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華家一班 曹淑華 · PDF fileby 2009.06 1...

13
by 2009.06 1 家族治療 家族治療 家族治療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各學派理論比較 各學派理論比較 各學派理論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 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 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 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 一、相同點 相同點 相同點 相同點: () 對案主目前的生活情況與過去生活經驗都會有興趣 () 都可能探索目前/過去的原生家庭經驗、手足互動、與人際關係 () 注意到臨床症狀 二、相異點 相異點 相異點 相異點: 個別治療 系統治療 做出準確的診斷,可能使用 DSM-IV 立即對案主進行治療 專注於案主的臨床症狀,以及 排除正的原因、意圖、認知、 情緒與行為等歷程 探索案主的個人經驗與觀點 導入計劃性的介入來協助案 探索案主家庭的生活歷程與規則,可能 使用家族圖 邀請案主的父母、手足一起接受治療 焦點放在與案主症狀有關的家庭互動關 探索家庭系統中(或更大系統),影響該 家庭的跨世代意義、規則、文化、與性 別等觀點 導入計劃性的介入來改變系統脈絡 系統治療觀點 系統治療觀點 系統治療觀點 系統治療觀點 一、家族系統是環繞因果模式,不是直線因果模式 二、(家庭)系統傾向維持靜態,並且抗拒改變,即使功能明顯不良亦如此 三、系統中某一個部分的改變,會對其他部分造成影響 四、家庭的歸屬感、個人在家庭中的互動關係,比個人生活本身更具影響力 五、個人的症狀可能是 () 家庭失功能的表徵 () 符合家庭的某個功能或目的 () 家庭世代沿襲下來的功能失調模式 六、家族治療的目標在改變系統 七、關注個人在系統中如何表現、如何遵循系統的要求、系統如何影響個人、個 人如何影響系統 阿德勒家族治療 阿德勒家族治療 阿德勒家族治療 阿德勒家族治療 一、 治療目標 治療目標 治療目標 治療目標: () 培養父母的領導能力。父母是家庭的領導者,但父母有時沒有做好養

Transcript of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華家一班 曹淑華 · PDF fileby 2009.06 1...

Page 1: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華家一班 曹淑華 · PDF fileby 2009.06 1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

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理論理論理論比較比較比較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1

家族治療家族治療家族治療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各學派理論比較各學派理論比較各學派理論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

一一一一、、、、相同點相同點相同點相同點::::

(一) 對案主目前的生活情況與過去生活經驗都會有興趣

(二) 都可能探索目前/過去的原生家庭經驗、手足互動、與人際關係

(三) 注意到臨床症狀

二二二二、、、、相異點相異點相異點相異點::::

個別治療 系統治療

� 做出準確的診斷,可能使用

DSM-IV

� 立即對案主進行治療

� 專注於案主的臨床症狀,以及

排除正的原因、意圖、認知、

情緒與行為等歷程

� 探索案主的個人經驗與觀點

� 導入計劃性的介入來協助案

� 探索案主家庭的生活歷程與規則,可能

使用家族圖

� 邀請案主的父母、手足一起接受治療

� 焦點放在與案主症狀有關的家庭互動關

� 探索家庭系統中(或更大系統),影響該

家庭的跨世代意義、規則、文化、與性

別等觀點

� 導入計劃性的介入來改變系統脈絡

系統治療觀點系統治療觀點系統治療觀點系統治療觀點

一、家族系統是環繞因果模式,不是直線因果模式

二、(家庭)系統傾向維持靜態,並且抗拒改變,即使功能明顯不良亦如此

三、系統中某一個部分的改變,會對其他部分造成影響

四、家庭的歸屬感、個人在家庭中的互動關係,比個人生活本身更具影響力

五、個人的症狀可能是

(一) 家庭失功能的表徵

(二) 符合家庭的某個功能或目的

(三) 家庭世代沿襲下來的功能失調模式

六、家族治療的目標在改變系統

七、關注個人在系統中如何表現、如何遵循系統的要求、系統如何影響個人、個

人如何影響系統

阿德勒家族治療阿德勒家族治療阿德勒家族治療阿德勒家族治療

一一一一、、、、 治療目標治療目標治療目標治療目標::::

