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皇池 沖之鳥 台大法學論叢%282013%29

download 姜皇池 沖之鳥 台大法學論叢%282013%29

of 24

Transcript of 姜皇池 沖之鳥 台大法學論叢%282013%29

  • 8/20/2019 %282013%29

    1/64

    從國際海洋法檢視「沖之鳥」法律地位* 

    姜皇池** 

    〈摘要〉 

    沖之鳥,位於北緯 20 度 25 分,東經 136 度 05 分,面積不足 10 平方公

    尺。 然 1994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後,此類「微小地理特徵」

    (geographical features),得否如同陸地領土、正常島嶼主張 200 浬專屬經

    濟區、大陸架,而可能獲致高達 125,664 平方浬之海域,似乎不無疑問。國

    際社會成員就此亦多所爭議,本文試探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及學者間

    有關「島嶼」、「岩礁」之論述,並參照世界各國其他「微小地理特徵」主

    張海域權利之國家實踐,檢視「沖之鳥」之可能法律地位。結論認為:沖之

    鳥能否主張大陸架與外部大陸架,各方意見不一,學理上仍有所爭議,而有

    機會就此發表權威解釋之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仍規避此問題,可以看出

    本議題具有高度政治性,國際法於此有其侷限。 

    關鍵詞:沖之鳥、岩礁、島嶼、外部大陸架、大陸架、專屬經濟區、自然形

    成、維持人類居住、本身經濟生活 

    * 本文撰寫感謝臺灣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研究生呂彥增與張文寧同學協助校稿。  

    **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英國倫敦大學國際法博士。 

    E-mail: [email protected]

    ‧投稿日:03/08/2013;接受刊登日:05/29/2013。 

    ‧責任校對:高健祐、曾玠智、陳嫈恬。 

    ‧DOI: 10.6199/NTULJ.2013.42.03.01 

    ©臺大法學論叢NTU Law Journal

    第 42卷第 3期  ∕  Vol. 42, No. 3 (09. 2013)

    論著 

    mailt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 8/20/2019 %282013%29

    2/64

    434  臺大法學論叢第 42卷第 3期 

    目 次  

    壹、引言 

    貳、「沖之鳥」歷史與背景資料 

    一、「沖之鳥」歷史與日本主權主張 

    二、「沖之鳥」基本數據 

    參、國際法有關島嶼、岩礁之相關規定與適用 

    一、引言 

    二、當代國際法島嶼之定義與要件檢視 

    三、岩礁 

    肆、對「沖之鳥」之檢視 

    一、引言 

    二、「沖之鳥」是否仍該該當自然形成之陸地要件? 

    三、「沖之鳥」能否維持人類居住? 

    四、「沖之鳥」是否擁有本身經濟生活? 

    五、「沖之鳥」是否小到不足以為島嶼? 

    六、國際社會成員對日本主張之態度 

    七、在國際組織中之討論 

    八、小結 

    伍、結論 

  • 8/20/2019 %282013%29

    3/64

    從國際海洋法檢視「沖之鳥」法律地位  435 

    壹、引 言 

    2004 年時,中國海洋調查船在「沖之鳥」周邊 200 浬內海域1,進行所

    謂海底地形探勘的「科學活動2」。日本派遣軍艦前往該區,驅逐中國潛水

    艇3。日本表示該等海域為日本之專屬經濟區,進行科學調查應該獲得日本

    同意,中國違反日本有關專屬經濟區相關法律。2005   年日本外務省發表新

    聞公報進一步指出:沖之鳥嶼從 1931 年起即是日本領土,日本在 1996 年批

    准《海洋法公約》後,於 1997 年將相關文件交存聯合國秘書長處,於該等

    文件中表示日本將從島嶼往外主張 200 浬專屬經濟區,而沖之鳥嶼為此等島

    嶼之一,當時並無任何國家抗議4。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則表示:「根據《聯

    合國海洋法公約》第 121 條的規定,岩礁不具備主張專屬經濟區的條件,公

    約的具體條文主要是兩句話:第一,島嶼應是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然形成的

    陸地區域;第二,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經濟生活的岩礁,不應有專屬

     1

      日本稱「沖之鳥『島』」(日語:沖ノ鳥島),中國漢語則稱為「沖之鳥『礁』」。台灣傳媒對此報導較為分歧,究係「島嶼」或「岩礁」,台灣對此似無嚴格一致

    報導。在本文中,為避免先行定性,將僅稱之為「沖之鳥」,或稱之為「島狀地

    理特徵」(insular geographical features)。 2  論者表示,因沖之鳥四周邊海域深邃,適合潛艇活動,而該處正位於美國關島航

    線,包括潛艇部隊,前往台灣之中途,倘若中國能於該處布署潛艇部隊,則一旦

    台海有事,中國即可阻擾或拖延美國關島艦隊前往援助。為此目的,中國必須徹

    底劃出該處海域地形圖,必須進行研究。若日本得主張200浬專屬經濟區,則中國

    研究將徒增難處。可參考:Yukie Yoshikawa, Okinotorishima: Just the Tip of the

     Iceberg , 9 HARV. ASIA. Q. 51, 52-53 (2005)。另請參考:Leticia Diaz, Barry Dubner &

    Jason Parent, When is a “Rock” and an “Island”? Another Unilateral Declaration

     Defies “Norms” of International Law, 15 MICH. ST. J. I NT’L L. 519, 519 (2007); Martin

    Fackler, A Reef or a Rock? Question Puts Japan in a Hard Place, WALL ST. J., Feb. 20,

    2005, at A1。 3  See Diaz, Dubner & Parent, supra note 2, at 522.4 本 部 份 資 料 取 自 網 路 訊 息 , 參 維 基 百 科 網 站 ,

    http://www.cnic.org/wiki/%E5%86%B2%E4%B9%8B%E9%B8%9F%E7%A4%81

    (最後瀏覽日:12/12/2008)。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8%AA%9Ehttp://www.cnic.org/wiki/%E5%86%B2%E4%B9%8B%E9%B8%9F%E7%A4%81http://www.cnic.org/wiki/%E5%86%B2%E4%B9%8B%E9%B8%9F%E7%A4%81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8%AA%9E

  • 8/20/2019 %282013%29

    4/64

    436  臺大法學論叢第 42卷第 3期 

    經濟區或大陸架,這兩條是公約的原文,構成一個完整的概念。……日方對

    沖之鳥可以主張的海域的性質和範圍有不同認識,雙方應通過友好協商,妥

    善處理由此產生的問題5」。其後日本外務省進一步表示:「該國為正當化

    其入侵行為,乃將沖之鳥嶼解釋是岩礁。然而《海洋法公約》第 121 條規定:

    島嶼是四面環水,在高潮時高於水平面之自然形成的陸地,而沖之鳥嶼即符

    合此一定義。在同一條文中,有一款規定『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本身經濟生

    活之岩礁不能享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但此款之規定不能居住的岩礁,

    而非有關島嶼之定義,有關島嶼之定義規定於第 1   款中,沒有其他解釋空間,更不容許作為恣意入侵的藉口。某一國家的船舶,藉由自己對外國領土

    性質的界定,而一再入侵,在太平洋即有 18 次,而僅於沖之鳥嶼即有 9 次6」。

     5  轉引自:宋燕輝(2006),〈由國際法觀點論沖鳥礁法律地位暨我國籍漁船龍榮

    二號在沖鳥礁日本所主張EEZ被扣罰款事件之適法性問題〉,陳隆志教授古稀祝壽

    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民主、和平與人權:陳隆志教授古稀祝壽論文集》,

    頁69-70,台北:台灣國際法學會。不過有論者進一步延伸,認為中國表示:沖之

    鳥並不構成「島嶼」,僅是「岩礁」,不能主張200浬專屬經濟區,因而中國有權

    進行科學研究。See Yoshikawa, supra note 2, at 52。近來有中國論者甚至表示,沖

    之鳥經過日本一系列作為後,已非岩礁,而成為「人工島嶼」,因此僅能享有500公尺之安全區,見:薛桂芳(2011),〈岩礁應擁有多大海域?以沖之鳥礁為例〉,

    《中國海洋法學評論》,13期,頁54-56。中國之所以積極反對日本就沖之鳥權益

    主張,其考量是多方面的:第一、沖之鳥權益主張影響周邊國家與全體國際社會

    成員利益;第二、沖之鳥可能成為中國使用非和平手段解決臺灣問題時,需要考

    慮的不利因素;第三、沖之鳥形成島鏈一環,造成中國未來進入太平洋之重要障

    礙,即使將來中國「收復」臺灣後,仍無法衝破封鎖,此種挑戰不僅是物理障礙,

    甚至會造成心理障礙,請參考:高之國(2007),〈關於蘇岩礁和沖之鳥礁的思

    慮和建議〉,高之國(等編),《國際海洋法發展趨勢研究》,頁6-9,北京:海

    洋出版社。 6  見: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PRESS CONFERENCE 18 FEBRUARY 2005

    (2005), http://www.mofa.go.jp/announce/press/2005/2/0218.html#3 。 原 文 如 下 : It

     justified its trespassing on grounds that they construed Okinotorishima as a rock. Article

    121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defines that "an island is a

    naturally formed area of land, surrounded by water, which is above water at high tide."

    This is exactly what Okinotorishima is. In the same Article, there is a paragraph stating

    that "rocks which cannot sustain human habitation or economic life of their own shall

    have no EEZ or continental shelf." This paragraph talks about a rock which is

  • 8/20/2019 %282013%29

    5/64

    從國際海洋法檢視「沖之鳥」法律地位  437 

    從上述雙方外交照會中不難發現,中國認為「沖之鳥」是岩礁,日本則認

    為沖之鳥為島嶼,可以主張相關大陸架與專屬經濟區。 

    在雙方相持不讓之際,日本於 2008 年 11 月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

    會」(Commission on the Limits of Continental Shelf, CLCS)提出外部大陸架

    確認申請7,《日本劃界執行摘要》第 6.1 部分第 2 段宣稱:「本區域的大

    陸邊延伸至九州與帛琉海脊,此為以沖之鳥海脊所代表的日本領土大陸陸塊

    的自然延伸所構成8」,此申請案所提之「九洲與帛琉海脊」區塊,即是以

    沖之鳥做為島嶼向外延伸主張超過 200 浬之「外部大陸架」(outer continentalshelf )。對此申請案,除中國提出抗議外9,韓國繼之,表示沖之鳥法律地

    位存有爭端10,中、韓雖對沖之鳥做為日本領土並無異議,然皆主張沖之鳥

    不能向外主張大陸架或專屬經濟區,中國政府並主張「大陸架界限委員會」

     

    inhabitable and does not define what an island is. The definition of an island is spelled

    out in Paragraph 1, and there is no room for lay interpretation and this does not serve as

    a pretext for arbitrary intrusion. Vessels of a single country have been repeatedly

    trespassing, 18 times in the Pacific and as often as nine times around Okinotorishima

    alone, by defining the nature of foreign soil at their discretion。有關中日兩國在沖之鳥周邊之爭執與相關作為,可進一步參考:Yann-Huei Song, Okinotorishima: A “Rock”

    or an “Island”?, in MARITIME BOUNDARY DISPUTES, SETTLEMENT PROCESSES, AND THE

    LAW OF THE SEA 145, 151-56 (Seoung-Yong Hong & Jon M. Van Dyke eds., 2009)。 7  有關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之介紹,可參考:Ted McDorman, The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1982 LOS Convention and the Article 76 Outer Continental Shelf Regime,

