳗的呼吸过程? 4 、简述圆口纲消化、循环、排泄、神经系统的特点? 5 、圆口纲的主要类群有哪些? 6 、七鳃鳗与文昌鱼的主要异同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