(一) 培養父母的領導能力。父母是家庭的領導者,但父母有時沒有做好養

Page 2: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華家一班 曹淑華 · PDF fileby 2009.06 1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

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理論理論理論比較比較比較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2

育的準備,當事情發生時,自然會採用所經驗到的獨斷、或放縱行為

來作反應

(二) 解開家庭中錯誤的目的和錯誤的互動:先描述每位家庭成員的地位、

日常生活反覆出現的互動歷程,運用「目的揭露」(goal disclosure)

釐清成為的行為動機,擺脫自動化、無意義、和負面的方式

(三) 促進有效率的教養方式:阿德勒家族治療是一種「動機模式」,而非「行

為模式」的教育法,協助家長了解家庭的特定動機模式,採取「權威

──負責」或「民主式」的兒童教育法

二二二二、、、、 家庭氣氛家庭氣氛家庭氣氛家庭氣氛::::

(一) 存在於家庭成元之間互動關係的氣氛﹔獨裁或縱容的氣氛是很常見

的,以達到權力和控制的需求

(二) 家庭價值:父母共同認可的價值,例如:教育、宗教、金錢、成就、

對錯。其是孩子和家庭的生命發展的基礎。父母是孩子的模範。

三三三三、、、、 家庭星座家庭星座家庭星座家庭星座::::

(一) 老大、兩個孩子的老二、中間的小孩、老么、獨子。現象學觀點,不

同出生序的孩子有不同世界觀,是孩子自己賦予的,不是特定出生序

就有特定的世界觀。

(二) 探索家庭星座時,會先請父母描述每一個孩子如何適應、或挑戰父母,

而反映出生序的影響。常會用到家族圖,其本身並無意義,而是家庭

成員道出其意義。也可以訪問每個成員,尤其是「指標人物」(index

person)或是家庭中認為有問題的孩子。

四四四四、、、、 錯誤的目的錯誤的目的錯誤的目的錯誤的目的::::一個互動論的觀點一個互動論的觀點一個互動論的觀點一個互動論的觀點

生活目標有二:

(一) 發展個人生活風格的目標

(二) 日常生活行為的目標:尋求注意、爭奪權力、報復、表現能力不足。

Dreikurs 在探索兒童行為目的時,以三個方法為基礎,發展出系統取

向:

1. 描述兒童的踰矩行為

2. 父母對踰矩行為的反應

3. 父母在導正踰矩行為時,孩子的反應

當探問孩子是否運用這些目的,再從孩子的「再認反射」(recongnition reflex)

來確認,例如一個微笑或眨眼。

五五五五、、、、 治療者的功能和角色治療者的功能和角色治療者的功能和角色治療者的功能和角色

(一) 合作者:以相互尊重的立場融入家庭以促進成員的互助合作

Page 3: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華家一班 曹淑華 · PDF fileby 2009.06 1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

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理論理論理論比較比較比較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3

(二) 家庭系統檢查者和教育者:檢查家庭星座、問題行為動機、一般家庭

互動

六六六六、、、、 阿德勒的公開治療模式阿德勒的公開治療模式阿德勒的公開治療模式阿德勒的公開治療模式((((open form model))))與技巧與技巧與技巧與技巧

大部分阿德勒家族治療都是非公開場合進行,但也會在特定機構公開進行,

同時探索受輔家庭和觀眾家庭的動機,並為他們重新定位、運用鼓勵、自然/邏

輯結果的推論來進行治療工作。

一開始會先和父母面談,支持父母成為家庭領導者(此時小孩不在場),並

且融入父母和觀眾中探索家庭星座,「父母/小孩」關係的共同經驗將父母和觀

眾聯繫,使父母和觀眾都有能對其他家庭成員產生治療性影響

(一) 問題描述和目的再認

(二) 典型的一天

(三) 訪談小孩以及目的的揭露:訪談父母可以找到孩子踰矩的暫時性假

設﹔唯有到了訪談孩子時才可確認(需在討論特定事件時進行,不是

直接、抽象的問),再認反映應用孩子聽懂得方式表達

此法失去了保密性,但卻同時加強家庭成員的責任感,因為所有的改變都必

須獲得觀眾的認可,觀眾可做一般常理的評斷

Bowen 多世代家庭治療多世代家庭治療多世代家庭治療多世代家庭治療

一、了解一個家庭要分析三個世代以上,已找到預測的人際互動型態。

二、要形成個人問題的原因,須把家庭的角色是唯一個情緒單位

三、想重建個人成熟、獨特的人格,家庭中未解決的情緒混淆(emotion fusion)