    10 I NT’L J. MARINE & COASTAL L. 165, 165-87 (1995); Ted McDorman, The Role of the

    Commission on the Limit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A Technical Body in a Political

    World , 17(3) I NT’L J. MARINE & COASTAL L. 301, 301-24 (2002)。 8 《日本劃界案執行摘要》見:THE GOVERNMENT OF JAPAN, JAPAN’S SUBMISSION TO THE

    COMMISSION ON THE LIMITS OF CONTINENTAL SHELF  (2008),

    http://www.un.org/Depts/los/clcs_new/submissions_files/jpn08/jpn_execsummary.pdf 。9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2009),《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致聯合國秘書長的照

    會(CML/2/2009)》,http://www.un.org/Depts/los/clcs_new/submissions_files/jpn08/chn_6feb09_c.pdf 

    (最後瀏覽日:02/12/2013)。 10  韓國抗議文件,見U NITED NATIONS, R EPUBLIC OF K OREA PERMANENT MISSION TO THE

    U NITED STATIONS  (Feb. 27, 2009),

    http://www.un.org/Depts/los/clcs_new/submissions_files/jpn08/kor_27feb09.pdf 。 

  • 8/20/2019 %282013%29

    6/64

    438  臺大法學論叢第 42卷第 3期 

    不應對日本之聲請採取任何行動11。雖然如此,2012 年 4 月大陸架界限委員

    會仍針對日本聲請案做出建議12,然對大陸架界限委員會之建議,中日兩國

    同樣做不同解讀。日本外務省官員表示大陸架界限委員會之建議認同日本主

    張13,因為委員會認可 SKB 區塊內部的「九州-帕勞洋脊」是日本外大陸架

    的一部分,並且沖之鳥礁是「九州-帕勞洋脊」上唯一出露水面的島礁,因

    此,可推論委員會認可沖之鳥礁是島嶼,且可主張外大陸架。然與之相對,

    中國則表示委員會不支持日本主張,否定沖之鳥得主張大陸架,因為「日本

    主張的七個區塊中,其中有四個區塊(『大東區塊』(ODR )、『南硫磺島區塊』(MIT)、『四國海盆區塊』(SKB)、『小笠原海台區塊』(OGP)

    經委員會部分核可,然該四個區塊與沖之鳥礁無關;另外二個區塊(『茂木

    海台區塊』(MGS)和『南鳥島區塊』(MTS)則遭委員會完全否定;至

    於以沖之鳥為基點主張的『南九州帕勞洋脊區塊』(KPR ),委員會決定不

    採取行動」,因此「日本外務省所謂委員會認可日本以沖之鳥礁為基點的外

    大陸架主張是故意的、罔顧事實的謊言14」。兩國對委員會建議之解讀,

    仍各持己見。 

    事實上,委員會建議案第 20 段明白表示:「委員會考慮是否應對小組

    委員會撰寫的『南九州帕勞洋脊區塊』(KPR )的建議草案採取行動,並決

    定不採取行動。委員會認為其並不適合建議草案中『南九州帕勞洋脊區塊』

    (KPR )的內容採取行動,直到照會中所述問題得到解決為止 15」;換言之,

     11  參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2009),前揭註9。 12  2009年09月委員會正式成立小組委員會審理該案件,2011年08月次委員會做成初

    步建議案,全體委員會在2012年4月經修改後通過正式建議案。建議案摘要見《日

    本劃界案執行摘要》,前揭註8。 13  請參考:UN Approves Japan’s Claim on Wider Seas, ASIAONE, Apr. 29, 2012, available at  

    http://www.asiaone.com/News/AsiaOne%2BNews/Asia/Story/A1Story20120429-3427

    21.html。 14  上述有關資料之解讀,請參考:中國國家海洋局(2012),《謊言不能掩蓋事實:

    “日本劃界案建議執行摘要”解讀》,http://www.cima.gov.cn/_d274982667.htm(最

    後瀏覽日:02/23/2013)。 15  見委員會建議案第20段,原文是:The Commission considered whether it shall take

    action on the part of the recommendation prepared by the Subcommission in relation

  • 8/20/2019 %282013%29

    7/64

    從國際海洋法檢視「沖之鳥」法律地位  439 

    對沖之鳥能否如日本所期待申請外部大陸架,因有其他國家抗議16,是以委

    員會在該抗議獲得解決前,不適合對此採取任何立場。因此沖之鳥能否主張

    200 浬海洋權益之核心議題,委員會仍規避不談17。 

    在此背景下,本文將分四個部分討論沖之鳥法律地位:除第一部份引言

    外,第二部分對沖之鳥做基本介紹,包括有關該地理特徵之歷史發展與基本

    地理資料;第三部分則探討國際法下島嶼制度以及岩礁之定義與內容,並檢

    視相關類似地理特徵之國際實踐;第四部分將試圖以上述國際法有關要件與

    相關國際實踐檢視沖之鳥究係島嶼或岩礁嶼;第五部分為個人之結論與觀察。 

    貳、「沖之鳥」歷史與背景資料 

    一、「沖之鳥」歷史與日本主權主張 

    沖之鳥,位於北緯 20 度 25 分,東經 136 度 05 分,在東京南方 1,740

    公里(918 浬)18、離琉球群島南大東島約 500 浬,離台灣花蓮約 840 浬,

    日本將其視為該國國土之最南端,行政上將之劃歸東京都小笠原村管轄19。 

    to the Southern Kyushu-Palau Ridge Region (KPR) and decided not to do so. The

    Commission considers that it will not be in a position to take action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Southern Kyushu-Palau Ridge Region (KPR) until such time

    as the matters,參《日本劃界案執行摘要》,前揭註8。 16  有關委員會必須考量第三方意見之討論,請參考:Michael Sheng-ti Gau, Third

     Party Intervention in the Commission on the Limit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Regarding

    a Submission Involving a Dispute, 40(1) OCEAN DEV. & I NT’L L. 61, 61-79 (2009)。 17  對於委員會規避不觸及沖之鳥法律地位,有論者除認為本案尚待未來處理外,亦

    認為委員會並非無權處理,議事規則事實上容有解釋空間,請參考: Barbara

    Kwiatkowska,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Without Prejudice” in Submission to the

    UN CLCS in Northeast and Southeast Asia, 3 LAW OF THE SEA R EPORTS  1, 16-20

    (2012), available at  

    http://www.asil.org/losreports/vol3/3%20-%20Fundamental%20Principle%20Without

    %20Prejudice.pdf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7%BA%AC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7%BA%AC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C%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C%E4%BA%AC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C%E4%BA%AC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C%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7%BA%AC

  • 8/20/2019 %282013%29

    8/64

    440  臺大法學論叢第 42卷第 3期 

    在大航海時期,究係何人於何時發現沖之鳥仍有爭議。有謂是 1643 年

    西班牙人「託利」(Bernardo de la TORRE)發現,並將之命名為「阿不雷歐

    和斯」(Abre Ojos),義為「睜開眼睛」;然亦有謂是 1665 年西班牙人「米

    蓋爾雷佳皮」(Miguel Lopez LEGAZPI)所發現,並命名為「巴雷色瓦拉」

    (Parece Vela),義為「揚帆」20。英語文獻,則以 1789 年「威廉道格拉斯」

    (William DOUGLAS)駕駛的英國船舶 Iphigenia 發現該地理特徵,並於次年

    將之命名為「道格拉斯礁」(Douglas Reef or Douglass Reef )21。 

    1922 年時,日本海軍測量艦「滿州號」首次於該處進行調查工作,1926年進行第二次大規模調查,認為該處位於菲律賓海中心點,且四周海水甚

    深,是建立成「水上飛機基地」(a hydroplane base)的最適合地點,然當

    時日本國內有謂根據國際法,此一地理特徵能否主張國家領土主權恐有爭

    議,但日本政府則認為可藉由宣稱擁有該地理特徵主權,可使其成為既成事

    實。因而 1931 年乃正式宣布擁有該沖之鳥「地理特徵」(geographical features)

    主權,當時並無任何國家反對22。1939 年到 1941 年間,在沖之鳥進行燈塔

    與氣象觀測站基礎工程,並順利完成部分工作,然因二次大戰爆發,工程被

    迫停止23。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佔領相關島礁,日本喪失對該等地理特徵

    之管轄權,1968 年美國交還「小笠原群島」(Bonin Islands),日本重新控

    制該地理特徵24。日本位於沖之鳥之主權主張,直至今日並無任何國家表示

     18  見維基百科網站,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6%B2%E9%B8%9F%E7%A4%81( 最

    後瀏覽日:10/25/2005)。此間數據不盡相同,有論者認為距離為1,110浬。C f. Diaz ,

    Dubner & Parent, supra note 2, at 521.19  見:李明峻(2006),〈從「沖之鳥」問題看日本的海洋法策略運用〉,《律師

    雜誌》,327期,頁60。 20 請 參 考 : 宋 燕 輝 , 前 揭 註 5   , 頁 60   。 另 請 參 考 :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Okinotorishima (last visited Feb. 10, 2009)。 21  見WIKIPEDIA, supra note 20。有關此部分,可再進一步參考:Song, supra note 6, at

    147。 22  請參考:Yoshikawa, supra note 2, at 52-53。有關日本對沖之鳥主張與利用歷史背

    景,可再參考:李明峻,前揭註19,頁61-66。 23  見WIKIPEDIA, supra note 20。 24  見:Andrew L. Silverstein, Okinotorishima: Artificial Preservation of a Speck of

  • 8/20/2019 %282013%29

    9/64

    從國際海洋法檢視「沖之鳥」法律地位  441 

    反對25。雖然如此,2002 年日本政府花費日幣 200 萬製作標誌,置於沖之鳥

    上,該金屬版上刻著:「沖之鳥嶼,日本的最南端的島」,並標上經緯度:

    「北緯 25 度 25 分,東經 135 度 04 分」,用以確認主權與定位,稱其為日

    本「最南端島嶼」。 

    二、「沖之鳥」基本數據 

    「沖之鳥」主體大致上是由環礁所圍成的潟湖,位於海中死火山上26,

    東西長 2.80 浬(約 4.5 公里),南北長 1.06 浬(約 1.7 公里),外圍環礁環繞周長約 11 公里,成長橢圓形27,所圍成潟湖總面積約 5 平方公里。在 1925

