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30
懺懺懺懺 懺懺懺懺十十十十十十

Transcript of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Page 1: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懺悔業障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Page 2: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佛法的修行,首要懺悔業障

「懺悔」,即是發露所作的舊惡,改往修來,不再造作新殃。「業障」,是眾生於身、口、意所造作的惡業,能障礙行者修行正道,故稱為「業障」。

「懺悔業障」就是以至誠悔過的心,發露、懺悔,乃至修種種善法,藉以轉除無始以來的惡業。把自己的習氣去掉,重新做人。

Page 3: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佛世時,有一位阿闍世王性情暴虐,為了奪取王位,不惜殺害父王;並聽

信提婆達多的唆使,謗佛害佛,後來全身長滿毒瘡,痛苦萬分。他的御醫耆婆知道這是業障所致,非醫術能治,所以勸諫阿闍世王,唯有到佛前求哀懺悔,才能懺除罪愆。當阿闍世王於佛前至誠發露懺悔時,佛以慈心入於三昧,放大光明,遍照王身,國王頓感身心清涼,毒瘡一時間竟然痊癒了。此時,佛陀更進一步為他說法,使其了達因果及緣起性空之理,令他降伏煩惱惡心,並發起無上菩提心。從此,阿闍世王力行仁政,並成為佛門的大護法。

Page 4: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所謂的“業”就是行為造作

造作就是業。身體一舉一動,身在造作叫身業;嘴巴每天說話,這個說話是口業;心裏面還有妄想,要有念頭,常有煩惱,一天到晚它都不斷,這個叫做意業。造業再多,總不外乎身、口、意三業這三大類的造作。這三大類一動,它就造作,造作裏面有善、有惡、有無記。

Page 5: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什麼是“障”

學佛的目標是要超越三界,是要成佛、成菩薩。起心動念如果有我執就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呢?因為有“我”這個障,障礙了超越三界,障礙了明心見性,障礙了成佛、成菩薩。

Page 6: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起心動念都想自己,這是天天在增長我執

為什麼說念念為眾生是善呢?人起心動念都想別人,想一切大眾,那個我啊,慢慢就忘掉,我執就破了,所以這是破我執最巧妙的方法,起心動念想眾生,把這個心量打開,這是善。念念想自己那就是惡!這個惡業感招的惡果就叫業障,也叫做煩惱障,這個起心動念都是煩惱。還有一種障叫所知障,就是認識事物本質有困難,做不到全面、客觀地去認識事物形成的障礙。

Page 7: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根據經典及祖師所說,業障的聚集有幾種原因:

Page 8: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由貪嗔癡來

菩薩念及過去世在漫長的生死流轉過程中,由於以貪嗔癡三毒之因,發動身口意三門遍造無量無數惡業,假設所造惡業有體可見、有相可睹,則廣大的虛空也顯得狹小,而無法容納如此眾多的業障。這樣的業障牽引行人入三惡趣受大痛苦,近則障礙得到人天善趣的果報,遠則障礙成就聲聞、獨覺、菩薩、佛的解脫果。 

Page 9: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由無明來無始以來,是非不明,自心外馳,當收斂身心反觀自省每

天的起心動念、身口意所作所為,這樣才會忽然驚醒,低頭認罪。

至此方信地藏菩薩金言不虛,南閻浮眾生業障深重,善根微薄,煩惱熾盛,心力狹劣,剛行小善,卻又退心,起心動念無非都是罪業。無須遠說無始劫中,僅僅如朝露電光的這短短數十寒暑之中,所造殺盜淫妄等十惡業,破別解脫戒,毀菩薩律儀,犯金剛三昧耶等遮罪、性罪,已是罪山岌岌、業海茫茫。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果報,如影隨形。

誠如經中雲:“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是個無法更改的定律真理,只能接受,卻無法投機取巧,更無法逃避。如此諸多惡業罪障一旦成熟,只能親赴三惡趣中,品嘗自己釀造的杯杯苦酒。

Page 10: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由煩惱來

有煩惱所以造諸惡業,由惡業為因,感受苦果。經論以種種譬喻呵責煩惱,煩惱是怨家,能斷眾生慧命故;是劫賊,劫取眾生諸善法故;是瀑河,能漂眾生入生死大苦海中故;是鐐銬,能把眾生系在生死牢獄故。六道絡繹,三途不絕,惡業無窮,苦果不息,當知都是煩惱過患。煩惱雖有諸種,統而言之以三毒含盡。