需加以處理

四、不要求每位家庭成員都參與治療。處理過程是由內而外,面對夫妻問題,先

協助其各自的自我分化,且先處理最強的那個人,並讓家庭的其他成員在

場,引導大家處理他自己的衝突關係

五、治療者必有高度自我分化、並且維持中性立場,一但和任何一位成原有情感

的牽扯,就會成為三角關係的一份子

六、治療目標:消除焦慮與減輕症狀﹔提高每個成員的自我分化、化解三角關

係。因為問題出在家庭成員彼此間的互動關係。

七、功能與角色:教師、教練、中立觀察者﹔教導配偶了解三角關係,並期望回

到原生家庭,在情緒上脫離這樣的關係

八、治療者如果過度注意某一個家庭成員,則治療者的童年經驗可能會捲進治療

九、技術:了解家庭的運作,比特定技術更重要。故傾向使用提問題、探索情感

歷程、與教導等方式﹔重視過去互動關係所提供的訊息,藉此設計有效的介

入。

Page 4: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華家一班 曹淑華 · PDF fileby 2009.06 1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

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理論理論理論比較比較比較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4

(一) 家庭圖的使用:阿德勒以現象學觀點來看﹔包文視出生序為固定的特

性,所以手足在圖中是按水平排列

(二) 提出問題

十、評論:與女性主義剛好相反,一個強調理性、自主、中立、客觀觀察,一個

強調感性、關係、相互依存、合作、投入、與聯繫

十一、理論重點:自我分化、三角關係、核心家庭的情感系統、多世代的傳遞歷

程、手足出生序、社會性退化

十二、Bowen對理論建構有興趣

人際效能歷程模式人際效能歷程模式人際效能歷程模式人際效能歷程模式

Satir 的聯合家庭治療(conjoint family therapy)是人性效能歷程(human

validation process)

� 強調溝通和情緒的體驗,有高度的直觀性,相信自發性、創造性、自我揭露、

與冒險是家族治療的核心。

� 治療者和家庭建立關係的能力比技術更重要﹔治療者的投入家庭是促成改

變的要素

� 和 Bowen 一樣都會檢視三代家庭生活,但其會把過去的關係型態帶到「目

前」生活中,讓當事人做出家庭的發展地圖(家庭圖)、生命事件年代記﹔

或是發展出一個團體歷程,同時體驗和重建家庭的關係型態

一一一一、、、、 家庭生活家庭生活家庭生活家庭生活

(一) 家庭規範:是主導家庭互動關係的有利訊息,當父母感到擔心或無力

感時,就會訂出一項規範來控制某種情況,其有助於孩子控制憤怒、

無助、和恐懼,安全的探索世界。孩子在成長過程就遵循這些規則,

但是規則很快就會失效,因為常被兒童「僵化」、「絕對化」的使用,

就會產生適應問題

(二) 治療時,不是勸告當事人放棄他們長期抱持的規則,而是幫助他們把

極端的規範轉化為有用的規則

(三) 健康家庭中的規則不多,但會持續被遵守,因為符合人性、具有彈性、

能夠適用各種不同情境﹔

(四) 最重要的規範

1. 掌控個體化的規範(發展獨特的個性)

2. 控制溝通的規範,掌控訊息的分享(什麼時間可以對誰說什麼話)。

這些規則會影響成員改變的可能性,由於改變會帶來壓力,當家庭無法容忍

這些改變的需求時,就會發展不同形式的行為模式

Page 5: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華家一班 曹淑華 · PDF fileby 2009.06 1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

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理論理論理論比較比較比較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5

