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18
光光光光光光光 光光光光光光光

description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慧能.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 ──神秀. 光的本質的歷史:. 惠更斯 (Christiaan Huygens, 1629-1695) 波動說( 17 世紀末) 牛頓 (Isaac Newton, 1643-1727) 微粒說 = 顆粒說( 18 世紀初) 馬克士威 (James Clark Maxwell, 1831-1879) 電磁波( 1864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Page 1: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光的本質:一段充滿禪意的歷史公案

Page 2: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慧能

Page 3: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神秀

Page 4: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光的本質的歷史:• 惠更斯 (Christiaan Huygens, 1629-169

5) 波動說( 17 世紀末)• 牛頓 (Isaac Newton, 1643-1727) 微粒說 = 顆粒說( 18 世紀初)

• 馬克士威 (James Clark Maxwell, 1831-1879) 電磁波( 1864 )

• 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光子( 1905 )

Page 5: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看山又不是山,看水又不是水

Page 6: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拍板定案:互補說( 1928 年)──波耳 (Niels Bohr, 1885-1962)

從此,物理學家用兩手策略來研究光…

Page 7: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光的真實身分充滿禪意

光既是顆粒,又是波動;既不是顆粒,又不是波動。

「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Page 8: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日常生活類比

• 你的正面是你,背面也是你;你的正面不是你,背面也不是你。

•類比: 光人 顆粒正面 波動背面

Page 9: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 倘若我看得到你的正面,就看不到你的背面;看得到你的背面,就看不到你的正面。

• 所以說

你的正面和背面是你的「一體兩面」。

Page 10: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 倘若我觀察到光的顆粒性,就觀察不到光的波動性;

觀察到光的波動性,就觀察不到光的顆粒性。

• 所以說光的顆粒性和波動性是光的「一體兩面」。

Page 11: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古典物理

•波動與粒子涇渭分明,是波動就不是粒子,是粒子就不是波動。

•流氓不可能是教授,教授也不可能是流氓。

Page 12: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近代物理:波粒二象性(量子物理基礎之一)

•任何波動都具有粒子性質,任何粒子也都具有波動性質。

•任何一張臉都對應一個後腦勺,任何後腦勺都對應一張臉。

• 自然界沒有單獨存在的粒子,也沒有單獨存在的波動。

Page 13: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近代物理:波粒二象性(量子物理基礎之一)

• 粒子與波動總是成對出現:有我就有你,有你就有我!

• 自然界最基本的實體:不是粒子,不是波動,而是「波粒」。無論粒子或波動都只是表相,而非實相。

Page 14: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波粒二象性重要實例電子顯微鏡

• 電子錶 Vs 機械鐘錶:使用電子裝置。• 數位相機 Vs 普通相機:記錄數位影像。• 電波望遠鏡 Vs 光學望遠鏡:觀察天外電波。• 電子顯微鏡 Vs 光學顯微鏡:使用電子束當作「光源」!

Page 15: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 光學顯微鏡:用可見光當作光源,標本小於波長就看不見。

• 濾過性病毒小於可見光的波長,所以用可見光看不見,所以濾過性病毒沒有顏色!

• 「電子波」的波長比可見光的波長小很多,所以電子顯微鏡看得見病毒!

Page 16: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 Joseph J. Thomson(1856-1940) : 190

6 諾貝爾物理獎• George P. Thomson(1892-1975) : 193

7 諾貝爾物理獎

Page 17: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測不準原理(量子物理基礎之二)

• 測即擾:進行觀測一定會造成干擾,絕    對沒有毫無干擾的觀測。

• 取 捨:位置測得愈準,速度測得愈不    準;速度測得愈準,位置測得    愈不準。 ( 速度 = 速率 +方向 )

• 日常生活實例:?

Page 18: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 禪意 的歷史 公案

量子疊加態• 量子電腦• 日常生活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