    年時,仍有五個地理特徵在高潮時高於水面;1946   年時有研究報告仍提及

    該 5 個地理特徵,其中 3 個分佈在環礁西側,然非常小,浪花衝擊時,幾乎

    無法看到。又因沖之鳥位於颱風路徑,海浪沖刷嚴重,部分逐漸沒入水下,

    其後僅剩兩塊地理特徵在高潮時露出水面28。此兩塊地理特徵中,較小一

    塊,高出水面僅 2.9 吋,較大一塊,亦僅高出水面 6.3 吋29,分別是:「東

    小島」(中國稱「東露岩」,面積 1.6 平方公尺)、「北小島」(中方稱「北

    露岩」,其實位於較西面,面積 6.4 平方公尺)30,此外,又建立一座「人

     

    Sovereignty, 16 BROOK . J. I NT'L L. 409, 409 (1990);  see  also WIKIPEDIA,  supra  note

    20。 25  包括中國在內,均承認日本擁有該地理特徵之領土主權。 26  見: Chris Emory,  A Rock or an Island? , 3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 NVIRONMENT 411, 411 (2005)。 27  見:愛場政広、濱崎英夫(2002),〈沖ノ鳥島の変位〉,《國土地理院時報》,

    99集,頁21。不過請比較:高之國,前揭註5,頁3-4。 28  有關沖之鳥大小資料與描述,主要參考下列資料:Silverstein, supra note 24, at 400;

    WIKIPEDIA,  supra note 20;另可參考:海洋政策研究財團(編)( 2006),《海洋

    白書:2006》,頁59,東京:成山堂書店。至於其漲潮是露出水面高度,根據日

    本媒體報導,僅約20公分高,請參考:李冠廷、郭慶老(2005),〈日本將於沖

    之鳥島設置燈塔並種植海藻林〉,《國際漁業資訊》,155期,頁15-16。 29  Diaz, Dubner & Parent, supra note 2, at 519.30  日本原先稱謂亦是「北露岩」與「東露岩」,然2000年(平成14年)1月23日後,

    正式更改稱謂。見:愛場政広、濱崎英夫,前揭註27,頁21。 

  • 8/20/2019 %282013%29

    10/64

    442  臺大法學論叢第 42卷第 3期 

    工島」,並將之稱為「南小島」31。基於巨大經濟利益考慮,日方強調該地

    理特徵之島嶼地位,且為防止「沖之鳥」被風化和潮水腐蝕而淹沒32,一直

    試圖通過積極人工手段,努力維持該礁現狀。1987   年起開始執行「露岩保

    全對策工事」,在沖之鳥四周築圍牆與防波堤設施,1990   年完工,此部分

    工程花費約 2 億 8 千萬美金;至於在潟湖中央的東小島與北小島,則花費約

    5 千萬美金,在此兩塊地理特徵四周建起直徑約 50 公尺的圓形鋼筋水泥防

    護設施,並製作鈦金屬防護網,保護此二島狀地理特徵。又在「北露岩」與

    「東露岩」間之礁盤,建立三層樓高之氣象觀測站

    33

    ,觀測站上設有直昇機起降台。日本國土地理院並於 1999 年在東小島設立一等三角點,北小島設

    立三等三角點,以利追蹤研究34。2005 年 8 月,日本海上保安廳宣布將在沖

    之鳥建立燈塔,預計花 1 億日圓(約 92 萬美金)35,2007 年 3 月,燈塔完

    工,裝置「導航信號燈」(a light beacon),並標示於海圖中36。 

    2005 年復追加 2 億日圓,推動沖之鳥的「國土保全及海洋資源利用相

    關設施的整備與利用調查方案」,其具體內容是先在瀕臨遭海水淹沒之沖之

    鳥整備人工魚礁,以確保藻類可以生長之穩定海域,接著種植海藻林,藉由

    海藻林之種植過程,同時形成貝類或有孔蟲的培育地。隨時間經過,出現貝

     31  請參考:WIKIPEDIA,  supra note 20。 32  日本研究指出,過去12萬5千年間,沖之鳥下沉13公尺;且仍持續下沉,目前平

    均每年下沉1公分。見:Song, supra note 6, at 149。 33  見:王冠雄(2006),〈析論國際海洋法中之島嶼制度:以日本「沖之鳥」礁為

    例〉,《律師雜誌》,327期,頁56-57。有關日本對沖之鳥之經營與建設,另請

    參考:宋燕輝,前揭註5,頁72-81。 34  見:愛場政広、濱崎英夫,前揭註27,頁21。 35  《大紀元網路報》引用日本《產經新聞》消息,見:大紀元(08/24/2005),〈產

    經 新 聞 : 日 計 劃 在 沖 之 鳥 島 建 燈 塔 宣 示 主 權 〉 ,

    http://www.epochtimes.com/b5/5/8/24/n1028773.htm(最後瀏覽日:01/12/2009)。 36  請參考:WIKIPEDIA,  supra note 20。海上保安廳所設置燈台,高3公尺,以太陽能

    發電,使用LED燈,發射白光,每8秒閃一次,從日本財團網站所提供照片判斷,

    的 確 如 是 , 見 : 日 本 財   団   網 站 ,

    http://www.nippon-foundation.or.jp/ships/topics_dtl/2007956/20079561.html(最後瀏

    覽日:02/10/2009)。 

  • 8/20/2019 %282013%29

    11/64

    從國際海洋法檢視「沖之鳥」法律地位  443 

    類殼與珊瑚礁,進而形成新的珊瑚礁37。近年在高潮之際,又因沖之鳥四周

    海水溫度變化,周邊海域珊瑚逐漸減少,日本水產廳發展新技術,從 2006

    年起推動「嚴苛生育環境下之增養技術發展調查計畫(2006~2008)」,從

    沖之鳥攜離 37 個成熟珊瑚群,利用水槽或箱網進行培植,再移回大自然生

    長38,耗資 755 萬美元,將沖之鳥北方的珊瑚帶到沖繩的阿嘉島養殖39,其

    中六萬個幼珊瑚已於 2008 年 4 月下旬帶回沖之鳥進行移植40。 

    【表一】「沖之鳥」基本數據41 

    名  稱  經緯度  面  積 

    總稱:「沖ノ鳥嶼」(日文)、

    「沖之鳥礁」(漢文)、

    Okinotorishima or Douglass

    Reef (英文)、Parece Vela

    (西班牙文)42 

    北緯 20 度 25 分 

    東經 136 度 05 分 

    倘若計算潟湖與環礁

    所圍成海域面積,包括

    相關地理特徵,則東西

    長 4.5 公里,南北長 1.7

    公里,面積可達 5km²

    (5 平方公里) 

    「 東 小 島 」

    (Higashikojima) 

    (中方稱「東露岩」) 

    北緯 20 度 25 分 32 秒 

    東經 136 度 04 分 53 秒 

    面積 1.6 m²

    37  請參考:李冠廷、郭慶老,前揭註28,頁15-16。 38  見:郭慶老(2006),〈日本在沖之鳥島增植珊瑚〉,《國際漁業資訊》,162

    期,頁34;柯欣瑋(2008),〈沖之鳥島移植至沖繩島之珊瑚群即將產卵〉,《國

    際漁業資訊》,188期,頁2-3。 39  見維基百科網站,前揭註18。 40  請參考:柯欣瑋,前揭註38,頁2-3。 41   本表資料,參考: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Okino_Torishima (last

    visited May 5, 2006)。至於相關經緯度則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國土地理院之電子數

    據,見:日本國土地理院網站,http://watchizu.gsi.go.jp/watchizu.html?b=202532&l=1360451

    (最後瀏覽日:02/10/2009)。 42  在所使用名稱中,日文意義為「在遠方的鳥島」,英文與漢文則是根據日文意義

    翻譯,但漢文中因認定該地理特徵不構成島嶼,僅是礁石或岩礁,因而有稱其為

    「沖之鳥礁」;至於葡萄牙文的意義是「看起來像一隻鳥」。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85%83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2%96%E7%B9%A9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8%BF%E5%98%89%E5%B3%B6&action=edit&redlink=1http://kvaleberg.com/extensions/mapsources/index.php?params=20_25_N_136_05_E_http://kvaleberg.com/extensions/mapsources/index.php?params=20_25_N_136_05_E_http://kvaleberg.com/extensions/mapsources/index.php?params=20_25_N_136_05_E_http://kvaleberg.com/extensions/mapsources/index.php?params=20_25_N_136_05_E_http://kvaleberg.com/extensions/mapsources/index.php?params=20_25_N_136_05_E_http://kvaleberg.com/extensions/mapsources/index.php?params=20_25_N_136_05_E_http://kvaleberg.com/extensions/mapsources/index.php?params=20_25_N_136_05_E_http://kvaleberg.com/extensions/mapsources/index.php?params=20_25_N_136_05_E_http://kvaleberg.com/extensions/mapsources/index.php?params=20_25_N_136_05_E_http://kvaleberg.com/extensions/mapsources/index.php?params=20_25_N_136_05_E_http://kvaleberg.com/extensions/mapsources/index.php?params=20_25_N_136_05_E_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7%BA%AC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7%BA%AC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C%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C%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C%E7%BB%8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7%BA%AChttp://kvaleberg.com/extensions/mapsources/index.php?params=20_25_N_136_05_E_http://kvaleberg.com/extensions/mapsources/index.php?params=20_25_N_136_05_E_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8%BF%E5%98%89%E5%B3%B6&action=edit&redlink=1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2%96%E7%B9%A9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85%83

  • 8/20/2019 %282013%29

    12/64

    444  臺大法學論叢第 42卷第 3期 

    「北小島」(Kitakojima)

    (中方稱「北露岩」,其

    實位於較西面) 

    北緯 20 度 25 分 31 秒 

    東經 136 度 04 分 11 秒,

    面積 6.4 m²

    「 南 小 島 」 

    (Minamikojima) 

    北緯 20 度 25 分 23 秒 

    東経 136 度 04 分 26 秒 

    (人造島) 

    科學研究站 北緯 20 度 25 分 24 秒 

    東経 136 度 04 分 34 秒 

    (科學研究結構) 

    ※資料來源:作者製表。 

    總計而言,日本針對沖之鳥採行具體積極物理作為,包括:(一)維持

    沖之鳥之既有自然陸塊,利用防波堤與鈦金屬網保全該原有陸塊;(二)維

    護其再生能力:培植和移植珊瑚至沖之鳥,維持其生長,不致遭海水淹沒;