良好溝通的家庭 失功能溝通的家庭

成員能獨立生活,也能和整個家庭分享

生活,成員間可以不同的互動

無法自主:父母常用恐懼、處罰、和子

女的愧疚感來控制家庭

也無親密感,成員被期待用相同的方式

來思考、感覺、和行動

改變是可以期待的,且會隨時發生,不

被視為威脅

個別的差異性所導致的意見分歧,是一

種成長的機會,無事對家庭系統的侵略

家庭規範用來掩飾個體差異的恐懼,規

範眾多且僵化,常常無法符合情境要求

家庭特徵:自由、彈性、開放的溝通 拒絕覺察、反映魯鈍、不支持個人的自

我發展

二二二二、、、、 因應壓力的防衛方式因應壓力的防衛方式因應壓力的防衛方式因應壓力的防衛方式::::

(一) 討好型:犧牲自己取悅他人

(二) 指責型:犧牲他人來維持自我

(三) 超理性型:像電腦一樣有原則、控制自己,以免蒙羞、受挫

(四) 打岔型:做出不相干的行為,使傷害、壓力可以自然消失

三三三三、、、、 三人一體的關係三人一體的關係三人一體的關係三人一體的關係

小孩扯進父母關係中,會讓涉入者失功能。但是 Satir看到父母和孩子有「滋

養性三人關係」(nurturing triad)「兩個人共同照顧一個人」﹔Bowen看到「兩個

聯手對付一個人」

四四四四、、、、 治療目標治療目標治療目標治療目標

(一) 清楚溝通、況展覺察、提高成長潛能(尤其是自尊)、以及因應外在要

求和改變歷程做調適

(二) 治療不是著重於「系統的穩定」,而是找出新的可能性──著重家庭成

員與家庭的成長。因為家庭系統傾向維持現狀(status quo),即使失

功能狀態

(三) 創造真誠的互動關係,將防衛性、僵化的家庭規則予以轉化,整合具

有滋養性的家庭經驗

五五五五、、、、 治療者的功能和角色治療者的功能和角色治療者的功能和角色治療者的功能和角色

(一) 引導家庭成員度過改變的歷程,過程中,治療者的特質遠比特定的技

術來得重要

(二) 催化角色,改變的責任在家庭成員

Page 6: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華家一班 曹淑華 · PDF fileby 2009.06 1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

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理論理論理論比較比較比較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6

六六六六、、、、 技術技術技術技術

(一) 受到 Rogers影響:個體內在都有自我實現的驅力,也擁有發揮潛能的

資源﹔治療關係的品質能刺激當事人的成長與改變(Whitaker的方法

源自存在主義與精神分析)

(二) 技術:家庭圖、家族事件年代記、家庭雕塑、演劇、reframing、幽默、

接觸(touch)、家庭重塑。主要源自完形、心理劇、與個人中心學派

(三) 家庭中的決定最好透過每個人需求的探索和協商來形成,而不是靠著

權力(power)

(四) 家庭雕塑:藉由每個成員在家中的關係/溝通型態,做出具體的身體

姿勢,協助成員覺察他們在家庭中如何運作,強調成員如何調適。

(五) 家庭重塑:心理據的修改形式,探索三代家庭生活的重要事件,引導

當事人處理原生家庭缺乏功能的關係型態,帶領成員度過生命不同的

階段﹔對陷入封閉系統、卻書少探索原生家庭的全體家情成員最有幫

助,進行實惠參照家庭圖、家庭生活大事記、影響輪(指當事人生活

中所有重要人物之空間分布圖)。目標有三:

1. 認清過去所學行為模式的來源

2. 如實地認識父母

3. 探索其獨特的人格

七七七七、、、、 評論評論評論評論::::

(一) 女性主義肯定其做法,但其非屬女性主義者,因為他關懷的是每一個

(二) 強調關係,不同於強調超然、權力應用者,很受歡迎

經驗家族治療經驗家族治療經驗家族治療經驗家族治療

� 或稱經驗/象徵取向(experimental/symbolic apporach)

� 直觀取向者,強調自發性、自由、經驗、互動、自我決定、成長、和實踐

� 和存在取向者一樣,治療關係、投入重於技術

一一一一、、、、 主要概念主要概念主要概念主要概念

(一) 主觀的焦點:每一位成員都有權力成為自己,但家庭的需要可能會壓

抑這種個體會和自我表現。強調治療焦點在每位成員的主觀需求,希

望促進家庭成員的互動,使每位成員都能發展個人特質

(二) 無理論立場:講求實用主義、無理論、甚至反理論﹔理論會妨礙臨床

工作,讓治療師以客觀的名義和當事人保持距離、和控制自己的焦慮。

Page 7: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華家一班 曹淑華 · PDF fileby 2009.06 1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

