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快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 – 李炳權工程師

1
(本文刊載於 2011 年 6 月 25 日星日報 A18 ) 盡快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 快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 快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 快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 李炳權工程師 李炳權工程師 李炳權工程師 李炳權工程師太平紳士 太平紳士 太平紳士 太平紳士 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 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 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 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工程界社促會義務秘書長 工程界社促會義務秘書長 工程界社促會義務秘書長 工程界社促會義務秘書長 港機場理局(機局)於6 月2 日公布的《港國機場2030 規劃大》( 下「規劃大」),提出兩發 方,並諮詢持份者和公眾就機場未來發方向發表意見。 方一是持現有雙跑道系統,但只能應付港的中期航空交通求;方二是興建一條新跑道(包括興建第三條跑 道及相關客運大樓、行區和停機坪設施)以提升量,使機場可應付直至2030 年甚或以後的航空交通求,希望藉 此進一步鞏固港作為區域及國航空中心的優越地位。 港是一外向型經濟城市,港國機場不僅是交通基礎設施,方便人流和物流,更是國航空樞紐,對於促進 港環球的連繫,以及保持港作為國商業中心及亞洲國都會的地位尤其重要;為港創造巨大經濟,對於 港四大經濟支柱產業(包括金融、貿易及物流、遊,以及工商業支援及專業服務業,合共佔本地生產總57%), 同樣至關重要。 全球航運競爭激 全球航運競爭激 全球航運競爭激 全球航運競爭激 港在國的發策略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定位,這在今年3 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第十二 五年規劃要》中,亦具體明中央支持港鞏固和提升競爭優勢(包括鞏固和提升港國金融、貿易及航運中 心的地位)——支持培育新興產業,發六項優勢產業、支持深化內地港的經濟合作。 故此,我的國機場一定要有足夠量,以持這樞紐機場的長。 「規劃大」提出的方二,即興建一條新跑道以提升量比較可取,此方是一項有前瞻性的規劃。縱觀珠三角的 廣州白雲機場和深圳寶安機場均計劃至五條和三條跑道;亞太區如上東和韓國爾的仁川計劃則至五條跑 道;曼谷蘇凡納布亦計劃至三條跑道。 再看有八百萬人口的敦和紐約,分別有五和三機場,北京都機場正計劃興建第二國機場,可見全球航空 業競爭激,我要快規劃和興建第三條跑道,以確保國航空樞紐的地位。同隨着珠三角洲的經濟長,港 必須興建第三條跑道,提升機場的升降量和競爭力,才可珠三角洲其他機場合作為地區服務。 目前約有六萬五千人在港國機場工作。方二可於2030 年將直接職位加至十四萬,比方一的十萬零一千 職位為多。至於間接職位由現的十二萬四千至接近二十萬,比方一的十四萬三千為多。 計劃第四第五跑道 計劃第四第五跑道 計劃第四第五跑道 計劃第四第五跑道 區政府現正推出的十大基建工程,將於未來數年間陸續完成,興建第三條跑道將會在二至三年後開始施工,可以給 從事工程和建造業三十多萬人有連貫性的工作量,非但工程和建造界就業有保,其他周邊行業也可受惠,免卻失 業危機。 方二及重大投資, 投資額按2010 年計約為862 元,按付款當天計,則約為1362元,其中約150 元用於填工程。這項發要填拓地約650公頃,當中約40%的建議填工程範圍位於港規定的污染泥卸置 坑上,該地方已不是自然床,洋生態相對不高。 在填興建第三條跑道,將採用別的工序——「深層水泥伴合」填法。從工程角度看,這填法可以減少對 污泥的干擾,確保減低對洋生態的影響,預期填工程不會對港西北部水質制區的水質有重大的影響,可見機 局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在研究和設計興建第三條跑道,機局須據《環境影響評估條例》規定進行全面評估。在配合港國機場的未 來發之餘,力減少對環境造成影響,為港建設可持續發的未來。 最後,希望機局開始着手研究港國機場的長發,如建造第四條,以及第五條跑道。

description

盡快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 – 李炳權工程師

Transcript of 盡快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 – 李炳權工程師

Page 1: 盡快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 – 李炳權工程師

(本文刊載於 2011 年 6 月 25 日星島日報 A18 頁)

