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志 - 外來種對生物多樣性的衝擊

4
外來種對生物多樣性的衝擊 The impact of exotic species on biodiversity 陳建志 副教授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Chen Chien-Chih Assistant professor Taipei Municipal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全球生物多樣性面臨的破壞威脅包括棲地破壞、過度獵捕、化學污染、氣候變化及外 來物種等五項。其中對多數國家而言,龐大的人口壓力與開發所造成的棲地破壞最為嚴 重。但是對島嶼地區而言,外來種生物的入侵反而是當地生物多樣性面臨的最大威脅, 例如夏威夷鳥類的滅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外來的囓齒類動物及鳥類帶來的疾病所造 成的。 外來種通常指非天然分布或遷入者,常用的英文名稱有 non-indigenous species、 exotic species 、alien species。而入侵種invasive species是指一個物種,經由人類活動,造成該種 存在於原本的分部地區以外,且該種造成的傷害能為害到經濟、農業及個人資源。入侵 種是由分布地區以外引進的外來種。 自外地引進或逃脫的物種,是台灣地區保育上面臨的重要問題。台灣島上的生物因 長期與其他地區隔離,生物因獨立演化而缺乏侵略性,遇到外來入侵者易遭其淘汰。同 時台灣是個島嶼,生態體系本來就很脆弱,加上近年來因棲息環境的破壞,生態體系 更加破壞而給外來生物較多可趁之機,其中以人為不當引進造成之衝擊最為嚴重。 近 400 年來由於人類活動擴張,加速了外來生物的遷移。雖然大部分外來物種會因 水土不服而客死他鄉,但是外來物種常不受當地天敵控制,只要一有存活機會,極易 成為優勢物種而破壞平衡或佔據棲地。外來種生物立足後,不但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 更會佔據大面積的棲地,而威脅本地生物之存活。更進一步為害我們的社會安定、經濟 發展與國民健康外來種生物的來源主要來自國外,例如大陸畫眉紅耳龜美洲螯蝦福壽螺、非慈鯛等。 一來源為國天然分布地之外,例如西溪哥放流至東部,壁虎散至 北部,部的黑點白斑蝶被拿到北部放養外來種生物的分布途徑包括自然分布區的擴大及人為引入種。其中自然分布區 的擴大有西白頭翁入侵部,而人為引入部分包括非刻意刻意兩種。非刻意的人 為引入包括輪船水、 船運貨物、 車輛藏匿動物體等。而刻意引入包括生與 放流行為、 蔬果及經濟動物的人引進增殖用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時所引進 及最近熱門伴侶動物或物引進。 年來全球氣候變遷,常造成外來物種的擴張, 例如全球氣造成低緯度物種往高緯度擴張,平地物種往高海拔擴張。 1

description

野生動物講義

Transcript of 陳建志 - 外來種對生物多樣性的衝擊

外來種對生物多樣性的衝擊

The impact of exotic species on biodiversity

陳建志

副教授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Chen Chien-Chih

Assistant professor

Taipei Municipal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全球生物多樣性面臨的破壞威脅包括棲地破壞、過度獵捕、化學污染、氣候變化及外

來物種等五項。其中對多數國家而言,龐大的人口壓力與開發所造成的棲地破壞最為嚴

重。但是對島嶼地區而言,外來種生物的入侵反而是當地生物多樣性面臨的最大威脅,

例如夏威夷鳥類的滅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外來的囓齒類動物及鳥類帶來的疾病所造

成的。

外來種通常指非天然分布或遷入者,常用的英文名稱有 non-indigenous species、exotic

species 、alien species。而入侵種 invasive species 是指一個物種,經由人類活動,造成該種

存在於原本的分部地區以外,且該種造成的傷害能為害到經濟、農業及個人資源。入侵

種是由分布地區以外引進的外來種。

自外地引進或逃脫的物種,是台灣地區保育上面臨的重要問題。台灣島上的生物因

長期與其他地區隔離,生物因獨立演化而缺乏侵略性,遇到外來入侵者易遭其淘汰。同

時台灣是個島嶼,生態體系本來就很脆弱,加上近年來因棲息環境的破壞,生態體系

更加破壞而給外來生物較多可趁之機,其中以人為不當引進造成之衝擊最為嚴重。

近 400 年來由於人類活動擴張,加速了外來生物的遷移。雖然大部分外來物種會因

水土不服而客死他鄉,但是外來物種常不受當地天敵控制,只要一有存活機會,極易

成為優勢物種而破壞平衡或佔據棲地。外來種生物立足後,不但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