Page 11: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華嚴經》說:貪嗔癡三業能令眾生入三惡道中

縱生人中貧窮孤獨,兇狠暴戾,愚鈍無知。心識昏憒、意地暗昧、不了事理的愚癡煩惱。貢高我慢、目空一切、輕視他人的我慢煩惱。疑惑正法、不信三寶的猶豫煩惱。謗無因果、不信三世輪回的邪見煩惱。不知緣起性空、橫加執著的常斷邪見的實執煩惱。慳貪吝嗇煩惱。不攝六根、胡亂攀緣的放逸煩惱。心行弊惡懈怠懶惰煩惱。粗獷強橫難以調和、容易發怒兇狠慘毒煩惱。障礙戒定慧的煩惱,障礙修三十七菩提分的煩惱,障礙六波羅蜜的煩惱,障礙二種解脫的煩惱,障礙佛恒沙功德的一切煩惱。惱亂賢聖及一切眾生無量無邊的煩惱。總結,業障主要由無名煩惱引發貪嗔癡而來。

Page 12: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那麼主要表現在什麼地方,那就是十惡

凡夫的心總是在妄想當中打轉,所以就有業障產生。貪、嗔、癡,這種種的妄想,是造成人生迷惑的根源,有迷惑就會產生錯誤的思想言行,因為思想言行的錯誤就會導致人生的種種苦痛。從無始以來都在“起惑、造業、感果”,業障就像大海一樣無邊無際,無窮無盡。十惡業主要表現在身三(殺、盜、淫),口四(惡口、妄語、綺語、兩舌),意三(貪、嗔、癡)。十惡業常常因為無名煩惱製造意業,再由意識帶動身和口造下無邊無際的惡業。

Page 13: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從佛菩薩和祖師形容的業障來看真是無邊無際和大海一樣,形成業障海

用懺悔這個修行的方法來對付這個無邊無際和大海一樣多的業障。

Page 14: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三昧海經》中佛為父親淨飯王講述了一個公案:在久遠的過去,有四位比丘犯了重戒,心中感到很羞恥,心神恍惚,無根據無怙,於道中行走,忽然聽到空中說:“你們雖然犯了戒不要認為就沒救了。空王如來雖般涅槃,佛像還在,應該到佛塔中,觀佛像眉間白毫。”比丘們聽到此話,如將死而遇神醫令服用靈丹,感激淚流。感慨地說:“佛像尚有如此威力,何況親見佛的尊容呢?”爾時全身倒地如大山摧崩。他們就是現在已在四方成等正覺的四位佛陀:即東方不動佛,南方寶相佛,西方無量壽佛,北方微妙聲王佛。所謂“彌天大罪,擋不住一個懺字”確實不虛。祖師大德則告訴過去了的事情就不要去後悔,要無怨地面對現在現前的業障,怎麼無怨去面對,那就是用善法去面對,就是懺悔!

Page 15: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菩薩是怎麼說的: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刹,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恒住淨戒一切功德。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此時的我們如即將被洪水淹沒的人,忽然伸手抓住了救命的繩索,自然心中又驚又喜,牢牢抓住登上岸來,絕不會疏忽大意隨波逐流。

Page 16: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佛在經中說他的弟子中有兩種勇士:

一者即善護身口意,嚴持諸律儀,戒珠潔淨無瑕。

二者,雖偶然失去正念,致使犯戒造惡,但馬上追悔勇於髮露懺悔,如法還淨。

Page 17: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佛在經中呵斥廣嚴城的五百餓鬼說:“你們造惡業時,沒有慚愧畏懼,現在惡果現前時,卻羞於見人。” 造惡業時膽大妄為,但讓他髮露出罪時,卻又畏首畏尾,膽戰心驚,生怕別人知道,以後名聲不好,以各種邪分別念障礙懺悔的正念,如此正像已服用烈性毒藥,命在旦夕,良醫以方便令彼吐出,但他卻咬緊牙關,不肯開口,這樣縱然藥師佛也無可奈何,只能是死路一條。

Page 18: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如人墮在糞池之中,應該迅速求上岸,馬上沖洗滌蕩,如果在池中停留的時間越長,那麼沾染得越多,越難洗淨,同樣罪業不馬上懺悔,它會如滾雪球般地日日增長。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雲:“若覆罪者,罪即增長,髮露懺悔,罪即消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是不是不髮露,他人就毫無所知呢?當然不是,當造業時,一切有眼通的天人、聲聞獨覺及諸佛菩薩、師長道友們如同對面觀火一般看得清清楚楚。