    (三)加強利用沖之鳥:在沖之鳥上設置燈塔,並利用澳洲航線之便,透過

    提供水文及氣象資訊等作為,強化沖之鳥之利用價值43;(四)強化對沖之

    鳥之一系列科學研究。其目的無非確保沖之鳥之現有狀態,然後以之作為海

    域權利主張根據,向外主張 200 浬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 

    參、國際法有關島嶼、岩礁之相關規定與適用 

    一、引言 

    然而上述日本之企圖,實際上就如中國與日本爭議所顯示,繫於沖之鳥

    是否該當《海洋法公約》第 121 條第 1 款之正常島嶼定義,而非中國所主張

    之《海洋法公約》第 121 條第 3 款之「岩礁」,若為前者則以沖之鳥所在位

    置,周邊 400 浬內並未其他領土,則可主張 125,664 平方浬(431,014 平方

     43  本部分請參考:王冠雄,前揭註33,頁57。有關日本相關作為,可再參考:薛桂

    芳,前揭註5,頁39-44。 

  • 8/20/2019 %282013%29

    13/64

    從國際海洋法檢視「沖之鳥」法律地位  445 

    公里)海域,然若為岩礁則僅能主張 452 平方浬(1,550 平方公里)海域為

    領海44,回答此問題,則需對國際法下島嶼制度進行解析,茲分述如下: 

    (一)漢語島嶼之區隔 

    漢語中,「島嶼」為「島」與「嶼」(小島)之合稱,泛稱各類型的島,

    並作為不同大小類型島之總稱。傳統上將小島稱為「嶼」,如台灣的蘭嶼、

    基隆嶼、棉花嶼等等,但實際上「島」、「嶼」卻從未有明確定義,例如台

    灣的綠島面積僅為蘭嶼的三分之一,反而稱「島」。有的島雖然細小,但是用「洲」來命名,如香港的「長洲」。至於漢語的「排」、「石」、「礁」

    或「岩」等,有時指僅可容納 1 至 2 人的小島45。然漢語之區隔,似乎純粹

    以用語習慣作判斷,其區分並不十分嚴格,且無如何區域之客觀標準。 

    (二)國際法有關島嶼定義之發展 

    至於國際層面,島嶼在海洋法上之重要性無庸置疑,是以對於島嶼是否

    需特別處理,在長期以來即是國際法學界關注重點46。然弔詭的是,早期對

    於島嶼定義之努力,主要目的是要確定單純的岩礁或不能維持人類居住的小

    島,沿岸國能否據以主張相關海域權利47。然在新海洋法體制下,島嶼可以

    主張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若該島嶼孤懸外海,400 浬內未與他國重疊,則

     44  請參考:Clive Schofield, The Trouble with Islands: The Definition and Role of Islands

    and Rocks, in MARITIME BOUNDARY DISPUTES, SETTLEMENT PROCESSES, AND THE LAW

    OF THE SEA 19, 21 (Seoung-Yong Hong & Jon M. Van Dyke eds., 2009)。但一般仍不

    排除即使是岩礁仍得主張24浬之毗連區。 45 此 部 份 參 考 : 維 基 百 科 網 站 ,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2%9B%E5%B1%BF&variant=zh-tw

    (最後瀏覽日:12/12/2008)。 46  早期有關島嶼制度與定義之討論,可參考:HIRAN W. JAYEWARDENE, THE R EGIME OF

    ISLANDS IN I NTERNATIONAL LAW  3-6 (1990); CLIVE R.  SYMMONS,  THE MARITIME

    ZONES OF ISLANDS IN I NTERNATIONAL LAW 9-61 (1979)。 47  See 1 EDWARD DUNCAN BROWN, THE I NTERNATIONAL LAW OF THE SEA: I NTRODUCTORY

    MANUAL 148 (1994).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3%B6%E5%B6%BC&variant=zh-tw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6%BC&action=edit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F%B0%E7%81%A3&variant=zh-tw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8%AD%E5%B6%BC&variant=zh-tw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6%A0%E5%B3%B6&variant=zh-tw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9%E6%B8%AF&variant=zh-tw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5%B7%E6%B4%B2_%28%E9%A6%99%E6%B8%AF%29&variant=zh-tw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5%B7%E6%B4%B2_%28%E9%A6%99%E6%B8%AF%29&variant=zh-tw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9%E6%B8%AF&variant=zh-tw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6%A0%E5%B3%B6&variant=zh-tw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8%AD%E5%B6%BC&variant=zh-tw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F%B0%E7%81%A3&variant=zh-tw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6%BC&action=edit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3%B6%E5%B6%BC&variant=zh-tw

  • 8/20/2019 %282013%29

    14/64

  • 8/20/2019 %282013%29

    15/64

    從國際海洋法檢視「沖之鳥」法律地位  447 

    國際法委員會賡續有關島嶼定義工作,1958   年第一屆聯合國海洋法會

    議國際法委員會所提草案規定:「島嶼是四周環水,在通常情況下,永久高

    於水平面的陸地區域」,國際法委員會在其所附註解中表示:島嶼是四周環

    水的陸地區域,除非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應該永久高於水平面,因而下列

    地理特徵並不該當島嶼:(1)低潮高地,即便是在其上建有永久高於水平

    面的設施,比如燈塔;(2)建立在海床上的設施,比如用以探勘大陸架的

    設施,此等地理特徵不得主張領海53。 

    在第一屆海洋法會議期間,美國代表團提案,刪除「在正常情況下」(innormal circumstances)以及「永久」( permanently)兩字,並加入「自然形

    成」(naturally formed)一詞,美國提案為眾所接受,立法目的即在排除島

    嶼有人工做成或藉由人力所增陸地區域之可能性54。聯合國所通過有關海洋

    法之國際公約雖已將「島嶼」定義為:四面環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

    然形成的陸地區域(TSC §10(1); LOSC §121(1)),然相關爭執並未因此定

    義之採用,而告終止。在立法過程中,本定義消除過去有關島嶼是否必須要

    能有效佔領之爭議,明白規定島嶼不以能否有效佔領為要件55。1956 年國際

    法委員會在其向大會提出之報告中,要求:島嶼不僅是要天然形成,而且必

    須是在正常情況下,永久高於高潮水平面56。然 1958   年日內瓦會議則將此

    必須「在正常情形下,永久高於高潮水平面」(in normal circumstances is

     permanently above high-water mark )之要件刪除57。又於美國之提案下,將

     53  See Symonides, supra note 50, at 117.54  Id .55  R OBIN R OLF CHURCHILL &  ALAN VAUGHA LOWE, THE LAW OF THE SEA  49 (3d ed.

    1999)。1930年「國際法編纂會議」第二小組委員會討論島嶼定義時,英國曾提案

    修正,認為不能有效佔領和利用的領土,並不該當為國際習慣法下之「島嶼」,

    見:陳德恭(1987),〈海洋法中的島嶼制度〉,趙理海(編),《當代國際法

    的理論與實踐》,頁240,北京:法律出版社。 56  1 ARTHUR WATTS, THE I 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42 (1999).57  See John Briscoe, The Use of Islands in International Maritime Boundary Delimitation,

    in R IGHTS TO OCEANIC R ESOURCES 115, 119-20 (D. G. Dallmeyer & L. DeVorsey, Jr.

    eds., 1989).

  • 8/20/2019 %282013%29

    16/64

    448  臺大法學論叢第 42卷第 3期 

    島嶼界定於天然形成者,排除「人工島嶼」58。因而 1958   年《領海及鄰接

    區公約》第 10 條第 1 項規定:「島嶼是四面環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面的

    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An island is a naturally formed area of land, surrounded

     by water, which is above water at high tide.)(TSC §10(1))。此規定下,島

    嶼之定義相對寬鬆,只要是自然形成,永久高於海平面的陸地區域,即該當

    島嶼,是以渺無人跡的岩礁,同樣可以主張大陸架,因而在第三屆海洋法會

    議前後,對於必須區隔不同種類之島嶼即被認為有所必要59。 

    3. 第三屆聯合國海洋法會議 

    在海床委員會會議期間,針對島嶼定義問題即有所爭執。當時有兩派見

    解:一派認為:1958 年《領海及鄰接區公約》有關島嶼制度應該予以維持,

    因為任何增刪均將導致與會各國無法達成協商一致。另一派國家則以為:

    1958  年定義失之模糊,該定義下將包括面積廣大的島嶼,亦將擴及非常狹

    小的島嶼、岩礁或乾礁等等,此定義既非十分精確法律定義,用以處理當代

    各類海域權利問題,亦有所不足,因而必須再予以詳細規定。有國家主張島

    嶼並需要有一定面積以上、有國家主張島嶼必須與國家主要大陸間有一定距

    離、有認為必須將島嶼進行不同分類,不一而是60。 

    1977 年所提出的《非正式單一協商案文》(Informal Single Negotiating

    Text, ISNT)第 132 條規定第 1 項重複《領海及鄰接區公約》之文字,但第

    3 款增加: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擁有本身經濟生活之岩礁,不能享有專屬經

    濟區與大陸架。雖然有國家提出質疑,但最後顧及協商一致之需要,此一案

    文,即經與會國家接受,成為《海洋法公約》第 121 條第 1 款與第 3 款61。

     58  3 U 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A COMMENTARY 327; para.

    121.2 (S. Nandan & S. Rosenne eds., 1995). 當時37票贊成,6票反對,14票棄權。 59  BROWN,  supra note 47, at 150.60  有關各類建議與提案,簡要論述,見:Symonides, supra note 50, at 117-18。 61  此一模糊案文當時已經發現問題,會議主席阿梅拉新格曾表示應該再討論,但其

    後因時間與政治壓力,最後基於妥協考量,不再討論,請參考:宋燕輝,前揭註

    5,頁83-84;Song, supra note 6, at 162。 

  • 8/20/2019 %282013%29

    17/64

    從國際海洋法檢視「沖之鳥」法律地位  449 

    《海洋法公約》承繼此種精神,第 121 條第 1 款之規定,排除人工島嶼、低

    潮高地和「乾礁」(drying rocks)62。 

    二、當代國際法島嶼之定義與要件檢視 

    《海洋法公約》規定之具體內容雖有再討論空間,然國際法院在《卡達

    與巴林案》(Qatar v. Bahrain, 2001)中表示:《海洋法公約》第 121 條第 2

    款有關島嶼權利問題之規定,應是習慣國際法之一部分,且島嶼不論其大

    小,與陸地領土相同,應該享有相同的海域權利

    63

    。從上述規定可以推知,特定地理特徵是否為島嶼,應需符合下列四個構成要件:(一)自然形成;

    (二)陸地區域;(三)四周環水;(四)高於高潮水平面。茲分析如下:

    (一)自然形成 

    1. 立法過程 

    國際法委員會於 1956 年所提草案中,雖未規定構成島嶼之陸地,必須

    是天然形成的64,然如前所指出,在 1958  年正式討論草案時,美國提案:

    島嶼必須是自然形成,此一要件為國際社會成員所接受,並將之納入《領海

    及鄰接區公約》規定中,1982   年《海洋法公約》承繼此一精神,排除「人

    工島嶼」,比如在暗礁、低潮高地或礁石上所建構之「平台」( platform)。

    此種結構為人工島嶼,並不是國際法下的自然島嶼,根據《海洋法公約》第

    60 條第 8 款:「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不具有島嶼地位65」。 

    62  Derek W. Bowett,  Islands,  in 2 E NCYCLOPEDIA OF PUBLIC I NTERNATIONAL LAW 1455

    (Rudolf Bernhardt ed., 1995).63  Maritime Delimitation and Territorial Questions between Qatar and Bahrain (Qatar v.