更會佔據大面積的棲地,而威脅本地生物之存活。更進一步為害我們的社會安定、經濟

發展與國民健康。

外來種生物的來源主要來自國外,例如大陸畫眉、紅耳龜、美洲螯蝦、福壽螺、非洲

慈鯛等。另一來源為國內天然分布地之外,例如西部溪哥放流至東部,南部壁虎擴散至

北部,南部的黑點大白斑蝶被拿到北部放養。

外來種生物的分布途徑包括自然分布區域的擴大及人為引入兩種。其中自然分布區

域的擴大有西部白頭翁入侵東部,而人為引入部分包括非刻意及刻意兩種。非刻意的人

為引入包括輪船壓倉水、船運貨物、車輛、藏匿動物身體等。而刻意引入包括宗教放生與

放流行為、食物蔬果及經濟動物的人工引進增殖、採用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時所引進

及最近熱門的伴侶動物或寵物引進。今年來全球氣候變遷,也常造成外來物種的擴張,

例如全球氣溫上升造成低緯度物種往高緯度擴張,平地物種往高海拔擴張。

1

雖然大多數的外來種生物常因水土不服而死亡,但是適應能力強的存活物種加上

外在環境的配合,外來種就大量繁殖,並造成危害而變為入侵種。變為入侵種的外來生

物常具有下列條件: 強勢的散布能力、較強的繁殖力和環境適應力、與原產地相似的棲

息環境、在入侵環境缺乏天敵和競爭對手、流行的寵物或適當的餌料生物。

外來種生物並非無一是處

許多人對外來種生物都是採取排斥的心態,事實上在生活週遭,我們經常利用外

來生物,估計於美國約有 5萬種外來物種,譬如外來引進的玉米、小麥、和稻米等農作

物和畜牧業引進的牛和豬,提供98%以上的美國食品,總價值每年約是 8,000億美元。

其它在世界各地引進用於景觀復健、生物防治、運動競賽、災難搜救、伴侶動物、寵物飼育

和食品製造。這些外來生物都給人類帶來顯著的利益,但是如果管制不當往往就造成嚴

重破壞。例如澳洲人在移民之初所攜帶的兔子,因強力的生殖能力而危害澳洲的生態與

農業,讓澳洲人談外來種生物色變。因此我們必須對外來種生物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衝