Page 19: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佛說若犯戒還自詡清淨,這樣犯妄語戒重增障礙,且有欺誑如來的過失。人若犯戒,則地行羅刹馬上告訴空行羅刹,空行羅刹傳到四大天王處,很快惡名遍及天上人間。不髮露不懺悔,如人懷裏鑽進毒蛇,此人漫不經心,他人勸告速速抖出,他也不理不睬,最後中毒而亡,只是自害而已。偽裝粉飾得很好,但死後到閻羅王那裏時,一切生前造罪的情景如播放電影一樣,這是自編自導自演的惡劇,被心識的錄影機完全拍下,現在該輪到自己欣賞了,那時不管如何抵賴,閻羅王是不會客氣的。所以現在應該不顧一切虛浮的面子名聲,鼓足勇氣,坦誠地在師長三寶本尊護法面前髮露,求哀懺悔。《業報差別經》雲:“若人造重罪,作以身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 

Page 20: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懺悔要具足五心四力

那麼要如何才能精進勇猛地去懺悔?祖師大德告訴在懺悔的時候要有五心四力( 1)慚愧心、( 2)恐怖心,( 3)厭離心,( 4)發菩提心,( 5)怨親平等心。 具此殊勝方便,然後觀想十方諸佛菩薩,或僅觀一

佛一菩薩。

Page 21: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四力:依止力:依靠虔誠皈依和菩提心的力量祈請諸佛以不可思議加持力,使自己的罪業得以清淨。作為大乘行者,應先想到一切如母有情和自己一樣在輪回苦海中造作了種種罪業,發起慈悲心,帶領眾生一齊懺悔。 破惡力:也就是對自己以前所造的惡業(十惡業、五無間罪以及違反三昧耶戒等等的罪業)深深反省追悔,這是最關鍵的一力。要生起這一力,需要多觀察思惟業果的道理。然後對自己所造的惡業的果報生起怖畏心。內心對所犯過錯,深自懺悔,決心悔改 (後悔心 ),具有消滅業障、轉變身心的強大力量。        

Page 22: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恢復力 (還淨力 ):堅信自己的罪業通過佛的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已經徹底清淨,並從心裏真誠發願從今以後寧捨生命決不再惡業。懺悔的真正目的在於改過,懺悔了半天自己的習氣一點沒改變還是不行。發誓今後決不再造罪業 ( 發願力 ),嚴格遵守戒律,慎言謹行,奉行善業。

對治力:指修佛教所說種種能對治業障的法門。①受持讀誦大乘般若波羅密多等契經,以及持誦有消罪力的真言密咒;②根據勝解空性,指趣入無我空性,安住本來清淨的空性,根據空性,可滅除種種罪障,此即為理懺。如是觀想可以消盡一切煩惱障及所知障,消滅罪障惡業的力量比事懺更大;③根據持誦百字等諸殊勝陀羅尼,如儀軌而持誦之;④根據形象,指對佛、菩薩具足信心,以虔敬心造立佛經佛像;⑤根據供養,指對佛像及佛塔作種種供養;⑥根據名號,指聽聞受持念誦諸佛名號、諸大菩薩名號。

Page 23: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依靠四種對治力懺悔,便可將感生惡趣的重業轉變,或令變成感受輕微苦,或使雖生惡趣但不領受惡趣諸苦,或者現身稍受頭痛等即得清淨。又使應長時受報的,變為短時受報或全不受報。消除罪業的程度要看修持之人力量大小,是否圓滿具足四對治力,懺悔之力猛烈與否,時間相續是長久還是短促,等等差別無有一定。如果欲完全清淨罪業,盡其所能具足四種對治力極為重要,並且注意防護不再作惡業 。

Page 24: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經雲:“不怕念頭起,只怕覺照遲。”

這種內心覺照反省的功夫,就是懺悔。

  勇於改變自己的習氣才是真正的懺悔  !