    Bahr.), Judgment, 2001 I.C.J. 40, para. 185 (Mar. 16).64  國際法委員會之草案條文與註解,See WATTS,  supra note 56, at 42.65  See Chris Carleton & Clive Schofield,  Developments in the Technical Determination

    of Maritime Space: Delimitation, Dispute Resolutio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he Role of the Technical Expert , 3(4) IBRU MARITIME BRIEFING  1, 32

    (2002); PRESCOTT & SCHOFIELD,  supra note 48, at 58; Schofield, supra note 44, at 24.

  • 8/20/2019 %282013%29

    18/64

    450  臺大法學論叢第 42卷第 3期 

    2. 適用之可能爭執 

    然部份國家藉由建立人工設施,以避免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因海浪侵蝕

    或逐漸流失,用以防止此等原先自然形成陸地區域低於高潮海平面,在此種

    狀況下,並不影響系爭地理特徵該當島嶼之要件66。另一方面,若沿海國在

    其所擁有島嶼外圍築堤,藉由海浪沖擊所帶來泥沙逐漸累積成,一般而言,

    此種以「後加」人工裝置所獲得陸地,因逐步累積至本屬該國所有陸地區域

    之上,所以應不至於影響該先前陸地區域地位,就好比海埔新生地或河口沖

    積三角洲,作為該國領土並無爭議。癥結在於原本僅是相當小區域「陸地」

    (land),若藉由人工與天然共同作用,而逐漸擴大,該等新增「陸地」區

    域,是否仍可視為天然形成的陸地區域?解釋上似乎無法排除,因為此部份

    陸地之取得並非全由人工,而是自然力逐步累積而來67。 

    (二)陸地區域 

    島嶼必須是「陸地區域」(land area),乍視之下,似乎是想當然爾。

    然在部份情況下,此部份亦非全無爭議68。比如本來是陸地區域,但歷經各

    類自然變化,使得陸地區域逐漸消失,為避免陸地區域消失,因而在僅存的

    陸地區域周邊或其上加以人工物質,比如水泥或金屬物質,以鞏固該先前僅

    存之自然陸地,是否仍可認定是陸地區域?有論者以為,若建造諸多設施,

    以致於嚴重破壞其原有自然形成的屬性,則不能再該當為島嶼。但另一方

    面,亦有論者表示:成為島嶼該區域固然需與海床相連接,始具有「陸地」

     66  See Carleton & Schofield, supra note 65, at 32. 此外,Professor Clive SYMMONS  亦同

    此見解,見:宋燕輝,前揭註5,頁87。宋教授引用Professor   SYMMONS文獻,並

    未予以區別,似乎亦同此見解。然同一文獻,引用美國Professor  VAN DYKE看法,

    則認為日本對沖之鳥諸多作為已經將該岩礁變成人工島嶼,因而不能主張大陸架

    與專屬經濟區。另外請比較:Choon-Ho Park, The Changeable Legal Status of Islands

    and “Non- Islands”, in  BRINGING NEW LAW TO OCEAN WATERS  483, 488 (David D.

    Caron & Harry N. Scheiber eds., 2004)(提及沖之鳥,認為日本是藉由人工力量試

    圖去改變其地位)。 67  Cf. John Briscoe, Islands in Maritime Delimitation, 7 OCEAN YB. 14, 16 (1998).68  較詳盡討論,請參考:Carleton & Schofield, supra note 65, at 34. 

  • 8/20/2019 %282013%29

    19/64

    從國際海洋法檢視「沖之鳥」法律地位  451 

    (terra firma)之性質,且必須兼具「永久性」(degree of permanence),

    一旦某陸地區域因風化、侵蝕、水平面上升、外力炸毀或其他天然災害而沈

    沒入海,該島嶼地位將隨之喪失。然「保全」( preserve)即將沈沒入海中

    之陸地區域,與建造人工島嶼應為兩項性質不同之措施,對自然形成之陸

    地,進行加固工程而防止其因侵蝕而沒入海中,應不至於影響該陸地區域之

    本質,不應因該等保護措施而損及該陸地區域之原有性質與法律地位69。 

    此外,有關「島嶼」構成陸地,是否有特殊要求?一派論者以為,島嶼

    (包括岩礁)可以根據地質學上特質先行區分。島嶼必須是「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是以必須是硬質岩石所構成陸地,若為砂質或珊瑚礁殘骸所構成,

    則後者應是「沙洲」(cays or keys)或「珊瑚礁」(reefs),而非島嶼。因

    而縱使此等沙洲或珊瑚礁上有人類居住,或有其本身經濟生活,亦不該當島

    嶼(或岩礁)70。 

    (三)四周環水 

    對於四周環水,大致上無任何爭議71,因為若是島狀地理特徵與大陸陸

    地有沙洲等連接,則會將此島狀地理特徵視為大陸陸地之一部分,而非島

    嶼。在此種情形下,既然構成大陸沿岸之一部分,則當然與完全島嶼相同,

    可以主張全部海域權利72。 

    69  李明峻,前揭註19,頁70。 70  See  Barbara Kwiatkowska & Alfred H.A. Soons,  Entitlement to Maritime Areas of

     Rocks which cannot Sustain Human Habitation or Economic Life of their Own, 21

     NETH. YB. I NT’L L. 139, 150-51 (1990)。然而亦有論者認為,並無一定規則要求島

    嶼不能由砂質所形成,所以若地理特徵完全由砂質所構成,仍可該當,請參考:

    Alex G. Oude Elferink,  Is it Either Necessary or Possible to Clarify the Provision on

     Rocks of Article 121(3) of the Law of the Sea Convention?, in BORDERLANDS UNDER

    STRESS 389, 390 (Martin Pratt & Janet Allison Brown eds., 2000)。 71  PRESCOTT & SCHOFIELD,  supra note 48, at 59.72  Carleton & Schofield, supra note 65, at 34.

  • 8/20/2019 %282013%29

    20/64

    452  臺大法學論叢第 42卷第 3期 

    (四)高於高潮水平面 

    1. 立法過程 

    島嶼必須高於高潮水平面,然是否必須「永久」高於高潮水平面曾有爭

    議。1956 年國際法委員會在所提出之草案第 10 條中規定:「稱島嶼者,指

    四面環水、在正常情形下永遠露出水面之陸地」(An island is an area of land,

    surrounded by water, which in normal circumstances is permanently above

    high-water mark.);國際法委員會與所附註釋中表示:島嶼除在非常不尋常之情況下,應永久高於水平面73。然美國對「在正常情形下」(in normal

    circumstances)一語提出質疑,認為在「正常情形」與「永久」兩用語相互

    衝突,於美國建議下刪除在「正常情形下」以及「永久」之用語,是以 1958

    年《領海及鄰接區公約》僅規定:「高於高潮水平面」74。 

    此一要件攸關緊要,亦是區別島嶼和其他地理特徵,如「低潮高地」(高

    潮時低於水平面)、「暗礁」(即使低潮時仍低於水平面)等之重點。當然

    如何決定高於高潮水平面,受到所選擇「潮漲數據」(vertical tidal datum)

    之影響75。目前為止,潮漲數據之選擇,國際間並無一定標準 76,在非常特

    殊情況下,有可能產生極高的海潮,特別是在暴風雨侵襲時;因而 1982 年

    《海洋法公約》中刪除在「正常情形」下,保留必須「永久」高於高潮水平面 77。

    2. 適用可能爭議 

    然需特別處理的是:該地理特徵原先並非高於高潮水平面,僅是在低潮

    時露出水面,此際該地理特徵在《海洋法公約》制度下,應僅是「低潮高地」

     73  條文與註釋,俱見:WATTS,  supra note 56, at 42。 74  Briscoe, supra note 67, at 18-19; SYMMONS,  supra note 46, at 43.75  See Carleton & Schofield, supra note 65, at 34.76  Schofiel,  supra note 44, at 25. 有關此議題,可進一步參考: Nuno Sergio Marques

    Antun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idal Datum in the Definition of Maritime Limits and

     Boundaries, 2(7) IBRU MARITIME BRIEFING 1, 5-8 (2000)。 77  See PRESCOTT & SCHOFIELD,  supra note 48, at 59-60.

  • 8/20/2019 %282013%29

    21/64

    從國際海洋法檢視「沖之鳥」法律地位  453 

    (low-tide elevations),但若主權國在該地理特徵上建設燈塔或其他相類似

    設施,則能否就此認定該地理特徵符合第 121 條第 1 款島嶼之要件?大部分

    論者顯然不作如此觀點,認為島嶼之構成陸地區域,必須完全是自然形成的

    陸地區域,且判斷是否高於高潮水面,亦當僅以此自然形成部份作基準78。 

    三、岩礁 

    (一)引言 

    70  年代,愛爾蘭與英國有關「洛克威爾」(Rockall)之爭執,對《海

    洋法公約》中島嶼之規定有所影響79。是以在第三屆海洋法會議中,為避免

    各類高於海平面之陸地領土,均遭使用主張領海或其他海域權利,乃於《海

    洋法公約》中規定:「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岩礁』

    (rocks),不應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LOSC §121(3))80。 

    (二)立法過程與爭議 

    然此一條文從草擬階段,參與者即質疑此條文是否應存在,有認為:「基

    於地理學理由應該予以刪除,蓋根本無法執行。倘若基於其他理由必須予以

    保留,則必須將岩礁予以客觀定義,以消除哪些岩礁會受到條文影響之疑慮」

    ( should be eliminated for geographical reasons as being impossible to

    administer. If, for other reason, this paragraph must remain it is essential that a

    78  See Roberto Lavalle,  Not Quite a Sure Thing: The Maritime Areas of Rocks and

     Low-Tide Elevations under UN Law of the Sea Convention, 19 I NT’L J.  MARINE & 

    COASTAL L. 43, 58 (2004).79  Briscoe, supra note 67, at 19-20. 80  對於選用「岩礁」一語,在海洋法會議中,各國其實有所歧異,有謂應該使用「無

    法居住且沒有經濟生活的小島」(islet or small islands which , being uninhabitable

    and without economic life),有謂應該使用「沒有經濟生活的島嶼」(island without

    economic life),有使用「不可能提供任何經濟生活可能的小島或岩礁」(islets or

    rocks which offered no real possibility for economic life)。See Kwiatkowska & Soons,

     supra note 70, at 151-52.