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理論理論理論比較比較比較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7

二二二二、、、、 治療目標治療目標治療目標治療目標

(一) 促進情感的層面、卸下虛偽的面具:自發性、創造性、玩耍的能力、

以及「瘋狂」的意願(進入自己的前意識來理解家庭互動的能力)。藉

此增進內在潛能的察覺、開啟成員互動的管道,使家庭成員自由為自

己創造新意義

(二) 覺察能力和體驗的深度,可促進家庭更真誠的親密關係。

(三) 改變家庭的是經驗,不是教導。由於人類大部分經驗都發生在前意識,

所以體驗最好以象徵性的方式來探索,「象徵性」意指對同一個經驗歷

程尋找多重的意義

三三三三、、、、 治療者的角色與功能治療者的角色與功能治療者的角色與功能治療者的角色與功能

(一) 治療者的角色需求:立即性、有意願成為自己、有活力、一定程度的

透明性、在治療過程中願意表現出個人的反應,

(二) Whitaker喜歡想像自己是一位教練或祖父母的代理人﹔和家庭之間的

關係是成長和改變的媒介

(三) 治療者的角色在治療過程會改變,一開始是專家/權威的角色,運用

長時間的沉默來促使家庭體驗焦慮,讓成員看看到彼此的互動型態。

到了適當時刻,轉換成一個擁有資源、可以隨時支援的顧問角色。最

後,則希望成員為自己的生活、以及改變擔負起責任。當家庭變得更

獨立成,治療者也會變得更具個人性、較少介入家庭系統、並尊重家

庭主動的提議。

(四) 治療者要覺察自己的反應使否具有治療性。該反應要能善動家庭更開

放、更真實、讓家庭更具自發性﹔並且把這些反映當作檢定他和家庭

成員互動是否健康的指標,所以經驗治療工作本身,不但幫助了家庭,

也幫助治療者自我成長﹔由於個人特質重於技術的運用,因此治療者

必須先接受婚姻、家族、和個別諮商﹔在家族治療中,可以完成個體

化的過程,也可增進對家庭的歸屬感。

四四四四、、、、 技術技術技術技術

(一) 強調和家庭「在一起」,所以不會事先計劃或結構化的練習﹔重點是挑

戰成員對事情所抱持的象徵性意義,所以治療者的關心、活力、堅定、

與不可預測性是最重要的

(二) 協同治療團體。可讓Whitaker依情況需要自由發揮﹔和協同者可以分

享治療過程自己的情感涉入/潛意識的反移情、讓彼此進一步治療技

術增添色彩、也為家庭示範良性且富創意的互動關係

Page 8: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華家一班 曹淑華 · PDF fileby 2009.06 1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

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理論理論理論比較比較比較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8

結構家庭治療結構家庭治療結構家庭治療結構家庭治療

� 治療焦點在家庭結構與組織:

� 個體症狀是家庭結構失調的副產物,結構改變了,個人問題才可減輕

一一一一、、、、 主要概念主要概念主要概念主要概念

(一) 家庭結構:是一系列看不到的功能性要求或規範,掌控著成員之間的

互動方式,藉著觀察成員何時、用什麼方式/規則、和誰互動,即可

評估家庭結構。特別重要的是「階層性結構的適切性」。

(二) 家庭次系統:

1. 家庭由各種次系統組成,每個人在不同次系統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2. 這些家庭次系統受到家庭規則和界限的限定