盡盡盡盡快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快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快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快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

李炳權工程師李炳權工程師李炳權工程師李炳權工程師太平紳士太平紳士太平紳士太平紳士 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工程界社促會義務秘書長工程界社促會義務秘書長工程界社促會義務秘書長工程界社促會義務秘書長

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於6 月2 日公布的《香港國際機場2030 規劃大綱》( 下稱「規劃大綱」),提出兩個發

展方案,並諮詢持份者和公眾就機場未來發展方向發表意見。

方案一是維持現有雙跑道系統,但只能應付香港的中期航空交通需求;方案二是興建一條新跑道(包括興建第三條跑

道及相關客運大樓、飛行區和停機坪設施)以提升容量,使機場可應付直至2030 年甚或以後的航空交通需求,希望藉

此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區域及國際航空中心的優越地位。

香港是一個外向型經濟城市,香港國際機場不僅是交通基礎設施,方便人流和物流,更是國際航空樞紐,對於促進香

港與環球的連繫,以及保持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及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尤其重要;為香港創造巨大經濟價值,對於

香港四大經濟支柱產業(包括金融、貿易及物流、旅遊,以及工商業支援及專業服務業,合共佔本地生產總值57%),

同樣至關重要。

全球航運競爭激烈全球航運競爭激烈全球航運競爭激烈全球航運競爭激烈

香港在國家的發展策略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定位,這在今年3 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

個五年規劃綱要》中,亦具體說明中央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競爭優勢(包括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及航運中

心的地位)——支持培育新興產業,發展六項優勢產業、支持深化內地與香港的經濟合作。

故此,我們的國際機場一定要有足夠容量,以維持這個樞紐機場的增長。

「規劃大綱」提出的方案二,即興建一條新跑道以提升容量比較可取,此方案是一項有前瞻性的規劃。縱觀珠三角的

廣州白雲機場和深圳寶安機場均計劃增至五條和三條跑道;亞太區如上海浦東和韓國首爾的仁川計劃則增至五條跑

道;曼谷蘇凡納布亦計劃增至三條跑道。

再看有八百萬人口的倫敦和紐約,分別有五個和三個機場,北京首都機場正計劃興建第二個國際機場,可見全球航空

業競爭激烈,我們要盡快規劃和興建第三條跑道,以確保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同時隨着珠三角洲的經濟增長,香港

必須興建第三條跑道,提升機場的升降量和競爭力,才可與珠三角洲其他機場合作為地區服務。

目前約有六萬五千人在香港國際機場工作。方案二可於2030 年將直接職位增加至十四萬個,遠比方案一的十萬零一千

個職位為多。至於間接職位由現時的十二萬四千個增至接近二十萬個,遠比方案一的十四萬三千個為多。

計劃第四第五跑道計劃第四第五跑道計劃第四第五跑道計劃第四第五跑道

特區政府現正推出的十大基建工程,將於未來數年間陸續完成,興建第三條跑道將會在二至三年後開始施工,可以給

從事工程和建造業三十多萬人員有連貫性的工作量,非但工程和建造界就業有保障,其他周邊行業也可受惠,免卻失

業危機。

方案二涉及重大投資, 投資額按2010 年價格計算約為862 億元,按付款當天價格計算,則約為1362億元,其中約150

億元用於填海工程。這項發展需要填海拓地約650公頃,當中約40%的建議填海工程範圍位於香港規定的污染泥料卸置

坑上,該地方已不是自然海床,海洋生態價值相對不高。

在填海興建第三條跑道時,將採用特別的工序——「深層水泥伴合」填海法。從工程角度看,這種填海法可以減少對

污泥的干擾,確保減低對海洋生態的影響,預期填海工程不會對香港西北部水質管制區的水質有重大的影響,可見機

管局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在研究和設計興建第三條跑道時,機管局須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條例》規定進行全面評估。在配合香港國際機場的未

來發展之餘,盡力減少對環境造成影響,為香港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最後,希望機管局開始着手研究香港國際機場的長遠發展,如建造第四條,以及第五條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