  • 8/20/2019 %282013%29

    22/64

    454  臺大法學論叢第 42卷第 3期 

    rock be defined objectively so as to remove all doubts as to which rocks would

     be affected by this provision.  81),1979 年當時會議主席「阿梅拉辛格」表示

    非正式綜合協商案文有關島嶼制度,並未經仔細討論,在後續會議中應進行

    討論,然往後卻未能討論。在 1982 年第十一次會議時,聯合王國仍主張應

    該刪除第 121 條第 3 款規定,羅馬尼亞提出新增第 4 款用以解釋何謂「不能

    維持人類居住」,然兩項提案均因顧及協商一致,皆歸失敗82,與會各國代

    表仍將此條文保留。換言之,在《海洋法公約》體系下,不承認「岩礁」得

    享有專屬經濟海域與大陸架之權益。然而論者亦不諱言指出,因為會議對「岩礁」之意義並未有任何深入討論,因而要藉由會議準備文件來探索岩礁之意

    義,助益不大83。 

    (三)岩礁之意義 

    雖然「岩礁」條款是《海洋法公約》對島嶼制度的重大修改84,然如上

    所述,《海洋法公約》卻未對岩礁賦予明確定義。從條文上下文判斷,一般

    認為「岩礁」仍是島嶼之一種85。然因並未賦予「岩礁」明確定義,故可合

    理推定,「岩礁」應該依照其通常文義進行解釋,在此前提下,有論者主張:

    岩礁應該根據地理學上之意義予以嚴格適用,根據此方法,凡符合島嶼定義

    之「島狀地理特徵」(insular formation or insular features),只要不是「岩

     81   Robert D. Hodgson & Robert W. Smith, The Informal Single Negotiating Text

    (Committee II):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3 OCEAN DEV.  &  I NT’L L. 225, 233

    (1976).82  See Kwiatkowska & Soons, supra note 70, at 140-41; see also Symonides, supra note 

    50, at 120; PRESCOTT & SCHOFIELD,  supra note 48, at 63-75.83  Overbeek, supra note 49, at 267. 84  U 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OCEAN AFFAIRS AND THE LAW OF THE SEA), THE R ÉGIME

    OF ISLANDS 2; para. 5 (1988); Sales No. E.87.V.II.85  Jon M. Van Dyke & Dale L. Bennett, Islands and Delimitation of Ocean Spac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10 OCEAN YB. 54, 77 (1993). 主要學者同意此種看法,見:Jonathan

    Charney,  Rocks that Cannot Sustain Human Habitation, 93(4) AM.  J.  I NT’L L. 863

    (1999); Lavalle,  supra note 78, at 44; Kwiatkowska & Soons,  supra note 70, at 139;

    Schofiel, supra note 44, at 25。 

  • 8/20/2019 %282013%29

    23/64

    從國際海洋法檢視「沖之鳥」法律地位  455 

    礁」,比如「乾礁」(cays)或「環礁」(atolls),縱使不能維持人類居住

    或有本身經濟生活,仍能主張「專屬經濟區」86;另外一種解釋方法則是以

    字典定義為基準,字典中所謂「岩礁」是指「無人居住之小島」( barren islets)87,

    於此方法下,再參考《海洋法公約》所強調的人類居住與自身經濟生活,則

    判斷特定島狀地理特徵是否為岩礁之標準,在於該島狀地理特徵能否支持一

    群居民能夠使用環繞該島狀地理特徵之海域。在此定義下,該島狀地理特徵

    雖不必然需要擁有永久居民,但至少應該要能支持附近的漁民,比如附近漁

    民經常或在固定季節利用該島嶼作為捕魚基地

    88

    。 

    (四)岩礁相關要件分析 

    對於島嶼(岩礁)之「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

    仍有諸多問題,有待釐清。茲針對其兩項與一般島嶼不同之要件進行分析對

    比如下: 

    1. 不能維持人類居住要件之檢視與議題 

    應該如何理解「維持人類居住」之概念?必須有多少人口始該當?該人

    口是否必須永久或長期居住?對此議題,有正反兩種看法。認為無庸有永久

    人口之論點,以為「維持人類居住」的概念是其有無維持人類居住之能力,

    而不是有無人類居住之事實,因而無庸考量是否有人居住。根據第三屆海洋

    法會議起草委員會秘書長之看法,渠認為所使用的是現在式「不能維持」

    (cannot sustain),因而所應處理的是「現在」之條件,不論過去幾世紀以

    來究竟如何,與一島狀地理特徵現在是否能夠維持人類居住無關。因而所需

    檢視的是今日究竟如何,該岩礁形狀的地理特徵,在方今時間有無能力維持

     86  Hodgson & Smith, supra note 81, at 231-32.87  有關不同字典中,對岩礁所下定義之討論,可參考:PRESCOTT & SCHOFIELD,  supra 

    note 48, at 61-63。 88  請參考:Van Dyke & Bennett, supra note 85, at 78-79。認定無人居住岩礁或島嶼不

    得主張專屬經濟區之論述,可進一步參考:Song, supra note 6, at 163-64。 

  • 8/20/2019 %282013%29

    24/64

    456  臺大法學論叢第 42卷第 3期 

    人類居住89。另一值得注意的,條文使用「不能維持」(cannot sustain),

    而非「並不維持」(do not sustain),所強調的是「能力問題」(capacity),

    而不是「事實問題」;換言之,「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是指該島嶼之「不可

    居住」(uninhabitable),而非「無人居住」(uninhabited)90。是以縱使該

    島現階段並無人居住,然有可居住之可能,即不排除此一島狀地理特徵,是

    第 121 條第 1 款之「一般島嶼」,而非第 121 條第 3 款之「岩礁」。 

    然另一派論者認為:解釋上「維持人類居住」必須是「需持續有一定人

    口居住」,其主要想法是:從公平性與公正性考量,無人居住之島嶼,當然不能如同有人居住之島嶼般地給予相同權利,特別是考量到 200 浬專屬經濟

    區之發展,更應如此91。有論者更嚴格表示:「第 121 條第 3 款提及『人類

    居住』與『經濟生活』,顯示岩礁一詞除地理學定義外,應有更深一層意義。

    事實上,此等用語顯示必須有文化與地理的人類活動。強調事實或可能的人

    類活動,在定義『岩礁』時,最重要的是該島狀特徵必須能支持使用環繞該

    特徵四周海洋空間的一穩定人類社群」92。析言之,賦予專屬經濟區或大陸

    架主要就是給予系爭陸地領土上人民經濟利益,若無一定定居人民,即無給

    予如此龐大經濟利益之理由。 

    另一有關本要件之討論是:人類的基本生活,淡水是不可或缺的,因而

    系爭地理特徵本身能否提供居住者足夠淡水,應該是判斷標準之一。然因《公

    約》約文僅規定「維持」,並未明訂「如何維持」,是以實踐上若出現以機

     89  L. D. M. Nelson,  Discussion, in  THE 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IMPACT AND IMPLEMENTATIONS 358 (Edward Duncan Brown & Robin Rolf Churchill

    eds., 1987).90  See Kwiatkowska & Soons, supra note 70, at 160-61. See also PRESCOTT & SCHOFIELD, 

     supra note 48, at 77(引用並贊同Professor K WIATKOWSKA與Professor   SOONS之看

    法).91  See  Kwiatkowska & Soons,  supra note 70, at 166-67; Jon Van Dyke, Joseph R.

    Morgan & Jonathan Gurish,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of the Northwestern

     Hawaiian Islands: When do Uninhabited Islands Generate an EEZ?, 25 SAN DIEGO L. 

    R EV. 425, 437 (1988).92  Id . at 437.

  • 8/20/2019 %282013%29

    25/64

    從國際海洋法檢視「沖之鳥」法律地位  457 

    械輔助獲得淡水(如海水淡化設備),或是定期以船舶運送淡水和食物供應

    居住者,則是否能夠該當此一要件93?對於是否需具有淡水,國際社會成員

    鮮少有以此作為判斷基準者,因為諸多島嶼,若長期不下雨即需要有其他輔

    助設施以供應充分水資源,甚至大部分島嶼,在天然條件下,隨著人口增長,

    均需有人工介入之後,始能提供充分淡水,僅有淡水並無法保證特定島嶼上

    人口必能維持生活,國際社會亦從未曾聞系爭地理特徵擁有淡水,始可稱為

    島嶼者。然而另一方面,若一海域地理特徵擁有足夠食物與飲用水,而且可

    以建築居室,則應可符合「維持人類居住」之要件,有權主張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94。 

    2. 本身的經濟生活 

    (1) 經濟生活 

    所謂「經濟生活」,是否必須是「具商業性質」(of a commercial nature)

    的經濟生活?是否擴及雷達站,燈塔、助航設施、收集海鳥糞、收集鳥蛋或

    烏龜?對於經濟生活之定義,以往較為嚴格限制,認為只有設置雷達站或氣

    候觀測站之地理特徵,不能該當此要件。然近年來意見較為寬鬆,是以在島嶼上建有燈塔或其他助航設施,則其對航行、海港等等,當具有經濟生活95。

    在思維上,若認為「經濟生活」不限於具商業性質者,則岩礁若大至可以建

    立遮蔽場所、或進行鳥糞採集、或採集烏龜或鳥蛋,即應無理由否認此等岩

    礁擁有經濟生活。在「揚馬延島調解委員會」認定下,揚馬延島雖僅有數十

    個非常駐的氣象觀測專家,並無永久居住人口,但仍以「揚馬延」是可以主

    張與一般陸地相同權利之島嶼,而非《海洋法公約》第 121 條第 3 款之不能

    主張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之岩礁96。 

    93  參王冠雄,前揭註33,頁56。 94  Song, supra note 6, at 167.95  Kwiatkowska & Soons, supra note 70, at 167-68.96  Id. at 168.

  • 8/20/2019 %282013%29

    26/64

    458  臺大法學論叢第 42卷第 3期 

    至於在特定地理特徵周邊海域捕魚或從海床開採礦藏或油氣,是否構成

    經濟生活?假如經濟生活不限於系爭地理特徵上陸地所生產者,則當系爭地

    理特徵若其四周擁有豐富漁場或海床下有經濟價值之礦藏或油氣,亦應符合

    具有「經濟生活」之要件97。學者進一步以為:特定島狀地理特徵若在戰略

    位置,將是「戰略與防衛的重要資源」(a valuable resource for strategic and

    defense operations),在島上建設長程偵搜設施,派遣專業技術人員駐紮與

    管控,遠比建造遠洋艦艇巡邏或派駐該處來得有效與經濟98。 

    然亦有論者較為審慎,採取折衷論述,認為此處若僅處理漁業資源,則係爭漁業資源應僅限於該地理特徵之領海範圍內之資源,必須領海內資源足

    以構成經濟生活,蓋此等地理特徵之爭執點在於能否主張專屬經濟區或大陸

    架,進一步享有該等資源,若將此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資源一併計入,顯

    然不宜99。 

    就此要件,另有一時間因素,值得探討。假如特定島嶼以往有本身經濟

    生活或有人居住,此一歷史事實就決定該島嶼是否岩礁並無必然關聯性。進

    行檢析時,必須以主張時之狀態為基準,以往歷史僅能用以證明過去確有該

    能力之證據,然仍須提出證據證明該能力持續至今100。雖然論理上如此,然

    於實際運作時,此種客觀限制意義有限,因為任何「岩礁」,只要當事國具

    有決心,願意提供充分經費,則幾乎均能維持人類居住101。 

    (2) 「本身」(of their own) 

    有「本身」(of their own)經濟生活,何謂「本身」?在學者論述中,

    「本身」是個關鍵概念。學者認為:「『本身』一語意味著相關國家不能藉

    由取自其他陸地領土之資源,挹注人工經濟生活到岩礁上,而防止該岩礁遭

     97  See  Id .; Charney, supra note 85, at 870.98  PRESCOTT & SCHOFIELD,  supra note 48, at 80.99  Charney, supra note 85, at 868.100  此種歷史證據,似乎是大部分學者之共通見解,請參考: Id. at 867-68; PRESCOTT & 

    SCHOFIELD,  supra note 48, at 77-78; Kwiatkowska & Soons, supra note 70, at 162。 101  Hodgson & Smith,  supra note 81, at 231; PRESCOTT & SCHOFIELD,  supra note 48, at

    78.