3. 次系統具有適當的任務和功能

4. 當一個次系統的家庭成員佔據或侵犯到另一個不屬於他的次系統,

往往會造成結構的困擾

二二二二、、、、 界限界限界限界限

(一) 保護並提昇個人、次系統、及家庭整體性的情緒界線,稱為界限

(二) 界限控制個人與他人的接觸量﹔以光譜的型態來看,一端視僵固界限

(疏離型),另一端視鬆散界限(糾纏型)。

(三) 疏離的結構使成員在家庭中變的孤立,在社會上也是。糾纏型的界限,

父母的關心造成子女的依賴、失去獨立。健康的界限是彈性、根據需

要調整家庭結構,以滿足成員成長的需要

三三三三、、、、 治療目標治療目標治療目標治療目標

(一) 降低功能不良的症狀

(二) 調整家庭互動規則,建立更適當的界限來引導家庭結構的改變

1. 讓家庭成員從刻板的角色與功能中解放出來,動員家庭資源,應付

壓力與衝突

2. 創造一個有效率的階層性結構

(三) 本取向強調治療的行動,而非領悟﹔修正現有的家庭組織,而非探索

或解釋過去的經驗

(四) 強調互動結構,而非互動的內容

四四四四、、、、 治療者的角色與功能治療者的角色與功能治療者的角色與功能治療者的角色與功能

(一) 以領導者的角色進入家庭:先融入家庭成員中與其一起互動,很快地

成為舞台導演,安排場景、腳本,下達指令給成員,觀察成員互動結

構,支持好的互動型態,挑戰不適當者,並且進一步澄清,所以必須

在和家庭通融與協商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Page 9: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華家一班 曹淑華 · PDF fileby 2009.06 1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

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理論理論理論比較比較比較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9

(二) 描繪家庭的互動結構

(三) 適當的介入,轉化無效率的結構(僵化的互動模式往往是家庭應付各

種壓力情境而形成的)

五五五五、、、、 技術技術技術技術::::

(一) 融入:關懷每一個成員的需求,配合家庭方格,獲得信賴,建立治療

同盟的合作關係﹔融入的目的不在解決家庭中特定的問題,而是調整

家庭運作方式,包括改變有缺陷的階層性制度。所以治療者須善用「自

我」的特性,對各種不同的參與程度都感到自在﹔有時像教練,有時

和特定成員結盟,進行「失衡」歷程,即治療者將權力借給某個成員,

打破家庭的僵持狀態

(二) 製作家庭圖:確認家庭結構是僵化會鬆散

(三) 重演行動(enactments):要求成員將發生在家庭中的衝突情境扮演出

來,藉此觀察成員的互動,衡鑑家庭結構。過程中,治療者也會阻止

一些既存的互動型態,確認家庭對於新規則的調適能力﹔而不是停滯

在討論問題的階段

(四) 架新框:以新的觀點詮釋問題,讓潛在的結構問題浮現出來,並且避

免不至於讓某一個成員遭受過度的指責,讓大家擔負起解決問題的責

六六六六、、、、 評論評論評論評論

(一) 本模式有主動、指導、及思慮週延的特性,技術朝向折衷取向

(二) 很適合父權特徵的價值觀

(三) 失衡歷程的技巧,常是偏袒男性、犧牲女性,即使在衝突或危機中也

是如此

(四) 治療歷程會延伸至更廣大的社會系統,值得稱許

策略學派策略學派策略學派策略學派

一、源自溝通理論、Bateson的系統觀點、Milton Erickson的矛盾治療法

二、主要的治療理論與結構派相似﹔興趣在實務,不在理論的建構

三、不將特定的問題視為系統功能運作不良所產生的症狀,會將此問題視為「真

正」問題來解決﹔因為問題至少牽涉到兩個人,所以問題症狀是某種溝通形

式,目的是為了控制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因此治療上要先釐清在「什麼情

境」、「誰」對「誰」做了「什麼」事情

四、治療者會設計一套策略來引導改變,故稱策略學派。

(一) 只要能執行策略行動,理解和領悟是不需要的,所以治療者不需要解

釋﹔

(二) 治療焦點不在過去、也不在成長,而在解決現在的問題﹔

Page 10: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華家一班 曹淑華 · PDF fileby 2009.06 1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

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理論理論理論比較比較比較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10