擊能有正確的認知。

外來生物入侵造成之衝擊

1、 棲息地的競爭

立足的外來生物大量繁殖後,常佔據大量本地物種的棲地,本地種因競爭力降低

而逐漸遭淘汰,動物方面有畫眉、巴西龜、吳郭魚等,造成本地畫眉淡水烏龜及魚類,

因棲息環境惡化而漸式微。已列歸化物種的馬纓丹、咸豐草、長穗木及南美蟛騏菊等蜜源

植物,由於強勢的適應力,加上人類的刻意協助散布,早已大量繁殖佔據日照充足的

開闊地,原生植物棲地因被切割減少而族群日漸稀少,外來種蜜源植物反而成為本地

訪花動物最重要的蜜源植物。

2、 破壞生態平衡

立足的外來種生物通常適應性極強,非但無法增加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反而形成

反淘汰。例如台灣河川中的原生龜類,無法與兇猛的巴西龜競爭;還有生命力強、食性

雜,且有護卵能力的吳郭魚,也淘汰了本地淡水溪流中的溪哥及香魚等,其他尚有鰲

蝦、牛蛙等非常強勢的外來動物。

外來的豆科、芸香科、十字花科及竹子等作物,已成為許多蝴蝶喜歡的寄主植物,

這些都已改變原有的生態習性。外來蜜源植物也改變本地訪花性動物的訪花習性,而

與本地原生蜜源植物關係漸失,失去原有生態特性,完全改變原有的複雜生態架構,

造成嚴重生態浩劫。大量引進栽植的琉球蘇鐵也培育了大量的東陞蘇鐵小灰蝶,而回

頭威脅台灣原生的台東蘇鐵的存活。

3、 引起動植物病蟲害疫情

2

外來種生物引起重大的動植物疫病蟲害,例如早期引進台灣的非洲大蝸牛及民國

68年走私擕入的福壽螺,都對台灣的農作物造成嚴重破壞,而影響農民生計。民國 74

年爆發的松材線蟲引起之松樹萎凋病,在短短 20 年間從台北縣石門鄉持續向全國各地

林區蔓延。松材線蟲會因松斑天牛等媒介昆蟲傳播,受害的林地幾乎遍布全國各地。松

斑天牛成蟲將卵產於松樹樹皮中,當天牛化蛹時線蟲會躲在天牛氣孔中,羽化後的天

牛攜帶大量線蟲遷移,當天牛飛到健康的松樹上取食時,線蟲即趁機自傷口侵入,並

且潛入松脂管取食、繁殖,造成松樹凋萎、黃化而死亡。造成我國每年約六億元之經濟損

失,並破壞山坡地水土保持、自然景觀及生態環境。民國 86年 3月台灣地區爆發豬隻口

蹄疫,當時採取全面預防注射及撲殺病豬雙管齊下之方式,在四個月內撲殺三百多萬

頭豬隻後疫情始獲得控制,不但造成嚴重外匯損失,也對人民生活及產業結構造成影

響。

4、 疾病傳染

外來種生物引起的動物疫病不但影響動物的生產力與利用性,同時也有人畜共通

傳染病的風險,關係國人的健康與福祉。人畜共通傳染病包括狂牛症、狂犬病及近年來

亞洲各國發生之 H5N1家禽流行性感冒等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且造成社會恐慌影響層

面深遠。

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為我國甲類動物傳染病,是由帶有強毒序列的 H5或 H7

血清型的 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雞隻或火雞大量死亡的惡性動物傳染病,我國迄今

仍為該病之清淨國家。2004 年上半年度人類遭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感染的病例計有

35個例,分別是泰國 12例(死亡 8例);越南 23例(死亡 16例),在亞洲地區因禽

流感撲殺及死亡家禽約1億隻。

5、 基因污染

外來生物造成的另一嚴重問題為與本地種生物雜交,使得本地種逐漸失去遺傳

特性,例如被引入台灣的八哥、畫眉鳥與環頸雉等鳥類,已有淘汰本地種基因特性之

現象。

現階段十大外來入侵要犯

近年來政府為了防治外來入侵生物,依其可能造成之危害風險加以分級管理,第

一階段選定十種入侵種生物對象,積極進行監測及防治,這十大通緝要犯包括緬甸小

鼠、松材線蟲、中國梨木蝨、蘇鐵白輪盾介殼蟲、入侵紅火蟻、福壽螺、小花蔓澤蘭、河殼菜

蛤、布袋蓮及多線南蜥等,全民應配合政府防治措施,共同防治這些重要入侵生物

近年來外來種的新紀錄持續增加,例如最進被報導的日本菟絲子。前幾年入侵台灣

的香蕉弄蝶,目前已遍佈台灣全島各地,其造成的生態衝擊雖然有待進一步評估,但

已嚴重為害香蕉植株影響蕉農收益,且政府每年投資龐大經費防治。原本出現基隆地區

的串珠環紋蝶及鳳眼方環蝶已有擴張趨勢,其後續發展應該持續監測。

同時有一個重要的生態概念是大家要認識的,一個平衡且完整的生態體系,遭外

3

來種入侵的機率較低。完整的生態體系自然會形成防護功能,通常是生態系先遭破壞後,

外來生物才容易獗起,當本地生物愈少生態系越脆弱時,外來生物入侵機會愈大。因此

維護一個完整的生態環境,是防堵外來物種危害的重要工作。

其他的外來種生物防範之道包括立法管制外來種,讓食物、種子及寵物等進出口的

管制,能夠有所依循。同時也要加強港埠機場檢疫工作及宣導教育做到全民防疫,專業

檢疫。同時在棲地營造及蟲害防治上推廣本土性生物,例如蓋斑鬥魚生物防治及採用本

地蜜源植物。

最後我要對有飼養寵物的人提出呼籲,飼養寵物時一定要做個負責任的主人,要

兂眾動物的福利與權利,當你有寵物不想養時,一定要把寵物的去處做適當的處理,

絕對不可隨意放生或丟棄,如果你無法爲寵物找到接手主人時,請與政府設立的野生

動物收容站、動物之家及動物園等機構接觸。因為不當的放生,是外來生物的重要來源

之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