  • 8/20/2019 %282013%29

    27/64

    從國際海洋法檢視「沖之鳥」法律地位  459 

    否定不能主張專屬經濟區以及大陸架」(The phrase “of their own” means that

    a State cannot avoid a rock being denied both an EEZ and a shelf by injecting an

    artificial economic life, based on resources from it other land territory)102。第三

    屆海洋法會議期間,有代表表示若特定地理特徵完全依靠軍事或政府機構,

    則不能符合有「本身」經濟生活之要件,與會各國代表對此並無任何反對意

    見103。然在「揚馬延委員會」之認定中,揚馬延島全島雖需依靠外來之支持,

    始能維持人類居住,然並不妨礙揚馬延島仍經認定是擁有「本身」經濟生活。

    猶有甚者,「揚馬延委員會」之論證,同樣是由權威論者所做成,包括Ambassador R ICHARDSON、Ambassador EVENSEN、Judge A NDERSON,是以亦

    有論者以為,類推適用該委員會見解104,縱使是完全必須依靠外來物資援

    助,若能終年支持科學家或相關人員在島上進行研究或活動,則應仍可該當

    「有本身經濟生活」之要件105。 

    3. 兩項子要件間之關連 

    102 Kwiatkowska & Soons,  supra note 70, at 169; D. W. BOWETT, THE LEGAL R EGIME OF

    ISLAND IN I NTERNATIONAL LAW  34 (1979); Jon M. Van Dyke & R. A. Brooks,

    Uninhabited Islands: Their Impact on the Ownership of the Ocean’s Resources, 12

    OCEAN DEV. & I NT’L L. 265, 286-88 (1983). 另請參考:馬英九(1986),《從新

    海洋法論釣魚臺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頁130-131,台北:正中書局(亦採相

    同見解)。 103  Charney, supra note 85, at 870 n.34.104  揚馬延島協商委員會所做成決定,載於: 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 to the

    Governments of Iceland and Norway Reports: Conciliation Commission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Area between Iceland and Jan Mayen, 20 I NT'L LEG. MAT'L. 797

    (1981) [hereinafter Jan Mayen Conciliation Case]。在該案中,委員會認為揚馬延島

    並非第121條的岩礁,而是島嶼,因而應該適用第121條第1款與第2款,見:Jan

    Mayen Conciliation Case, at 803-04。 105  請參考:Kwiatkowska & Soons,  supra note 70, at 169。請進一步參考:趙理海

    (1996),《海洋法問題研究》,頁87,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JOHN R. VICTOR

    PRESCOTT, THE MARITIME BOUNDARIES OF THE WORLD 93 (1985) (上述論者同樣以

    為不能排除系爭地理特徵周邊海域之經濟資源)。 

  • 8/20/2019 %282013%29

    28/64

    460  臺大法學論叢第 42卷第 3期 

    第 121 條第 3 款規定「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

    使用「或」字,究係排除一項條件即可認定並非「岩礁」?抑或必須同時排

    除兩項限制,始非「岩礁」?換言之,特定地理特徵若有本身的經濟生活,

    但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是否即非岩礁?抑或必須同時能夠維持人類居住,且

    有本身經濟生活,始得成為得主張與一般陸地領土相同權利的島嶼?在解釋

    上,有從寬解釋與從嚴解釋,認為必須同時排除兩項要件後,始能主張與一

    般陸地相同權利之學者,其立論以為:若不如此,則相關國家可能派駐軍經

    年累月在特定地理特徵上,即可符合有人類長期居住之要件,若加上必須有本身經濟生活,即可將單純派駐軍隊之情形排除106。在立法之際,丹麥即明

    白主張:對丹麥而言,上述的「或」一詞,丹麥之理解是作「和」解釋 107。

    然另一方面,學者明白指出,本條草案原先規定使用「和」(and),但後

    來改為「或」(or ),是以相當明顯,兩項要件只要有一項符合,則該地理

    特徵即應排除於第 121 條第 3 款之限制108,亦即此一地理特徵可主張全部權

    利之島嶼。對此問題並無絕對答案。 

    4. 小結 

    學術界之通論認為:因岩礁規定在《海洋法公約》第 8 部份島嶼制度下,

    且符合四面環水,在高潮時高於水面之天然形成之陸地區域,是以本質上仍

    是「島嶼」,但與「一般島嶼」(normal islands)有別,不能主張專屬經濟

    區與大陸架。當然《海洋法公約》亦未規定所有岩礁均不能主張專屬經濟區

    或大陸架,而是僅有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本身經濟生活之岩礁,不能主張上

    述兩項權利109。然考量到國家對海域管轄權擴張趨勢,沿海國有可能選擇岩

    礁作為直線基線之基點,再進一步向外主張各類海域管轄權利,規避《海洋

    法公約》第 121 條第 3 款之限制;是以對相關要件之解釋問題,大部分論者

     106  Kwiatkowska & Soons, supra note 70, at 163-65.107  Id. at 163.108  See Charney, supra note 85, at 868. See also Elferink, supra note 70, at 390.109  Chaney,  supra note 85, at 866; Lavalle,  supra note 78, at 64; Song,  supra note 6, at

    166.

  • 8/20/2019 %282013%29

    29/64

    從國際海洋法檢視「沖之鳥」法律地位  461 

    均同意:考量到《公約》第 121   條第 3  款之立法宗旨與目的,應對第 121

    條第 3 款從寬解釋:蓋 200 浬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特別是可延伸至大陸邊

    緣的部份,以及此等海域在世界中對資源與經濟之重要性,不論第121 條第

    3 款之範圍何在,應可認定當時之所以建立第 121 條第 3 款之例外,應是要

    避免各類島嶼可能對人類共同繼承財產進一步限縮;若所有符合第 121 條第

    1 款的「島嶼」,均能主張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則在國家管轄權範圍外的

    「區域」(Area),範圍將大幅縮減110。 

    (五)國家實踐 

    《條約法公約》第 31 條第 3 項第 2 款規定:「應與上下文一並考慮者

    尚有:……嗣後在條約適用方面確定各當事國對條約解釋之協定之任何慣例111」,

    是以對於條約約文之解釋,相關國家往後之實踐在釐清特定條文之意義,可

    資佐證。因而《海洋法公約》有關岩礁之爭議112,相關國家之實踐,有予以

    一併檢討之必要。 

    1. 「洛克礁」(Rockall)(聯合王國) 

    110  請參考:Kwiatkowska & Soons,  supra note 70, at 144。對本條立法意旨之討論,

    可再參考:Lavalle, supra note 78, at 62-63。另有論者從專屬經濟區制度出發,認

    為給予陸地領土專屬經濟區主要是給予人民經濟利益,讓人民安生立命,特定地

    理特徵不論其為「岩礁」或「島嶼」,若無法維持人類居住,則賦予專屬經濟區

    之立法理由即不存在,因此《海洋法公約》第 121條第3款之「岩礁」應採廣義解

    釋,請參考:Jon M. Van Dyke, Disputes Over Islands and Maritime Boundaries in

     East Asia, in  MARITIME BOUNDARY DISPUTE, SETTLEMENT PROCESSES, AND THE LAW

    OF THE SEA 39, 49-50 (Seoung-Yong Hong & Jon M. Van Dyke eds., 2009)。 111  有關本條款之討論,可參考:A NTHONY AUST, MODERN TREATY LAW AND PRACTICE 

    241-43 (2d ed. 2007); THE VIENNA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  A 

    COMMENTARY 825-29; paras. 42-47 (O. Corten & P. Klein eds., 2011).112  此處僅檢視11個相關案例,至於可能為「島嶼」或「岩礁」之爭議海域地理特徵

    較詳盡數目可參考:Song, supra note 6, at 170。 

  • 8/20/2019 %282013%29

    30/64

    462  臺大法學論叢第 42卷第 3期 

    「洛克礁」位於北大西洋,孤懸海中,該岩礁高 70 英尺(約 21 公尺),

    面積約 624 平方公尺(0.000241 平方浬),島上無人居住113。1974 年聯合

    王國在洛克礁周邊先行主張約五萬兩千平方浬之大陸架114;1977   年更於其

    所宣布《漁業範圍命令》(Fishery Limits Order )中規定,以該岩礁為基點,

    主張 200 浬漁區,如此一主張,與丹麥、愛爾蘭與冰島在劃界時造成衝擊,

    引發爭議115。事實上,此一主張,招致眾多國家抗議116。 

    1997   年聯合王國加入《海洋法公約》時,主動放棄從洛克礁主張 200

    浬權益

    117

    ,修訂《漁業範圍命令》,其目的即用於執行《海洋法公約》第121 條第 3 款之規定118,1999 年針對蘇格蘭與丹麥法羅群島間大陸架界限條

    約,聯合王國同樣放棄以「洛克礁」作基點主張,退回從 St. Kilda 島起算119,

    然聯合王國之作為似乎是相當罕見之國際實踐。 

    2. 「鳥嶼」(Isla de Aves ; Aves Island or Birds Island)(委內瑞拉)

     113  Charney, supra note 85, at 866-67 n.21. 114

      See Clive R. Symmons, The Rockall Dispute Deepens: An Analysis of Recent Danishand Icelandic Actions, 35 I NT’L & COMP. L. Q. 344, 345 (1986).

    115  See Charney, supra note 85, at 866-67 n.21. 116  See Symmons,  supra note 114, at 344-73. 此間國家包括:冰島、愛爾蘭與丹麥,

    見:Robin Rolf Churchill, United Kingdom - Decision to Defer Accession to the 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A Convincing Move?, 12(1) I NT’L J. MARINE & 

    COASTAL L. 110, 114 (1997); Elfenink, supra note 70, at 391。 117  Carleton & Schofield,  supra  note 65, at 36; Robin Rolf Churchill, United Kingdom

     Accession to the 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13 I NT’L J.  MARINE & 

    COASTAL L. 263, 171-73 (1998). 相關討論可再參考:D. H. Anderson,  British

     Accession to the 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46 I NT’L & COMP. L. Q. 761,

    778 (1997)。 118  See DAVID A NDERSON, MODERN LAW OF THE SEA: SELECTED ESSAYS 460 (2008).119  聯合王國與丹麥之條約,約文全文收錄於:41 U NITED NATIONS, LAW OF THE SEA

    BULLETIN 58-62 (1999); 4 I NTERNATIONAL MARITIME BOUNDARIES (J. I. Charney & R.