(三) 治療焦點在過程、而非內容,且是問題解決導向的。過程導向:在「什

麼情境」、「誰」對「誰」做了「什麼」事情

(四) 強調家庭中的權力分配、如何溝通、家庭組織(階層)、控制

五、當事人認定是問題的特定行為,隱含當事人潛在的解答

六六六六、、、、 治療目標治療目標治療目標治療目標

(一) 關注的焦點在行為的改變,帶動感隨的轉變﹔不鼓勵對自己行為的了

(二) 阻止適應不良的行為重複發生,拓展更多可選擇性的行為

(三) 轉換家庭組織,使問題無法再度運作

(四) 促進特定家庭成員的互動關係,讓成員擺脫其他成員的束縛

(五) 以較短期的目標來引導治療的介入

七七七七、、、、 治療角色與功能治療角色與功能治療角色與功能治療角色與功能

(一) 顧問、專家、舞台導演,治療者明顯掌控全局的權威者角色﹔所致治

療責任在治療者。

(二) 不強調治療關係,認為教育無多大價值,所以會對每個成員下達特定

的指令﹔成員對指令的反應會透漏許多寶貴資訊,可藉此調整若干措

八八八八、、、、 技術技術技術技術

(一) 使用指定:忠告、建議、教導、指派家庭作業、進行考驗治療。問題

的形成和治療目標越清楚,指令越容易下達

(二) 矛盾介入:創造性和治療性來處理改抗拒改變

(三) Haley 認為不會有過度操縱的問題,因為治療都是運用人際的影響

力,影響力則決定於治療的專業技能,且矛盾介入不一定都要強調治

療者的權力、權威、和挑戰的風格

(四) 架新框

九九九九、、、、 評論評論評論評論

(一) 受歡迎的原因:針對實際問題與解決方法﹔接受現存的問題就是真實

的問題,因此不會為了改變家庭系統而忽略問題本身。

(二) 善用行為治療模式的有效方法

(三) 最被批評:

1. 忽略「領悟」,甚至不需要了解家庭歷程﹔容易掉入「為了改變而不

擇手段」

2. 許多策略有性別歧視色彩

(四) 治療者往往比當事人獲得更多的領悟

社會建構社會建構社會建構社會建構

一、家庭的觀點是多元的

Page 11: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華家一班 曹淑華 · PDF fileby 2009.06 1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

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理論理論理論比較比較比較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11

二、強調性別覺察、文化影響、發展的歷程、以及心理疾病對家庭的衝擊

三、否定治療者的專家角色,重視合作、諮詢的風格,同理心比衡鑑更重要﹔治

療者相當注重問話、與賦權,透過對話來引導當事人的觀點/立場、個人資

源、與獨特經驗,

四、敘說與語言歷程是理解家庭與協助家庭改變的重點﹔人們會為自己「製造意

義」,這些意義表現在語言和敘說當中,在這個觀點看來,家庭式有意義的

系統──成員共同建構出來的

五、治療目標:

(一) 覺察強勢文化對個體的影響

(二) 致力於為當事人發展出不同的存在(alternative being),不同的行動、

不同的認識、與不同的生活,建構出新的生活意義。亦即拓展視野、

增加觀點、創造新選擇

六、治療者的功能和角色:促進者(facilitator)、參與觀察者,強調合作、同理、

回饋、發現

回饋小組回饋小組回饋小組回饋小組 Tom Anderson

「對話與談論對話的對話」的訪談歷程:

一、第一層對話:針對當事人、治療者、以及「尋求治療的心路歷程」發展出較

完整的圖像

二、第二層對話:引導受輔導家庭談談每個成員的故事,來獲得家庭和家庭史的

圖像。此時每個成員可能會說出不同的故事

三、第三層對話:關於未來,讓家庭成員談希望將來的圖像有什麼樣的改變,並

且談論未來發展的替代性選擇

四、回饋小組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關懷家庭、敏感於家庭所能處理的能力範圍。

回饋內容要與前述對話的語文和非語文訊息有關,但只是試驗性質的暫時性

意見,以正向立場提供替代性的故事

五、求助家庭傾聽回饋小組的意見,找出可以拓展想法的意見,並且對整個會談

做出回應

語言取向語言取向語言取向語言取向 Harlene Anderson、、、、Harold Goolishian

一、反對控制色彩濃厚、及理論導向介入的家族治療﹔故而發展「關懷當事人」

(caring)、「與當事人在一起」(being)的治療取向

二、社會建構主意思想:人購生活是由個人和家庭成員在不斷敘說中建構出來

的﹔所以治療就是由當事人與傾聽者/治療者共同建構、具有療效的對話過

三、求助家庭往往「固著」在一種獨特的對話系統上,有其獨特的語彙、意義,

這些都跟「問題的形成」有關。而治療則是一令種對話歷程,經由「化解問

題」(problem-solving)而具有療效

Page 12: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華家一班 曹淑華 · PDF fileby 2009.06 1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