Page 25: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懺悔中的障礙懺悔的時候有很多的障礙,比如礙於面子就是最

大的一個。對懺悔的力量半信半疑,想懺悔的時候又突然發生急迫的事情等等。

它是因為當一個人發心要修行,累生累劫的冤親債主,唯恐以後要不到債,或者是有的對我們有貪愛、有執著,希望生生世世都能看見我們,這些人他們也會在當我們想解脫時來障礙我們。

當修行的時候,一定要常常在佛菩薩面前懺悔,懺悔往昔的無量罪業,並且將一切修行所得的福德、功德,回向所有冤親債主。

Page 26: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功德及回向經中雲:“然諸福中,懺悔為最,除大障故,生大善故。” 懺悔業障能順利完成修行的事業,減少修行路上的坎坷,最終成佛。

懺悔業障有這麼多的好處,有這麼多的功德和福報。並且要把這些功德和福報回向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及一切有情。 

發勇猛心,深信因果,相信種善因,必結善果,種惡因,必有惡果。只有相信因果的人,才可能放棄世間的享樂,而付出無比的毅力,斷一切惡業,刻苦的去修行。

Page 27: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惡道眾生和中陰眾生盼的就是迴向

迴向給眾生帶來利益的事例,古往今來在高僧大德的傳記中比比皆是,佛經中也不勝枚舉。

Page 28: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佛陀在廣嚴城的時候,那裡的信眾准備在第二天迎請佛陀,供養午齋。當天晚上,有五百餓鬼來到佛陀面前請求:「明日供養您的善根,可不可以回向給我們?」 佛陀明知故問:「為什麼要迴向給你們呢?」 那些餓鬼回答:「我們是廣嚴城這些人的父母,以吝啬之業而轉生為餓鬼。」佛陀說:「你們明天前來就可以,不來的話,不行!」餓鬼們說:「我們長相這麼丑陋,若被親朋好友看到,實在不好意思。」 佛陀說:「如果你們不來,我也沒辦法迴向。」最後餓鬼們只好答應了。第二天迴向時,五百餓鬼如約前來,廣嚴城的人們驚慌失措、四處逃竄。 佛陀告訴他們:「你們不要害怕,這些餓鬼是你們父母轉生的,它們生前為了你而造惡業,如今變成這樣的身相,是否能將善根迴向給它們?」人們回答說:「既然如此,無論如何也要迴向給它們。」 佛陀回向後,那些餓鬼都轉生到三十三天去了。

一般來講,中陰界的很多眾生,沒有機會行持善法,若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在人間行持善法,就希望他們能將善根迴向自己。所以,我們如果聽說人死了,應該馬上念《普賢行願品》、觀音心咒來迴向,這樣他們一定能受益。回向是可以實現的,它是有功德、有力量的。

Page 29: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講他人的是非,或妄語、惡口…等,這都是一種習氣,

在說話當中,一不小心就很容易造惡業。習氣即是一種沒有覺性的「慣性」,習慣成自然,雖無惡心卻仍作惡事,若被人厭則百口難辯。

粗的煩惱易斷,細的習氣難調,縱使能夠脫離三界,不受輪迴之苦,只要習氣未盡,便有諸多的障礙。

Page 30: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 懺悔業障

《楞嚴經》中記載一位已經證得羅漢果的畢陵伽婆蹉尊者,

即因為口業的習氣,而遭受誤會的公案:畢陵伽婆蹉尊者每天都要渡過恆河去托缽化緣,當他一到恆河邊時,他就會向恒河的水神說:「小婢,我要過河了,給我開路!」恒河的水神看到羅漢聖人,馬上就開出一條路,讓尊者從恆河上走過去。後來這位水神天天都聽到尊者這麼不客氣地叫他小婢,感到很不服氣,心想:「我替你開路,你不但不感謝我,還罵我是小婢,這口氣實在嚥不下去!」

所以有一天,水神就去向佛陀告狀說:「世尊!你的弟子畢陵伽婆蹉尊者,他每天過路,我都為他開道,他不但不感謝我,還罵我是小婢,請世尊要為我主持公道!」釋迦牟尼佛一聽,就講:「對啊!你每天為他開路,他怎麼還罵你是小婢?我叫他來問問看!」 

世尊問畢陵伽婆蹉尊者:「你每天到恆河對岸去化緣托缽,水神為你開路,你為什麼不但感激他,還罵他是小婢?你應該要向水神道歉!」畢陵伽婆蹉尊者一聽,覺得世尊的話很有道理,就說:「對啊!水神為我開路,我怎麼還罵他是小婢,實在是不對,我應該要向水神道歉!」於是畢陵伽婆蹉尊者馬上就跟水神講:「小婢!這件事的確是我不對,我向你道歉,請你原諒!」

結果,尊者向水神道歉,還是稱水神為小婢。釋迦牟尼佛就對水神講:「其實畢陵伽婆蹉尊者不是在罵你,那是他的習氣使然所致;因為尊者前五百世都身為皇太子,而你都是他的小婢,所以他一看到你,還是習慣叫你小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