    Smith eds., 2002)。有關該次劃界條約之評述,可參考:Alex G. Oude Elferink,

     Maritime Delimit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Denmark/Faroe Islands,

    14(4) I NT’L J. MAR . & COASTAL L. 541, 541 (1999)。 

  • 8/20/2019 %282013%29

    31/64

  • 8/20/2019 %282013%29

    32/64

    464  臺大法學論叢第 42卷第 3期 

    所簽署海域劃界條約,同樣以「鳥嶼」享有 200 浬專屬經濟區為劃界前提121。

    1980 年法國與委內瑞拉簽署海域條約,同樣以鳥嶼 200 浬專屬經濟區作為

    前提簽署122。 

    3. 「雷維利亞希赫多群島」(墨西哥) 

    「雷維利亞希赫多群島」(Revillagigedo Islands),是墨西哥在太平洋

    中的一座群島,該群島由四座島嶼組成,分別為 Isla Clarión、Isla Socorra、

    Isal San Benddicto 以及 Isla Roca Partida。各島均為火山島,分散甚廣,從東到西相距約 420 公里寬,島嶼總面積約 157.81 平方公里(157.81 km²),在

    Isla  Socorro 上有海軍基地,駐有 250 名人員;而 Isla Clarión 上有約僅 9 人

    之小隊駐守123。1976 年墨西哥宣布 200 浬專屬經濟海域,而所公布地圖顯

    示,針對此組小島礁主張 200 浬124。雖有論者表示根據此一組島嶼主張 200

    浬海洋權益有違國際法125,但截至目前為止,並無任何國家正式對墨西哥提

    出抗議。 

    4. 「阿立和岩礁」(墨西哥)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 Limits in the Seas (No. 91 of 16 Dec. 1980)。 121  荷蘭與委內瑞拉所簽署海域劃界條約與插圖,俱收錄於:Office of the Geographer

    (Bureau of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 Limits in the Seas (No. 105 of 22 Jan. 1986) 。122  該條約於1983年生效,全文與插圖俱收錄於:I NTERNATIONAL MARITIME BOUNDARY 

    603-614 (J. I. Charney & L. M. Alexander eds., 1993)。然而有論者以為:雙邊劃界

    協定不能用以支持係爭地理特徵是否為島嶼,因為雙邊協定僅是當事國間之協

    議。請參考:Elfenink, supra note 70, at 394。對於委內瑞拉從鳥嶼主張200浬部分

    國家仍持續抗議,比如安地瓜與巴布達、聖路西亞等三國,認為鳥嶼不能享有專

    屬經濟區,上述相關條約之簽署違反《海洋法公約》第121條第3款之規定上述三

    國不承認鳥嶼有此種效力。三國之抗議與理由,全文收錄於:35 U NITED NATIONS, 

    LAW OF THE SEA BULLETIN 98-100 (1997).123  見: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villagigedo_Islands (last visited Feb.

    12, 2009)。 124  See Overbeek, supra note 49, at 261-62.125  See id. at 267.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2%A8%E8%A5%BF%E5%93%A5&variant=zh-tw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A%E5%B9%B3%E6%B4%8B&variant=zh-tw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E%A4%E5%B2%9B&variant=zh-twhttp://en.wikipedia.org/wiki/Clarion_Island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1%AB%E5%B1%B1%E5%B2%9B&variant=zh-twhttp://en.wikipedia.org/wiki/Socorro_Islandhttp://en.wikipedia.org/wiki/Clarion_Islandhttp://en.wikipedia.org/wiki/Clarion_Islandhttp://en.wikipedia.org/wiki/Socorro_Island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1%AB%E5%B1%B1%E5%B2%9B&variant=zh-twhttp://en.wikipedia.org/wiki/Clarion_Island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E%A4%E5%B2%9B&variant=zh-tw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A%E5%B9%B3%E6%B4%8B&variant=zh-tw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2%A8%E8%A5%BF%E5%93%A5&variant=zh-tw

  • 8/20/2019 %282013%29

    33/64

    從國際海洋法檢視「沖之鳥」法律地位  465 

    「阿立和岩礁」(Rocas Alijos; Alijos Rocks)是墨西哥在太平洋上的岩

    礁,位於墨西哥大陸本土西邊約 300 公里處,總表面積小於 100 平方公尺,

    包括三塊主要的岩礁,而其中南端較大的岩礁有 34   公尺高,直徑寬達 14

    公尺126。對於阿立和岩礁,墨西哥並未主張該岩礁得享有 200 浬專屬經濟區127。

    然墨國之所以未以「阿立合岩礁」進行主張,毋寧是有在更外圍之「雷維利

    亞希赫多群島」作為基礎,已然可將 200 浬海洋權益予以包括,無庸以「阿

    立和岩礁」主張。 

    5. 「揚馬延島」(挪威) 

    「揚馬延島」(Jan Mayen)在北緯 71°,西經 8 (71°N 8 W),位於北

    冰洋中,是挪威領土之一部分,長 55 公里,面積 373 平方公里,在冰島北

    方約 600 公里,在挪威西方約 1,000 公里,為火山島,島上多山,最高峰 2,277

    公尺128。挪威在 1929 年兼併該島,島上並無任何居民,但島上所設置氣象

    觀測站與助航設施從 2005 年起派有人員進駐129。 

    此一遠離挪威本土且無任何居民的島嶼之法律地位,國際法院曾有所論

    述。在 1993 年《格陵蘭與揚馬延劃界案》(Greenland/Jan Mayen Case, 1993),

    國際法院表示:該島則自 1922 年來,即為挪威氣象研究院利用作為研究基

    地,1929  年宣布對該島擁有主權。當丹麥與挪威對於劃界爭執發生時,格

    陵蘭與揚馬延之主權均無爭議130。對於揚馬延島所得主張之海域權利,國際

    法院認為,遠離挪威本土的「揚馬延島」,島上雖僅有氣象研究站與 25 名

     126 有 關 該 岩 礁 基 本 資 料 與 數 據 , 引 自 : W I K I P E D I A,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 commons/4/4c/Rocas_Alijos-map.png (last

    visited Dec. 12, 2008)。 127  See Overbeek, supra note 49, at 262.128  資料來源: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Jan_Mayen (last visited Feb. 22,

    2007)。 129  資料來源: N.Y. TIMES, http://query.nytimes.com/search/query?query=Jan+Mayen&srchst=ref

    (last visited Mar. 21, 2008)。 130  見:Maritime Delimitation in the Area between Greenland and Jan Mayen (Den. v.

     Nor.), Judgment, 1993 I.C.J. 41, paras. 11-13 (June 14)。 

    http://kvaleberg.com/extensions/mapsources/index.php?params=71_N_8_W_http://kvaleberg.com/extensions/mapsources/index.php?params=71_N_8_W_

  • 8/20/2019 %282013%29

    34/64

    466  臺大法學論叢第 42卷第 3期 

    科學家與技術人員131,且該島荒涼異常,經常為冰雪所覆蓋,但仍可主張全

    部海域權利,蓋揚馬延島實在太大,無法將之視為《海洋法公約》第 121

    條之「岩礁」132。從此角度出發,島嶼大小對於特定島嶼能否主張專屬經濟

    區確實是有所關聯,根據國際法院判決,揚馬延島之具體數據是:長約 53

    公里,寬 15 – 20 公里,面積約 373 平方公里133。 

    6. 「克立帕頓島」(Clipperton Island)(法國) 

    「克立帕頓島」(Clipperton Island)法文作「熱情島」(Île de la Passion),面積九平方公里,位於 10°18′N,109°13′W 的東太平洋上,在墨西哥西南方,

    哥 斯 大 黎 加 之 西 方 。 離 最 近 的 陸 地 是 墨 西 哥 外 海 群 島 Revillagigedo

    Archipelago 的「蘇克洛島」(Socorro Island)約 945 公里(510 浬)。島上

    並無永久居民。島成戒指狀,將所有潟湖環繞起來,使該島的周邊長達 12

    公里。該島因 18 世紀初,據聞不列顛海盜與私掠船船長「約翰・克立帕頓」

    (John CLIPPERTON)匿居該島,是以英文文獻以其命名該島134。1711 年法

    國軍艦發現該島,並將其命名為「熱情島」。法國人開始僅於該島進行科學

    研究,在 1858 年始正式宣布兼併該島135,1897 年墨西哥奪取該島,並在島

    上建立軍營,指派軍事指揮官。往後兩國迭生爭端,1935   年法墨兩國提交

    仲裁,該島歸屬法國。至此而後,該島為法國所有即不再有所爭議。1979

    法國宣布 200 浬專屬經濟區,並表示該島擁有 200 浬專屬經濟區,雖有國際

     131  相關陳述與數據,見: Id. paras. 14-15 (June 14)。 132  See Robin Rolf Churchill, The Greenland-Jan Mayen Case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the International Law of Maritime Boundary Delimitation , 9 I NT’L J.  MARINE

    &COASTAL L. 1, 25 (1994).133  Maritime Delimitation in the Area between Greenland and Jan Mayen (Den. v. Nor.),

     supra note 130, paras.14.134  見: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Clipperton_Island (last visited Dec. 10,

    2007)。 135  Id. 

  • 8/20/2019 %282013%29

    35/64

    從國際海洋法檢視「沖之鳥」法律地位  467 

    法學者對此有所質疑,但包括墨西哥在內,國際社會並無任何成員反對法國

    之主張136。 

    7. 「聖保羅與聖彼得群礁」(巴西) 

    「聖保羅島」(St. Paul Islands)與「聖彼得島」(St. Peter Islands)位

    於大西洋的赤道地帶(北緯 0 度 56 分;西經 29 度 21 分),約離巴西本土

    1010 公里,總陸地面積為 1 萬 3 千平方公尺,地表最高處有 18 公尺高。由

    五個島嶼和無數個岩礁所組成。五個島嶼分別為:Belmonte Island(Sudoeste)(面積 5,380m²)、Challenger Island(São Paulo)(面積 3,000m²)、 Nordeste

    Island(São Pedro)(面積 1,440m²)、Cabral Islet( Noroeste)(面積 1,170

    m²)、以及 SouthIslet(面積 943m²),全部地理特徵上均無淡水137。本組

    群岩礁是大西洋海脊所形成,或許歸因於來自海上含鹽分之濃霧,以致島上

    全無植被。 

    此等島礁做為巴西領土並無任何爭議,2004   年巴西提交大地基準點至

    聯合國秘書處時表示:巴西大陸沿岸採用直線基線,至於其他巴西領土則採

    正常基線138。而其 1993 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架法》第

    6 條規定:「巴西之專屬經濟海域是從測算巴西領海寬度基線自 12 浬至 200

    浬的一帶海水」(The Brazilian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is a belt of sea which

    ex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