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理論理論理論比較比較比較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12

四、治療者的態度:「不知情」(not-knowing position),即使治療者擁有多元的知

識、和從豐富人生經歷中獲得的感受能力,也是「好奇」(curiosity)與興高

采烈的進入治療。從這個角度來看,當事人是專家,將故事分享給治療者,

不知情的態度就是一種同理狀態,其特徵是「坦承、持續不斷有療效的態度,

不是急切想了解的態度」向當事人詢問各種問題

五、問問題幾乎都是參考當事人/專家所提供的回答,在治療者「企圖了解」的

意願下繼續進行──類似蘇格拉底式的問話。對話的目的不在面值和挑戰,

而是促進故事的講述與再講述,直到有機會發現新意義、或有心故事開展出

來。敘說是經驗的再縣,也是在當下建構過去的歷史﹔所以置身故事當中,

治療雙方的對話會發展出新意義、新故事的對話

敘事取向敘事取向敘事取向敘事取向

一、 強勢文化敘說的力量相當強大,讓個體與家庭往往會採納這些觀點,彷彿

是唯一的選擇,即使這些觀點對他們並無助益﹔跟女權主義者一樣,相信

強勢文化是為了讓自身的觀點、歷程、與故事得以永存,並且為既得利益

者服務

二、 在家庭中,強勢的敘事受到維護,成員根據這些敘事來建構生活的意義、

和成員之間的關係,這些故事和社會化的敘事一樣被賦予權力,當強勢故

事阻斷個體與家庭的自由與功能發展,無法滿足成員的需求時,問題就產

生了

三、 大多數社會化的敘事都強烈偏袒男性、並排斥、鄙視不同立場、女性、或

弱勢族群的見解

四、 強勢的敘事是真理?只是一種觀點

五、 治療:發展一種以提問為主的歷程,所提的問題是經過有目的安排,旨在

重新建構受壓抑的敘事。

六、 外化問句(externalizing questions):當事人依開始所陳述的故事,往往會將

自己和問題融合在一起,所先在用語上解構這種問題融合的故事。完成之

後再用反例題問,找出獨特事件。一般治療歷程如下:

(一) 治療者和當事人/家庭定出彼此同意的問題,並為之命名

(二) 將問題擬人化,然後找出它壓迫當事人的意圖和策略

(三) 探討問題用什麼方法干擾、控制、或阻撓當事人和家庭

(四) 探索當事人沒有受到問題控制或阻撓的情境

(五) 找出證據支持新的觀點,彰顯當事人有足夠的能力去抵抗問題

(六) 引導當事人/家庭思考上述的能力之後,未來可以過什麼樣的生活

(七) 找聽眾來傾聽當事人和家庭的新故事

解決導向解決導向解決導向解決導向 O’’’’Hanlon

一、 許多方面雖然類似敘事取向,但卻是從MRI、策略學派分歧出來的﹔

Page 13: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華家一班 曹淑華 · PDF fileby 2009.06 1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系統治療與個別治療比較

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理論理論理論比較比較比較比較 by 華家一班 曹淑華 2009.06

13

(一) 從MRI的「問題解決」焦點轉移到完全著重「解決」的焦點

(二) MRI強調問題解決,焦點解決強調當事人想達成的問標

二、 強調未來、幾乎排除過去、甚至現在﹔沒有興趣探索與了解問題,de Shazer

是最激進者,認為找問題和解決之道不一定存在著關係

三、 求助者往往是「問題導向」,但是治療者會以樂觀的對話,例如奇蹟提問法

引導思考「有所不同」的事情──改變當事人對於問題的做法和想法,就會

改變問題本身

四、 「例外問句」類似「獨特事件」:問題不會永遠存在的、或影響當事人。探

索正向、能做得到、但幅度不必很大的改變經驗/資源。治療者必須融入

當事人的語言,包括用字遣詞、說話速度與音調,並維持一貫的目標與未

來導向

五、 如果想達成的改變不易觀察,則採取「量尺問句」(scaling questions)